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灌口生活圈

    寶寶一般2歲左右自我意識逐漸增強,當願望遭到限制或遭遇失敗時,往往會發脾氣,這會使父母感到寶寶不聽話。當寶寶發脾氣時,家長應該保持冷靜,緩解寶寶易激惹的緊張情緒。

    可以採取以下方法:

    1、轉移注意力的方法。比如可以對寶寶說:“你看那隻小貓在幹什麼?”藉以轉移寶寶注意力。

    2、“冷處理”方式。在寶寶發脾氣時,離開他,給寶寶一些時間讓他自己冷靜下來。

    3、隔離法。寶寶發脾氣時,將寶寶放在一個單獨的地方,與家裡其他成員或活動隔絕,明確告訴寶寶你不能接受他的行為。

    4、對易發脾氣的寶寶,還可以採取預防法。如避免寶寶發牌氣的可能誘因(如答應寶寶某事卻又不能兌現);鼓勵寶寶自己探索,減少限制;在寶寶遇到困難時予以鼓精和指導;透過故事,影視、遊戲等,鼓勵寶寶學會情緒的控制與表達。

  • 2 # 幼兒教育

      我們是否曾經在街上看到別人家的孩子亂髮脾氣,然後很輕鬆地說,以後我家的孩子一定不會這樣!但如今真的做了父母,卻發現我們也無法逃脫。面對自己的孩子發脾氣,似乎是每一位父母必修的功課。那麼寶寶到了一兩歲為何容易發脾氣呢?我們又該如何應對? 一兩歲的寶寶為何愛發脾氣?

      孩子好像生來就是要挑戰父母的耐性的,即便從出生起就成為了天使寶寶,也總有讓你感到尷尬或是抓狂的一天。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你可能會常常聽到“我不想”,“我不要”,“就不”之類的話,伴隨的可能還有哭鬧,大喊,或是跺腳。我們需要了解一兩歲的寶寶發脾氣的原因,這樣才能使我們更有智慧,進而能夠真正幫助我們的寶寶。

      

      以自我為中心是天性

      從出生的那一天開始,以自我為中心的意念就已經在寶寶裡面了。看看月子裡形成了奶睡習慣的寶寶是如何以哭鬧來抗拒爸爸媽媽的“糾正”,就能感受到寶寶心中的吶喊:“我不要按照你們的新方法,你們應當聽我的!”這種抗拒或短暫,或頑固,但沒有例外,在改哄睡的過程中都會出現。想想我們自己,是不是也很喜歡成為眾人關注的物件,很希望成為某個世界的中心?以實事求是的態度來觀察和歸納,我們會發現,以自我為中心是每個人的天性,從新生兒到已經成人的我們,都能看到端倪。

      寶寶的自我意識加強

      雖然以自我為中心是天性,但寶寶在出生之初自我的意識還比較薄弱,如果不是遇到改哄睡這樣的衝突,寶寶是不太容易表現出來的,也不太會發脾氣,按照PDF原則餵養的寶寶幾乎無一例外都成為眾人眼中的天使寶寶,愛笑不愛哭,就是個明證。隨著身體、大腦和神經系統逐漸發育成熟,寶寶開始形成越來越強的自我意識,寶寶逐漸開始對自己的手、腳感興趣,從某一天開始會喜歡看鏡子裡的自己。自我意識的不斷強化,是自我為中心的本性顯現出來的基礎。從一歲甚至更早開始(可以追溯到寶寶8個月大),寶寶會以行動和語言表現出“我不要”,“我不想”。

      不能接受自己的不能

      寶寶以自我為中心的本性會有一系列的外在表現,其中之一是不能接受自己做不到某件事情。做不到一件事情意味著不能掌控。璐璐前幾天收到一位寶媽發來的影片,主角是她家剛學會走路不久的寶寶,因為不能自己穿上鞋而正在發脾氣,一邊晃動身體一邊大哭。對於寶Bora說,這種因為做不到而發脾氣的情況非常普遍,成人通常具備更強的受挫能力,但在一些因為意外或是疾病而失去行動能力的人身上,我們仍然能觀察到因為不能接受自己的不能而情緒崩潰的情形,從本質上來說,小寶寶和成人的這種情緒反應其內在的原因是一樣的。

      被忽略的孩子會怎樣?

      有些常被父母忽略的寶寶會選擇“惹事”,以求引起父母的關注。有時孩子生病了,雖然身體不舒服,但是卻得到更多的關注,這會讓他們“願意”再生病。同理,如果發脾氣可以引起爸爸媽媽的重視,能讓爸爸媽媽對自己多說話,那麼挨說也就變得不那麼讓人畏懼了。如果我們的寶寶發脾氣發得讓人難以理解,就該想一想我們陪伴孩子是否太少了?

      父母的示範影響很大

      如果夫妻之間解決衝突的方法是大聲爭吵,甚至動手,那麼孩子很容易形成相同的思維和行為模式。如果我們在孩子發脾氣時很容易就會情緒失控,那麼同樣會對孩子形成負面的示範效應,孩子也會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事實上,情緒失控問題是大人和孩子的通病。未經引導的寶寶情商處於較低水平是正常的情形,而作為父母,我們應當比孩子更加剛強。

      解惑如何幫助寶寶提升情商

      寶寶到了一兩歲開始愛發脾氣,這是難以逾越的階段,但只要我們存著愛心忍耐和引導寶寶,寶寶都會越來越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而不是被情緒捆綁。

      建立親密的關係是硬道理

      愛,是這世界上最奇妙的解藥。就算是一顆冰冷的心,在愛裡也會被融化。想要從根本上解決寶寶愛發脾氣的問題,沒有愛是萬萬不能的。而愛的第一要務,就是用心的陪伴。陪寶寶玩,給寶寶講故事,陪伴時拋開手機,拋開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和寶寶建立起真正親密的關係。當然,鍛鍊寶寶的獨處也是培養親密關係的一部分。璐璐家的兩個孩子和爸爸媽媽之間的關係都非常親密,而這是對她們施行管教的重要前提。

      從零歲開始立規矩

      如果我們凡事都順著寶寶,那叫做溺愛,沒有管教的愛絕不是真愛,因為這會讓孩子失去融入社會的能力,會讓孩子沒有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從零歲開始就需要給寶寶定立規矩,按照PDF原則由父母安排引導寶寶的作息,新增輔食後培養寶寶良好的就餐習慣,而不是讓寶寶隨心所欲,都是幫助寶寶學習適應規則的過程。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沒有彼此間親密的關係,規矩、管教就會成為一道冰冷的圍牆,讓我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

      建立孩子的信任感

      信任是一種內在的力量,當孩子相信自己的父母是絕對可以依靠和信任的,他們就會主動放棄自己的慾望和固執,自然也就不會亂髮脾氣。當然,我們並不鼓勵父母包辦一切,隨著孩子能力的增長,他們應該得到越來越多的自由,直到他們與自己的伴侶組成新的家庭,他們應該具備完全獨立的能力。要建立孩子對我們的信任,就不要對孩子說任何我們做不到的事情。如果我們說“等我看完這篇文章就給你講故事”,就請一定不要忘記。如果失去了孩子的信任,很多問題會變得複雜而難辦。

      愛是恆久忍耐

      愛一個人最重要的表現之一,就是恆久忍耐。如果這個人什麼都好,你愛他有什麼難呢?真正的愛,是在看到一個人的軟弱、不好的時候,我們仍然默默地陪伴,鼓勵,不對這個人大喊大叫。也許不止一次、兩次,而是七次;再或者不是七次,而是七十個七次……我們的愛通常也都是軟弱而不足的,這時候可以想一想,什麼是對寶寶真正有益處的?陪伴寶寶成長的過程,通常也是我們自己成長的過程。

      先幫助孩子恢復理智

      當孩子開始發脾氣的時候,首先要幫助孩子恢復理智。可以選擇的方式包括用杖管教(不可以在怒氣中管教,如果不明白可以想一想法官宣判時的神情和語氣)、向孩子提問題、撤離所有的“觀眾”(讓孩子獨處)。永遠不要用力搖晃孩子,那樣會有生命危險。也不可以打嘴巴,因為那樣可能會讓孩子失去聽力。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助大家先平靜自己的情緒 0-5歲的寶寶,都可能因患搖晃綜合症而死亡

      幫助孩子學習

      如果寶寶穿不上鞋,你可以嘗試教寶寶自己穿鞋。可能寶寶很快就可以學會,也可能寶寶需要幾次才能學會,這時要告訴寶寶每個人都有學習的過程。給寶寶講一個自己小時候學習很久才取得進步的經歷,寶寶學習後取得一點點進步就鼓勵和肯定。可以特意選擇一些寶寶會逐漸進步的學習專案,比如搭更多層的積木,對寶寶進行受挫訓練,同時讓寶寶體會學習的過程和進步的樂趣,以後在其它方面受挫的時候可以提醒寶寶曾經的學習過程。

      溫柔而堅定

      當寶寶對你說“不”的時候,要溫柔而堅定,讓孩子知道發脾氣是沒有用的,並不能讓其他人遷就自己。全家人要一致,這是對孩子最深最真的愛,孩子會學會不被情緒捆綁。

      和孩子一起學習欣賞他人

      幫助孩子學習不要嫉妒比自己強的人,要學習欣賞他人的優點和強項,幫助孩子懂得人各有不同,也各有所長。欣賞他人收穫友情和快樂,更能體會團隊合作的好處。可以在家裡開始這項訓練。

      孩子會成長

      璐璐家的大寶屬於完美主義型別,一直很不願意接受自己做不好某件事情,直到5歲半開始學鋼琴受挫能力才有較大的提高。小寶直到現在還總是說“我不想”,情緒常常失控(編輯文章時還有一次),但在管教中也在慢慢進步,控制情緒的能力比以前提高了很多。

      小樹經過修剪,就會筆直向上,孩子經過引導,就能健康成長。要相信孩子是會成長的,我們該做的,能做的,只是給他們正確的引導。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學漢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 3 # 不巧流年

    每個寶寶都是家裡的掌上明珠,被人呵護備至,但他們也有不乖的時候,有時會經常發脾氣或哭鬧,讓一些家長感到生氣或者無奈。儘管這樣可能會讓激勵十分熱鬧,但長期如此是會讓人厭煩的。那麼,2歲寶寶經常發脾氣吵鬧怎麼辦?

    首先,家長應該要給寶寶足夠的關愛、關心,以此防範於未然。父母要了解寶寶性格特點,隨時察覺他們的心理變化,甚至能夠及時滿足寶寶的合理要求,減少寶寶發脾氣的機率。不過寶寶發脾氣的時候,家長要保持足夠的冷靜,畢竟寶寶鬧氣耍賴時,家長很容易心煩意亂,可能會打寶寶,讓寶寶心裡留下陰影,不利於增強親子親密度。

    所以不管寶寶怎麼鬧脾氣,傢伙在那個一定要耐心溫柔地哄寶寶。若是寶寶是無理取鬧,家長可以適當的冷處理,放寶寶在一旁繼續。不過具體問題需要具體解決。如果寶寶有正常的要求,家長可以儘量滿足他們,比如寶寶睡覺前哭鬧,家長可以讓寶寶聽聽一些舒緩的音樂,能夠助寶寶快速入眠。

    而且,睡前一杯熱牛奶讓寶寶飲用,不僅有助於其睡眠,也能夠補充寶寶身體營養。或者用其他方法轉移寶寶的注意力,讓他們從不愉快的事情中擺脫出來。家長不要寶寶一發脾氣就懲罰批評打罵,會使寶寶感到委屈,性格更加偏執難管。

  • 4 # 十萬育兒經

    媽媽,首先,您自己,您要保持鎮定,這會使您更加理性地終止孩子的爆發

    2歲或3歲的孩子大發脾氣是無可避免的,這可能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其中包括一些可能很古怪或有趣很逗的原因。但是,小孩發脾氣可能會讓大人非常難以從容地應對。這才是根源。這裡其實有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孩子怎樣才不至於動不動就發脾氣,二是父母該如何正確應對,不至於大吼大叫,跟孩子較真到心累的地步。

    那麼,我們就要弄清楚,2歲的小孩,通常有哪些情況會觸到她的暴躁點?

    這裡先給您總結孩子為哪些事情脾氣暴躁?6大原因,看看是否是這樣:

    1.被現實擊敗,沮喪,所以發脾氣。

    比如:

    她想像鄰居小夥伴一樣騎腳踏車玩。但是她最終哭了發脾氣,因為她意識到自己沒有腳踏車,而且鄰居小夥伴也獨享著,不願意她碰一碰。

    他想玩小狗狗,但對狗毛過敏。他最終發脾氣把所有玩具扔了。

    2.規則感問題

    比如:

    晚上陪床睡覺的幾個布偶,突然有一個不在身邊,找也找不到,就火山爆發,不眠不休了,非要你把所有陪伴的布偶找齊。你可能就先抓狂了~

    今天家裡的加溼器突然被拿走了,或者沒有開,他也會發脾氣。

    甚至總是陪伴自己的家人,有一個不在家,也要非常生氣。諸如這類的,對家中常規的事物的把控感,也能讓有的孩子分分鐘生氣。

    3.獨立,想要獨立的強烈願望

    比如:

    別看他人小小的,特別有主見。他想自己一個人從杯子裡喝水。而不是你安排的奶瓶或者吸管,你怕他弄溼衣服不讓他碰,他要生氣!比如他不想你切他的煎蛋卷,要自己來!他想自己煮飯!……這些你要是不讓,分分鐘也能跟你生氣暴躁。

    4.時尚宣言

    比如:

    她想穿兩雙鞋-一隻腳上的粉紅色鞋子,另一隻腳上的白色鞋子。這不符合大人的看法,她偏要,你們鬧起來了!

    早上起床穿衣服,你給他安排好衣服,她突然不要這件也不要那件,要自己安排上衣穿什麼,褲子穿什麼,哪怕在你看來很不搭配,她也一定要,她就是喜歡!不讓就搗蛋,就鬧!直到你同意為止!

    她不想洗澡,因為她不想脫掉美美的衣服。

    ……

    5.飢餓,馬上就要

    比如:

    我你沒有立即給他牛奶,而是先將其放入微波爐中加熱。他急得不得了,認為你是不給他喝!必須哭鬧,為什麼我現在想要喝就偏不給我……諸如此類的。

    6.我們強制孩子放棄某種操作。於是孩子們大發脾氣。

    其實就是我們大人太過於強調控制感了,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得盯著。(其實多數安全情況下,犯小錯讓她學會善後,解決問題才是教育介入的最佳時機,而不是事前畏畏縮縮,禁止所有的發生。)比如,孩子在尖叫,因為你不讓她玩拖把和水桶,強用力的禁止她,命令她。小小的她能量更足了,要和你對抗。

    《大發脾氣生存指南》的作者,臨床心理學家麗貝卡·施拉格·赫什伯格Rebecca Schrag Hershberg)強調的,即使您的孩子不在好的狀態中,家長也要保持鎮定的重要性。

    家長對孩子發脾氣行為的反應至關重要,這對發脾氣持續多長時間和發脾氣本身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赫什伯格說。“在您的小朋友情緒爆發期間,家長您越能保持冷靜,就越有可能相對迅速而輕鬆地幫助孩子渡過暴燥期,同時下次不再愈演愈烈。”

    如何在蹣跚學步的2歲孩童養育過程中,保持鎮定再鎮定

    孩子發脾氣時,家長您很有可能感到壓力很大,馬上想要讓這個小魔頭安靜下來,對嗎?這就是你的壓力所在!你冷靜嗎?很有可能不!您和孩子一樣煩躁?大概是的,對吧?這就是被孩子帶節奏了!

    1-何不花個幾秒鐘,閉上眼睛,深呼吸

    甚至可以利用一些簡單的正念方法來幫助自己更加情緒穩定並感知到周圍的環境,特別是感知和接納生氣中的孩子,她為何生氣,她這麼小,知道怎麼表達自己嗎?她可能從來都沒學過,說不定,這只是她的本能,甚至是從小從家人身上學來的。

    2-如果需要,請暫時走開一下

    根據美國心理健康兒童網站的資料(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當孩子發脾氣時,想辦法讓他們分心(轉移注意力,巧用移情作用)——例如帶她到其他房間,唱個很傻的歌曲或帶她出去散步-可以幫助你們兩個都快速冷靜下來。如果孩子使家長您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氣馬上快發火了,則您可以先離開一小會兒,甚至到孩子停止哭泣和大叫後返回來處置孩子。至少,你保證了你的情緒是平穩的,嚴肅而不失為家長威嚴的。

    你可以暫時做別的事,並告知孩子在她完全平靜下來之前不迴應她,不給她任何注意。如果孩子發現自己的發脾氣沒有以任何方式影響到爸爸媽媽,那麼這可能會給他發出一個停止鬧脾氣的訊號。

    3-給孩子一個擁抱

    給孩子一個適時的擁抱,這可能看起來很奇怪或者不太可能。你心想:“我這暴脾氣,不打他已經謝天謝地了!”然而,事實卻是,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你真誠地擁抱孩子可以使他快速平靜下來,甚至情感流露哭泣一會兒馬上多雲轉晴。(個人親測過,孩子跟我吵架,吵得快冒煙的那種,我試了試走過去什麼也不說,先把他抱在懷裡,他突然就情緒得到了表達和理解一般,針鋒相對沒有了,而是眼裡掉下來,反手抱著我開始表達自己的感受了。而後很快就開心了……)

    臨床心理學家Azine Graff博士也在美國著名雜誌《母親》釋出一篇文章中說:“當提供擁抱或口頭保證讓孩子平靜時,家長您並不會反而助長或加強他們的行為。您實際上,反而是在幫助他們冷靜下來,以便他們能更好地聽到您的聲音。”

    按照科學的說法,就是——擁抱的行為會觸發體內一種稱為催產素的激素該激素有助於調節情緒,因此可以減輕小朋友的壓力。它也可以使孩子平靜下來,大人也會就此平靜,不發火,不被孩子按下情緒的按鈕。

    當然,在你要將孩子包裹在舒適的擁抱中之前,請確保它確實是孩子當下所需要的。如果孩子感到非常煩躁,他會感到你的侵略性,因此會使您的好意適得其反。擁抱他時,您首先需要保持冷靜,否則您最終可能會使他感到壓力更大。

    4-做好心理準備

    經常注意您的孩子發脾氣的方式:一天中什麼時候開始胡思亂想?是什麼使他發脾氣?有了這種知識,您會更容易進行必要的調整,以便下次您的孩子失去冷靜,您知道該怎麼辦。

    例如,如果您的小朋友是不是餓了以後比較會變得胡思亂想?別忘了在離開家出遊之前將(健康的)零食放在包裡。如果您的孩子因計劃中的意外更改而感到壓力大暴躁不已,請考慮提前通知他,以便他知道會發生什麼。(比如他全家就他不知道你出差了,他會非常惱火……)

    5-反思並接受,接納孩子的情緒

    無論我們是否喜歡,發脾氣都是孩子成長的自然部分,也是必然的過程。它可以讓孩子從中學習如何調節和表達情緒,然後讓大腦形成必要的細胞連線,幫助他們在以後的生活中應對壓力。

    接受孩子發脾氣是他成長的典型特徵,是可接受的,這是朝著“自我管理,自我控制”方向邁出的又一步。家長可能一時無法控制自己始終如何迴應他們的小脾氣,但沒關係。下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仍然還有,直到你懂得怎麼應對為止!

    最重要的一點,家長首先要淡定,不能把暴躁的情緒,或者焦慮的情緒傳播給孩子。

  • 5 # 我說的那些事兒

    每個年齡階段,孩子表現的特徵都不一樣,我們需要做的是分析孩子背後的原因。

    2歲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有以下幾個原因:

    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孩子剛出生的時候,他是和環境融為一體的,當孩子有了自我意識,他就會開始說這是我的,我要玩這個,我想吃這個東西,孩子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他就會大哭大鬧。孩子生理發展還不足以支撐他自我意識的發展。首先,孩子身體各個部分的小肌肉發展不夠完善。昨天吃午餐的時候,有一個2歲3個月的小朋友,晚餐的時候總是不能把麵條放到嘴巴里面,已經嘗試了很多次都沒有成功,所以他把麵條推到地上去了。這是因為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還不夠,他很有挫敗感,所以就發脾氣了。其次,在語言方面孩子的表達跟上不動作。2歲多語言的爆發期,孩子會講一些話了。但是,複雜的意思孩子還是不能夠很好的表達,尤其是小男生,有些孩子說話不清楚。大人們有時候不能夠很快理解孩子的意思,孩子會很無助,很著急,為什麼說了這麼久大家還是不能理解,所以孩子就會發大哭大鬧了。

    對待孩子發脾氣我們可以這樣去做:

    我們做一個有心的父母。在生活中去留心孩子什麼時候發脾氣,然後分析他發脾氣的原因,針對不同的原因用合適的方式去解決。給孩子足夠的愛。當孩子哭鬧時,是孩子最無助,最需要幫助的時候,這個時候如果大人在大發雷霆,那我們的孩子太可憐。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抱緊他,語言這個時候是蒼白無力的,讓他感受到你是理解他接受包容他的情緒的。等他情緒穩定下來了,慢慢的詢問原因,告訴孩子大人也不是什麼事情都可以做好的。另外,告訴孩子發脾氣是不能解決問題的,雖然孩子不能表達自己的意思,但是這個時候他已經能夠明白大人的意思了。同時告訴孩子你可以怎麼做,比如告訴大人,大人幫忙等方式。

    最後,每個孩子都是小天使,他每一個階段都是非常珍貴的,希望大人們對我們的孩子多些耐心,多些愛,希望以上這些對您有所幫助。

  • 6 # 灌口生活圈

    寶寶一般2歲左右自我意識逐漸增強,當願望遭到限制或遭遇失敗時,往往會發脾氣,這會使父母感到寶寶不聽話。當寶寶發脾氣時,家長應該保持冷靜,緩解寶寶易激惹的緊張情緒。

    可以採取以下方法:

    1、轉移注意力的方法。比如可以對寶寶說:“你看那隻小貓在幹什麼?”藉以轉移寶寶注意力。

    2、“冷處理”方式。在寶寶發脾氣時,離開他,給寶寶一些時間讓他自己冷靜下來。

    3、隔離法。寶寶發脾氣時,將寶寶放在一個單獨的地方,與家裡其他成員或活動隔絕,明確告訴寶寶你不能接受他的行為。

    4、對易發脾氣的寶寶,還可以採取預防法。如避免寶寶發牌氣的可能誘因(如答應寶寶某事卻又不能兌現);鼓勵寶寶自己探索,減少限制;在寶寶遇到困難時予以鼓精和指導;透過故事,影視、遊戲等,鼓勵寶寶學會情緒的控制與表達。

  • 7 # 幼兒教育

      我們是否曾經在街上看到別人家的孩子亂髮脾氣,然後很輕鬆地說,以後我家的孩子一定不會這樣!但如今真的做了父母,卻發現我們也無法逃脫。面對自己的孩子發脾氣,似乎是每一位父母必修的功課。那麼寶寶到了一兩歲為何容易發脾氣呢?我們又該如何應對? 一兩歲的寶寶為何愛發脾氣?

      孩子好像生來就是要挑戰父母的耐性的,即便從出生起就成為了天使寶寶,也總有讓你感到尷尬或是抓狂的一天。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你可能會常常聽到“我不想”,“我不要”,“就不”之類的話,伴隨的可能還有哭鬧,大喊,或是跺腳。我們需要了解一兩歲的寶寶發脾氣的原因,這樣才能使我們更有智慧,進而能夠真正幫助我們的寶寶。

      

      以自我為中心是天性

      從出生的那一天開始,以自我為中心的意念就已經在寶寶裡面了。看看月子裡形成了奶睡習慣的寶寶是如何以哭鬧來抗拒爸爸媽媽的“糾正”,就能感受到寶寶心中的吶喊:“我不要按照你們的新方法,你們應當聽我的!”這種抗拒或短暫,或頑固,但沒有例外,在改哄睡的過程中都會出現。想想我們自己,是不是也很喜歡成為眾人關注的物件,很希望成為某個世界的中心?以實事求是的態度來觀察和歸納,我們會發現,以自我為中心是每個人的天性,從新生兒到已經成人的我們,都能看到端倪。

      寶寶的自我意識加強

      雖然以自我為中心是天性,但寶寶在出生之初自我的意識還比較薄弱,如果不是遇到改哄睡這樣的衝突,寶寶是不太容易表現出來的,也不太會發脾氣,按照PDF原則餵養的寶寶幾乎無一例外都成為眾人眼中的天使寶寶,愛笑不愛哭,就是個明證。隨著身體、大腦和神經系統逐漸發育成熟,寶寶開始形成越來越強的自我意識,寶寶逐漸開始對自己的手、腳感興趣,從某一天開始會喜歡看鏡子裡的自己。自我意識的不斷強化,是自我為中心的本性顯現出來的基礎。從一歲甚至更早開始(可以追溯到寶寶8個月大),寶寶會以行動和語言表現出“我不要”,“我不想”。

      不能接受自己的不能

      寶寶以自我為中心的本性會有一系列的外在表現,其中之一是不能接受自己做不到某件事情。做不到一件事情意味著不能掌控。璐璐前幾天收到一位寶媽發來的影片,主角是她家剛學會走路不久的寶寶,因為不能自己穿上鞋而正在發脾氣,一邊晃動身體一邊大哭。對於寶Bora說,這種因為做不到而發脾氣的情況非常普遍,成人通常具備更強的受挫能力,但在一些因為意外或是疾病而失去行動能力的人身上,我們仍然能觀察到因為不能接受自己的不能而情緒崩潰的情形,從本質上來說,小寶寶和成人的這種情緒反應其內在的原因是一樣的。

      被忽略的孩子會怎樣?

      有些常被父母忽略的寶寶會選擇“惹事”,以求引起父母的關注。有時孩子生病了,雖然身體不舒服,但是卻得到更多的關注,這會讓他們“願意”再生病。同理,如果發脾氣可以引起爸爸媽媽的重視,能讓爸爸媽媽對自己多說話,那麼挨說也就變得不那麼讓人畏懼了。如果我們的寶寶發脾氣發得讓人難以理解,就該想一想我們陪伴孩子是否太少了?

      父母的示範影響很大

      如果夫妻之間解決衝突的方法是大聲爭吵,甚至動手,那麼孩子很容易形成相同的思維和行為模式。如果我們在孩子發脾氣時很容易就會情緒失控,那麼同樣會對孩子形成負面的示範效應,孩子也會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事實上,情緒失控問題是大人和孩子的通病。未經引導的寶寶情商處於較低水平是正常的情形,而作為父母,我們應當比孩子更加剛強。

      解惑如何幫助寶寶提升情商

      寶寶到了一兩歲開始愛發脾氣,這是難以逾越的階段,但只要我們存著愛心忍耐和引導寶寶,寶寶都會越來越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而不是被情緒捆綁。

      建立親密的關係是硬道理

      愛,是這世界上最奇妙的解藥。就算是一顆冰冷的心,在愛裡也會被融化。想要從根本上解決寶寶愛發脾氣的問題,沒有愛是萬萬不能的。而愛的第一要務,就是用心的陪伴。陪寶寶玩,給寶寶講故事,陪伴時拋開手機,拋開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和寶寶建立起真正親密的關係。當然,鍛鍊寶寶的獨處也是培養親密關係的一部分。璐璐家的兩個孩子和爸爸媽媽之間的關係都非常親密,而這是對她們施行管教的重要前提。

      從零歲開始立規矩

      如果我們凡事都順著寶寶,那叫做溺愛,沒有管教的愛絕不是真愛,因為這會讓孩子失去融入社會的能力,會讓孩子沒有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從零歲開始就需要給寶寶定立規矩,按照PDF原則由父母安排引導寶寶的作息,新增輔食後培養寶寶良好的就餐習慣,而不是讓寶寶隨心所欲,都是幫助寶寶學習適應規則的過程。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沒有彼此間親密的關係,規矩、管教就會成為一道冰冷的圍牆,讓我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

      建立孩子的信任感

      信任是一種內在的力量,當孩子相信自己的父母是絕對可以依靠和信任的,他們就會主動放棄自己的慾望和固執,自然也就不會亂髮脾氣。當然,我們並不鼓勵父母包辦一切,隨著孩子能力的增長,他們應該得到越來越多的自由,直到他們與自己的伴侶組成新的家庭,他們應該具備完全獨立的能力。要建立孩子對我們的信任,就不要對孩子說任何我們做不到的事情。如果我們說“等我看完這篇文章就給你講故事”,就請一定不要忘記。如果失去了孩子的信任,很多問題會變得複雜而難辦。

      愛是恆久忍耐

      愛一個人最重要的表現之一,就是恆久忍耐。如果這個人什麼都好,你愛他有什麼難呢?真正的愛,是在看到一個人的軟弱、不好的時候,我們仍然默默地陪伴,鼓勵,不對這個人大喊大叫。也許不止一次、兩次,而是七次;再或者不是七次,而是七十個七次……我們的愛通常也都是軟弱而不足的,這時候可以想一想,什麼是對寶寶真正有益處的?陪伴寶寶成長的過程,通常也是我們自己成長的過程。

      先幫助孩子恢復理智

      當孩子開始發脾氣的時候,首先要幫助孩子恢復理智。可以選擇的方式包括用杖管教(不可以在怒氣中管教,如果不明白可以想一想法官宣判時的神情和語氣)、向孩子提問題、撤離所有的“觀眾”(讓孩子獨處)。永遠不要用力搖晃孩子,那樣會有生命危險。也不可以打嘴巴,因為那樣可能會讓孩子失去聽力。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助大家先平靜自己的情緒 0-5歲的寶寶,都可能因患搖晃綜合症而死亡

      幫助孩子學習

      如果寶寶穿不上鞋,你可以嘗試教寶寶自己穿鞋。可能寶寶很快就可以學會,也可能寶寶需要幾次才能學會,這時要告訴寶寶每個人都有學習的過程。給寶寶講一個自己小時候學習很久才取得進步的經歷,寶寶學習後取得一點點進步就鼓勵和肯定。可以特意選擇一些寶寶會逐漸進步的學習專案,比如搭更多層的積木,對寶寶進行受挫訓練,同時讓寶寶體會學習的過程和進步的樂趣,以後在其它方面受挫的時候可以提醒寶寶曾經的學習過程。

      溫柔而堅定

      當寶寶對你說“不”的時候,要溫柔而堅定,讓孩子知道發脾氣是沒有用的,並不能讓其他人遷就自己。全家人要一致,這是對孩子最深最真的愛,孩子會學會不被情緒捆綁。

      和孩子一起學習欣賞他人

      幫助孩子學習不要嫉妒比自己強的人,要學習欣賞他人的優點和強項,幫助孩子懂得人各有不同,也各有所長。欣賞他人收穫友情和快樂,更能體會團隊合作的好處。可以在家裡開始這項訓練。

      孩子會成長

      璐璐家的大寶屬於完美主義型別,一直很不願意接受自己做不好某件事情,直到5歲半開始學鋼琴受挫能力才有較大的提高。小寶直到現在還總是說“我不想”,情緒常常失控(編輯文章時還有一次),但在管教中也在慢慢進步,控制情緒的能力比以前提高了很多。

      小樹經過修剪,就會筆直向上,孩子經過引導,就能健康成長。要相信孩子是會成長的,我們該做的,能做的,只是給他們正確的引導。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學漢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 8 # 不巧流年

    每個寶寶都是家裡的掌上明珠,被人呵護備至,但他們也有不乖的時候,有時會經常發脾氣或哭鬧,讓一些家長感到生氣或者無奈。儘管這樣可能會讓激勵十分熱鬧,但長期如此是會讓人厭煩的。那麼,2歲寶寶經常發脾氣吵鬧怎麼辦?

    首先,家長應該要給寶寶足夠的關愛、關心,以此防範於未然。父母要了解寶寶性格特點,隨時察覺他們的心理變化,甚至能夠及時滿足寶寶的合理要求,減少寶寶發脾氣的機率。不過寶寶發脾氣的時候,家長要保持足夠的冷靜,畢竟寶寶鬧氣耍賴時,家長很容易心煩意亂,可能會打寶寶,讓寶寶心裡留下陰影,不利於增強親子親密度。

    所以不管寶寶怎麼鬧脾氣,傢伙在那個一定要耐心溫柔地哄寶寶。若是寶寶是無理取鬧,家長可以適當的冷處理,放寶寶在一旁繼續。不過具體問題需要具體解決。如果寶寶有正常的要求,家長可以儘量滿足他們,比如寶寶睡覺前哭鬧,家長可以讓寶寶聽聽一些舒緩的音樂,能夠助寶寶快速入眠。

    而且,睡前一杯熱牛奶讓寶寶飲用,不僅有助於其睡眠,也能夠補充寶寶身體營養。或者用其他方法轉移寶寶的注意力,讓他們從不愉快的事情中擺脫出來。家長不要寶寶一發脾氣就懲罰批評打罵,會使寶寶感到委屈,性格更加偏執難管。

  • 9 # 十萬育兒經

    媽媽,首先,您自己,您要保持鎮定,這會使您更加理性地終止孩子的爆發

    2歲或3歲的孩子大發脾氣是無可避免的,這可能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其中包括一些可能很古怪或有趣很逗的原因。但是,小孩發脾氣可能會讓大人非常難以從容地應對。這才是根源。這裡其實有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孩子怎樣才不至於動不動就發脾氣,二是父母該如何正確應對,不至於大吼大叫,跟孩子較真到心累的地步。

    那麼,我們就要弄清楚,2歲的小孩,通常有哪些情況會觸到她的暴躁點?

    這裡先給您總結孩子為哪些事情脾氣暴躁?6大原因,看看是否是這樣:

    1.被現實擊敗,沮喪,所以發脾氣。

    比如:

    她想像鄰居小夥伴一樣騎腳踏車玩。但是她最終哭了發脾氣,因為她意識到自己沒有腳踏車,而且鄰居小夥伴也獨享著,不願意她碰一碰。

    他想玩小狗狗,但對狗毛過敏。他最終發脾氣把所有玩具扔了。

    2.規則感問題

    比如:

    晚上陪床睡覺的幾個布偶,突然有一個不在身邊,找也找不到,就火山爆發,不眠不休了,非要你把所有陪伴的布偶找齊。你可能就先抓狂了~

    今天家裡的加溼器突然被拿走了,或者沒有開,他也會發脾氣。

    甚至總是陪伴自己的家人,有一個不在家,也要非常生氣。諸如這類的,對家中常規的事物的把控感,也能讓有的孩子分分鐘生氣。

    3.獨立,想要獨立的強烈願望

    比如:

    別看他人小小的,特別有主見。他想自己一個人從杯子裡喝水。而不是你安排的奶瓶或者吸管,你怕他弄溼衣服不讓他碰,他要生氣!比如他不想你切他的煎蛋卷,要自己來!他想自己煮飯!……這些你要是不讓,分分鐘也能跟你生氣暴躁。

    4.時尚宣言

    比如:

    她想穿兩雙鞋-一隻腳上的粉紅色鞋子,另一隻腳上的白色鞋子。這不符合大人的看法,她偏要,你們鬧起來了!

    早上起床穿衣服,你給他安排好衣服,她突然不要這件也不要那件,要自己安排上衣穿什麼,褲子穿什麼,哪怕在你看來很不搭配,她也一定要,她就是喜歡!不讓就搗蛋,就鬧!直到你同意為止!

    她不想洗澡,因為她不想脫掉美美的衣服。

    ……

    5.飢餓,馬上就要

    比如:

    我你沒有立即給他牛奶,而是先將其放入微波爐中加熱。他急得不得了,認為你是不給他喝!必須哭鬧,為什麼我現在想要喝就偏不給我……諸如此類的。

    6.我們強制孩子放棄某種操作。於是孩子們大發脾氣。

    其實就是我們大人太過於強調控制感了,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得盯著。(其實多數安全情況下,犯小錯讓她學會善後,解決問題才是教育介入的最佳時機,而不是事前畏畏縮縮,禁止所有的發生。)比如,孩子在尖叫,因為你不讓她玩拖把和水桶,強用力的禁止她,命令她。小小的她能量更足了,要和你對抗。

    《大發脾氣生存指南》的作者,臨床心理學家麗貝卡·施拉格·赫什伯格Rebecca Schrag Hershberg)強調的,即使您的孩子不在好的狀態中,家長也要保持鎮定的重要性。

    家長對孩子發脾氣行為的反應至關重要,這對發脾氣持續多長時間和發脾氣本身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赫什伯格說。“在您的小朋友情緒爆發期間,家長您越能保持冷靜,就越有可能相對迅速而輕鬆地幫助孩子渡過暴燥期,同時下次不再愈演愈烈。”

    如何在蹣跚學步的2歲孩童養育過程中,保持鎮定再鎮定

    孩子發脾氣時,家長您很有可能感到壓力很大,馬上想要讓這個小魔頭安靜下來,對嗎?這就是你的壓力所在!你冷靜嗎?很有可能不!您和孩子一樣煩躁?大概是的,對吧?這就是被孩子帶節奏了!

    1-何不花個幾秒鐘,閉上眼睛,深呼吸

    甚至可以利用一些簡單的正念方法來幫助自己更加情緒穩定並感知到周圍的環境,特別是感知和接納生氣中的孩子,她為何生氣,她這麼小,知道怎麼表達自己嗎?她可能從來都沒學過,說不定,這只是她的本能,甚至是從小從家人身上學來的。

    2-如果需要,請暫時走開一下

    根據美國心理健康兒童網站的資料(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當孩子發脾氣時,想辦法讓他們分心(轉移注意力,巧用移情作用)——例如帶她到其他房間,唱個很傻的歌曲或帶她出去散步-可以幫助你們兩個都快速冷靜下來。如果孩子使家長您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氣馬上快發火了,則您可以先離開一小會兒,甚至到孩子停止哭泣和大叫後返回來處置孩子。至少,你保證了你的情緒是平穩的,嚴肅而不失為家長威嚴的。

    你可以暫時做別的事,並告知孩子在她完全平靜下來之前不迴應她,不給她任何注意。如果孩子發現自己的發脾氣沒有以任何方式影響到爸爸媽媽,那麼這可能會給他發出一個停止鬧脾氣的訊號。

    3-給孩子一個擁抱

    給孩子一個適時的擁抱,這可能看起來很奇怪或者不太可能。你心想:“我這暴脾氣,不打他已經謝天謝地了!”然而,事實卻是,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你真誠地擁抱孩子可以使他快速平靜下來,甚至情感流露哭泣一會兒馬上多雲轉晴。(個人親測過,孩子跟我吵架,吵得快冒煙的那種,我試了試走過去什麼也不說,先把他抱在懷裡,他突然就情緒得到了表達和理解一般,針鋒相對沒有了,而是眼裡掉下來,反手抱著我開始表達自己的感受了。而後很快就開心了……)

    臨床心理學家Azine Graff博士也在美國著名雜誌《母親》釋出一篇文章中說:“當提供擁抱或口頭保證讓孩子平靜時,家長您並不會反而助長或加強他們的行為。您實際上,反而是在幫助他們冷靜下來,以便他們能更好地聽到您的聲音。”

    按照科學的說法,就是——擁抱的行為會觸發體內一種稱為催產素的激素該激素有助於調節情緒,因此可以減輕小朋友的壓力。它也可以使孩子平靜下來,大人也會就此平靜,不發火,不被孩子按下情緒的按鈕。

    當然,在你要將孩子包裹在舒適的擁抱中之前,請確保它確實是孩子當下所需要的。如果孩子感到非常煩躁,他會感到你的侵略性,因此會使您的好意適得其反。擁抱他時,您首先需要保持冷靜,否則您最終可能會使他感到壓力更大。

    4-做好心理準備

    經常注意您的孩子發脾氣的方式:一天中什麼時候開始胡思亂想?是什麼使他發脾氣?有了這種知識,您會更容易進行必要的調整,以便下次您的孩子失去冷靜,您知道該怎麼辦。

    例如,如果您的小朋友是不是餓了以後比較會變得胡思亂想?別忘了在離開家出遊之前將(健康的)零食放在包裡。如果您的孩子因計劃中的意外更改而感到壓力大暴躁不已,請考慮提前通知他,以便他知道會發生什麼。(比如他全家就他不知道你出差了,他會非常惱火……)

    5-反思並接受,接納孩子的情緒

    無論我們是否喜歡,發脾氣都是孩子成長的自然部分,也是必然的過程。它可以讓孩子從中學習如何調節和表達情緒,然後讓大腦形成必要的細胞連線,幫助他們在以後的生活中應對壓力。

    接受孩子發脾氣是他成長的典型特徵,是可接受的,這是朝著“自我管理,自我控制”方向邁出的又一步。家長可能一時無法控制自己始終如何迴應他們的小脾氣,但沒關係。下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仍然還有,直到你懂得怎麼應對為止!

    最重要的一點,家長首先要淡定,不能把暴躁的情緒,或者焦慮的情緒傳播給孩子。

  • 10 # 我說的那些事兒

    每個年齡階段,孩子表現的特徵都不一樣,我們需要做的是分析孩子背後的原因。

    2歲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有以下幾個原因:

    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孩子剛出生的時候,他是和環境融為一體的,當孩子有了自我意識,他就會開始說這是我的,我要玩這個,我想吃這個東西,孩子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他就會大哭大鬧。孩子生理發展還不足以支撐他自我意識的發展。首先,孩子身體各個部分的小肌肉發展不夠完善。昨天吃午餐的時候,有一個2歲3個月的小朋友,晚餐的時候總是不能把麵條放到嘴巴里面,已經嘗試了很多次都沒有成功,所以他把麵條推到地上去了。這是因為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還不夠,他很有挫敗感,所以就發脾氣了。其次,在語言方面孩子的表達跟上不動作。2歲多語言的爆發期,孩子會講一些話了。但是,複雜的意思孩子還是不能夠很好的表達,尤其是小男生,有些孩子說話不清楚。大人們有時候不能夠很快理解孩子的意思,孩子會很無助,很著急,為什麼說了這麼久大家還是不能理解,所以孩子就會發大哭大鬧了。

    對待孩子發脾氣我們可以這樣去做:

    我們做一個有心的父母。在生活中去留心孩子什麼時候發脾氣,然後分析他發脾氣的原因,針對不同的原因用合適的方式去解決。給孩子足夠的愛。當孩子哭鬧時,是孩子最無助,最需要幫助的時候,這個時候如果大人在大發雷霆,那我們的孩子太可憐。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抱緊他,語言這個時候是蒼白無力的,讓他感受到你是理解他接受包容他的情緒的。等他情緒穩定下來了,慢慢的詢問原因,告訴孩子大人也不是什麼事情都可以做好的。另外,告訴孩子發脾氣是不能解決問題的,雖然孩子不能表達自己的意思,但是這個時候他已經能夠明白大人的意思了。同時告訴孩子你可以怎麼做,比如告訴大人,大人幫忙等方式。

    最後,每個孩子都是小天使,他每一個階段都是非常珍貴的,希望大人們對我們的孩子多些耐心,多些愛,希望以上這些對您有所幫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有哪些人既是文人又是武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