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日小堯茗居
-
2 # 布夫舟
《大明王朝1566》中楊金水對自己的手下李玄說過這樣一句話,“有些事情,不知道便是你的福”。楊金水不告訴自己乾兒子毀堤淹田的真相,是為了他乾兒子好。因為有些事情,不知道比知道好。對於那些已經知道的事情,有時候又不得裝作不知道。比如康熙直到八爺胤禩坑害太子,但還是不揭穿。這便是人們所說的“難得糊塗”,或者是“裝糊塗”。
對於一個人是裝糊塗,還是真糊塗,其實看個人的才能就知道了。李衛雖然是一個小叫花子出身的人,沒有讀過書,字估計都沒認全,但是他能夠做到督撫這種級別的封疆大吏,絕非是僅僅因為他忠於雍正。換句話說,他能得到雍正的賞識,還是有自己過人的能力的。對於這一點,有八賢王之稱的胤禩看得最明白,他也不得不佩服雍正。一個下等奴才李衛硬生生被雍正調解成一個得力的干將。
無論雍正交給李衛什麼事情,李衛都能夠辦好。單憑這一點,李衛就不簡單。對於這一點,《雍正王朝》中有多次體現。比如科場舞弊案發生以後,一般人官員是不蹚這渾的。哪怕是三爺這樣的親王,也是儘量避而遠之的。當讀書人的領袖李紱找到李衛的時候,李紱提出讓李衛立刻包圍買考卷的伯倫樓,搜人那髒。
此時,李衛掏掏耳朵,聽著李紱說完,然後分析說道:
第一、有人在伯倫樓賣考題,未必和能夠說明這和伯倫樓有關;
第二,科舉考試已經開始很久了,賣考題的人必然已經逃走了;
第三,如果要找證據,肯定是去考場找,畢竟考試買考題就是為了作弊。
後來也確實如李衛所預料的那樣,他帶著兵馬,包圍了考場,抓住了作弊的考生。可以說他又是立下了大功一件。
當李衛回雍正府邸的時候,去高福住的院子裡面看的時候,李衛多半已經預料到了——高福肯定不是病死的。高福住過的院子破落成這樣,多半出了事情。畢竟一個人年紀輕輕突然病死,怎麼也不大正常。雍正對此諱莫如深,更是加重李衛的懷疑。
此時,鄔思道正好在門口,李衛和他一番交談,李衛應該已經確定了高福不是病死了。因為鄔先生第一句話說的便是:
“人已經沒了,你就別傷心了。”
其後,鄔先生一直在安慰他,同時不斷的提醒他要對雍正懷有感激之情。鄔先生是懷有好意勸說李衛,但是實際上也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告訴了李衛事情的真相便是高福的確是雍正殺的。試想一下,高福如果真的病死了,為何鄔先生要一直勸說自己要對雍正要有感恩的心?
以李衛的聰明,他必定是能夠推斷出來的。只是他知道了,也只能裝作不知道罷了。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
3 # 宋安之
李衛必須會知道的,因為雍正肯定會讓他知道的。藉此敲打他,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職場馭人之術莫過於此了。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李衛是雍正在九子奪嫡時期下江南帶回來的兩個小乞丐之一,因為聰明伶俐又很會辦事,在雍正登基以後是推行新政的支持者之一,在江蘇試行新政也很成功,因此被雍正視為最忠心的奴才,對其是重用不已,最後這個曾經的小乞丐更是官至兩江總督。
當然現實歷史上李衛並非乞丐出身,而是出自一個富裕家庭,是靠捐錢買官走上的仕途,今天我們只是依照問題回答藉此來說說雍正王朝電視劇中的李衛。
雍正當年下江南時帶回兩個小乞丐,一個最後官至兩江總督,那麼另一個呢。說起來另一個小乞丐高福的命運就讓人唏噓不已了。本來可以飛黃騰達,結果自己卻把自己誤了,被老八的管家收買以後,雖然有鄔先生的及時勸導,並且聽從鄔先生的意思將計就計的將太子的親筆信送到了老八手裡,導致了二廢太子,但事後依舊被雍正以毒酒賜死,自然是殺人滅口了。
高福賜死之時,李衛正在被外放為縣官,是雍正設計安排到年羹堯身邊負責監視的。李衛再次回來時候是康熙即將大壽之時,正所謂朝中有人好辦事,李衛這時候已經是四品的糧道了。
李衛回來以後,高福早已死了十多年了,曾經居住的庭院早已是破敗不堪物是人非了。因此李衛也是傷感不已。
那麼李衛知道高福是不是雍正以毒酒賜死的嗎?
雍正在沒有登基的潛邸時代,有三個奴才比較得力,一個是年羹堯一個是李衛一個是高福。
結果呢,高福被老八的人買通,自然是賜死下場。年羹堯是一直桀驁不馴,雍正因此又是娶他的妹妹年秋月拉攏,又是壓下他川陝總督的任命書來打壓。就剩下一個李衛很是識趣,雍正自然是好好經營,像李衛外放第一次回京就可以看出來。
當時李衛身為四品的糧道坐個專車轎子還是很正常的,但他知道這一切都是四爺雍正給的。所以還沒到王府,就下轎提前步行以示尊重。見到雍正以後,更是說給自己兒子取名為李忠四爺,這種識趣的表現讓雍正大為高興,因此讓李衛先去見福晉,然後去楓晚亭去見鄔先生晚上一起吃個飯,身為一個奴才能跟主子一起吃飯,可謂是莫大的榮耀。
雍正讓李衛去見鄔先生其實還有敲打之意,兩人見面以後,先去高福住處轉了轉。李衛是傷感不已,而鄔先生趁機說李衛要好自為之,不要忘本什麼的。其實就是隱晦的提醒李衛要始終擺對自己的位置,才可以一直走下去。而鄔先生在這個時機說出來,很明顯李衛已經知道高福是怎麼死的了。
雖然李衛做的很好,但雍正還是會怕他會隨著官越來越大,而迷失了自己。因此雍正借高福的事情敲打李衛,讓他始終擺清自己的位置。
如果各位小夥伴還不信,其實還可以看看後續劇情。
年羹堯在杭州被賜死之時,雍正派時任江蘇巡撫的李衛去負責賜死,杭州不在江蘇的轄區,雍正專門讓李衛去負責賜死,更是可以說明這個問題。
身為當年同樣是雍正的奴才,年羹堯為什麼落得這個下場,李衛心裡清楚。而雍正讓李衛負責賜死,其實還是想借機敲打李衛,讓他時刻保持清醒,擺清自己的位置。可見雍正對於這個奴才也是下功夫栽培了,畢竟先是王爺後是皇帝培養出一個封疆大吏的奴才很容易,但培養出一個始終清醒,不飛揚跋扈,並且一直忠心耿耿的清醒奴可是很不容易。不然高福和年羹堯也不會落得被賜死的下場,所以高福被賜死以後,雍正肯定會讓李衛知道的,藉此敲打他,而讓李衛去見鄔先生更是事半功倍,讓鄔先生這個聰明人來敲打教育李衛,從而達到恩威並施的效果,藉此更好的駕馭李衛。
所以不論是以鄔先生在那個敏感時刻說出那些別有用心的話,還是以雍正駕馭手下處於恩威並施中的威來看,高福被賜死,李衛肯定會知道的。從而側面告訴李衛,忠心耿耿的擺清自己的位置,哪怕是小乞丐出身,當縣官當四品糧道,甚至更往上都是小事,但如果不忠心耿耿,今日被賜死的高福就是明天的你。
雍正王朝裡面這個高明的恩威並施的御下之術,現在大家看明白了吧。現實中如果你身在職場,又正好有一些員工需要管理,那麼這個恩威並施的手段還是值得借鑑的。
-
4 # 楊角風發作
在《雍正王朝》中,李衛曾經面臨過一次嚴峻的考驗,一旦沒有經受住考驗,迎接他的將是滅頂之災。
而這次考驗,就發生在坎兒被毒死之後,李衛回京述職之際,那麼有一個問題相信大家都在思考。那就是李衛跟坎兒是發小,一起長大的好朋友,他會相信年紀輕輕的坎兒死於疾病嗎?
如果不相信,他知道真相嗎,為什麼不去調查?
一、
坎兒被毒殺之後,鄔思道突感不妙,急忙去探望,卻為時已晚,悲痛不已的鄔思道長呼一聲:
“殺高福者,鄔思道也!”
很多人也認為,派坎兒去送信給老八胤禩,完全是鄔思道瞞著老四胤禛做的事,他心中也知道這件事做完以後的後果。也有人認為,鄔思道派坎兒去送信,實際上是奉了老四胤禛的命令,等於是借鄔思道之手殺掉了坎兒。
但是很多人也想不通,老四胤禛為什麼一定要殺坎兒,留著他不行嗎?
答案是不行!
坎兒至少犯了四個錯誤:
一個對愛情不專一的男人,往往忠誠度也大打折扣,別看他表現得像是很愛小翠,實際上他就是靠下半身思考的男人,一個妓女就把他搞定了。雍親王府雖說規矩多,但是像坎兒這種高階家奴,弄幾盤菜喝點小酒並不是不可以。可惜明明老四胤禛有令,讓他們這幾天避避風頭,坎兒卻仍然招搖過市去買醉,最終被下套,供出了百官行述之事,這就是不忠!
其次,發現犯了錯,不去找老四胤禛,而去求助鄔思道,瞞著主子在下面做事,老四胤禛會饒他?饒了他這次,那麼下一次他再跟鄔思道密謀什麼事情,不透過老四胤禛,咋辦?
再次,殺掉坎兒,也是警告鄔思道,不要瞞著主子做事,這是最基本的一條準則。不管你做的這件事是有利還是有害,你以為是在救坎兒,實際上是在害他,那麼以後你們這些在府邸做事的人都掂量著點!
當然,殺掉坎兒,也是為了避免節外生枝,有了背叛的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這對於規矩多的老四胤禛來講,是絕對不能容忍的。
二、
可以說坎兒的死,是他咎由自取,那麼對於他的好朋友李衛來講,他又是怎麼想的呢?
李衛跟坎兒同樣都去過萬永當鋪,老四胤禛交代他倆藏一下,必然不可能只給坎兒講,實際上在李衛跟翠兒鬼混的時候,他就哭著跟小翠說了:
“翠兒,我要走了……就為了萬永當鋪賣假當的事,四爺怕人家認出我,因此要攆我走!”
所以,對於李衛和坎兒來講,誰能離開京城,誰就是安全的,所以李衛才靈機一動搞了鬼混這一出。即使沒有坎兒醉酒這回事,老四胤禛也會找另一個理由,要麼趕他走,要麼讓他永遠開不了口。
不要覺得老四胤禛做不出這種事情,想想他即位後的第二天,鄔思道臨走時囑咐老十三胤祥的話吧!府邸裡做秘密事情的人恐怕要……別說坎兒這種小叫花子出身了,即位當晚鄔思道都差點被幹掉,幸虧提出了半隱方案。還有那個府邸管家太監高毋庸,也是派人殺坎兒的人,雍正帝即位後,大家還見到過他嗎?
所以,老四胤禛這個人表面上笑呵呵,其實那是笑裡藏刀,殺人毫不手軟!
但是我們看劇情,不管是殺兒子弘時,還是殺年羹堯,或者諾敏、張廷璐,他都有過表態。那麼作為府邸的高階奴才坎兒,他好像從始至終都沒有表過任何的態啊?
其實不對,在坎兒送信之前,老四胤禛去見了府邸的大和尚,有了一番對話。老四胤禛說著閉上眼,眼前又是大河,又是大山的,其實就是表明江山近在眼前,要不要拿?
大和尚也聰明,知道他此舉是何意,也給了一個回答:
“有江山便不該有我,有國便不能有家。”
正是這句話,江山近在眼前,還會吝惜一個小小的坎兒嗎?後來這個大和尚也沒有再出場過,難道也應了這句話?
三、
坎兒就這樣被毒死了,這個訊息傳到李衛耳朵裡時,則變成了坎兒是生病醫治無效死亡。
李衛其實是懷疑的,結合之前他跟翠兒講的話,說的老四胤禛要趕自己走,那麼他也會思考,坎兒是不是被趕走了?而且他這次被派往年羹堯身邊為了什麼?
還不是監視年羹堯啊,那麼作為李衛來講,自然也會考慮,四爺又會派誰來監視自己呢?
正是有著這種擔憂,他再次回京的時候,是小心再小心,謹慎再謹慎,寧可遠遠就下轎步行到雍親王府,離老遠就喊著“主子”,也不敢露出一絲不敬:
“做糧道了,小氣得連轎錢都捨不得啦?”
從後面李衛做官的表現來看,他還真不是小氣到這個程度,完全是做給老四胤禛看的:
先是步行見主子,老遠就喊“主子”,放低身態,把成就歸於主子的教誨,這一點比年羹堯進京要強的多;其次,對主子沒有秘密而言,直接回答,並不是一直走路,只是走了一小段而已,這一點比坎兒要強的多;再次,不僅僅自己對主子沒有秘密而言,忠誠無比,自己的兒子也起名叫李忠四爺。
這段見面的表現,老四胤禛還是比較滿意的,但是他並不確定李衛對待坎兒的死是什麼態度,所以還得增加一項試探:
“你們先去看看福晉,過後李衛到楓晚亭,鄔先生那等我。”
其實四福晉那裡也有幾項考驗,不過很容易就過去了,之所以讓李衛到楓晚亭,就是因為會路過坎兒的房子。
四、
李衛果然在坎兒的老房子那裡沉思難過,回想著曾經的歡樂,連鄔思道走到身後都沒察覺:
“人已經沒了,你就別傷心了。”
隨後,倆人開始在林間小路步行,這時候的李衛是把頂戴託在手裡,不停地撿落在頂戴上的樹葉。這個動作也表明了,他還是很在乎自己的帽子的,帽子就代表地位,體現出他的心情:
“多少人讀書十年寒窗求之不得這官帽,狗兒,你要好自為之。”
鄔思道並沒有給李衛說話的機會,直接就點出了他的心思,告誡他別犯傻,為了坎兒不值得。
最後李衛想通了,也放下了,下了很大的決心:
“鄔先生,您說的意思我明白!做人跟做官一個理兒,就是不能忘本!”
鄔思道高興地說了一句:
“孺子可教也!”
這就是對李衛的終極考驗,但凡他表現出一絲對坎兒的死不滿,他也就離死不遠了。
就像《大明王朝1566》中楊金水說的那樣:
“有些事不上秤沒四兩重,上了秤一千斤都打不住!”
楊金水對李玄也講過,有些事,不知道便是你的福!對於李衛來講,同樣的道理,有些事不要搞那麼明白,一旦搞明白了,一千斤都打不住啊,什麼叫難得糊塗?
這之後的李衛,再也沒有提過一次坎兒,也表現了足夠的忠誠,但這種忠誠是真情還是假意?每個人的理解不同,但是面對年羹堯被處死的時候,翠兒建議他上書保一下,結果李衛懟一句:
“婦人之見!”
我想李衛能走到最後,最重要的並不是忠誠,而是恐懼!
-
5 # 逝去即歷史
李衛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不然也不會從一個小乞丐成為權傾一時的封疆大吏。 對於高福的死亡,李衛肯定是知道的,死因只能是靠自己猜測了,基本上也能夠猜個八九不離十。
高福在雍正的潛邸待了也不是一年兩年了,高福死後不可能悄無聲息的處理掉,因為他畢竟是在府裡面掛了號的,唯一的可能就是報一個暴病身亡。
這個理由在古代是比較司空見慣的,比如許多大牢裡的犯人,如果有人想要要他的命,基本上最後都會報一個暴病身亡。 李衛非常清楚高福身體怎樣,也清楚高福給雍正辦了秘密的差事,所以也就不難猜出高福是死於雍正的殺人滅口。
在劇中李衛做了道臺,回到京中述職,在快到王府門前的時候,趕緊下了轎子和翠兒帶著孩子走到王府,說明李衛已經成熟了不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孩子了,知道了如何表示忠心和尊卑。
李衛來到曾經和高福一起居住的屋子,緬懷過去,心中不免有些傷感。
這個時候鄔思道鄔先生到來開導李衛不要傷心了。 鄔思道和李衛在散步的時候有過一段對話,李衛非常明確的傳達了自己的忠心,沒有四爺就沒有李衛的今天,李衛的命是四爺的。
李衛一定不會忘本,忠於四爺。
因為四爺倒了,李衛也就完蛋了,其實隱晦的意思已經表達了高福是為了不讓四爺完蛋才做出的犧牲,不是四爺心狠。
-
6 # 達摩說
李衛應該是知道的,但他絕不能表露出自己是知道的,更不能為高福感到悲傷和不滿。
在《雍正王朝》中,李衛與高福是一對患難好兄弟,二人一起在揚州討飯,偶遇胤禛和胤祥賑災,遂被收為潛邸奴才。但進入雍親王府之後,二人的命運開始走向歧途。
最初高福被重用,李衛只能做一些伺候人的下等工作。但是,在萬永當鋪贖《百官行述》的過程中,高福先去辦差,碰了一鼻子灰。鄔思道和胤禛遂定下計策,派李衛拿胤禛的財物去當,然後胤祥以搜髒為由,從萬永當鋪中奪走了《百官行述》。
在這次差事中,李衛八面玲瓏、隨機應變的特質展露無遺,並得到了胤禛的讚許。不過,正是因為二人參與了《百官行述》一事,所以胤禛密令他們“消失”,躲起來避避風頭。
但“消失”有多種辦法,要麼放外任,要麼被雪藏,還有就是被滅口。李衛深知這一點,於是他抓住了機會。他和翠兒偷情被抓,一方面當然是胤禛看重他的能力,有意安排,另一方面可能也是他自己將計就計,順勢而為。但無論如何,李衛都順利達到目標,與翠兒一起被年羹堯帶到四川,暗中擔任了幫助胤禛監視年羹堯的重大使命。
而高福則自覺沮喪,自暴自棄,喝酒買醉,被八爺黨抓住機會,威脅利誘,最終背棄了自己的主子。雖然後來他找到鄔思道求援,鄔思道也將計就計,成功利用高福將太子寫給任伯安的信交到了八爺手中,間接促使康熙廢掉了太子胤礽,但胤禛仍舊殺死了高福。
對於胤禛無論如何都要殺高福,一方面的原因是胤禛有忠誠潔癖,而且表面寬厚,實則心狠手辣,下人只要稍微精神上開小差,迎接他們的就是被殺,更何況是高福這種重大的背叛事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胤禛無法忍受高福與鄔思道對自己隱瞞,在他背後自行其是。所以即便鄔思道將計就計替高福立了一個大功,但還是難逃一死。而且,胤禛也在用高福之死來警告鄔思道,讓他不要在自己背後做偷偷摸摸的事,而是要事事稟報。
李衛則一路升任糧道。對於高福之死,他顯然已經知曉,此次面見主子,是對他忠誠性的一次重要考核。一方面,當年《百官行述》一事他是親歷者,另一方面,高福之死他也看在眼裡,記在心頭。可以說,在胤禛看來,他是一個比較可疑的危險人物,所以有必要加以考核考驗。今後這李衛到底是像高福那樣悄無聲息地死掉,還是一路高升,成為主子的親信和股肱,全看這次。
所以,李衛一進了京就和翠兒下了轎子,二人步行前往雍親王府。看到胤禛,李衛連忙一路小跑過去,高喊主子,還給自己的孩子取名叫李忠四爺。胤禛看在眼裡,自然喜笑顏開,但他究竟表裡如一嗎?可靠不可靠呢?還需要進一步考察。
於是胤禛說:“你們先去看看福晉,過後李衛到楓晚亭,鄔先生那等我。”而此行前往楓晚亭正好經過高福當年的住所。
果然,李衛推開了高福曾經的家門,看到滿眼的殘垣斷壁,不禁悲從中來。這時鄔思道從身後出現。
顯然,鄔思道是帶著胤禛交待的任務來的。
他說:“多少人讀書,十年寒窗,求之不得這官帽,狗兒,你要好自為之。”
鄔思道跟李衛的關係非同一般,李衛不敢跟胤禛說實話,但極有可能對鄔思道傾吐自己的心思。所以,鄔思道為了避免在間接害死高福之後,不再間接害死李衛,便直接點出了李衛的心思,暗中告誡他,不要在高福的事情上糾纏不清了。
李衛一聽這話,明白鄔思道此行的意義,也瞭解了主子的心思,絕口不再提高福之死,只是向主子表忠心,說:“鄔先生,您說的意思我明白!做人跟做官一個理兒,就是不能忘本。”
鄔思道一句“孺子可教”基本上可以宣佈胤禛對李衛的最後考核順利透過。在這個過程中,只要李衛向鄔思道傾吐對高福之死的惋惜、痛心與不滿,他就有可能被胤禛徹底放棄,甚至有可能死於非命。
回覆列表
李衛當然知道!不然怎麼能被江湖上稱之謂“纏死鬼”?李衛這小子最大的優點就是裝傻充愣。只有這樣他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所以他們在雍親王府的奴才當中的雍正皇帝手裡活了下來,還做到了封疆大吏,榮華富貴一生,並且能夠和雍正皇帝處得如同父子一般。
畢竟是電視劇的演繹,這與歷史記載當中的李衛有所不同。歷史記載當中的李衛,不但有文化,還是一個大戶人家出身。而電視劇《雍正王朝》當中記載的李衛卻是一個乞丐出身,李衛和他的小夥伴高福,還有後來成為李衛老婆的小翠兒,是雍親王胤禛買來的奴才,他們都出自於雍親王府。(鄔思道在點化李衛)
李衛、高福以及翠兒他們與年羹堯不同,在雍正王朝這部劇中,年羹堯是雍親王府裡,雍正親王的家生仔奴才,而且年羹堯的妹妹年秋月就是雍親王的側福晉。
二月河在他的“雍正皇帝”這部書中也曾經詳細描寫到李衛心中曾經閃過“可怕念頭”,曾懷疑高福是糟了雍親王胤禛的毒手,但是這念頭轉瞬既過,李衛不敢細想,畢竟雍親王胤禛是他的恩人,他不想更不願把這事加到恩人頭上。因此李衛強迫自己接受“坎兒病死”這個事實,選擇繼續為雍親王做事,並且要好好做,不敢有絲毫懷疑。(對雍親王感恩戴德的李衛)
實際上在李衛的心裡,高福不明不白的死,一直是一個梗。不過李為一直可能是這樣想的:即使高福是死於非命,也一定是高福做了對不起“四爺”的事,在李衛的眼裡,他的“四爺”永遠是對的,他李衛不敢往下想,更不敢問。
實際上高福的確事做了,對不起他們認為的“四爺”,實際是雍親王胤禛的事情。但是本人一直以為這是雍親王胤禛的一個套,而鄔思道只不過是一個執行者。所以鄔思道在高福的問題上非常內疚。
雖然作為雍親王的胤禛非常痛恨對自己不忠的人,但是這次高福的下場的確是四阿哥胤禛和八阿哥胤禩他們之間爭奪皇位的犧牲品。高福究竟是如何死的?鄔思道最清楚不過了。所以鄔思道在明裡暗裡也在點化過李衛。(高福死前哭的很傷心)
高福做出的事情,我們是痛恨他還是同情他,這兒沒辦法判斷,只能說明高福不具備在帝王家做事的能力,表面上看著挺聰明,實質上與李衛相比差遠了,即使是給雍親王做了事也是抖機靈。
即使李衛不是回到雍親王府,也會經常想到自己從小一起長大的玩伴高福,因為他們是共患難的朋友,可是當李衛模模糊糊的大概的知道了高福的死可能有蹊蹺,但是李衛不敢往下想,他知道在雍親王府府這個深宅大院內,不但深不可測而且藏著很多他不知道的秘密,反之他也不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