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遊戲咚嘻
-
2 # 嘉國臻品天行健
一千億也不是小米自有資金,應該是集資與股東的投資款,這些錢的投入方向不會由雷軍自己全部能支配的,必須經過股東的同意才行,股東們是需要看到利益的,只有自己的利潤才會拿出20%左右用於投資研發。
-
3 # 完美風箏
小米之所以做手機因為雷軍的風口理論,而且人家真的是起飛了,我想雷軍現在做電動汽車,也應該是感覺汽車在風口上吧。就像現在人人都炒房一樣,大家為什麼炒房,還不是因為炒房穩賺不虧。至於晶片嗎,投入巨大還不一定能研發成功,賺不賺錢更不好說誰會碰
-
4 # 留白oo
你問得問題題目已經說明問題答案了:手機晶片要“研發”,而汽車只需要“做”。小米汽車和其它小米大多數產品一樣就是整合一下貼個牌而已啦。
-
5 # 角落微光刺眼
我覺得除了難,還有一最重要的就是積累,專利壁壘等等,這些都是靠時間磨呢。但電動汽車才剛開始,真正的未來可期。
-
6 # 活著修行2018
提起小米,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價效比,在手機界,小米已經成為價效比的代表,尤其是剛剛過去一年,小米的市場佔有率不斷攀升,很多人眼中的“屌絲機”,卻其實出乎很多的意料之外,但是現在卻又爆發出一個勁爆訊息:小米董事長雷軍宣佈小米要造車。
先是前一段時間網上流傳出小米要和長城汽車合作造車的訊息,隨後小米和長城雙方對此訊息表示否認,有時候,越是否認的東西,就越可能出現,緊接著沒幾天,雷軍就宣佈小米要進軍汽車業,而且雷軍說了一句話:這是一生中最後一次創業。
手機和汽車可是相隔很遠的產品,這叫跨界,俗話說隔行如隔山,小米造車能不能成功?為什麼小米要造車?先看看小米家族的產品,不要以為小米就只做手機,隨便你登入網路上的小米旗艦店,你就會發現,小米不僅僅只有手機,包括但不限於以下產品:空調、音箱、路由器、電視機、掃地機、電風扇、淨化器、智慧門鎖、電冰箱、洗衣機、電飯煲、淨飲機、電水壺、浴霸、洗碗機、吹風機、電動牙刷、吸頂燈、體脂稱、電動晾衣機、智慧手錶、智慧手環、旅行箱、充電寶、筋膜槍、平衡車等等。
我也不知道我是否寫全了小米的產品,但是看到小米做了如此之多的產品,你是不是會感到非常的驚訝,我覺得小米的廣告應該是:小米,無所不能!
我不僅僅驚訝於小米的產品眾多,我更驚訝的是小米的戰略是如何把這麼多產品納入其中的,做過生產投靠的人都知道,產品品種越多,越難管控,雖然很多產品小米就是貼牌生產,但是,如此之多的產品難免分散了小米的注意力和專業性。
但是,回過頭來分析一下,你會發現這些產品全部是家居類產品,小米所有的產品都可以分為:手機穿戴類智慧裝置和智慧生活類家居產品。比如電冰箱、洗衣機這些就是智慧生活類家居產品,小米手機和手錶就是手機穿戴類智慧裝置。小米的產品線顯示了雷軍的野心:打造未來的家居智慧產品,形成閉環的物聯網,這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將來一部小米手機可以控制你家裡所有的智慧裝置,包括上面提到的所有裝置,隨著5G的發展,6G的來臨,物聯網的開發,這不是不可能實現的。
早上起來,拿起小米手機,控制電動窗簾開啟,空氣清淨機自動工作,拿起小米電動牙刷開始刷牙,完了之後,用小米電飯煲煮點稀飯,開啟小米淨飲水倒杯水喝,再用小米手機控制開啟小米電視,看會電視,想起衣服還沒有洗,把衣服放進小米洗衣機,用手機控制洗衣機開始洗,之後再把衣服晾曬在小米晾衣機上。
這就是雷軍想像未來的小米生活,當你的生活中處處有小米,你就離不開小米了,這是雷軍的產品野心,當然也是未來發展的方向,而5G時代的應用,解決了網路問題,所有的家居電器都開始向智慧化的方向發展,包括汽車,但是現在小米設計製造了一切的家居智慧產品,都只能讓人們在家中使用,萬一出門了怎麼辦?
對了,出門就缺一部小米汽車了,雷軍要造車,目的就是解決小車物聯網最後一個環節:外出。
從目前的汽車發展形勢來看,電動智慧型汽車是未來發展的方向。看看世界各國對燃油車的禁止令就知道大勢所趨了,歐洲最早在2024年,最晚在2040年開始禁止銷售燃油車,全球各大造車企業先後從2020年開始到2030年,不再銷售燃油車,既然不賣燃油車,那賣什麼車?當然是電動汽車。
再看看資本市場上對電動汽車的追捧力度就知道大勢所趨了,全球汽車企業市值最高的是新崛起的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特斯拉的市值是第2名豐田汽車的近四倍,比第2名到第8名的市值總和還要多,豐田成立了80多年,盡然不如一個成立不到20年的特斯拉,這是市場對電動汽車的看好,也是對未來趨勢的看好。電動汽車不僅環保,而且解決了能源短缺的問題。石油是一種有限的自然資源,但電能卻是一種可以製造的無限資源,5G網路技術的發展和北斗導航技術的發展,極大地刺激了電動汽車的智慧化發展。目前由於電動汽車電池續航力以及充電樁建設的瓶頸,限制了電動汽車的普及,相信將來這個問題一定能解決。
將來的汽車一定是智慧的電動汽車,比如自動駕駛技術、自動剎車技術、人車互動技術等等,汽車在將來一定會變得像手機一樣智慧,甚至與手機溶為一體,在家,我們用手機控制一切智慧裝置,出門,我們手機與智慧汽車溶為一體,透過人、車、機的互動,控制汽車的行駛,這不是科幻,而是未來。
雷軍為什麼要造車?
因為汽車將來智慧化後,小米只差出門的裝置,形成整個物聯網的閉環,有了小米電動智慧型汽車,小米的物聯網就盤活了,這是小米的野心和雷軍對未來的判斷,作為一家中國產高科技企業,我看好小米的未來。
小米手機是以網際網路起家的,我認為小米汽車也是,當初小米還沒有開始造手機時,在網路上用了很長時間來與使用者互動,獲取使用者對小米手機的期望,建立小米手機生態圈,這是一種比較健康的企業行為。
小米一貫的特點就是性格比,這就是小米風格,如果將來造車,這仍然會是小米的賣點,更大的賣點就是小米所建立的閉環物聯網,小米汽車將來能做到怎麼的智慧化,目前還不知情,但是可以肯定,有了小米參與的電動汽車市場,性格比一定會迴歸,小米風一定會回來,受益的肯定還是消費者。
小米選擇與比亞迪合作,是因為看中了比亞迪的技術,比亞迪的電動汽車技術是目前國內最好的,在不久的將來,比亞迪應該是中國市場上電動汽車的龍頭,技術實力不輸特斯拉,小米與比亞迪的合作,也是一次強強合作。
當年很多人不看好的小米手機,最後獲得了翻盤與崛起,這是雷軍和小米的努力,將來的小米汽車即使再多人不看好,相信雷軍也會帶領小米汽車走向崛起。
-
7 # 物理微電子前沿科普
做晶片?小米在做晶片的,只不過小米在晶片領域的投入沒有那麼大而已,小米也只能做晶片的設計和終端的銷售。小米現在所做的策略很明顯是利益最大化。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得先看看當今世界晶片設計領域的局面小米做晶片得付出多大的代價以及小米當今對於晶片的需求的情況、再者需要看看汽車領域,尤其是在智慧駕駛領域“紅利”到來之際,小米會錯過嗎?
當今晶片設計領域的情況1、全球晶片設計的公司的營收情況,我們就拿2020年第三季度的情況來看,目前排名第一是高通,排名第二的是博通,第三的是英偉達,第四的是聯發科,第五的AMD,這五家幾乎是一騎絕塵,營收最少都是28億美元。
如果小米想要做晶片的話,首先要做的是在中國大陸跟海思進行pk,海思在晶片設計領域是中國大陸的頭把交椅,幾乎也是一騎絕塵的存在,但是海思在全球的排名中,只能排到10-15名左右,如果小米想要做晶片設計,打敗海思是小米必須要走的第一關,海思在晶片設計領域可是有接近二十年的積累,小米如果將這1000億都投入到晶片的研發上,雖然能夠研發出來幾代產品,但是極有可能這幾代產品已經被邊緣化或者淘汰,更不要提打敗海思了,所以在晶片設計這個領域想要佔據一席之地,1000多億的投入可能不算多,對於小米來說,如果全投進去風險太大,是不可能去這樣做的!
2020第三季度IC設計營收排名
2、第二點,小米現在的狀態是非常好的,雖然小米被外界說是“高階組裝廠”,核心的晶片都是從外界比如高通買來的,然後交給代工廠組裝,自己銷售小米的終端產品,但是這種運營模式,也是屬於可行的,對於小米來說,不僅僅效能不需要自己擔心,而且從中還能夠積累一定的現金流,像這1000億現金流,應該就是小米透過這種模式獲取的吧,所以小米既然當前的狀態能夠穩定持續的有資金的輸入,那又何必再投入鉅額的資金去做一些很有風險的事情呢?所以從利益最大化的角度來說,小米這麼大筆的資金是不可能流入晶片研發的。
小米澎湃S1
這一點結論,我相信小米內部也是有體會的,比如小米投入10個億研發晶片澎湃S1,研發出來的晶片在後續的產品上幾乎沒有使用,對於這樣的經驗,小米肯定會非常謹慎的考慮將1000億的資金都投入到晶片研發上。
汽車領域再來聊一聊小米為什麼將1000億投入到汽車中,我覺得是最近幾年非常火的“智慧駕駛”這股“風口”帶來的紅利。
小米造車
一方面,智慧電動車是未來的趨勢,因為低碳環保嘛,而且智慧電動車有很大的優勢,懂得自然懂;另一方面,我認為是智慧駕駛也是未來的趨勢之一,包括像華為在內的一些公司,都紛紛進入智慧駕駛這個領域,雖然華為說不造整車,但是在一些核心演算法和核心零部件上都是有投入的,都不想錯過這個風口,所以從這個角度,小米將1000億投入到這個行業中,是有利可圖的,不至於像晶片那樣要投入巨大才能見到收益。所以小米將1000億投入汽車領域是利益最大化的表現!
獲取更多半導體,晶片科技領域有價值的科普和芯聞
-
8 # 淘淘隨談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理解,做手機晶片科技含量更高,難度更大,而且目前的情況被寡頭壟斷的局面,高通,聯發科基本壟斷了手機晶片,三星和華為雖然有一些但是份額較小,還有就是人才了,手機晶片的人才國內是比較缺的,要趕上需要時間培養人才。最後一個最關鍵的就是手機晶片設計出來了,生產是個大問題,現在能生產最先進工藝的晶片,只有臺積電,三星,英特爾少數幾家,如果美國再介入一下,基本的局面就是晶片設計出來,但是沒辦法生產,華為就是這樣。
新能源汽車雖然需要大量資金,但是門檻相對來說沒那麼高,而且最關鍵的是新能源汽車屬於還沒有爆發的時候,現在進去研發成功了,未來的市場不可限量;現在目前的新能源汽車雖然很多企業,但是基本都是屬於起步階段,沒有產生寡頭壟斷,頂多就是幾家大廠走的快一些,現在進去發力還是有可能趕上的,這對於一家企業的回報更加現實。
-
9 # 啊嘍唄嘍
1.手機晶片這兩年被盯得緊。看看菊廠,跟美國撕破臉了,要啥啥被卡。
2.米家手機業務除了低價,也拿不出什麼迭代的東西,過幾年這種靠跪上游拿首發的優勢會被市場拋棄。
3.新能源車10年前就是騙補貼的專案。現在國際走向碳中和,那些騙補貼企業把新能源車延後了。
4.國際工廠分工,最先使用者接觸的就是品牌機電腦,以美帝良心聯想為主的造殼公司透過買辦賺大發了,後面是手機,小米終結了也替代了一眾山寨廠,再往後就是電動車了。
5.新能源車,輪胎可以買辦,電池電機可以買辦,外殼可以工版,晶片28nm多多的有,米家品牌流量還好。再不濟面對那幾個國內電動車也差不遠。國外電動車更不說了,巨頭燃油車還想賺幾年。
-
10 # 蘭博基牛2點零
一千億研究生產新能源汽車,絕對明智之舉。燃油車主要技術在發動機變速箱等,自我研發難度大,新能源汽車主要技術在電池,可以直接買。
-
11 # 價值投資筆記
汽車國內產業鏈日益完備,行業處於爆發期,可以面對全球市場,和小米手機起家環境差不多,晶片全產業鏈不成熟,需要巨量投入進行研發不斷更新疊代
-
12 # 小海433
主要是賺錢,雷軍說站在風口豬都能飛。電動車是風口。做晶片是吃力不討好,上市公司為了股價和財報是不會去做晶片的。除非和澎湃1一樣買過來說是自研。
-
13 # 小伊評科技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評價很有意思,分享給大家:
三星善於造出之前沒有的東西,但是對於新東西的運用並不好。
華為善於把已經有的東西給打磨到能用且好用的程度。
小米善於把已經很好用的東西打磨得更好看。
蘋果則是以上三項都能做好。
這個評價雖然有一些簡單粗暴,但是道理還真就是這樣的,三星從無到有的創新能力確實是有的,但是三星並不擅長把造出來的東西用好,譬如F2Fs檔案管理系統原本就是三星首創的技術(一種基於flash儲存介質專門研發的檔案系統),但是在三星的手裡根本沒有發揮出來應有的價值,但是在華為手裡F2Fs得以發揚光大(華為Mate9喊出18個月不卡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F2Fs的加入)。
再譬如說晶片,華為雖然沒有像三星一樣擁有製造晶片的能力,但是在晶片設計以及最佳化層面確實已經超越了三星,晶片的可用度以及使用者的滿意度明顯比三星Exynos強很多。至於蘋果,既擅長把沒得變成有的,也擅長把有的變好用並且也擅長把好用的東西變得更好看,所以蘋果現在是全世界最牛逼的手機企業。
而小米,雖然明面上是一家手機公司是硬體公司,但是他的表現卻不是一家傳統硬體公司應有的表現,表現得更像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小米做的研發很多都是應用層的研發,很少去深入去做底層的研發,所以大家也可以看到,現在的小米雖然涉足了很多的產業(小米雜貨鋪),但是基本上都無法在某個行業真正的做成行業內的獨角獸,因為想要做到極致是一定要在底層技術層面下大功夫的,以目前小米的定位來看想要投入大量的沉沒成本搞研發是不現實的,小米要做的是去開墾新的市場,創造新的增長點而不是在某一個市場深耕細作。
舉個例子,就拿在MIUI12上的空白通行證以及照明彈這些功能來說,實際上安卓系統本身就有這個功能只不過藏得比較深,普通使用者不會操作罷了,譬如在MIUI12之前就已經有其他廠商做過類似的功能,譬如空白通行證這個功能在OPPO的Color OS7上就有類似的,只不過做的並沒有小米的空白通行證那麼直接,那麼明顯以及那麼好看,但是你說這是小米獨家的創新麼?並不是。
那麼再說回到研發晶片這個領域上來。有人會問,造車的投入和未來的風險不比造晶片低,為什麼小米要選擇去造車而不是去造晶片呢?有兩個主要的原因——第一個是投入產出比的問題;第二個是企業戰略規劃的不同。
先說投入產出比的問題,造芯的回報實際上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前景光明,就拿華為來說,雖然現在大家都知道華為海思麒麟很牛逼,中國產之光。但是你要知道,華為的海思麒麟之所以能夠擁有如此的知名度全靠美國的制裁之下的輿論引導,在此之前華為的麒麟處理器並沒有這麼高的關注度,對於華為手機的銷量提升其實沒有那麼明顯,如下圖所示,這是在2018年美國還沒有制裁華為之前的資料,雖然華為已經是國內第一,但是相較於國內其他手機品牌也並沒有太過於巨大的優勢。
再譬如三星,三星的Exynos系列晶片不僅沒有為三星手機賦能,反而在某些時候還成為三星手機的一大軟肋,譬如在三星釋出三星S20系列手機的時候就有國外使用者聯名要求三星不要再使用Exynos平臺(三星在國內釋出的S系列搭載的都是高通晶片,而在南韓以及海外市場釋出的都是基於Exynos平臺)
也就是說,就算小米現在研發出來了真正屬於自己的晶片也不一定能為自己的手機業務帶來多麼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且自研晶片之後,基帶就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坎,自研基帶對於小米這種毫無通訊技術沉澱的企業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蘋果收購英特爾的基帶部門到現在都沒能有個好結果,你覺得小米能行嗎),如果選擇和蘋果一樣外掛基帶,說白了也沒什麼意義,而且還很有可能會招致高通的不滿從而影響到既有的手機業務。這筆帳怎麼算都是虧的,所以如果你是小米的高層你也不會同意小米去研發晶片。
而造車就不一樣了,造車尤其是新能源車雖然也是一個重投入的行業,但是入門門檻並沒有想象的那麼高,只要有錢確實可以砸得出來,譬如國內理想,小鵬等不都是一個創始人帶著團隊做出來的麼?而且新能源車的製造一般都是委託傳統車企進行代工,譬如理想的代工廠就是力帆,小鵬的代工廠是海馬,而且整車的零部件也都有比較成熟的供應鏈體系做支撐,小米在初期所要做的就是在整車的調教,造型,內飾等方面做設計就可以了,雖然是吞金巨獸,但是難度上卻沒有那麼高,賈老闆欠著一屁股債還能搞出來法拉第,你就可以看出這一行的入門門檻並沒有那麼高。
再來說企業戰略的問題,小米造車是有天然的優勢的,一方面小米不缺錢,另外一方面,造車新勢力們最大的阻礙——品牌知名度這一點在小米身上是沒有的,而且小米自帶流量,說句實在話只要車造出來,不拉跨就能有人買,是一個立竿見影的東西,而且智慧電動車實際上也屬於小米AIOT大戰略中的一環,未來小米手機直接小米汽車聯動,這不就是雷總想要的結果麼?
end 希望可以幫到你
-
14 # 工號1024
造車和造晶片本來就不是一回事,製造晶片所涉及到的工藝和所需具備的供應鏈不是用造車可以比較的——造車,據我所知大概80%-90%的零部件國內廠家就可以供給和支援,而晶片無論從研發設計還是供應商支援更依賴於全球化。
在被美帝掐脖子的今天,連舉國之力都不能夠實現順利造芯,更別提憑藉小米一己之力了。
個人觀點是:
1) 小米造車,或許是因為背後資本原因;
2) 企業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無可厚非;
3) 但是和當年光伏產業一樣,盲目內鬥式的湧入市場,自相殘殺,這倒是我們需要關注的。
從第三點延展來說,我們應該學習下日本的車企,如何在市場內共生,而非內訌,避免浪費寶貴資源是大計。畢竟大浪淘沙後,能生存下來的是少數,但沒有宏觀規劃,引匯入市,只會自毀長城。
-
15 # 貓眼看數碼
小米的1000億為什麼不用來研發晶片?原因很簡單,就是想要做晶片,1000億人民幣是遠遠不夠的。
手機的晶片不僅僅是研發出來就可以用的,它需要具備較高的效能,且成本不能太高。其實小米幾年前就自研了澎湃晶片,但是後來就沒有再繼續了,只是在前不久的小米MIX FOLD上使用了一個澎湃E1 ISP晶片,只用於拍照。就是因為晶片研發實在太難了,小米就算勉強搞出來晶片,也很難與蘋果、高通的高效能晶片競爭。
目前所有手機廠商當中,能夠和蘋果、高通相比的只有華為的海思晶片。而華為海思從2004年立項,最初幾年的研發投入就高達每年30億元,到後來逐年增加。有業內人士分析,華為近10年的總研發投入為4000億人民幣,其中晶片大約佔40%左右,也就是1600億左右。再加上最開始的幾年,晶片的總研發成本接近2000億人民幣。這樣一比,小米的1000億是不是不夠看了?
最重要的是,華為從2004年開始研發開始,一直到2016年麒麟960釋出之後,才真正具備與蘋果、高通扳手腕的資格。也就是說之前的12年都是純投入,幾乎沒有產出,這麼高的研發成本,沒幾家公司承受的了。
即使如此,華為也僅僅只是攻破了晶片的設計,而沒有兼顧到晶片的製造。導致這兩年被卡了脖子,海思晶片設計得再好,別人不給代工也是白搭。而想要搞晶片製造,需要的研發投入更是一個天文數字。
所以小米的1000億用來搞晶片是遠遠不夠的。而用來造車就不一樣了,小米要造的是新能源汽車,也就是俗稱的電動汽車。由於電動汽車是這兩年才興起的新事物,所以技術門檻較低。尤其是電動車使用的是純電發動機,製造難度遠低於傳統的燃油發動機,也沒什麼專利壁壘。同時電動汽車也不需要複雜的變速箱,製造難度比燃油車小很多。
而且現在新能源汽車的供應鏈已經非常成熟了,小米與供應鏈合作也好,自行研發造車也好,相對來說都比晶片要簡單許多。前不久就傳聞比亞迪老闆王傳福到訪小米,雙方可能將迎來一輪合作。當然新能源汽車也有一個很大的難題就是續航,因為現階段主流的鋰電池很容易受到溫度等環境的影響,而且充電速度較慢。但是這個問題也困擾著所有的廠商,所以並不存在哪個廠商掌握著別人追趕不上的核心技術,大家都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
至於小米在造車方面的主要優勢就是它的網際網路屬性,畢竟隨著5G的普及,電動汽車上網已經是必備功能了,小米在這方面要比傳統車企更有經驗。再加上小米還擁有比較完善的智慧硬體生態鏈,可以給電動汽車提供豐富的配件,比如車載導航、行車記錄儀等,再配合MIUI系統與小米手機連通,駕駛體驗應該會超過傳統的電動汽車。
總的來說,小米造車主要是因為新能源汽車正好在科技行業的風口上,1000億的投入基本夠用,搞成功的機率還是非常大的。
-
16 # 單眼皮老王
小米的一千億為什麼不拿來研發手機做晶片而是拿來造汽車?
最近提這個問題的朋友不少,原因就是目前小米在智慧手機上面的市場份額已經到了全球第三,但是在晶片上面除了一顆澎湃C1的ISP晶片之外,還沒有更多的晶片問世,為了增強自己在智慧手機領域的競爭力,現在投入更多的資金去做晶片,似乎是不錯的選擇,但是小米卻拿出了一千億來做電動汽車,那是一個完全新的賽道,小米能搞得定嗎?
其實小米造車的事情,並不稀奇,看看現在國內電動汽車的競爭,就不難看出未來電動汽車的市場很大,現在還只是起步階段,還沒有到江湖穩定的局面,所以對誰都有機會,除了比亞迪等傳統車企以外、小鵬、未來、理想三強現在在出貨量上面進展不錯,更優華為、滴滴加入造車的賽道,小米此時加入,也不算很晚。
反觀小米這邊,智慧手機業務的營收佔比在逐年下降,市場基本飽和,小米如果想要繼續維持高速的增速,必須找到新的著力點,毫無疑問,現在的電動車就是這樣的一個領域。
當然小米在晶片領域的動作不斷,這兩年投資了不少的晶片產業鏈企業,自己也在堅持做晶片,所以小米並沒有放棄自己造芯。
小結用雷總的話來講“順勢而為”,現在的電動車就是一個風口了。
-
17 # 求索小詩與流年
先說結論,因為能掙錢。
小米說白了,還是企業,是資本。能生產的時間等不了小米說白了就是一家企業,企業自然要以營利為目的。1千億研發手機晶片不是不能,而是值不值。固然,它有能力和資金去做這樣一件事,但卻很難有足夠是時間給它去突破,而這種突破是方方面面,比如先進的晶片研發出來,又找誰去代工,在目前大環境下,中國大陸還沒有能力實現手機這個奈米層級的晶片代工。
這方面,國家和國內的廠商都努力,但需要時間,而對於小米這樣企業,時間恰恰是最寶貴的。實際小米也在做自己的晶片,投入也不小。但單純積體電路的研發不夠造出一枚晶片罷了。而這可能也是華為逐漸轉向其他領域原因吧。但相信有朝一日,高階晶片的研發會再一次在華為、小米佔據極為重要的位置。
而相對手機晶片,汽車乃至汽車晶片實現完全的智慧財產權就要容易得多,汽車晶片所需的工藝,國內完全可以保證,不用受制於人。小米的1000億投在裡面,成效將是顯而易見的。
在我看來,這是小米生態的重要一環其實大家網購就會發現,小米生態可以說是在遍地開花,從行李箱書包,剃鬚刀,衝牙器,耳挖勺,到電飯煲電動車,印表機智慧家居。小米在逐漸涵蓋我們衣食住行方方面面。
既然是衣食住行,車作為其中的行,自然要涵蓋在小米生態之內。這也是打通衣食住行非常重要的一環。也許未來提到小米,可能就是生活品質象徵。至少我能感受到這樣的趨勢。
只有小米造了自己的車,小米才能實現衣食住行萬物互聯。
有沒有點降維打擊的味道?比傳統車企,小米可能更瞭解5g、資訊以及年輕人小米是一家手機公司,更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它與傳統的車企不同,小米更懂得年輕人。未來年輕人或者說是90後00後是當下乃至未來一段時間車消費的主力,我們這群人處在資訊科技爆發的時代。講科技感,講時尚,講智慧,將新奇。小米這樣的企業恰恰一直在引領年輕人,至少在某一方面。它知道年輕人想要什麼,小米用它的理念去造車可能更對年輕人的胃口。
相比於傳統車企,小米在淡化車是車概念,以資訊為載體,實現車的功能是未來趨勢。這可能是特斯拉,小鵬汽車大賣的一點原因。
傳統車企沒有太多的途徑去實現車與人、車與人的物實現互聯。而小米卻能在他的整個體系能重新定義這些連線的藉口,而由於是自己體系,它不太需要擔心連線安全問題。在資訊方面可能真的是對傳統車企的降維打擊。
新的心臟:電池。老的心臟:發動機。電車,是未來的發展趨勢。電池是電車的心臟,複雜的電控系統是電車神經。
以前的車,難做的不是電控系統,而是發動機。讓小米研發發動機,可能要了小米的命。但給了小米電池,讓他做個電控可能就很簡單,反正都是讓車跑起來。又不用跑多快。
車的電控系統怎麼著也要比做手機簡單。基本不受空間限制,普通的工藝就能做汽車晶片。當然,也沒我說的那麼簡單,比較而言。在這樣技術條件下,1000億去做一件簡單的事很OK。
寫在最後,小米做車,有些期待。真做得好,讓它賺了我的錢也未嘗不可。 -
18 # 辰夜初至
老是苛求小米造這造那,你不知道小米模式的本質嗎,人家虧本給你搞研發?他還有不少員工要養,模式在這,人總是趨吉避害的,現在電動汽車是風口,順勢而為,必有迴響。
-
19 # 前廣汽外協保衛科科長
手機是娶不夠女人的,好像有車是有老婆,車十分鐘一輛,手機也差不多,車是幾十萬元,手機才是三二千元,是百倍的收入,賺錢才是正道,怎能比重,這不難看出,中中國產一部車要白給一萬元給日本,德國,手機才白給一百元給美國,華人是有計算的,再幾百汽車也貢應不了中國的人口,現在是沒有車的應該有十二億,現在是攀比時代,你賣二十萬元車,我必須賣二十五萬元的車,低檔的車,二手車只好佔地方。
-
20 # 解碼新視野
雷軍很聰明,千億做不了晶片,首先這個領域主要是人才,其次是錢,只有錢,你還只是個小弟弟!
臺積電能夠發展起來,是因為晶片投入大回報率低,美國當時就是不想投入,才給臺灣機會,1000億投到晶片裡面回報率太低,很可能虧得一點不剩,但是你看看現在所謂的造車的,其實都是玩金融的,特斯拉,蔚來,車子沒造多少量,股票市值已經飛昇,恆大汽車,馬斯克成為全球首富,更奇葩的是投入新能源汽車,讓公司有想象力,公司股票價值就上來了。
扎堆搞晶片只會形成產業泡沫,人才泡沫。高階晶片人才就那麼多,現在中芯國際和華為都到臺灣和全世界挖掘人才,本來就華為搞搞,人才都不夠,小米再進來搞晶片勢必會形成挖人大戰,造成人才虛高,看看中國球員,在國際比賽,主球都碰不到,還一個一個身家幾千萬。
雷軍我是做生態我又不是做產品,產品留給別人研發,我直接代工就好了!小米手機的成功就是一個組裝開始,跟現在的新能源汽車很相像,現在造個車還有什麼技術含量嗎?電池小米不用研究,電機小米不用研究,車架結構小米不用研究,金屬材料不用研究,等等小米都不用研究。
小米的能成功不單止在手機,在小米的生態產品,比如小米電視,小米充電寶,小米音響,小米掃地機器人,這些生態產品成功,帶動了小米手機的知名度和良好口碑。小米發展汽車讓投資人有期望和想象,能夠提升小米的股票。同時如果汽車成功還能帶動小米手機,未來萬物互聯,手機和汽車是兩個非常重要的產品,說不定雷布斯又會多一個稱號:雷斯克。
回覆列表
做不了晶片,研製晶片設計的底層系統是米國的,米國不讓你研發,就一點辦法就沒有,參考華為就知道了,幾千億都打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