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明德儒商書院
-
2 # 每天讀宋詞
古往今來,大家都覺得李清照和趙明誠是古今人人仰慕的一對恩愛夫妻,好似神仙眷侶。在李清照的部分詩詞中他們的婚姻近乎完美,趙明誠撒手人寰之後,李清照還有很多關於趙明誠的悼亡詞流傳下來。像“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想念,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樣抒寫分別想念的名篇,完全打動了很多的後世的讀者。所以大家可能會覺得李清照和趙明誠無比恩愛,舉案齊眉,才藝相當,楷模夫妻,甚至是現在異地戀的模範。
其實,這都是表象,終究趙明誠的才學不抵李清照毫髮,品德也不足稱道,異地的時候也並不安分。
《宋史》中有這麼一則小故事,揭露了他們的日子並非如此。
公元1129年,時任南京市長的趙明誠(知江寧府)知道了守備司令王亦暴亂的訊息,立馬就逃跑了,連恩愛了27年的老婆李清照都沒來得及帶走,差點兒使她成了叛軍俘虜。
趙明誠,典型的高幹子弟。在他21歲那年,和李清照的哥哥在元宵節相國寺賞花燈時,認識了年僅18歲的李清照,二人一見傾心,就此結為了夫妻。當時李清照父親是禮部員外郎,趙明誠的父親是禮部侍郎。一時間,才子佳人、門當戶對演義了一段人世佳話,被時人廣為傳揚。
其實他們兩的美好日子並沒有持續多久,絕非史學家所說的“青州美好十年”。前文說的趙明誠棄城逃跑並未帶李清照一同,不過是他們夫妻豪情早就決裂的一次大迸發。
一、才情懸殊
趙明誠窩囊還好聲色犬馬,李清照則歸於自視極高的那種,表面上看是挺互補的,可實踐並非如此。
公元1105年,趙明誠下基層掛職鍛鍊,李清照飽受相思之苦,寫了首聞名的《醉花陰》寄給老公,抒寫了自己的孤寂與想念情懷。但是趙明誠則利用了三天三夜寫了五十首,可卻無一佳作,要知道他是家學身後的太學生,要說沒才怕是沒人會信,唯一的解釋就是他在敷衍老婆,沒用心寫。
兩年後,趙明誠的父親逝世,遭到了蔡京的誣陷,李清照勸其申述,可趙明誠屁都不敢放一個,就急忙舉家搬離了京城,跑到青州去避難了。
由此可見,李清照對他的愛戀,是根據婚姻的束縛,其實在才學方面兩人懸殊,李清照雖說不至於瞧不上趙明誠,但趙明誠自己也清楚,婚後的甜美早就在二人懸殊的才情中雲消霧散了。
二、隔閡產生
在青州的十年裡,趙明誠一向活在妻子的光環下,心情十分壓抑,將精力都消磨在了金石、字畫和古玩上。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倚遍欄干,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芳草,望斷歸來路。”這首《點絳唇·孤寂深閨》就是李清照在青州日子第二年的著作。
當時趙明誠在外出任,已經揹著李清照蓄養侍妾。但李清照還是在思念和責怪趙明誠或者已經感受到現在夫妻生活出現隔閡,而作出這首詞。
三、貌合神離
趙明誠在公園1121年擔任萊州市長之後,李清照離開青州,前往萊州與趙明誠相聚,這時間,他們已經結婚20年,李清照38歲,趙明誠41歲。但這次的相聚李清照似乎並沒有那種很急切、帶著滿懷相思渴望相聚的心情。相反,在前往山東萊州的路上,李清照做了一首情緒十分低落的《蝶戀花》,
淚溼羅衣脂粉滿,四疊陽關,
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長山又斷,蕭蕭微雨聞孤館。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
酒盞深和淺。
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
當然,有古人說這是李清照寫給姊妹的,可是,在這個時候,如果夫妻琴瑟調和,怎麼顧得上姊妹的那些離別之情?
到了萊州之後,李清照與趙明誠關係更加疏遠,從這個時期李清照的一首《感懷詩》可以看出:
寒窗敗幾無書史,公路可憐合至此。
青州從事孔方兄,終日紛紛喜生事。
作詩謝絕聊閉門,燕寢凝香有佳思。
靜中吾乃得至交,烏有先生子虛子。
詩的意思是:破舊的窗臺和書案上沒有一本詩書和史集,趙明誠已經無心去和自己吟詩作對了,此時的自己一無所有。趙明誠每天奔波於酒宴之中,醉心於錢財當中,一天到晚就是這些無聊的閒事。寫詩要閉門謝客,在自己的住處焚香靜思才能有好的想法。在平靜中我得到兩個好朋友,一個是烏有先生、一個是子虛先生。可見這時候兩個人貌合神離了。
四、夫妻本是同林鳥
趙明誠的守孝期還沒滿,就改朝換代了,朝廷重新啟用了他,讓他當了南京市長。終於能夠揚眉吐氣了,他把李清照接到了南京,可夫妻豪情卻並未得到改善。
一年後,就發生了最初說到的王亦暴亂,趙明誠丟下李清照單獨跑了。此事之後,李清照算是對其完全死心了。
不久後,趙明誠又接到了前往湖北上任的指令,在途徑烏江時,李清照站在西楚霸王項羽兵敗自刎的當地,不由思緒萬千,隨口就誦讀出了《夏日絕句》
生作為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願過江東。
趙明誠站在她身後,羞愧難當,深深自責,從此一蹶不振,沒多久便急病發逝世了。
-
3 # 南柯
你可以說李清照、趙明誠夫婦婚變了,因為感情確實出現了裂痕;
你也可以說李清照、趙明誠夫婦沒有婚變,因為他們沒有離婚,是李清照女士喪偶,趙明誠是病死的。
曾有朋友問,明末清初秦淮八豔和當時士林領袖的人品哪個更高?看似這個問題和李清照和趙明誠婚變八竿子都打不著,可是這真的是一樣的問題呀。且聽我慢慢道來。
說起來,李清照和趙明誠都是領導家的孩子,從小學習就好。但是呢,李清照屬於那種聰明伶俐的女孩,是特別有才氣的文藝女青年;趙明誠呢,屬於比較刻苦的吧,苦學的精神是有的,但成績嘛,是一般般,還湊合的在讀大學生。那一年,趙明誠遇見了李清照,一見就鍾了情了,再然後就結了婚。這個時候,李清照18歲,趙明誠21歲。
國務總理(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先任吏部侍郎,後升為左丞相)家的兒子娶了文化部副部長(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任禮部員外郎)女兒,大宋皇家文學院的大學生娶了聲名鵲起的文藝女青年,這樣的婚姻,那真叫個天作之合。
不僅如此,小李小趙兩位同學,還擁有著相似的知識背景以及共同的興趣愛好。小趙學習的是金石專業,剛好小李也對那些古董玉器啥的也很痴迷。這真是珠聯璧合,志同道合,百年好合的幸福生活呀。
只可惜相愛總是短暫的,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所有燦爛,原來終究,都需要用寂寞來償還。
婚後才一年,老爺子李格非和老爺子趙挺之就幹上了。雖然他們老哥倆都是中央的幹部,但是說他們幹上了,他們也不太配。因為真正要幹人的人是畫家兼書法家出身的趙佶皇上!趙皇上討厭元祐黨人,就把元祐黨人都給收拾了。而李清照的爸爸李格非就是元佑黨的骨幹,在皇上收拾的三百多人的奸黨大名單里名列第二十六把交椅。而趙明誠的爸爸趙挺之呢,人家剛好是趙皇上的紅人新黨裡的實權派人物,更是趙皇上清算元祐黨人的得力干將。
於是天真的文藝女青年李清照就寫詩幫自己的親爹李格非向自己的公爹趙挺之求情,只可惜這首詩沒有流傳先來,只有一句“何況人間父子情”的殘句。真是太圖樣圖森破了,你以為你會寫兩句花花綠綠酸不拉幾的流行歌詞你就是個人物了?所以趙挺之卻並沒有給她這個兒媳的面子。李清照深感“炙手可熱心可寒”!
其實,真正讓李清照心寒的事還在後面。因為朝廷規定:“宗室不得與元祐奸黨子孫為婚姻”,“尚書省堪令黨人子弟,不問有官無官,並令在外居住,不得擅到闕下”。在這樣的政治背景下,趙挺之雖然算不上是宗室,但作為新黨集團的重要領袖人物,他也很有壓力呀。尤其是第二條詔令,更是讓人受不了,因為按照規定,李清照是不可以再住在京城了。
不過好在趙家也算是忠厚良善之家,趙明誠最終也沒有休妻。但是結婚的時間越長,另外一個問題就越是迫在眉睫,李清照一直沒有生孩子。不生孩子這在古代可是“七出”之罪呀!可以肯定的說,趙明誠同學納妾了,不只是納妾,可能還在外面有了想好的。於是李小姐就寫了《多麗·詠白菊》:“似愁凝,漢皋解佩;似淚灑,紈扇題詩。”就這麼說吧,“漢皋解佩”和“紈扇題詩”是兩個典故,說的是男子有外遇的故事,想弄明白的人,出門左轉,去找度娘。
這個時期李清照女士還寫了一首比較著名的詞叫《鳳凰臺上憶吹簫》:
鳳凰臺上憶吹簫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詞是好詞,可是詞中所說的生活就不那麼美好了。這樣懶懶的無精打采的樣子到底是因為什麼呢?這既“非幹病酒”又“不是悲秋”是啥呢?怎麼還就“多少事,欲說還休”了呢?哎呀呀——恐怕這“一段新愁”就是趙明誠同學在外面找小三了吧?
你看看,這才幾年的婚姻呀,就把那個“見有人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女青年變成了一個“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的油膩膩的已婚婦女趙太太。
不過,李小姐的才氣那還是必須肯定的。據說有一次李小姐把自己寫的一首《醉花陰》詞寄給丈夫趙明誠看。咱小趙同學也是畢業於皇家文學院的世家子弟呀,咱能認輸?趙明誠不吃不喝花了三天三夜時間,拼了老命寫了五十首《醉花陰》,一定要來自己的老婆比一比。寫好後,趙明誠就把李清照的那首詞也混在了自己的五十首《醉花陰》裡,找了個朋友看看。這朋友也是不長眼,看完了說只有三句寫得不錯。哪三句呢?“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讓趙明誠的臉往哪兒擱?李小姐贏了,贏得乾脆利落;李小姐輸了,輸得丈夫都不回家了。
後來趙明誠到江寧(南京)當市長(知府),聽到守備司令(御營統制官)說有人要叛亂。四十好幾的趙明誠,一聽見有人叛亂,嚇得屁滾尿流,市長也不幹了,丟下南京城裡的父老鄉親們,撒丫子就跑。當然了他丟下的不僅是滿城的南京百姓,還有他結髮的妻子李清照!這樣的幹部怎麼能用?這樣的丈夫又怎麼靠得住?
叛亂平定後,趙明誠被朝廷撤了職。這麼多年來,李清照一直在等待著丈夫的關心,一直到此刻,算是徹底關上了心。這一刻沒有爭吵,沒有哭鬧,只是那些相愛的日子以及對愛情的期待都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從此,她選擇了冷淡和疏遠。
金兵一天緊似一天的向南方打來,她跟隨著丈夫一路向南逃亡。行致烏江,站在西楚霸王項羽兵敗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聯翩,心潮激盪。面對浩浩江水,一腔熱血再也無法壓抑,她隨口就吟誦出了《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她的丈夫就默默地站在她的身後。
這一刻,她不僅在文字上勝過了他,更在做人的品格上將他碾壓。他不再是她的天,不再是她的丈夫。趙明誠的靈魂匍匐在地下,她像一個丈夫一樣站立成樹成山嶽。
趙明誠從此便鬱鬱寡歡一蹶不振,不久便急病發作而亡,一段將近三十年的姻緣就此落幕。
三年後,李清照再嫁。三年,是她對那段婚姻最後的守望。
-
4 # 閒看秋風999
所謂李清照和趙明誠婚變之說純屬杜撰,既無史料支撐,又不能從李清照本人的詞作中發現隻言片語。 婚變之說,只能是“戲說”,演繹罷了。
婚變沒有,有的只是那一首千古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一首詩的就是暗諷趙明誠。
宋朝廷南渡以後,趙明誠被任命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亂中,趙明誠靠著一根繩子從城牆逃跑,“趙跑跑”的行為才使得李清照對其心灰意冷。
兩人之間的感情從此漸漸疏遠。李清照於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烏江(和縣烏江,非貴州烏江)時寫下了上面的絕句。
趙明誠當了逃兵,自感羞愧難當,心情鬱悶至極,終於死於上任湖州知事途中。這就是所謂“婚變”的來歷。
李清照寡居之時,張汝舟(南宋一小吏)為騙取李清照錢財,趁虛而入,對李清照百般示好。李清照當時無依無靠,嫁給了張汝州。
婚後,二人發現都發現受了騙。張發現李清照並非是家纏萬貫;而李清照也發現了張汝州的虛情假意,甚至到後來的拳腳相加。
李清照入獄後,由於家人收買了獄卒,入獄九天便被釋放,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結束。
-
5 # 迷樓
李清照有過兩段婚姻,應該說都很不幸。趙明誠是病死,不是離婚。
李清照的前老公趙明誠,有一部著名的著作叫《金石錄》。趙明誠愛收藏,這部書記載了他收藏的各種金石上面的銘記。李清照有一篇文章叫《金石錄後序》,更加有名。她說自己嫁給趙明誠時,年方18歲,趙明誠21歲。當時趙明誠的父親是禮部副部長,李清照的父親是禮部的副司長,按說李清照也算是高攀了。當時趙明誠正在太學當學生,兩家雖然都是高官,但是從來不貪腐,所以非常清貧。趙明誠喜愛收藏,經常把衣服押在當鋪裡,換點兒錢去買金石銘文和碑刻。
後來趙明誠當官了,做過萊州和淄州的知州,也就是兩個市的市長。李清照跟他一起,噹噹官兒,收收古董,兩人和和美美,小日子過得也算是其樂融融。
後來,金軍進犯佔領東京汴梁。宋朝南遷,趙明誠先是被任命為建康府知府,後被任命為湖州知州。他去上任前,與李清照告別,說:“如果金軍來犯,你就先丟掉包裹箱籠,再丟掉衣服被褥,再丟掉書冊卷軸,再丟掉古董,只是那些宗廟祭器和禮樂之器你得抱著,與自身共存亡,別忘了。”說完就策馬而去。
後來有一次城中叛亂,趙明誠什麼人都不管,在城牆上拉了根繩子就往外跑。李清照聽說後,對趙明誠的行為很傷心,於是跟他的感情就漸漸冷淡了。趙明誠逃跑後,又羞又愧,加上天氣悶熱,吃了幾付藥也不管事,就死在湖州知州的位子上了。說是婚變,實際上是兩人感情疏遠,趙明誠鬱鬱而終。
後來,李清照寡居時,有一個南宋的小官吏叫做張汝舟。他想著趙明誠肯定會留下很多金銀財寶,就想方設法娶到了李清照。誰知道,李清照竟然一名不文,張汝舟就對李清照拳腳相加。後來李清照得知張汝舟受賄,就去狀告了丈夫。誰知張汝舟家人買通獄卒,只關了幾天,就被釋放了,兩個人從此也不再往來。這就是李清照的兩段婚姻。
-
6 # 唐風宋月
婚變不知何謂,但是兩人感情出現了問題卻是真的,因為老趙養了小三。
宣和初年,趙明誠出任知萊州(今山東萊州市)。宣和三年(1121年)趙明誠將仍留居在青州的妻子接往萊州團聚,李清照風塵僕僕趕往丈夫任所。一別數年,李清照應該表現的載奔載欣,哪知在其《蝶戀花-晚止昌樂館寄姐妹》一詞中,情緒卻十分低落。這又是為什麼呢?
欲哭無淚的趙明誠
淚溼羅衣脂粉滿,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長山又斷,蕭蕭微雨聞孤館。 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
昌樂為縣名,在今山東省,原名樂陵縣,宋改為昌樂,屬青州府,是李清照從青州住處前往萊州的必經之路。得知她要趕往萊州與丈夫團圓的訊息,李清照的閨密們紛紛趕來為她餞行。
孤館之外“蕭蕭微雨”聲中,李清照強顏歡笑舉杯囑客,大家卻都無心飲食。眾人七嘴八舌“道山長山又斷”(此一句是指李清照與姐妹們從此山高水長,還是說她與丈夫產生了隔閡與距離,不得而知,或者二者兼而有之的),更令詞人感到前途茫然。李清照從青州前往萊州的道路丘陵與平原交錯,並無高山峻嶺相隔絕,詞人這樣誇張的手法,不過是境由心生而已。
詩文自娛的李清照
一行人“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直唱的“淚溼羅衣脂粉滿”。亂了方寸的李清照,不得不哽咽著寬慰大家“東萊不似蓬萊遠”,大家儘可以“音書憑過雁”。李清照這樣講,看似寬慰別人,其實是聊以自慰而已。
別有幽愁暗恨生的李清照
一路曉行夜宿、鞍馬勞頓到了萊州,李清照作《感懷詩》一首記述當時情景。詩前小序寫道:“宣和辛丑八月十日到萊,獨坐一室,平生所見,皆不在目前。几上有《禮韻》,因信手開之,約以所開為韻作詩,偶得“子”字,因以為韻,作感懷詩云。”詩曰:
寒窗敗幾無書史,公路可憐合至此。
青州從事孔方兄,終日紛紛喜生事。
作詩謝絕聊閉門,燕寢凝香有佳思。
靜中吾乃得至交,烏有先生子虛子。
來到丈夫的居所,觸目可及的四壁空空,沒有可供隨手翻閱的史書,更沒有可供把玩的金石器物。
置身陌生環境,面對“寒窗敗幾無書史”荒涼破敗景象,李清照不禁感慨“公路可憐合至此”。(公路、漢末三國袁術字,在被曹操追殺的窮途末路時候,士卒離心,袁術掙扎著想喝碗蜜水,可是軍中只餘麥屑三十斛,軍需官據實以告道:“只有血水,沒有蜜水!”袁術聞言,哀嘆道:“袁術至於此乎?”言罷,嘔血而亡。)李清照用此典,是有意誇張室內的一無所有。
“青州從事”則代指美酒,據《世說新語-術解》記載,桓溫手下有一主簿,擅品酒。桓溫每次喝酒之前都要請他品嚐,美酒則稱之為“青州從事”,劣酒則稱為“平原督郵”。蓋因青州地方有齊郡,意思是美酒的酒力可直達臍部。而平原有鬲縣,意指劣酒只會停留在胸膈間而難以下嚥。“孔方兄”代指錢,古時銅錢外圓而內有方孔,故戲稱錢為“孔方兄”。
此一句李清照應該是化用了蘇軾《章質夫送酒六壺,書至而酒不達,戲作小詩問之》句:“不謂青州六從事,翻作烏有一先生”句。
按,蘇軾在惠州,知州章質夫每月送他六壺好酒,可是有一次酒沒有按時送達,這並不是快遞公司野蠻裝卸所致,而是手下人跌了一跤打碎了。蘇軾喝不到酒,只好作詩戲謔。可惜蘇軾曠達不羈的生活態度,李清照卻學不來。
面對丈夫的輕慢,李清照用怨懟的語氣數說美酒與錢的種種不是:人之所以痛苦,正是因為貪得身外之物和無厭的口腹之慾。因為錢,人們背井離鄉四處奔波;為了錢,有了無休止的雜務與俗事。因為這些身外之物,詞人不得不放棄安逸的閒居生活,追隨丈夫到遙遠的異鄉。即便是到了地方,趙明誠因應付公事,無暇分身喧寒問暖,而令李清照獨守空室。
曠達通脫蘇東坡
百無聊賴之下,李清照只好賦詩打發時間。“燕寢凝香”句典出唐人韋應物五言古詩《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兵衛森畫戟,燕寢凝清香”句,李清照用來借指趙明誠的官署。熟悉了環境的李清照,突然有了賦詩的雅興,鬱悶的心情因此而稍有好轉。結尾一句“靜中吾乃得至交,烏有先生子虛子。”,又在抱怨丈夫對自己的冷漠,所以只好與子虛烏有的人物結為“至交”。
解析《蝶戀花》與《感懷》詩,可以讓後人走入李清照的情感世界:
在經歷了漫長的分別之後,終於迎來了夫妻的團聚。來到趙明誠的官邸,對寒酸破敗的景象,對物質生活沒有什麼追求的李清照本應該毫不介懷。二人已經是十多年的老夫妻了,在看到丈夫居住環境的簡陋後,按常理忖度,李清照至少要灑一掬心酸的淚水。然而她不但沒有那樣,反而是牢騷滿腹,嫌棄官舍的破敗,譏諷丈夫出仕是為了“青州從事孔方兄”。不是溫情脈脈的等待丈夫的歸來,反而與“烏有先生子虛子”結為至交,在幽怨中苦捱時光。
北宋統治者歷來鼓勵臣僚享樂,達官貴人、士大夫蓄養歌兒舞女蔚為風尚。而且“官職稍如意,往往增置不已。”這些歌兒舞女往往兼有主人侍妾的身份,許多官員到地方上任,不攜帶髮妻,卻忘不了帶上這些年輕漂亮的侍妾。
從李清照的詩中揣度,趙明誠有可能在重新出仕後背著妻子納了妾。雖史料缺如,但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性。
回覆列表
按照我們目前的說法:李清照與趙明誠不存在婚變,而是李清照在趙明誠去世後改嫁了趙明誠的好友張汝舟。
李清照與趙明誠可謂靈魂伴侶,兩人情投意合,興趣愛好相同。趙明誠去世後,李清照後半生可謂悽慘,顛沛流離。李清照與趙明誠收藏了很多文物和墨寶,對於李清照來講,遺留下來的文物和墨寶成為了她對趙明誠的一種寄思,這些文物,特別是《金石錄》成為了活下去的唯一理由。她改嫁張汝舟之後,發現張汝舟偷盜她的文物變賣,為了擺脫他,甚至不惜坐牢。按照當時刑律規定,妻告夫,無論夫有無對錯,妻都要做兩年牢。但李清照選擇了坐牢來擺脫張汝舟和保護遺留下來的文物。
李清照後期,在鎮江拜訪米友仁,最終將《金石錄》出版,了卻了一生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