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z山海
-
2 # 野豬皮割皮人
不是一個民族 當時女真的概念不是一個民族,而是偏向地理名詞 ,是中原王朝對東北少數民族部落的的一個稱呼。就和早期的東胡 南蠻 西戎一樣,一個地域的統稱
金文
滿文
滿清主體建州女真是明成祖收留的通古斯人 也就是生女真,熟女真才和金同源。滿清和金從文化語言 文字 習俗完全不同。後來的滿族是蒙古 女真 通古斯 北韓族 漢族混合成的利益集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只是找個名人認祖宗來正名,和歷史上的匈奴人建立的後漢,沙陀人建立的後唐一個道理。
努爾哈赤作為明朝將領官拜龍虎將軍,在其主人李成梁死後幾個月就起兵叛亂妄想建立割據政權需要認一個好祖宗來宣告其合法性。
-
3 # 牧漁子
宋朝時的金國是完顏女真建立的,明朝時期的後金是建州女真建立的,他們都是古代通古斯人血統的族群,雖然屬於同一民族,但不等同於河南漢族和河北漢族一樣同文、同倫、同源。甚至語言都不一定能統一。金國的完顏女真部和建立滿洲的建州女真部沒有繼承關係。
一、通古斯血統民族的統稱在東北地區和西伯利亞地區的廣大族群基本上都擁有古通古斯人的血統。在周朝時期叫作肅慎,漢晉時期叫作挹婁,南北朝時期叫作勿吉,隋唐時期叫作靺鞨,宋朝開始叫作女真,明末之後叫作滿洲。其實,同一個族群,不同時期的不同叫法而已。而這個民族在宋朝之前的歷史上並沒有形成統一的國家,各部族之間有交流、有矛盾,有對立、有融合。宋朝時期,完顏女真崛起,建立了金政權,之後打敗了契丹人,統一了女真各部。
二、兩個部族的不同金國建立後,統一的女真各部,其中也包含了滿族的祖先——建州女真。但當時建州女真很落後,完顏女真根本看不起他們。在政治上,建州女真也沒有完顏女真的地位。文化上,更是差別甚大。金國建立後依照契丹文字和漢字創造了女真文,這些女真文字看起來和漢字非常相似。而同時期,建州女真地位較低,幾乎沒有掌握當年的女真文字。到了明末時期,建州女真建立了後金政權,後來改為滿洲,滿族就開始逐步形成了。他們根據蒙古文字創造了滿文。而當年的完顏女真部落的後裔,基本融入了漢族。
可以這麼說:同樣是女真族,血統親近,但屬於差異較大的不同群體,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沒有繼承當年金國的任何東西。
-
4 # 張明揚不說話
建立的“後金”的滿洲人和建立“金國”的女真人是不是系出同源,這個問題可能連滿洲八旗自己也搞不太清楚吧。
比如,在努爾哈赤看來,自己應該是“女真人”。在努爾哈赤時代,有所謂的“女真三大部”之說: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努爾哈赤他們這一部屬於“建州女真”,所以明朝中央政府喜歡把努爾哈赤他們叫作“建虜”。
但到了皇太極時代,皇太極又非常不願意承認自己的民族與女真有什麼關係,更願意被稱作“滿洲”。箇中原因,除了認祖歸宗的認同問題之外,皇太極不想漢人把對女真金帝國的歷史仇恨轉移到自己身上,可能也開始原因之一。
當然,這只是滿洲人的民族自我認同問題,與滿族人究竟是不是女真後裔還不是一回事。
按照當下學界的主流說法,滿族人算是金帝國的女真後裔。但是,也有說法認為,金帝國被蒙古人滅亡之後,在漢地的女真人大多數被漢化,即使在東北殘存的女真人也與蒙古人契丹人發生了同化,幾百年過去,滄海桑田,明末時代的東北的“女真人”在血統上很難說是純正的女真人。
事實上,草原遊牧民族一向如此,蒙古人也是一個大概念,當狹義的蒙古人得勢時,草原上的小民族都自願融入或是自願被稱做“蒙古人”,匈奴人得勢時也是一個”民族大家庭“的概念。
-
5 # 而知而行的歷史
建立大金國的女真族與建立大清朝的滿族,有族源關係,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說滿族是女真族的後裔。但是,女真族發展700多年來,社會文化和政治組織發展頗為曲折,如果金國時期的一個猛安來到清朝初年,他一定認不出這些八旗旗主竟是自己的後代,在語言、文化、風俗等各個方面差異懸殊。
(漢四郡與東胡、獩貘、肅慎位置圖)
自從人類發現了農業的秘密之後,社會實現了第一次生產大分工。在分工之初,農業社會擁有更多的經濟資源以及強悍的戰鬥意志,因此在文明發展程度上,農業文明居於周邊各遊牧民族之上,有著強烈的優越感,也因此農耕民族因生產方式以及區域地理的不同而產生的民族自覺意識要遠遠早於遊牧民族。周人祖先後稷能根據土地的栽培特性,選擇適宜的穀物加以種植培養,被堯帝舉薦為農師。到了舜帝時,舜說:"百姓們當初忍飢挨餓,全靠你這個后稷播種各種穀物。"因此,周人很可能在公元前3000年前就已經成為了農耕民族。由於糧谷方便儲存的緣故,周人部落有了較為豐富的剩餘物資,因此周人發展出了“養老”文化,與周邊遊牧民族的“貴壯賤老”的文化相區別。
養老文化最大的特點是文明可以積累,從而使得社會文化變恃力為持智,社會的分工更為精細,各行各業更為興旺。由於農耕用地需要有良好的土壤、日照、雨水等條件,因此諸夏國家紛紛將適於耕種的土地納入到統治版圖。遊牧民族、漁獵民族在社會組織、經濟儲備、謀略等各個方面無法與農耕文明匹敵,因此被不斷被驅逐,遷往四周邊地。
(農耕民族驅逐遊牧民族)
戰爭是不可避免的,很多時候流血犧牲是文明獲得進步的代價。農耕土地因為降水量的原因,止步於年平均降水量400mm等降雨量線附近,沿大興安嶺-張家口-蘭州-拉薩-喜馬拉雅山東南端一線,是中國的半溼潤和半乾旱區的分界線。在馬鈴薯等耐旱作物沒有引入中國之前,這條線以北已經不適合耕種五穀。因此,農耕民族拓殖到這裡,築城為守,後又聯結一起組成萬里長城。自此,此線南北,風土迥異。
遊牧民族遷徙到此線以北,並非出於自願。這片被稱為漠北草原的地方,受蒙古高原高低壓帶的影響,氣候惡劣,時常會有自然災害,這對遊牧民族單一的經濟來說不啻為滅頂之災。因此,遊牧民族不甘心被放逐到如此苦寒之地,實力稍微恢復一些,就頻繁發動了對南方的侵擾戰爭,想要奪回物產富饒的中原及江南。然而,在更長的歷史時期,遊牧民族的鐵血戰爭,在農耕民族毫不退讓的戰爭意志面前,留下了不知多少血淚。
(封狼居胥)
在中國北方的連綿不斷的草原帶,因為地理條件的阻隔,形成了三個相對獨立的區域單元。在阿爾泰山以西,有圖蘭低地平原;在大興安嶺以東,有東北平原;阿爾泰山和興安嶺之間,係為漠北草原。相對於漠北草原經常被中原王朝輪番打擊,不管是商朝、周朝還是東周後的晉國、秦國等國家,漠北草原的遊牧民族,如陸戎、翟戎、婁煩、林胡、匈奴、義渠等,都被欺壓的抬不起頭來。
相對而言,西北地區的大月氏和東北地區的東胡反而歲月靜好,與中原王朝的基本盤距離既遠,關係也還不錯。然而,由於中原在西北和東北都有天險作為關隘,因此,西北和東北的胡人,如想進入中原,漠北的草原都是戰略重地。因此,北方的少數民族就圍繞著漠北草原的歸屬權展開了激烈的爭奪。第一個取得漠北草原絕對優勢的遊牧民族,即是匈奴人。由於匈奴人自稱為“胡”,因此,在匈奴東邊的很多群落,史書就以“東胡”統稱之。
(古東北三大族系:肅慎、東胡、獩貘都向漢稱藩)
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北方遊牧民族都是無記憶族群,他們的歷史由來已不可考,而且也沒有必要去考據。因為生存環境惡劣,很多時候他們都面臨著生死抉擇,文明很難儲存下來。所以他們沒有自己的史官來記錄部落歷史,因此他們就被籠統的歸攏到一起。但實際上,東胡與西北地區的遊牧民族一樣,也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民族共同體。相對於西北遊牧民族的慘烈的征服與廝殺導致很多遊牧部落湮滅,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卻由於更為原始的生產方式和靠近海邊的地理優勢(鹽鐵之利),使得東北遊牧民族在蓄勢和文明發展條件上更為優越。因此東北地區的遊牧民族(雜以漁獵和農耕)取得的成就更大一些。
通常認為,東北遊牧民族按照地域和生活方式,可以分為三個族系,從興安嶺往東,依次是東胡、肅慎和濊貊。這些族群相互融合,為了生存經常進行戰爭。為了獲得安全保障,也經常加入一些聯盟。一個部落強大後,其他族系很快就會依附過來,冠用相同部落的名字,一個新的民族就誕生了。
東胡至晚在東周時就已經形成了一個強大政權,盛時控弦20多萬。然而由於文明存在代差,先是被燕國的秦開帶兵驅逐1000多里,此後又被匈奴冒頓攻滅。各個部族就開始脫離了東胡。此後,源於這個族系的民族有室韋、鮮卑、蒙古、契丹。
(東胡的一支:蒙古人的起源)
濊貊是另外一個族系,他們原本生活在遼東和北韓北部,當時被納入漢地,被稱為“漢四郡”,算是漢朝屬民。濊貊人的首領,還曾接受過漢朝皇帝賜予的“濊王之印”。漢末中原紛亂,東北地區鮮卑崛起。濊貊人的一支扶余人南下,在北韓南部建立了百濟國。留在北方的濊貊人的另一支則建立了高句麗政權。高句麗曾盛極一時,在隋唐前期曾經是東北地區最強大的政權,與中原王朝分庭抗禮。高句麗後來被唐王朝與新羅聯軍滅亡,濊貊人從此散入北韓、漢人等,融入到了其他民族中。
最後剩下的一支,則是今天的主角肅慎了。
肅慎是黑龍江中下游地區和烏蘇里江流域的一些部落的統稱,比東胡更為偏北,可是於史記載卻很早。周武王時期,肅慎人入貢"楛矢石砮"。成王時,肅慎氏來朝,成王命大臣榮伯作"賄息慎之命"。康王時,肅慎復至。楛,是長白山裡的一種木材,被製成了箭桿。砮,是松花江裡的一種石頭,被磨製成了箭鏃。這算是肅慎人所能拿出來的最好的禮物了。因此,早在西周時,東北地區就已經臣服中原王朝。春秋戰國時期,一群隼鳥飛到陳國宮廷的上空,一隻受了傷的隼鳥掉在宮廷院落裡,傷口還掛著一尺多長的楛矢。當時陳愍公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四處詢問。正好魯國司寇孔丘周遊列國,來到陳國。眾人不識,請教孔子。孔子當時就說出了這段典故,指導人們去府庫裡去找當初肅慎人進貢來的弓箭,果然與孔子說的一致。
(孔子識得楛矢石砮)
後來,肅慎逐漸不見於史書,東北的外興安嶺地區相繼出現了挹婁、勿吉的部落名稱,被認為是肅慎的別稱。此時,由於中原地區戰亂頻仍,記載多有衝突。直到唐朝建立後,東北地區的族系才又變得可考起來。勿吉初有粟末、伯咄、安車骨、拂涅、號室、黑水、白山等七大強部。隋唐時期,勿吉七部又被稱為靺鞨七部,名稱與勿吉七部相同。唐朝時,經過數十年征戰,攻滅了扶余人建立的高句麗後,開始統治東北地區,東北各族都紛紛遣使表示歸順。
武則天時,粟末靺鞨首領大祚榮,趁著東胡契丹人發動營州之亂,隔斷了唐朝向東北地區投放影響力,建立了渤海國。渤海國仿照唐朝的制度,越發興盛,最終據有廣闊的黑龍江、吉林以及外興安嶺地區,領土面積65萬平方公里,設有5個都城,人口有300多萬,被稱為“海東盛國”。這個國家得到了唐政府的承認,唐玄宗時還封了大祚榮郡公的爵位,讓他作為東北各族之長,賦予了他專事征伐的權利。這個國家一直到公元926年,才被東胡契丹人建立的遼國給滅掉,其國土被遼國和王氏高麗瓜分。
(高句麗滅亡後靺鞨部的渤海國開始崛起)
由於粟末靺鞨的強大,其他靺鞨部落都歸附了粟末部,只有最靠北的黑水靺鞨,由於生產方式更為原始,民風更加彪悍,保持了很大的獨立性。遼國攻滅了渤海國後,與高麗展開了連綿不斷的戰爭,渤海故地因此成為了多難之鄉。很多渤海國民原本仰慕唐風,因此就紛紛東遷進入高麗。王氏高麗繼承自新羅,祖訓裡就有要求子孫後代勿改唐風,對遊牧民族出身的契丹人並不真心欽服。後來,遼高麗戰爭結束,遼國追索渤海國遺民。
在高麗居住的渤海國遺民裡有兄弟三人,長曰阿古乃,次曰函譜,幼曰保活裡來,原是粟末靺鞨人,不願臣服契丹,因此計議往北去投靠契丹人勢力還沒有影響到的黑水靺鞨部。函譜與保活裡來出發時,兄長阿古乃留在高麗不肯相從,只說:"後世子孫必有能相聚者,吾不能去也。"
函普只和其弟保活裡來完顏部,函普住在完顏部按出虎水,其弟保活裡住在耶懶。六世以後,胡十門從曷蘇館路來見金太祖,說自己是阿古乃的後人,算是應了此前阿古乃的預言。
(金國完顏三部是三兄弟建立起來的)
函譜本來不姓完顏。他一路往北,走過了長白山,來到了松花江流域,終於找到黑水靺鞨部,發現這片地方生產十分原始,以他在渤海國的生產生活經歷,完全可以充當當地的智者。函譜很快就被推舉為完顏部的首領,還給娶了妻室,生了兩個兒子。
渤海人因為失國的原因,被契丹人分別遷徙安置,300多萬人分居在北至黑龍江,南至遼東的大片地方,並被強迫更改族名。先是被稱為女真,後來因為避遼國皇帝耶律宗真的名諱,將女真改成了“女直”。
說來可奇,這完顏函譜到了完顏部時已經60多歲,他娶的妻子也已40多歲。可能老來得子必是貴兆,6代人之後,這一支人裡出了完顏阿骨打終於抗遼成功,建了大金國。黑水靺鞨完顏部人丁本來不多,開始起兵時只有1500騎兵。可是當他逐漸成勢後,其他女真部落都開始冠之以完顏部。在完顏阿骨打以少量兵力攻滅遼國東京黃龍府後,一個統一的女真政權形成了。
(金國的高光時期)
完顏阿骨打按族源譜系,認高麗為“父母之邦”,原因是完顏函譜當初在曾高麗境生活過一段時間。然後完顏阿古乃、完顏保活裡來的部落都紛紛歸附。原來的渤海國遺民,也被認為是女真人,成為了大金國的兵力來源,並在隨後的時間裡,被金國中央政府安排進入中原大地。
在金世宗在位時的1183年,女真戶數已經增長到了61萬戶,483萬口,佔據耕地169萬頃,按當時的猛安謀克分佈情況推算,遷居中原地區的大約200萬人,徙住今內蒙古自治區一帶的40餘萬人,留居東北地區的約有200多萬人。這些人都成為大金國的統治支柱。
契丹人掌權時,對女真曾經強制遷徙,強制貢獻,為此女真人苦不堪言。如今一朝翻身成為主人,就立刻如法炮製。女真人在長城內外對契丹大肆壓榨,強制籤軍。為了防止契丹人作亂,女真人甚至用兩戶夾一戶的方式監視契丹人。同時,女真人對同屬東胡的蒙古人也毫不客氣,動輒減丁,終於招致蒙古人的反抗。契丹人作為內應,蒙古人做為外援,竟然在短短的23年時間裡,將一個赫赫聲威的大金國給滅掉了。
(女真與契丹、西夏風俗各異)
由於彼此掌權時的仇恨,所以在金國被滅國時,留在漢地的女真猛安謀克被屠殺太半。內遷的女真人由於1193年開始執行的民族自由通婚的政策,女真人幾乎完全漢化了,蒙古人也稱之為“漢人”。金國習俗在漢地也頗為流行,比如兀發編辮,垂在雙肩。南宋使者曾往使北國,看到河北一帶漢兒,皆習胡俗,心內慼慼然,就記錄了下來。金國末年時,國勢離亂。金宣宗從中都南遷時,徙河北“軍戶”百萬餘口於河南,所以金末黃河以南、淮河以北是女真人最集中的聚居區。
中原地區女真人的去向有二:其一,不少死於戰亂。除了金末與蒙古、西夏、南宋交戰中死亡的外,為紅襖起義軍殺死的也不少。女真高層可能預見到不可避免的覆亡結局,因此極力推動女真融入漢人的政策。因此,中原地區女真人的另一個去向,即是融入了漢人。他們取漢名、用漢字、習漢語,婚喪嫁娶、飲食起居都與漢人無異。
留在東北地區的女真人約有200萬餘數,其中包括有部分女真人強行遷到關外為奴的漢人和其他民族的人。據1193年(金明昌四年)統計,居上京、蒲與、速頻、曷懶、胡裡改(地理位置在今天的遼寧以北,外興安嶺地區)等路的猛安謀克民戶,計176000餘戶,每戶按5口計算,近100萬人;其餘的100萬人,分佈在遼河、鴨綠江流域。
他們的去向,居上京等地的近100餘萬人,除在蒙古兵征討東夏國時,有小部分死於戰亂外,餘皆成了元開元路和合蘭府水達達等路下的女真人。居住遼河、鴨綠江流域的100餘萬女真人,1216年蒲鮮萬奴叛蒙古東遷女真故地時,帶走了60萬人。除戰亂中少數死亡外,最後也大多成了開元路、合蘭府水達達等路下的女真人。遼河一帶剩下的40萬女真人,在元代還以女真名稱活動。其中還有少數被朱元璋遷移到江蘇揚州、淮南芍陂屯田。到了明朝中葉,大多對漢文化已“煦濡浹深,禮樂文物彬彬然矣”,即逐漸與漢人一致,成了漢人的一部分。
(葡鮮萬奴帶走了遼東60萬女真人)
在元明時期,遼東地區的女真人受漢地和北韓的影響,以耕種為業,風俗異於往北遷徙的女真人。朱元璋攻滅北元納哈出20萬遼東軍後,明軍開始經略外興安嶺,在1395年招撫了大量的當地民族,設定了奴兒干都指揮使司(簡稱奴兒干都司),是中國明代政府設置於黑龍江、阿速江(今烏蘇里江)、松花江以及腦溫江(今嫩江)流域的地方軍政機構。洪武年間,黑龍江下游奴兒干地區的元代故臣多歸降明政府,其境內有蒙古、女真、吉里迷、苦夷(苦兀)、達斡爾等族,多以漁獵為生。轄區內分置衛所,明朝政府還任命各族首領掌各衛所,給予印信,仍其習俗,統其所屬,以時朝貢。
(明成祖時意欲開拓西伯利亞)
明宣宗時,明朝的對外政策,開始趨向保守。明宣宗在文治上雖然無愧賢君。其武功則未能相稱。成祖時期的極限擴張對財政造成了一定負擔,邊疆事務也讓政府頗感繁雜,而宣宗對此常常用最簡單的方式處理。
大明共有二直隸,十四承宣布政使司,宣宗即位後,放棄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天下自此始有十一三省之名,此即是為明宣宗一大罪。自永樂帝自1407年佈告天下諸國設交趾布政使司,越南故土迴歸中國,雖屢有叛亂,但成祖大軍前往,都旋即掃平。20年以來,其地已承大明教化之深,不在雲南、貴州之下。然一旦而棄之,廢數萬明軍將士和朝廷20年經營,一時天下震驚。王朝氣質由開拓進取轉向內斂保守,風氣為之一變。
在東北方向,明成祖時期開拓極遠,遠至南西伯利亞,其地極北苦寒,道路不便,女真人也多有叛亂。然而,明成祖對邊疆的態度非常務實,拒不撤衛。然而到宣德末年,明宣宗放棄了開拓西伯利亞的計劃,內遷奴兒干都司於三萬衛(今遼寧開原)。於是明帝國在東北方向的擴張停止,遼東轄區只及遼寧,對以東和以北的女真部落以羈糜衛所制度管理。當時朱棣曾認為黑龍江口是王朝鎖鑰之地,不得棄之,還在松花江建造了造船廠,年造船舶50餘艘,盛極一時,現在都被廢棄了。明人自此將遼寧以北的女真人分別稱之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
(建州女真分佈地區)
此時的女真早已不是金國時期的女真了,由於兀良哈南徙、左翼蒙古南遷、北虜入套,大量的蒙古人南遷,留在北方的部分蒙古人、達斡爾人等都被統稱為女真人。此時的女真人文明退化,沒有文字和書籍歷史,重新成了無記憶族群。與其說其是金代女真人後裔, 不如說是東北三個族系的又一次融合。努爾哈赤所在的建州左衛,也不僅僅只有女真人,還有漢人、北韓人等。所以,此時的女真族,實際上是另一次以古靺鞨部落為主體的各個族系的另一次融合,除了在風俗上繼承了金國女真人的辮髮習俗之外,文字已有不同,語言孰為差異。因此,也可以稱之為一個新的民族。努爾哈赤翻看了史書,瞭解到金國完顏三部在歷史上獲得的輝煌武功,心往神馳,為了取一個好的彩頭,也給自己的汗國取名“大金”。
(歷史上的女真士兵)
歷史的弔詭之處在於,大金和女真原本只是努爾哈赤的一個意頭,卻在無意中被放大了。與完顏部的勃興類似,努爾哈赤以兵不滿百,甲冑只有13副的可憐兵力起兵,竟然在30年間逐漸坐大,統一了女真各部。有野史稱,滿族貴族姓氏中還有有一些為趙氏後裔,是在“靖康之變”中被擄到北方的趙宋皇族的後裔。之所以有這種說法,其實也在另一個角度說明了大清滿族人的源流複雜的情況。
回覆列表
宋朝時期的“金國”政權,與明朝後期的“後金”政權,同為女真族所建。
大金國,中國歷史上北宋時期,中國北方強悍勇猛的“馬背民族”女真族所建王朝崛起後,滅亡同為中國北方“馬背民族”的大遼國。
金軍繼而南下中原,直擊北宋帝國首都開封,擄掠北宋徽宗皇帝趙佶、欽宗皇帝趙桓及皇子皇孫、後宮佳麗三千餘人,徽宗皇帝、欽宗皇帝父子於今黑龍江省依蘭縣五國城“坐井觀天”,北宋帝國滅亡,史稱“靖康之變”,之後頻頻南下,將南宋高宗皇帝趙構追得無路可逃,甚至浮舟海上。
大金國,這個女真族所建的王朝,在蒙古帝國興起,南宋“聯蒙滅金”的夾擊下,在橫掃亞歐大陸所向無敵、更加強悍兇猛的“馬背民族”蒙軍為主力的猛烈攻擊下,金國失敗滅亡。明朝末期,女真族在清太祖皇帝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帶領下,再度興起,統一東北、外東北女真各部,建國號大金,史稱後金;清太宗皇帝皇太極,意欲取代大明帝國,入主中原,為避免歷史上金人辱宋的漢人仇金心理,改國號為大清,改女真族為滿洲。
滿清趁明末農民起義軍“闖王”李自成攻進北京,明帝國崇禎皇帝煤山自縊身亡,明帝國滅亡,李自成政權未穩時,勾結明山海關總兵吳三桂,大舉進攻,終於圓了其祖先沒有取代宋朝入主中原夢,一統天下,建立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政權——滿族主政中央政權的大清帝國。中國現在56個民族之一的滿族,既建立宋朝時期大金國政權、明朝末期後金國政權的女真族後裔。
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