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佛山堂哥

    阿斯匹林於1899年誕生,己有100多年曆史,主要用心腦血管病,鎮熱解毒。但是,西藥長期服用,對身體副作用很大。因為有新藥品種療效更加強大,副作用小,阿斯匹林下神臺也正常不過的

  • 2 # 一天打魚一天曬網

    雖然長期以來都在傳說阿司匹林可以預防心腦血管血栓疾病,但是,未必人人都適合,我親眼所見的一個造成傷害的病例:一個男性老年朋友服用阿司匹林緩釋片一年後,左眼視力明顯下降,經眼球OCT檢測,據說眼底黃斑部位增厚毛細血管大量滲出,確診黃斑變性急性期,醫生詢問病史後立即要求停止服用阿司匹林,以免誘發更嚴重後果,可見,不是人人都可以無節制服用任何藥品,最後後悔莫及!

  • 3 # 符合邏輯

    “阿司匹林”,相傳是一百多年前由一位德籍猶太人發明的。自問世至今,可以把它理解為在治癒很多疾病的同時也挽救了無數人的性命,這應該是無可辯駁的事實,也可以說它對人類健康是功德無量的。至於現今一些人一會說它是“神藥”,一會又說它要走下“神壇”,我想這都是一些人對阿司匹林認識上的偏激所導致的,因為任何人為的對事物的過度解讀,都將可能改變對其屬性的本質認知,阿司匹林當然也不例外,所以我們應清醒地認識所有這些說法都只是傳言而已。

    阿司匹林的藥理作用,主要是具有解熱、鎮痛、抗炎、抑制血小板凝集等等功效。說其“神”者,估計是對阿司匹林在治療發熱、頭痛、風溼痛、類風溼關節炎、神經痛、肌肉痛、牙痛以及用“他汀”類加阿司匹林長期服用,能作為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可能引發“中風”與“心梗”的一、二級預防,還能抑制心腦血管血栓形成和治療膽道蛔蟲病等諸多疾病中的顯著功效而言的,可能還與近幾年有研究指出,阿司匹林對一些癌症還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如果真是如此,這無異於老樹發新芽,那麼有人把這麼眾多的功能作用喻為“神”,也就不足為奇並順理成章了。

    說其將走下“神壇”者,估計是對阿司匹林的副作用而言的。比如,它會有明顯的胃腸道刺激副作用,嚴重者會引發胃腸黏膜損傷導致胃腸道出血等,雖然有了“阿司匹林腸溶片”,但它還是不能完全消除上述刺激症狀。還有的可能是認為該藥在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中,也可能導致腦血管意外出血,大劑量用藥對心臟也會有毒副作用,少數患者還有過敏反應,如此等等。

    大家應當知道,一種藥物如果擴大適用症,其相應的副作用也肯定會隨之增加,我們常說的“是藥三分毒”,似乎也能幫助我們減少對此類副作用的擔憂。再說,任何藥物治療都要以解決主要病症為主,只要未發生必須停藥的症候,醫學上允許範圍內的副作用應該另作處理。當然,這裡所說的“毒”,可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毒素,只是特指副作用而已。我們要相信現代科學研究的成效和擔當,雖然科學發展無止境,後來的科學研究也許會推翻現有的成果,但堅信當下則是我們理智的決擇。所以說“阿司匹林”現在走下“神壇”是不現實的,因為目前至少還沒有出現能完全替代的物美價廉的“阿司匹林”。

  • 4 # 藥師華子

    著一百二十年曆史的“神藥”阿司匹林真的走下了“神壇”麼?實際上並不是這樣,這只是有些人對最近阿司匹林研究成果的誤讀。華子本著實事求是的嚴謹態度,去查詢了相關資料,給大家一個明確的解釋。

    一、阿司匹林是什麼

    阿司匹林自從一百二十年前從柳樹皮中被人類提煉出來後,就成為了人類歷史上最著名的“神藥”。阿司匹林作為一種解熱鎮痛藥物,幫助了無數被感冒、發熱、風溼等病痛折磨的人們。在最近幾十年,人們又發現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減弱人體的凝血功能。對正常人來說,減弱凝血功能是個不良反應。但是對於有潛在心梗、腦梗等血栓性疾病的人們來說,阿司匹林可以降低血栓形成的機率,於是阿司匹林成為了拯救全球數十億人的“神藥”,成為抗擊血栓的一線藥物。

    二、醫學界的爭議

    醫學界一邊在應用阿司匹林解熱鎮痛、抗風溼、抗血栓,一邊仍持續不斷的在研究它,所以阿司匹林新的作用與不良反應被不斷的發掘出來。醫學界的各種派別出於研究的角度與試驗樣本的不同,所得出的理論也不盡相同,所以醫學界在學術上關於阿司匹林爭議從來就沒停止過。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預防血栓的作用毋容置疑。但阿司匹林在發揮藥效的同時,又無可避免的有降低凝血功能,損傷消化道黏膜的副作用。所以醫學界對阿司匹林的爭議主要集中在應用阿司匹林的收益與所承擔的風險大小之比上。

    三、關於阿司匹林的最近研究

    很多關於阿司匹林的大型臨床試驗,是以患者的年齡、性別、基礎疾病、發生心血管意外的風險大小等條件進行分類試險。而近期大家所言的阿司匹林走下“神壇”的說法,就是源自於今年歐洲心臟病學會的年會上,公佈的兩項關於阿司匹林進行一級預防的研究。分別是ARRIVE研究和ASCEND研究,這是來自於哈佛和牛津兩所大學的試驗團隊的研究。

    ARRIVE的研究結果表明,進行嚴格血壓管理的無心腦血管疾病的低危患者(近十年心腦血管發生疾病的機率小於10%),不必長期服用阿司匹林。ASCEND的研究結果表明,在無心腦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中,阿司匹林可顯著降低心腦血管疾病風險,但也增加了出血風險,獲益與風險互相抵消。

    四、正確解讀研究結果

    大多數人看到試驗結果可能都會疑惑,一個說“不必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另一個說“獲益與風險互相抵消”,那是不是就意味著阿司匹林不用繼續再吃了呢?事實上並不是這樣,這只是部分人對試驗結果的誤讀。

    兩個試驗選取的樣本都是無心腦血管疾病的中低危患者,也就是說這些患者沒有發作過心腦血管疾病,近十年發生疾病的機率也小於10%,對這樣的低危患者進行“無病防病”的一級預防,不推薦長期服用阿司匹林。而已經發生過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進行二級預防,以及近十年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機率大於10%的高危患者,依然需要長期服用阿司匹林進行預防。

    五、患了腦梗、心梗之後阿司匹林不能停

    醫學界對於高危患者預防使用阿司匹林毫無異議。在國家處方集及心腦血管病治療的相關指南中,阿司匹林已被確認為心腦血管疾病預防的“基石”。尤其是已經發作過心梗、腦梗、動脈粥樣硬化等血栓相關疾病的患者,只要沒有相關禁忌症,都需要長期服用阿司匹林。

    因為動脈粥樣硬化是一個無法完全逆轉的疾病,曾經發作過心梗、腦梗的患者,更容易復發。而阿司匹林作為抗血小板聚集的藥物可以有效預防血栓的再次發生。而且服用方便,治療成本也不高。小劑量阿司匹林(100mg)所引發的不良反應多為消化道症狀,可以使用質子泵抑制劑對抗,引起腦出血的機率影響非常小,所以對大多數心腦血管高危患者來說,長期堅持服用阿司匹林的獲益遠大於風險。

  • 5 # 胡洋

    2018年8月25日舉行的歐洲心臟病學會年會上,基於ARRIVE研究和ASCEND研究,哈佛大學和牛津大學的臨床報告顯示,對於尚未出現心血管疾病的人來說,阿司匹林的預防作用並不足以抵消其帶來的副作用。這個結論使得許多的媒體大肆宣揚阿司匹林這個藥已經走下神壇,有媒體報道這是一個長達40年的錯誤,甚至有些保健品企業見縫插針,貶低阿司匹林同時推銷其納豆激酶類的保健品。

    老百姓真得具有一雙慧眼,不要被個別媒體的別有用心帶偏了路線,追求健康也要看證據。阿司匹林並不是有病治病,無病防病的藥,並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吃,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吃。醫學上有兩個名詞,心血管病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一級預防是指心腦血管疾病尚未發生或者處於亞臨床階段是採取的預防措施,減少發病機率。二級預防是指已經發生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和其他動脈粥樣硬化性血管病的患者早發現,早治療,防止病情進展。阿司匹林一直是心血管疾病二級預防的基石,一級預防的作用存在爭議。這兩個研究也再次證實了指南的觀點:在心血管疾病一級預防中,必須要規範地應用阿司匹林。

    哪些血管疾病患者需要吃阿司匹林?

    慢性穩定型心絞痛、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後、冠狀動脈搭橋術後、外周動脈疾病、缺血性卒中(腦梗塞)、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生物瓣膜置換術後等等。

    哪些病人需要進行一級預防吃阿司匹林?

    心血管病高危因素包括:1.男性≥50歲,女性≥55歲;2.早發的心腦血管病家族史;3.高血壓;4.糖尿病;5.高脂血症;6.肥胖,特別是腹型肥胖;7.吸菸;8.房顫;9.動脈粥樣斑塊。阿司匹林的一級預防主要針對這部分人群,服用阿司匹林之前必須進行獲益與風險評估,評估10年內主要心血管事件風險,如果10年內主要心血管事件風險≥20%者應該服用低劑量阿司匹林。10年內主要心血管事件風險在10-20%者,進行個體化評估,既往有胃腸道惡性腫瘤(尤其是結腸癌)家族史者,應服用低劑量阿司匹林。10年內心血管事件風險≥10%的糖尿病人群,若無明顯出現風險,建議服用低劑量阿司匹林。如何判斷≥10%,臨床上判斷的簡易方法:男性,大於45歲伴兩項或者兩項以上危險因素;女性,大於55歲伴有兩項或者兩項以上危險因素。

    哪些人並不需要阿司匹林進行一級預防?

    無任何危險因素、年齡≤65歲的女性;2.無其他心血管疾病、腎功能不全及心血管高危因素的高血壓患者;3.不伴有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糖尿病患者。

    由此可見,阿司匹林的臨床地位不可撼動,百年老藥,價格便宜,療效可靠,但它不是保健品,不能全面普及。對於既往有心血管疾病以及需要一級預防的病人,在沒有明顯出血併發症的前提下,千萬不要聽信少許媒體的斷章取義的解讀而擅自停藥。

  • 6 # 李藥師談健康

    阿司匹林腸溶片,作為臨床上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基礎用藥,臨床應用已經有幾十年的時間了,最近網上一篇《阿司匹林走下神壇?兩大權威雜誌發文“沒益處”!》的文章火爆了很多媒體平臺,很多朋友來問,阿司匹林還能不能吃了?對於這樣的“標題黨”,過度解讀用藥風險的文章,李藥師是無法認同的,即使通讀這些文章,也並不能得出結論,阿司匹林不能繼續用於心血管疾病的預防。

    在多篇類似於這樣的文章中,是這樣說的:

    哈佛大學和牛津大學的研究團隊分別報告了兩項大型臨床試驗的結果:對於心血管疾病危險中等的中老年人以及糖尿病患者,用阿司匹林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基本沒有益處!論文分別發表在了《柳葉刀》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

    請注意,首先是阿司匹林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適用人群,本來就不包括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中等人群。阿司匹林腸溶片低劑量服用,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主要使用人群,是已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二級預防,以及心血管疾病高危風險的朋友的一級預防。請注意區別,心血管疾病中等危險,一直就不在阿司匹林腸溶片作為心血管疾病預防用藥的適應症中。而對於糖尿病人,如果血糖控制不好,本身就有凝血不好,傷口不易癒合的風險,如果再服用阿司匹林抵抗血小板凝集,確實別非糖尿病人的出血風險更大,因此,在研究中指出,阿司匹林對於糖尿病人的心血管風險獲益,不能確認高於出血的風險。

    這兩篇文章研究結論沒有問題,文章的初衷也是揭示阿司匹林不能濫用,用在並不對症或者並不適合的人身上,會有較大的出血風險,而健康獲益較小的情況,但解讀文章的人卻並沒有科學的說明這個問題,過度的誇大了阿司匹林的風險,而忽略了阿司匹林腸溶片的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服用的健康獲益。

    對於阿司匹林,總結以下幾條,供大家參考:

    1. 阿司匹林腸溶片,並不是不能服用,但一定要對症,經過醫生的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身體出血風險評估後,才能選擇服用;

    2. 對於阿司匹林腸溶片用於心血管疾病的二級預防,它的基礎用藥地位仍然不可或缺,阿司匹林仍然是迄今為止價效比最高的血栓預防藥,長期服用低劑量的阿司匹林腸溶片,能夠有效的減少血栓性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對於有消化道出血風險的患者,可以考慮在服藥前12個月,增加服用拉唑類制酸劑來保護胃黏膜,減少出血風險。

    3. 對於心血管疾病高危風險患者的一級預防,則要評估健康獲益和出血風險的對比,對於本身消化道功能不好,或者有消化道出血史的患者,或者有其他內出血風險的朋友,建議還是不要長期服用阿司匹林,以免引起內出血的風險。如果消化道良好,也沒有其他內出血風險,又屬於心血管疾病評估高危風險的患者,也是可以選擇阿司匹林腸溶片作為一級預防來服用。

  • 7 # 心健康

    哈佛大學和牛津大學的團隊分別報告了兩項大型臨床試驗的結果:對於心血管疾病危險中等的中老年人以及糖尿病患者,用阿司匹林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基本沒有益處!論文分別發表在了《柳葉刀》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這篇文章一出,便立即在朋友圈瘋傳,有許多人都說“阿司匹林腸溶片走下神壇”,對此,請看看陳大夫的看法!

    一、阿司匹林真的沒有益處嗎?

    如果斷章取義的去看,阿司匹林用於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基本沒有益處。但一定看清楚前邊的定語——對於心血管疾病危險中等的中老年人以及糖尿病患者;可以看到,這項研究僅僅研究的是心血管疾病中等風險的中老年人及糖尿病患者。但在已經罹患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已經有明確的證據證實了阿司匹林的明確獲益,而且不是一項研究。所以,阿司匹林沒有益處,其主體是中等風險的心血管疾病人群。

    二、對於高風險人群的益處呢?

    對於已經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來講,高風險的心血管人群,已經不是阿司匹林用於一級預防了,而是心血管疾病的二級預防,這完全是兩個概念,對於已經診斷的心血管疾病來講,阿司匹林的獲益循證醫學證據充足,其用於二級預防的地位依然無法撼動。所以,對於已經確診的患者來講,阿司匹林依然是不能停用的。

    三、沒有獲益的結果對我們有哪些影響?

    當然有影響!至少在沒有確診的患者中,或者是中等風險以下的人群中,阿司匹林用於一級預防的證據會更弱,其推薦級別也會大打折扣。所以,我們以後的實踐中,更應謹慎的考慮患者是否需要心血管疾病的一級預防。這樣才能保證獲益的同時,減少阿司匹林的相關副作用。

  • 8 # 心血管王醫生

    如果說阿司匹林曾經在神壇上,那麼阿司匹林如今仍在神壇上!

    阿司匹林之所走上了神壇,一方面阿司匹林初期在解熱鎮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尤其後來人們發現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能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加重的左右,從此阿司匹林走上了神壇。

    當然,往往走上神壇就會飄,有一段時間,一些人認為阿司匹林是神藥,是保健品,能延年益壽,這肯定是魔化了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就是一種藥物,它有一定的適應症和侷限性,以及副作用。

    阿司匹林現在最為廣泛的應用於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心腦血管疾病分為兩種,一種是已經非常明確的心腦血管疾病,比如冠心病、腦梗死、心肌梗死、心絞痛、心臟支架術後、心臟搭橋術後等等,這些人肯定需要吃阿司匹林,目的很明確,就是預防心肌梗死,預防腦梗死,防止心腦血管疾病加重。

    對於這一點,目前全世界西醫沒有爭論,也就是從這一點上來說,阿司匹林並沒有走下神壇。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可使心肌梗死的發生率和死亡率降低5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使用阿司匹林,在每1000例患者中,可挽救25人的生命,並可預防10~15例復發心肌梗死和腦梗死。

    這說的是明確的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那麼關於阿司匹林的爭論主要集中在暫時沒有心腦血管疾病,但要不要吃阿司匹林預防,這叫一級預防,這個問題目前爭論激烈。

    為什麼有人說阿司匹林走下神壇?

    因為近期有好幾個關於阿司匹林的研究,證明阿司匹林在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同時,並不像大家想象的那麼好。

    關於阿司匹林走下神壇的臨床試驗, ARRIVE、ASCEND、ASPREE 三個試驗,均證實阿司匹林一級預防作用不大,入選的試驗物件本身就是低危人群,也就是本身低危人群本來就不強烈推薦吃阿司匹林。這三個實驗的結果就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中危人群不用吃阿司匹林;單純糖尿病的人不用吃阿司匹林;老年健康人不用吃阿司匹林!

    這些實驗根本沒有說:阿司匹林無用,也沒說阿司匹林走下神壇,更沒說阿司匹林不用吃了!

    2019 年 3 月 17 日,美國心臟病學會/美國心臟學會(ACC/AHA)心血管疾病一級預防指南。正式釋出,其中相對地弱化了阿司匹林的地位。 但還是說阿司匹林仍是心血管疾病一級預防的重要用藥,但不是唯一: 新指南涉及了心血管疾病一級預防的各個方面,包括了生活方式改良如飲食、運動等,包括了各種危險因素如血壓、血脂、血糖等的控制,也包括了阿司匹林的使用。

    對於已經明確的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國內外的專家和指南一致;阿司匹林仍是最基礎的用藥。

    關於阿司匹林走下神壇,主要是在阿司匹林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方面,具體這些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抽菸、家族遺傳史等等高危人群要不要吃阿司匹林,需要具體分析,不是說不用吃,也不是說必須吃,需要具體評分。

    同時指出,這些高危因素的人肯定不需要吃:

    1、出血風險大的人,比方出血性腦卒中患者,不宜服用阿司匹林來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有消化道內出血風險;經常出現皮下出血、出血傷口不易癒合,血小板降低等情況,應該慎用阿司匹林;

    2、大於70歲的老人,只要沒有明確的心腦血管疾病,都不建議服用阿司匹林進行心血管疾病的一級預防。

    如果阿司匹林曾經在神壇上,那麼它還在那裡,但阿司匹林無需神話,也無需妖化,阿司匹林只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基礎用藥。

  • 9 # 家有好醫趙博士

    可以說,阿司匹林是目前在臨床上被最廣泛使用的藥物之一。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是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卒中的治療的重要基礎,同時,阿司匹林被認為可以預防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一級預防)和發生以後的再發(二級預防),此外,阿司匹林還被觀察到具有預防癌症發生的功效(結直腸癌)。因此,將阿司匹林這個上市了一百多年的藥物視為“神藥”,確實一點兒也不過分。

    然而,之所以會有聲音提到“阿司匹林的地位可能被撼動”,這可能是由於近期美國心臟病學會與美國心臟協會聯合制定的2019年心血管疾病一級預防指南中,對於阿司匹林在心腦血管疾病的一級預防中的推薦力度有所下調。該指南建議,對於心血管事件風險較高且不具有出血高危因素的40-70歲患者,可以考慮應用小劑量阿司匹林(75-100 mg/d),但僅為IIb級推薦(所謂的IIb級推薦其實是指可用、可不用但更偏向於不使用);而對於年齡超過70歲的患者,則明確不建議使用阿司匹林預防心血管事件。

    為什麼這項指南要調整阿司匹林在心腦血管疾病一級預防中的推薦力度呢,其主要原因是2018年公佈的ASCEND研究、ARRIVE研究和ASPREE的結果均對阿司匹林在一級預防中的應用價值提出了質疑與挑戰。

    當然,上面說到的是美國的指南,中國的指南目前暫時沒有進行更新,當該項工作已經啟動,很快中國患者也將迎來新的指南。按照以往的慣例,中國的指南並不會完全照抄國外指南,但多少也會對國外指南的內容進行參考與借鑑。

    除了一級預防以外,一直以來,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二級預防中的地位被認為是不可撼動的。然而,另一種新藥替格瑞洛正在透過大規模的臨床研究嘗試挑戰阿司匹林在二級預防中的地位。

    所以,如此看來,阿司匹林確實面臨著不斷被挑戰的境地,但是,作為一種上市超過百年的經典“神藥”,其低成本和成熟的工藝,還有其巨大的臨床使用經驗,讓短期內阿司匹林在抗血小板領域的應用依舊不可撼動!

  • 10 # 醫學莘

    阿司匹林預防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療效肯定,可使高危患者非致死性腦卒中風險降低25%,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風險降低34%。但為什麼有人會說阿司匹林已走下神壇呢?原因有二:一是上市的新型抗血小板藥物,不僅具有較好的抗血栓效果,還具有較少的不良反應;二是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療率與控制率不斷提高,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有一定程度降低,這部分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獲益有所減少,相比於並不減少的不良反應,用於心血管疾病的一級預防時,獲益與風險比有所下降。即便如此,對於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患者,阿司匹林依然是預防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首選藥,只有對阿司匹林不耐受時,才建議換用其它抗血小板聚集的藥物如氯吡格雷等。

    相比於阿司匹林普通片劑,阿司匹林腸溶片進入腸道後才開始釋放藥物,可有效減少胃黏膜損傷並增加患者治療的耐受性。但部分患者服用腸溶片依然會引起胃腸道反應,尤其是用藥的前十二月。對此,正常的服藥時間、用藥劑量與預防用藥可降低不良反應發生風險。在服藥時間選擇上,腸溶片不同於普通片劑,需要空腹服用才能減輕胃黏膜損害,普通患者服用不能掰開或嚼碎,急性冠脈綜合徵患者需要嚼服以儘快發揮藥效;在用藥劑量上,每日75至150毫克阿司匹林是最佳選擇,高於該劑量範圍會增加風險獲益比;在預防用藥上,不耐受的患者可聯用保護胃黏膜的藥物,如質子泵抑制劑或H2受體抑制劑,可減少胃腸道症狀。出血是阿司匹林另一個常見的不良反應,有出血高風險的患者均不建議使用阿司匹林,這部分患者風險大於獲益,尤其是有腦出血風險的患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陳師曾和齊白石的藝術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