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99北極狐
-
2 # 春風解語
一、初期的乾隆,為了緩和雍正反腐帶來的緊張,為自己樹立了一個仁君形象
雍正帝反腐力度過大,朝政上下氣氛極其緊張,人人自危。乾隆上臺後,為了緩和這種緊張政治氣氛,調節和大臣、親王之間的矛盾,所以對雍正時期的很多政策做了調整。
乾隆初登基,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拉攏朝臣,以仁君自稱,以顯示自己寬大無邊,作為一個初登基的帝王,立根不穩,乾隆需要給自己樹立一個新的形象。
乾隆帝從來不諱言自己“賦性寬緩”,“政尚寬大”,弘曆給自己定了一個仁君的人設,他覺得君王應該“寬、信、敏、公”,這等於提出了一個口號,聖人治世以人為本。就像現在說,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最貴,乾隆帝在很多場合就公開表示,“政實宜寬弗宜猛”,這是弘曆的治國法門,所以對於雍正帝大刀闊斧的反腐工作,雖然未必反對,但是他已經寬和了很多。有《清史稿·高宗本紀》記載:高宗運際郅隆,勵精圖治,開疆拓宇,四徵不庭,揆文奮武,於斯為盛。享祚之久,同符聖祖,而壽考則逾之。自三代以後,未嘗有也。惟耄期倦勤,蔽於權幸,上累日月之明,為之嘆息。”
二、乾隆也曾對腐敗深惡痛絕,勵精圖治,力懲貪官
乾隆也對腐敗深惡痛絕,本來上任的時候,他把自己定位在仁君的人設上,對於雍正年間因為貪汙被革職查辦的官吏都給予了寬待,甚至讓他們官復原職,對貪汙的案子都不追究其責任,甚至放任官員的一些不法行為,結果吏治又開始汙濁起來,貪腐之風更甚。
乾隆帝發現這種不正之風日漸興盛的時候,立刻開始肅清吏治,嚴懲貪腐,對於情節嚴重的官員斬立決,不給翻身的機會,這一點,乾隆比他爹雍正有過之而無不及。
乾隆六年,登基不久的乾隆舉起反腐利劍,處死了兵部尚書兼九門提督鄂善。在二十年間,他先後處死了十餘名鉅貪,如雲貴總督恆文、山東巡撫國泰等等高官,不可不謂雷霆出擊,手段鐵血。可以說,乾隆登基前期,政治、吏治都還是比較清明的,並不是任由貪汙腐敗橫行。
三、後期走歪,貪腐橫行
到乾隆後期,他就有點走歪了,窮兵黷武,好大喜功,奢侈無度了,六下江南就可以反應出他當時的生活狀態。
後期的乾隆就有點不像話了,文字獄、閉關鎖國,直接造成清政府與外界的聯絡,也正是由於他的這一些糊塗事,造成了清朝後期的貪腐橫行,身邊的出現就像和珅這樣的大貪鉅貪,吏治的腐敗逐漸帶來人口生存壓力,各個地方的起義開始蔓延。
乾隆後期的賣官賣爵行為嚴重,做官需要用銀子去買,各地這樣的行為蔓延成風,官是買來的,也可以賣出去,雖然買官賣官行為不是從乾隆開始,但是卻是從他這裡越演越烈。
早起乾隆因為根基不穩,對於上貢的東西要求沒有那麼高,對於生活品質也沒有那麼多要求,但是後期就不同了,他開始專注享受,各地官員想盡辦法滿足他的愛好,這樣就造成了貪汙腐化的橫行,皇帝的漠視,也成為了貪汙的溫床。
最後一個臭名昭著的“議罪銀製”,這個就是大貪官和大人提出來的,其實有些官員並不構成大罪,但是為了減輕處罰,也想方設法給送銀子保住自己。這種上行下效的行為,註定把清政府推向絕境。
-
3 # 歷史紀錄片愛好者老王
我來回答您這個問題吧,新政的內容:
一、經濟改革:
1、鑄幣制度的改革是其經濟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雍正皇帝在幣制改革中絕沒有將新鑄銅錢的金屬成分比例由銅五鉛五變為銅四鉛六。
2、雍正帝為了澄清吏治,政治清明,創立養廉銀製度。
二、政治改革:
1、雍正朝選官制改革強化了中國的官僚體制2、創立軍機處,推廣奏摺制度
3、實行土司制度,其職務為世襲,僅名義上接受清朝的冊封。
4、雍正前期嚴格執行海禁,但後因考慮沿海的確百姓疾苦,於雍正五年開放洋禁
5、廢除賤籍,廢除腰斬歷史上乾隆還是繼續推行雍正新政,大部分政策都繼承下來了。只是後期完全荒廢了
三、土地改革:
1、攤丁入畝,地丁合一,田賦和丁稅合稱地丁,也叫地丁錢糧,成為清王朝的主要稅收。
以上三大條是雍正改革的大部分內容,為什麼雍正能成功而張居正失敗其實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康熙雍正年間皇權的集中,和百姓的讀書人已經沒有了明朝間的那一份骨氣,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所以這就是皇權集中的好處。
因為,雍正把這得罪人的差事都給做了,就是為了給兒子鋪一條好路,但是早期的乾隆對雍正的政策稍加修改,並沒有完全廢除新政。
我們在來看乾隆執政
乾隆十三年至四十五年,他的執政方略有了一次嚴重的改變,一改前期對官員的放縱,執政方式開始變的非常強勢,但是也是從這時開始,乾隆王朝開始達到全盛的狀態。
乾隆皇帝晚年,他的執政開始走向下坡路,帝國開始由盛轉衰,他自己不僅大肆的揮霍,而且對底下的官員更是非常的放縱,許多雍正朝的政策徹底放棄
擴充套件資料:
雍正的一些主要改革措施有以下幾點,乾隆時期有廢棄、也有繼承:
1、耗羨歸公和養廉銀製度
耗羨歸公官吏們的貪汙腐敗行為受到了限制。而養廉銀與政績掛鉤,也能促進工作積極性,政府還能利用人員調整安排,實現了預期治理效果。這項制度被乾隆繼承下來了。沒有什麼太大變化。
2、攤丁入畝
3、士紳一體當差納糧
這項政策,廢除了士紳的壟斷特權,為國家減少了財政負擔,確實有很大利好,但是推行初期,便推行不下去,乾隆為了收買人心沒有執行這項政策。
4、停止清繳國庫
雍正朝對清理虧空,追繳欠款是十分重視的,往往就抄家抓人,沒收財產,追查幾代人,手段十分激烈。乾隆為了收買人心,放棄了追繳,這項政策沒有執行。
乾隆帝在位後期奢靡,吏治有所敗壞,雍正時期政治改革幾乎被廢除,多地爆發起義。並且閉關鎖國政策,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中國正處於近代的前夜。
-
4 # 幻想的天藍色
雍正皇帝的反腐改革很有一套,但很嚴重的侵犯了貴族的權利,從古至今任何皇帝,只要涉及到改革,一般都會侵犯到舊貴族的權益,因此皇帝下定決定改革,是要付出巨大的阻力,朝臣一般提倡改革這其中一定不會包括舊貴族,老話說的好:人都是自私的。提倡皇帝改革的一般都是急需要改變的人,因此雍正皇帝改革雖然獲得了短暫的成功,乾隆剛剛上位後根本沒有雍正一樣的魄力,因此反腐改革失敗!
1、反腐政令的頒佈雍正皇帝大力提倡反腐,是由於前朝遺留下很多貪官汙吏以及舊貴族侵佔不屬於自己封地內的土地,這種事情嚴重的影響到皇權的統治,當一個諸侯實力強大到一定地步的時候,他一定不會滿足現狀,想要更進一步。
但諸侯上去就是皇帝,並不能說雍正的魄力有多大,只能說舊貴族的做法嚴重的影響到了皇權的統治,因此才會大力提倡反腐,反腐政令剛剛頒佈時,受到了很多人的大力反駁,不過相對應的人民是一片歡呼雀躍。
荀子曾說過:‘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這個道理各代君王都懂,可實際操作造福人民的並沒有多少,因此雍正想要改革首先就是要削弱舊貴族的權益,提高百姓的生活質量,這樣的國家才能永遠的富足下去,人民才會永遠支援滿人,畢竟當時乃至現在是漢人居多的。
2、乾隆為何不提倡反腐其實乾隆自己就是一個貪圖享受的人,六下江南花了大清不知多少銀子,當然不能以一件事情來定乾隆是否為明君或是昏君,畢竟乾隆皇帝是一個“十全老人”,這個稱號是他自封的,因此乾隆皇帝並不提倡反腐政令。
第一點原因就是為了能夠籠絡舊貴族的心,當時的舊貴族備受打壓,內心的怒火叢生,大清面臨著又一個難題,但乾隆剛剛登基時,根本沒有自己父王雍正的能力以及魄力,只好向舊貴族妥協,一時間大清朝堂上下貪腐之風盛行。
但這並沒有影響乾隆皇帝的地位,不然康熙、雍正、乾隆不會被後世統稱為康乾盛世,但乾隆皇帝晚年的做法足以體現其老弱昏庸,世人皆將大清滅亡之罪歸結在慈禧身上,殊不知大清逐漸跟不上世界發展,完全是由於乾隆皇帝的閉關鎖國。
綜上所述:雍正的反腐的確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乾隆由於迫於貴族的支援只好非常反腐的政令,朝堂上下貪腐之風與乾隆的不管不顧有著莫大的關係,對此大家是怎麼看的呢?
-
5 # 有得觀史
雍正反腐和改革,乾隆上臺後不再繼續,這其中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
雍正繼位有很大的爭議,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對自己的親兄弟大下狠手,皇族中對雍正這一支意見很大。再加上雍正鐵腕反腐,銳意改革,動了很多人的既得利益。社會矛盾尖銳,矛頭直指皇帝。乾隆為了緩和社會矛盾,放棄了改革。這是客觀原因。
主觀上,兒子對父親有逆反心理,總覺得父親做得不夠好,他比父親強。在乾隆的心裡,他爺爺康熙才是偶像,乾隆繼位後,處處以爺爺為榜樣,學爺爺的仁政。因此乾隆一繼位就廢除了他父親的苛政,其中就包括鐵腕反腐和銳意改革。
實際上,乾隆後來比他爹雍正還狠。乾隆十三年,富察皇后死,乾隆性情大變,由仁政變為苛政。乾隆的苛政是他壓抑很久的對大臣不滿的總爆發,這時他已認識到他爹的嚴苛是對的,反腐也是對的,他開始按他父親那一套來。
乾隆也反腐,也改革,他的手段比雍正還狠還毒,不過,乾隆的自律性比雍正差遠了,他一手反腐,一手製造腐敗,培養了大貪官和珅,反腐是越反越腐。他改革出臺了“議罪銀”制度,使腐敗更加嚴重。
-
6 # 良人執戟2
胤禛是在康熙未年,社會處於幾乎停滯的狀態下登上歷史舞臺的,複雜的社會,混亂動盪的暗流湧動,為胤禛帶來壓力,同時也為他提供了施展抱負和才華的機會。
但是,形勢不容樂觀,頗有人氣的“八爺黨”在“臥塌酣息”,胤禛坐在皇位上,心驚膽戰,如履薄冰。
黨爭尚且不說,初登皇位即面對康熙後期遺留的國厙空虛、錢糧匱乏糟糕的財政局面。
只有穩定時局、強國富民,扭轉財政空虛,實乃當務之急。
雍正將這個任務交給了與自己親如兄弟的胤祥辦理。由於資料過於龐大、繁瑣,胤祥對
清查人員採取獎懲結合的辦法。在不到三年的時間,清理出各種問題的專案近百起,對於防止營私舞弊事件的繼續出現,起到震懾作用。同時,戶部又查出空虧白銀800萬
兩,雍正震撼之下,“心一橫、臉一黑、眼一紅”,嚴令涉案官員胤䄉、履郡王胤祹,變賣家產都要補齊虧空。
雍正元年(1723年)正月,北京城中隆福寺的廟會正是熱鬧擁擠的時候,紫禁城一片肅殺之氣,胤禛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連續頒佈十一道諭旨,口氣嚴厲的警告各級文武官員,明確規定“七個不許”!並且嚴厲警告富裕百姓:“不準借錢給地方官吏扺消虧空。
在嚴厲打擊下,不少官吏因為虧空國庫銀兩被革職抄家,如此大的力度,使“清欠”工作取得很好的效果。
與大唐王朝幾乎相似,清王朝也經過順治首創、康再進、雍正承上,大清帝國的“擊鼓傳花”到了乾隆皇帝時期,煥發出勃勃生機、欣欣向榮的景象,康乾盛世,盛況空前。
乾隆皇帝小時,曾經在祖父康熙身邊讀書,他認為,自己的父親雍正雖然嚴肅謹慎,勤於政務,這固然可圈可點,但是,爺爺康熙的寬容治國更加令他嚮往。
他分析天下大勢後認為:“滿族人居於少數,要鞏固統治,要穩定局面,必須使整個滿族團結安定”。
所以,雍正的改革於此結束。
-
7 # 行話歷史
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提問略有問題,也並非是無疾而終,改革和反腐敗在雍正時期基本已經進行的差不多了。
雍正整朝基本上採取的都是高壓統治的措施,一來是當時環境所迫,急需有一位強大的君主,二來雍正這個人本身就有點喜怒無常,讓人害怕。在雍正時期,殺死的貪官無數,可以說基本上已經把貪官殺絕了。
待到乾隆繼位
此時的形勢已經和雍正時期大為不同,首先整個官僚集團基本上已經被嚇怕了,每天都是戰戰兢兢的,這時候根本就不需要再進行大力度的反腐。我們常說寬嚴相濟,此時最好的方法就是來一場春風,吹暖官僚集團的心,讓他們死心塌地的跟著自己幹。如果仍然是高壓統治,只能是背心離德,敢怒不敢言。
還有一個因素就是乾隆在初期根本就看不上老子雍正的那一套,他從小受到的教育形成的執政理念都是君臣齊心,而不是高壓統治這種。
當然了,話又說回來。乾隆也並不是沒有進行反腐。
總得來說,整體的官僚集團就是蹬鼻子上臉的典型代表,你對他稍微好點,他頂多感恩戴德幾年,過一段時間就不守規矩了,這點乾隆慢慢也清楚,所以在乾隆十三年後期慢慢嚴了起來,也做了很多反腐的事情,比如鄂善等等,也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清明瞭吏治。
但是在後期,反腐淪為了一種形式。
老而不死是為賊。
人一老很多事情就不那麼在意,而且更加容易接受好聽話,講排場,乾隆也不例外,乾隆自己就是當時最大的貪,畢竟貪官貪的錢很大一部分是給了乾隆,另外一部分是藉著乾隆的名頭進了自己的腰包,雖然也有國泰等案子,但是總體來說沒有什麼用。
尹壯圖看的很清楚,不過乾隆不相信有這麼多的貪官,最後還來了一場全國大走秀。想了解具體內容的可以看我的專欄。
-
8 # 趣談唐宋元明清
趣談答案:乾隆不敢管了,如果再管的話就會出現很多麻煩。
雍正的鐵血手腕大家總是在說康乾盛世,那麼什麼是康乾盛世呢?簡單講就是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的盛世。
但是我們主要研究的話就會發現,康乾盛世的最巔峰,並不是康熙執政,也不是乾隆執政,而是雍正執政的時期。
於是我們好奇起來,按理來說,一個執政的巔峰必然會被列入什麼什麼盛世,比如貞觀之治,再比如文景之治。
但是為什麼沒有雍正之治呢?仔細想想,因為雍正皇帝犯了一個忌諱。
雍正皇帝把天下幾乎所有的皇帝都不敢惹的一批人給惹了,這一批人就是文臣。
把文臣給得罪了,那純粹是喝酒喝多了,或者趁著驢不注意把驢的腦袋給踢了。
文臣的巨大能量先講一個小故事,這個小故事發生在殺人如麻的朱元璋執政時期。
朱元璋素來簡樸,所以對自己的生活也處於無慾無求的狀態,往往能吃兩口,吃飽了就行,然後趕緊辦公。
但是誰還沒有個嗜好呢,朱元璋非常喜歡聽小曲,而且是外面的小曲,於是在當他當了皇帝好多年之後,終於決定揮霍一下,花錢請外面的唱小曲的女子來皇宮唱一下。
這原本沒有什麼,最起碼對朱元璋來說從來不是個事兒。
但是這件事情被一個七品的文官發現了,然後這個文官狠狠的批評了這些女子,因為她們在沒有經過某些會議決定或者沒有經過某些政策的時候,是不可以來到皇宮的,哪怕是朱元璋皇帝的允許。
更可怕的是這個文官還把朱元璋叫了過來,要求朱元璋給自己賠禮道歉,而根據明史記載這個時候已經是晚上了。
朱元璋命令太監傳過口諭來:無非就是皇帝知道錯了,你也怪累的,趕緊回去休息吧。
誰知道文官不依不饒,非要讓朱元璋親自來道歉,於是朱元璋只能迫不得已穿上衣服,收拾打扮好,給這個官員道了歉之後,才能再次回到皇宮當中休息。
乾隆不想這麼做大家有沒有發現上面的這兩個例子非常的微妙,微妙就微妙得幾乎講的全部都是文官。
我們發現正是因為雍正惹了很多的文官,所以他在歷史上的評價非常低。與此同時,朱元璋這樣殺人如麻的人也都不敢沾染文官,文官的一句話就得讓他穿上衣服屁顛屁顛的走出來。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古代文官幾乎沒有任何權利,但他們卻個個都會舞文弄墨寫兩筆好字。
任何一個皇帝都希望名留青史,一旦被文官罵兩句,這一輩子是翻不了身的,所以乾隆發現了這一個關鍵點,並且乾隆對於文官非常的好。
這件事情和乾隆執政有什麼關係嗎?有的,有非常大的關係。
相比自己的父親雍正皇帝而言,乾隆皇帝幾乎是遇到困難就退縮,遇到困難就想折中的辦法,想妥協的辦法,爭取一個平衡。
也正因為如此,乾隆皇帝對於一些底線根本拿捏不住,對於一些該堅持的事情從來沒有堅持過。而這樣的一個脾氣和秉性,對於反腐和改革來說幾乎沒有太大的作用。
後來伴隨著乾隆皇帝的歲數越來越大,越來越重視自己的聲譽,包括像十全老人這樣的說法,所以乾隆皇帝時期基本上就處於一個得過且過的狀態。
-
9 # 一寸三分
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之間是什麼關係?父子,很明顯,知子莫若父。但是反過來不一定能夠說的通,所以作為兒子的乾隆皇帝,似乎並不能瞭解他的父親在想些什麼。
乾隆皇帝有一個十分崇拜的人。這個人不是他的父親,儘管他的父親是一國之君,萬人之上。但是他崇拜的那一個人很明顯比他的父親還有威武,霸氣。這個人就是他的爺爺,康熙皇帝。可以說,乾隆皇帝的一生,很多時候都在模仿他的爺爺。但是很不幸,他卻並沒有繼承他爺爺的遺願。
作為大清國的十全皇帝。同時也是作為雍正皇帝的兒子,他對於自己的父親看得是最清楚的了,尤其是父親的錯誤。所以在他的眼中,作為一國之君的雍正,很多的事情都是做得很有問題的。而這個也是當年在康熙以及他的兒子們身上也可以找得到的,這個現象相信許多人也都可以在自己的身上找到影子。
所以,乾隆皇帝登基之後。他面對著很多的問題,尤其是他父親過於嚴厲,也是留下了很多的無奈。因為有一點是很明確的,反腐這一件事情從來就不是幾年或者十幾年就可以完成的事情。但是乾隆沒有認識到,他對父親的這種行為覺得很有問題,因為確實似乎過於嚴苛了。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於是在雍正之後。他做了很多的事情。而這些無疑都是在打他父親的臉的。而且還將好不容易改良的局勢再一次推向了深淵。於是乾隆皇帝去世的時候,幾乎又回到了康熙末年的狀況,貪汙腐敗,花前月下。
就乾隆皇帝的一生來看。他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他給後輩留下了太多的問題,除此之外,他還沒能解決多少問題。相比於康熙,雍正,他差得太遠了。而且,在他之後的皇帝更是一代不如一代,儘管好幾個都算是盡職盡責的。
-
10 # 與狼共舞說歷史
歷史界對清朝中期的三位皇帝有這樣一句概括:“康熙打天下,雍正治天下,乾隆玩天下。”在如今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對於雍正皇帝的所作所為知之甚少,相比起他人盡皆知的兒子乾隆來說要遜色很多,但歷史上的雍正可沒這麼差勁。
雍正治天下毫不誇張的說,雍正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也是改革吏治、徹底進行反腐工作的封建君主之一,這在歷史上還是比較罕見。乾隆雖然聽起來名氣要大上許多,但在反腐、勤政這方面卻比不上雍正,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雍正在位期間,除了自己晝夜不停的處理國家大事之外,對手下官員的選拔任用同樣十分嚴格。他賞識那些執法嚴格,處事雷厲風行,有開拓氣魄,而且政績顯著的官員;討厭徇私舞弊、貪贓枉法的國家蛀蟲。在對待貪官汙吏的時候毫不手軟,輕則發放邊關、重則斬首處死。
乾隆玩天下康熙晚年,國家吏治腐敗,造成國庫大量虧空,雍正即位之後一改康熙縱容態度,設定會考府、“火耗歸公”等制度,積極改革國家弊政,數年間使大清國庫再一次充盈了起來,正如史學所說:“雍正接到手裡的是一個積貧積弱的清朝,留給乾隆的是一個無比富裕的清朝。”
雍正的良好作風並沒有能夠延續到乾隆時期,而且乾隆根本不理會他爹留下的那一套,尤其是乾隆後期,對於國家吏治這一塊根本不怎麼重視,導致貪官當道、汙吏橫行,留下一幅“乾隆盛世”的虛假畫面,為清王朝的覆亡埋下了伏筆。
其實大多數人都被“康乾盛世”後期的表面繁榮所迷惑,總以為乾隆年間的清朝國力強盛、威震四海,殊不知當時的西方國家已經開始蛻變,而清王朝卻在坐井觀天、止步不前,這樣的社會現狀,又談何強大?
回覆列表
先看看雍正反腐有多狠
雍正的政策是死了也不放過他!雍正四年,廣東道員李濱、福建道員陶範,均因貪汙、受賄、虧空案被追查而畏罪自殺。雍正下令,找他們的子弟、家人算賬。雍正說“這些人自知罪大惡極自身難保,就想一死抵賴,借死保住財產,讓子孫後代享用,這是萬萬不行的。
雍正雖然解決了康熙末期的主要問題,但是過於剛硬,導致整個官場人人自危,也使得朝堂氣氛緊繃。
乾隆上臺,一改雍正剛猛的政治手段,政策溫和許多,也是當時客觀條件決定的,在國家政策和嚴刑峻法等方面變得寬鬆仁厚。這些個舉措都得到了百姓及各級官員的廣泛支援、普遍擁護。
總之乾隆無疾而終雍正的政策,是依當時國情所採取的,乾隆不想問題變得太尖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