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黃藥師146012564
-
2 # 西格瑪的化學
因為有個非常簡單的原因,只是巴菲特沒有指明,這個原因,我在2018年琢磨A股和美股行情差異時才想明白。那就是美國編制股票指數的指數公司,選股能力比基金經理強,美國指數公司選擇最安全最有前途的公司的股票編制一個指數,
以道瓊斯工業指數為例來說明。道瓊斯工業指數包括這些股票:蘋果、高盛、聯合健康、沃爾瑪、波音、卡特彼勒、杜邦、思科、家得寶、雪佛龍(原標準石油)、耐克、IBM、英特爾、3M、強生、摩根大通、可口可樂、visa、默克製藥、輝瑞製藥、寶潔、埃克森美孚石油。這些都是大型跨國公司,每個公司都是全球行業的領先者,這些公司股票湊一塊編一個指數,能不漲嗎?
一般的基金經理呢?都沒整明白他選這些公司之外的公司具有重大不確定性,其它公司本來就在行業中打不過這些跨國巨頭公司,還想其它公司的股票表現勝過這些巨頭?做不到,因為行業利潤大部分都是被頭部公司拿走,小公司沒什麼利潤,拿什麼支撐股價上漲?
所以,美國股市的基金經理選其他股票湊投資組合,他管的基金基本上跑不贏美國的指數基金。也就是普通基金經理的選股能力不如指數公司選股能力。非常簡單的道理。
注意這是美國股市的特殊情況。不是任何股市都這樣。
-
3 # 金融筆記
老巴認為,投資的費用成本會決定最終的收益率,而從十年期看,高費用成本的基金要打贏指數基本上不可能。
07年打賭對沖基金跑不贏指數的老巴在2017年贏得了賭局2007年,巴菲特曾經打賭在接下來的10年裡,沒有投資人可以選到一個由5支對沖基金組成的投資組合跑贏標普500指數。
Protégé Partners接下了這個賭局,並表示獲勝者將向慈善機構捐款(老美打賭的規則是贏的捐錢,真是不走尋常路。)
2017年,巴菲特大幅度領先,並且贏得了這個賭局。
對沖基金的費用太高必輸無疑,國內大部分主動基金很難贏對沖基金屬於費用特別高的,每年2%的管理費以外還要收取收益部分的20%,這種情況下想要跑贏大盤實在是太難了,短期還有可能機會,時間拉長到10年,能跑贏的對沖基金就已經鳳毛麟角,再把組合的數量設定在5支,老巴贏的太輕鬆了。
國內的主動基金沒有這麼高的費用,每年2%的管理費,0.25%的託管費,相當於每年要扣掉的費率是2.25%。對於基金經理來說,如果每年基金都沒漲,10年後基金的淨值就只剩下(1-2.25%)的10次方了,計算下是0.7964,也就是說,10年下來,費用對淨值的侵蝕達到了20%。
我們再看指數,大部分的指數編制出來,反應的其實是市場的中間水平,我們再算上費用的侵蝕,主動型基金要跑贏指數,在挑選股票的時候,要至少挑到大部分漲幅在平均值以上20%的才行。這個太難了。
新型指數本身就是幹著基金經理的活,高費用的基金經理是戴著鐐銬在跳舞隨著指數的發展,現在的指數基金也是一個動態的更新的股票池,像現在很火的MSCI指數,就會每年根據股票的特徵進行優勝劣汰,這個已經是半個主動型基金經理的活了。
所以,主動基金跟指數的比賽,就好像是兩個水平差不多的運動員跑馬拉松,但是其中一個要負重10公斤,兩者根本是不公平的競賽。
所以,老巴說的基金經理跑不贏指數有其深刻的道理在裡面。
-
4 # 杜耶投資筆記
其實,不用巴菲特說,多研究分析資料你就會發現,基金經理跑不過指數是必然的。
今年一季度A股市場領跑全球,據wind資料顯示,上證指數上漲23.93%,深成指大漲36.84%,創業板指大漲35.43%
以滬深300和中證500兩個指數為例,在2019Q1的表現中,滬深300指數漲了30.4%,中證500則上漲了34.26%
同期,所謂基金經理的操盤的主動基金在2019Q1上漲了多少呢,透過上圖應該不難發現,普通的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也不過才26.94%,偏股混合基金平均收益率為19.21%,遠不如指數基金的穩健和強勢。
據Wind資料統計顯示,全市場所有的指數基金,再加上主動性股票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一共有3774只。其中72%的基金跑輸滬深300指數基金,共計87%的基金跑輸中證500指數基金。這一系列的資料太有意思了,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有時候基金經理在指數基金面前,會略微有些尷尬。在A股小前三月小陽春裡,指數基金證明了其在大趨勢上的威力和高容錯率。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我認為有幾個原因:
指數是跟隨著大盤上漲而動,容錯率更高,而主動性基金只要是人為操作,就肯定會存在選股的錯誤;
主動性基金會隨著基金經理的調倉產生異動,指數基金的盤子更大,具有不可逆的特點
從資料上基本上符合二八定律,有13%的主動型基金跑贏了指數,也說明了有一小部分基金經理足夠優秀,能夠跑贏;但是你確定您能選中這13%的基金嗎??
巴菲特的導師查理芒格,曾在其的《窮查理寶典》這本書中提到,指數基金是普通人接觸股票投資最易懂也是能夠保持高收益率的一種投資產品。從眾多大佬為指數基金站臺也能看得出,為什麼都會相信指數的力量。股神巴菲特在其長達一生的投資過程中,沒有出過書也沒有推薦過任何股票,唯獨例外的是獨愛指數,可見股神除了低買高賣之外,最大的特點就是購買可預見性,而指數的作用就是我們常說可預見的。
非指數的基金的投資過程,和選股也極其相似,在牛市之中選對行業選錯股票,也會讓你腸子悔青,如果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較為穩健的話,選擇指數基金是不會有問題的,畢竟容錯率高的特點擺在那裡,至少不至於在大盤上漲的情況,你的基金巋然不動穩如泰山。
-
5 # 木易論
說到巴菲特,絕大多數投資者都知道,但說到基金經理,沒幾個能被人記住,換言之,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被稱為“股神”……
巴菲特說基金經理打不贏指數,其實應該是大部分基金經理打不贏指數,歷史上比較出名的基金經理我唯一能想到的只有一位,叫做彼得林奇,用彼得林奇的話說,同樣是絕大部分人都跑不過指數。
據我所知,業內圈子裡邊有大多數的基金經理,甭管公募還是私募基金經理人,可以說是相當一部分人都帶有濃烈的主觀意識,真正能客觀對待市場的基金經理少之又少,這也就使得得出的結論恐怕跑不過指數,國內的基金經理倒是有一大把,但真正能讓人記住的不外乎就是王亞偉、趙丹陽等站在國內頂尖的基金經理人。
近幾年我唯一記住的基金經理人,要數蕭楠,這人是易方達消費行業的基金經理,還是挺厲害的,2017年的股基冠軍,你要說他收益有多高,也不見得,但我們對比今年以來指數個易基消費的表現,同期易方達肯定是強於主機板市場的。
其實不管是基金經理還是絕大多數的普通投資者,投資指數恐怕是最合理的資產配置,誰都想買到妖股,但真買到了,你也未必拿的住,而假如我們每年有20%的穩定盈利,毫無疑問,幾十年過後,你會成為世界知名的投資大師,但至今都沒有散戶能做到,為什麼?主要還是因為人性的貪婪,不滿足於每年才20%的收益。
基金經理就更別提了,某種意義上講,基金經理還不如散戶來的爽快,因為他們有業績考核,有時間限制,沒辦法必須進行對應的資產配置,反之普通投資者卻不被這些阻礙,散戶有足夠的時間跟市場耗下去,而基金經理不行,所以,基金經理拉長時間週期來看,真的跑不贏指數……
-
6 # Luthiel
那是因為巴菲特資金雄厚,手續費忽略不計。
要是一萬幾千的小散戶買什麼基金,每天波動百分之零點幾,一兩月陰跌1%左右死活上不來。基本上各種etf都是適合大戶買的,散戶買這些5元手續費都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撿回來。
-
7 # 不再那
巴菲特老爺子又出年報了。一如既往近乎冷酷地自我剖析,一如既往對各個部門CEO極盡讚美之詞,一如既往真實地展示了伯克希爾這部強大的賺錢機器。今年的不同之處在於對2005年的賭局回顧。2005年,巴菲特提出以標準普爾500指數基金和任意收取高管理費的五隻對沖基金的總體回報進行比較,以十年為期限,賭注50萬美金。條件開出後,華爾街一片寂靜。後來真有一位老兄出來應戰。光陰似箭,在過去的九年中,標準普爾基金回報為年化7.1%,五隻對沖基金的回報為年化2.2%。這其中還包括了2008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巴菲特的勝利已無任何懸念。
為什麼“聰明”的基金經理跑不過指數?基金經理是否有存在的價值?以下是我的愚見。首先,基金經理跑不過指數的一個明顯原因是自以為聰明的基金經理收取了昂貴的管理費。這是巴老爺子在年報中批判的重點。這裡不再贅述。但實際上,基金經理和指數的競賽並不像看上去那麼容易。如果說指數代表市場平均回報,那麼基金本身就是市場的主體。美國市場大部分的資金是由專業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經理跑不過市場,類似於班級長跑比賽中大部分人跑不過平均速度。如果是班裡有幾個長跑健將,而其他人水平相近,情況更是如此。其次,在紀律性方面,大多數基金經理更不會優於指數。指數成分股的選擇是一個機械和被動的過程。夕陽企業會被無情地從指數中剔除,而頗具規模的新企業會被逐漸加入到指數中。而這一機械過程看似簡單,其實很容易篩選出穩定和具有活力的企業。也就是說機械並不意味著愚蠢。而對於如何管住閒不住的手,指數基金更是有天然的優勢。這種不折騰的優勢,長期來講會被放大得很明顯。而基金經理的折騰在很多情況也是身不由己。這種身不由己主要出於兩個原因。一方面,這涉及到巴老提出的另一個關鍵概念,機構強迫症(institution imperative )。在很多情況下,出於第三方質疑與自身心理壓力,基金經理會不得已追隨市場熱點與行業風口。貪婪的時候恐懼,在執行的時候相當於酒局最熱鬧的時候起身離開,隔著玻璃看裡邊的人對酒當歌。恐懼的時候貪婪,同樣相當於在曲終人散,一片狼藉時入席。如果喧鬧的酒局風光依然無限,或者蕭瑟的局面看不到盡頭,而這時公眾詢問你的遠見何在,或者質疑你為什麼要跳入火坑時,絕大多數的基金經理都會把紀律性放在一邊,選擇好漢不吃眼前虧。這只是機構強迫症這一概念在基金行業的具體體現。身不由己的另一個原因涉及到一個更哲學化的問題,人在多大程度上是主動的?如果絕大多數的基金經理都接受相同的教育,分析相同的資料,採取相同的投資方式,做出類似的決策,而同時聲稱自己是在進行主動投資,那麼這種主動性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有意義?這會不會如愛因斯坦所說,希望透過同樣的思路得到不同的結果。最後,有一批對沖基金所參加的可能是一種不同的競賽:量化投資。最近剛看完巴菲特合夥人芒格推薦的一本量化投資先驅的自傳《A man for all markets》。在量化投資領域,先驅和高手的回報是非常驚人的。但隨著聰明人的湧入,絕大多數量化投資的回報必然趨於平庸。而這種量化投資的平庸回報是否能夠勝過代表實體經濟發展的指數回報,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至少目前看上去並不樂觀。結合以上原因,在美國市場中專業基金經理打不過市場其實是一個比較自然的結果。但打不過指數並不意味著專業選手不如普通散戶。這就像運動會中大部分專業選手無法拿到獎牌,並不代表專業選手的水平可以等同於社群比賽。資本市場的根本功能之一是提高資金的分配和使用效率,而專業選手的全面參與對於效率的提高會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中國資本市場正走在專業化的道路上,而巴菲特老爺子對於已經實現專業化的美國市場的批評,對於準備入市的中國投資者是個預先的提醒,同時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形成自己的專業化資本市場。
-
8 # 溯源歸一
巴菲特原話應該是,市場上絕大多數的基金經理跑不贏指數。麥哲倫基金的彼得林奇更直接,市場有90%主動管理型基金跑不贏指數。究其原因,我想有以下幾個方面。
1、市場熱門板塊的隨機性和板塊輪流切換
《儒林外史》中有一句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比喻風水輪流轉,這話用在股市同樣適用。A股市場、在系統性行情中,所有股票都齊漲共跌,例如998到6124,1664到5178的全民炒股。其餘時間市場一直是處於輪動中,而且這個時間佔整個A股歷史的80%。與此相對應的是,任何一隻股票型基金都有一個投資主體,會集中在某一些特定的領域,這就很可能出現指數漲,而某一主題基金反而不漲,那顯然不可能戰勝指數。
2、淨值考核壓力,年終各種最佳評選,致使很多基金經理追去短期利益,不遵守基金契約去追漲殺跌,往往適得其反。
3、客戶的贖回壓力。在淨值表現不好時,很多客戶可不管你的投資理念,是否誠實,他們只看淨值,不漲就贖回,這導致基金經理被迫調倉換股,甚至賣出股票。那就出現行情上漲時你並不在現場。
4、基金經理和普通投資者一樣,同樣有貪婪和恐懼,在面對股災,在面對熔斷時,他們同樣束手無策。他們得到的資訊、研究支援在這時一點用處都沒有。而且很多基金經理很固執,自負。優秀的基金經理與糟糕的基金經理唯一的區別就是,在情緒控制方面做到非常好,他們是終於市場的。
SO,大部分的基金經理是跑不贏指數。
感謝關注!
-
9 # 雷小阿倫
這就是人性在其中起的作用!
指數基金雖然會有波動,但是不會受到個別人的操縱,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也會發展,指數也會相應隨之上升!所以從整體上長久來說,指數基金是上升趨勢!
而基金經理就不行了,人性的因素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更多的是個人的水平的提現,投資是最看中人性的職業,而克服人性卻又是世界上最難的事情,所以說不確定性太高,隨機波動也太大,所以從整體長久來看是大機率跑輸指數!
所以說,在不確定有高超股票技巧的情況下,與其個人操作,不如有紀律的投資指數基金,由此獲取長期收益!
-
10 # 鑫財經
為什麼巴菲特說基金經理打不贏指數?
其實這句話要稍微修正一下,巴菲特說的應該是美國股市的基金經理,而且嚴謹的說是大部分基金經理。
首先是美國的股票市場已經非常成熟,市場更多的是機構投資者,大家基本上也相互認同,美國股市現在各種機制法規做的可以很到位,最內幕交易、操縱股市的監管是非常嚴格的。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如果你在美國股市突然賺取了高額的利潤,美國股市隨時可以懷疑你是幕後交易,如果你不能提供非常嚴密有效的證據證明整個過程都是正當合規的,就可以判定你是違規操作,會受到非常嚴苛的重罰。這就導致了美國股市相對更健康,公司價值的變化和公司股價的變化有很高的一致性。
所以美國的市場相對更接近有效市場,根據有效性市場假說我們知道,市場越有效,主動投資越無法戰勝市場,而指數型基金在某種程度上又代表了市場的走勢,所以基金經理想打贏指數就很困難。
其次,從基金經理的工作性質上也會影響他戰勝指數,首先投資者的錢不會一直給他使用,人性都是相反的,在基金最有投資價值的時候,往往是市場最絕望的時候,他們都不買,但是在市場非常充滿不確定性的時候,也許內心他是不想操作的,但是基金公司本質上是要賺基金購買者手續費的,基金的漲跌則是由基金購買者承擔,這很可能導致基金經理在牛市瘋狂的時候也冒險激進。還有一點就是投資者的耐心是很有限的,大部分投資者可能並沒有那個耐心讓一個基金經理去潛伏一些有價值的股票三四年甚至四五年後價值爆發,而是更多的希望買了就漲,這也會影響基金經理的操作行為和判斷,因為畢竟基金經理是賺管理費的,他希望的是更多的人買基金,甚至長期目標為短期目標讓路都是很正常的。
所以,於情於理我認為巴菲特的基金經理打不贏指數這句話還是有道理的。
-
11 # 黃藥師146012564
中國的基金經理都是老鼠倉嗎??我不敢說。但最少大部分都是,就拿楊飛(160212)經理來說,我是大盤在3200點左右買的2.98元。現在大盤又到了3129點,我的基金(160212)現在才1.90左右。還虧30多個點。唉!我真殺死楊飛的心都有。……
-
12 # 西格瑪的化學
因為有個非常簡單的原因,只是巴菲特沒有指明,這個原因,我在2018年琢磨A股和美股行情差異時才想明白。那就是美國編制股票指數的指數公司,選股能力比基金經理強,美國指數公司選擇最安全最有前途的公司的股票編制一個指數,
以道瓊斯工業指數為例來說明。道瓊斯工業指數包括這些股票:蘋果、高盛、聯合健康、沃爾瑪、波音、卡特彼勒、杜邦、思科、家得寶、雪佛龍(原標準石油)、耐克、IBM、英特爾、3M、強生、摩根大通、可口可樂、visa、默克製藥、輝瑞製藥、寶潔、埃克森美孚石油。這些都是大型跨國公司,每個公司都是全球行業的領先者,這些公司股票湊一塊編一個指數,能不漲嗎?
一般的基金經理呢?都沒整明白他選這些公司之外的公司具有重大不確定性,其它公司本來就在行業中打不過這些跨國巨頭公司,還想其它公司的股票表現勝過這些巨頭?做不到,因為行業利潤大部分都是被頭部公司拿走,小公司沒什麼利潤,拿什麼支撐股價上漲?
所以,美國股市的基金經理選其他股票湊投資組合,他管的基金基本上跑不贏美國的指數基金。也就是普通基金經理的選股能力不如指數公司選股能力。非常簡單的道理。
注意這是美國股市的特殊情況。不是任何股市都這樣。
-
13 # 金融筆記
老巴認為,投資的費用成本會決定最終的收益率,而從十年期看,高費用成本的基金要打贏指數基本上不可能。
07年打賭對沖基金跑不贏指數的老巴在2017年贏得了賭局2007年,巴菲特曾經打賭在接下來的10年裡,沒有投資人可以選到一個由5支對沖基金組成的投資組合跑贏標普500指數。
Protégé Partners接下了這個賭局,並表示獲勝者將向慈善機構捐款(老美打賭的規則是贏的捐錢,真是不走尋常路。)
2017年,巴菲特大幅度領先,並且贏得了這個賭局。
對沖基金的費用太高必輸無疑,國內大部分主動基金很難贏對沖基金屬於費用特別高的,每年2%的管理費以外還要收取收益部分的20%,這種情況下想要跑贏大盤實在是太難了,短期還有可能機會,時間拉長到10年,能跑贏的對沖基金就已經鳳毛麟角,再把組合的數量設定在5支,老巴贏的太輕鬆了。
國內的主動基金沒有這麼高的費用,每年2%的管理費,0.25%的託管費,相當於每年要扣掉的費率是2.25%。對於基金經理來說,如果每年基金都沒漲,10年後基金的淨值就只剩下(1-2.25%)的10次方了,計算下是0.7964,也就是說,10年下來,費用對淨值的侵蝕達到了20%。
我們再看指數,大部分的指數編制出來,反應的其實是市場的中間水平,我們再算上費用的侵蝕,主動型基金要跑贏指數,在挑選股票的時候,要至少挑到大部分漲幅在平均值以上20%的才行。這個太難了。
新型指數本身就是幹著基金經理的活,高費用的基金經理是戴著鐐銬在跳舞隨著指數的發展,現在的指數基金也是一個動態的更新的股票池,像現在很火的MSCI指數,就會每年根據股票的特徵進行優勝劣汰,這個已經是半個主動型基金經理的活了。
所以,主動基金跟指數的比賽,就好像是兩個水平差不多的運動員跑馬拉松,但是其中一個要負重10公斤,兩者根本是不公平的競賽。
所以,老巴說的基金經理跑不贏指數有其深刻的道理在裡面。
-
14 # 杜耶投資筆記
其實,不用巴菲特說,多研究分析資料你就會發現,基金經理跑不過指數是必然的。
今年一季度A股市場領跑全球,據wind資料顯示,上證指數上漲23.93%,深成指大漲36.84%,創業板指大漲35.43%
以滬深300和中證500兩個指數為例,在2019Q1的表現中,滬深300指數漲了30.4%,中證500則上漲了34.26%
同期,所謂基金經理的操盤的主動基金在2019Q1上漲了多少呢,透過上圖應該不難發現,普通的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也不過才26.94%,偏股混合基金平均收益率為19.21%,遠不如指數基金的穩健和強勢。
據Wind資料統計顯示,全市場所有的指數基金,再加上主動性股票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一共有3774只。其中72%的基金跑輸滬深300指數基金,共計87%的基金跑輸中證500指數基金。這一系列的資料太有意思了,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有時候基金經理在指數基金面前,會略微有些尷尬。在A股小前三月小陽春裡,指數基金證明了其在大趨勢上的威力和高容錯率。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我認為有幾個原因:
指數是跟隨著大盤上漲而動,容錯率更高,而主動性基金只要是人為操作,就肯定會存在選股的錯誤;
主動性基金會隨著基金經理的調倉產生異動,指數基金的盤子更大,具有不可逆的特點
從資料上基本上符合二八定律,有13%的主動型基金跑贏了指數,也說明了有一小部分基金經理足夠優秀,能夠跑贏;但是你確定您能選中這13%的基金嗎??
巴菲特的導師查理芒格,曾在其的《窮查理寶典》這本書中提到,指數基金是普通人接觸股票投資最易懂也是能夠保持高收益率的一種投資產品。從眾多大佬為指數基金站臺也能看得出,為什麼都會相信指數的力量。股神巴菲特在其長達一生的投資過程中,沒有出過書也沒有推薦過任何股票,唯獨例外的是獨愛指數,可見股神除了低買高賣之外,最大的特點就是購買可預見性,而指數的作用就是我們常說可預見的。
非指數的基金的投資過程,和選股也極其相似,在牛市之中選對行業選錯股票,也會讓你腸子悔青,如果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較為穩健的話,選擇指數基金是不會有問題的,畢竟容錯率高的特點擺在那裡,至少不至於在大盤上漲的情況,你的基金巋然不動穩如泰山。
-
15 # 木易論
說到巴菲特,絕大多數投資者都知道,但說到基金經理,沒幾個能被人記住,換言之,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被稱為“股神”……
巴菲特說基金經理打不贏指數,其實應該是大部分基金經理打不贏指數,歷史上比較出名的基金經理我唯一能想到的只有一位,叫做彼得林奇,用彼得林奇的話說,同樣是絕大部分人都跑不過指數。
據我所知,業內圈子裡邊有大多數的基金經理,甭管公募還是私募基金經理人,可以說是相當一部分人都帶有濃烈的主觀意識,真正能客觀對待市場的基金經理少之又少,這也就使得得出的結論恐怕跑不過指數,國內的基金經理倒是有一大把,但真正能讓人記住的不外乎就是王亞偉、趙丹陽等站在國內頂尖的基金經理人。
近幾年我唯一記住的基金經理人,要數蕭楠,這人是易方達消費行業的基金經理,還是挺厲害的,2017年的股基冠軍,你要說他收益有多高,也不見得,但我們對比今年以來指數個易基消費的表現,同期易方達肯定是強於主機板市場的。
其實不管是基金經理還是絕大多數的普通投資者,投資指數恐怕是最合理的資產配置,誰都想買到妖股,但真買到了,你也未必拿的住,而假如我們每年有20%的穩定盈利,毫無疑問,幾十年過後,你會成為世界知名的投資大師,但至今都沒有散戶能做到,為什麼?主要還是因為人性的貪婪,不滿足於每年才20%的收益。
基金經理就更別提了,某種意義上講,基金經理還不如散戶來的爽快,因為他們有業績考核,有時間限制,沒辦法必須進行對應的資產配置,反之普通投資者卻不被這些阻礙,散戶有足夠的時間跟市場耗下去,而基金經理不行,所以,基金經理拉長時間週期來看,真的跑不贏指數……
-
16 # Luthiel
那是因為巴菲特資金雄厚,手續費忽略不計。
要是一萬幾千的小散戶買什麼基金,每天波動百分之零點幾,一兩月陰跌1%左右死活上不來。基本上各種etf都是適合大戶買的,散戶買這些5元手續費都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撿回來。
-
17 # 不再那
巴菲特老爺子又出年報了。一如既往近乎冷酷地自我剖析,一如既往對各個部門CEO極盡讚美之詞,一如既往真實地展示了伯克希爾這部強大的賺錢機器。今年的不同之處在於對2005年的賭局回顧。2005年,巴菲特提出以標準普爾500指數基金和任意收取高管理費的五隻對沖基金的總體回報進行比較,以十年為期限,賭注50萬美金。條件開出後,華爾街一片寂靜。後來真有一位老兄出來應戰。光陰似箭,在過去的九年中,標準普爾基金回報為年化7.1%,五隻對沖基金的回報為年化2.2%。這其中還包括了2008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巴菲特的勝利已無任何懸念。
為什麼“聰明”的基金經理跑不過指數?基金經理是否有存在的價值?以下是我的愚見。首先,基金經理跑不過指數的一個明顯原因是自以為聰明的基金經理收取了昂貴的管理費。這是巴老爺子在年報中批判的重點。這裡不再贅述。但實際上,基金經理和指數的競賽並不像看上去那麼容易。如果說指數代表市場平均回報,那麼基金本身就是市場的主體。美國市場大部分的資金是由專業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經理跑不過市場,類似於班級長跑比賽中大部分人跑不過平均速度。如果是班裡有幾個長跑健將,而其他人水平相近,情況更是如此。其次,在紀律性方面,大多數基金經理更不會優於指數。指數成分股的選擇是一個機械和被動的過程。夕陽企業會被無情地從指數中剔除,而頗具規模的新企業會被逐漸加入到指數中。而這一機械過程看似簡單,其實很容易篩選出穩定和具有活力的企業。也就是說機械並不意味著愚蠢。而對於如何管住閒不住的手,指數基金更是有天然的優勢。這種不折騰的優勢,長期來講會被放大得很明顯。而基金經理的折騰在很多情況也是身不由己。這種身不由己主要出於兩個原因。一方面,這涉及到巴老提出的另一個關鍵概念,機構強迫症(institution imperative )。在很多情況下,出於第三方質疑與自身心理壓力,基金經理會不得已追隨市場熱點與行業風口。貪婪的時候恐懼,在執行的時候相當於酒局最熱鬧的時候起身離開,隔著玻璃看裡邊的人對酒當歌。恐懼的時候貪婪,同樣相當於在曲終人散,一片狼藉時入席。如果喧鬧的酒局風光依然無限,或者蕭瑟的局面看不到盡頭,而這時公眾詢問你的遠見何在,或者質疑你為什麼要跳入火坑時,絕大多數的基金經理都會把紀律性放在一邊,選擇好漢不吃眼前虧。這只是機構強迫症這一概念在基金行業的具體體現。身不由己的另一個原因涉及到一個更哲學化的問題,人在多大程度上是主動的?如果絕大多數的基金經理都接受相同的教育,分析相同的資料,採取相同的投資方式,做出類似的決策,而同時聲稱自己是在進行主動投資,那麼這種主動性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有意義?這會不會如愛因斯坦所說,希望透過同樣的思路得到不同的結果。最後,有一批對沖基金所參加的可能是一種不同的競賽:量化投資。最近剛看完巴菲特合夥人芒格推薦的一本量化投資先驅的自傳《A man for all markets》。在量化投資領域,先驅和高手的回報是非常驚人的。但隨著聰明人的湧入,絕大多數量化投資的回報必然趨於平庸。而這種量化投資的平庸回報是否能夠勝過代表實體經濟發展的指數回報,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至少目前看上去並不樂觀。結合以上原因,在美國市場中專業基金經理打不過市場其實是一個比較自然的結果。但打不過指數並不意味著專業選手不如普通散戶。這就像運動會中大部分專業選手無法拿到獎牌,並不代表專業選手的水平可以等同於社群比賽。資本市場的根本功能之一是提高資金的分配和使用效率,而專業選手的全面參與對於效率的提高會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中國資本市場正走在專業化的道路上,而巴菲特老爺子對於已經實現專業化的美國市場的批評,對於準備入市的中國投資者是個預先的提醒,同時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形成自己的專業化資本市場。
-
18 # 溯源歸一
巴菲特原話應該是,市場上絕大多數的基金經理跑不贏指數。麥哲倫基金的彼得林奇更直接,市場有90%主動管理型基金跑不贏指數。究其原因,我想有以下幾個方面。
1、市場熱門板塊的隨機性和板塊輪流切換
《儒林外史》中有一句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比喻風水輪流轉,這話用在股市同樣適用。A股市場、在系統性行情中,所有股票都齊漲共跌,例如998到6124,1664到5178的全民炒股。其餘時間市場一直是處於輪動中,而且這個時間佔整個A股歷史的80%。與此相對應的是,任何一隻股票型基金都有一個投資主體,會集中在某一些特定的領域,這就很可能出現指數漲,而某一主題基金反而不漲,那顯然不可能戰勝指數。
2、淨值考核壓力,年終各種最佳評選,致使很多基金經理追去短期利益,不遵守基金契約去追漲殺跌,往往適得其反。
3、客戶的贖回壓力。在淨值表現不好時,很多客戶可不管你的投資理念,是否誠實,他們只看淨值,不漲就贖回,這導致基金經理被迫調倉換股,甚至賣出股票。那就出現行情上漲時你並不在現場。
4、基金經理和普通投資者一樣,同樣有貪婪和恐懼,在面對股災,在面對熔斷時,他們同樣束手無策。他們得到的資訊、研究支援在這時一點用處都沒有。而且很多基金經理很固執,自負。優秀的基金經理與糟糕的基金經理唯一的區別就是,在情緒控制方面做到非常好,他們是終於市場的。
SO,大部分的基金經理是跑不贏指數。
感謝關注!
-
19 # 雷小阿倫
這就是人性在其中起的作用!
指數基金雖然會有波動,但是不會受到個別人的操縱,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也會發展,指數也會相應隨之上升!所以從整體上長久來說,指數基金是上升趨勢!
而基金經理就不行了,人性的因素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更多的是個人的水平的提現,投資是最看中人性的職業,而克服人性卻又是世界上最難的事情,所以說不確定性太高,隨機波動也太大,所以從整體長久來看是大機率跑輸指數!
所以說,在不確定有高超股票技巧的情況下,與其個人操作,不如有紀律的投資指數基金,由此獲取長期收益!
-
20 # 鑫財經
為什麼巴菲特說基金經理打不贏指數?
其實這句話要稍微修正一下,巴菲特說的應該是美國股市的基金經理,而且嚴謹的說是大部分基金經理。
首先是美國的股票市場已經非常成熟,市場更多的是機構投資者,大家基本上也相互認同,美國股市現在各種機制法規做的可以很到位,最內幕交易、操縱股市的監管是非常嚴格的。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如果你在美國股市突然賺取了高額的利潤,美國股市隨時可以懷疑你是幕後交易,如果你不能提供非常嚴密有效的證據證明整個過程都是正當合規的,就可以判定你是違規操作,會受到非常嚴苛的重罰。這就導致了美國股市相對更健康,公司價值的變化和公司股價的變化有很高的一致性。
所以美國的市場相對更接近有效市場,根據有效性市場假說我們知道,市場越有效,主動投資越無法戰勝市場,而指數型基金在某種程度上又代表了市場的走勢,所以基金經理想打贏指數就很困難。
其次,從基金經理的工作性質上也會影響他戰勝指數,首先投資者的錢不會一直給他使用,人性都是相反的,在基金最有投資價值的時候,往往是市場最絕望的時候,他們都不買,但是在市場非常充滿不確定性的時候,也許內心他是不想操作的,但是基金公司本質上是要賺基金購買者手續費的,基金的漲跌則是由基金購買者承擔,這很可能導致基金經理在牛市瘋狂的時候也冒險激進。還有一點就是投資者的耐心是很有限的,大部分投資者可能並沒有那個耐心讓一個基金經理去潛伏一些有價值的股票三四年甚至四五年後價值爆發,而是更多的希望買了就漲,這也會影響基金經理的操作行為和判斷,因為畢竟基金經理是賺管理費的,他希望的是更多的人買基金,甚至長期目標為短期目標讓路都是很正常的。
所以,於情於理我認為巴菲特的基金經理打不贏指數這句話還是有道理的。
回覆列表
中國的基金經理都是老鼠倉嗎??我不敢說。但最少大部分都是,就拿楊飛(160212)經理來說,我是大盤在3200點左右買的2.98元。現在大盤又到了3129點,我的基金(160212)現在才1.90左右。還虧30多個點。唉!我真殺死楊飛的心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