回覆列表
  • 1 # 墨采薇

    懸棺是一種古老神秘的喪葬形式,又被稱為巖棺、船棺,懸棺主要分佈在古代南方少數民族地區,多半在江河兩岸陡峭的懸崖之上。

    據考古學家介紹,武夷山曲溪兩岸懸崖峭壁上的懸棺,距今約有3000多年,這些棺木與平時見到的有些不同,懸棺是用一整塊木頭,然後把中間鑿空做成的。武夷山懸棺放置的位置,從棺木到山頂,下到河流,都約有十到一兩百米的距離,陡峭的崖壁上沒有任何通行的道路,古代人在沒有大型裝吊裝置的情況下是怎樣把重達數百斤的棺木送到崖洞中的?

    最早對於這點問題給出解釋都是南朝人顧野王,他把武夷山放置懸棺的洞穴稱為“地仙之宅”,意思是說這是神仙的墓葬之處,神仙都有仙力,把棺木放到洞中自然不是問題。

    神仙說一看就不靠譜,我們一起來看看其他的說法吧:

    一、懸吊垂下放置說

    有人發現有些棺木的棺蓋跟棺木上兩頭都有方形的孔洞,於是推測出可能棺材是從懸崖頂上被懸吊垂下,然後再放進洞中的。但是一般放置懸棺的山崖都是懸崖峭壁,根本沒有上到山頂的路,他們又是怎麼上到山頂的?

    二、棧道說

    有些地方的懸棺附近的崖洞縫中有一些斷木殘板,有人由此推測,可能是在懸崖峭壁上架板鋪道,透過棧道把棺木送到崖洞裡。但是有的地方的懸棺附近根本沒有任何崖縫,也沒有任何人工鑿鑽的孔洞,懸棺是怎麼上去的?

    三、地質變遷說

    有人說可能古代放置懸棺的位置離河面很近,人們利用船隻把棺木送到了洞裡。經過時間的變遷,水位不斷下降,到今天看起來就在很高的崖壁上了。但地質學家說,2600年的範圍內,水位落差不會這麼大。

    四、滑輪說

    有人說當時是從山腳下搭建木架,然後把棺木綁在換滑輪的一端,採用滑輪升降的方式將棺木放置到洞中的,木架用完以後再撤掉。

    為什麼先人要將棺木放到陡峭的懸崖之上?網上有以下幾種說法:1、為了不讓亡者的遺體不受野獸的侵擾。2、古人崇拜大山,認為把棺木放置懸崖上可以更快的升入天國。3、“高棺”,諧音“高官”,可以保佑子孫世代富貴。

    網路圖片

  • 2 # 滇西小羅

    我家離鹽津豆沙關比較近,豆沙關目前還有9具懸棺,據說以前有30多具。

    古人為什麼要把棺材葬在懸崖上呢?就鹽津豆沙關懸棺來說,裡面有一則關於諸葛亮和僰族人的傳說:

    由於僰族人十分英勇善戰,久攻不下的諸葛亮用了一計,說是隻要將祖先的棺木放在懸崖絕壁上,就能戰無不勝,名垂千古。這話被僰族人聽了去,馬上就行動了,把祖先的棺木弄上絕壁了!

    傳說僰族人會飛行,棺木就是他們抱著飛上去的,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但從諸葛亮久攻不下來分析,僰族人應該非常聰明,也許他們有自己獨特的方法,但隨著種族的消亡一起失傳了!

    從放懸棺的位置來說,一般只有兩種可能放上去:

    一是從崖頂往下吊,但由於部分棺木離崖頂有近500米的高度,而且當時也沒有那麼結實的繩索,所以從上往下吊被排除了!

    二是從下往上抬,從地貌上來看,需要搭建100米左右梯子類的建築,也許當時其實並沒有100米那麼高,相對於從崖頂吊下來說,從地面往上抬就顯得稍微容易一些!

    但這些都只是猜測,並沒有什麼實質證據,畢竟古人的智慧實在太牛,也許他們不往上也不往下也說不定,誰知道呢!

  • 3 # 41柏淨痰

    分享一個好玩的遊戲平臺給大家,現在安卓下載還有隨機的金幣贈送哦!下載網址 https://yapp.5u09.com/21749/

  • 4 # 在天涯18

    謝謝邀請。別說好奇的人們,對懸棺技術的五花八門的“答案”,都是猜測,就算有人百分之百證實了、懂得了崖葬懸棺的準確“技術”,對今天的我們來說,除了茶餘飯後炫耀一下自己“懂”,是“專家”,還有什麼意義呢?個人觀點:上天用崖葬懸棺,啟迪我們:一、本事再大,都不要張狂,更不能耀武揚威、飛揚跋扈、目中無人。因為所有人的本事,都是老天爺給人、讓人表演給他看的,若老天爺不想看了,就不讓你表演了,那麼,“本事”還在,人卻沒了,有什麼狂的呢?二、有那時間好奇、研究古人懸棺的技術,還不如好好研究咱們這短暫的一生到底怎麼度過來得實在,你認為如何?若不贊同,就當我沒說,沒人擋住你,不讓你研究死人、古人、沒人的。

  • 5 # 南方鵬

    傳統講究逝去的人入土為安落地為安,所以土葬也被古代(包括全世界大多數民族)所採用,一說是因為女媧當時造人,捏泥土成人,後來鞭打泥土化為人,土是人的根,落葉歸根。一種源於風水學說,認為死者入土才有氣場,才會形成影響子孫及其未來的“風”和“水”,有遇風散遇水止的說法。

    但世界之大,死者下葬的方法也不只有土葬,火葬、水葬、天葬都存在。還有一種懸棺葬法,屬崖葬一種,懸棺葬多出現在中國南方,北方山西也有存在,其葬具與年代各不相同。與土葬明顯相異,一落一懸,據說此葬法地仙常用,筆者有一親戚長輩,一生堪與無數,百年後卻也採取懸棺葬法。

    唐朝人寫的《朝野僉載》中,記有古人在高山半山腰間開鑿石穴安葬死者的辦法,此法是從山頂上放下繩索把棺木吊下來,懸棺處有人配合繫好,此辦法有學者實驗過證實可行。

    有另一種說法,一些崖壁近水,便利用水位升高的時候,用船載上棺木,借水漲之勢,將之運進預先看好的天然洞穴或人工鑿成的崖洞裡,加固後等水位降低船離開,上面便有了石壁懸棺下臨絕壑的奇觀。

  • 6 # 總叨叨

    1、在需要安放棺材的懸崖峭壁上,尋找尺寸夠大的天然洞穴或開鑿足夠容納棺材的洞穴。

    2、在河水上漲的時候,採用體積大,夾板寬敞的船隻將棺木運送至事先選好的崖壁洞穴的下方,然後固定住船隻,不讓船隻隨水流飄走。

    3、派人在崖壁洞穴處用木樁兩端撐住洞穴,形成一個可以供繩索在上面滑動的支點,這樣的支點可以超過兩個,視需要而定。然後將繩索中間不分橫擔在這些固定好的木樁上面,繩索兩端向下垂墜到水面的船隻上面。

    4、將繩索一端捆綁住棺材,繩索另一端固定在船隻尾部可供託拽的地方。

    5、另用一根或多根繩索一端固定在棺材上,另一端由其他固定船隻上的人員拉住,防止在棺材上升過程中卡住崖壁上突兀出來的岩石。

    6、所有人員到位以後,開動運棺材的船隻,利用水流推動船隻的強大力量來把棺材拉昇到指定位置,停好船隻。

    7、洞穴內的人員將棺木拉入洞穴內進行固定,撤下繩索,棺材安放完成。

  • 7 # 貓眼觀史

    在中國古代,有一種奇怪的葬儀,就是人死了之後,人們會將死者的棺木放到懸崖絕壁的木樁上,或置於崖洞中、崖縫內或半懸於崖外。所放之處,往往是懸崖峭壁,這種方式一直在少數的民族中流行。其特點是,懸置越高,表示對死者越是尊敬。

    一:懸棺葬有很多種類,基本上用的多的也就三種。

    ①在崖壁鑿孔,椽木為樁,尺棺就置放在崖樁拓展出來的空間;

    ②在懸崖壁上開鑿石龕,屍棺置入龕內;

    但是其意義和土葬、水葬都是一樣的,就是為了給失去靈魂的軀殼找到一個安身立命之所。中國現在多地發現了懸棺葬法,比如江西貴溪仙岩、福建武夷山、四川忠縣臥馬函、鳳箱俠、等地區。其實之所以懸棺讓人感到神秘,那是因為後人們不知道這個棺材到底是如何放上去的?

    二:那麼如此沉重的棺木是怎麼跑到懸崖峭壁上的呢?

    ① 有一本《朝野僉載》的書中曾經提到這樣一種假設:屍棺先抬到懸崖絕頂,再懸索緣樁往下放。證之於懸棺現場所見,此說難以成立。因為懸棺多是放在懸崖的半山腰,離懸崖頂很遠,而且置放於崖部面的凹陷處,怎麼“往下放”?

    ②在另一本《嶺表紀蠻》的書中,又提出了另一種設想:“築土為臺,運棺其中,事後臺卸土撤,而棺乃獨 標巖際。”說的有些道理,同樣以懸棺現場情況參證,其不可操作性就暴露了。

    懸棺葬法其實一直到現在後人都不知道是怎麼做到的,也有人透過影片拍攝做了出來,可是難免會跟以前不太一樣。

  • 8 # 烈燕雙鷹

    我認為是這樣的,其實大可不必這麼麻煩的。記得我讀初中時,寢室是由之前的教室改的,教室一般都很大,但是都會有兩個門,可是門卻很小。大家都知道,學校裡宿舍的床都是上下鋪。我們那個床都是木頭的,而且床與床都連在了一起。當時我就在納悶,這床是怎麼搬進來的。後來剛好我們村有個木匠,他參與了學校床的打造。他告訴我們是先將木材,刨床等材料和工具運到教室裡,然後就在教室裡打造,最後將床拼起來就可以了。到這時我才明白原來是這樣啊!

    所以我認為這些在洞穴裡的懸棺可能就是先把材料和工具先運進去,就在洞穴裡進行打造的,打造完成後再拼裝成型。這用繩索吊木材和工具可比吊一個幾百斤的棺材輕鬆多了對吧。

    那麼還有一種懸棺是懸在峭壁上的。這個我認為是這樣的,大家都知道古代有個很有名的典故叫做明修棧道對吧。我們可以先在要放懸棺的地方修一條短的棧道,建的比棺木稍微寬一些和長一些,到時方便當棺木放在棧道上時,幾個人依舊可以自由走動轉身即可。修棧道其實也是很辛苦也很危險的。這個大家可以看看修建紅旗渠的視屏和圖片就知道了,當時國家太窮,不可能實現機械化,都是用繩子將人吊在半空中,左手拿鑿子,右手拿鐵錘,一錘一錘砸出來的。這種畫面我是見過的,之前人們山上修路,打炮眼,就是這麼幹的。看著就叫人心驚膽顫,大家可以自己想像一下那種畫面。那麼修棧道也是這樣的,人吊在半空中,首先在山的懸崖陡壁上鑿孔,然後把木樁打入孔中一部分,留在孔外一段橫木上固定支架木樁,再用多個橫木在支架上打成龍骨,最後 在平行的龍骨上鋪上木板,就形成人員可以通行凌空棧道。這裡不需要修多長,比棺木稍微長個一米就夠了。先在家裡把棺木的各邊的板材都打造好,然後運到棧道上方的山頂。先用繩索放四個人下來,然後山頂的人首先將棺木的底板吊下來,這比吊運整個棺材肯定輕鬆多了,當然之前吊運下去的人員肯定也得帶些錘子等木工工具,然後依次將前後左右的棺材板掉下去,掉一塊下去時,棧道上的四個人就可以拼一塊,最後前後左右的棺木都吊下去了,棺材就拼好了,就剩棺材蓋了。然後再把要葬的人吊下來,裝進棺材裡,人估計最輕,比那幾塊棺材板都輕,最重的就是棺材蓋了,最後吊下棺材蓋,然後將人員用繩子吊起。在吊起的過程中,上面的人可以向下放一點繩子(估計得靠吼上面才聽得到),人就下來了一點,剩下的幾個人可以將棧道直接用錘子砸掉,直接將最開始打進去的幾根木樁留著就行了。這樣,你看到的懸棺就是下圖這樣的。

    好了,大家看到這兒,是不是感覺我好像現場指揮啊!如果大家還有什麼好的點子可以一起探討下。

  • 9 # 包大人玩科學

    懸棺屬於崖葬,是中國南方少數民族的下葬方法。這樣的下葬方式曾經在他們的貴族之中流行。因為崇尚鬼神,這些貴族相信,自己死後也可以飛昇成仙。於是就把自己的棺材架在懸崖峭壁之上,預示著自己不沾地,駕著祥雲已經飛昇,這是吉祥的標誌。

    這種安葬方式在中國有很長的歷史。一般崖葬的完成都是將死去之人的屍體放入棺中,然後再懸崖峭壁上釘入木樁,然後將棺木固定在上面。聽起來好像挺簡單,不過要注意這個實施的地點可是在半空中,遠沒有字面上那麼輕鬆。

    一個說法是,在一部唐代資料的記載中,說有人在半山腰上葬死者。為了將棺材放到指定位置,他們是從山頂中藉助繩索把棺木送下去。後來國家也曾經用這樣的辦法成功的取下了一具棺材,但是操作難度相當大。因為你首先要預判棺材的位置,然後還要固定繩索,這些用現在的科技尚且難以辦到,古人是如何辦到的呢?要知道他們只有用眼睛才可以判讀,他們的繩索也沒有現代的裝置這麼好。

    在清朝相關的文獻裡,其實對於具體手段又有另一種說法。據記載,名為《東還紀程》的作者許贊曾經為探尋真相詢問過當地的人,原來當地人之間就一直有一個流傳下來的說法。據說他們是利用有些時候江水上漲時,就利用船將棺材運送到早就看好的天然洞穴或者早就認為鑿出的洞中。因此,當水位下降後,棺材自然而然懸在石崖中間,也就是懸棺的奇特景象。

    還有一種說法是,地升說:這裡曾經是低矮山丘,古越人將棺木如現在土葬一樣挖掘墓穴埋葬,後來山體上升,土葬墓就高懸在空中成為崖墓了。然而這種滄海桑田的過程至少要千百萬年之久,不是懸棺歷史這幾千年能經歷的。

  • 10 # 小鎮月明

    老實說,這個問題暫時是應該得不到回答了,不然政府也不會懸賞數十萬人民幣去解開這個千古迷題了。

    問題是,這懸賞至今依舊還在,賞金還在不斷升高,這說明這個千古迷題仍然沒有被解開。由此可見,古人的智慧真是令人傾倒。

    懸棺,在中國南方地區廣為分佈,臺灣、福建、江西、廣東、廣西、湖南、湖北、貴州、四川等13個省區都有懸棺被發現,北方某些省區也有被發現。著名的有江西龍虎山懸棺、重慶小三峽懸棺、三峽兵書寶劍峽懸棺。

    上文所說的懸賞數十萬人民幣解開懸棺之謎的正式江西龍虎山懸棺。在江西盧溪河的兩岸,千尺絕壁,上面佈滿了數量眾多的懸棺,這些懸棺低則離水面10米,高則離水面80米。

    根據考古考古發現,有些懸棺的年份已經被確認為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經2500年之久。這些懸棺,並不是全部放在洞穴中,從地面眺望,可隱約望見洞口或釘木樁,或封木板,“藏一棺而暴其半者”多處可見。

    上個世紀70年代,當考古工作者剛發現這懸棺時,因為位置太高,無法上去一探究竟。只好用竹子搭建雲梯,但是因為晃動的厲害,沒人敢上去,只好請了一個善於攀爬的當地人上去取了樣品下來。當然,後來考古工作者憑藉著吊籃這樣先進的工具還是順利的進入了懸棺之處。

    這距今2500年的戰國時代,生產力並不發達,古人究竟是如何將懸棺送到絕壁之上,令人費解。

    1997年,龍虎山遍下英雄貼,只要有人能解開以下三個謎底的,即:1、棺木如何進洞?2、為何採用崖葬?3、葬者何人?即可獲得30萬元人民幣的鉅獎。

    關於這個棺木如何懸空進洞,很多人都給出了自己的看法,主要有一下幾種:

    1.堆土法。就是在山頂上不斷的往下面堆土,讓地面升高,最終將棺木放置在絕壁上。

    2.漲潮法 。就是利用河水漲潮的時候將棺木送上去。

    3.絞車法。利用絞車,用吊裝法將棺木吊至絕壁上。目前在龍虎山,好像還有一個這樣的表演節目。

    4.山頂懸吊法。利用繩子,將棺木從山頂慢慢懸吊下來,直至指定的位置。

    然而,以上種種,並不能很好解釋千年懸棺之謎。2004年,龍虎山將賞金提升至了40萬元,但至今為止沒有人獲得。

    先人已逝,安息在這懸崖絕壁之上。我個人認為,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去解開這些千年懸棺之謎。既然古人選擇將自己葬在這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的位置,肯定是不希望被人打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齡懷孕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危險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