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振華
-
2 # 讀書屋
這個不能一概而論要結合時代背景。
1,陶淵明生活的東晉時期由於門閥制度世家大族把持高位,再者東晉時期玄言詩盛行,文人雅士喜好清談,談論一些虛無不切實際的東西,陶淵明選擇出世也是經過自己幾番痛苦掙扎的,如詩句“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陶淵明後做過祭酒,參軍,最終在彭澤縣令任上不為五斗米折腰,終於做出了自己的最終抉擇歸隱田園,開始了“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田園生活,陶淵明的出世使得東晉少了一個小官吏,卻使得中國詩詞史上出現了一位大詩人,並且開創了一個新的詩派,田園詩,這對後世的影響極大,如唐朝的王維,孟浩然,宋朝的范成大,都借鑑了陶淵明的山水詩寫作風格。而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更是成為後世文人的楷模,由此看來陶淵明出世的選擇是正確的。
2,杜甫一聲可謂是顛沛流離,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轉衰的他,歷經安史之亂,《三吏》《三別》,更是被稱為是”詩史“,杜甫早年便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偉大政治理想,雖然在求職期間四處碰壁但也使得杜甫對於豪門貴族有了新的認識,所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轉而更加的同情底層人民的生活,但是他對國家的忠心卻不曾改變”國破山河在,城村草木深“,杜甫的詩句描繪了一幅動亂時代的一個文人該有的擔當,同情底層百姓,忠於國家君王,即使自己身居茅屋,也要為底層人民呼籲”安得廣廈千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3,陶淵明縱情自然,酒菊為伴,杜甫心懷天下,沉鬱頓挫,不同的時代背景造就了兩人不同的人生遭遇,我想他們不會認為自己是英雄,他們恐怕也不會羨慕這個英雄的稱號,他們心有不甘但是卻在自己所處的環境中傾盡全力,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
3 # 醉餘堂主人
何為英雄?這是整個問題的題眼。定義好這個概念,那麼這個問題已經回答完一大半了。
如果說,英雄就是沙場出生入死,不惜馬革裹屍,那他們不是英雄。
如果說,英雄就是江湖好漢,常行俠義之舉,能於鬧市中手刃不義之輩,快意恩仇,常常仗義疏財,那他們也不是英雄。
這兩個人,無論是出世還是入世,都過得艱難。如果純粹從經濟收入來看,都是長期混跡於社會中下層,為討生活而奔波,而苦惱。
一個在農田裡“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種田也沒有種好;一個茅屋為秋風所破,眼含熱淚,大喊“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卻又沒什麼用。到後期,都辛苦生存,時有親友接濟一下,否則難以為繼。到最後,陶淵明在貧病交加中離開了這個世界;而杜甫則飢寒交迫,偶得耒陽聶縣令贈他很多牛肉、白酒後,大喜暴食,卻不成想被急性胃擴張撐死了。
兩人都有積極入世的一段,只是都沒有成功。後來,陶淵明厭惡官場,退隱山林,自由自在,甘守清貧;而杜甫依然於“國破山河在”的動亂中身不由己,如蓬漂泊,卻時刻不忘家國之念,故園之思。
他們終其一生,都遵循著自己信念,強悍地追尋自己所想,執著於自己所思。此生此世,無論變與不變,都是忠於自己的信念,不顧清苦,不顧磨難,踏準自己軌道不多變,不奴顏,不媚骨,清貧到底,不改其念。如果這算英雄,那麼他們都是。
-
4 # 中天月孤流
佛經有云:‘世為迂流,界為方位,汝今當知,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為界;過去、未來、現在為世。《孟子》的《盡心章句上》篇曾寫到“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這也成為無數文人墨客學習和踐行的黃金準則。
有的人選擇出世,作個小隱者,寄情于山水之間,於是乎就有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愜意。
有的人選擇入世,作箇中隱者,胸懷天下,卻始終不得志,因而有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豪言壯語。
對於二人誰是英雄,暫時不做評說,而透過下面的故事來呈現。
在《史記》滑稽列傳,曾為我們記錄這樣一個奇人。
武帝時,齊人有東方生名朔,以好古傳書,愛經術,多所博觀外家之語。東方朔字曼倩,平原厭次人,《史記》記載每次漢武帝賞賜財物給東方朔時,他就用武帝賞賜的錢帛來娶老婆,而且一年一換,朝官都稱他為狂人,但這卻是他用以自汙的手段。
徒用所賜錢帛,取少婦於長安中好女。率取婦一歲所者即棄去,更取婦。所賜錢財盡索之於女子。人主左右諸郎半呼之“狂人。古代的名士大多選擇避世於深山,城市。而東方朔卻能做到避世於朝堂。
“古之人,乃避世於深山中,如朔等,所謂避世於朝廷間者也,宮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廬之下。因而東方朔在民間成為大智慧的化身,被尊稱為“智聖”,有作家龍吟有本書就叫做《智聖東方朔》,而真正做到大隱隱於朝的東方先生也就我認為的超越陶淵明,杜甫的“英雄",畢竟二者還差一點。
-
5 # 追藝人生
陶淵明一生屢仕屢隱,留存下來的詩作僅有一百多首,而最具代表性的為田園詩。陶氏田園詩的主要藝術特點便是樸素、自然、真淳,可是卻寄意深遠、境界開闊。陶淵明的田園詩是中華歷史上的瑰寶,是中國田園詩的開山鼻祖,也直接地影響了唐代以王維,孟浩然,韋應物為代表的山水田園派詩的創作風格。在陶淵明的筆下,田園與勞動第一次在文人作品之中變得有意義,而田園詩的藝術特色則更豐富多彩。 語言平淡樸素、富於韻味 陶淵明的田園詩能夠千古流傳,與它語言的平淡樸素關係很大,且讀起來琅琅上口。陶淵明獨特的生活經歷,樸素的農村生活和平淡的田園景色,要求儘可能採用近似“田家語”的樸素的語言和白描手法,從而形成了田園詩平淡自然的風格。然而,倘若僅僅樸素,決不會產生如此強烈的藝術魅力。陶詩的好處是:在平淡的外表下,含蓄著熾熱的思想感情和濃郁的生活氣息。 對陶詩的藝術特點,前人早有定評,謂之樸素、自然、真淳。 陶淵明的田園詩數量最多,成就最高。這類詩充分表現了詩人鄙夷功名利祿的高遠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節操;充分表現了詩人對黑暗官場的極端憎惡和徹底決裂;充分表現了詩人對淳樸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對勞動的認識和對勞動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現了詩人對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嚮往。作為一個文人士大夫,這樣的思想感情,這樣的內容,出現在文學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門閥制度和觀念森嚴的社會里顯得特別可貴。陶淵明的田園詩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頓狀況的,可使我們間接地瞭解到當時農民階級的悲慘生活。陶淵明的《桃花源詩並記》大約作於南朝宋初年。它描繪了一個烏托邦式的理想社會。表現了詩人對現存社會制度徹底否定與對理想世界的無限追慕之情。它標誌著陶淵明的思想達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創者。它以純樸自然的語言、高遠拔俗的意境,為中國詩壇開闢了新天地,並直接影響到唐代田園詩派。
浪漫主義文學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對大自然的歌頌,由於對現實生活的厭惡和反感,雄偉瑰麗的大自然和遠方奇異的情景,便成為浪漫主義作家寄託自由理想之所在。有時又寫些遠離現實鬥爭的題材,歌頌宗法式的農村田園和自然風光。英國的"湖畔派"詩可作一些代表。波德爾曾說浪漫主義主張:"揭示內心,觸及靈魂,注重色彩,追求無限等被用於美術的各種手段所表現的特色。"象浪漫主義風景畫一樣,詩歌歌功頌德也表現出一種嚮往雄深偉壯的大自然情懷--咆哮的飛瀑、險峻的巖崖,高不可攀的峰巒,狂奔喧吼的湍流等波瀾壯闊,驚心動魄的山川景物,另外也表現了對寧靜優美的田園風光的嚮往之情--草野碧綠,牛羊閒蕩,牧笛悠悠,小橋流水人家。作為棲居大自然懷抱的人,對山川景物田園風光的追懷,其實是對現實生活的一種反抗逃避。以此幻想一種理想境界,帶有歡快或憂鬱的主觀情緒。杜詩一向被稱為"詩史",又被子稱為"圖經"。所謂"圖經",是說他足跡所至,皆有所描繪,這裡包括他描寫自然景物的山水田園詩。杜甫青年時漫遊江南吳越等地,中年後流寓隴蜀荊楚,足跡遍天下,祖國的山川風土名勝古蹟,提供了詩人豐富的題材。他即景生情,寫了不少山水詩,表現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
6 # 魯闖22
彎下腰踏實做事,站直身堂正做人!
何謂大英雄?何謂真豪傑?
英雄知進退,方為大英雄;
豪傑明屈伸,堪稱真豪傑。
進有智,不居功,不自大,風雨兼程且笑看;
退有慧,不貪名,不戀利,田花園草甘平淡。
屈有道,遇惡不屈,遇邪不屈,遇真理乃屈;
伸有理,遇不平伸,遇無道伸,遇正義亦伸。
大英雄,進退有智慧,莫不如斯?
真豪傑,屈伸有道理,盡是這般。
捨生,青山埋忠骨;
取義,萬古流芳名。
此謂大英雄,此謂真豪傑。
是故,
惟大英雄能伏虎,是真豪傑自降龍。
何謂大人物?何謂小人物?
海晏河清,功歸廟堂,然俱顯在普通民眾;
錦繡江山,利還山野,故盡彰於世俗之家。
大人物錦衣玉食,遮蓋著多少辛酸悲苦;
小人物粗茶淡飯,顯示著多少平淡幸福。
大人物若持善,出將入相,羨煞旁人,然亦憂國憂民生白髮,愁眉難展者,自得芳名長青;
小人物若持善,以步當車,怡然自樂,卻也耐苦耐勞娛身心,笑眼易開者,必也無憾終生。
大人物若無德,上迎權貴,下欺貧弱,卻仍無羞無恥自吹捧,禍及當世者,必得萬年遺臭;
小人物若無德,內不修家,外不睦鄰,然固少愧少慚蔑他人,殃至子孫者,定獲三世罵名。
大人物修身為先,小人物齊家為首。
此謂大人物,此謂小人物。
是故,
大人物胸懷忠義持善念,功在社稷黎民,芳名可傳;
小人物心藏道德秉本心,利在後世子孫,美名可揚。
何謂善?何謂惡?
種種美德皆為善,般般劣跡俱是惡。
孝是善,懷羊羔跪乳之心,本善彰顯,足可流芳;
逆是惡,無烏鴉反哺之意,天良泯滅,何以立世?
忠是善,有精忠報國之心,心知無國,何以有家?
奸是惡,懷禍國殃民之意,為己一私,而亡一國。
誠實是善,有言而有信之名,何愁不獲成功?
假詐是惡,有欺世盜名之譽,何憂不得失敗?
正直是善,懷特立獨行之志,定有成就;
諂媚是惡,有結黨營私之心,必無善果。
此謂善,此謂惡。
是故,
持善心,自通神明多福壽;
懷惡念,罪及子孫少榮華。
思及自身:
為學子,但持本質不悖心;
是書生,惟秉天性只從德。
為學子,字裡行間蘊志氣,實為桃源;
是書生,筆下墨裡融豪情,真乃天堂。
為學子,不因所求媚師友,傲骨全無;
是書生,只為求知結至朋,本色猶存。
為學子,不因人云逐俗流;
是書生,只為真理顯特質。
為學子,惟有持善可成功;
是書生,斷無懷惡流芳名。
為學子,彎下腰踏實做事;
是書生,站直身堂正做人。
是故,
人無善行,學無所成!
-
7 # 亦有所思
英雄在成為英雄之前,屁都不是!
或許貧窮,或許流離,或許醜陋,但一定懂得低頭,知道彎腰。
所以,不論是陶淵明,還是杜公,都不是英雄!
陶淵明的悲劇,在於他生錯了時代。他潛心於儒道二學,可是在亂世之中,不論是桓玄,還是劉裕,最需要的是土地,是人口,是銀子,可是道家的無為和儒家的仁愛並不能帶來任何可以裝進口袋裡的利益。因為儒,道,都是一統天下之後才可以奉行的政策。
所以,陶淵明不可能受到重用,因為亂世需要的不是孔子,是張儀,是郭嘉,是賈翊。
一個不會低頭的人,如何能抬起來頭?
杜甫的悲劇,就是儒家思想已經完全浸入到骨子裡了。他困居長安十年如果是因為性格原因,但實際上從他的詩歌中不難看出,他像孔子一樣喜歡議論,喜歡說教,喜歡指點,這注定是一個不討喜的人,兼之性格木訥,沉悶,所以哪怕沒有安史之亂,他在長安也未必有什麼好結局。
不做河西尉,做個參軍,後來流離四川時,受好友嚴武照顧做了一個小官,他根本不瞭解嚴武這麼幫助他的目的和情感,偏偏書生氣發做,捲入政治鬥爭,然後又受不了無所是事,辭職不做。
“邦無道則隱”麼!
迂腐,酸臭,偏執,在詩歌之中,他是空前絕句的第一高手,讓小可終生膜拜!在詩歌之外,他一無是處,餓著兒子,窮著女兒,困著老婆,這是一個除了詩以外,什麼都做不好的老人!
他不是英雄,他是儒學世界裡高過孔子的聖人!
英雄不是這個樣子的,英雄是陶淵明由道轉術,獻計北伐,成大一統。英雄是杜甫忍辱全求,迂迴為策,滅掉政治對手,成集權於肅宗。
-
8 # 君言君語
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提到了兩種人生狀態,一種是“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一種是“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我們可以把“居廟堂之高”看作是入世,把“處江湖之遠”看作是出世。
杜甫一生渴求的是居廟堂之高,兼濟天下,所以他的詩作一直在表達“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
而陶淵明則一生踐行的是處江湖之遠,修煉自身。所以他的詩作大多是在吟唱“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他們追求的明顯不同,杜甫是對入世、對建功立業的熱切盼望,陶淵明是對出世、對心靈自由的自我追尋。
這跟他們所處的時代有關。盛唐氣象之下,激昂上進是時代的強音;而魏晉時期風雨如晦,消極避世,尋找精神的桃花源是時代的主流。
杜工部積極入世,為民發聲是時代的英雄,但陶淵明出世避世,不為五斗米折腰,對黑暗的時代採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態度,又何嘗不是自己的英雄?
“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范仲淹這樣叩問,杜甫入世,卻一生潦倒,老來的詩作也不是沒有出世之意;而淵明出世,也是因為不願為五斗米折腰,年輕時何嘗沒有入世建功的抱負?所以出世和入世在沉浮之中是會慢慢轉化的。
可不管出世還是入世,他們用自己的一生的軌跡作藍本,為我們留下那些美好的詩篇和精神投影,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們都是時代的英雄。
-
9 # 春日花語戀
我認為二人都不能算是英雄。
我們首先應該瞭解英雄的含義。我們先來看看英雄釋義:
1、指才能勇武過人的人。
2、指具有英雄品質的人。
3、無私忘我,不辭艱險,為人民利益而英勇奮鬥,令人敬佩的人。
就這幾點來說,我覺得陶淵明和杜甫都不是英雄。
先來說說陶淵明,陶淵明是東晉末期著名詩人,當時的社會動盪不安,官場黑暗,他受不了這些,幾次做官,最終還是覺得與自己的本性追求格格不入,“不為五斗米折腰”,在他41歲的時候,離開了官場,隱居田園,過起了順應自己的內心的自己想要的生活。他寫的《五柳先生傳》,一般認為是他的自傳,裡面寫到五柳先生“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就是他品質的寫照。田園生活艱難,但他義無反顧,活出了真正的自己。這在當時社會難能可貴。可以說他是精神上的貴族,雖然生活上落魄。他寫了一系列描寫田園生活的詩歌,《歸園田居》《飲酒》系列,被譽為田園詩人的鼻祖。他的精神為後世的文人士大夫指明瞭一條尋找精神家園之路。後世諸多文人,當仕途不如意時,轉而獨善其身,過起了隱居生活。
能不顧及物質享受,寧可貧困,也不能違背自己的本性,尋找精神居處,舉世皆濁我獨清,這正是他被人推崇的原因吧。
綜上所述,我認為,稱陶淵明為英雄是不合適的。
再說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被譽為詩聖,他的詩因為深刻反映了當時社會現實,反映了安史之亂帶給人們的苦難,而被稱為“詩史”。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後,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還有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他的一生心繫蒼生,胸懷國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年輕時就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一生仕途不順,只做過一些小官,肅宗時做過很短時間的”左拾遺“,因朝廷矛盾很快被貶,不受重用。安史之亂時杜甫顛沛流離,生活窘迫。生命的後十多年漂泊西南,770年在漂泊生活中去世。
杜甫詩風沉鬱頓挫,他憂國憂民,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時期,其詩寫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詩歌和人品對後世影響深遠。杜甫作品被稱為”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
晚年魯迅曾評價杜甫:“杜甫是中華民族的脊樑!”
杜甫雖然憂國憂民,心繫蒼生,寫出了百姓的苦難,但和英雄的定義也不相符。他是一個偉大的人,一個憂國憂民的志士仁人。但是還不能稱之為英雄。
-
10 # 大橘子侃古詩
心中有百姓,就是英雄。
中國文化中,是不以成敗論英雄的,那以什麼論英雄呢?以德行好壞為英雄。
陶淵明一輩子做過什麼利國利民的好事嗎?做過什麼豐功偉績嗎?
沒有,那為什麼他這樣受人推崇?
因為他道德高尚,做人有氣節。
杜甫,做過什麼豐功偉績嗎?給老百姓修過堤壩嗎?還是修過路呢?
沒有,那為什麼他是詩聖?
因為他時時刻刻心中懷著百姓,這是聖人之心。
《道德經》有一句話兩句話: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陶淵明和杜甫誰是英雄,他們都是英雄。
回覆列表
陶淵明少年時受家統和儒經的影響,懷有兼濟天下大濟蒼生的壯志。但是,由於門閥制度的存在,庶族寒門出生的人不可能突破門閥士族對高官權位的壟斷,在這樣的情況下,陶淵明的理想是難以化為現實的,他理想的夢幻註定會破滅。關於陶淵明的出仕與隱退,人們習慣於從社會大環境崇尚隱逸之風和他內儒外道的思想去解釋。從陶淵明的歸隱和他歸隱後的生活可以看出,陶淵明嚮往的社會是和平與安寧、自耕自食、無競逐、無虛偽、沒有相互壓迫和殘害的社會;追求的人生是淳樸真誠,淡泊高遠,無身外之求的人生;陶淵明的詩感情真摯,樸素自然,有時流露出逃避現實、樂天知命的老莊思想,因此,陶淵明有“田園詩人”之稱,也是田園詩派的鼻祖。他的詩從內容上可分為飲酒詩、詠懷詩和田園詩三大類。陶淵明的不朽詩篇,陶淵明的偉大人品,影響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蘇東坡、辛棄疾等幾代文人的思想和創作。為中國文學的發展和繁榮,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
杜甫的詩歌的內容上,作品大多是反映當時的社會面貌,題材廣泛,寄意深遠,尤其描述民間疾苦,多抒發他悲天憫人的仁民愛物、憂國憂民情懷,杜詩有詩史之稱。 “窮年憂黎元”,是他的中心思想,“濟時肯殺身”,是他的一貫精神。這些進步思想,形成了杜甫那種永不衰退的政治熱情、堅忍不拔的頑強性格,和胸懷開闊的樂觀精神,使他成為中國歷史上政治性最強的偉大詩人。所以說兩人有不同的偉大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