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村民1977

    很高興回答問題,我是種葡萄的,稱不上是葡萄園,但是也有6畝葡萄,不過我的葡萄是種在大棚裡的!各個品種的葡萄建造也不一樣,我種的是藤稔葡萄,行距是1.8米,株距是50公分,一顆葡萄留四穗葡萄,一畝地大約留2500左右穗,一穗重1.5到2斤,畝產4000斤左右。

  • 2 # 河東書情

    一、葡萄園建園的目標要求

    (1)最好能集中連片,面積規模化。在統一規劃的指導下,集中成片種植,便於種植管理,便於聯合實施防風固沙及灌、排等抗災工程,以形成產、運、貯、銷專業分工的商品生產和服務體系。

    (2)突出主栽品種,實現產品批次化,增強果品競爭力。新建園要突出1 -2個名優品種為主栽品種,重點發展,使主栽品種形成一個批次的拳頭商品,建立品牌,便於後期果品的順利銷售。

    (3)目標要明確。基本以第一年定植建園,第二年長樹結果,第三年結果豐產的步驟,不可在前兩年就讓葡萄樹大量掛果,造成樹勢培養不起來,後續的花芽分化差、枝條過細等問題。

    二、園地選擇

    建園地應選擇地勢平坦,土地連片,交通方便,有灌溉條件,排水良好,土質疏鬆的沙質土或者壤土,土壤酸鹼度以中性或略酸性為宜,新開墾荒地建園或者土壤較為貧瘠的應先改良土壤。

    三、園地規劃

    無論是大面積建園,還是建立獨立經營的小葡萄園,在建園前,必須進行統一規劃,合理設計。確定生產方向和株行距架式架形。

    (1)栽植行向

    葡萄栽植時如果採用大棚栽培或者簡易棚栽培應充分考慮當地季風方向,以防生產受到大風的影響。同時行向與風向一致也可以增加葡萄園通透性,減少病害的發生。

    (2)排灌系統及道路設定

    排灌系統:地頭最好開挖排水溝,同時排水溝又能及時把水排出去。減少在雨水較大時,造成大水漚根,影響葡萄生長。

    道路:根據葡萄園面積而定,本著節約用地和方便生產的原則設定道路。小園只設置作業道,直接與園外大路相通,以便於運輸,管理為宜。

    四、整地

    平原地區及地勢平坦的地塊,在定植前按規劃行距開挖定植溝;丘陵坡地,可先修梯田,再定植。在坡度大於15度的坡地,先修等高撩壕,栽上葡萄後,採用取上切下墊的辦法逐步修成梯田。

    挖定植:定植溝規格為寬、深各0.8—1m,將挖掘出來的土放置一旁,與生物質炭充分混勻,按每畝500—1000Kg的標準使用。可在溝底部鋪30—40cm秸稈後,回填拌好的土,之後澆水沉實準備定植。

    五、建園方法

    苗木必須採用1、2級優質壯苗。苗木標準見下表。

    栽植方法:第一,秋季成苗定植。按上述要求挖好定植溝後耕耙平,並按株距或穴距挖定植穴,穴大小為20~25cm,深25~30cm。先在定植穴內堆5cm高的小土堆,將苗放入,使根系舒展,並埋土逐漸提苗,當埋土至根莖處,用腳踏實,灌水澆透,水滲後封穴,並在苗上覆土2~3cm,乾旱地區則覆蓋地膜。

    六、如何提高苗木栽植成活率

    (1)選擇苗木。選用1~2級苗木定植。苗木要求無病蟲害、無風乾和失水現象。苗木根系不發黴、不受熱,苗莖皮層不發皺,芽眼與苗莖用刀削呈綠色。

    (2)消毒。如果是開春定植,當地氣溫在12℃左右時即可開始定植。栽前修整根系,剪去枯樁並浸泡12~24h,使其充分吸水。同時又對苗木進行消毒處理,預防苗木帶來的病蟲害的發生。

    (3)深挖坑,淺栽苗。溝深剛好與苗根際相當為宜,邊栽邊覆土,踏實。使根系與土緊密結合。

    (4)栽後澆1次透水,水滲後培土。將苗莖全部用土埋嚴,培土厚度超過最上1個芽眼2cm為宜,以防止抽乾。

    (5)栽後可以立即蓋地膜,待芽眼萌動後,在膜上捅孔,讓幼芽自行長出。

    (6)栽後1周內,只要10cm以下土層潮溼不幹,則不要澆水,以免降低地溫和影響土壤通氣性。以後乾旱時可澆水。同時,及時防治病蟲害發生,主要是霜黴病。和後期避免雨水大漚根。

  • 3 # 農牧從業者

    葡萄採摘園的選址非常重要,應選在農業基礎條件較好,交通便利的郊區。經營者應著重考慮所在城市總體的經濟和佈局,同時要考慮周邊環境因素。比如,費縣有個紫錦葡萄生態園,建在費縣大田莊鄉鎮駐地,有水庫且是蒙山旅遊的核心地帶的交通要道上,建園第二年就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採摘,不僅僅有縣城的,更多是臨沂、甚至濟南等大城市的遊客前來採摘。位於蘭陵縣下村的玉清葡萄採摘園,雖然離城區遠一點,但也選擇在了周邊沒有任何汙染源的山嶺地,種植的葡萄口感在整個臨沂都數得著,這也吸引來不少觀光的遊客。

      園區的發展模式,應根據各地的經濟條件和市場需求而不同。靠近大城市的應重點發展高階的休閒觀光農業,即高檔的葡萄主題觀光園。還應依據各具特色的地理資源和人文景觀,考慮怎麼利用、融入。在規劃休閒專案上,可以規劃不同型別的專案。比如採摘、品嚐專案。

      農業觀光要吸引遊客,在於讓遊客有參與感,能融入其中、體驗參與。葡萄主題觀光園中採摘和品嚐專案是必不可少的。這也是長期生活在喧鬧、繁華都市的青少年、兒童甚至大人們的最愛。暑假裡、雙休日,全家出動或約上三五好友,到田間親自體驗一下農家的樂趣,與自然親密接觸可以掃去內心的煩悶。

      無水不成景,在景觀的設計中,園區因地制宜,讓水得成為必不可少的元素。清澈的水面可以使人心曠神怡。另外,一定面積的塘湖,在收集雨水、農業灌溉中也能發揮巨大作用。

      好玩,好品質

      葡萄主題觀光園屬於觀光農業的範疇內,在遠離都市、遠離化肥、農藥等觀光園區,用原始的方式種養蔬菜、瓜果、糧食、牧漁等無機農產品,採用現採現加工,以此為特色吸引遊客前來就餐、遊玩,也可以作為葡萄觀光園的重要輔助部分。好品質,才能贏得遊客信任。

      對品質的堅守,無論高低端服務,都是必須的。

      葡萄主題觀光園的營業季節,應不限於葡萄成熟季節,也不能僅僅在葡萄上做文章。要拉伸服務時限,經營者可透過溫室種植和冷庫貯藏等設施實現葡萄的週年供應;還可以透過發展住宿餐飲,曲藝活動等不受季節限制的娛樂專案來消除農業觀光專案的旺淡季通病。

      會管理,還得會宣傳

      特色是觀光農業的魅力所在。

      與農業有關的觀光專案,必須注意避免因農業特點造成的淡旺季現象。在景觀設計和專案搭配上要科學搭配,做到觀光園四季有景,週年可遊。

      所種葡萄品種,應注重早中晚搭配。比如可以選擇金手指、玫瑰香、摩爾多瓦、Sunny玫瑰、聖誕玫瑰、夏黑、美人指等優良品種,並進行避雨栽培。栽培架式上有多種選擇,棚架、避雨都要考慮應用,並整理成各種造型,架面不可過高,便於遊客採摘。

      發展觀光農業要注重聯動發展,打破地域和領域界限,併入原有旅遊線路或開發新的精品線路,把觀光農業規劃成所在區域景區的一部分或者拓展成為一個新的景區、景點。採用多種營銷渠道,在現有的客源基礎上,經營者還要開發潛在的目標市場,讓葡萄主題觀光園成為一些外地遊客旅遊的專案之一。以節、會為媒,推出有特色、有影響的專題活動,對外宣傳觀光園品牌。同時透過現代媒體,如報紙廣電、網際網路、微信擴大影響,開展營銷。

      觀光農業具有的休閒性、參與性、趣味性等特點,要使其成為遊客最具回頭遊的專案。而這,除了需要精彩的休閒專案、活動內容外,景區的管理質量、服務水平、人員素質也是關鍵因素。

  • 4 # 河北玉麒麟1988

    葡萄園的防護林建設:營建防護林可以改善葡萄園的生態條件。防護林一般包括主林帶和副林帶,有效防護範圍為林本高度的15-20倍。山地主林帶應設在果園上部或分水嶺等高處。沿海和風沙大的地區應設副林帶和折風帶,林帶應加密,帶距也應縮小。主林帶應與當地主風向垂直,主林帶間距400~600m,植樹5~8行。副林帶與主林帶垂直形成長方形林網,植樹2~3行。防護林樹種因地選用,最好喬、灌木結合,落葉與常綠結合。

  • 5 # 老胡說三農

    如何科學建造葡萄園?這應該是一個“宏大”的課題。因此,不是一句半句話能夠說清楚的。下面,我們就聊一聊這個話題。

    一、葡萄園址的選擇

    葡萄屬於一種多年生果樹,因此,建園前的園地選擇非常重要。如果想要建立大面積的葡萄園,就需要詳細地進行調查研究。

    首先,應調查瞭解該地區以前是否種植過葡萄,產量或質量表現怎麼樣,生產上都存在著什麼樣的問題。如果該地區以前沒有種植過葡萄,則應該對當地的氣候條件進行詳細的調查。調查內容包括日均溫≥10℃的年積溫有多少;年均降雨量及分佈情況究竟如何;極端最低和最高溫度、霜凍、大風及其他災害性天氣的發生情況究竟怎樣等。用以確定本地區可否發展葡萄生產。

    為什麼要做這些調查呢?

    因為氣候因素對於葡萄的產量與質量影響很大。譬如,新疆的無核白葡萄和宣化的牛奶葡萄雖然是優良的葡萄栽培品種,但在黃河故道地區則表現不良;再譬如,近幾年大面積推廣的紅地球葡萄,其適宜栽培地區≥10℃的年活動積溫應該在3800℃以上,其年日照時數應該在2500-2800小時之間,並且,要求無霜期至少在160天以上,年降雨量在600毫米以上等。如果某一地區達不到這些要求,那麼,該地區就不適合栽培紅地球葡萄。

    其次,在選擇葡萄園址時,還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

    葡萄的耐貯運性相對較差,在葡萄大量結果後,運輸和銷售就成了葡萄園管理的一項重要任務,所以鮮食葡萄的發展多在城鎮和廠礦周圍進行,因為這些地區道路通暢,利於運銷。當然,也可在交通便利的農村發展種植。

    特別提醒:距離大中城市和城鎮消費市場較遠的地區在發展鮮食葡萄時一定要選擇耐貯運的品種。如近幾年大面積推廣的紅地球、秋黑葡萄等。

    對於釀酒葡萄,一般要求葡萄園建在距離酒廠20-30公里的範圍內,以避免運輸中的損失。若產地與酒廠過遠,則可在產地建立發酵站,經初步加工後再運向酒廠。

    2.土壤條件

    葡萄的適應性很強,無論是紅壤、黃壤、砂壤或是黑鈣土均可栽培。但它的根系分佈廣,喜歡在通透性好的土壤中生長。因此,在選擇園地時,以選擇向陽緩坡、土質疏鬆、土層深厚且肥沃的砂壤土為最好。

    對於不適宜葡萄生長的土壤則必須進行土壤改良後才能進行正常的葡萄生產。改良土壤最好在建園前進行。如果土壤過分粘重板結,可以透過增施有機肥以及摻沙改土等措施來改善士壤狀況;如果屬於土壤瘠薄,保肥、保水能力差的沙荒地,則可以透過大量施用有機肥及土壤摻合粘土進行改良。

    葡萄在pH值為中性的土壤中生長最好。若土壤中pH值過大或過小將會導致葡萄植株生長緩慢,樹勢衰弱甚至死亡。因此,對於酸性過大的土壤,可透過增施有機肥以及施用石灰進行中和的方法加以改良;對於鹽鹼地,則可以採用“條臺田”(墊高栽植地)方式進行建園,並且要定期灌水,排鹽洗鹼,同時,透過增施有機肥加以改良土壤,從而降低土壤中的含鹽量。

    一般情況下,只要改良措施得當,管理有方,在經過改良的土壤上栽植葡萄,同樣也能夠做到:早產、穩產、優質。

    另外,葡萄園址的地下水位不宜過高,一般地下水位應在地面下2-3米較好。如果地下水位過高,則會影響葡萄根系生長,造成植株生長不良。如果必須在這樣的園址建園,不但應採用“條臺田”方式進行建園,而且,還應挖排水溝使排水暢通。

    3.自然氣候條件

    葡萄園的選擇要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充分利用好當地的小氣候,儘量克服或緩和不利的氣候因素。例如,在降雨過多、夏秋潮溼的地區,應當特別注意選擇山坡地或排水良好、通風透氣的地塊進行種植;在生長季熱量不足或成熟期氣溫低的地區,則最好選擇南坡、西南坡、暖山谷等地塊進行種植。

    二、園地規劃、設計與葡萄品種的選擇

    在園地選定後,就要進行葡萄園的規劃和設計。其內容主要包括土地和道路系統、排灌系統、品種的選擇和配置、果園防護林及果園水土保持的規劃和設計。

    1.道路與排灌系統、防護林及作業區的規劃設計

    在規劃設計時,首先要對園地進行實地詳細勘測。其主要內容包括地形、地貌、面積、水源及植被情況等。勘測完畢後要寫出書面報告並進行綜合評估。

    (1)道路規劃設計

    葡萄園的道路規劃設計應根據葡萄園面積的大小而定。園地面積在30公頃以上者,應由大、中、小三級路面組成。大路要求位置適中,貫穿全園,與園外相通,以方便運輸;中路是小區的分界線,小路則是作業道,用以方便田間管理所使用。

    (2)排、灌系統規劃設計

    葡萄是需水量大的樹種之一,及時、足量的澆水是維持其正常生長和果實品質的關鍵措施。因此,在葡萄園灌溉系統設計時,應首先考慮有充足的水源。若採用地下水進行灌溉,可用軟管將水直接引到樹下;若採用河、湖水等其他水源進行灌溉,則須修建灌溉系統。

    灌溉系統可分為乾渠、支渠和毛渠,其規劃可以與葡萄園道路建設相結合。一般情況下,乾渠應位於大區道路一側,支渠應設在小區路邊的一側,毛渠是指葡萄的定植溝。

    葡萄園排水系統的規劃設計主要是為了解決果園土壤中水分和空氣的矛盾。對於地下水位高、雨季可能發生澇災的低窪地,必須設計規劃排水系統。排水系統可分明溝排水和暗溝排水兩種。明溝排水快,但佔地面積大且需經常整修。明溝的間距與深度有一定的關係,如明溝的深度為1-1.5米,則溝距不宜超過50-100米;若明溝的深度為2-2.5米,則溝距可增至200-400米。暗溝的深度與溝距隨土質而定,一般來說土質越粘、深度越淺,溝距越小。如果建在粘土上,暗溝深度應以1-1.2米、溝距應以8-12米較好。

    暗溝一般不佔用果園的土地,不影響機械作業,但在建設時需要較大的投資。

    (3)防護林的規劃設計

    防護林不僅可以防止風害,而且可以減少土壤蒸發和植株蒸騰,增加大氣和土壤的溼度。

    防護林一般包括主林帶和副林帶。

    主林帶應與當地主風向垂直,至少偏角不超過30°,否則防風效果下降。帶間距離以樹高的15-20倍較好。例如樹高20米,則帶間距離為300-400米。

    副林帶是主林帶的輔助林帶,並與主林帶相垂直。副林帶間距一般在1000米左右,但在風沙較大的地區應適當減少間距。

    在防護林的樹種選擇上,可選用楊樹、榆樹、柳樹、杜梨、核桃等喬木做防護林。也可選用紫穗槐、荊條、月季、花椒等灌木做防護林。

    (4)作業區的規劃設計

    作業區是園地的小區,不論對平地果園還是山地果園都十分重要。若園內小區設計不合理,則會給園內的水土保持和機械行走造成障礙。因此,對於作業區一定要科學規劃設計。

    2.葡萄品種的選擇

    在新建葡萄園時,應本著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原則進行主栽品種選擇。

    在選擇主栽品種時,首先應考慮優良品種對當地氣候和土壤的適應情況;其次應根據本園的生產任務,確定主栽品種。

    如果和葡萄酒廠有生產葡萄酒的合同,就應選擇用作釀酒(譬如龍眼)的葡萄品種進行栽培;如果主要用做供應鮮食,就應選擇外觀粒形整齊、色澤鮮豔、口味香甜的鮮食的葡萄品種進行栽培。

    三、建園前的土壤準備

    1.清除植被和平整土地

    未開墾的土地上經常會長有樹木、雜草等植被,在建園前應連根清除。在已栽植葡萄的土地上再栽葡萄時,一定要先將老葡萄樹根徹底挖除,再採用二氯丙烯作為消毒劑進行土壤消毒。消毒後才能重新栽植葡萄。

    平整的土地既利於灌溉與排水,又利於株距的配置和葡萄架的搭建,還有利於水土保持工作,所以在建園前應儘可能把土地整平。

    2.定植溝的挖掘與回填

    定植溝栽植不但有利於促進葡萄幼苗根系的迅速生長和擴充套件,而且,還能夠保證葡萄早結果和穩產優質。一般情況下,定植溝的深、寬應各為1米。在開挖定植溝時,應將心土和表土分開堆放,挖完後分別進行回填。

    在土壤回填時,應先在溝底鋪一層20釐米厚的玉米秸或麥秸(粉碎後)等有機物,如果土壤為粘土,應再填充10-20釐米厚的爐灰渣或半風化的碎石,以利通氣排水,然後將一半表土與農家肥混合填在玉米秸或爐渣上面。農家肥的使用量一般為:5000-10000公斤/畝。施過農家肥後,再施入磷肥200公斤。然後用表土與少量的磷酸二氫銨混合後回填即可。

    當這一切工作做好後,即可進行葡萄樹的栽植。

    綜上所述,在進行葡萄種植時一定要對葡萄園的選址工作做細、做紮實。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葡萄的高產、穩產和品質優良。

  • 6 # 金郡種植

    建立葡萄園應選擇合標的水源和適合葡萄生長的土壤,事先進行規劃和設計、因地制宜、 合理而切實可行對葡萄園總體規劃。針對本地氣候條件特點,選育適合本地種植 的葡萄設施專用品種,採用花期調控、水肥一體化、綠色病蟲害綜合防控等技術,建立葡萄一年兩收栽培技術體系。據瞭解目前該種植體系在廣東省推廣應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 7 # 海瀚哥幾個

    這個問題對於一個種植葡萄多年的我來說,有我的看法。

    科學建造其實是指建造合理的果園,建好以後不會再反手拆這個建那個的。

    首先要選址得當,靠路邊。水源和電要有。

    其次是在果園的得當位置建一個人住的地方,和放工具的地方。果園的橫向和縱向也要按照果園的選址來定。

    最後就是果園的路了,進出的路要留的恰當。還要考慮到以後用什麼工具來進行耕作,果園的行距和株距也要考慮在內。

    具體到米數還要自己定,每個果園的情況都不一樣,輕信別人的指點害得是自己。

    所以科學建造葡萄園要謹慎,多參考周邊的果園再定!

  • 8 # 湘村小兵兵

    建造葡萄園,最主要的就是葡萄架式。

    第一種是離家,

    第二種是棚架,

    第三種雙十字V型架,

    第四種葡萄避雨棚架。

    生產上常用的葡萄支架是水泥柱,石柱,木柱的。個別地區為了節約建園成本,利用園內現有的樹木作木樁。

    至於具體採用哪一種支架,則需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但是不管用哪一種材料做支架,都應該要注意架杆的牢固性。

  • 9 # 農村老農

    關於如何建造葡萄園全套建園方案如下:建設葡萄園的硬體標準和品種選擇以及管理方法

    第一,葡萄園地的規劃。無論是建設大型園區還是小葡萄園,必須要有一個完整的設計規劃。包括對株距行距的要求,葡萄架的形狀要求等。有了這些初步規劃後,才能方便選址。葡萄園址應該選擇在交通便利,手電齊全,地勢平坦,土質肥沃的砂性土或者中性土壤。並且排水方便,灌溉方便。最好能集中連片,面積規模化。在統一規劃的指導下,集中成片種植,便於種植管理。

    第二,土地的管理。按照規劃開挖定植溝,為以後以後葡萄搭架做好基礎,預留葡萄苗成材後的管理和採摘,丘陵地區可以建設成梯子式,規劃儘量整齊。定植溝尺寸寬度0.8~1m,深度為1~1.2m,把挖掘土加生物炭按每畝600~1100kg攪拌均勻。在溝的底部鋪上30~50cm的秸稈,能有效增加底肥和排水透氣性。然後回填混合土,用水澆頭,做好種植前的準備。

    第三,葡萄栽植時如果採用大棚栽培或者簡易棚栽培應充分考慮當地季風方向,以防生產受到大風的影響。同時行向與風向一致也可以增加葡萄園通透性,減少病害的發生。要注意的排水系統和交通情況要根據實際情況前期都要妥善處理。

    第四 品種的選擇。葡萄不同於大多數果樹,可以選擇的品種繁多。有核品種有160多個,無核品種達30多個,而且苗木質量良莠不齊,真偽難辨。因此,在品種選擇方面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區域市場對品牌的建立非常重要。對於採摘而言:有的區域喜歡酸甜的葡萄、有的區域喜歡提子、也有的只喜歡無核的。對於這種定向消費理念,選擇品種是一定要考查市場,根據市場的消費習慣,選擇草莓香型或玫瑰香型、牛奶型或酸甜適口的品種。對於合作銷售而言:消費者只能根據葡萄顆粒、串形進行選擇、不能品嚐,宜選擇品質好、耐貯運的高檔歐亞種。

    第五,苗木的選擇。必須選擇一級或者二級優質的壯苗,只有苗木好,成活率才高。苗木要求,無病蟲害、無風乾和失水現象。苗木根系不發黴、不受熱,苗莖皮層不發皺,芽眼與苗莖用刀削呈綠色。

    第六,苗木栽培前的處理。春定植,氣溫在12~15度左右時定植。栽前修整根系,剪去枯樁並浸泡15~24h,使其充分吸水。對苗木進即可行消毒處理,預防病蟲害的發生。

    第七,栽植方法:一,挖好定植溝後,並按株距或穴距挖定植穴,穴大小為18~25cm,深20~30cm。先在定植穴內堆6cm高的小土堆,將苗放入,使根系展開,輕輕上提葡萄苗(這樣能讓根系舒展),當埋土至根莖處,灌水澆透,水滲後上封土3~4cm,根據情況,有些乾旱地區也可覆蓋地膜

  • 10 # 兩隻櫻桃農場王小胖

    科學的規劃葡萄園,

    首先你要有自己的規劃目標。比方說是要搞採摘的或者是觀光啊,或者說大量生產的。

    另一方面講是便於採摘呀,便於生產啊,便於勞作。

    還有可能在北方的話還要預防凍害,這些設施要提前規劃好建設好。

    主要的有這麼幾種,

    第一種是籬笆式結構,這種也是最常見的。要栽植水泥樁。一般是2.5x4米,水泥柱之間要拉鋼絲,葡萄栽到水泥柱之間。葡萄留十五六個枝條沿著鋼絲往上爬。一般爬到兩米左右。

    第二種是棚架結構。柱高兩米五。三米乘四米。頂上用鋼絲連線好。每顆葡萄留一根藤爬到棚頂,底部空間大便於勞作。採摘觀光的話這種比較好。

    第三種就是要結合塑膠棚。頂部加蓋塑膠棚有利於葡萄的提前成熟以及防霜凍害。又可以防止雨水對細菌的傳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運氣太差,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