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F1拖拉機

    朱熹(1130年-1200年),諡文朱文公。南宋理學家,程朱理學集大成者,尊稱朱子。 是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家境窮困,自小聰穎,弱冠及第,中紹興十八年進士,歷高孝光寧四朝。朱熹承北宋周敦頤與二程學說,創立宋代研究哲理的學風,稱為理學。其著作甚多,輯定《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為四書作為教本,也成為後代科舉應試的科目,確立了較為完整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

    他提出了“存天理,滅人慾”的客觀唯心主義思想。以人為中心,"理"是人類社會的最高準則。

    朱熹哲學思想的核心即是“理” ;提出了“格物致知”理論,提倡重視人的道德修養的同時也要加強對外部事物的考察。

    朱熹的格物致知理論,對後來者王陽明的心學的思辨和產生了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王陽明格竹子”讓他對朱熹的格物致知產生了懷疑,也對格物致知有了新的理解。中國的哲學發展到明代,已經成為程朱理學的一言堂,這也是後來被稱為“封建禮教”的主要淵源,這時候的入學思想已經和先秦儒家大相徑庭,在明代中葉朝政腐敗,同時資本主義萌芽興起的時候,王陽明先生在反思程朱理學的過程中,發展了宋代陸九淵的思想,成為心學的集大成者。

    後人更關注的是王陽明博大精深的哲學思想。殊不知,他是中國歷史上極有成就的哲學家之一,他開創的心學體系成為整個中國哲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為封建社會後期異端思想的產生、發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在中國,維新變法的康有為、梁啟超,為探索救國之路的孫中山都曾潛心研究過王陽明的著作,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徐特立也大加讚賞王陽明的教育思想。我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少年時就曾讀過王陽明的《王陽明全集》、《傳習錄》,並逐句逐字做了批註,後來對王陽明的思想更是有所批判與創新,結合中國的實際,領導中國革命從失敗走向勝利。王陽明的學說更是漂洋過海,從古老的中國走向世界。

        日本一位八十三歲的高僧拄著柺杖顫悠悠地把陽明學說帶回日本,沒想到竟風靡一時,學者雲集,還分成了不同的學派,陽明學說更是間接地為日本明治維新起了思想上的鋪墊作用。高鼻子、藍眼睛,不屑於中國古代文化的歐美人在本世紀,也出奇地對陽明學說著了迷,竟還要遠渡重洋,來拜訪王陽明的故居,頗有“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勢頭。

    我們讚歎程朱理學稱讚後來的王陽明為中國乃至世界的哲學思想發展所做的貢獻。身為華人,我們為我們的偉大哲人感到自豪.

  • 2 # 手機使用者弘毅

    朱熹。1ll30一1200,宋代哲學家,思想家,詩人。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開創了一代理學之風。與程頤程願兩兄弟的哲學思想並稱,後世稱之為程朱理學。

    關於朱子對後世的影晌,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

    格物致知理論:也就是探索事物的本質,從而達到獲得知識的目的,這-一思想對後世產生積極的影響。尤其是對明代大儒王陽明心學的形成起到巨人肩膀的作用。其次:他的存天理,滅人慾的思想理論,主張以人的私慾為治理的核心。以理為最高的行為準則和道德標準。(比如三綱五常)從而奠定了客觀唯心主義的理論體糸。但卻嚴重束縛著世人的思想,特別是對婦女的毒害最深。比起唐朝時期來,不但沒有進步,反而是歷史的倒退。其消極影響在中國歷史上長達七八百年之久。直到二十世紀新文化運動的衝擊。才基本上壽終正寢。

    當然,我們應該看清這一主張的本質,其實就是維護皇權,維護封建專治統治的宣言書或麻醉劑。還是王陽明先生的天理就是人慾,人慾便是天理,才是符合時代發展和人性規律的醒世名言。

    最後,朱熹在治學方面也給我們留下一些好的精神遺產。比如:凡讀書,須要讀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牽強暗記,而是要多讀數遍,自然上口,永不能忘。並且在閱讀時要做到:心到,眼到和口到。更為重要的是:他還上疏皇帝,確定了(大學),(論語)(孟子)(中庸)作為科舉考試的科目。起到了文化傳承和豐富科舉考試內容的歷史作用。

    至於他對我們精神生活的影響,主要還是道德建設方面的。(至於治學方面,孔子和荀子的觀點就比他的影響力大得多,也高明得多。)比如:忠孝悌善,仁義禮信等內容中的許多積極因素,值得我們在學習國學的過程中加以借鑑和吸收。

  • 3 # 生命解碼之易學堂

    朱熹是偽君子的始祖,他創造說一套做一套、當面是人、背後是鬼的這個雙面人文化對中中國產生重大的影響。看看今天的高官,只要一落馬,個個都是雙面人,太經典啦!

  • 4 # 藤樹先生

    說到朱熹的影響我們不得不先說下朱熹的一生。朱熹,南宋理學家,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年又號晦翁。歷史上大家都稱之為朱文公。祖籍在今天的最美鄉村江西婺源,出生在福建尤溪。朱熹出生的時候是非常與眾不同的,他的右眼角長有七顆黑痣,排列如北斗。可以說是異人像。說到朱熹,我們不得不說到程朱理學,程就是二程(即程顥,程頤);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是朱熹的師父,朱熹和他們的祖師爺的學問被稱為“程朱理學”。

    朱熹小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他的父親在臨終前把他和他母親託付給了崇山五夫好友劉子羽,也就是他的義父,並且他還請求另外三位五夫好友代為教育朱熹。紹興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147年,朱熹在家鄉考取了當地的貢生,那個時候他18歲,跟我們現在高考差不多的感覺,不過比高考難。朱熹父親五夫好友中的劉勉之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朱熹,也就是在這同一年(1148年)朱熹賜同進士出身。這個時候朱熹還沒有走上仕途之路。而在公元1151年的時候,朱熹再次考試,這個時候他被授予了左迪功郎、泉州同安縣主簿。正是在去同安赴任的時候,他碰到了他的師父李侗,這次的相遇,讓朱熹學到了很多。這也體現在了他的治理之道。紹興二十三年,朱熹赴任同安,以其“敦禮義、厚風俗、劾吏奸、恤民隱”的管理之道治縣。將同安縣的學風大改。這個時候,我們應該看到了,從唐朝以來到五代時候,儒學已經不在是主流思想,佛道盛行,無慾無求的社會風氣瀰漫在整個社會當中,宋朝也不例外。朱熹已經意識到了“妄佛求仙之世風,凋敝民氣,耗散國力,有礙國家中興”。朱熹是個有抱負的人,他不忍國家這樣,他下定決心,並題寫“鳶飛魚躍”匾額以名其志。他拜李侗為師,開始了講學和著述。

    紹興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召求臣民意見。朱熹上書,力承反和求戰,反佛崇儒。隆興元年,他與宋孝宗見面,力陳自己的主張,但是朝廷並未採納他的主戰的思想。而是聘他為國子監武學博士。國子監是國家官方的培養人才的地方,就相當於現在最高學府清華北大,不僅培養中華各族人才,也接待外國留學生。所學基本都是儒家的四書五經。朱熹所任的差不多就是現在的大學教授。雖然朝廷聘請了他,但是朱熹不就。歸同安。乾道三年,他訪問了湖湘派代表張栻。寫成了《東成亂稿》。乾道五年,朱熹開始用新的角度去讀二程的作品,由此創作了“中和新說”。這也標誌著朱熹思想的成熟。同年九月,朱熹母親去世,建寒泉精舍為母守墓,在這段時間,他開始了長達六年的寒泉著述。在這一段時間,朱熹成書非常之多,也非常的重要。乾道九年,他寫了《重修尤溪廟學記》,親自寫了“明倫堂”制匾懸掛於尤溪縣學宮正堂。天下學堂紛紛效仿。公元1175年正月,呂祖謙拜訪朱熹,並在五月的時候,他們兩人與當時儒學的另外一個學派心學代表陸九齡,陸九淵兄弟在當時的信州也就是今天的上饒鵝湖書院進行辯論。這次時間持續了進十天。本來是呂祖謙用來調解兩個學派的矛盾的,但是最後結果沒有讓兩派統一思想。而是讓雙方進一步的認識到了自己思想的不足。淳熙五年,宋孝宗任朱熹為南康軍兼內勸農事。在任期間,朱熹做了一件偉大的事,他重修白鹿洞書院,做了很多首創的事情,其中《白鹿洞書院教規》是世界史上最早的教育規章制度之一。對中國教育的發展意義重大。朱熹52歲的時候,將四書合刊,這也是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四書”的說法。朱熹在做學問方面,兢兢業業,非常的刻苦認真。《四書》是元明清的官方教材,這次的編寫,朱熹是吸收了佛道思想,讓儒道再次成為了國家官方的思想。

    朱熹也是非孔姓卻能享受孔廟祭祀的第一人,他對儒家的貢獻,可以說是再生父母,不是他,可能儒家就不能統治中國幾千年。但是朱熹在生前沒有得到應該有的尊重。宋朝“黨禁”對朱子門派的打擊是非常巨大的。朱熹的思想被認為是偽學,門人被流放的流放,坐牢的坐牢。朱熹本人也遭受了巨大的打擊。公元1200年,偉大的哲學家朱熹去世。思想的力量果然是偉大的,朱熹葬禮雖然被朝廷約束,但是仍然有近千人。

    現在我們透過朱熹的一生,我們來說說朱熹的影響。朱熹主要有理學思想、美學思想、教育思想、文學思想等各方各面的成就。朱熹的理學思想在當時是進步的,他的思想構建了一個強大的理學體系,成為了元明清三代的官方哲學思想,他所編寫的《四書章句集註》成為了官方科舉考試的教科書。這使得中國在這幾百年間中央集權不斷地加強,有利於國家的統一,但是它不斷地以此為模板,在後代的不斷地強化下,他所帶來的影響就是,天下學子皆以讀書高,所學的非常單一。要知道宋朝的航海貿易非常的發達,四大發明基本都在宋朝發明,可以看出當時佛手工業,商業是非常發達的,手工業商業從業者的地位被這種思想不斷打擊,這非常不利於現代文明的發展,“士農工商”這看出了工商業者地位的底下,試問在這種情況下,天下讀書人,誰投奔的不是科舉?死板的科舉考試,嚴重的導致了中國的發展不斷落後於世界。明朝王陽明的心學也是在它的影響下所創立的,心學更為誇張,程朱理學、陸王心學嚴重的影響了中國看世界。以上是從總的來說,我們分開來說。理學思想主要包括理氣論、動靜觀、格物致知、人性二元論等。理氣論簡單點說就是理就是事物的規律,動靜觀就是運動和靜止是一個無限的過程,動和靜是相對又統一的,這就體現了朱熹思想的辯證性。而格物致知就是認識論,每一個人,只要你達到了“格物致知”的領域,你就是聖人。人性二元論就是人是有善惡之分的。從這些思想我們可以看出,朱熹他的思想本質是符合現在的思想的。但是他提出的“存天理,滅人慾”,“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種思想是聖人所為,要知道人都是自私的,你沒有慾望,自己都要死了,還在討論精神?現在所提倡的是你得先滿足生活吧,你連活下去都做不到,還能去談思想?平凡人還是多的,不是每個人都是偉人。這種思想的影響非常的不好。扼住了人們的慾望。而且理學的盛行對婦女地位的影響非常巨大,婦女不斷被限制,三綱五常對婦女約束非常大,貞節牌坊的不斷立起就代表著女性得到了迫害。三綱五常對人性的遏制是非常大,在短期內看來,這種思想是有利的,但是從長期來看,這種思想嚴重扼殺了人類的天性,阻礙了人性的發展,讓大家只會服從而不懂創新。朱熹的美學就是事情要外貌美跟內在美統一。教育思想方面,朱熹主要提出了兩個,一是“小學”和“大學”教育;二是“朱子讀書法”。“小學”就是你小的時候,由於很多不懂,你就先從生活中去學習。從一件事情的做法中去學習道德,這在現在也是非常好的教學方法,就跟孔子的因地制宜類似,在什麼地方學什麼,身邊發生了什麼就該學什麼。我們要從身邊學習,要有發現美的眼鏡。學習從娃娃抓起,朱子也同意這種思想。而15歲以後就是“大學”了,要開始培養國家需要的人才,而學習方法呢,朱熹認為一是自學,二是要加強學術交流。這種的學習方法是非常創新的,到現在都是非常的實用。古人還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的。“朱子讀書法”有六條,即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己體察、著緊用力、居敬持志。當然,朱熹當時沒有這樣概括,這是他弟子總結出來的。這六條就是說讀書的時候我們要慢慢地讀,按次序讀,不能急於求成,要仔細的讀,學會復讀,溫故,不斷咀嚼其中的意思。也要學會實踐,不能浪費時間,學習要認真對待,注意力集中,不能三心二意,同時也要有遠大的目標,能堅持,有毅力。總的來說,朱熹的教育思想還是有很大好處的。至於科學思想,朱熹主要涉獵於天文學醫學自然科學等。這也說明了,朱熹在理學方面的成就是有科學支撐的,有了自然科學的基礎,才能不斷改善理學。“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想必大家都學過,朱熹的文學成就也是十分了得的,從這首詩中我們也能看出朱熹是不斷的提升自己,改善自己的思想的。

    思想本就是一個人的看法,人非聖人,思想當然也會有錯誤,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朱熹的思想本來就是他個人的看法,運用的是人,是統治者,統治者把它當作鞏固自身統治的手段,那就變味了。明清的愚民政策也就可以說明,封建統治者在為了自身的利益,為了更好的統治,會禁錮老百姓的思想。“百花齊放,百鳥爭鳴”才能讓時代進步。歷史漫漫,我們都是歷史中的塵埃,朱熹到底該如何評價,對後世有怎樣的影響還是看你自己!

  • 5 # 柏國漁溪

    朱熹 (1130---1200)字元晦,號晦庵,諡文,世稱朱文公。祖籍徽州婺源,出生於福建尤溪。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文學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是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他學識淵博,涉獵廣泛,遍注典籍,經學,史學,文學皆有成就。是宋以後儒家理學大師,其學說為當時正宗。朱熹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

    朱熹一生著述甚多,有《四書章句集註》,《周易讀本》,《通書解說》,《楚辭集註》等,後人輯有《朱子大全》。其中《四書章句集註》,成為元明清時代欽定的教科書和封建科舉考試的標準。

    主要成就及對後世的影響

    在宋朝,學術上造詣最深,影響最大的是朱熹。他以研究儒家經典義理為宗旨的學說,總結了先秦以來各家的學術思想,尤其是針對宋代理學思想,建立了龐大的理學體系,成為宋代理學之大成。其功績為後世所稱道,其思想被尊奉為官學。而朱熹本人則與孔(子)聖人並提,稱為“朱子”。

    朱熹的哲學體系,是以程頤程顥兄弟的基本理論為基礎。併兼收周敦頤太極說,張載的氣體論,以及佛教,道教的學術思想匯聚而形成。他明確指出,理是先於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形而上者;理是事物的發展規律;理是倫理道德的基本準則。朱熹的哲學理論體系中含有藝術美的倫理,通常表現出敏銳的審美洞察力。他認為美是給人以美感的形式和道德善的統一。基於美形於外,與內在道德的善相互統一的結論。確定了文與質,文與道和諧統一才是完美的論斷。

    朱熹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又是一位傑出的教育家。他一生熱心於教育事業,孜孜不倦地著書立說,廣收門徒,聚眾講學,傳經佈道。無論在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他主持重建了著名的白鹿洞書院和嶽麓書院,並親自制訂學規,編撰教材。為封建統治者培養了一大批知識分子,其中包括不少著名的學者,形成了自己的學派,對後世的國學傳承產生極大影響。

    作為封建社會一位博學多識的大學問家,朱熹有很多方面值得後人學習。他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博覽經史,治學嚴謹,著作宏富。他在訓詁、考證、註釋古籍,整理文獻資料等方面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另外,他對天文、地理、曆法等許多自然科學領域也都進行過廣泛的研究。縱觀朱熹一生,共撰述編輯各類圖書600餘冊,是中國古典文學史上極為罕見的。為我們研究古代思想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了價值寶貴的資訊資料。

    治學教育的歷史貢獻

    朱熹在文學創作,理學思想,哲學研究,書法技藝以及自然科學等諸多領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由於受篇幅所限,在此不便贅述。重點闡述其治學興教實踐探索活動中,對後世所帶來的裨益。

    公元1179年,朱熹彈精竭慮,不遺餘力,親自主持白鹿洞書院的修復工作。他自兼洞主,延請名師,充實圖書,置辦學田,供養貧窮學子。並親自訂立學規,即著名的《白鹿洞書院教規》。《白鹿洞書院教規》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規章制度之一。其對教育目的,訓練綱目,學習程式及修己治人道理,都做了明確的闡釋和詳細的規定。他不僅成為後續中國封建社會700年書院辦學的模式,而且為世界教育界所矚目,成為國內外教育家研究教育制度的重要課題。

    公元1182年,朱熹將《大學章句》,《中庸章句》,《論語集註》,《孟子集註》四書合刊。從此,經學史上的“四書”之名才第一次出現。之後,朱熹嘔心瀝血修改《四書集註》。朱熹將《四書》定為封建士子修身的準則,初步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理學思想理論體系。至元明清時代,《四書集註》遂長期為封建王朝所垂青。即作為治國之本,又作為人們思想行為的規範。成為封建科考的標準教科書。為推動封建教育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公元1194年,朱熹在知潭州荊湖南路安撫使任內,興學校,廣教化,督吏治,敦民風。改建和擴建了位於湖南長沙嶽麓山下的嶽麓書院。他還從湖南各地聘請了一些知名的教育家充任老師,開門辦學,廣招生徒。來此就學者,不下千人。對書院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同時也產生了積極的社會效應。使嶽麓書院成為南宋全國四大書院之一,直至明清時期仍然是一處著名的高等學府。

    朱熹在總結前人教育經驗和自己教育實踐的基礎上,基於對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徵的初步認識,把一個人的教育分成“小學”和“大學”兩個既有區別又有聯絡的階段,並提出了兩個不同的教育任務,內容和方法。使學生透過具體行事,懂得基本的倫理道德規範,養成一定的行為習慣,學習初步的文化知識技能。在教育方法上,朱熹強調先入為主,及早施教。他重視自學,大力提倡不同學術觀點之間的相互交流。朱熹關於對小學和大學教育的見解,為中國古代教育思想增添了新的內容,對建立中國現代教育制度和教學模式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學術思想對後世的負面影響

    作為封建社會偉大的社會教育家,由於受儒家一些消極思想的束縛,和歷史的侷限性,朱熹秉承三綱五常,墨守成規,崇尚人治,以義代利,以理滅欲的論斷。他以“傳注為宗”的科舉取士標準,一直是封建統治階級的官方哲學,標誌著封建社會意識形態的日臻完善,成為鞏固封建社會統治秩序的精神支柱。進一步強化“三綱五常”,對後期封建社會的變革,起到了一定的阻礙作用。同時,朱熹的學說也對後來王陽明的心學產生深刻的影響。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學術思想,也正是在朱熹哲學基礎上的突破。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儘管如此,朱熹仍然是中國教育史上最著名的教育家之一。

    今天,當我們進一步考察所精心表達的自然體系時,不得不承認宋代哲學家所研究的概念,和現代科學上所用的某些概念並無不同。至少理學的世界觀和自然科學的觀點極其一致,這一點決不能否認。朱熹的理學思想,本質上是科學的,是純粹科學和應用科學史無前例的統一。

  • 6 # 魚幼微微

    朱熹儒學對後世的影響就在於他的理學。朱熹理學的核心就是“格物致知”,其實,我們生活中碰到很多事情都是需要“格物”的,比如,我們要了解一件事物的本質,那就必須先從表面入手,由表及裡,最終獲得事物的真理,這就是朱熹理學的“格物致知”對我們生活的最大影響了。(朱熹)

    朱熹的“理氣”論要想了解朱熹的“格物”思想,必須明確朱熹在理性和實踐性方面對 “格物”以及《大學》中“八條目”的認識。此外,還需要了解他的“心性論”和世界觀。朱熹的世界觀是他所有認識和思想的前提。

    根據朱熹的思想, “格物”就是要理性地、一個一個地去探究心外事物之理。世間萬物無論是物質層面,還是精神層面,都是由氣的運轉流動形成的。世間萬物必須如此,這就是“規範”,而為何必須如此,這就是 “原理”。朱熹將前者稱為“所當然之則",將後者稱為“所以然之故”,二者構成了朱熹思想中的“理"。(朱熹)

    例如,子女必須對父母盡孝,這是每個子女必須遵守的“規範",而為什麼必須去盡孝,這就是“原理”。 “規範”和“原理”合在一起就是朱熹之“理”在朱熹的思想中, “理”實際上是一種精神的存在,是形而上的東西,而氣則是形而下的東西,二者是“一即二,二即一”的關係,即二者雖然是兩種狀態,卻不可分離,雖然不可分離,但又各自獨立。

    朱熹認為人心是幹變萬化的,所以需要“持敬” ., “持敬”是窮理之本。格天下物,窮極其理,是謂“格物窮理”。居敬持志,修養本心,是謂“居敬養存"。二者是一個整體,不可分離。(朱熹畫像)

    朱熹還主張"性即理”他認為每個人都是一個“小宇宙”,宇宙萬理就蘊藏於“人心”。氣的靈活運轉形成“人心”,若不持敬,則不能明理。說到這裡,也許有人會覺得既然宇宙萬理就蘊藏在“人心”,那麼直接“格心窮理”就得了,這樣既簡單又好操作,何必不厭其煩地去“格物窮理”呢?

    這不是和王陽明主張的“格心窮理”一樣了嗎?其實不然,朱熹提及的“人心”並不是從本性出發的心,其中摻雜了一些不純的東西,因此需要“持敬",去除這些渣滓。(朱熹明倫堂)

    在朱熹看來,“格心窮理”最終會變成“格心求心”。這樣一來,內心就會變得躁動不堪,也難以求得理之要點。因此,對自己的內心要"居敬養存”,對心外之物要理性地“格物窮理”,只有二者同時進行,才能將 “心外之理”化為“心內之理”,才能實現“心外之理”和“心內之理”的一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儒林外史》裡除了范進中舉,還有什麼讓人忍俊不禁的精彩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