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鮮特匯

    即然如此,看到您是新來的,為師就實話告訴您吧,一,對忍俊不禁這樣的感知你我還是有差異的,二,除了上學課本接觸了范進中舉有點影響外並未讀過《儒林外史》。三,為師對此類話題不感興趣。如果是美女香車寶藏類請第一時間告知,絕不懈怠。

    對了,忘了告訴您,過關打怪,降妖伏魔找大師兄。

  • 2 # 淮山飛雨

    《儒林外史》裡作者刻畫人物的功力非常強,經常一本正經地講笑話,把人物的可鄙可笑刻畫得入木三分,很多地方讓人忍俊不禁。范進中舉因為中學時都學過,笑話聽多遍就不會再笑了,還有其他幾處忍不住笑出來的,其中最令我捧腹大笑的是第二十六、二十七回裡,沈大腳說媒一段。

    第二十六回《向觀察升宮哭友 鮑廷璽喪父娶妻》裡,鮑廷璽的原配妻子難產死了,一向疼愛自己的養父鮑文卿也病死了,養母只愛親生女兒,不愛這個過繼的兒子,姐夫歸姑爺也嫌棄他。這時曾做過他家戲班教師的金次福來說親,建議鮑母讓鮑廷璽娶了王三胖的遺孀。

    關於這個王太太,不同人的口介紹出來的就像說的不是同一個人,作者模擬每個說話人的口氣,寫得非常精彩。

    金次福介紹的是:“這堂客才得二十一歲,出奇的人才,就上畫也是畫不就的。因他年紀小,又沒兒女,所以孃家主張著嫁人。這王三胖丟給他足有上千的東西:大床一張、涼床一張、四箱、四櫥。箱子裡的衣裳盛的滿滿的,手也插不下去。金手鐲有兩三副,赤金冠子兩頂,真珠、寶石不計其數。還有兩個丫頭,一個叫做荷花,一個叫做採蓮,都跟著嫁了來。你若娶了他與廷璽,他兩人年貌也還相合,這是極好的事。”

    在金次福嘴裡,王太太一是隻有二十一歲,年輕;二是漂亮,好看得畫都畫不出來;(怎麼忽然想起王安石寫王昭君的“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哈哈。)三是有錢,傢俱、衣服、珠寶、丫鬟。其中那一句“箱子裡的衣裳盛的滿滿的,手也插不下去。”像不像《金瓶梅》裡薛嫂給西門慶說孟玉樓的言辭?《金瓶梅》第七回薛嫂對西門慶介紹孟玉樓道:“……南京拔步床也有兩張。四季衣服,插不下手去,也有四五隻箱子。金鐲銀釧不消說,手裡現銀子也有上千兩。好三梭布也有三二百筒……”

    金次福真有媒婆的天分,會捧人,而且往下看,又覺得他的嘴簡直不輸給薛嫂。鮑母一下子被說得心花怒放,立刻讓女婿歸姑爺去訪查。歸姑爺找到做媒的沈天孚家,沈天孚怎麼介紹王太太的呢?

    沈天孚說的是:“這個堂客是娶不得的!若娶進門,就要一把天火!”又道:“他原是跟布政使司胡偏頭的女兒。偏頭死了,他跟著哥們過日子。他哥不成人,賭錢吃酒,把布政使的缺都賣掉了。因他有幾分顏色,從十七歲上,就賣與北門橋來家做小。他做小不安本分,人叫他新娘他就要罵,要人稱呼他是太太。被大娘子知道,一頓嘴巴子趕了出來。復後嫁了王三胖。王三胖是一個候選州同,他真正是太太了。他做太太又做的過了,把大呆的兒子、媳婦,一天要罵三場,家人、婆娘兩天要打八頓。這些人都恨如頭醋。不想不到一年,三胖死了。兒子疑惑三胖的東西都在他手裡,那日進房來搜。家人、婆娘又幫著圖出氣。這堂客有見識,預先把一匣子金珠首飾,一總倒在馬桶裡。那些人在房裡搜了一遍,搜不出來,又搜太太身上,也搜不出銀錢來。他藉此就大哭大喊,喊到上元縣堂上去了,出首兒子。上元縣傳齊了審,把兒子責罰了一頓,又勸他道:‘你也是嫁過了兩個丈夫的了,還守甚麼節!看這光景,兒子也不能和你一處同住,不如叫他分個產業給你,另在一處。你守著也由你,你再嫁也由你。’當下處斷出來,他另分幾間房子在胭脂巷住。就為這胡七喇子的名聲,沒有人敢惹他。這事有七八年了。他怕不也有二十五六歲。他對人自說二十一歲。”

    在沈天孚旁觀者的嘴裡,第一王太太在嫁給王三胖之前還給人做過小老婆,第二個丈夫才是王三胖;也不是二十一歲,是二十五六歲,比鮑廷璽還大兩三歲;王太太潑辣大膽,並不安分守己。沈天孚一番話和金次福說的,像不像兩個人?

    歸姑爺只管王太太有錢沒錢,不管脾氣性格,心裡想道:“果然有五六百銀子,我丈母心裡也歡喜了。若說女人會撒潑,我那怕磨死倪家這小孩子!”(鮑廷璽原姓倪)

    沈天孚就對老婆沈大腳說了這事,沈大腳又加上一番話,把王太太的形象描摹得更細緻了。沈大腳搖著頭道:“天老爺!這位奶奶可是好惹的!他又要是個官,又要有錢,又要人物齊整,又要上無公婆,下無小叔、姑子。他每日睡到中才起來,橫草不拿,豎草不拈,每日要吃八分銀子藥。他又不吃大葷,頭一日要鴨子,第二日要魚,第三日要茭兒菜鮮筍做湯。閒著沒事,還要橘餅、圓眼、蓮米搭嘴。酒量又大,每晚要炸麻雀、鹽水蝦,吃三斤百花酒。上床睡下,兩個丫頭,輪流著捶腿,捶到四更鼓盡才歇。我方才聽見你說是個戲子家。戲子家有多大湯水,弄這位奶奶家去?”

    這番話怎麼忽然讓人又想起《紅樓夢》裡的夏金桂?別的也就算了,每天要吃八分銀子的藥也太形象!只是鮑家雖然是戲子人家,並不需要自己去唱戲,而是自己家買的行頭養的戲班子,也就是有自己的演藝公司,其實並不窮,只是在當時沒有社會地位。然而王太太一心想做官太太,心裡是瞧不起戲子家的。

    如果放在別人,可能就覺得這親事做不成了,可是對沈媒婆來說撒謊連眼皮都不眨,沈大腳去王太太家說親,怎麼介紹鮑廷璽的呢?沈大腳道:“是我們這水西門大街上鮑府上,人都叫他鮑舉人家。家裡廣有田地,又開字號店,足足有千萬貫傢俬。本人二十三歲。上無父母,下無兄弟、兒女,要娶一個賢慧太太當家,久已說在我肚裡了。我想這個人家,除非是你這位太太才去得,所以大膽來說。”

    不但張口就說鮑廷璽是個舉人,而且按照王太太的期望,直接說他沒有父母(父母死了),這謊撒得真是讓人無話可說了。

    那麼王太太是怎麼形容自己的呢?王太太道:“沈媽,你料想也知道,我是見過大事的,不比別人。想著一初到王府上,才滿了月,就替大女兒送親,送到孫鄉紳家。那孫鄉紳家三間大敝廳,點了百十枝大蜡燭,擺著糖鬥、糖仙,吃一看二眼觀三的席。戲子細吹細打把我迎了進去。孫家老太太戴著鳳冠、穿著霞帔,把我奉在上席正中間,臉朝下坐了。我頭上戴著黃豆大珍珠的拖掛,把臉都遮滿了,一邊一個丫頭拿手替我分開了,才露出嘴來吃他的蜜餞茶。唱了一夜戲,吃了一夜酒。第二日回家,跟了去的四個家人、婆娘,把我白綾織金裙子上弄了一點灰,我要把他一個個都處死了。他四個一齊走進來,跪在房裡,把頭在地板上磕的撲通撲通的響,我還不開恩饒他哩。沈媽,你替我說這事,須要十分的實。若有半些差池,我手裡不能輕輕的放過了你。”

    王太太說送丈夫前妻女兒出嫁,親家怎麼有錢闊氣,怎麼尊重自己,這倒罷了,讀到“我頭上戴著黃豆大珍珠的拖掛,把臉都遮滿了,一邊一個丫頭拿手替我分開了,才露出嘴來吃他的蜜餞茶”一句,忍不住笑噴了。覺得這女人吹牛吹得也太可笑。

    如果僅僅寫到這裡,也只是覺得吳敬梓描摹得傳神,但王太太的故事還沒完。

    嫁到鮑家之後,“五更鼓出來拜堂,聽見說有婆婆,就惹了一肚氣。出來使性摜氣磕了幾個頭,也沒有茶,也沒有鞋。拜畢,就往房裡去了。”雖然受騙了,見了婆婆還是得拜,氣也得拜呵。在家裡擺譜,婆婆不待見,又惹一肚子氣。新婚三天還是得忍著下廚做魚,“太太忍氣吞聲,脫了錦緞衣服,繫上圍裙,走到廚下,把魚接在手內,拿刀颳了三四刮,拎著尾巴望滾湯鍋裡一摜。”

    此時我倒略有些同情王太太了,作為一個女人,只要嫁到了別人家,就算是合同欺詐,也不能說合同無效,只能嫁雞隨雞嫁狗隨狗。而且終身大事,無法自己去事先考察明白,婚前連面都不能見,只能憑著媒婆一張嘴了!這麼想的話,王太太之前的很多潑辣行為,也可以解釋為為了自己的尊嚴和利益戰鬥了,只是有時候做得比較庸俗,可如果真是一個知書達理的性格,也許不能像她那樣維護自己的利益,只能任憑人欺負罷了。

    卻說結婚第四天王太太發現丈夫不但不是舉人,連字號店算賬的也不是,而是開戲班子的,一向心高氣傲要做太太的人,一下子怒氣攻心,大叫一聲,望後便倒,牙關咬緊,不省人事。灌醒過來以後,又大哭大喊,滿地亂滾,滾散頭髮,氣成了一個失心瘋。

    那麼她能夠離婚嗎?能夠懲罰撒謊的沈大腳嗎?透過法律手段恐怕不能,所以王太太只能繼續用自己的方式報復。“正鬧著,沈大腳手裡拿著兩包點心,走到房裡賀喜。才走進房,太太一眼看見。上前就一把揪住,把他揪到馬子跟前,揭開馬子,抓了一把尿屎,抹了他一臉一嘴。沈大腳滿鼻子都塞滿了臭氣。眾人來扯開了。”真服了吳敬梓老先生,虧他想得出來,怎能如此生動!

    但日子還得繼續過。此時我更同情鮑廷璽這個還算善良的人。王太太的瘋病一連害了兩年,把些衣服、首飾都花費完了,兩個丫頭也賣了。然後在姐夫、姐姐的攛掇之下,鮑廷璽和老婆被養母趕出了家門。

    囉囉嗦嗦講這麼多,是因為後面有一處寫王太太的神來之筆,鮑廷璽和老婆正在發愁生計的時候,早年因貧窮被送人的親生大哥倪廷珠來尋親,找到了鮑廷璽(原名倪廷璽),倪廷珠此時在衙門做師爺,每年一千兩銀子的束脩。兄弟見面,抱頭大哭,倪廷珠說:“……我把歷年節省的幾兩銀子拿出來,弄一所房子,將來把你嫂子也從京裡接到南京來,和兄弟一家一計的過日子。”

    此時鮑廷璽夫妻借住在鄰居家,大哥來家,“王太太拜見大伯,此時衣服、首飾都沒有了,只穿著家常打扮。倪廷珠荷包裡拿出四兩銀子來,送與弟婦做拜見禮。王太太看見有這一個體面大伯,不覺憂愁減了一半,自己捧茶上來。”然後倪廷珠讓弟弟在家等著,自己回公館辦點事再來。

    於是鮑廷璽在家和太太商議:“少刻大哥來,我們須備個酒飯候著。如今買一隻板鴨和幾斤肉,再買一尾魚來,託王羽秋老爹來收拾,做個四樣才好。”

    王太太說:“呸!你這死不見識面的貨!他一個撫院衙門裡住著的人,他沒有見過板鴨和肉!他自然是吃了飯才來,他希罕你這樣東西吃!如今快秤三錢六分銀子,到果子店裡裝十六個細巧圍碟子來,打幾斤陳百花酒候著他,才是個道理!”

    看到這裡,再次忍不住發笑。一直把王太太當做拜金女,此時拜金女平日的享受沒有白費,派上了用場啦!這一處對王太太的印象再次加分。

    再後來,雖然倪廷珠很快就死了,鮑廷璽也沒有過上富貴日子,但夫妻二人並不像原來擔憂的那樣,一個窮,一個潑,過不成日子,而是仍然相依為命。《儒林外史》第三十三回又寫到了王太太。卻說杜少卿疏財仗義,把家產疏散得差不多了,搬到南京來住,各路朋友都來拜會。鮑廷璽在杜公子家打秋風住過半年,又得過他二百兩銀子作為開戲班的本錢,所以把太太也帶來拜見——

    王太太下轎進去了,姚奶奶看見他,就忍笑不住,向杜娘子道:“這是我們南京有名的王太太。他怎肯也到這裡來?”王太太見杜娘子著實小心,不敢抗禮。杜娘子也留他坐下。杜少卿進來,姚奶奶、王太太又叩見了少爺。鮑廷璽在河房見了眾客,口內打諢說笑。鬧了一會,席面已齊,杜少卿出來奉席坐下。吃了半夜酒,各自散訖。鮑廷璽自己打者燈籠,照王太太坐了轎子,也回去了。

    大概王太太叫慣了,名頭太響,作者此時也不改口說鮑娘子,仍稱她為王太太;而這個拜金潑辣女,此時也變得審時度勢,不敢和杜娘子分庭抗禮,又叩見杜少爺,然後夫妻相伴回家去。這個潑婦一樣的人物,已開始夫唱婦隨幫著丈夫撐場面,過日子了!看到這裡不由得感嘆,女人再強悍,也只是男人的附庸,這樣一個潑辣得近乎危險的人物,在命運面前也只能低頭呵!

    不由得佩服吳敬梓,不但寫得生動,讓人捧腹一笑,而且笑過之後又心懷感慨。他得懷著一顆多麼悲憫的心,才把筆下的人物塑造得這麼深刻呢!

  • 3 # 華夏山河

    中學課本上的一篇《范進中舉》,很多人印象深刻,其實他的中舉之路,同樣精彩得讓人過目不忘。

    按照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中的記載,范進當初去參加科舉考試時,當時的具體場景是這樣的:

    落後點進一個童生來,面黃肌瘦,花白鬍須,頭上戴一頂破氈帽。廣東雖是氣溫暖,這時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還穿著麻布直裰,凍得乞乞縮縮,接了卷子,下去歸號。

    這位童生便是范進。明清科舉制度中的童生,是指那些有志於科舉考試,還未入學者,不論年齡大小,都統稱為“童生”。童生先後經過府州縣官和提學管考試,考試合格的人被稱為生員,也就是通常的“秀才”。

    透過故事裡的一段范進和考官的對話可知,范進當時參加考試時,在年齡上是造假的,實際年齡54歲,報考時只填了30歲。他20歲開始參加科考,一共考了20多次都沒有能夠中舉。絕對可以稱得上是科舉考試史上,一個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永不放棄的的“考神”級人物。

    皓首窮經,只為科舉這一件事。真不知是源於科舉制度的巨大誘惑,還是讀書人的呆板,還是當時朝廷提供給讀書人的就業機會實在太少了呢?

    范進就是以這樣一個營養不良,鬍子花白,衣服破爛不堪的超大齡考生形象,出現在考場上,併成功引起了考官的關注。

    第一次機會,范進作為考場上的老江湖,答題自然是輕車熟路,信手拈來,試卷交的非常早。考官閒著無事,就翻看一遍,結果大失所望。

    第二次機會,過了很長時間,還是沒人交卷,考官無聊之下,只好又把范進的試卷拿來翻閱,哇,寫的還不錯喲!

    第三次機會,考官又把范進的卷子看了一遍,結果是:

    這樣文字,連我看一兩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後,才曉得是天地間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見世上胡塗試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

    考官連忙取出筆來,做上記號,填寫為第一名。范進終於在漫長的考試之旅中,遇見了對的人!緣分是多麼的重要!

    這場考試之後,范進終於從童生,晉級到了秀才。這個50多歲的大齡秀才,同年又去參加了鄉試,後來又不幸中舉,再後來的故事,就是課本里描述的情節。

    那個考官的名字叫周進,一個比范進更神奇的人物。周進60多歲時還是童生,以至於他的學生都成了秀才,教書的資格也沒有了。

    不甘就此認輸的周進,沒有資格參加鄉試,就讓別人把他帶進貢院,可開始了開掛一樣的表演。先是一頭撞在號板上,醒來後使用大招:哭。

    一號哭過,又哭到二號,三號;滿地打滾,哭了又哭,哭的眾人心裡都悽慘起來。

    幾個商人於心不忍,一起出資,使他納資為監生,獲得了考試資格。破涕為笑的周進,結果竟然中舉了,後來又中了進士,仕途上一帆風順,再後來做了廣東學道,就在考場上遇到了范進:一個似曾相識的自己。

    再然後,就是上面所講的故事了。

  • 4 # 傅斯鴻

    《儒林外史》可謂是刻畫人物形象刻畫到深入骨髓的作品,並且把書中人物與中國古人特有的時代烙印相結合,寫出來的人物更加生動鮮活,讓人忍俊不禁的同時,又可對比反思。

    范進中舉當然是《儒林外史》裡十分精彩的一個片段。當然,小說裡還有很多這樣的故事,例如,范進的考官周進靠哭來獲得商人的資助中舉,中進士而後發現了范進。但個人認為《儒林外史》中最令人忍俊不禁的當屬嚴監生之死。

    在世界名著裡面,一共成功刻畫了三個吝嗇鬼的形象,恰好這三個吝嗇鬼分別出現在了三個以小農為主要經濟體的國家。這三個人分別是:巴爾扎克刻畫的葛朗臺;果戈裡刻畫的潑留希金以及吳敬梓刻畫的嚴監生。其中,最為吝嗇的人恐怕就要屬這位臨死閉不上眼的嚴監生了。

    嚴監生名叫嚴大育,字致和。他是嚴家的二房,大房是他的哥哥,叫做嚴貢生。貢生是科舉考試裡考中了會試的人。監生則是國子監的學生。因此,這嚴貢生就一直壓著這嚴監生一頭。關鍵這嚴監生還是個膽小怕事的人,平時又非常的摳門兒,以至於到了要死的時候還因為兩根燈芯的事情閉不上眼,直至兒媳趙氏挑滅了一根之後,方才嚥下了最後一口氣。

    這是中國長期以來的小農思想的表現之一,但凡是對自己的既得利益都表現出強烈的佔有慾望,甚至還各種貪小便宜,可往往越是這樣,越是容易吃大虧,最終不僅便宜沒佔著,還外搭出去許多,到頭來是隻算了眼前的小賬,沒算到後面的大賬。書中原文是這樣描寫這段的:

    自此,嚴監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頭,諸親六眷都來問候。五個侄子穿梭的過來陪郎中弄藥。到中秋已後,醫家都不下藥了。把管莊的家人都從鄉里叫了上來。病重得一連三天不能說話。晚間擠了一屋子的人,桌上點著一盞燈。嚴監生喉嚨裡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不倒一聲的,總不得斷氣,還把手從被單裡拿出來,伸著兩個指頭。大侄子上前問道:“二叔,你莫不是還有兩個親人不曾見面?”他就把頭搖了兩三搖。二侄子走上前來問道:“二叔,莫不是還有兩筆銀子在那裡,不曾吩咐明白?”他把兩眼睜的滴溜圓,把頭又狠狠的搖了幾搖,越發指得緊了。奶媽抱著哥子插口道:“老爺想是因兩位舅爺不在跟前,故此記念。”他聽了這話,兩眼閉著搖頭。那手只是指著不動。趙氏慌忙揩揩眼淚,走近上前道:“爺,別人都說的不相干,只有我曉得你的意思!你是為那盞燈裡點的是兩莖燈草,不放心,恐費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莖就是了。”說罷,忙走去挑掉一莖;眾人看嚴監生時,點一點頭,把手垂下,登時就沒了氣。

  • 5 # 一往文學

    魯迅說:"諷刺的生命是真實"。《儒林外史》作為一部諷刺小說,在諷刺中又包含著真實性。作者用精煉誇張而又藝術的手法寫出一群人的最真實的一面來,在這真實性的刻畫中,蘊含著諷刺之意。小說把科舉制度的不合理性和社會的黑暗腐朽透過對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描寫展現出來。吳敬梓用飽含酸楚淚水的筆把封建腐朽扭曲變形了的社會用諷刺的手法描繪出來。那些出身下層卻掙扎著向上爬的人物,他們的悲喜劇具有最揪動人心的諷刺效果。一些人物,堪稱吳敬梓諷刺典型的精品。

    《儒林外史》開頭刻畫了兩個歷盡心酸的老童生,頭撞貢院號板的周進和中舉發瘋的范進,令人讀後捧腹大笑,可骨子裡卻隱藏著悲劇內容。范進中舉前,和同鄉的人一起去參加鄉試,因沒有盤纏,便走去同老丈人商議,被胡屠戶一口啐在臉上,罵了一個狗血噴頭道:"不要失了你的時了!你自己只覺得中了一個相公,就"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來。像你這尖嘴猴腮,也該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鵝屁吃!"一頓夾七夾八,罵的范進摸門不著。而當他中舉後,因為發瘋,眾人請胡屠戶打他一打,胡屠戶卻作難道:"雖然是我女婿,如今卻做了老爺,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我卻是不敢做這樣的事情!"在眾人勸說下,胡屠戶壯著膽子一個嘴巴打了過去,可心底到底還是怕的,那手早顫起來,不敢打第二下。范進清醒後,胡屠戶站在一邊,不覺那隻手隱隱的疼起來;自己看時,把個巴掌仰著,再也彎不起來。回家時,胡屠戶見女婿衣裳後襟滾皺了許多,一路低著頭替他扯了幾十回。

    中舉前後胡屠戶如此鮮明的不同的態度,讀來讓人忍俊不禁。本書中像這樣描寫鮮明生動,讀起來精彩絕倫,讓人忍俊不禁的情節還有許多。

    如第四回中,張靜齋和范進一起去拜見知縣湯奉,吃飯時,知縣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銀鑲杯箸,范進卻退前縮後不舉杯,知縣不解其故。靜齋說范進是在遵制,不用這個。知縣連忙換了一個磁杯,一雙象牙箸,范進仍舊不用,等到換了一雙白顏色的竹子的來,方才罷了。知縣見他如此恪守喪禮,擔心他葷酒。卻轉眼看見范進在燕窩碗裡揀了一個大蝦元子送在嘴裡,這才放心。這個范進,一面用竹筷子,來表明自己恪守遵制,另一方面卻葷腥照吃。看到這裡,不免為他的行為的不一致而感到好笑。

    又如嚴貢生正在范進和張靜齋面前吹噓:"小弟只是一個為人率真,在鄉里之間從不曉得占人寸絲半粟的便宜。"言猶未了,一個小廝進來說:"早上關的那口豬,那人來討了,在家裡吵哩。"透過言行的不一,揭示嚴貢生欺詐無賴的行徑。如第六回,嚴貢生要去高要縣,坐在船上竟然暈起船來。於是慌忙取出一方雲片糕來,約有十多片,一片一片,剝著吃了幾片,將肚子揉著,放了兩個大屁,登時好了。剩下來幾片雲片糕,隨手放在了船板上,也不見去檢視。那掌舵的就把它吃了,嚴貢生卻只當沒看見。可等到下船時,卻突然聲稱那雲片糕是自己的藥,要打那掌舵的,待到那掌舵的磕頭賠罪後,又罵了一通,才走了。如此情形,讓人頓生笑意。

    再如五河縣鹽商送老太太入節孝祠,張燈結綵,鼓樂喧天,滿街是仕宦人家的牌仗,滿堂有知縣、學師等官員設祭,莊嚴肅穆。但鹽商方老六卻和一個賣花牙婆伏在欄杆上看執事,"權牙婆一手扶著欄杆,一手拉開褲腰捉蝨子,捉著,一個一個往嘴裡送"。把崇高、莊嚴與滑稽、輕佻組合在一起,化崇高、莊嚴為滑稽可笑。

    《儒林外史》具有悲喜交融的美學風格。吳敬梓能夠真實地展示出諷刺物件中戚諧組合、悲喜交織的二重結構,顯示出滑稽的現實背後隱藏著的悲劇性內蘊,從而給讀者以雙重的審美感受。周進撞號板,范進中舉發瘋,馬二先生對御書樓頂禮膜拜,王玉輝勸女殉夫的大笑等。這瞬間的行為是以他們的全部生命為潛臺詞的,所以這瞬間的可笑又蘊含著深沉的悲哀,這最惹人發笑的片刻恰恰是內在悲劇性最強烈的地方。作者敏銳地捕捉人物瞬間行為,把對百年知識分子命運的反思和他們瞬間的行為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使諷刺具有文化容量和社會意義。

  • 6 # 櫻汐筆談

    在《儒林外史》中有這樣一則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湖州婁府的老爺子婁中堂在朝中為官20多年,已經去世,家中有4個兒子。長子現任通政司大堂,二兒子情況不詳,三公子是個舉人,四公子在監讀書,是個監生。

    婁三公子、婁四公子有錢有閒,平日最愛結交各種名士。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們幫助一個叫楊執中的窮貢生免了牢獄之災。但具體操作是透過一個叫做“晉爵”的僕人辦的。

    楊執中出獄之後四處打聽,據說是一個姓“晉”的人救了他,但他從未認識或聽說一個姓晉之人,疑惑之餘,這件事情也就漸漸被他淡忘了。

    可是婁公子兩兄弟在家左等右等,也不見楊執中上門道謝。他們心想:莫不是這個楊先生頗有風骨,不肯屈尊來拜?既然這樣,我們何不去拜訪一下他?

    他們坐船一路到了楊執中家裡,但楊不在家,只有一個看門的老嫗,於是留了個口信說:有兩個婁老爺來拜訪,住在大覺寺。結果老嫗聽力欠佳,聽成了“柳老爺”,回來跟楊執中一說,把楊執中嚇了個半死,因為當時入獄的時候,辦案的差役有個姓“柳”。

    接下來幾天早出晚歸,不敢白天待在家裡了。兩位婁公子等不到人,只好先回了家。他們對這個楊先生就更好奇了:這是何等人物,我們上門拜訪都避而不見,一定是不俗之人。

    過了些天,婁府的一個遠房親戚鄒吉甫到婁府,兩位公子問起楊先生的事情,鄒吉甫正好和楊執中熟識,透過他的引薦,婁家公子終於和楊先生見上了面。三人在楊執中家裡把酒暢談,十分愉快,婁家公子更是盛情邀請楊執中到自己府中居住。不久,楊執中就帶著自己的酒鬼兒子順利住進了婁府,從窮得叮噹響的先生搖身一變,成了婁府的門上清客。

    我們常說“無巧不成書”,放到楊執中身上再合適不過了。“晉先生”、“柳老爺”正是這兩次不經意的誤會,讓他在官宦子弟心中的形象變得高大起來,進而改變了他的命運。

    這裡不禁聯想到《紅樓夢》中的嬌杏,無意間回頭看了賈雨村一兩回,“偶因一回眸,便為人上人”。

    可笑,可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米百做什麼意思,有多少種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