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狼過峰
-
2 # 真誠地看著你
別再說韓信可以選擇。他沒得選,他只能是輔佐劉邦。先不論劉邦登壇拜帥的知遇之恩,韓信起家的部隊可是漢軍,後面招兵買馬也是打著漢王的旗號,百姓投靠的不是韓信而是劉邦。他幫項羽,部隊很可能譁變,坐山觀虎,事後會面臨劉邦的清洗,最最重要的,他還沒有自己的班底,當兩面派,不論劉邦、項羽誰贏,他都不會有好下場。
-
3 # 靜夜思160519196
楚漢爭霸到了最緊要關頭,韓信等諸侯作壁上觀,並沒有出手。老流氓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以後再跟你們算賬。嘴上卻說,如果誰能幫我滅了項羽,我就退回關內,關外土地隨便你們怎麼分。這話一出,韓信等諸侯立刻就出手了。
-
4 # ww3721王建文
朝信不是沒有爭取自己獨立地位。不顧劉邦在彭成戰敗,分兵伐魏,從此脫離劉邦控制。
韓信自己領軍脫離劉邦人馬,不顧戰略大局打齊國,當齊王。都是為自己爭取政治資本。但是他的兵力不多,在打龍且的率領楚軍與齊國聯軍時。也只有幾萬人,而且將領都是劉邦的鐵桿忠心信徒。無法徹底擺脫劉邦的控制。
劉邦的政治智慧遠遠大於韓信,統帥能力更是超級一流。
韓信在劉邦要下令追擊項羽,當時漢楚爭霸定下楚河漢界,項羽要東歸時,韓信並不沒有聽從劉邦的指揮。觀望等待。但是劉邦用厚祿大封英布彭越等天下諸侯,組成反項羽聯盟。形成七十萬大軍,幾十家諸侯都聽劉邦指揮。劉邦統帥才能無法扺擋,大勢所趨,也不得隨波注流。才一起共同在垓下圍攻楚王項羽。項羽勢窮兵敗自刎。
劉邦不等韓信有所作為,就立即收回軍權人馬及齊王名譽,只給他楚王。就是要看他如何,以便隨時號召天下諸侯進行打擊。
韓信也明白劉邦對他己經百般防禦,韓信卻主動推薦劉邦成為天下統治者皇帝,免除自己成板上雞肉,劉邦隨時都要大卸八塊的結果。在楚沒有動靜。
但是劉邦自己主動出兵,利用視察,收了韓信罷了楚王,軟禁起來。長期和張良整理兵書典集。
劉邦在肖何的情面上,同意讓韓信為將,肖何堅持再加以重用。劉邦讓步為大將。劉邦佔據三秦以後,劉邦始終集中優勢兵力作戰。在項羽輕騎兵三萬回襲彭城,劉邦無能為力,加以反擊,一時被殺十萬人。河水又淹死十萬人,劉邦僅率數十騎逃脫到滎陽。劉邦為首反楚聯盟被打散。
韓信在此時脫離劉邦獨立。劉邦率部敗退到滎陽,一路收集殘軍敗將,並令韓信於蕭索之間阻擊楚王項羽追兵。以便得以喘息,穩住了陣腳,遂好重整軍隊,依託關中基地,和有利地勢與項羽長期抗爭。可是脫離劉邦的韓信把劉邦被項羽追得死活卻不顧。韓信為自己開拓地盤。在井陘口一帶指揮對非常弱的趙軍進行出奇制勝進攻,用三萬劣勢兵,背水列陣偷襲。把夲屬劉邦的聯盟趙營,一舉殲滅消滅趙軍。陣斬趙軍主將陳餘,活捉趙王歇。滅亡了趙國以後,又摛魏王,降燕王,伐齊王,直接要求劉邦給自已齊王。使劉邦在滎陽用紀信代替自己投降。從後門出逃,軍隊被屠殺。項羽軍隊佔據成皋。
劉邦再次經年,率軍經武關,宛,葉,聯合彭越進攻下邳。使項羽被迫率軍回救。劉邦乘機收復成皋。但項羽還是回馬槍又殺回來,奪榮陽,再佔成皋。劉邦還是聯合諸侯 又形成反楚戰線,利用審其食遊說齊王成為反楚之國齊國成為聯盟中最為有力對楚國形成干擾,阻擊楚軍,並使齊軍入楚協助彭越出擊楚軍進攻睢陽 ,外黃。
可是韓信不顧劉邦的戰略意圖,背後利用齊國空虛。奇襲齊王,使齊王軍隊投降楚軍,聯合起來回軍來打韓信。在濰水之戰中龍且驕傲自大中失敗,韓信僥倖出奇跡,擋住濰水,掘堤淹死殲滅齊楚聯軍二十萬。
在項羽在彭城擊敗彭越,對劉邦形成強大壓迫,在廣武屯兵,與劉邦對峙。
韓信的濰水之戰勝利,當然使項羽兵力大損。但韓信還是兵力,只有五萬多。但從戰略上對項羽側翼形成巨大威脅,和戰略上圍攻。加上灌嬰此時率軍直接攻打彭城。項羽前後受敵兵窮將少,兵疲糧盡,才與劉邦訂約鴻溝為中心楚河漢界,引兵東歸。
劉邦下令反擊。召令天下諸侯圍攻項羽。韓信並不響應。也不反對。在劉邦大封諸侯後,才歸隊共同打擊項羽勢力在垓下。天下諸侯總聽劉邦號令,他沒有這擇餘地。但是勝利後還是被做為第一拾掇物件拿下,結果悲慘。
-
5 # 方城闕
楚漢爭霸正酣,項羽與劉邦打的是師老兵疲。
而這期間,韓信率領漢軍二萬人馬,連克魏、代、趙、齊四地,招降了燕王臧荼,取得了井陘、濰水二大戰役的勝利,名震天下。
一向清高自傲,剛愎自用的楚霸王項羽,聽到龍且兵敗濰水的訊息後,心中十分悽惶。平生第一次放下架子,派出使者武涉去遊說昔日的部下韓信,試圖說服韓信擁兵自立,造成項、劉、韓三家,三分天下的局面。
而此時劉邦在張良、陳平的勸說下,剛剛冊封韓信為齊王。為防止韓信生變,劉邦還派張良親自前往齊都臨淄去為韓信授封,同時讓張良暗中佈局。
張良前腳剛走,武涉跟腳就來。尚沉浸在封王喜悅中的韓信,任憑武涉說破大天也不為所動,並且還義正辭嚴的告訴武涉:
“我侍奉項王,官不過郎中,職位不過是個持戟的衛士,言不動,計不用,所以我背楚歸漢。漢王授予我上將軍的印信,給我幾萬人馬,脫下他身上的衣服給我穿,把好食物讓給我吃,言聽計用,所以我才能夠有今天這個樣子。人家對我親近、信賴,我背叛他不吉祥,即使到死也不變心。希望您替我辭謝項王的盛情!”
——《史記.淮陰侯列傳》
武涉聽罷韓信的說辭,看到無機可乘,只好悻悻離去。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面對著大好時機,韓信手下的謀士蒯徹,按奈不住縱橫家的野心,以給韓信看相之名,巧舌如簧來勸說韓信擁兵自立。他振振有詞的說道:當今劉、項二王的命運都懸掛在您的手裡。您協助漢王,漢王就勝利;協助楚王,楚王就勝利。
為了減輕韓信背漢的心裡負擔,洞察秋毫,老奸巨猾的蒯徹,還給韓信整出個兩不相幫的折衷方案:三足鼎立,靜觀天下變化。
看到韓信猶豫的神情,蒯徹還意味深長,高瞻遠矚的說道:蒼天賜予的好處不接受反而會受到懲罰;時機到了不採取行動,反而要遭禍殃。希望您仔細地考慮這件事。
韓信聽完蒯徹這一番說辭後猶豫不決,只好對蒯徹說讓我考慮考慮。
而蒯徹臨出門時還不忘提醒韓信,你現在是功高震主,賞無可賞,處於十分危險的境地。
韓信經過幾天的思考,最終還是不忍心背棄劉邦。同時也想著自己為劉邦立下了這麼大的功勞,劉邦應該不會奪去自己的齊王之位。
於是韓信再次拒絕了蒯徹的建議,而蒯徹聽罷是仰天長嘆,從此以後裝瘋賣傻,最終逃脫了韓信的大營。
五年後,已被貶為淮陰侯的韓信,被呂后、蕭何誆騙到長樂宮。臨死前恨恨的說道:我真後悔當年沒有聽從蒯徹的建議,乃至今天落得個被婦人、小人所害的境地,這真是天意啊!
打仗時,韓信是兵仙;可平時,韓信的智商真讓人著急。
這不臨死之際,還扯出了蒯徹,韓信這種朋友不可交! -
6 # 趣談國史
韓信這個人,打起仗來天下無敵,是個一千年才會出現一個的絕世天才。可除了打仗,其他方面都很糊塗。
比如年輕的時候,啥也不會幹,連自己都養不活。小混混羞辱他,讓他鑽褲襠,他也鑽。這也罷了,後來功成名就了,回到家鄉,還要召見這個小混混,稱讚他是個壯士,還封了他的官。何必呢?小混混就是小混混嘛,可以不殺他,以顯示自己的胸懷,沒必要把小混混誇讚成壯士嘛。糊塗。
後來韓信再劉邦的麾下發了跡,一發而不可收拾。其實,劉邦的江山至少有一多半是韓信打下來的。但最後落了個兔死狗烹的下場。可悲。
韓信最威武的時候,完全可以和項羽、劉邦三分天下。誰都那他沒辦法。
韓信手下的謀士蒯徹,曾經找人給他看相。相士說,只看臉的話,也就是封個侯;可是看後背的話,貴不可言。換句話,也就是可以擁有天下。
蒯徹趁機勸他,別繼續輔佐劉邦了,自立吧。
可是韓信猶豫了半天,說:劉邦對我有知遇之恩吶,我不忍心反他。
這話沒錯。當初韓信在項羽帳下,不受重用。投靠劉邦後,才做了大將軍。
可他也許忘了,劉邦本來也沒打算重用他。是蕭何極力推薦,劉邦才心不甘情不願地讓他當了大將軍。
要論知遇之恩,韓信更應該感恩蕭何才是。
不過,懂得感恩畢竟是好的。如果韓信能夠對劉邦忠心耿耿,那也不錯。
可是他又偏偏三心二意。劉邦最困難的時候,他又觀望,氣得劉邦跺腳罵娘。好在劉邦心胸足夠寬闊,忍了。
劉邦取得天下後,封了韓信為楚王。
這時候,韓信那裡又傳出了造反的訊息。劉邦用陳平之計,擒獲韓信。念在韓信功高,沒殺他,貶為淮陰侯。
這時候,韓信有怨言了。同樣是侯爵的樊噲對他畢恭畢敬,他扭頭就說,哎呀,我韓信竟然淪落到和樊噲這種貨色平起平坐了。
此後的韓信,一直處於想造反又猶豫不決的狀態。
最終,再次被人告發,死在了呂后之手。
做人嘛,還是要堅定一點。要麼造反,要麼老老實實。想造反又不行動,不想造反又整天口出怨言,再加上功高震主,怎麼可能有什麼好下場。
-
7 # 伏羊羅漢
韓信稱為齊王后,嘴上說不肯背叛劉邦,實際的所作所為就是保持了中立!
韓信不動,英布彭越也是一樣,他們也希望項羽跟劉邦兩虎相爭,自己收漁翁之利!
所以才有劉邦不得不跟項羽簽訂鴻溝協議!劉邦在固陵戰敗後,就問張良,韓信這些傢伙見死不救該怎麼辦啊?張良回答說:他們見不到好處誰會來幫你呢?於是,就給他們畫了個大大的餅子,果然,韓信英布彭越全部傾巢出動了!
項羽為什麼失敗?因為他太理想主義了,當初為了推翻暴秦,大家是為了活命,當然可以跟著你談理想,為了未來無私奉獻!但是,成功以後,大家都想排排隊分果果,要地盤要好處要高官厚祿,你這時候還跟他們談情懷談奉獻顯然就不合時宜了!跟著項羽混的都是些自命清高的人,季布、鍾離昧、曹咎!像那些勢利之徒貪財好色的如英布、韓信、陳平全跑劉邦那裡去了!史記記得很清楚,韓信陳平後來對項羽的評價就是:仁而愛人,卻很吝嗇,捨不得封官爵也捨不得給錢財!
所以呢,韓信在得勢的時候可謂意氣風發,逼著劉邦要當齊王,然後就看著劉邦被虐!直到劉邦承諾了大量封地賞賜後才肯出兵!
這也是為什麼劉邦勝利後首先就先拿韓信開刀,接著就是彭越、英布!
都是一群勢利之徒,誰也別說誰無情!勝者為王 敗者為寇!只能說你不夠狠陰更狠!
劉邦成功了,自大漢以後就是一個以厚黑學的大舞臺!仁義禮智信,不過是笑話了
-
8 # 衣賜履讀通鑑
簡單的幾條理由:
1,劉邦對韓信有知遇之恩;
2,韓信帶兵多多益善,但是沒有稱帝的野心,他對劉邦,有一種心理上的敬畏;
3,歷史背景必須考慮,當時的人,都認為天下一統之後,恢復周制,劉邦當天子,諸侯王們割據一方,與春秋戰國時期一樣。韓信也是這麼認為。
有了這幾個原因,韓信認為沒必要背叛劉邦。但是,當一個人當了皇帝之後,感受到皇帝的權力,就絕不會回到周制。這一點,韓信想不到,實際上劉邦也是當了皇帝之後,才發覺諸侯王們對中央存在威脅,必須剷除。此時,韓信發現,悔之晚矣
-
9 # 歷史笑春風
韓信後率領漢軍北伐,一路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連下魏代趙燕齊,濰水一戰,韓信消滅龍且率領的二十萬楚齊聯軍。這個時候,韓信已經控制了中國北方的大片國土,他的軍隊也因為屢次獲勝,成為天下有名的勁旅。
在這種情況下,他要求當齊國的假王。劉邦先是大怒,後來在張良、陳平的勸諫下,索性封韓信為真的齊王。並派張良去立韓信為齊王,並徵兵伐楚。
在這個情況下,項羽派武涉來勸說韓信背漢自立。而他手下的蒯通也勸說韓信自立。但是,韓信考慮再三,終究沒有聽從他們的勸告背叛劉邦。
到漢朝建國後,劉邦先是調虎離山,轉封韓信為楚王,然後假借遊雲夢澤的藉口,誘捕了韓信,並把他帶到長安,降為淮陰侯。這個時候,韓信才追悔莫及。他趁劉邦出兵在外的機會,企圖謀反,被呂后所殺,落得個悲慘的下場。
在楚漢相爭的後期,韓信的勢力確實已經達到了幫漢漢興,幫楚漢亡的地步。在這個時候,韓信不是沒有想法。他先攻齊國,害死酈食其,然後以齊國偽詐多變,反覆之國,要求擔任齊國的假王。這實際上是對劉邦進行試探,看看風色。
這個時候,劉邦本來還是把韓信當成親信對待,破口大罵。可是經過張良和陳平的提醒,已經意識到其中的奧妙。於是,為了穩住韓信,劉邦趁勢拜韓信為齊王,並派張良去拜韓信為王。這一下,韓信所得過望,完全放棄了對劉邦的猜忌。
但是,韓信雖然被拜為齊王,他還是抱有觀望的態度。他並沒有聽從劉邦的要求,親自帶兵來支援劉邦,打擊項羽。這使得劉邦不能徹底打敗項羽,最後只得以鴻溝為界,罷兵議和。
直到劉邦尾隨項羽,被項羽打敗的時候,韓信還是不來支援。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想見劉邦心裡的絕望。在這個時候,他不得不聽張良的計策,裂土封王,這才等到了韓信、彭越的援兵,在垓下打敗項羽,滅了楚國。
我們可以從韓信的行動看出來,韓信並不是他口頭說的,不背漢自立。而是有這方面的企圖,被劉邦和張良用計策給穩定住了。如果不是張良的計策,韓信很可能就背叛劉邦了。
在當時,項羽勸韓信背漢自立,可是盡是空言,沒有任何的實利。如果韓信聽從項羽的話,他馬上就成為雙方共同的敵人。這樣,他將面臨十分困難的局面。這樣一來,韓信不但得不到什麼好處,反而會受到損害。
而劉邦給韓信的都是確實的實利,他準確的抓住了韓信的心理,給他所想要得到的東西。在名利雙收和空言實禍前,韓信當然會選擇劉邦的一方。同時,韓信對劉邦還抱有一定的幻想:
韓信猶豫不忍倍漢,又自以為功多,漢終不奪我齊。這樣,韓信最終沒有背漢。但是,他雖然沒有背漢,在行動上他已經與劉邦離心離德。他在旁邊,坐觀成敗,使得劉邦對他忍無可忍。只是在當時為了利用他才隱忍不發。當天下已定後,當然對他鳥盡弓藏了。
-
10 # 冷漠觀紅塵
這個問題太搞笑了吧?
楚漢一開始相爭的時候,韓信只是一個普通人,是因為投靠劉邦才成就後來的劉邦霸業和自己的威名。不投靠劉邦,他一個普通人沒有啥漁翁得利的資本!
劉邦的知遇之恩,讓韓信大展拳腳,一直韓信就是劉邦的屬下。他在後來翅膀硬了就反劉邦?歷史上那種忘恩負義反覆無常的小人很多,結局大多很悲慘!
如果問他有了自己的實力後為啥不漁翁得利?不好意思那不叫漁翁得利,那叫做背叛!這不是三國世界,而是二人爭霸。提問者你問其中一個的手下是否會叛主成為第三方。這提問本身說明提問者心理過於狹隘陰險了。叛主後會更成為兩方的心腹大患,並且會被唾棄。除非他個人實力遠遠大於雙方。
回覆列表
因為劉邦手中有這麼一個人物,其軍事實力足以和韓信匹敵,他就是李左車,李左車原本是項羽的手下,在一次韓信討伐項羽的過程中,李左車僅僅憑藉著三萬守將便打的韓信痛不欲生。故此,韓信明知道大難臨頭卻任然不願意反,不僅是因為有可以與之匹敵的軍事將領在劉邦那,更多是韓信的家人都在劉邦那邊,韓信自然不敢輕舉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