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桃源慢節奏

    平臺搭建是好事,近年來農村發展力度非常大,包括未來幾年甚至是幾十年都是重點發展物件,農村現在越來越少的人願意種地了,未來的發展趨勢是效仿西方的農場模式,這樣就會解決農產品無法規模生產、質量不穩定、銷售渠道受限等問題,但是短時間內電商會做得非常艱難,至於能不能挺到那個時候,任重而道遠啊

  • 2 # 鄉間田地

    農業電子商務透過網路化技術將農業生產的前、中、後三個環節有機結合起來,有助於解決農業生產與銷售過程中的資訊不對稱,提高農業生產對市場的反應能力,最佳化農業資源配置,提升中國農業品牌形象和整體競爭實力。中國農業電子商務起步較晚,發展過程中存在很多的問題和風險。本文透過對中國農業電子商務發展歷程的回顧,分析了中國農業電子商務發展中所面臨的風險,並探析其原因。最後,給出相應的化解措施,為中國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網際網路+”是網際網路形態演進並催生出來的一種新的經濟發展形態, 代表一種新的先進的生產關係, 為改革、創新和發展提供廣闊的網路平臺。近年來, “網際網路+”改變和影響了許多傳統行業, 網際網路+農業也成為中國農業發展的一大趨勢。中國是農業大國, 也是傳統農業的典型代表, 而今正處於由“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變的過程中, 面臨農業生產力低、農產品加工業滯後、農產品銷售環節多、交易成本高等問題, “網際網路+”概念的提出和應用為中國農村市場注入新的動力, 也為中國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契機。

    1 農業電子商務的優勢

    農業電子商務是利用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和通訊技術進行農業商務活動的一種經濟執行方式, 包括農業的資訊化生產、農產品的網路銷售與物流配送、資金的電子支付等全過程[1]。農業電子商務透過網路化技術將農業生產的前、中、後三個環節有機結合起來, 有助於解決農業生產與銷售過程中的資訊不對稱問題, 提高農業生產對市場的反應能力, 最佳化農業資源配置, 提升中國農業品牌形象和整體競爭實力。具體而言, 農業電子商務具有很多優勢。

    第一, 大力發展農業電子商務有助於加快中國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幾千年來的小農經濟造成中國農業生產方式落後,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滯後, 農業機械化、現代化水平普遍偏低。因此, 轉變中國農業生產方式是提高中國農業和農村整體經濟質量的關鍵。大力發展農業電子商務, 有助於推進中國農業產業化、資訊化、現代化的實現, 加快中國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歷程。

    第二, 大力發展農業電子商務有助於農業資訊的傳播與共享。資訊快速流通能夠有效消除生產活動中的不確定因素。中國農業生產主要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規模生產, 農戶之間以及農戶與市場之間缺少資訊溝通。農戶完全憑藉個人經驗安排生產, 往往造成農業市場資訊不對稱和農產品供需不平衡。發展農業電子商務, 構建農業電子商務資訊平臺, 加強農業資訊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農業資訊流通可以有效解決這些問題, 拉近農戶與市場的關係。

    第三, 大力發展農業電子商務有利於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 降低流通成本。一方面由於農產品的生產受自然條件的制約和限制, 產量極其不穩定;另一方面, 由於農產品不易儲存, 極易腐爛變質, 這也加劇了農產品的供需矛盾。目前, 中國農產品銷售存在渠道窄、環節多、交易成本高、農產品損耗高等問題。因此, 大力發展農業電子商務, 構建網上交易平臺, 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 減少交易環節和交易成本變得格外迫切。

    第四, 大力發展農業電子商務有利於促進中國農業產業化程序。農業產業化是以市場為導向, 以經濟效益為中心, 以農戶為基礎, 以龍頭企業或農民自主決策的合作社等中間組織為紐帶, 以主導產業、產品為重點, 最佳化組合各種生產要素, 實行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建設、系列化加工、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 透過市場機制將農業生產過程的產前、產中、產後三者環節聯結為一個有機的產業系統。農業產業化從整體上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 是加速農業現代化的有效途徑。大力發展農業電子商務有助於中國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 推動中國農業產業升級, 促進農業專業化分工發展, 並最終促進中國農業產業化發展。

    在網際網路+的背景下, 農業電子商務的推廣和發展無疑對於改變中國傳統農業落後、低端的局面具有重要意義, 但是也存在很多風險。本研究旨在對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的風險因素進行分析, 透過系統動力學模型, 對中國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的風險進行模擬, 並提出應對風險的對策建議。

    2 中國農業電子商務發展歷程

    中國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994年, 開通中國農業科技資訊網。此後, 各種農業資訊網路平臺陸續湧現, 中國農業電子商務業開始發展。從上個世紀後期以來, 中國農業電子商務大致經歷了以下四個發展階段。

    2.1 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的萌芽期

    1995至2005年是中國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的萌芽階段。這段時期, 國家正式啟動“金農工程”, 目的是加速和推進農業和農村資訊化, 建立農業綜合管理和服務資訊系統。同時, 在鄭州商品交易所成立了集誠現貨網 (即中華糧網的前身) , 標誌著中國農村電子商務的開始。這一階段中國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模式僅停留於G to C模式, 即由政府委託電商平臺透過競買交易方式採購和銷售國家政策性農產品。

    2.2 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的成長期

    2006年到2008年這段時間, 中國農業電子商務發展進入短暫的成長期。這一時期中國出現了專門針對小眾市場的生鮮電商企業, 這些企業多為傳統零售商。同時, 在中國東南沿海的一些農村中, 一些農民開始在淘寶網開設網店, 成為專職網商, 實現創收, 並形成示範效應, 帶動周圍群眾網上創業開店, 各類電商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2.3 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的調整期

    2009年至2012年是中國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的調整期。第一, 由於在農業電子商務發展初期, 農業電子商務市場容量有限, 大量電商企業湧入導致市場很快飽和。第二, 由於中國農業電子商務的早期觸網者多為傳統零售商, 他們缺乏專業電子商務人才和專門的管理團隊以及資本, 面對農業電子商務行業的高額成本、高壓競爭, 這些最早涉及農業電子商務的企業幾乎傾巢敗退。第三, 缺乏模式創新和服務創新, 只是一味地模仿和複製。此外, 由於這一時期國內食品安全事件頻發, 導致消費者更加重視食品安全與質量。來自行業發展與消費者需求變化的雙重壓力, 最終導致很多電商企業倒閉, 中國農業電子商務進入一個資源整合、優勝劣汰的調整期。

    2.4 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的成熟期

    2012年開始, 雖然資源整合還在進一步進行中, 但是中國農業電子商務已經開始進入一個逐漸成熟, 穩定發展的時期。在這一時期, 儘管仍然存在破產、轉讓和淘汰, 但是留下來的企業都有各自的行業資源優勢。例如順豐優選正式上線, 沱沱工社快速崛起, 被沃爾瑪收購的1號店推出自營生鮮品類, 本來生活網憑藉“褚橙”和“千年荔枝”引起社會熱議。與以往農業電子商務行業的相互競價相比, 新一輪的競爭更多地體現在原產地、營銷手段、物流配送速度與服務等方面。

    2.5 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的繁榮期

    2015年, 隨著“網際網路+”概念的提出, 以及“網際網路+”與農業的融合, 中國農業電子商務進入了快速發展的繁榮期。國家為了進一步激發農村電子商務的市場潛力, 相繼頒發了一系列政策, 促進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 如表1所示。這些政策的出臺, 為完善農村現代市場體系、促進農村流通現代化、提高農村流通效率、釋放農村消費潛力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援。

    政策環境如此之好, 也造就了中國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個里程碑。2015年開始, 中國縣域電子商務全面鋪開, 農業電子商務開始採取全面的“整縣推進”方式, 大大加快了農業電子商務的覆蓋速度。首當其衝的是阿里巴巴的“千縣萬村”計劃全面實施。京東緊隨其後, 大力實施其農村電商戰略, 大幅推進農村電商基礎網路建設, 佈局了一張密佈全國的農村電商服務網路。蘇寧啟動電商扶貧“雙百計劃”, 將在100個適合發展農村電商的貧困縣建設100家店, 包含蘇寧易購直營店、服務站, 並相應在蘇寧易購上線100家地方特色館, 助力貧困地區精準扶貧。中國郵政也在加速農村電商佈局, 在陝西、山東、河南等地新建村級服務點。此外, 中國電信也開始覬覦農村電商, 在青海開展村級電商服務點建設試點, 從代收費服務切入農村電商市場。阿里巴巴的“千縣萬村”計劃、京東商城的“京東幫”服務店、蘇寧雲商的蘇寧易購服務站模式, 到中國郵政、以及中國電信向農村市場擴散, 都說明中國農業電子商務正在逐步走向開放式的社會化經營[2]。農業電子商務給農民帶來了更多的便利和更多的就業機會, 不僅帶動整體農村經濟的發展, 更重要的是還能改變中國傳統農業落後的面貌, 促進中國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表1: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相關政策檔案

    3 中國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的風險及其成因分析

    在網際網路經濟盛行, 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的背景下, 農業電子商務作為中國涉農企業戰略性調整和價值創造的重要手段, 以及中國農業產業化、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 已經成為中國農業產業獲得競爭優勢的一種重要方式。然而, 農業電子商務在給企業帶來競爭優勢的同時也給中國農產品的生產、銷售以及農業市場帶來了一定的風險。農業電子商務風險是指由於農業電子商務開展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和複雜性而導致農業電子商務主體發生損失的可能性。農業電子商務的主體包括參與所有參與農業電子商務的涉農企業、農戶和終端顧客群體。農業電子商務風險主要有以下幾類。

    3.1 市場風險

    第一, 農業產業自身的弱質性是引起農業電子商務市場風險的根本原因。農業產業的弱質性體現在:農業生產具有季節性, 生產週期較長, 市場調節具有滯後性, 導致農產品的價格發生較大的變動;大部分農產品屬於鮮活農產品, 具有易腐性, 難以長期儲存, 對加工的技術和條件要求較高, 一旦發生滯銷, 農業生產者就會面臨巨大的損失;儘管農業科技在不斷進步, 農業生產對於自然條件仍然具有高度依賴性, 而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帶來的損失是超出人類控制的。

    第二, 農業市場資訊的高度不對稱性是引起農業電子商務市場風險的直接原因。農業市場資訊的高度不對稱性主要源於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 中國農民整體文化素質普遍偏低, 在市場中很難及時尋找和準確解讀市場需求, 對市場的判斷力比較弱, 農民僅憑經驗決定生產, 缺乏有效資訊, 很難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及時地進行生產結構的調整, 使得中國農民的生產具有極大的盲目性。另一方面, 儘管中國涉農資訊網站有一萬個左右, 卻普遍存在資訊雷同、準確性不高、時效差等問題, 尤其缺少對農產品市場有預測性、指導性的資訊。因此, 中國農業市場資訊的高度不確定性給中國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風險。

    3.2 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

    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是指由於農產品質量不符合相關要求而對人、動植物以及環境產生的不良效應, 以及發生經濟損失的可能性。農產品質量安全關乎國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涉及中國食品和農產品的國際聲譽和國際競爭力, 與中國農業產業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全密切相關。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主要源於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 環境汙染。農業快速發展給中國經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增長, 但是也給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農業生產環境受到嚴重汙染, 使得土壤、水源中大量殘留汙染物積累, 並透過植物吸收轉移到農產品中, 嚴重影響中國農產品的質量安全。

    第二, 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淡薄。長期以來, 中國農產品的生產者、加工者以及銷售者的農產品 (食品) 質量安全意識淡薄, 在農業耕作過程中過度使用農藥化肥, 導致中國農作物農藥化肥殘留量超標;在農產品的加工和銷售過程中, 過度使用激素、保鮮劑等農業投入品, 加重了中國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

    第三, 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落後。主要體現在多頭管理、缺乏協調機制、缺乏完善的監管體系、農產品質量標準落後、缺乏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等等, 最終導致中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效率不高, 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頻發。

    3.3 農產品流通風險

    農產品流通風險是指農產品在流透過程中發生的風險, 包括由於產地和銷售地倉儲配套設施不完善致使農產品因保管不善而產生的損耗、在運輸過程中由於冷鏈物流配送未能達到要求而發生的損耗、不能準時送達貨物而給農產品供需雙方造成的損失, 以及農產品的自然損耗等等。

    由於農產品大多是生鮮產品, 需要進行冷鏈流通。據有關資料, 近年中國果蔬、肉類、水產品冷鏈流通率分別只有5%、15%、23%, 造成農產品流通損耗率高達25%至30%;而歐美髮達國家的肉禽冷鏈流通率已經達到100%, 蔬菜、水果的冷鏈流通率也在95%以上。因此, 落後的冷鏈配送技術和裝置是中國農產品物流過程損耗高、質量難以保證的根本原因。此外, 流通渠道單一、資訊化水平低、物流成本高也是產生農產品物流風險的原因。

    3.4 人才風險

    人才風險是指由於專業人才匱乏給中國農業電子商務發展帶來的潛在風險。中國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 也是中國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過程中, 對人才的需求量特別大。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不僅需要大量專業的現代農業和電子商務方面的專業人才, 還需要大量精通經營管理、營銷推廣、計算機應用等方面的專業人才, 但是目前, 在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過程中, 各類人才的缺乏是普遍存在的現象[3]。研究顯示, 縣域網商對電商人才的需求量超過200萬, 其中最缺的三類人才是運營推廣、美工設計和資料分析[4]。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 中國農村人才吸引力低。中國農村和農業環境較差, 發展條件和平臺都不如城市成熟, 因此, 稍有文化的人都會選擇留在城市發展。

    第二, 對農業電子商務認識不足。目前中國很多從事農業電子商務的人對農業電子商務的觀念認識不足, 簡單地認為從事農業電子商務就是開網店, 對於電商經營環節中所面臨的產品策劃、質量標準制定、品牌包裝、宣傳推廣以及銷售、物流、售後等各個環節並沒有清晰的認識。

    3.5 網路交易的信用風險

    網路交易的信用風險是指由於網路交易的虛擬化和特殊性, 交易主體的信用資訊不能為對方瞭解所引發的風險。買賣雙方的信任是網路交易成功的基礎, 但是現階段中國電子商務交易市場秩序較為混亂, 網路信用糾紛時常發生, 其主要表現有商品資訊不全面不準確導致產品質量無法保證、賣家發貨不及時、客戶的投訴不能得到及時有效地處理, 以及買家的惡意退款、退貨行為等等[5]。網路交易的信用風險產生的原因在於, 一方面中國網路交易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完善;另一方面, 對於信用認識不足, 當信用與利益發生衝突時, 信用讓位於利益。

    3.6 網路平臺的運營風險

    農業電子商務的網路平臺運營風險是指農業電子商務網路平臺在日常運營過程中面臨的風險, 主要表現為對系統運作專業人員的管理、系統升級調整、與商業合作伙伴的協同運作三個方面[6]。農業電子商務平臺的高效運作依賴於線上客服人員與客戶的零距離溝通、後臺工作人員的支援, 以及庫存、物流、第三方支付平臺等多方合作伙伴的共同參與。因此, 參與各方的團隊協作和快速響應對於農業電子商務的運作效率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旦其中一方發生滯後或者中斷就會使整個企業面臨網路平臺運營風險。此外, 隨著中國農業電子商務的進一步發展, 農業電子商務平臺模式、服務、產品的同質化也會使中國農業電子商務企業面臨運營風險。

    4 農業電子商務發展風險的化解

    農業電子商務是中國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一個突破口, 也是未來農業發展的一個新方向。透過分析發現中國農業電子商務面臨著市場、質量安全、物流、信用等風險, 為了化解或降低這些風險對中國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的影響,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 加快農村資訊基礎設施建設, 普及網路應用知識, 為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援。要發展農業電子商務必須加快農村資訊基礎設施建設, 提高農村網路覆蓋率, 降低農村上網資費, 縮小城鄉差距。同時, 對農村居民進行教育和培訓, 普及網路應用知識, 使農民瞭解網際網路的用途、善於應用網際網路, 為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提供更多途徑和渠道。

    第二, 推進農業電子商務法律法規建設, 普及相關法律常識, 為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法律支援。電子商務是伴隨著資訊網路的發展而產生的, 儘管在歐美髮達國家已經出現針對網路安全的法律研究, 但與農業電子商務相關的法律法規基本還是空白。尤其在中國, 農業電子商務起步較晚, 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滯後, 虛假交易、網路詐騙、駭客侵襲等現象時有發生。為了規範中國農業電子商務的行業環境, 促進中國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 這就亟需推進農業電子商務相關的法律法規建設工作, 建立健全農業電子商務制度, 最佳化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的環境。針對電子商務交易、支付方式、物流配送、信用擔保、合同履行、融資服務等環節制定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的法律、法規、標準和規範, 維護農業電子商務交易秩序, 防範交易風險。

    第三, 健全農產品標準化體系, 完善質量安全追溯機制, 為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完善有效的監督機制。從品質質量 (質量認證、原產地認證等等) 、加工工藝和規格 (重量) 等方面對農產品進行標準化, 建立完善的農產品標準體系, 與國際標準接軌。完善質量安全追溯機制, 建立以預防、控制和追溯為特徵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監管體系, 實現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從生產加工到流通消費的全程監督。

    第四, 健全社會信用體系, 提高網路交易的信任度, 為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長遠有效的交易約束機制。要降低農業電子商務網上交易的信用風險, 一方面要健全社會信用體系, 樹立信用觀念, 提高網路安全, 保障資料庫安全和資訊的安全傳輸;另一方面, 在農業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 需要配送中心、認證中心、電子銀行等多部門共同參與, 那麼就需要各部門聯合起來, 形成行業協會, 制定行業規範, 減少電子商務的信用風險[7], 形成長遠有效的交易約束機制。例如建立信譽審查和評級機制, 建立黑名單制度, 提高全社會對網路交易的監督。

    第五, 最佳化內部產業結構, 打造農業自有品牌, 走農業產業化、品牌化發展道路。當前, 中國農業仍處於低端初級農產品貿易階段, 農產品精深加工不夠、加工水平有待提升, 致使中國農產品質量標準不健全、產品檔次低、科技含量不高、市場競爭力弱。同時, 農產品及加工產品的品牌經營力度不夠, 龍頭加工企業品牌營銷意識不足, 缺乏富有地方資源特色、品質特色、功能特色和文化內涵的農業品牌。解決這些問題, 必須走農業產業化、品牌化發展道路。只有農業自有品牌真正豐富起來之後, 農業電子商務才能發展壯大起來。

    農業電子商務的推進是一項巨大的系統工程, 需要政府、企業、行業協會、社會大眾的共同努力和聯合行動。政府要發揮政策主導作用, 進一步加大對農業電子商務的扶持力度。政府的扶持不僅僅是給予涉農電商以財政支援, 還需要在農村資訊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法律法規、頒佈激勵政策、建立約束機制、建立信用機制等方面加大推動力度。政府、企業和行業協會要聯合起來, 幫助廣大農民和農村地區進行觀念和思想方式的革新, 進而進行生產經營方式的革新, 改變中國農村落後的局面。社會信用系統的完善有賴於社會大眾對信用形成的共識, 只有這樣, 每個人才會去主動維護自己的良好信譽並對他人進行監督。

  • 3 # 老張說鄉村振興

    一、模式的風險

    從這些年農業電商平臺的發展歷程來看,是否具有清晰、獨特的商業模式是電商平臺運營發展的關鍵。因為農業電商平臺最終也會走向集中,不同模式會形成幾個頭部平臺,這些平臺會擁有最大的市場份額。

    二、平臺開發及運維的風險

    大多數剛起步的電商公司是不具備完整的技術開發團隊,一般都會選擇外包技術公司合作,這裡有兩個風險,一個是第一版的開發和效能;另一個是後續的迭代最佳化是否能夠及時完成。

    溝通成本是必須考慮的問題,因為專業背景的差異,往往需要長時間,多輪次的溝通。

    三、運營的風險

    國內現在從事農業電商的工作人員大多數是從消費電商轉型到農業電商領域,目前最突出的問題是懂農業的不懂電商,懂電商的不懂農業,兩者都懂的人才少之又少,簡單的把消費電商的經驗複製到農業電商是十分危險的事情,農業有其自身的規律和特點,所以運營團隊的構成至關重要。

    當然還有平臺安全的風險等其它一些潛在的風險,就不再贅述,這三點我認為是最大的風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快船擊敗獨行俠而獲得6連勝,目前排名離湖人還有多少差距?接下來有可能反超湖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