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幻影迷蹤
-
2 # 追記歷史
慈禧身為一個女人是清末實際掌權者,雖熱她沒有像武則天一樣成為一代女皇,但她卻行使著清末最高的皇權。如果單從政治手段方面來看,慈禧能從後宮登頂,她的一生肯定是成功的。慈禧能在清皇室複雜的環境中生存,而且還玩轉的遊刃有餘,這也反映出她在處理各方複雜勢力方面很有能力。所以單從慈禧個人的人生經歷來看,她是成功的,雖然她死後留下了一地雞毛,但慈禧舒坦的過了大半生卻是實實在在的事情。
要說慈禧的失敗就罄竹難書了,因為她執政下的清末烏煙瘴氣,將國家直接推向了滅亡的快車道,無數百姓慘遭苦難,而慈禧個人到死都一直在享受著奢靡的生活。比如慈禧為了給自己過生日,竟然會打起挪用軍費的心思,只要能讓自己享受舒服的生活,一切都可以為她犧牲。在籠絡權利時,慈禧利用狠辣的手段不計後果,她的目標只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只要能滿足她的權利慾,其他的一切都是次要的。慈禧晚年外國列強不斷的侵略,她的主要思想就是妥協,割地賠款都不是什麼大事,自己的位置不動搖,能拖著讓清皇權執行下去就行了。慈禧的所作所為用失敗這個詞來說不足以概括,她是舊中國的罪人,歷史上被大眾唾棄的典型人物。
最後說下慈禧的小亮點,主要就是女人社會地位提升方面,封建時期女人的社會地位很低,牢牢的被一些三從四德類的思想束縛。慈禧身為一個女流之輩,自然對女人這個群體要特殊照顧,比如清朝女子有裹腳的傳統,那時三寸金蓮才符合大眾的審美觀,所以大多數女人都要承受裹腳的痛苦,慈禧就將這個壞傳統給否了,消除了女人們都腳部畸形的現象。慈禧還允許開辦女子學校,那時候能進學校的大多都是男子,女人不能登大雅之堂,所以很多女人沒有接受教育的機會,慈禧這個舉措把男女平等提到了一個新高度。
總體來說慈禧沒有什麼可以褒獎的地方,一生劣跡斑斑,所以成功這個詞和她關係不大。
-
3 # 口水雜談
多人的第一反應便是中國的罪人,因為她使中國淪落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代女皇武則天在死後留下了一塊無字碑,功過後人評。而我在讀完慈禧的一生後,卻覺得這個實質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實在不簡單。 慈禧一生經歷了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朝。期間,她兩次決定皇室,兩次發動政變,三次垂簾聽政,可以說在權利的掌握上是極為成功的。他將王公大臣,甚至皇帝都玩弄於股掌之中。但她作為當時中國的最高統治者,卻是一個失敗者。在她47年的統治中,在中國歷史走向最危難的時期,她沒有將中國這艘古老的航船帶出外強侵略的激流險灘,而且正是由於她的不諳世事,使得中國社會一步一步地陷入了更為危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所以我們也有理由去痛恨她。從一個女人的角度去看她,她是幸運的同時又是不幸的。她十七歲入宮,在眾多嬪妃中,只有她所生的兒子存活了下來,正是因為她的兒子,使得她在後宮當中的地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母以子貴,由此她成為了大清王朝的主宰。也由於她手中的權利,她盡享了人生中數不盡的榮華富貴。可她又是不幸的,她二十七歲就沒有了丈夫,直到七十四歲,且不說她在朝堂之上那一臉的威嚴,一臉的鐵面,在後宮當中,她又是怎樣熬過那一個一個漫長的歲月。慈禧中年喪子,同治帝十八歲就死於天花,而且死得非常急促,所以這對於一個母親來說是一生中的一個非常大的衝擊,她無法將自己做妻子溫柔的一面與身為人母侍犢的一面充分展示出來。縱觀慈禧的一生,人們有理由在自己的形象裡去描摹這個女人。 慈禧十七歲以蘭貴人的身份選秀入宮,她的父親因為做過比貼士,所以她懂得滿漢兩種語言,這在後宮之中可謂是獨一無二的,再加上慈禧善於揣摩咸豐帝的心思,所以一入宮便受到了寵愛。慈禧也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女人,她有痛經的病症,但在當時的封建社會和勾心鬥角的後宮中,直接找太醫無疑是引人注意的。而慈禧則是在咸豐帝高興時,提出自己腹胃不適,而咸豐帝也很爽快的為她宣召太醫。經過一年多的治療,她為咸豐帝生下了皇子,這也是咸豐帝唯一存活下來的皇子——同治帝載淳。慈禧還是一個處事不驚的人,當八國聯軍即將侵入北京時,咸豐帝與嬪妃們在圓明園中享樂,而這個突如其來的訊息使咸豐帝大為震驚,隨即與妃嬪們抱頭痛哭。但唯有慈禧不哭,她提醒咸豐帝哭是沒有用的,當務之急是要想解決問題的辦法,併為咸豐帝推薦了他的弟弟——恭親王奕。後來咸豐帝逃亡熱河(承德避暑山莊)避難時,身體每況愈下,在即將離世之際,為同治帝載淳欽點了以肅順為首的贊襄八大臣盡心輔政,由於慈禧當時越來越表現出能獨當一面的能力,肅順就借殺母留子的典故希望咸豐帝殺掉慈禧欲掌握政權,這時的慈禧裝作不知,以退為進,並向肅順示弱及經常帶著載淳探望咸豐帝並哭成一團,最終使咸豐帝不忍殺她。 慈禧的一生如果用四個字來形容,那 “視權如命”應該毫不為過。她與奕叔嫂聯手發動辛酉政變,剷除了八大臣,重新奪回皇權。政變成功之後,她又封恭親王奕為議政王。但雖說是議政王,但決定權永遠是在慈禧手中的。當奕越來越表現出他出色的才幹和外交能力,朝野上下無不對奕大加讚賞之時,慈禧又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打壓奕。清末的歷史可以說是屈辱的歷史,作為大清王朝實質的最高統治者的慈禧來說又何嘗不想興國呢?但在權利與國家之間,她卻毫不猶豫地將天平傾向了個人的權利。洋務運動時,當她得知被自己送出去留學的孩子正在自由的國度中慢慢被洋化時,她立刻終止了這些孩子的留學,因為她怕自己的政權會被將來留學歸來的孩子所推翻,這在中國留學史上是非常可惜的。同治帝死後,她選擇了醇親王奕譞之子,不滿四歲的小載湉入宮當皇帝。這也為她的二次垂簾提供了機會。而小載湉一入宮,也註定了他將失去平常孩子快樂的童年。慈禧為小載湉帝制定了“斷親情,立威嚴,傳孝道”的極為嚴格的教育方針。光緒帝的童年應該是極為悲慘的,他甚至偷吃過太監的食物。而他對於慈禧,始終就是她手中的一顆棋子而已。連光緒大婚,都是慈禧為他一手主宰的。她為光緒帝選擇了用相貌平平來形容都有點過分的22歲的自己的親侄女葉赫那拉氏為皇后。在清朝的選秀制度中,規定參加選秀的年齡為13到17歲,而在她在親侄女超齡這一問題上慈禧是完全知道的,但是她希望的是皇權能永遠有著葉赫那拉家族的血統和試圖達到監視光緒帝的目的。這是一場政治婚姻,毫無愛情可言。之後,就連光緒帝唯一寵愛的珍妃也一再的受到慈禧的辱罵和褫衣廷杖,這在後宮當中是極為少見的。最後慈禧還命令自己的親信太監崔玉貴將她推入井中處死。面對如此腐敗的朝政和列強的侵略,光緒說出了不願當亡國之君的話,他希望透過維新變法來自強,對此慈禧是支援的,但是變法一旦涉及到她的權利,她立刻就讓這剛實行了103天的變法夭折,並發動“戊戌政變”,將光緒帝囚禁在了中南海,並開始了第三次垂簾聽政。雖然光緒帝早已親政,但他始終是有名無實的傀儡皇帝,實質的大權仍然掌握在慈禧的手中。就這樣光緒三十四年,載湉在悲苦與孤獨中,走完了他三十八年的人生旅程,也許這對於他也是一種解脫。然而,就在此二十多個小時之後,統治中國長達近半個世紀的慈禧由於積勞成疾也離開了人世。這是否是上天與他們母子之間開的玩笑呢? 慈禧是一個非常自信的人,光緒死的那天,她還在處理光緒的後事,並立醇親王載灃之子,不到三歲的溥儀為皇帝,為的就是垂簾聽政。她對自己的高壽非常自信,以至於在死前還敢於如此安排皇帝繼承人。 慈禧更是一個極度奢華的人。從她的四十大壽起生日就逢時不順。而在六十大壽時,日本人看準了那年是慈禧的大壽,清政府一定會有所讓步,所以發動了中日甲午戰爭,而中國也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其賠款之巨應該說是史無前例的。在此強敵面前,慈禧仍不願放棄為自己舉行慶典,在大臣們一再上書要求取消慶典時,她才勉強做出了讓步,但也只是縮小了規模而已,還是從國家吃緊的財政中撥出了300萬兩,其中這100萬兩是邊防的軍費,200萬兩是修建鐵路的錢,除此之外又命令王公大臣,封疆大吏拿出了298萬兩。這還不算為慈禧送禮的奇珍異寶。這場六旬慶典足足舉行了十五天。除此之外,她為自己所修頤和園,其中挪用的海軍軍費就多達430萬左右,而購買北洋海軍的7艘主力艦也只有700萬,這相當於一半以上的北洋海軍軍艦的資金。有學者統計,在北洋海軍最初組建時,實力遠遠大於日本海軍,而在甲午戰爭前六年間,由於經費緊張,北洋海軍沒再添置一艘新艦,沒更新一門火炮,連正常的維修都難以進行。相反,日本平均每年添置2艘新艦,日本天皇甚至節省宮中費用用來造船買船。甲午戰爭時,日本海軍的艦速及火炮已遠遠超過中國。中日兩國的統治者在面對戰爭和強國的重大抉擇上孰是孰非顯而易見。隨後所引發的中日甲午戰爭,清朝的慘敗,雖不能說所有的原因都在於挪用了海軍軍費修頤和園上,但這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慈禧甚至連自己已修葺完畢的陵墓都全部拆除重建以此來顯示自己的地位和權利。她的陵墓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其用料之考究,做工之精細,花費之巨大在歷代帝王中是絕無僅有的。此外她的陵墓中,所有的龍都是龍頭朝下,龍尾朝上;鳳在上,龍在下;一鳳壓兩龍的雕刻,也體現了她手中至高無上的權利和清末皇帝的無能。更有無數的珍寶陪葬,其中最為名貴的就是她嘴裡所含的的夜明珠和一對翡翠白菜。如此的奢侈也為日後的東陵大盜案,她與乾隆皇帝的陵寢被盜埋下了伏筆。被洗劫一空的慈禧陵寢幾乎被毀於一旦,不但立柱被砍,天花板被掀,寶物被盜,連慈禧的屍體也無法倖免,被扔了出來,面朝地,而且被扒光了上衣,鞋也被脫去,只有一隻腳穿著襪子。情形之慘,慘不忍睹。生前不可一世的慈禧太后,在死後竟受到如此待遇,這又會不會是上天對她的一種懲罰呢? 當你讀完了一個人的一生,心情必定是很沉重的,在欽佩慈禧在男人的世界中如此善於玩弄權術,和處事不驚的人生態度時,也對當時的百姓感到無比的同情。這麼一個受人敬仰的聖母皇太后不僅沒有帶領人民抵抗外國的入侵,反而大大的增加了人民的生活負擔,使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對於慈禧太后的一生,後人褒貶不一,但歷史終究是歷史,歷史也無法重演,我們所能做的,就只有站在當時人們的立場上去看待歷史,卻無法改變歷史的結局。這一段使中國蒙羞的屈辱歷史也見證了“落後便要捱打”的客觀事實。正是由於那段歷史,使中國走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進入了共和國時期,也正是由於那段歷史,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使無數華人清醒過來,認識到了自己國家與西方的差距。我至今不敢想象,如果沒有那段歷史,我們是不是還生活在封建社會的統治之下。 唐太宗李世民曾說過:“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鑑,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大凡有識之士與傑出的政治家都懂得這個道理。我不曾想過與偉人相提並論,但從慈禧身上反映出的不僅是她那短暫的一生,更能反映出的是清朝從衰弱與走向滅亡的過程。這不僅僅是給統治者看的,作為我們每一個普通人都能從中有所收穫,如何做人,應該樹立怎樣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也許慈禧所給我們提供的只是一個反面教材。俗話說憶苦思甜,回想當時人民的食不果腹,與我們如今的衣食無憂,這來之不易的生活是否更該去珍惜呢?在經歷了一個世紀的戰火洗禮的中華大地上,我們如今的和平年代是否更可貴呢?這都是我們從中所應該去思考的。 慈禧只是那歷史長河中逝去的一顆流星,而我們現在也正在書寫自己的歷史,雖不求光輝燦爛,但只求問心無愧。
-
4 # 使用者549382385057165
慈禧太后也叫西太后,之所以叫西太后因為太后不只她一個。為了爭奪權利,她用盡了手段,殺死勁敵,瓦解顧命八大臣,培植親信,陰險狠毒,取得了政治權力上的成功!作為一個女人,享受了世界上的至尊至高,最為奢華的生活,全世界沒有一個女人可以像她一樣過著極度奢華的生活!在治國理政方面,無疑是失敗者,大清末年國力衰微,歐洲列強虎視眈眈,北有俄國,東有鬼子,英國割地,法國德國趁火打劫,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太平天國,日俄戰爭,火燒圓明園,一些列大事件都在她的統治時期發生,大清江山就要崩塌了。內憂外患,也讓她成為了世界上最煎熬的女人!大清的喪權辱國,割地賠款慈禧太后作為最高統治者,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這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大趨勢無法抗拒,歷史車輪滾滾向前,落後就要捱打,落後終將被先進取代,終於在慈禧太后死後的三年爆發了辛亥革命,大清王朝的統治被共和取代終結!
-
5 # 溺水的魚7145
作為女人來說慈禧算是成功!而且是人生大贏家,很有野心,和現在的女強人差不多,要錢有錢要權有權,吃的山珍海味,奴僕成群,沒有稱帝也算是堪比武則天了
-
6 # 陽柳飛絮
就她個人而言是成功的,奴僕成群,吃的山珍海味,全國都為她服務,可以說天下的一切都是她的。對於一個女人來說得到這些可以說是成功至極。
但是作為一個男人的角度來說他很失敗,就家庭來說他不配做一個母親,垂簾聽政,說白了就是把自己的孩子作為傀儡,利用自己的孩子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絲毫不為孩子考慮。
往大了說,他都不配做一個人,我華夏泱泱大國幾千年歷史,雖然盛衰交替,但是歸根結底那是自己國內的事情,她幹了什麼可以說東亞病夫這四個字,和中國後來被各國侵略和她有直接關係。
簡直了,民族敗類!
-
7 # 瀋陽酒徒
清朝興亡兩婦人!
興於孝莊文皇后,亡於慈禧西太后!
雖然說清朝滅亡是大勢所趨,不能牽強於一個女人,但她的作為則有推波助瀾的功效,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
尤其是,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更是給人民增添的無盡的負擔!
可作為一個女性,達到了權利的最高峰,無疑是非常成功的,自古以來,或許只有武周則天可以在她之上了!
-
8 # 謂之中庸
從封建社會時代,皇親貴族爭取個人權力的人生角度看,慈禧可以說是成功的。她超越了所有人,登上掌握皇權的高位,並控制大清王朝數十年。
但是,從歷史角度看,她掌握權力期間,中國錯過了勵精圖治,抗擊外辱的歷史機遇,讓中國一而再,再而三地衰敗、腐朽下去。她的所做所為,完全與時代潮流、社會趨勢、民族利益、民眾呼喚背道而馳。她只是腐朽落後勢力的代表。從這一點來說,慈禧作為一個掌權者,作為一個政治人物,又不是成功者。
對慈禧成敗得失的評價,應採取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而不應只從個人利益得失來衡量。
-
9 # 環韻燊
這種滅絕人性的妖魔女人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當時恐怕也沒有人敢真正接近她。我一直認為滅絕人性壞事做盡的人自己也離光明越來越遠,感受不到人間的真情,是一種墮落,自己害自己而已!看過資料說她出生和死時天象恐怖異常,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裡恐怕都沒有第二個,完全是女妖女魔降世。死後被盜墓據說還被姦屍也是報應!我一直認為這個女人在幾十年的漫漫長夜中咸豐帝甚至滿清的前面那些雄才大略的皇帝泉下有知有沒有來懲罰過她來索過命。這樣的人幾十年漫漫長夜中和人生路中又能依靠誰。向誰獲得親情溫暖。這樣的女人若人死後真的有另一個世界恐怕沒有好下場!
回覆列表
多人的第一反應便是中國的罪人,因為她使中國淪落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代女皇武則天在死後留下了一塊無字碑,功過後人評。而我在讀完慈禧的一生後,卻覺得這個實質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實在不簡單。 慈禧一生經歷了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朝。期間,她兩次決定皇室,兩次發動政變,三次垂簾聽政,可以說在權利的掌握上是極為成功的。他將王公大臣,甚至皇帝都玩弄於股掌之中。但她作為當時中國的最高統治者,卻是一個失敗者。在她47年的統治中,在中國歷史走向最危難的時期,她沒有將中國這艘古老的航船帶出外強侵略的激流險灘,而且正是由於她的不諳世事,使得中國社會一步一步地陷入了更為危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所以我們也有理由去痛恨她。從一個女人的角度去看她,她是幸運的同時又是不幸的。她十七歲入宮,在眾多嬪妃中,只有她所生的兒子存活了下來,正是因為她的兒子,使得她在後宮當中的地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母以子貴,由此她成為了大清王朝的主宰。也由於她手中的權利,她盡享了人生中數不盡的榮華富貴。可她又是不幸的,她二十七歲就沒有了丈夫,直到七十四歲,且不說她在朝堂之上那一臉的威嚴,一臉的鐵面,在後宮當中,她又是怎樣熬過那一個一個漫長的歲月。慈禧中年喪子,同治帝十八歲就死於天花,而且死得非常急促,所以這對於一個母親來說是一生中的一個非常大的衝擊,她無法將自己做妻子溫柔的一面與身為人母侍犢的一面充分展示出來。縱觀慈禧的一生,人們有理由在自己的形象裡去描摹這個女人。 慈禧十七歲以蘭貴人的身份選秀入宮,她的父親因為做過比貼士,所以她懂得滿漢兩種語言,這在後宮之中可謂是獨一無二的,再加上慈禧善於揣摩咸豐帝的心思,所以一入宮便受到了寵愛。慈禧也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女人,她有痛經的病症,但在當時的封建社會和勾心鬥角的後宮中,直接找太醫無疑是引人注意的。而慈禧則是在咸豐帝高興時,提出自己腹胃不適,而咸豐帝也很爽快的為她宣召太醫。經過一年多的治療,她為咸豐帝生下了皇子,這也是咸豐帝唯一存活下來的皇子——同治帝載淳。慈禧還是一個處事不驚的人,當八國聯軍即將侵入北京時,咸豐帝與嬪妃們在圓明園中享樂,而這個突如其來的訊息使咸豐帝大為震驚,隨即與妃嬪們抱頭痛哭。但唯有慈禧不哭,她提醒咸豐帝哭是沒有用的,當務之急是要想解決問題的辦法,併為咸豐帝推薦了他的弟弟——恭親王奕。後來咸豐帝逃亡熱河(承德避暑山莊)避難時,身體每況愈下,在即將離世之際,為同治帝載淳欽點了以肅順為首的贊襄八大臣盡心輔政,由於慈禧當時越來越表現出能獨當一面的能力,肅順就借殺母留子的典故希望咸豐帝殺掉慈禧欲掌握政權,這時的慈禧裝作不知,以退為進,並向肅順示弱及經常帶著載淳探望咸豐帝並哭成一團,最終使咸豐帝不忍殺她。 慈禧的一生如果用四個字來形容,那 “視權如命”應該毫不為過。她與奕叔嫂聯手發動辛酉政變,剷除了八大臣,重新奪回皇權。政變成功之後,她又封恭親王奕為議政王。但雖說是議政王,但決定權永遠是在慈禧手中的。當奕越來越表現出他出色的才幹和外交能力,朝野上下無不對奕大加讚賞之時,慈禧又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打壓奕。清末的歷史可以說是屈辱的歷史,作為大清王朝實質的最高統治者的慈禧來說又何嘗不想興國呢?但在權利與國家之間,她卻毫不猶豫地將天平傾向了個人的權利。洋務運動時,當她得知被自己送出去留學的孩子正在自由的國度中慢慢被洋化時,她立刻終止了這些孩子的留學,因為她怕自己的政權會被將來留學歸來的孩子所推翻,這在中國留學史上是非常可惜的。同治帝死後,她選擇了醇親王奕譞之子,不滿四歲的小載湉入宮當皇帝。這也為她的二次垂簾提供了機會。而小載湉一入宮,也註定了他將失去平常孩子快樂的童年。慈禧為小載湉帝制定了“斷親情,立威嚴,傳孝道”的極為嚴格的教育方針。光緒帝的童年應該是極為悲慘的,他甚至偷吃過太監的食物。而他對於慈禧,始終就是她手中的一顆棋子而已。連光緒大婚,都是慈禧為他一手主宰的。她為光緒帝選擇了用相貌平平來形容都有點過分的22歲的自己的親侄女葉赫那拉氏為皇后。在清朝的選秀制度中,規定參加選秀的年齡為13到17歲,而在她在親侄女超齡這一問題上慈禧是完全知道的,但是她希望的是皇權能永遠有著葉赫那拉家族的血統和試圖達到監視光緒帝的目的。這是一場政治婚姻,毫無愛情可言。之後,就連光緒帝唯一寵愛的珍妃也一再的受到慈禧的辱罵和褫衣廷杖,這在後宮當中是極為少見的。最後慈禧還命令自己的親信太監崔玉貴將她推入井中處死。面對如此腐敗的朝政和列強的侵略,光緒說出了不願當亡國之君的話,他希望透過維新變法來自強,對此慈禧是支援的,但是變法一旦涉及到她的權利,她立刻就讓這剛實行了103天的變法夭折,並發動“戊戌政變”,將光緒帝囚禁在了中南海,並開始了第三次垂簾聽政。雖然光緒帝早已親政,但他始終是有名無實的傀儡皇帝,實質的大權仍然掌握在慈禧的手中。就這樣光緒三十四年,載湉在悲苦與孤獨中,走完了他三十八年的人生旅程,也許這對於他也是一種解脫。然而,就在此二十多個小時之後,統治中國長達近半個世紀的慈禧由於積勞成疾也離開了人世。這是否是上天與他們母子之間開的玩笑呢? 慈禧是一個非常自信的人,光緒死的那天,她還在處理光緒的後事,並立醇親王載灃之子,不到三歲的溥儀為皇帝,為的就是垂簾聽政。她對自己的高壽非常自信,以至於在死前還敢於如此安排皇帝繼承人。 慈禧更是一個極度奢華的人。從她的四十大壽起生日就逢時不順。而在六十大壽時,日本人看準了那年是慈禧的大壽,清政府一定會有所讓步,所以發動了中日甲午戰爭,而中國也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其賠款之巨應該說是史無前例的。在此強敵面前,慈禧仍不願放棄為自己舉行慶典,在大臣們一再上書要求取消慶典時,她才勉強做出了讓步,但也只是縮小了規模而已,還是從國家吃緊的財政中撥出了300萬兩,其中這100萬兩是邊防的軍費,200萬兩是修建鐵路的錢,除此之外又命令王公大臣,封疆大吏拿出了298萬兩。這還不算為慈禧送禮的奇珍異寶。這場六旬慶典足足舉行了十五天。除此之外,她為自己所修頤和園,其中挪用的海軍軍費就多達430萬左右,而購買北洋海軍的7艘主力艦也只有700萬,這相當於一半以上的北洋海軍軍艦的資金。有學者統計,在北洋海軍最初組建時,實力遠遠大於日本海軍,而在甲午戰爭前六年間,由於經費緊張,北洋海軍沒再添置一艘新艦,沒更新一門火炮,連正常的維修都難以進行。相反,日本平均每年添置2艘新艦,日本天皇甚至節省宮中費用用來造船買船。甲午戰爭時,日本海軍的艦速及火炮已遠遠超過中國。中日兩國的統治者在面對戰爭和強國的重大抉擇上孰是孰非顯而易見。隨後所引發的中日甲午戰爭,清朝的慘敗,雖不能說所有的原因都在於挪用了海軍軍費修頤和園上,但這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慈禧甚至連自己已修葺完畢的陵墓都全部拆除重建以此來顯示自己的地位和權利。她的陵墓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其用料之考究,做工之精細,花費之巨大在歷代帝王中是絕無僅有的。此外她的陵墓中,所有的龍都是龍頭朝下,龍尾朝上;鳳在上,龍在下;一鳳壓兩龍的雕刻,也體現了她手中至高無上的權利和清末皇帝的無能。更有無數的珍寶陪葬,其中最為名貴的就是她嘴裡所含的的夜明珠和一對翡翠白菜。如此的奢侈也為日後的東陵大盜案,她與乾隆皇帝的陵寢被盜埋下了伏筆。被洗劫一空的慈禧陵寢幾乎被毀於一旦,不但立柱被砍,天花板被掀,寶物被盜,連慈禧的屍體也無法倖免,被扔了出來,面朝地,而且被扒光了上衣,鞋也被脫去,只有一隻腳穿著襪子。情形之慘,慘不忍睹。生前不可一世的慈禧太后,在死後竟受到如此待遇,這又會不會是上天對她的一種懲罰呢? 當你讀完了一個人的一生,心情必定是很沉重的,在欽佩慈禧在男人的世界中如此善於玩弄權術,和處事不驚的人生態度時,也對當時的百姓感到無比的同情。這麼一個受人敬仰的聖母皇太后不僅沒有帶領人民抵抗外國的入侵,反而大大的增加了人民的生活負擔,使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對於慈禧太后的一生,後人褒貶不一,但歷史終究是歷史,歷史也無法重演,我們所能做的,就只有站在當時人們的立場上去看待歷史,卻無法改變歷史的結局。這一段使中國蒙羞的屈辱歷史也見證了“落後便要捱打”的客觀事實。正是由於那段歷史,使中國走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進入了共和國時期,也正是由於那段歷史,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使無數華人清醒過來,認識到了自己國家與西方的差距。我至今不敢想象,如果沒有那段歷史,我們是不是還生活在封建社會的統治之下。 唐太宗李世民曾說過:“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鑑,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大凡有識之士與傑出的政治家都懂得這個道理。我不曾想過與偉人相提並論,但從慈禧身上反映出的不僅是她那短暫的一生,更能反映出的是清朝從衰弱與走向滅亡的過程。這不僅僅是給統治者看的,作為我們每一個普通人都能從中有所收穫,如何做人,應該樹立怎樣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也許慈禧所給我們提供的只是一個反面教材。俗話說憶苦思甜,回想當時人民的食不果腹,與我們如今的衣食無憂,這來之不易的生活是否更該去珍惜呢?在經歷了一個世紀的戰火洗禮的中華大地上,我們如今的和平年代是否更可貴呢?這都是我們從中所應該去思考的。 慈禧只是那歷史長河中逝去的一顆流星,而我們現在也正在書寫自己的歷史,雖不求光輝燦爛,但只求問心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