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兔波波
-
2 #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首先,如果做到因材施教的話,孩子學習的過程不會特別痛苦。現在很多孩子感到痛苦,一方面是自身原因,另一方面是教育的方式不對。
學習的過程一定是有痛苦的成分的。因為大腦在深入思考的時候是會出現痛苦的,但是一旦得到結果之後,大腦會得到獎勵,這種獎勵能夠讓大腦接受短期的痛苦,換取最後的滿足。
一味地說學習是痛苦的並不正確,同樣地,一味地說學習應該快樂也不對。學習的狀態應該大部分時間都很平靜,小部分時間興奮或者痛苦一下。
逼著孩子學習,痛苦地學習,這樣的學習不可長久。如果想更高效率,必須要讓孩子體會到成就感。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個影片:有個小男孩哭著練琴,大部分人看到都覺得孩子很可憐。但是畫面一轉,孩子現在已經畢業於全球最好的音樂學院,大家似乎又覺得逼著孩子學習是對的。
真的嗎?事實上這些都是片面的觀點。張國榮有部經典電影《霸王別姬》,裡面的訓練方式不可謂不苦,甚至可以說是殘酷。如果我們只是看程蝶衣和段小樓,可能得出的結論就是:對孩子狠,是為了未來孩子能夠出人頭地。
但是這是倖存者偏見,如果我們的觀察物件是其他的小孩,那麼你會發現成功的,感到幸福的其實也沒有那麼多。甚至,有忍受不了而選擇逃跑、自盡的。
教育是一種均衡的藝術,一味地強調要孩子快樂是不對的。孩子本身是有惰性的,順著自己的慾望走,最終就是習慣於膚淺的感官上的快樂。所以,孩子需要有一些挑戰的滿足,需要大人推一把去完成的任務。這些任務會有一些痛苦,但是一旦做出來了,孩子的成就感會讓他非常滿足。
所以,教育不是簡單的快樂和痛苦,而是以最終的效果來定。孩子除了需要滿足好奇心,還需要有成就感,需要收穫掌握的感覺,強大的感覺。
如果孩子一直沉迷在簡單的題目中,那麼大腦就不會發育,思維就無法發育。只有困難點,只有有挑戰的思考才能促進大腦發育。
-
3 # 無所謂213478592
‘’孩子,只要你快樂就好‘’這句話不是教育,而是放任不管,這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教育不要走二個極端,1)自由成長、放任不管、野蠻生長,2)填鴨式的教育,學不完的知識,上不完的興趣班。快樂並學習著,對孩子童趣予以引導,使之成為孩子愛好,這才是最佳的教育方式。
-
4 # 石先生與石頭
痛苦體驗也是一種教育,透過“痛苦”的訓練,能讓一個孩子懂得什麼叫痛苦,學會化解“痛苦”的方法,去適應它,他才能得到快樂,這就是先苦後甜的道理。
其實,“痛苦”本就是一道難題,一開始就必須正確面對“痛苦”的挑戰,學會解決它,當長大後,才能更好地去適應社會,才會有成功的機會。成功本就是挑戰“痛苦”的過程,當成功後,才會變得快樂和有意義,因為“社會永遠不會去適應你”。
其實,人的一生就是一個痛並快樂的過程,沒有自始至終的快樂,也沒有自始至終的痛苦。必須從兒時就去認識它適應它,長大後才會懂得什麼叫做真正的快樂。
“孩子,你只要快樂就好”!清醒的父母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變成長不大的嬰兒。作為父母,你不會成為他永遠的靠山。隨性的父母教育不出好孩子;隨性的孩子終究要面臨痛苦和挑戰。到時,他會指望誰?
-
5 # 雨後山林靜
有家長對孩子說:孩子,你只要快樂就好!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你不需要那麼努力學習,媽媽只希望你快樂。他們把快樂和學習變成了對立面,要學習就沒有快樂。想要快樂就不要學習。這種觀點有點極端了。
我們把時光推後幾年。想想看,您的孩子在上幼兒園,上小學的時候,他們快樂不快樂呢?他們是不是非常快樂?但那個時候,他們也照樣在學習。快樂教育不是放棄學習,而是在學習中找到樂趣和成就感,使他們能更好的適應這個社會,並能為社會貢獻力量。因為只有孩子能貢獻出自己的力量時,他們才能夠發展出自己的責任感。
一個單純快樂而不學習的孩子是怎樣的呢?如果為了讓孩子快樂,而允許孩子不學習。天天玩,想幹啥就幹啥,那麼孩子進入小學或中學以後,成績肯定會跟不上。孩子成績跟不上,老師會怎樣教育孩子呢?老師還是希望學生能夠好好學習,不要放棄自己。但是因為孩子成績差,在這個班級當中,孩子可能會感到自卑。孩子產生自卑心理後,他還能快樂起來嗎?
當家長有一天真的想幫助孩子,重新拾起信心,好好讀書的時候,他們會發現因為孩子沒有良好的基礎,再把課程補上去已經來不及了。這些孩子可能會繼續快樂著。但是因為自己不願學習而沒有文化或技能,終究會被這個社會淘汰掉。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而不是一陣子的事。如果孩子現在就只享受快樂而不學習的話,以後就會難再愛上學習了。他會因為找不到工作,或沒有一項技能,而從事著非常辛苦的低收入的工作。當孩子以後過的是這種生活時,父母真的能快樂起來嗎?孩子又能真的感到很快樂嗎?
一個愛學習的孩子就一定不快樂嗎?
不是每個孩子都不愛學習的。從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看出,孩子是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心的。他們想要探索這個世界。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在玩的時候,他的手非常靈巧,在工作時也非常專注。孩子在遊戲時就是他們在學習工作的時候。他們用手拆掉一些玩具,就是想知道其中的結構和奧秘。你能說孩子這種學習就不快樂嗎?
當孩子努力學習,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參加各種比賽獲獎,取得很多榮譽證書的時候,你能說孩子沒有價值感嗎?他們不快樂嗎?
當孩子在做化學或物理實驗時,孩子們發現了一個現象,掌握了新的知識,難道一點快樂都沒有嗎?我們每個人對快樂的理解都不一樣。有時家長不能站在孩子的立場上為他們擔憂!
但是為什麼有的孩子會感到學習不快樂了呢?原因有:
1.孩子感受到了太大的壓力。家長和學校不斷給孩子施壓。過於關注孩子的成績,而不關心孩子。會讓孩子認為父母愛的並不是自己,而是成績。父母與孩子之間沒有感情的連結,因此他感到不快樂。
2.沒有理解學習的意義所在。
很多孩子認為我努力讀書都是為了父母。是父母逼迫我要學習的。這種情況下,孩子是沒有動力的。他們也沒有了解學習的意義是什麼?
龍應臺寫給安德烈的一段話:“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當孩子用功讀書後,他就會發現,當他現在所從事的工作不是他真正想做的工作時,他就有能力跳出這裡,去重新尋找一份自己熱愛的事業。而沒有能力的人,他們不敢隨便跳出原有的地方,因為沒有選擇。我非常喜歡龍應臺說的這段話。孩子現在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以後做準備。
什麼是真正的快樂?
真正的快樂應該是建立在一定的規則和成績之上。他們必須經歷一個破繭成蝶的過程。過程是伴隨著痛苦的,但是隻有當孩子克服了一系列的困難,歷經風雨後才能看到彩虹。
孩子的成長必須要經過身體的變化,認知的變化和情感的變化。孩子在長大後,他們必須一個人去面臨這個社會。如果現在孩子沒有發展出面對困難的勇氣,那麼以後將怎麼辦呢?
孩子的成長要適應這個社會的變化。只有適應能力強的孩子才能笑到最後。
-
6 # 聽雪學苑
這不是教育最大的騙局,這是教育最大的失敗。教育本來應該就是快樂的,只不過現在卻把教育做成了痛苦的。
學習是人天生的一種慾望需求,學習本源應該是快樂的,但我們的教育卻把學習整成了痛苦的。這是教育的失敗。
我是小屋聽雪,一名高中老師。致力鑽研教育原理,傾向理想教育。下面從教育原理上進行分析。
01 學習是人天生的慾望,追求慾望的過程是快樂的一、學習天生是快樂的。
舉個例子,比如你打算去雲南瀘沽湖旅遊。那麼,在去之前 ,你就會先蒐集瀘沽湖的相關資料,比如路線怎麼走,周邊旅館住宿條件怎麼樣,那裡天氣怎麼樣等等。這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在這個學習過程中,你會感到痛苦嗎?並不,反而很興奮。為什麼呢?因為你有去那裡旅遊的慾望。
同樣的道理,嬰兒剛出生時什麼都不懂,只有與生俱來的一些本能。如吮吸、大小便等,還有一個最最重要的本能,就是學習的慾望。嬰兒正是透過這種慾望不斷認知身邊的環境,識別爸爸媽媽和陌生人,識別各種事物。到了三、四歲,你給小孩一本書,小孩就會認真去看上面的圖畫文字,試圖弄懂它們。這就是天生的學習慾望,每個人都有。
等到小孩能大致看懂圖畫的時候,當拿到一本圖畫書,往往會看半天不放手。這個過程中,小孩痛苦不痛苦?肯定不痛苦,痛苦的話能堅持那麼長時間嗎?小孩一定是從中感到了快樂。這就是學習的快樂。
二、為什麼小孩學習會感到快樂呢?
因為小孩天生有學習的慾望。慾望是人快樂的源泉,而學習是人天生的慾望。
三、學習的本源原理
根據生物學原理,生物天生都有適應環境的能力。對於人來說,主要就是透過學習來適應環境的。這是人的一種天生的本能能力。也即,學習是天生的能力。
02 現在學生感到學習很痛苦,是因為教育的方式是錯的一、學校是怎麼教育的呢?
就是把孩子整天關在教室裡不斷地背、記、寫、練,是不是很枯燥?並且很多知識是簡單地重複。老師今天佈置作業,80%的題學生是會做的,明天再佈置作業,結果還是昨天那些內容,只不過題目換了個數據和說法。這不是浪費學生時間嗎?天天這樣做,太機械枯燥,學生的精神都疲勞了。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一點一點就被消耗完了。
二、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呢?
老師希望學生把所有知識100%都掌握。但又不清楚每個學生掌握了哪些知識,只好把所有的知識每天都做一遍。當前這種教育方法就是,用100%的時間,來尋找和強化10%的漏洞知識。相當於90%的時間是在做無用功。
這就是目前我們教育的現狀。
三、出現這個現象的原因有兩個。
一是上級考核要成績。二是老師的教育方式有問題。第一種情況作為老師沒辦法改變。老師能改變的是第二種情況。
03 快樂學習這句話並沒有錯。說“學習就是要吃苦”的,是錯誤教育方式下得出的錯誤結論。一、當前教育讓學生痛苦的根源是什麼?
前面講了,慾望是快樂的源泉。當前的教育抑制和磨滅了學生的慾望,因此,學生感覺痛苦。慾望是人內心的需求。而現在的教育是不顧學生的內心需求,只是把老師(或者社會)的意願強加給學生,強迫學生學習。所以,當前這種教育是違背生命原理的,是不合理的教育。
為了把這種教育維持推行下去,教育者們就提出了這樣的理論:由於知識很枯燥,所以學習天生是要吃苦的。現在學習不吃苦,將來生活就要吃苦。實際上,這個說法中每一句話都是錯的。
首先,誰說“知識是枯燥的”?知識枯燥不枯燥是相對的,取決於人的慾望,如果人對這個知識有慾望需求,那麼知識對於這個人來說就不枯燥。
其次,“學習天生是要吃苦的”,也違背了生物學原理,生物學認為學習是人的慾望,天生是快樂的。
最後,“現在學習不吃苦,將來生活就吃苦。”顯然這裡的生活指掙錢。這句話中有兩種對應關係,一是把學習好壞與掙錢多少對應起來。二是把掙錢多少與生活好壞對應起來。這兩種對應都這涉及到人對社會的看法與認知。可以有各種不同的解讀。我在這裡也不展開了。
二、有人說:學生的慾望就是玩,老師不強迫學生學習,學生怎麼能學會知識呢?
錯了。
首先,“玩”是一個模糊定義。
如果把什麼事都不幹稱為玩,那麼任何人的慾望都不是玩。任意一個人,如果讓他什麼事都不幹,整天就是玩。那麼這個人是不會感覺快樂的。因為在人的慾望中根本就沒有所謂玩的慾望。
如果把追求刺激稱為玩,那麼,學習和玩就不矛盾。因為學習也是一種刺激。
其次,根據人的“七情六慾”來看,人的慾望有六種:求生欲、求知慾、表達欲、表現欲、舒適欲、情慾。
玩和學習都屬於求知慾。那麼,人應該是會主動學習的,不需要老師和家長強迫。
04 “快樂學習毀了孩子,讓孩子什麼都沒學會。“這個說法是錯誤的。說明說這句話的人根本就不懂什麼是快樂學習。一、什麼是快樂學習?
有人認為快樂學習就是指整天讓學生遊戲、唱歌、跳舞、畫畫以及其他娛樂等,讓學生快樂高興就好。這個看法是不對的。
”快樂學習“是指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從而主動學習,體驗學習的快樂。
知識是人類認知自然與社會的經驗積累。人要適應自然與社會,必然要學習知識。求知慾是人的一種本能。那麼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必然是快樂的。
知識包括文化知識,也包括唱歌、跳舞、畫畫、遊戲等技能知識。同樣都是知識,為什麼學生喜歡後者那些技能知識,而不喜歡文化知識呢?
是我們現在的教育做法不對。
二、如何讓學生快樂學習?
首先,教育要滲透情感。
因為快樂是一種情緒體驗,老師必須 要帶入情感,才能讓學生建立起快樂共鳴。有些老師對學生沒有一點情感,只是乾巴巴地講課,學生不聽就批評、不會就責罵,這樣教育,學生怎麼可能產生學習的快樂?
其次,教育要生活引導。
知識是對自然、社會、生命等現象的歸納與總結。有的進行了抽象化處理。但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抽象的知識反編譯,還原為自然、社會、生命現象。這樣學生才能感受到真實地需求,才能產生求知慾望。
如果從抽象到抽象,學生永遠只是在虛幻的抽象裡學習知識,就失去了知識的本質,學生就不存在這種需求了。自然就會失去學習的動力。現在的教育正是如此,知識本身已經讓學生產生不了學習需求。
感覺現在學生學習的唯一動力就是將來進入社會憑文憑找工作。這個聯結關係本身就不是唯一的,再加上中學與工作之間隔著很遠的時間與空間的距離,聯絡就越顯得鬆散。所以學生不愛學習就很正常了。學生被逼迫著學習,感覺痛苦也就很正常了。
最後,教育要有生命思想。
老師要有所教學科的學科思想,要明白這門學科對於人類生命而言具有什麼樣的意義。這也是一種哲學的思想。
老師如果缺少了這種整體的生命與自然的宏觀思想,對知識的領悟必然達不到對知識反編譯的程度。講起知識來就會枯燥乏味,只會從知識到知識。從而,其教學方式也必然是簡單粗糙的背、記、強化訓練。
綜上所說,快樂本來沒有錯,學習也好、生活也好都應該是快樂的。只是教育方式錯了,使學生體驗不到學習的快樂了。希望大家多多關注。 -
7 # 根2的平方
不知你想過沒有,什麼叫快樂?孩子如何才能快樂?
快樂和不快樂都是教育乃至人生的一部分,單純強調快樂就好,教育結果一定不會快樂!
學習一定是痛並快樂的,這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沒有誰的學習過程只有快樂,沒有痛苦。除非他啥也不學。
天天輕鬆愉快的玩耍,不學習,孩子的確會獲得短暫的快樂。
可是你想過嗎,孩子在課堂上被提問的時候,回答不上問題,他會快樂嗎?
孩子如果在課堂上聽不懂老師在說些什麼,在學校枯坐一天,他會快樂嗎?
孩子如果考試成績不及格,看到別人考試九十幾分甚至滿分,他會快樂嗎?
孩子如果小學初中一直“很快樂”,中考的時候考不上高中,他會快樂嗎?
孩子如果在該學的時候啥也沒學到,將來人生道路艱難困苦,他會快樂嗎?
快樂很簡單,食不果腹者聽到一個笑話,他也會獲得短暫的快樂。
但幸福來的沒有這麼容易。
所以,親,現實一點,眼光放長遠一點,別騙自己,更別騙孩子。
所以,請別再說“孩子,你只要快樂就好”這種話了。
-
8 # 章魚老師就是我
孩子,你只要快樂就好。這是無數家長都曾對孩子做出的“承諾”!這句承諾背後的話是什麼——只要你快樂,你的未來我們幫你打造。章魚老師作為一名一線教師。這樣的家長著實見過不少。捎帶著,也見識了不少這類家長的結局。用一句話描述我的所見所聞,那就是——永遠不要相信大人的承諾啊喂!他們很喜歡把做不到的事情當作承諾只為了讓自己當時的心情爽一下啊!大部分的家長都自大到自認為自己的基因非常優秀,只是自己沒有趕上好時機所以才默默無名。所以他們非常自信自己的優秀血脈能夠讓孩子在玩耍中獲取優秀的學習名次。必須要說,自大也是家長的基因劣勢之一。並且這種劣勢很有可能會被遺傳。所以才會出現幾乎所有讓孩子快樂學習的家長最終都獲得了一個低分學生。就算如此,希望讓孩子快樂學習的家長依然源源不絕。為什麼?章魚老師認為。輿論導向在這裡起到了非常不好的作用。大家都再看誰誰成績不及格,卻成為人生贏家。誰誰大學沒畢業,卻成為人生贏家。誰誰考試不及格,最後卻成為人生贏家。故事性很強的東西總是更容易得到傳播。而學習無用論則是最容易被傳播的謬論之一。畢竟成績好的人總是少部分,而大部分人總是希望聽到更加利於自己的訊息。不是麼?但事實上。任何國家的任何資源都無法做到平均的分配,只能做到相對公平的分配。那麼作為公平的判斷因素之一。成績也可以被理解為獲取資源的憑證。 如果家長本身獲取的資源能夠讓孩子不需要透過成績而享受生活。那麼我認為讓孩子快樂的度過童年時光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但如果家長沒有這個能力為孩子鋪平未來的道路。那麼讓孩子度過快樂童年的代價就會是讓孩子擁有一個悲哀的成年或者晚年。
-
9 # 無聊閒人
快樂與學習,不可共處相輔相乘嗎?恰當的“誘導”是可以作黏合劑;又或者,天生樂於學習中,相信,百中不過十???
快樂與學習,有必然的衝突嗎?我,是相信如此。學習是要刻心地付出的,成人如此,相信孩童付出的比成人更甚。所以家長們,要真的體諒他們的“不容易”。
快樂教育,不知是否等同放任白由學習不監督不監管不要求成績,如果如此,更貼切的是“放任教育”。
放任教育下,只有那百中幾數人跑出,而且保証奔放的良駒,人才,習得文與武,賣予資本家。餘下的九十多人,可以快樂地完成免費教育後,由於不能掌握學習的能力,便偉大地承接社會可以不用腦的工作。
美國中上家庭入私校受苦,低下收入家庭入公立學校享受快樂教育,然後,承接他們父母繼續貢獻社會,把低收入工作承擔下來。沒有強迫的。快樂教育下渡過學習的歲月,成年後的無能怨誰!?!
回覆列表
首先“快樂學習”的理論本身沒有大的問題,可是快樂學習的關鍵在於“學習”而不是“快樂”。
很多家長和專家的誤區是把“快樂”放到了首位。如果這樣我們這些從學生時代過來的人都知道,對孩子什麼最快樂?少學、不學、天天放假最快樂!
快樂學習中的快樂指的是因材施教,讓孩子學習感興趣的內容,同時體會學習的快樂!學習知識本身是一個很辛苦的腦力勞動,但是與快樂不完全對立。因為快樂有很多種,最基礎的快樂是人本能的吃飽、喝足、玩耍、戀愛、生理的快樂,更高階的快樂有求知的快樂,獲得成就的快樂,獲得肯定的快樂等。
大家回憶一下,當一個好久沒弄懂的問題終於解答出來而別人還不會時,當你掌握了很多知識展現出來受到眾人表揚時,當你的成績有很大進步時,當你參加知識競賽、演講比賽、才藝大賽獲得獎項時,這種成就感、獲得感是否讓你快樂?
所以快樂學習的核心是引導孩子享受求真求知、獲得成績、肯定和讚許的快樂!而不是簡單的“減負”讓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做遊戲、玩手機之類的。
本人經驗:我孩子媽媽高中語文老師,奶奶小學數學老師,我自己精通理科和軍事歷史政治知識。兒子快上小學了,每週報了鋼琴、樂高、輪滑課。每天睡覺前要跟媽媽學詩歌、看繪本、畫日記(不會寫字就把每天有意思的畫下來爸媽文字註解),或者我給他講軍事、歷史故事。他從來不玩手機遊戲,看卡通片超過3集主動關電視。週末帶他去公園、科技館、遊樂園,還專門開車到機場圍牆外讓他認識飛機。這是我們養成的習慣,所有都是他主動要求,他還想學英語和繪畫但是我們怕太累沒報,結果兒子還生氣說一個暑假好朋友繪畫就超過他怎麼辦?
我會把這種好學的習慣一直延續下去,等他有課業壓力之後減少一些業務班的壓力。沒有特別要求他以後一定要考名校留學什麼的,希望他長大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就可以了!做家長的首先自己要擺正心態,一定要接受孩子長大之後和自己一樣也是普通人的結局,不能把自己這輩子沒完成的心願都壓到他身上,我和愛人最大的期望就是一代比一代強,一代比一代進步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