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流螢之火

    剛林依附多爾袞,參與過移永平密謀。又與祁充格篡改《太祖實錄》,為多爾袞歌功頌德,增功載績,削減罪過。待多爾袞去世,順治把政,欲翦除多爾袞羽翼,剛林在多黨機要中心,必除之後而快。而洪承疇自降清後,為大清掃除明朝遺患立下汗馬功勞。順治還要立洪為漢人標杆,安服漢人,鞏固大清統治。不但不殺,還受到順治器重,為朝代平穩過度出謀劃策。

  • 2 # 社會歷史觀

    兩人地位與立場的不同,導致在編寫皇太極始稿事發後的最終結局也不同。

    首先剛林是《清太宗實錄》Quattroporte,洪承疇只是負責編寫的一些任務,這裡並不是說剛林官職比洪承疇大多少,是在原則性問題上,剛林是主要負責人,而洪承疇只是參與者。開門見山地說,剛林這個人在順治時期阿附多爾袞,什麼叫阿附呢?就是依附聽從,這就是說剛林是多爾袞的人,已經與順治不是一派的了。

    之所以誣改《清太祖實錄》,完全是為了多爾袞的利益,這是他自己的選擇,歸根還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所以從根本上來講,洪承疇並未直接參與篡改的事情,因為他並不是哪個黨派的人,他只是在為清朝貢獻力量。

    東窗事發後,剛林作為頭號罪犯當然會被處死,此事也牽連了不少人,但是洪承疇得以倖免除了他沒有直接參與此事外,還與他對清朝的貢獻有關。

    有人說,清初之所以能完成朝代更迭,致使民族和睦,文化傳承,全靠洪承疇的推動。其實早在明朝為官,洪承疇就做到了陝西三邊總督的位置,過往的經驗為期在清朝發展仕途奠定了基礎。

    舉個例子,“習漢文,曉漢語”的主張就是他提出的,順治帝自然明白其維護朝廷安定,維護兩族文化融合的心,所以一直都予以重用,這也是為什麼派他來編寫太祖實錄的原因。而其忠心,天地可鑑,加上本身並未參與亂黨篡改之事,自然不會降罪與他了。

  • 3 # 明離子

    首先指出,剛林並非漢臣,只是和幾個漢臣一起修史。

    為皇太極修史

    1649年,皇父攝政王多爾袞忽然下令,要編修先皇皇太極的史稿。

    此時的明朝勢力僅剩雲南一隅,而中原的反清勢力也基本肅清,而順治皇帝的年紀也越來越大,與多爾袞這位叔叔的矛盾也日漸尖銳。

    為哥哥皇太極的豐功偉績修史,以緩和與侄子順治皇帝的關係。

    這是明眼人最先想到的目的,而多爾袞的另一個目的卻就不那麼上的了檯面了。

    多爾袞不堪回首的歲月

    1626年,努爾哈赤攻打寧遠城,被守將袁崇煥炮擊重傷,未來得及交待身後事便一命嗚呼了。

    老酋長生前最愛阿巴亥,而阿巴亥最聰慧的兒子便是多爾袞。

    如果不出意外,孝莊與順治的故事有可能提前上演。

    但阿巴亥卻遇到了做事果決的皇太極,他帶人衝去阿巴亥宮裡,宣讀了那份漏洞百出的“帝遺言”,大意就是,努爾哈赤深愛阿巴亥,讓其為他殉葬。

    無論是漢族,還是滿洲,都沒有過正妻殉葬的傳統,但誰又會在意這些呢,年僅14歲的多爾袞,眼睜睜看著母親被哥哥皇太極帶走。

    派心腹修史就是讓後人知道母親真正死因

    多爾袞從回憶中醒來,他修史的另一個目的就是讓後人知道,母親不是死於努爾哈赤的遺命,而是死於皇太極的野心。

    於是一個名單產生了,老牌和新晉漢奸為主,有范文程、寧完我、洪承疇等,當然還有自己的心腹:瓜爾佳氏的剛林。

    修史工作開始了,多爾袞多次指示幾位史官,務必按照他的意思來。

    剛林欣然領受,但洪承疇等幾個漢奸卻戰戰兢兢,因為他們還得到了另一個人的指示。

    順治皇帝的指示

    順治皇帝得知要為父親修史的訊息,也是十分高興,但高興之餘卻有著絲絲憂慮。

    多爾袞為什麼要給自己父親修史?他們可是明爭暗鬥了大半輩子的對手啊。

    皇帝苦想良久,漸漸明白了多爾袞的用意,於是向修史的七位大臣下達了一道敕令。

    敕令內容很官方,無非就是讓幾位好好工作,但最後的幾句卻是字字入刀,深深地刺入幾位史官的心窩:

    毋浮誇以失實,毋偏執以廢公,毋疏忽以致闕遺,毋怠玩以淹歲月。

    表達很微妙,就是告訴幾位大臣,別沒事捏造點兒東西寫進史書,否則後果很嚴重。

    漢奸們的取捨

    剛林作為多爾袞的鐵桿心腹,自然對順治皇帝的敕令不以為然,可點頭哈腰的范文程、洪承疇等一眾漢奸可就需要權衡了。

    一面是皇父攝政王,一面是當朝天子,修史按誰的主意來呢?

    很快,漢奸們有了主意,他們選擇多爾袞。

    理由很簡單,多爾袞正值春秋鼎盛,一個有野心的攝政王,也才37歲,離皇位只有咫尺之遙,接下來的日子會發生什麼可就不好說了。

    漢奸們是不會無條件忠於皇帝的,否則也不會當漢奸,於是幾人不謀而合,於是《太宗實錄》中就多了許多對多爾袞的歌功頌德之辭,那意思好像沒了多爾袞,就沒有皇太極的英明神武似的。

    多爾袞的暴斃,漢奸們始料未及

    哪知道漢奸們寄予厚望的多爾袞,在兩年後的一次圍獵回來突發疾病暴斃,攝政王把他的野心一起帶進了墳墓。

    留下一幫懵逼的舔狗。

    很快,《太宗文皇帝史稿》編纂工作被緊急叫停,剛林和幾位漢奸被革職查辦,罪名是:增減太宗史冊。

    下面是漢奸們的表演時刻:

    老牌漢奸范文程比較厲害,早早的就在眾人面前表現出和多爾袞關係不好的樣子,所以順治皇帝第一個饒了他。

    剛林不是漢人,屬於多爾袞的鐵桿走狗,順治皇帝最恨他,於是直接狗頭鍘了。

    最神奇的就是新晉漢奸洪承疇,明朝對他不薄,他卻做了可恥的漢奸,孝莊太后對他也不薄,據說都讓他睡過,可這老東西是養不熟的白眼狼,誰有權就跟誰,這舔了這麼多年的多爾袞暴斃,老洪在家等死。

    但孝莊太后和順治皇帝權衡了一下,滿清入主中原不久,新投靠的漢人大臣太多,如果這時候把老漢奸洪承疇宰了,害怕讓這些人寒心。

    於是為了穩住漢族大臣們的人心,老漢奸洪承疇躲過了一劫。

  • 4 # 侃球論史

    糾正一點,剛林不是漢臣,他是正經的滿洲正黃旗人!全名瓜爾佳.剛林。

    提到剛林和多爾袞、洪承疇之間的關係,繞不開清初一個著名的事件“擅改國史案”。簡單的介紹一下這個事件的來龍去脈:皇太極死後,順治年幼,多爾袞攝政,當時的情況實際上就是順治和孝莊娘倆都要看多爾袞的臉色,多爾袞先是叔父攝政王,然後皇叔父攝政王,最後是皇父攝政王,基本就差登基了。可想而知,在順治幼小的心靈裡留下了何等的陰影。

    但多爾袞正值壯年時,在塞北狩獵的途中,墜馬受傷,突然暴斃。

    牆倒眾人推是古今中外的一大傳統,濟爾哈朗首先跳出來聯合其他皇族揭發多爾袞的罪狀,前後共計14條大罪!多爾袞被追奪一切封號,毀墓鞭屍!而這其中一條罪狀就是“擅改國史”,多爾袞執政期間,編篡了《清太宗實錄》,因為自己當政的原因,他的鐵桿們為了襯托他的光輝形象,對其中牽扯他的內容做了一些美化。當時的Quattroporte官有范文程、剛林、祁充格、馮銓、寧完我、洪承疇、宋權,這些人中在當時有乾的,有看的。但在順治清算時候,有三種對待:1.剛林,祁充格斬。2.范文程本身折贖,就是拿錢贖罪。仍留原任。3.寧完我也被追究知情不報,但濟爾哈朗出面保護,免於追究。至於馮銓,宋權、洪承疇雖然在清算的時候也受到了牽連,但都不是因為此事。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漢臣,且都是降將。清初對滿人和漢人的區別非常明顯,可見這件事他們三個壓根就沒參與,甚至可能連知情的權利都沒有。另外這種區別對待就是看和多爾袞的關係,是不是多爾袞的黨羽,以及在多爾袞當政期間表現的態度。

    洪承疇在多爾袞當政之時,雖然十分受重用,但他也為清廷立下了大功,這種功勞不是對多爾袞一人的效忠結果,是有利於整個滿洲統治集團的。另外在當時,雲貴的南明永曆政權還有比較強的實力,這個時候以洪承疇的身份和能力,不但不能動,而且還有大用!

    但到乾隆即位後,不但給多爾袞翻案,恢復封號。而且編寫《貳臣傳》,洪承疇赫然在列,為“我大清”立下汗馬功勞的他也終於被定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 5 # 漫漫史學路

    愛新覺羅·多爾袞是清太宗皇太極的親弟弟,是順治皇帝的親叔叔,在皇太極死後,以攝政王的身份統領朝政,但是隨著順治皇帝的成長,要知道人的成長過程中最不喜歡的就是有人管著自己,特別是身為皇帝,處於人世間的頂峰,有獨立執政的能力,有了自己的思想,在很多事情上也有了自己的政見,不在一味地順從多爾袞的看法,因為政見的不同,兩人的關係逐漸你變得緊張僵化。

    多爾袞為了緩和與皇帝的關係,就選擇去編修皇太極史稿,這樣既可以對先皇一生的豐功偉業有個交代,同時也可以緩和自己和皇帝之間的緊張關係,這確實是一件一舉兩得的事情。

    但是編寫皇太極史稿可沒有那麼簡單,需要有一批德高望重的大臣從事此項工作,去記錄過去的歷史,還不能抹黑皇太極,對於他的過失還要加以美化,這是一項極其沉重的艱鉅的任務,所以多爾袞就選中了范文程、剛林、祁充格、馮銓、寧完我、宋權以及從江南迴來不久的洪承疇。

    這七個人雖然都是來自明朝的降臣,但是他們學識淵博,博古通今,還有翰林大學士的頭銜,具備修撰史稿的能力,而且他們為官清廉,一心忠於大清王朝,在治國方面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對於處理國家大事都有一定的幫助。

    但是最為更重要的一點是,他們都是皇太極在世時,親自招降的大明忠臣,皇太極對他們也有認可度,在皇太極東征西討的年代,這些人都追隨太宗皇帝,親身體驗過他治國理政的方針政策,對皇太極有很深的理解,讓他們編撰皇太極史稿,是最合適的人選。

    順治皇帝對於編寫皇太極史稿也十分重視,不僅任命多爾袞親自監管此事,還對此特地頒佈了一道敕令,這道敕令在歷史上也留有濃重色彩,它給了編纂小組一個很高的要求,也表明了順治皇帝的重視。

    既然是編纂史稿,難免會記錄一些皇親國戚,和忠臣志士的相關事情,而對於事情的偏向性,是往好的方向發展還是往壞的方向寫,都由多爾袞決定,因為他這時還掌握著朝廷權利,是一個位高權重的權臣,並且編纂小組中大部分都是多爾袞的親信,所以史稿的基本上都是按照多爾袞的意願來的,隱去了他一些不堪的事情,不願讓後世詬病的事情,但這也讓順治皇帝對此頗有微詞,也為以後的政治清洗埋下了伏筆。

    在1650年還算年輕的多爾袞死在了狩獵途中,隨著多爾袞的逝去,一場滿清貴族之間的政治較量也由此展開,傾向於多爾袞這一派系的官員都遭到了清洗,編纂史稿的七人組官員也受到影響,漢臣剛林被處死,其他也或是被處死,或是被罷官,唯有洪承疇沒有受到影響,他不僅成功置身於事外,還給自己獲取到利益。

    為什麼偏偏就洪承疇沒事,還能從中得利呢?第一,他獨特的為官之道,洪承疇在官場上沉沉浮浮許多年,深知不能夠捲入黨派之爭,他有足夠的自知之明,僅僅在工作方面和多爾袞有聯絡,在私下裡沒有任何交情,這是他的原則和底線。

    第二,洪承疇是朝廷派去的,而且時間較短,相比其他幾個編纂的史官,他接觸的時間較短,而且他極其本分,不會靠向多爾袞的派系。

    第三,他的才能出眾,政績突出,洪承疇在歸降清朝後,在治理江南地區的時候,他花費大量的精力與心血,才平定江南地區,清除了反清勢力,他的工作能力是值得肯定的。也正是因為這樣,他才被上級和順治皇帝看重,才能不受牽連。

  • 6 # 一起探尋歷史的真相

    瓜爾佳·剛林,隸滿洲正黃旗,赤裸裸的滿人,洪承疇呢,確實是漢人,明朝降將。

    首先知道《清太祖實錄》編寫事由。

    順治六年正月初八日,清廷命纂修《清太祖實錄》,以大學士范文程、剛林、祁充格、洪承疇、馮銓、寧完我、宋權為Quattroporte官,學士王鐸、查布海等人為副Quattroporte官,但是呢?范文程請病假不參與編纂,洪承疇作為漢人,也是不發出自己的聲音。所以Quattroporte以剛林為主進行修改。

    為什麼順治要處死剛林呢?

    順治五年(1648),多爾袞在清王室內部的爭權奪利中再度獲勝,他藉故削去了濟爾哈朗的親王爵位,將二人共同輔政從而改為由他一人大權獨攬。出於不可告人的目的,多爾袞令大學土剛林等刪改《清太祖實錄)

    順治七年(1650)十二月,多爾袞因病亡故。第二年初,順治皇帝(福臨)開始親政。此時,有大臣指控多爾袞生前前“專權”、“僭位”,以及攻評皇太極“序不當立”,即不應該輪到皇太極做皇帝等等言行。

    多爾袞

    於是削奪了多爾袞及其母、妻妻的尊號,並廢除廟享,抄沒財產,誅戮黨羽。

    多爾袞的下場尚且如此,那麼多爾袞的黨羽剛林的下場可想而知,順治八年,因阿附多爾袞,誣改《清太祖實錄》,斬首籍沒。

    而洪承疇呢,同樣編寫了《清太祖實錄》而沒被處死呢?

    明朝降將,洪承疇被清軍俘虜後,寧死不屈,皇太極接受了范文程、張存仁等的專業意見,對洪承疇備加關照,恩遇禮厚,慢慢的感化了洪承疇,所以來說,洪承疇說到底還是皇太極的人,而不是多爾袞的人,

    所以繼位後的順治帝對順治帝對洪承疇十分器重,以他在明朝時的原職銜任命他為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入內院佐理軍務,授秘書院大學士,成為清朝首位漢人宰相。順治帝

    所以死與不死,都是因多爾袞而起,剛林屬於多爾袞的人,而洪承疇屬於皇太極,也可以說屬於順治帝的人。

  • 7 # 子夏君

    首先,瞭解一下人物背景:

    多爾袞:愛新覺羅·多爾袞(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清太宗皇太極之弟,清初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出生於赫圖阿拉,皇太極稱帝后,封多爾袞為和碩睿親王。皇太極去世後,多爾袞以攝政王的身份輔佐順治帝,入主中原。這時的多爾袞是皇父攝政王,總攬滿清朝政,整個大清,他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很多時候,他的權力甚至都要超過順治皇帝,已然是無皇帝之名,卻有皇帝之實。這已經為之後順治皇帝想肅清多爾袞及其黨羽埋下了誘因。

    順治: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1661年),清世祖,清太宗皇太極第九子,6歲即位,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生母為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需要注意的是:儘管順治是皇帝,但卻是在皇太極去世後,多爾袞和豪格兩人爭奪皇位且雙方僵持不下,在孝莊的建議下,讓多爾袞以攝政王的身份擁立福臨(順治)為皇帝。其實也就相當於做一個傀儡皇帝(直到多爾袞去世之後,順治才算真正意義上具有皇帝的權力)。

    洪承疇:(1593年10月16日-1665年4月3日),字彥演。原是明朝漢族人,後被清朝招降。因為其傑出的能力擔任了清朝很多要職,更是大清第一位漢人宰相。

    剛林:剛林,瓜爾佳氏,字公茂,滿洲正黃旗人,世居蘇完(所以他並不是所謂漢臣,而是正宗滿人)。剛林是大學士,在皇太極去世後,依附於攝政王多爾袞。

    故事原由:

    順治六年,多爾袞打算編寫《皇太極史稿》,也就是說,他準備給清朝已故皇帝皇太極著書立傳。此時的清政府已經入關六年時間,基本蕩平了中國大部分地區的反清勢力。多爾袞覺得現在可以組織人力,給先皇寫個人傳記了,這也是教化萬民、垂範春秋的一件大事。當然也有其他一些原因促使多爾袞想要做這件事情。

    首先,我們來注意一下時間,是順治六年。順治皇帝已經漸漸長大,慢慢有了自己的意識,變得不好控制。而多爾袞還以攝政王的身份總攬清朝政務,讓順治皇帝越來越難以接受,導致叔侄倆之間的矛盾也愈演愈大。

    其次,多爾袞雖然基本上平定中原,但中原多漢人,多爾袞不可能把所有漢人都殺掉。既然不能全部殺掉,那就只能漢滿同化(教化漢人)。想要實現漢滿同化的第一步就是讓漢人覺得滿人是好的,是有利於國家發展的。

    最後,多爾袞也知道自己有些上不了檯面的事情,如果被寫進了史稿,對他個人形象難免會造成一些影響。歷史由勝利者書寫,選擇在自己權力巔峰編寫史稿是最好的決定。

    知道了編寫《皇太極史稿》的前因,現在我們就可以談談為什麼參與編寫的剛林會被處死,而洪承疇卻安然無恙。

    多爾袞在當時權力非常大,選擇了幾位才能卓越且德高望重的大學士參與編寫,其中就有剛林、洪承疇、范文程、祁充格、馮銓、寧完我、宋權。編寫前期,這些大學士都非常為難,因為多爾袞之前的確做過一些不能上臺面的事情,但現在多爾袞大權在握,又不好得罪。若不據實編寫,又對皇太極不敬。

    編寫史稿期間,多爾袞運用自己的權力多次與剛林、祁充格私下會面,並要求將自己大部分的過錯刪除,增加自己的功績。剛林作為多爾袞的心腹大臣,自然是不敢拒絕。於是在《皇太極史稿》增刪了多爾袞的功過。本來以多爾袞的權力,即便這樣做,別人也不敢怎麼說。但偏偏天意如此,多爾袞於公元1650年12月31日,他死在了行獵途中,終年三十九歲。

    由於多爾袞已死,所有追隨多爾袞的大臣都被多爾袞的政敵濟爾哈朗記了小本本,《皇太極史稿》的編撰工作也隨之停止,參與編撰的七個大臣處死的處死,下獄的下獄。他們的罪名就是刪改太宗實錄,增減太宗史冊。而作為多爾袞心腹大臣的剛林被處死,生前他因受多爾袞的信任而榮寵天下。剛林廉潔自律、才能卓著,但就是因為被多爾袞信任而被反對派處死。同時被處死的還有祁充格。

    同為編寫大臣的洪承疇不僅沒有收到處罰,反而受到了封賞。其實我們仔細看看洪承疇的經歷就明白了。大清進入關內,在北京定都之後,洪承疇就被外放為江南總督,他整整五年的時間都在南京領導對江南反清勢力的剿滅,工作上和多爾袞並無太多交集。即便後來回京後參與編寫史稿,但也都是工作上的事情,並沒有太多私人的成分。他的工作時間短,而且在工作的兩年時間裡,也是獨來獨往,沒有攀附任何勢力,政治上還是很清明的。而且本身能力強,這樣一個有能力又不曾依附多爾袞的人,順治帝又怎麼會處死他呢。不僅不會殺,還應該重用洪承疇。

    總而言之,順治皇帝之所以會處死剛林,就是因為剛林屬於多爾袞的黨羽。而修改史稿的罪名只是一個引子。洪承疇既然不屬於多爾袞的同黨,也就沒必要殺了。而且這樣處理洪承疇也側面安撫了漢人的心,對於漢滿同化十分有益。由此,順治帝自然就沒有殺洪承疇。

  • 8 # 穿越再現彼岸

    首先宣告一點,剛林全名為瓜爾佳.剛林,是滿洲正黃旗人,地地道道的滿族人,並不是漢臣。瓜爾佳.剛林原來隸屬於正藍旗,隸屬於阿達禮郡王,是代善的孫子。後來阿達禮在崇德八年(1643年)獲罪,剛林隸屬了正黃旗。

    剛林非常熟悉滿漢兩種文字,被授予筆帖式,負責翻譯漢文,這也為他後來編纂《太宗實錄》埋下了伏筆,同時也引來了殺身之禍。(多爾袞劇照)

    剛林為何被處死?

    真正導致剛林被處死的原因是他依附於睿親王多爾袞,是多爾袞的嫡系人馬,多爾袞突然死後,剛林也就成了被清洗的政治人物。

    瓜爾佳.剛林被處死的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攀附睿親王多爾袞。

    這是剛林被清洗的主要原因。

    第二,兩白旗移駐永平鎮事件

    39歲的多爾袞準備給新皇帝順治讓路,為了保證順治帝不清算多爾袞這一派系的人馬,多爾袞和剛林等人將多爾袞管轄的兩白旗遷移到北京永平,這是一種威懾,讓皇帝不敢輕易對多爾袞派系大動干戈,這是多爾袞的自保手段之一。

    但多爾袞猝然去世,這一政治謀劃反而被說成是多爾袞急於謀反的證據,要造反多爾袞早就反了,根本不可能將兩白旗遷移到永平,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第三,史書美化多爾袞

    順治六年,剛林成為《太宗實錄》的Quattroporte。多爾袞為了美化自己的功績,曾經要求剛林在史書中美化自己,篡改了一些皇太極時期的歷史事實。(順治帝劇照)

    其實剛林被處死,主要因為他是多爾袞的嫡系人馬,其他都是託辭。

    洪承疇為何沒有被處死?

    1644年,洪承疇跟隨多爾袞南下攻打李自成部隊和明朝的疆土。佔領北京後,洪承疇被任命為太子太保、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成為清朝漢人的第一位宰相。1645年,洪承疇代替多鐸,任招撫南方總督軍務大學士。1647年,洪承疇父親去世,他守喪一年,被多爾袞召入北京,還被重用。(洪承疇劇照,未投降清朝前)

    洪承疇雖然是清朝漢人第一個宰相,他在清朝的實際地位卻比較低下,並沒有多少實際權力,時時刻刻受滿族將領的監控,他在皇太極時期就已經得到重用,多爾袞只是延續重用他。洪承疇確實對清朝開國有重要作用,被稱為“開清第一功臣”,他主要是出謀劃策,並不參與清朝滿洲貴族之間的爭權奪利,因此多爾袞死後,他也沒有被列入清算的名單。

    一句話,洪承疇名聲顯赫、地位崇高,但是距離清初王朝的核心權力層還很遠,動不著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己好像得了抑鬱症,該怎麼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