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9
回覆列表
  • 1 # 小小小羽加

    《忠信之道》為戰國楚竹書,是郭店楚墓竹簡(下稱郭店楚簡)之一,1993年10月出土於湖北省沙洋區四方鄉郭店村。竹簡共9枚,竹簡兩端平齊,簡長28.2至28.3釐米,編線兩道,編線間距13.5釐米。簡文列舉了忠信的各種表現,最後歸結為"忠,仁之實也。信,義之期也"。竹簡原無篇題,篇題為整理者彭浩、劉祖信及王傳富據文意將篇題擬為《忠信之道》。

  • 2 # 修行與人生

    什麼是“忠信之道”——“郭店楚簡”《忠信之道》篇細讀 什麼是“忠信之道”——“郭店楚簡”《忠信之道》篇細讀 摘 要:本文透過對“郭店楚簡”之《忠信之道》篇的細讀,深入揭示該簡文  的根本意旨同樣在於“仁義 倬 ”,同樣在於以孔子為代表 盎 的先秦儒家一以貫之、一脈 湍 相承之所謂“中庸之道”。 ┬ 並且指出,該簡文所論證的 諭 物件同樣是“屬人”的,同 嘁 樣指涉所有人及其相互間的 合 上下左右之關係。同時在考 奏 古學和文獻學外,從解釋學 ⑾ 的角度,從一個側面,進一 橘 步為證成其成文年代,提供 и 了一條思想史方面的理據。 酮 關鍵詞:忠 信 仁 義 湧 道 德 中庸 自 199 煨 8 年文物出版社出版了《郭  店楚墓竹簡》[1]以來, 圻有關於此的研究始終是國內 蟛 外學術界的一個熱門話題, E 直至今日,尚未止息;尤其  對其中“儒書十篇”的研究 ム ,更是炙手可熱,與日俱增 洽 ——畢竟這部分出土材料的 橢 文獻價值和思想意義太重大 彭 了,畢竟它從根本上對整個 醒 中國哲學史、中國學術史傳  統等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叮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還對其 矣 構成了顛覆和衝擊。 而本 液 文的寫作,即透過對“郭店 匯 楚簡”“儒書十篇”中《忠 垓 信之道》篇的細讀,對其中 膈 所蘊涵著的“忠信之道”, 桑 給予哲學性的追問和反思。  一 《忠信之道》可以說 目 是 1993 年出土的“郭店  楚簡”儒 家作品中文字較短 э 的一篇;然而它對先秦儒學 愍 乃至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的研 К 究,意義卻重大而深遠。為 瘭 此,李存山先生曾撰文指出  ,該篇所講的“忠信”,其 涿 意旨不在於“教化民眾”, 桫也不是講普遍的道德倫理, 薇 而是教導和要求“當權者” 錟 們要做到“忠信”;並且認 仨 為,此乃該篇之所謂“特色 鏃 ”[2]。然而,果真如是 塞 說哉? 在本文看來,這一 骰 簡單界定和劃分“簡文”教 描 育物件的閱讀方法,是有失 姨 公允的;或至少說,其中不 孢 無主觀臆斷之嫌。然則《中 庸 庸》不曰“官盛任使,所以 海 勸大臣也”乎?不曰“忠信 緦 重祿,所以勸士也”乎?不  曰“時使薄斂,所以勸百姓 赦 也”乎?同時,《禮記》不 宏 曰“儒有不寶金玉而忠信以 侗 為寶”乎?不曰“儒有忠信  以為甲冑,禮義以為幹櫓” 患 [3]乎?以及《大戴禮記 鐠 》中不曰“皋陶作士,忠信 薦 疏通,知民之情”[4]乎 翥 ?換句話說,以孔子為代表 卞 的整個先秦儒學是“屬人” 觳的,而且這個“人”,又無  疑是“大寫的人”——它所 稂 指謂的,乃是莊子之所謂生 溼 於天地之間、“處於天地之 斌 間”[5]、“無所逃於天 垓 地之間”[6]的整個人類 。 ,而不可能是其中某個特定 搖 的個體、群體或者集團;至 茅 於這篇“簡文”,似乎也並 澍 不例外。 此外,若僅就其 辭 中所謂“特色”而言,則本 繕 文尤其不敢苟同。這到底是 滅 怎麼了?難道“特色”一詞 嬰 之於當下,竟是如此好用的 於 嗎?難道什麼都可以被冠之 鷀 以“特色”?而且, 這種所 吻 謂的“特色”,真的是貨真 萵 價實、名副其實還是牽強附 垮 會、附庸風雅呢?歷史發展  到今天,又哪裡會有那麼的 委 所謂“特色”可言呢?而“ 奼 特色”一語在當下之所以會  過多過濫,究其實,則不是 舷 欺人就是自欺,不是裝傻充 擴 愣、“王顧左右而言他”, 餿 就是地地道道的無畏與無知 鼻 ——無知者無畏,反之亦然 灼 。 眾所周知,與其說以孔 深 子為代表的先秦儒家,其思 廡 想在於“以倫理為中心的政 拒 治”,是“政治化倫理”或  者說是“倫理化政治”的話 搓 ,倒不如說它在於親而尊, 哞 仁而義,人倫而政治,父子 璁 而君臣,從內至外,由近及 琴 遠,不偏不倚,無過不及更 聹 為深切著明;而且與其說孔 梨 子之所謂“中庸之為德也” 銀[7]僅僅在於倫理,倒不 園 如說更在於政治——這是因 鷗 為,具體在孔子那裡,倫理 折 與政治二者相輔相成,密不 癤 可分:倫理就是人道,而政 脬 治則也是人道而且是其中的 遐 “道之大者”,最大的人道 建 。正所謂“人道政為大”[  8];同時,亦有如《禮記 盛 》之所謂“禮樂刑政,其極  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 疃 也”[9]。而以孔子為代 鱅 表的先秦儒家,其實也無不 籃 是從這種對人道的現實理解 胴 出發來深入觀察和理解政治 カ 的;而其所謂“中庸之道” 諷 ,則無疑就是這樣一種明於  人倫、關切政治,仁義相提 擁 、家國並論的政治哲學和經 掩 世之道。也許人們早已忘卻 灸 了梁啟超所曾說過的這樣一 憂 句著名的話:“所謂‘百家 晚 言’者,蓋罔不歸宿於政治 蝽 。”[10]——而《忠信 蚰 之道》既為儒 家著作,既為 輇 所謂“百家言”者,那麼它  自然便不可能是其中的什麼 溏 例外了;換言之,既然“百  家言”者都一樣,那麼此篇 柞 自然也便不該有什麼所謂“ 晌 特色”可言——這大概可以 繪說是一個不言自明、不言而 夥 喻的道理,似已不必作更多 朧 不必要的解釋。 二 但其 郟 中的問題卻是,所謂“忠信 禎 之道”,究竟又是怎樣的一  種“道”呢?難道它同樣也 N 是先秦儒家的那個一以貫之 宣 、一脈相承的“中庸之道”  嗎?回答是肯定的。 譬如 髀 ,“簡文”中便有言曰:“ 鍔 忠,仁之實也;信,義之期 煨 也。”——這句話的意思,  則不過是說,所謂“忠”, 焯 乃是“仁”的實質或者核心 籲 ;而所謂“信”,則是“義 醴 ”的指涉或者目標。換句話 蜢 說,“仁”的實質或者核心 丸 當在於“忠”;而“義”的 泥 指涉或者目標,則又相應地 鑔 在於“信”。由此可見,分 鰹 別作為“仁”的實質或者核 炊 心和“義”的指涉或者目標 如 之所謂“忠”、“信”二者 ㄣ ,究其實,則分別與“仁” 屢 、“義”本身一樣,是既相 礅 對立又相統一,同日而語、 彘 相提並論的,同樣是兩個完 焊 全靠掛和捆綁在一起的思想 蛟 理念。於是乎,在這裡,我  們大概便可以說,正如沒有 毀 “仁”便沒有“義”一樣, ャ 若沒有“忠”,則也便沒有 觖 或不可能有什麼“信”的存 堤 在。也就是說,先秦儒學的  思想理念,其實總是兩兩對 子 立、成雙成對的,你中有我 腐 ,我中有你;同時,在儒家 影 那裡,孤立、 單一、片面的 璨 “德目”或者理念,其實並 燻 不存在,而且亦將無從取義  。既如此,今之治儒學者,  又何以要挑挑揀揀、顧此失  彼,或獨言“仁”而不言“ ④ 義”,或獨論“忠”而不論 肫 “信”乎?而且試問:若沒 加 有“忠”,則所謂“信”, ┸ 其將從何而來?同樣道理,  若沒有“義”,則所謂“仁 崇 ”,又將指向哪裡?因此這 剖 樣的研究,應當說是不可取 闞 的。於是乎,在這裡,我們 氙大概便可以“仁”、“義” 刎 而解“忠”、“信”。 依 ě 本文之所見,所謂“親尊”  、“忠恕”、“孝弟”、“ 魁 禮樂”、“忠信”等等等等 初 ……諸如此類的一組組兩兩  相對同時而又分別與“仁義 ︿ ”密切相關的儒學重要思想 陡 理念,若從表面上看,它們 夔 一分為二,分而言之,似乎 ∏ 都無不在於內外、上下、人 瞞 己及表裡之間;與此同時, 甯 若就其本質與核心而言,合 蚜 二為一,合而論之,它們則 胃 又無不在於先秦儒家之所謂 《 納上下,合內外,出之入之 唣 ,不偏不倚,上下貫通,內 刻 外圓融的中道,或者中庸、 埤 中和之道。而“忠信”則既  然同樣關乎於“仁義”,那 漠 麼它們在本質上便不可能是 閥 其中的例外;也就是說,其  本質與核心似亦當同樣在於 嗷 先秦儒家的“中庸之道”。 禽 若徵諸儒學其他傳統文獻便 逐 可知,此言固不虛也。 三 叩 《孟子》曰:“父子有親 毫 ,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 藏 幼有序,朋友有信。”[1 館 1]其中,所謂“父子有親 吩 ”的“親”,究其實,就是 鑿 “仁”;而所謂“仁之實” 仝 者,如上所述,就 是“忠” 圓 。於是乎,所謂“父子有親 鞝 ”,就是“父子有忠”。而 琦 且如果說“父子有親”這句 蛔 話的意思在於“對內”,那 砧 麼“朋友有信”這句話的意 瓔 思,似乎便在於“對外”。 茸 如《大學》中有云:“為人 拆 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 皿 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 真 慈,與華人交止於信。”同 胚 樣道理,其中的“忠”是“ 婪 仁之實”,而“仁”之本身 罔 也就是“忠”。因此這句話  的意思也就是說,上“為人 媯 君”者,要“止於忠”;而 祧 下“與華人交”時,又要“ 琶 止於信”。曾子有言曰:“ 仄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 5 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敏 傳不習乎?”[12]——  其中所謂“為人謀”,實際  上乃是“為君謀”,因此“ 塋 忠”是對上;而所謂“與朋 坶 友交”則是說,下與朋友交 提 要講究信用。孟子有言曰: 拴 “君子居是國也,其君用之 臀 ,則安富尊榮;其子弟從之 j ,則孝弟忠信。 ‘不素餐兮 嶂 ’,孰大於是?”[13] 蠛 而《孟子集註》則又對此注 蹕 曰:“盡己之謂忠,以實之 理 謂信”——其意思是說,在 廂 內對己而言,則謂之曰“忠  ”;而在外對人來說,則便 胚 可謂之曰“信”。孔子嘗有  言曰:“歸乎!君子隱而顯  ,不矜而莊、不厲而威、不 菱 言而信”[14];與此同 紕 時,子夏則亦嘗有言曰:“ 匍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1  5]。由此可見,所謂“信 故 ”,的確是指下而至於朋友 夥 而言的。傳曰:“不仁之至  忽其親,不忠之至倍其君, 袋 不信之至欺其友。此三者, 點 聖王之所殺而不赦也。詩曰 莩 :‘人而無禮,不死何為? 粼 ’”[16]——但具體在 概 這裡,“仁”、“忠”、“ 摳 信”,似乎 又內外、上下之 擄 義,兼而有之。 孔子嘗有 艚 言曰:“言忠信、行篤敬,  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  、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師 ?立,則見其參於前也;在 毿 輿,則見其倚于衡也。夫然 杞 後行。”——這段話,在弟 癲 子子張看來,無疑是太重要 ⒌ 了,惟恐自己憑腦子記不住 姬 ;而當是時也,匆忙之間, 梏 又找不到其他什麼像樣的東 皂 西可以記下來。於是乎,子 胖 張便“書諸紳”[17]— 顛 —索性將它直接記在了自己 蚜 的腰帶之上。由此可見,所 憚 謂“忠信”,似乎又在於言 熊 行之間。 與此同時,在儒 ず 學傳統文獻之中,“孝”、 堤 “弟”、“忠”、“信”等 陟 等,又總是被每每兩兩對舉 淞 、相提並論的,而且它們更 襖 被認為是其中最重要的幾個 坑 思想理念。例如朱熹曾經說 鄧過:“聖人教人,不過孝弟 染 忠信。持守誦習之問,此是  下學之本。今之學者以為鈍 榮 根,不足留意,其平居道說 搐 ,無非子貢所謂不可得而聞  者”;曰:“近日學者病在 娛 好高。《論語》未問學而時 炔 習,便說一貫;《孟子》未 葉 言梁惠王問利,便說盡心; 徒 《易》未看六十四卦,便讀 傾 《繫辭》。此皆躐等之病” 剖 ;又曰:“聖賢立言本身平 淄 易,今推之使高,鑿之使深 階 ”[18]。而顧炎武則亦 領 曾說過:“然則學者宜如之 閒 何?必先之以孝弟,以消其 鉑 悖逆陵暴之心;繼之以忠信 醃 ,以去其便辟側媚之習。使 湎 一言一動皆出於其本心,而 玟 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夫然 虞 後可以修身而治國矣”[1 釉 9]。 此外,所謂“忠信 ち ”者,又不過在於“德”。 嚴 譬如當子張問“崇德”、“ ⊥ 辨惑”之時,孔子曰:“主 S 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 你 欲其生,惡之慾其死。既欲 鉳 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⑴ [20];與此同時,《尚 犯 書》中亦有言曰:“惇信明 褪 義,崇德報功。”[21] v 在二者看來,只有“主忠信  ,徙義”,或者說只有“惇 攣 信明義”,才能“崇德也” 獫 ,才能“崇德報功”。而且 拚 孔子又曾說過:“孝,德之 ざ 始也;弟,德之序也;信, , 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 ︵ 參也,中夫四德者矣哉”[ 鈮 22];甚至他還曾說過: ㄌ “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 ㄢ 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 蹼 以居業也。知至至之,可與 檬 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 隆 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 菅 下位而不憂”[23]。而 徭 《大學》則亦云:“是故君 圯 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 姚 驕泰以失之。” 四 眾所 迦 周知,在中國古代思想世界 ι 裡,“德者,得也”——就 鷚 是“得失”之“得”。與此  同時,“道”就是“德”, 抒 “德”就是“道”,“德” 亙 是所謂“中庸之德”,正如 盈 孔子之所謂“中庸之為德也 善 ,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鍥 [24]而“道”則亦即所 膜 謂“中庸之道”。這一點, 仰 若揆之於《忠信之道》,則  胥在於此。 又如,“簡文 諮 ”中有曰:“忠積則可親也 1 ,信積則可信也。忠信積而 焓 民弗親信者,未之有也”— 啵 —這裡所談的,乃是“忠 信 集 之道”可以治國親民的道理  。曰:“至忠如土,化物而 嫂 不伐;至信如時,必至而不  結……大忠不悅,大信不期 恢 。不悅而足養者,地也;不 腮 期而可約者,天也。□天地 琥 也者,忠信之謂此……故行 葶 而□悅民,君子弗由也”— 組 —而這裡所談的,也是“忠  ”在於上而“信”在於下的  問題。“忠信”乃是節制天 冒 地、效法天地之性的必然結 伲 果——若法地之可“親”之 性,則必有“忠”德;若法 舾 天之可“信”之性,則亦必 悴 有“信”德。至忠無偽,至  信不背,正有如“簡文”之 走 所謂“不溈不害,忠之至也 捭 ;不欺弗知,信之至也”以 Υ 及所謂“忠之為道也,百工 喟 不楛,而人養皆足;信之為  道也,群物皆成,而百善皆 躒 立”——至於這裡所談的, 獠 更是所知與所行“忠信之道 院 ”的效果。職是故,若舍此 ㄇ 而不辨,事無鉅細,或者說 筻 是“眉毛鬍子一把抓”的話 蚍 ,則恐怕必將導致五花八門 滸 ,不著邊際,語焉不詳,不 紊 知所云這樣一種認識結果, 瘌 甚至於,到頭來,終將因此 緦 而“不知其可”也;而整個 詳 先秦儒學,則亦將因此而面  目全非,湮沒無聞矣。 此  外,另據儒學其他傳統文獻 ⒋ ,我們還知道,所謂“忠” 遛 、“信”還是一個與“禮”  密切相關的重要思想理念。 蛉 譬如《禮記》中有云:“先  王之立禮也,有本有文。忠 俟 信,禮之本也;義理,禮之 瘞 文也。無本不立,無文不行 陰 ”;“忠信之人,可以學禮 漾 。苟無忠信之人,則禮不虛 澇 道?是以得其人之為貴也” 址[25]……等等等等,諸 壩 如此類。 但我們得承認, 鳩 縱觀《忠信之道》全篇,其 蹤 中卻又並沒有什麼類似的思  想文字。這裡除了談“忠” 俚 、“信”與“仁”、“義” 懌 的關係之外,並沒有再進一 求 步地深入談及“忠”、“信 掊 ”與“禮”之間的具體關係 贏 問題——有關於此,我們知  道,從理念上說,孔子的思 積 想路徑,當在於“仁—義—  禮”;而孟子的思想理路, 咆 亦在於“仁—義”之間—— 舟 正如《孟子》開篇所載,當 欺 他以偌大年紀、不遠千里前 署 來拜見梁惠王之時所曾說道  的,“王何必曰利?亦有仁 芻 義而已矣!”[26]因此 落 在某種程度上說,即使這一 鮃 點其實也可以更為有力地說 緇 明,“郭店楚簡”中儒家作 喲 品的思想年代,的確當在於 痿 孔、孟之間——或者,我們 淮 可以在此進一步地徵引龐樸 ろ 先生的話,乾脆管它叫做“ 尕 孔孟驛站”[27]好了。 緲 另據考古學專家們的認定 畸 ,“郭店楚簡”的下葬時間  ,當不晚於公元前 300 年  ;而“簡文”的著作時間, 蓁 當然更早於公元前四世紀末 倍 或者更早。與此同時,我們  知道,孔子生活的時間是公 葳 元前 551-公元前 479 鶩 年,子思生活的時間是公元 臍 前 483-公元前 402 年 尚 ,孟子的生活時間是公元前 跌 390-公元前 305 年; 璉 而且我們知道,《孟子》七 樘 篇乃是孟子晚年之作。由此 頹 可見,包括本文所論《忠信 夢 之道》在內的“郭店楚簡” 各書,都應早於《孟子》成 蛞 書之前。 而本文從解釋學 迨 角度對該簡文所作之論,似  乎亦可以在當下考古學和文  獻學外,從一個側面,進一  步為證成其乃至 其他所有簡 轤 文之成文年代,提供一條思 モ 想理據。 注 釋: [ 吐 1]荊門市博物館編:《郭 禰 店楚墓竹簡》,文物出版社 檣 ,1998 年 5 月版。 [  2]李存山:《先秦儒家的 汐 政治倫理教科書——讀楚簡  及其他》,《中國文化研究 勰 》1998 年第 4 期。 [ 薺 3]•《禮記 儒行》。 [ 我 4]•《大戴禮記 五帝德》 柙 。 [5]•《莊子 秋水》  。 [6]•《莊子 人間世  》。 [7][24]《論 ︶•語 雍也》。 [8]《禮 兜•記 哀公問》。 [9]《 鋤•禮記 樂記》。 [10] 嘵 參見梁啟超:《飲冰室合集  》,中華書局,1936- 淪 1941年版。 [11] 絨•《孟子 滕文公上》。 [ ╅ 12][15]•《論語 學 撲 而》。 [13]•《孟子 萁 盡心上》。 [14]《禮 蹀•記 表記》。 [16]《 赤 韓詩外傳》卷一。 [17 芟 ]•《論語 衛靈公》。 [ 睿 18]•《孟子 告子上》。 [19]《日知錄》卷十九  。 [20]•《論語 顏淵 隈 》。 [21]•《尚書 武  成》。 [22]《大戴禮 洲•記 衛將軍文子》。 [2  3]•《易 乾》。 [25 ¥ ]•《禮記 禮器》。 [2 遢 6]•《孟子 梁惠王上》。 [27]龐樸:《孔孟之間 闡 的驛站》,《中國青年報》 耨 1999 年11 月 7 日。

  • 3 # 大雄AI

    《忠信之道》為戰國楚竹書,是郭店楚墓竹簡(下稱郭店楚簡)之一,1993年10月出土於湖北省沙洋區四方鄉郭店村。

    竹簡共9枚,竹簡兩端平齊,簡長28.2至28.3釐米,編線兩道,編線間距13.5釐米。簡文列舉了忠信的各種表現,最後歸結為“忠,仁之實也。信,義之期也”。竹簡原無篇題,篇題為整理者彭浩、劉祖信及王傳富據文意將篇題擬為《忠信之道》。

  • 4 # 小濤說天下

    透過對“郭店楚簡”之《忠信之道》篇的細讀,深入揭示該簡文的根本意旨同樣在於“仁義”,同樣在於以孔子為代表的先秦儒家一以貫之、一脈相承之所謂“中庸之道”。並且指出,該簡文所論證的物件同樣是“屬人”的,同樣指涉所有人及其相互間的上下左右之關係。同時在考古學和文獻學外,從解釋學的角度,從一個側面,進一步為證成其成文年代,提供了一條思想史方面的理據。

    關鍵詞:忠 信 仁 義 道 德 中庸

    自1998年文物出版社出版了《郭店楚墓竹簡》[1]以來,有關於此的研究始終是國內外學術界的一個熱門話題,直至今日,尚未止息;尤其對其中“儒書十篇”的研究,更是炙手可熱,與日俱增——畢竟這部分出土材料的文獻價值和思想意義太重大了,畢竟它從根本上對整個中國哲學史、中國學術史傳統等造成了不小的影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還對其構成了顛覆和衝擊。

    而本文的寫作,即透過對“郭店楚簡”“儒書十篇”中《忠信之道》篇的細讀,對其中所蘊涵著的“忠信之道”,給予哲學性的追問和反思。一

    《忠信之道》可以說是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簡”儒家作品中文字較短的一篇;然而它對先秦儒學乃至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意義卻重大而深遠。為此,李存山先生曾撰文指出,該篇所講的“忠信”,其意旨不在於“教化民眾”,也不是講普遍的道德倫理,而是教導和要求“當權者”們要做到“忠信”;並且認為,此乃該篇之所謂“特色”。然而,果真如是說哉?

    在本文看來,這一簡單界定和劃分“簡文”教育物件的閱讀方法,是有失公允的;或至少說,其中不無主觀臆斷之嫌。然則《中庸》不曰“官盛任使,所以勸大臣也”乎?不曰“忠信重祿,所以勸士也”乎?不曰“時使薄斂,所以勸百姓也”乎?同時,《禮記》不曰“儒有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乎?不曰“儒有忠信以為甲冑,禮義以為幹櫓”乎?以及《大戴禮記》中不曰“皋陶作士,忠信疏通,知民之情”乎?換句話說,以孔子為代表的整個先秦儒學是“屬人”的,而且這個“人”,又無疑是“大寫的人”——它所指謂的,乃是莊子之所謂生於天地之間、“處於天地之間”、“無所逃於天地之間”的整個人類,而不可能是其中某個特定的個體、群體或者集團;至於這篇“簡文”,似乎也並不例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牌子的淨水器比較耐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