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野派功夫
-
2 # 不吃土呀不吃土
一說到跑鞋,Asics一生推。【內含乾貨】
我唯一的一雙跑鞋,穿了兩年多,除了鞋面被我家傻狗咬爛了一點,其餘鞋幫、鞋底完好無損。
ASICS GEL-CUMULUS 15,大愛的一雙跑鞋。透過代購海淘來的,加上郵費、代購費也才660,比國內專櫃要便宜很多吧。
穿上很舒服,猶如樓上描述傳說中像踩在翔上的趕腳23333ಠ‿ಠ ,然後減震效果真的超級棒,跑了辣麼久,膝蓋沒有出現過異樣,這才是最重要的。
不說別的,上個月穿著參加百公里徒步,一路上都看到有選手停下來給腳趾頭貼創口貼,同伴回來腳都快報廢了,十個腳趾頭疼到不行。而我呢,除了小腿痠脹,腳部一點不適感也沒有。
當初選跑鞋是透過豆瓣的一個帖子,相當有用!給需要的你們,連結如下,自己戳:
https://m.douban.com/group/topic/6804206/#rd
或者直接看我貼上來的文字——
【給新手的跑鞋指南】
這個09年介紹跑鞋的帖子,關於具體品牌,型號的評判和推薦隨著時間的流逝已經不準確了。畢竟時間也N年了,跑鞋都換了N代了。但是對於選跑鞋的跑步新手來說,還是有參考價值!
另外:mizuno官網上的這個可以參考腳型
http://www.myprecisionfit.com/test/welcome?lang=en_US&noAnswerSelected=&refer=spotlight
跑鞋相關術語混亂的問題,術語不規範是沒辦法的事情,商業社會,大家都希望使用者跟隨自己的概念,就跟醫院醫生專門把字寫得別人看不懂一樣。
最大的術語衝突時運動醫學跟跑鞋商業的叫法,如果去運動醫學專業醫院,醫生告訴你的跑步力學外翻和內翻與跑鞋上所指的內翻外翻剛好相反。
另外一個問題是各大跑鞋商的叫法:
中性(mizuno中國)=避震(new balance中國)=緩衝(asics 中國)
也就是我和跑友常說的避震
支撐(mizuno中國)=支撐避震(new balance中國)=避震(asics中國)
也就是所說的穩定
如果是英文會沒有這麼頭痛
neutral(mizuno)=cushioning(new balance)=cushioning(asics)
就是避震
support(mizuno)=stability(newbalance)=structured cushioning(asics)
就是穩定
簡單地說,我下面用的術語,以及其他跑友用的術語標準,多半是歷史最長的NB常用說法的民間慣例翻譯,Newbalance自己的官方翻譯都和我們的叫法不統一。大家自行核對吧。
以下是原來的正文:
在組裡混了大半年了,組裡最重要的兩個月經貼一個是“啊,我的小腿怎麼粗了。”另一個是:“要不要買跑鞋?AD雙星多威李寧哪個好?”
帖子很長,最好大家有耐心開完。如果沒空看完,那麼目錄如下:
第一大段解釋跑鞋存在的意義;
第二大段解釋市面跑鞋的分類;
第三大段詳細說明了各種身體狀況適合的跑鞋。
第一:為什麼需要一雙跑鞋,跑鞋存在的意義是啥?
相信組裡大多數跟我一樣,都不是專業訓練過的運動員,身體素質很一般。在跑步都是一樣的目的:鍛鍊身體。我們這樣的人為什麼需要一雙跑鞋?用我的經歷可以解釋得很清楚。
我最開始跑步的時候,穿的是一雙德爾惠的運動鞋(經過我後來的鑑定,這是一雙慢跑鞋)。第一天跑步的時候連一公里都跑不下來。在半個月內,慢跑距離迅速提升,在第二週,我跑到了大約3KM左右。
這個時候開始出現了極為嚴重的運動傷。大約是在3KM的距離左右,膝蓋開始劇痛。右腿膝蓋外側一跑就劇痛難忍,完全沒法跑了。那時候什麼都不懂,第二天還試圖堅持,完全痛得沒法跑。於是不得以,回來上網查詢原因。
一查,嚇了一跳。慢跑,不管是多慢的跑,都會對膝蓋造成劇烈的衝擊。衝擊力量大約是體重的3-5倍,你跑步的時候整個人騰空而起,然後落地,然後瞬間再騰空而起。學過中學物理的,應該知道這樣的衝量有多大,這些衝量主要由膝蓋的軟骨吸收。按我60KG不到的體重,膝蓋在跑步時接受的衝擊就有有200KG左右。很多保護不周的跑步愛好者下半生都承受著巨大的膝蓋傷痛折磨,甚至連走路都需要扶著東西才能動。演唐僧的哥們兒腿就是跑步跑廢的。
我TMD跑步是為了鍛鍊身體,不是讓身體完蛋的更快。
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我這樣的,以前沒怎麼鍛鍊的,身體不算太好了,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現在跑量很大的人,需要一個東西來代替膝蓋吸收衝擊,保護骨頭。跑鞋不是為了讓你跑得更快,不是為了讓你衝擊世界記錄,是為了讓你跑步的時候不受傷。
這就是跑鞋存在的意義。
跑鞋怎麼工作?
跑鞋工作的原理說白了很簡單。既然跑步最大的損傷是膝蓋吸收的衝擊,那麼就要用一個東西代替膝蓋的軟骨結構吸收衝擊。完成這個任務的,就是跑鞋的避震技術。
AD的air,asics的gel,NB的absorb,本質上都一樣的東西,就是彈性物質,把膝蓋軟骨原來該承擔的形變分一些給這些材料來承擔,膝蓋的工作就會少一些。你可以把跑鞋想象成一個對彈簧……
第二:跑鞋有哪些種類?
市面上的運動品牌非常多,中國名牌,雙星,多威,回力,德爾惠,李寧,全球名牌ad,nike,puma,跑友名牌asics,new banlance,mizuno……
這些牌子出的叫做“跑鞋”的無數,選什麼好?
先來解釋一下市面上能買到的跑鞋的分類,跑步的鞋一般能買到的為這麼幾種:
1,慢跑鞋:為普通跑步愛好者準備的。全力注重保護,避免使用者運動傷害。一般壽命是跑程1000KM。特點是重,保護完善,為不同身體特徵,不同跑道型別的使用者有不同的系列型號。
2,效能訓練鞋:為專業,半專業長跑運動員準備,賽道訓練專用。這種鞋注重的是保護和輕巧的平衡型,一方面要避免運動員訓練受傷,另一方面也要讓運動員出成績。
3,馬拉松鞋:僅為馬拉松準備的鞋!絕對不適合日常慢跑!極限型別鞋,真正的超輕,輕到幾乎沒有重量,保護效能極差,壽命極短。這種鞋存在只有一個目的,為專業馬拉松運動員追求比賽最高成績。
很顯然對於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為了健身而不是跑出多牛成績的普通愛好者來說,應該選為了保護而存在的慢跑鞋。為什麼不買效能訓練鞋呢?又輕又有保護呢,李寧超輕系列廣告多好看?因為這種鞋的保護比起慢跑鞋是遠遠不足的,因為一方面專業運動員身體狀況遠好於我們這些愛好者,避免運動傷技巧更是好得多,另一方面,為了追求輕便,廠家必須放棄大量保護技術。看看跑鞋之王ASICS kayano的鞋底,那麼多gel材料堆上去,能輕起來麼?輕了還減震麼?
一般說來國內專櫃是不會給你分清楚什麼跑鞋是什麼型別的,櫃員更是完全不懂的。怎麼分別很簡單。馬鞋非常輕薄,幾乎沒有重量,鞋底也很薄,一眼就能看出來。慢跑鞋一般都比較重,鞋底非常厚。效能訓練鞋居中,能感覺比普通運動鞋輕,比慢跑鞋遠輕。
知道了要選“慢跑鞋”,而不是馬鞋,效能訓練鞋,就上商場了?這還不夠。
之前說了,慢跑鞋是針對不同使用者身體狀況,不同路況有區別設計的,你還要搞清楚你適合的是什麼型別的慢跑鞋,也就是所謂的,你在跑鞋矩陣裡是什麼位置。
跑鞋矩陣有三個維度,第一,跑步姿態。第二,體重。第三,跑步路況。
道路首先分為了越野和徑跑兩種。越野指跑步的道路不是人工修建,或者修建得不那麼“好的”,山路,土路,樹林。徑跑就包括賽道,馬路等等修得很直的路,塑膠,水泥,柏油,都算。
確定路況之後,再確定你的跑步姿態。
2,跑步姿態
這個是最重要的,也是最不容易搞錯的一步。如果搞錯了,結果可能讓你花幾百上千跟買來的自以為牛逼哄哄的跑鞋,穿上跑了一天,自己生不如死!關於這一點,蘇無妄小朋友出來親身說法吧!
一般跑步的姿態有三種,外翻,內翻,嚴重內翻。這三種是連續漸進關係。
一般來說,這三個有這樣的對應關係:
外翻——高足弓——沒有八字腳或內八字——對應跑鞋:避震型
內翻(外翻不足)——沒有八字腳或外八字——中低足弓——對應跑鞋:穩定型
嚴重內翻——典型扁平足——嚴重外八字——對應跑鞋:姿態矯正型
絕大多數人都是外翻或者內翻,嚴重內翻還跑步的,少的可憐。如果你是嚴重內翻……很不幸地告訴你,嚴重內翻的鞋很難買……特別好的也少……
足型很容易判斷,脫了襪子自己就知道了。但是根據足型可以大致判斷自己的姿態,但是記住:這個判斷是不準確的!高足弓的也可能外翻,低足弓的也有內翻的!自己有沒有八字腳可以稍微準確一點,但是跑步姿態和走路姿態略有不同,所以依然不是百分之百準確。
百分之百準確的判斷有幾種,一個是專業測定跑步姿態的機器,或者有經驗的人看你跑步時候的姿態狀況。在歐美日本等賣跑鞋的,這是基本配置,也是店員的基本常識。在國內,不好意思,基本找不到。
另一個百分之百準確的辦法,是找一雙沒有姿態矯正的跑鞋,包括避震型跑鞋,馬鞋等等,跑到嚴重磨損,然後看磨損情況判斷。這種方法很準確,但是我不推薦!因為大多數人搞不清自己的鞋子有沒有姿態矯正,如果有鞋子自身有姿態矯正功能,那判斷結果有偏差!明確沒有姿態矯正的鞋子包括多威的馬拉松鞋,雙星啊什麼一般的板鞋之類,如果你們用這種鞋子跑過,可以看看前掌。如果前底磨的是外側(小腳趾頭一側),那你就是外翻,如果是內側(大腳趾一側)就是內翻。如果兩側基本差不多,好像是正中間磨的厲害,那你避震和穩定型跑鞋都可以試一下。
既然大多數人這些能100%準確判斷的都沒有條件去做,那要判斷自己該用什麼鞋怎麼辦?我推薦的方法如下:
判斷自己的腳型,高足弓還是低足弓。然後高足弓在鞋店主力考慮避震型,也嘗試一下穩定型,低足弓的主力嘗試穩定型,也去嘗試一下避震型。看看哪個最舒服,選擇哪種型號。記得,不是穿上走兩步,而是穿上跑兩圈!這個差別很大!
再來解釋一下幾種鞋具體有啥區別。
其實所有跑鞋都是避震的。所以所謂的“避震“型跑鞋不是說他比別的更”避震“而是說,除了避震,他沒有更多的功能。而穩定和姿態矯正型,除了避震以外,還要負責把不良好的跑姿矯正成良好的跑姿,讓你更舒服。所以如果你一旦買錯型別,可能面對的問題是自己的跑步姿態被錯誤地扭曲,而更加不舒服。可以這樣想:最良好的跑步姿態是0,大家的跑步姿態是-2到2的一個區間。而跑鞋是提供了一個加減,讓你的數值最接近0.如果你的姿態是2,你就該買-2的跑鞋。如果你買了一個+2的跑鞋,你的姿態就成了更痛苦的4!
判斷了該用穩定,避震,還是姿態矯正之後,就進入跑鞋矩陣最後一步。
3,裝備量。
裝備量是兩個概念的集合:你的體重,你的鍛鍊強度。
體重越大,鍛鍊強度越高,跑步的衝擊就越大。體重代表著單次衝擊的力量,鍛鍊強度代表這個衝擊會持續的程度。跑步差不多就等於你的膝蓋捱打,每次被打得多重,被打了多久……
一般說來,好的跑鞋都設計為足以應對單次3KM以上,每週3次以上的鍛鍊強度。所以最重要的是你的體重。不過差一點兒的跑鞋就不一定了,比如迪卡儂自有品牌kalenji,低端型號明確說明了,只適合每週一次到每月一次,每次20分鐘以下的跑步……
跑鞋一般可以分為兩個裝備量級——輕量級、大量級。
用asics舉例:
穩定型的:大量級是著名的跑鞋之王KAYANO,輕量級的是跑鞋銷量冠軍GT 2130。
避震型的:大量級的是NIMBUS,輕量級的是CULMBUS
這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誤區:大量級價格貴很多,輕量級價格低很多,所以大量級就比輕量級的高階?有錢就都該買大量級的頂級款?
不是這樣的!
大量級是“針對”大體重設計的,這就意味著假如你體重不夠,你跑步的衝擊力可能不夠大,那這些“頂級款”設計來吸收大沖擊力的彈性材料就顯得太硬了。就像一個彈簧,假如設計來承受1噸的壓力,你就壓上去100KG,那彈簧是壓不下去的。對於跑者來說,明顯的感覺就是:鞋底好硬!這樣的情況下,跑鞋吸收的能量就不足,而你的膝蓋就要吸收更多的能量。最明顯的是MIZUNO,旗艦款的鞋沒有大體重的人穿起來就是受罪。
所以儘量根據自己的體重來選擇裝備量級,不要只盯著頂級款。大裝備量級和輕裝備量級的分界一般是75KG,如果你的體重緊接這條線,而跑步距離很大,或者很小,那最好根據自己情況靈活選擇。70KG的每天要跑15KM,買KAYANO沒錯的!你要是80KG,每天跑3KM,買GT 2130也挺好。你要是45KG,買KAYANO幹嘛!
你現在應該能確定:
自己什麼路況,什麼跑鞋類,什麼裝備量。
那麼這就已經確定了要買哪些跑鞋了。
第三:具體該買哪一款?
已經在跑鞋矩陣裡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幾個較專業的運動品牌裡,根據官方的跑鞋矩陣,有哪些款可以買就已經定好了。
那買哪些牌子?哪些款推薦?
對於普通愛好者,不推薦雙星,不推薦回力,不推薦多威等等價格低廉的“中國產專業運動品牌”。
為什麼?很簡單,多威,雙星,回力在專業馬拉松,長跑訓練確實是有一定地位的。但是我們都不是專業運動員,你沒有那樣的體魄,也沒有那樣的技術——你要是有,還看我這個帖子幹嘛!怒指!
這幾個牌子的保護避震技術都很簡單,人體工學等更是差得遠。
對於已經有了很大跑量的愛好者,不推薦李寧,AD,NIKE……等等名牌。
AD,NIKE,是不是沒有好的跑鞋?不是!但是國內能不能買到?……基本上不太可能。他們能作出好鞋子,但是國內店裡賣的,都是潮鞋。要真的跑步的,還是免了吧……
李寧呢?
我還能更鄙視這個牌子麼?
李寧有沒有好的慢跑鞋?沒有。在沒有好的慢跑技術的時候,就開始炒作超輕的概念。之前已經說過了,超輕跟保護是難以調和的矛盾,給長跑愛好者推薦日常跑步“超輕”,這不是害人麼!去死去死去死去死去死去死!
國內能買到的好跑鞋一般是ASICS,NEW BANLANCE,mizuno這三個牌子。另外brooks和索康尼早就在國內買不到了。
簡單推薦幾款徑跑口碑比較好的吧:
ASICS:
穩定——大裝備量:KAYANO;輕裝備量:GT 21X0
避震——大裝備量:nimbus;輕裝備量:culmbus(珺仔跑鞋型號ASICS GEL-CUMULUS15)
ASICS可能是技術最優秀的跑鞋牌子了。他的大裝備量和輕裝備量的區別不算特別大。就算小體重的買大裝備量,也不會覺得難受。千萬不要買kinsei系列的…又貴,又不舒服,不知道為啥……
MIZUNO:
穩定——輕裝備量 :inspire;大裝備量 :Nirvana
避震——輕裝備量 :rider;大裝備量 :creation
Mizuno這兩年WAVE技術拿獎拿到手軟,價格比ASICS實在,而且店特別多,好買到。但是很明顯的,mizuno大裝備量級的非常“硬”,體重輕的千萬不要買。
New banlance:
穩定:1224 ;避震:1063
沒有分量級推薦……為什麼呢……因為new banlance中端輕裝備量的實在做的不怎麼樣……所以只推薦頂級款。好在頂級款對輕體重支援還算很好,一般只要在50KG以上的穿起來都挺好。
另外有一個很重要的tip——
雖然跑鞋是有分:避震,穩定。但是實際上變化是線型的,而不是絕對化的。上面說了,假如跑步姿態是-2到2之間,跑鞋的矯正也是在-2到+2之間。就算同樣型別的跑鞋,矯正係數也是不一樣的,對足弓的支撐都是不同的。同樣的穩定型,ASICS gt 2130的足弓支撐明顯比MIZUNO的INSPIRE高,inspire的足弓支撐又比同為穩定型的NB 1224高。NB的避震型1063比ASICS的NIMBUS足弓支撐低很多,更接近GT 2130的程度,許多穿著名穩定型跑鞋GT 2130的同學可能未必適合NB的頂級穩定型1224,反而更適合NB的避震型1063!所以跑鞋的型別只是一個大致的指標,哪個更適合你的腳,一定要親身嘗試。
11X0系列是低端款,技術相對簡單。
21X0系列以上基本是看家技術都上了。
跑鞋按美元價格基本是100美元主流檔,2130,INSPIRE都在這一檔,這一檔已經相當不錯了。
2130和2140區別很小,跑步裝備的權威網站RW的評價是:
2140跟2130的差別很小,這是一件好事兒,因為2130已經是一個極為優秀的跑鞋了。
根據足型判斷鞋型是不準確的,低足弓,但是適用避震型的人也很多的。
如果穿起來很不舒服的鞋子,跑起來肯定會很不舒服。用腳跑起來的感覺為準,不是以“理論上大多數低足弓都更適用穩定型。”為準
你的情況是典型的適用避震型。穩定型跑鞋穿上會把“偏前掌內側著地”向外扭,變成“前掌中央著地”,就是把外八扭成沒有八字。你既然覺得只有外側著地,說明你平時已經是“中央著地”這種姿勢了,穿上穩定型kayano就扭過頭了,從沒有八字或者略內八扭成明顯內八了,這樣是不好的。
專業跑鞋不是特別適合步行,比較跑步的衝擊大,避震型還好,穩定型和姿態控制型的矯正對於步行來說都太大,步行的時候不會特別舒服。
而且專業跑鞋為了吸收跑步衝擊,要不鞋底太軟,要麼太硬(不同的牌子,不同的技術,mizuno為代表的的走路就顯得硬,aiscs為代表的走路就顯得軟),對膝蓋腳踝什麼的不是特別好。
不過ascis有專門的健行鞋,kayano什麼的都有健步鞋系列,如果有錢可以買買看。我沒買過,只聽過,不知道具體怎麼樣。
還有個好辦法,就是把跑鞋跑到廢掉,1000KM跑程到的時候,好的跑鞋基本都還沒有什麼外傷。這個時候中底的彈性已經發生了變化,不再能很好的適應跑步,但是就很適合平時走路了。
一雙合格慢跑鞋的標準壽命應該是500-1000KM,這個是考慮標準體重.如果你的體重不是很符合跑鞋定位標準,可能會有變化。比如90KG的人穿asics 2140,那就跑不了1000KM。
還有不同牌子,不同型號設計壽命也不一樣。好多人說mizuno的wave技術衰退比別的牌子快,壽命短。不過也沒有準確資料,傳言而已,但是不同技術的壽命肯定有區別。
反正一般說來,500KM以前,鞋的效能基本沒有啥變化。超過了500KM,基本都會漸漸喪失彈性和保護性。所以跑過了500KM以後,就至少開始考慮有新的鞋子來補充吧。
過了1000KM,就開始考慮用來走路吧。好跑鞋到了1000KM基本結構都還很結實,走路還很舒服,但是彈性和保護可能已經不足以充當主力跑鞋了。
回覆列表
你好,我這裡有靠譜回答!
我自己是一個熱愛運動的人,我有自己喜歡的運動服和運動鞋,這些東西叫運動裝備。運動裝備是每個喜歡運動的人不可缺少的東西,所以,這些裝置都非常有講究。
在國內有很多運動品牌的鞋子。比如很火的阿迪達斯和耐克,中國品牌有安踏和李寧等。至於什麼牌子的鞋子好,我個人認為都差不多,只不過華人虛榮心比較強烈,所以都選擇國外的牌子,認為穿起來很有面子。其實,我告訴你,從質量上看,頂級的阿迪達斯和頂級的安踏鞋子比,沒有太大懸殊,因為我是體驗過的,從成本價上看,也沒有多大懸殊,都是百十塊錢一雙,之所以賣的價格高,都是商業噱頭和華人心理偏向決定的。
國外牌子並不是進口產品,也是在國內投資辦廠,由華人生產的,只不過是國外的牌子。這裡我不多說了,你可以自己去了解。
至於提高跑步速度,這個和鞋子的關係不是太大,當然一雙好的跑鞋是有助於跑步的。快不快在於人,鞋子只是輔助。所以,提高跑步速度需要自己苦下功夫,速度是爆發力的一個方面,多練習短跑,衝刺跑可以提高速度。
我是阿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