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參謀官青竹

    在以“因聚而生·智慧進化”為主題的華為中國生態夥伴大會2019上,華為企業BG中國區Quattroporte蔡英華髮表主題演講:《智慧進化 生態未來》。他表示,為了讓生態更好地適應變化,華為在智慧進化方面做了四件“小事”和一件“大事”。

    華為企業BG中國區Quattroporte 蔡英華

    全文如下:

    各位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智慧時代的三類生態

    華為一直在關注和研究中國ICT行業的生態發展,最近我們的團隊告訴我,儘管業界對ICT生態有很多種定義,但歸結起來其實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企鵝型,顧名思義,在冰天雪地的南極,成千上萬只企鵝抱團取暖。企鵝型生態最大的特點就是,生態個體相對比較弱小,但是會被動組織起來形成一個團隊來應對未來的變化和外界的挑戰。

    第二類是遊俠型,每個個體單兵作戰能力很強。遊俠型的生態往往基於某一個專案或目標形成短期合作機制,追求的是“一擊得手”。

    第三類是軍團型,以羅馬方陣為例。在羅馬軍團的方陣中對每個個體的能力要求沒有像遊俠那麼高,但個體的技能和分工是明確的,有長矛手,也有盾牌手和標槍手等等,同時成員角色在特定情況下可以快速的相互轉換。

    歷史上羅馬軍團強大的關鍵還在於有著完整的組織系統、指揮系統、後勤系統等,能夠在統一協調下,確保各成員行動一致、目標一致,應對不同戰場環境並追求整體利益的最大化,這樣的協同和應變能力是持續保持強大戰鬥力的基礎。

    我們可以看到,這三類生態其實各有特點,也都是當前整個產業環境下的生存之道。隨著產業的發展,選擇怎麼樣的生態來應對變化也顯得愈加重要。

    進入智慧時代,華為做了四件小事

    全週期人才供應鏈

    那麼智慧時代來了,這些人才去哪找?我認為,智慧時代的人才獲取,不該再是大海撈針,而應該根據我們與夥伴的需要,定製培養。

    所以,我們做的第一件小事,就是打造了國內第一個ICT行業的全週期人才供應鏈,為生態造血。

    所謂全週期人才供應鏈,實際上是以華為生態大學為平臺,透過聯合各方資源共同打造的,從人才進校園開始到成為企業管理人員的全週期職業支援計劃。

    學生在校階段,我們和學校聯合,提供優質的教學資源,比如編制教材、課程規劃、提供軟體開發雲資源等。

    學生學有所成後,華為舉辦大學生ICT技能大賽等各種競賽,給人才提供展示平臺,同時也提供了完整的職業認證體系,比如HCIE系列,我們預計2019年底,獲得該認證的人員將超過1萬人。

    學生臨近畢業,華為牽頭生態夥伴發起“人才雙選會”。2018年我們在全國舉行了30場線上線下雙選會,為近兩萬名ICT人才與我們的生態夥伴“牽了姻緣”。

    人才進入職場後,對於新人,我們開設了“新人短訓營”;對於骨幹員工,我們有華為生態大學賦能平臺;對於中高層管理人員,我們聯合北大、清華等一流商學院為他們提供了定製的培訓課程,幫助他們持續提升管理能力和領導力。

    我們計劃投入超過10億人民幣的資金,聯手超過300家高校來一起實施這個計劃,希望在2023年累計獲益人數超過50萬。華為做這件“小事”的目的,就是希望打造一個“普惠”的ICT人才體系。

    在整體人才“供應鏈”的體系之下,我們制定了在未來兩年內規模培養AI人才的計劃,稱之為“創智計劃”。我們會與30家高校專門針對人工智慧人才培養深入合作,在4-6個AI的重點學科方向上推出系列的教材。

    在未來兩年內,我們預計透過華為培養計劃並獲得認證的人工智慧人才將超過萬人,包括6000位AI工程師、3000位資深工程師、1000位技術專家,以及100位高校的頂尖AI教育者;而透過華為生態大學、合作高校、網課等渠道受到專業AI培訓的人才可達到10萬人。

    華為和在座的每一位一樣,都希望抓住人工智慧時代再一次興起的浪潮,而抓住機遇的核心在於是否擁有合適的團隊和足夠的技能,華為希望透過創智計劃,能夠為生態提供足夠的新鮮血液。

    解決方案夥伴計劃

    初步解決了ICT的人才供給問題後,我們發現,在智慧時代,如何圍繞需求打造行業解決方案並實現規模銷售,同樣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華為一直在說“把複雜留給自己,把簡單留給夥伴和客戶”,我設想中的行業解決方案也該如此,從開發到驗證到銷售都應該更加簡單。

    所以我和我的團隊一起提出了“解決方案夥伴計劃”,這也是我們做的第二件小事,向夥伴們提供強大的“三駕馬車”:數字平臺、OpenLab、Marketplace,從聯合方案開發、驗證、釋出、上市到銷售提供全流程的業務支援,可以讓大家一起更容易的打造貼近客戶業務需求的場景化解決方案。

    OpenLab相信大家已經非常熟悉了,最近兩年的生態大會大家都可以在展廳看到,它的定位是華為和生態的聯結器。我們正在以蘇州OpenLab為中心進行全國複製,除了新設的廣州分中心,今年還會新增3個分中心,使OpenLab的佈局更加合理,對大家的響應和支援會進一步提速。

    “三駕馬車”中的數字平臺是聯合解決方案的底座,Marketplace是聯合解決方案的展示和營銷平臺,下面我將重點介紹這兩個平臺。

    智慧時代,要應對客戶千變萬化的需求,解決方案就必須要有平臺和生態來支撐。我們的數字平臺就是一個生態聚合平臺,可以讓行業解決方案實現“向下無限接入,向上無限生長”。 “向下無限接入”是指我們的數字平臺可以相容各種接入系統,如影片監控、周界安防等;“向上無限生長”是指所有的ISV都可以在數字平臺上,呼叫通用能力來開發智慧化的應用。

    就以現在熱門的智慧園區為例,當前我們已經聚合了100多家ISV,孵化了上百個應用,做到了方案的場景化、輕量化,在園區、機場、校園、地產多個行業場景實現了快速的複製,這也就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數字平臺讓解決方案可以綻放漫山遍野。

    大家都說To B生意不好做,我們也深知行業市場拓展的難度,所以我們一直在嘗試,怎樣用新的模式讓To B的生意簡單些。為此,我們打造了Marketplace平臺,在線上來實現我們倡導的“華為+A->B”模式。

    當前階段,Marketplace的主要作用是“方案展示櫥窗”和“聯合營銷平臺”。在這裡,我們的夥伴和客戶都可以輕鬆找到方案夥伴和價值方案,形成生態合作。

    從2019年開始,我們計劃將逐步給Marketplace賦予更多的智慧元素。比如,平臺會透過資料分析給出合作伙伴的能力畫像,會向客戶推薦與之匹配的解決方案,會撮合潛在專案機會。這樣帶來的效果就是,在對的時間、向對的企業、賣對的方案。

    服務夥伴能力提升計劃

    解決方案複雜,很重要一點就是方案在落地交付過程中的不確定性會帶來各種挑戰和需求。我們一直在探索如何和各位一起去做好行業解決方案的服務和交付,一方面服務交付的好壞直接影響客戶的滿意度,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了解決方案服務交付中蘊含的巨大商業機會,所以我們希望和大家珠聯璧合,一起為客戶打造高品質的服務體驗。

    行解交付不好做,是因為端到端的服務交付牽涉的維度非常廣,要和大家“力出一孔”,需要我們之間資源共享,能力互補。

    所以我們做的第三件小事就是在2019年啟動的“服務夥伴能力提升計劃”,在這個計劃中,華為會聚焦於頂層設計、專案管理、整合驗證、全棧雲運營等能力;而我們的服務夥伴,可以根據業務需求和自身的特點,聚焦在構建ICT基礎設施服務、共享交換、資料治理、IOC等場景化服務能力上,形成一個面向客戶優勢互補的聯合體。

    我們將在資金、人力、物力等方面投入資源到這個計劃中,未來3年規劃了超過3億的資金用於激勵和賦能,希望可以利用2-3年的時間培養行解整合專案管理、行業雲&大資料工程師超過2000人,基本滿足未來約80%專案的需求。我們還會在深圳、蘇州建設行解服務驗證中心,將服務能力方案化、產品化,與大家更好地實現協同。

    我一開始時提到的智慧島,也就是基於對行解交付的理解和積累。我們和近20家生態夥伴只用了30天時間就將智慧園區解決方案部署到了會展中心所在的這個小島上。據我所知,這應該是業界第一次為展會如此快速的部署園區解決方案,其實這就是生態的魅力和魔力,每一個方案,從研發、驗證、銷售、交付全流程都離不開伙伴的相互支援,每一次成功背後,都是每一個夥伴的成長和轉身,我們不僅要攜手並肩,好的成果和經驗也要協同分享。

    企業e+

    我們與生態夥伴做到高效協同關鍵的一點,不得不提,就是“企業e+”,也是第四件小事,這是一個聚合客戶、夥伴、員工的數字化平臺,也是華為自身數字化轉型的實踐成果。

    從2017年企業e+上線以來,我們實現瞭解決方案、服務、人才等各類夥伴統一入口;夥伴身份及政策結構化,支撐政策快速調整;實現夥伴秒級註冊;把夥伴認證時長由5天縮短到3天;實現激勵由不可視到可視。

    企業e+讓大家感受最深的成果可能就是激勵60秒計劃,在這個平臺上我們將傳統需要40天時間的激勵發放縮短到了60秒,這其實就是將華為自身數字化轉型的紅利“外部變現”;從生態的角度講,也是我們要做好“黑土地”的一個直觀表現。透過持續的開放能力來為夥伴和客戶服務,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的60秒出現,會讓我們的生態合作效率更高、效益更佳。

    華為還將釋出一件大事

    講完四件智慧的“小事”,我今天還想宣佈一件“大事兒” ——釋出行業數字化轉型方法論,我希望這個方法論可以成為面對數字化轉型的有力工具。

    這個方法論源自華為自身長期數字化轉型實踐,以及服務10多個行業1000多家企業轉型經驗的總結。我們始終相信,實踐出真知,真正的方法論一定是幹出來的。

    首先看一下華為自身實踐。華為把數字化轉型作為公司級戰略,在業務、技術、人才、管理等方面全面推行轉型工作,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我們在全球的14個研發中心,都是基於雲來協同開發的;我們在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分支機構也實現了有效的協同運營。

    除了華為自已,我們也在各行各業中不斷實踐和總結。比如:作為西北首個國家級新區,蘭州新區需要從“城市綜合管理、民生服務及城市經濟發展”幾方面統籌建設,華為作為戰略合作伙伴,把自身積累的豐富的70多個智慧城市實踐經驗賦能蘭州新區,幫助它完成頂層設計並實現體系化落地。

    深圳機場是國內唯一的“未來機場”試點,看中了華為基於“數字平臺+AI”、聚合生態打造場景化解決方案的獨特能力,深圳機場與華為攜手一起打造這個專案,現在大家在深圳機場體驗到的很多智慧應用背後就是華為數字化轉型團隊的努力。

    中國領先的地產商萬科集團,攜手華為共建業界首個全聯接數字化園區。萬科正在以華為數字平臺為核心,統籌物聯網、大資料、影片等新ICT能力,透過全數字化管理,提升旗下眾多產城專案的運營效率和入駐企業的體驗。

    在大量的實踐中,我們越發意識到數字化轉型需要一套科學的方法論,將技術、業務、管理、人才、組織、流程等眾多的要素統籌起來,系統性地推進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華為行業數字化轉型方法論的核心框架內容是什麼呢?我們歸納了一下,包括以下4個層面:

    堅持1個戰略:我們一直說數字化轉型是一把手工程,所以企業要轉型成功,必須要把數字化轉型定為企業級戰略。

    創造2個保障條件:在核心戰略基礎上,做到匹配的組織轉型與文化轉型,從而指引整個企業的轉型之路。

    貫徹3個核心原則:需要企業做到戰略與執行統籌,技術與業務推動,自主與合作並重,這是指導整體轉型成功的核心。

    推進4個關鍵行動:轉型的核心具體工作包括頂層設計、平臺賦能、生態落地、持續迭代。

    與業界其他方法不同的是,華為的方法論是從企業家的視角切入,同時針對數字化轉型具有長期性、環境多變性的特點,我們更強調變化,要統籌業務變化、技術變化、資源變化和企業自身能力的變化,目標是讓企業的轉型動態發展,最終實現自我進化。

    另外,我們還在數字化轉型頂層設計中開發了一整套“SPEED”工具,包括成熟度評估、實踐庫、商業價值設計、體驗設計和服務化部署元件庫。SPEED重點解決數字化轉型的難點、關鍵點問題,幫助企業轉型加速奔跑。

    總結一下,數字化轉型方法論,是華為從無數戰場上帶回來的存活之道,SPEED工具則是致勝之器。

    行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需要的能力很多,需要各類夥伴緊密合作、各司其職,優勢互補,才能更好的為客戶服務。

    不管是小事還是大事,重要的是我們正在行動。面向未來的ICT生態體系的特點,一定是集體更加協同、意識更加主動,不斷提升生態的價值總量。華為將和大家一起,更高效地整合資源、更積極地應對變化、更持久地保持活力,這個過程就是智慧進化!

  • 2 # 春公子

    樓主所說的這個華為系統,應該說的是華為此前釋出的“鴻蒙系統”!

    2019年8月份,鴻蒙OS將作為華為迎接全場景體驗時代到來的產物,發揮其輕量化、小巧、功能強大的優勢,率先應用在智慧手錶、智慧屏、車載裝置、智慧音箱等智慧終端上,著力構建一個跨終端的融合共享生態,重塑安全可靠的執行環境,為消費者打造全場景智慧生活新體驗。

    但我們都知道,一個系統是否優秀,主要還是看生態,而要建立好生態那肯定會花不少時間!這一點,華為比我們任何人都清楚!

    將鴻蒙系統上升到戰略!

    古話說得好,有錢能使鬼推磨。華為首次投入10億美元,補貼在鴻蒙系統平臺上研發應用的全球開發者,還能把應用程式賺到的錢歸開發者己有。其中有8億美元用於支援海外開發者,構建華為海外系統生態,而剩餘2億美元則會補貼給國內的開發者,一起共同的構建完善的華為鴻蒙系統生態。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無論是谷歌的安卓系統,還是蘋果公司的iOS系統,那都是經過很多年的技術積累才有今天的高度。我個人認為,鴻蒙系統肯定無法和安卓在手機作業系統中競爭了。未來最大的機會點還得在物聯網時代,這也是華為對鴻蒙系統的主打。

    所以,隨著物聯網時代的開啟,華為的鴻蒙系統或許成為主流,而這個時間點,我估計怎麼也還得有5年時間!

  • 3 # 17看科技

    對於電子數碼裝置,現在它們的功能已經是很強大了。比如我們的智慧手機、電腦等,功能是足夠強大,當每個智慧裝置功能都很強大的時候,接下來是要怎麼發展呢?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主題,提到小米,肯定是想到很多價效比的東西,什麼空氣清淨機、掃地機器人這些,它們單個的功能非常不錯,但是有沒有辦法把它們連線起來呢,用一個系統來控制它呢,或者是手機也行啊。

    這樣就是一個較早的智慧家居模型,雖然功能是非常的有限,可是使用者在使用的時候,卻是能感覺到便利。對於智慧家居系統,想必它是應該由這些部分組成的,電源系統、防火牆系統、音訊、顯示器、智慧語音等。

    可能說的不太準確,但是我們要達到這樣的一個目的,首先是需要各個智慧裝置的連線。目前像小米的做法是透過小愛同學來控制,但是也有侷限性,比如其他智慧裝置不能控制,容易遭到駭客的襲擊。

    因此,在這個事件基礎上,華為是提出了一個1+8+N戰略計劃,同時曝光鴻蒙OS。1+8+N應該是很好理解,一部手機控制同品牌的其他的智慧裝置,另外並不是像小米一樣透過小愛同學來控制的。

    是有著自己獨特的技術專利,實現在電腦、平板上操控手機,而且華為也是在大力部署AloT生態產品的補足。對於有螢幕的智慧裝置來說,實現無縫連線是沒有問題的,可要是沒有螢幕呢,怎麼連線呢?

    這就要說到鴻蒙OS了,很多使用者都是希望它早點出來,但它的真實用途卻是在AloT上,適配不同品牌的智慧裝置,輕鬆的讓你手機控制。因此按照華為的戰略部署,未來幾年幾乎是沒有誰能夠挑戰它的地位。

    而為了擺脫谷歌的束縛,又是搞了一個HMS,是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生態系統。而且從整個智慧家居全球市場來看,沒有哪個國家智慧家居的發展超過我們國內的,發展潛力真的是非常巨大。

    對於華為,是非常的看好它,未來幾年應該是逐步的完善自己的生態,引領整個智慧家居市場發展,並輻射到國外。

  • 4 # Lscssh科技官

    如果說華為現有搭建的體系如果都能較為順利的起來,那麼他的生態將會非常恐怖,幾乎滲透入各個環節。我們分別來看看華為目前正在搭建的系統生態。

    1、作業系統生態-鴻蒙+HMS

    由於被美國的封堵谷歌的斷供,華為在當前體系下其實很難再有突破,海外市場因為GMS的問題而銷量大幅下降。那這種情況下建設自己的鴻蒙系統算是上策了,與其依賴隨時可能被卡脖子的產品,不如研發效能差點但能自給自足的產品。

    如果鴻蒙+HMS服務未來能成功建成,或許短期內無法撼動谷歌的地位,但是經過多年的發展,徹底整合國內市場之後,就可以向谷歌發起進攻,靠著完整的體系去蠶食安卓的市場份額。

    此外,鴻蒙系統由於是跨平臺的終端,因此未來個裝置之間的貫通將不再是問題,移動終端、PC終端,車聯網、物聯網裝置可以相互打通實現資料共享,從而各裝置之間完成各種聯動,非常具有想象空間。

    2、華為硬體生態體系

    鴻蒙只是華為整個體系中的一部分,僅僅是軟體系統而已,而華為手頭上還有硬體生態體系。現有華為基於ARM這個架構上做了很多研發,除了我們熟知的麒麟手機晶片外,還有伺服器晶片-鯤鵬,同時這一晶片還有對應的桌上型電腦版本。可見,華為的佈局不僅僅是手機這種消費終端,還包括了伺服器、桌上型電腦等。

    而說到伺服器,華為不僅自己出伺服器,還有自己的雲服務,這塊也已經是華為重點發展的專案之一,增速很快僅2年多的時間就成為國內TOP5的廠商。可以說在這一條線上,華為完全是從上游到下游具體應用都有參與。

    對了,華為還有影片處理晶片,榮耀智慧屏用的就是麒麟的電視晶片,可見當前一些主流的家用終端華為算是都有了自研的晶片。

    3、5G網路的各種佈局

    華為作為5G供應商本身就能為運營商提供端到端的全套服務,而現在華為不僅僅侷限這塊業務,還涉及到了手機端、以及5G工業模組(見下圖),這也就是說華為5G的佈局非常廣泛,既要吃基礎的運營商,也要拿下消費市場上的5G使用者,同時還在搶工業(各行業的生產工廠)5G上的應用。

    可以說化為為這是在全方面的搶5G產業鏈的上的各種使用者資源(普通使用者、運營商、生產廠商)。如果這些佈局能完成,那麼華為的5G將會大獲成功。

    4、如果各生態貫穿聚合

    以上說到的生態其實還是相互割裂狀態,如果說華為能夠將這些內容統統貫穿起來,那未來的華為就會非常恐怖,作為普通消費者你可能根本就離不開華為的生態。

    當你手裡拿著一臺華為手機透過移動資料使用APP和其他終端裝置聯動時,可能整個過程都脫離不開華為。手機和其他終端都是鴻蒙系統,移動資料背後的運營商使用的基站是華為的,而APP是基於鴻蒙規範開發的,同時APP廠商所應用的資料庫和伺服器也可能是華為的,至於伺服器則直接由華為雲服務提供,伺服器晶片是華為鯤鵬系列。此外,很多裝置的生產工廠使用的5G模組則是華為的5G工業模組。從生產企業到具體的應用全都有華為的身影。

    你看,這就是華為完整的生態,是不是非常嚇人!

    綜合而言,現在的華為研發和進入的領域越來也多,未來生態體系將會非常龐大,能覆蓋到我們日常使用的各個領域,或許未來我們將一點都脫離不開華為。

  • 5 # 追科技的風箏

    華為的生態怎麼看。僅僅就華為智慧手機說,包括硬體、系統、軟體生態系統。 華為的硬體生態全球領先,不多說了。華為手機EMUI系統基於安卓,但目前重點發展自主研發的鴻蒙系統。軟體生態目前重點發展華為HMS Core。HMS Core是能力元件,連線鴻蒙和APP。要想鴻蒙系統形成生態,必須HMS Core先做起來。要發展HMS Core,必須先把國外市場做起來。HMS Core的進展。華為已經面向全球釋出了HMS Core 4.0,為全球的移動應用開發者提供專業服務,讓他們低成本、快捷地為華為開發應用,同時爭取海外華為使用者。目前華為HMS全球註冊開發者有130多萬個,HMS Core的應用有5.5萬款,打下了良好基礎。只要有更多的開發者入駐,應用數量與使用者也必然增加,一旦形成良性迴圈,速度會很快。鴻蒙系統緊隨其後。榮耀在歐洲將推出HMS服務的榮耀V30手機,對開啟海外手機市場非常重要,也是鴻蒙作業系統的走向海外的起點。華為的P40和P40 Pro也安裝HMS服務,有媒體稱P40系列可能搭載鴻蒙系統,是安卓與鴻蒙雙系統。HMS打頭陣,鴻蒙緊隨其後,擺脫谷歌移動服務、自力更生會很難走,但是華為有為才能有位。歡迎關注,批評指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國產高科技物品讓你和眾多國人引以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