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以史為鑑
-
2 # 銜筆書史
其實,在中國的歷史上,所謂“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出眾人物非常多。往遠了說,西漢曹參、東漢劉秀、三國曹操;往近了說,南宋辛棄疾、大明王守仁、清代曾國藩......即使在近代史上,我黨我軍當中,毛澤東、陳毅......等一干開國元勳,都稱得上“文武雙全”。
但是,如果我們將“文武雙全”限定為“狀元”的標準,那麼在中國歷史上,完成這一“史詩級”任務的唯有一人——
公元823年,也就是唐穆宗長慶三年,在這一年的科舉考試中,匯聚了不少家學淵源的名門子弟,例如韓愈的侄孫韓湘、宰相李逢吉的侄子李訓等等。然而,當皇榜發出,結果讓不少人登時跌破眼鏡——一舉奪魁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考生:鄭冠。
考上狀元之後,鄭冠入朝為官,然而,也許是沒有背景,也許是不善交際,總而言之,在幾年官宦生涯中,沒做出什麼像樣的事情來。
可能是看到在仕途上沒有什麼指望,這位鄭狀元很瀟灑的宣佈:我要去從軍!
按照歷代文人從軍的舊例,一開始在軍中,無非乾乾參謀、搞搞文書,經過戰事歷練之後,才能獨當一面、統帥三軍,即使是“投筆從戎”的班超,剛剛從軍時,也不過是名將竇固手下一個小小的“假司馬”而已。
然而,鄭冠的套路著實與眾不同——唐文宗太和二年(公元828年),在“軍謀弘遠、堪任將帥”科的考試當中,鄭冠又名列榜首,再次拿下狀元!
一生中“跨界”拿下兩次狀元,這個難度,大約相當於今天的全國文科狀元復讀,轉年又拿下全國理科狀元。不得不說,他的父母給他起的這個名字著實準確:鄭冠——一個生來就要奪冠的人。
雖然無論是在仕途上,還是在軍旅中,這位“雙冠王”都沒有留下什麼豐功偉業,然而,單憑這樣逆天的應試能力,他就有資格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
3 # 碧水青山0
江山有待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中華民族,各個歷史時期都不缺乏人才。古代既是文人又是武將的英雄人物舉不勝舉。在此就略舉幾個家喻戶曉的例子。
一、清·年羹堯年羹堯 (1679年-1726年),自幼讀書,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進士,授職翰林院庶吉士。擔任過四川、廣東鄉試考官,累遷內閣大學士。1709年,任四川巡撫,成為封疆大吏。當年不足30歲。
1720年,年羹堯為定西將軍,西藏平後,升任川陝總督,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代替貝子允禵任撫遠大將軍。
1723年(雍正元年)十月,青海發生羅卜藏丹津叛亂,雍正命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總督各軍,坐鎮西寧平叛。
僅一次大戰,羅卜藏丹津僅率百人逃亡。三個月後,年羹堯命令諸將"分道深入,搗其巢穴"。橫掃敵殘。"年大將軍"威名因此震懾邊陲,譽滿朝野。
年羹堯不僅熟讀四書五經與兵書,也通曉地理。
青海平叛期間,他曾在戰鬥之前下令:"明日進兵,各人攜板一片,草一束。"將士不知其故。第二天,行軍遇到溝壑泥濘,他下令將士將攜帶的草束扔進泥潭,鋪上帶來的木板,結果自然是行軍暢通無阻。叛軍怎麼也沒有料到,自己沾沾自喜倚靠的沼澤地,竟成為自己走向滅亡的捷徑。
二、明·袁崇煥袁崇煥(1584年-1630年),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任邵武知縣,喜歡兵法,後毛遂自薦到遼東從軍,鎮守寧遠,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被魏忠賢逼迫辭官。1629年,朱由檢重新啟用袁崇煥,擊退皇太極,解除京師之圍。魏忠賢餘黨以"市米資敵"等罪名彈劾袁崇煥,袁崇煥被凌遲處死
三、宋·李綱李綱(1083年-1140),政和二年(1112年)進士,李綱能詩文,著有《梁溪先生文集》、《梁溪詞》。他的《病牛》詩句“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至今也廣為傳頌。
1125年,宋徽宗傳位給宋欽宗,李綱為尚書右丞,親自負責開封的防禦,率領軍民抗戰,親自登城督戰,擊退金兵。開封守衛戰在李綱的組織抵抗下取得勝利。
四、宋·文天祥文天祥(1236年-1283年),文天祥二十歲中進士,殿試答對第一名,因而為狀元。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 著有《文山詩集》、《指南錄》等,他的《正氣歌》“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老少皆知,也是激勵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的座右銘。1275年,文天祥聚集兵眾萬人率軍衛京師。此後帶兵八年,轉戰多地抗元。
五、三國·陸遜陸遜(183年-245年),因為三國時期沒有科舉考試,故而陸遜沒有功名,但他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書生拜大將”。主要戰績,有夷陵破劉備,以及四次北伐,無一敗績。
陸遜效力於孫權四十多年,出將入相。在陳壽著《三國志》中,是唯一一個與諸葛亮平起平坐的人,英雄輩出的三國時期,所有將相,只有諸葛亮與陸遜二人在《三國志》中是單獨立傳。
-
4 #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說起中國古代歷史上能文能武的人,實在是數不勝數,基本上每個朝代都有都有這樣的人,他們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給我們留下了更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三國時期本人比較熟悉,列舉一些三國時期的人物以供參考。諸葛亮
文采出眾的諸葛亮、那篇肝膽照人、令人讀後感覺蕩氣迴腸、感人肺腑的《出師表》,更成為千古不朽的名篇佳作,流傳至今。
武能七擒孟獲平定南中使南中之人不敢復叛、六出祁山打得曹魏舉全國之力來防守西蜀,不愧為武廟十哲、六十四名將之一。
曹操建安文學的開創者,一篇《短歌行》、《龜雖壽》至今仍能倒背如流,"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一代梟雄快意恩仇、大業未成的感慨的形象躍然紙上。
多年南征北戰、消滅諸多強於自己的軍閥、一統北方,無不顯示出曹操的雄才偉略,以武力制武力,終成一代霸業。
周瑜一句“曲有誤,周郎顧”周郎文雅俊秀的文人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周郎對曲子的獨特見解,世人無出其右。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赤壁鏖戰,一場大火燒出來了一個三國鼎立,當世名將不過如此。
當然了古代還有很多傑出的文武兼備的人才,如岳飛、辛棄疾、文天祥、李世民等就不一一列舉了。正是有了這些文武全才的人,我們古代的歷史才這麼豐富多彩,這麼令人著迷。我是紫氣東來,歡迎大家關注我,點贊和評論,一起交流、探討。
-
5 # 秋採楓
中國古代這樣能文能武的人很多,畢竟5000年的文明史呀,我舉幾個比較有名的:
1、曹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對於曹操是能寫名篇詩文和指揮千軍萬馬大家是沒有疑問的,但是曹操還是一位很厲害的書法家恐怕知道的就不多了。張華《博物志》記載:漢世,安平崔瑗、瑗子寔、弘農張芝、芝弟昶並善草書,而太祖亞之。可惜曹操流傳後世的書法只有兩個字“袞雪”,有興趣的童鞋可以搜尋瞭解一下。
2、諸葛亮,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前後出師表這兩篇散文諸葛亮並沒有刻意的雕琢,結果都成了千古名篇。諸葛亮還擅長繪畫,唐朝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寫道:“諸葛武侯父子皆長於畫。音樂方面諸葛亮著有《琴經》。史料對諸葛亮書法的記載不少,上網就能搜到。軍事方面就不用說了,諸葛亮為了作戰還發明瞭木牛流馬,看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而且確實是真事。總的來說諸葛亮就是個天縱奇才,在古代就是赤裸裸的學霸。
3、李世民,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李世民的治國才能和軍事才能那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得益於唐朝詩歌的發達,李世民的詩文傳世很多,不過我只知道名句“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李世民還喜好書法,嘗謂朝臣曰:“書學小道,初非急務,時或留心,猶勝棄日。凡諸藝業未有學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怠,不能專精耳。”又云:“吾臨古人之書,殊不能學其形勢,惟在其骨力。及得骨力,而形勢自生耳。”書法家不知道算不算的上,當書法老師是絕對夠格了。
4、岳飛,軍事家、戰略家、書法家、詩人。岳飛傳世書跡有《書謝朓詩》《前後出師表》《弔古戰場文》等,詩文有《金佗稡編·鄂王家集》,代表詞作《滿江紅·寫懷》。
5、辛棄疾,詞人、軍事家。辛棄疾的詞作很多,中學收錄的也多,他其實是在金國佔領區作為漢人起義領袖率兵歸宋的,只是主和派當道,軍事才能難以發揮出來。
6、王陽明,思想家、哲學家、書法家、軍事家、教育家。能文能武的名人中少見的思想家、哲學家,“心學”集大成者。軍事只是他的副業,王陽明用兵“詭異”、獨斷,素有“狡詐專兵”之名,主要成就是平定洪都的寧王朱宸濠之亂。
-
6 # 畫詩人生
岳飛,南宋時期抗金名將,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書法家,詩人,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岳飛自小學武,練就一身好武藝,可開硬弓。是在戰爭上一刀一槍拼殺積累戰功,一步步提升,最後成為一方主帥。三十二歲建節,達到古代武將的最高榮譽。
岳飛在帳中,指揮若定,決勝千里,全面開花。在戰場上,可以開展大規模集團之戰。手下將領能獨當一面的大將眾多。岳飛的戰略方針根據戰場形勢而變,戰而勝之。北伐中原,相信黃河兩岸的人民和義軍,聯合民間力量,結合宋軍主力,北伐中原,收復故土,根本就不是問題。岳飛所率領的岳家軍,紀律嚴明,以身做則。英勇無畏,是一支有著鋼鐵般紀律戰而勝之的部隊。"撼山易,撼岳家軍難"是金軍對岳家軍戰鬥能力的最好證明。
岳飛在戰爭空隙所作詩詞,意境優美,讀來朗朗上口。並不比宋朝的任何詩詞大家差。岳飛所作《滿江紅》至今是人們學習的經典。
岳飛的書法,何止是霸氣,筆尖盡顯英武之氣,及英雄壯士的氣質與胸懷
-
7 # 傲風小豪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文武雙全的人應該很多,而且這個也可以用個名詞稱呼,儒將。
以下就簡單舉幾個例子
唐朝李靖,善於用兵,長於謀略,在隋朝末期唐朝初期幫助唐朝建國打天下也是非常厲害的一位統帥,後期又著作李靖六軍鏡等兵書,把中國兵法又提到了個新的臺階。
明朝王陽明,他在文學上的貢獻不用多說,心學創始人,並且他的心學思想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影響深淵,在統兵打仗上的貢獻就是剿滅江西盜賊,平定寧王叛亂,可謂是文武雙全,
明朝還有位於謙,清朝的曾國藩等人也都是文學上也有相當的才學,統兵打仗也都是一絕。
-
8 # 詩詞中的陽光雨露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古代有很多傑出的歷史人物,有一些人是著名的文人,這些人在文學方面成就很大,同時還是著名的武將,打了很多的勝仗,稱得上是文武全才 。典型的人物有宋代的岳飛、范仲淹、明代的王陽明、清朝的曾國藩等,這些人值得人們尊敬和學習。下面我就敘說下我對這幾位人物的印象,一起來感受一下這些人的風采。
岳飛寫下了慷慨激昂的《滿江紅》,創立了戰無不勝的岳家軍。岳飛的故事人們都知道,在我們兒時的記憶中嶽飛就是一位大英雄,岳飛愛國,他帶領的岳家軍紀律嚴明,將金兵給打的是落花流水,倉皇而逃。岳飛武藝高強,善於帶兵打仗,但是岳飛生活在南宋這樣一個整治腐敗的朝代。岳飛寫下的這首《滿江紅》讀完之後給人印象深刻,“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岳飛寫的詞很豪放,雖然岳飛寫的詩詞不多,但是都是經典,岳飛是一位文武全才的傑出人物。
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意境高深,成為千古名篇。《岳陽樓記》這篇文章很多人都會背誦,其中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更是廣為傳頌,這句話感動了很多人。范仲淹這種心憂天下的精神影響了很多人,成為人們學習的楷模。范仲淹作為著名的文學傢俱有高潔的人品,取得了突出的文學成就,尤其難得的是還具有非凡的軍事才能。范仲淹在邊境帶兵打仗多年,曾經擔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採取"屯田久守"方針,鞏固西北邊防。他打了很多的勝仗,讓敵人聞風喪膽。范仲淹在戍邊期間還寫下了很多經典的詩篇比如說《漁家傲秋思》,這首詞很美,我很早就會背誦。“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就是這首詞中的句子。
王陽明開創了"陽明心學”,成為一名聖人,他平定叛亂,打了大勝仗。王陽明就是明代的一位傳奇人物,少年的時候他立下的志向就是要成為一名聖人。王陽明非常聰明,學業優秀。王陽明在官場上遭到貶謫,到了龍場這樣的一個不毛之地 ,但是反而成就了王陽明,發生了著名的龍場悟道的故事。王陽明平定了寧王叛亂,立下了汗馬功勞。
清代的曾國藩是一位地道的書生,卻創立了湘軍,平定了太平軍。曾國藩是晚晴時期的一位人物,因為距離當代的時間比較近,很多人都對曾國藩的事蹟瞭解的更多一些。曾國藩小的時候刻苦攻讀,考中了進士。曾國藩善於教育家人,現在人們都知道曾國藩家書,已經成為 當今社會很多人的精神財富,指引著很多人前行。曾國藩作為一名書生,在國家危難之際,建立了湘軍,經歷了很多的磨難,甚至有幾次因為打敗仗了,都去自殺了。但是曾國藩平定了太平軍,挽救了清朝,為清朝延續了 五十多年的壽命,成為一代中興名臣。
-
9 # 三桂歷史
這樣的人在古代中國有個專門的稱呼——儒將。這裡列舉三國時期2位比較有名且典型的儒將吧。
諸葛亮這位從某種程度來說被《三國演義》坑慘了。不是因為被貶低,而是因為被誇大,讓真實歷史上的他被埋沒。
大部分年輕人連《三國演義》都沒怎麼讀,都是靠遊戲瞭解諸葛亮了
諸葛亮在政治上有極為突出的成績,除了在《隆中對》提出了劉備政權長期戰略外交規劃之外,早期經常為劉備足食足兵。等到他開始獨掌蜀漢軍政大權以後,則以法為根本,到後來在朝內作八務、七戒、六恐及五懼訓誡各臣,而朝外亦民風樸實,賞罰分明,突出法制的作用,在中國古代極為罕見。他鼓勵其他朝臣以集思廣益的態度進諫。
同時代的人更看重諸葛亮的內政才能
諸葛亮在世時,蜀漢雖然國力較弱,然而在正面戰場處於上風,且在戰爭負荷的情況下國內經濟仍然得到了較大發展,這可以體現出諸葛亮傑出的治國能力。
軍事上,史實的諸葛亮自然沒有演義吹得那麼神,畢竟羅貫中再洗也改變不了六出祁山失敗的事實。諸葛亮雖然未能克復中原,但是其軍事上也有著極為出色的成就。就戰略而言,隆中對成為蜀漢集團的戰略決策,且在漢中之戰後幾乎成功。
在隆中對之後,劉備開始攻城略地,建立基業,最終建立蜀漢。就戰績而言,蜀漢儘管未能奪得隴西地區,然而在弱國對抗強國的情況下,奪得武都陰平二郡,在正面戰場屢屢擊敗曹魏軍隊,並射殺魏車騎將軍張郃。
是“八陣”,不是“八卦陣”!不是“八卦陣”!不是“八卦陣”!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就軍事理論而言,諸葛亮改善了八陣,推演兵法,對軍事理論有一定的貢獻。司馬懿在諸葛亮去世後觀察蜀漢營寨稱讚其為天下奇才,司馬昭滅蜀後,就立即令其近侍陳勰學習其“圍陣用兵倚伏之法,又甲乙校標幟之制”,直至唐代將領李靖仍然十分推崇。晉書與南北朝諸史有多處關於八陣的記載,充分說明了八陣對後世將領的影響。
陸遜有了諸葛亮就必須有陸遜。不能因為羅貫中對魏蜀兩國的偏袒,就無視了吳國的儒家,這不公平。
說起武勳,那自然要說陸遜的經典戰役——夷陵之戰。
漢章武元年、魏黃初二年(221年),劉備為奪回荊州並報關羽被殺之由,親率大軍攻吳。孫權遣使求和不成,一方面向魏國稱臣,願意修好,以避免魏國趁機偷襲。另一方面,命陸遜為大都督督軍應戰。
次年二月,蜀漢大軍進軍至彝陵、秭歸一帶(今湖北宜昌),連營數百里,並得武陵五谿蠻土著部族的支援,聲勢浩大。蜀軍頻繁挑戰,吳軍手下將領皆亟欲出戰,但陸遜堅守不出,陸遜深知蜀軍銳氣正盛,同時長江三峽地段陸路崎嶇、水路驚險,又是下游作戰,地形對東吳的防禦和後勤供應較為不利,於是陸遜決心實施戰略後撤,便先令吳軍退至彝陵、猇亭(今湖北宜都北)一帶,據守有利地形,堵住三峽河口。吳軍退出三峽後,後勤運輸大為改善,於平地紮營,吳軍持續堅守不戰,靜觀其變,再尋機決戰。
兩軍相持達半年之久,直至六月氣候正值酷暑,蜀軍疲憊、鬥志鬆懈,又因暑熱,移入密林結營,陸遜才開始反擊。陸遜利用火攻,火燒連營,並封鎖江面,扼守彝陵道,全線出擊,克營40餘座,漢軍“舟船、器械,水、步軍資,一時略盡,屍骸塞江而下”。馮習、張南、傅彤、馬良、王甫、蠻將沙摩柯等將皆被吳軍斬殺,駐守江北的黃權因退路被斷,便率麾下部隊投降魏國。劉備遭到慘敗後,僅以身免,連夜率餘部退至白帝城。
切記劉備能活,蓋因陸遜留手,而非所謂八卦陣
吳國眾將見機不可失,向陸遜請求繼續追擊,但陸遜認為“曹丕集結大軍到此。假借幫助吳王征討劉備,實在懷有奸心,我決定回軍江陵。”果然過不了多久,魏帝曹丕便假借合攻漢軍之名,向東吳入侵,但見吳軍早有準備,便自行退兵。
陸遜的文采則體現在對皇子的教導上,中國皇帝不可能讓一個文化水平低的人來教導自己的兒子。
吳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令陸遜教育諸位皇子公子。當時孫權次子孫慮喜好鬥鴨,陸遜嚴肅地說:“君侯應當勤讀經典,增加自己的新知,玩弄這些東西有什麼用?”孫慮當即就拆毀了鬥鴨欄。射聲校尉孫松是孫權弟弟孫翊的兒子,在公子中最親近孫權,他不整軍紀,放縱士兵,陸遜當著他的面將他的手下罰以剃光頭髮。孫松曾有小過失,陸遜當面斥責他,孫松臉色看起來不服氣,陸遜看到他臉色稍緩和,問:“你不因我粗鄙,多次來訪,以明過失,我便順從你的來意進盡忠言,為什麼你卻臉變色?”孫松笑答:“我只是也為自己的過失而生氣,哪裡敢有抱怨?”太子孫登的賓客南陽人謝景稱讚劉廙先刑後禮的理論,陸遜呵斥謝景說:“禮治優於刑治,久為歷史所證明,劉訥以瑣屑的狡辯來歪曲先聖的教誨,完全是錯誤的。您如今在東宮侍奉,應當遵奉仁義以顯揚善言,像劉廙之談不必講了。”
回覆列表
千軍萬馬避白袍的白袍戰神陳慶之就是文人出身的千古名將。
陳慶之年輕的時候,只是蕭衍府中的一個書童,經常陪蕭衍下棋。
公元502年,蕭衍成為南朝皇帝,年僅18歲的陳慶之被任命為從七品的小官主書。
在陳慶之41歲之前,他一直以文官的身份在蕭衍身邊,而蕭衍本身也僅僅把陳慶之還當做以前的書童,並未委以重任。
直到原屬北魏的徐州叛亂失敗,只能投降南梁。於是蕭衍馬上派自己的兒子豫章王蕭綜前去接管徐州,並且象徵性的派陳慶之帶領兩千人馬隨蕭綜大軍入徐州。
陳慶之的機會終於來了。
先是陳慶之率領倆千人衝破北魏倆萬人組成的包圍圈,以一敵十還獲得勝利。
再是蕭綜作為全軍主帥,突然孤身叛變投敵,引發軍中混亂。之前從未領兵作戰的陳慶之顯露出過人的軍事才能,帶領本部軍隊突圍而出。
於是文人陳慶之開始走上了名將之路。
公元528年,北魏內亂,原北魏皇室的北海王元顥投降南梁。
他向蕭衍借兵,求蕭衍支援自己成為北魏的皇帝。蕭衍樂的隔岸觀火,於是派陳慶之率領七千人護送元顥北上。
陳慶之就憑藉七千人,創下了千軍萬馬避白袍的神話。
北魏之前敗於陳慶之之手的將軍丘大千,對陳慶之非常重視。派遣七萬大軍修建了九道防禦線。
結果這九道防禦線,短短几個小時就被陳慶之突破了三道,丘大千一看軍心不穩,乾脆帶領餘下計程車兵投降了。
魏鎮東將軍濟陰王元暉業率領羽林軍兩萬,駐守四面環水的考城,以為守住天險,陳慶之肯定拿他沒辦法。
結果陳慶之造出來了浮壘,不費吹灰之力就佔領了考城,獲得了大量的軍械物資。
陳慶之一路北上,來到了滎陽城下,滎陽城池高大,還有七萬精銳羽林軍守衛。
此外,北魏從北方調集了數萬久經沙場的騎兵由大將元天穆率領趕赴滎陽。另一支由爾朱世隆率領的一萬人馬進駐虎牢關,截斷了陳慶之的退路。
北魏打算集全國之力,要把陳慶之滅亡在滎陽城下。
就在這樣的危機關頭,陳慶之給七千梁軍作出了背水一戰的總動員,在北魏精銳騎兵到來之前,搶先攻克滎陽城。
隨後,陳慶之兵出奇招,率領疲憊之師趁元天穆大軍剛到,陣腳未穩的時機,帶領三千騎兵反撲敵軍。
魏軍措手不及,幾萬魏軍全線潰敗,元天穆隻身帶領幾十騎倉皇北逃。
陳慶之乘勝賓士虎牢關,虎牢關的爾朱世隆此時已經被陳慶之下破了膽。爾朱世隆連猶豫一下都沒有,馬上放棄虎牢關逃跑了。
於是在陳慶之的幫助下元顥成功當上了皇帝。
從大通二年十月,經歷了大概一百四十天的長途奔襲,陳慶之從安徽一路北上最終到達洛陽。
粉碎了數次敵人大規模的圍剿,殲滅了以騎兵著稱的鮮卑精銳,這不能不說是軍事史上的一次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