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神秘人

    曾國藩創立的湘軍,是從團練開始然後逐步強大變成湘軍的。其實曾國藩帶領的湘軍沒有什麼特別的高招,他最大的特色說白了就是“精英駕馭一群的流氓士兵”,曾國藩高明就在於他在湘軍高中層實行的精英領導,全軍有明確的中心思想,上下分工明確,這才讓湘軍發揮極強的戰鬥力。

    曾國藩剛開始在老家湖南建立湘軍團練的時候,他的根基都是曾國藩的親人門生或者和他交好的鄉村士紳,大家籌錢籌人給曾國藩,目的就是希望跟著曾國藩一起打太平天國混出個好前途。曾國藩創立的團隊文化水平還是挺高的,他的核心基本都是有文化的進士,舉人,秀才,這些文化人基本都是湖南本地的人,和曾國藩有一定的關係。真是由於這些具有一定文化素質的人加入,讓湘軍的領導層指揮戰爭就有了保證,至少不會犯低階錯誤吧!曾國藩也是把這些有文化的精英具體分在湘軍的高中層領導裡面,這樣的結構是比較先進的管理理念的。

    有了高中層精英領導,最關鍵的要有衝鋒陷陣計程車兵啊,湘軍計程車兵組成和別的軍隊一樣,基本都是流氓和沒有土地的農民,說白了就是衝鋒陷陣的炮灰。只是誰都怕死,誰願意當炮灰啊,你要讓人甘願當炮灰,你就要從思想和物質上面入手了。曾國藩很聰明,他告訴手下計程車兵,湘軍打仗是為了替天行道,打擊禍害國家的太平天國,是正義的,是無比高大上的,完全是為了國家民族大義而犧牲自己,大家都是英雄都是好漢。其實這麼高大上的道理,手下的流氓和農民怎麼聽的懂啊?聽不懂沒關係,曾國藩就是要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讓賣命計程車兵明白最基本的一個道理,打仗完全是正確的正義的沒有道德負擔就夠了,士兵還是聽的懂這些的,打起來自然就沒有心理負擔啦,指揮起來才順利嘛,人心凝聚了,才有事可為啊!最後一個就是曾國藩對於手下計程車兵在打仗過程中趁火打劫,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不太過分就行了,畢竟生活艱難,大家發點戰爭財,很正常啊,不然誰會跟著你打天下啊,沒有利益誰聽你的啊!曾國藩自己面對手下人的賄賂的時候,通常都是不會拒絕,只會收最不值錢的禮物,這些做法就讓手下士兵放心了,大家都是自己人嘛,大帥還是講情面的嘛!曾國藩就是透過這樣的手段,讓自己的湘軍管理井井有條,精英領導層負責指揮制定方案,士兵聽從命令去具體執行,在思想有個統一的認識,這樣的團隊確實比太平天國先進一些,所以在最後湘軍能攻進南京,滅了太平天國。

    都說曾國藩是個“完人”,其實他並不是完美的,他講究的就是個實事求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既有精神上的高尚,也有世俗的圓滑,這就是曾國藩成功的奧秘。人嘛,既要精神上的需求,也要物質的需要,掌握了這兩點,成功的機會就大多了。

  • 2 # 大將軍威武K

    筆者認為曾國藩建立湘軍的高招有三個:

    1、清朝中央政府的支援

    從鴉片戰爭至湘軍建立,清王朝先是進行戰爭賠款,再是忙於應付在財富之地興風作浪的太平軍,中央財政極為吃緊。萬不得已之下才下達了讓地方辦團練以鎮壓太平軍的詔令,湘軍、淮軍、楚軍這些地方團練武裝的代表應運而生。

    湘軍的組建可以說是萬分艱難,就連啟動資金都是靠曾國藩從朝廷那兒弄了4000個監生(最高學歷)文憑賣給湖南當地政府及地主豪紳,因而籌集到了二三十萬兩銀子。這就是朝廷給的第一個政策,准許曾國藩倒賣文憑,後來又幹脆給予賣官鬻爵的權利。作為當時的人們將升官發財作為光宗耀祖的資本,曾國藩正是抓住人們的這一虛榮心,以高官厚祿作為激勵手段鼓舞士氣的手段,儘管這些官職都是虛銜,畢竟朝廷還沒有完全讓渡人事權。當然,僅僅滿足人們的虛榮心還遠遠不夠,還必須有強大的物質基礎。但是指望中央財政撥款顯然是不現實的,怎麼辦?還是向中央要政策。

    2、在湘軍轄區搞財務獨立,以此獲得豐厚的軍費。

    朝廷要讓湘軍賣命打太平軍卻出不起錢,那就只好讓渡一部分財政權,讓曾國藩拿著政策自己去籌錢。曾國藩於是在湘軍轄區搞起了冠以“厘金”名號的在各水陸交通要道上設卡向過往的中國商人和中國貨徵稅。靠收稅弄來的錢買槍買炮發軍餉,這就保證了湘軍的戰鬥力。

    3、搶掠太平軍佔領區

    有了功名利祿,湘軍自然戰鬥力大增,但是要是維持並進一步激發僅靠這略顯不足,而且湘軍隨著人數的增長及戰事頻發厘金制度已不能完全滿足湘軍的需求。特別是在戰爭後期,湘軍經常每月只發半餉甚至不發。於是,曾國藩為了彌補軍費不足下達了攻破太平軍城池後可以掠奪其財富的軍令,並宣稱“洪逆之財,富如東海”,明目張膽的鼓動士兵去搶劫。

  • 3 # BYD許昌萬達店店長

    真實的歷史是曾國藩最早引入地壕戰,購進了很多洋槍利炮,穩紮穩打,所過之處,敵人屍體如山,而湘軍陣亡很少。曾國藩再怎麼會識人,會用兵,沒有先進的武器裝備也是白搭。

  • 4 # 70後不大叔

    曾國藩是一文官本不會打仗,是歷史逼他走這一步。曾國藩知道自己不會練兵但他吸取了清朝官兵戰鬥力不強的教訓,地痞流氓不要,只收忠厚之人。堅決杜絕官兵腐敗,湘軍的軍餉很高。還讓將領自己選兵,促進官兵之間的關係,這樣能做到令行禁止,曾國藩還重金購買西洋武器,提高湘軍的作戰能力。攻城時基本採用圍城戰術,構築堅固的工事。曾國藩不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但他會用最合適的方法解決問題。

  • 5 # 手機使用者4205621585

    鎮壓受苦受難人民起義太平天國的湘軍嗎?此湘軍是滿族人的家奴專門只對漢人下手的軍隊,只打漢人不打外人的漢人軍隊。

  • 6 # 開心98302

    曾國藩只是為了個人的飛黃騰達而甘願替清庭鎮壓義軍的,他鼓勵湘寫鎮壓太平天國的手段無非就是可以隨心所欲。現今民間留傳一句:開啟南京來了什麼都有,就是指曾國藩的軍隊,曾國藩手下悍將李典臣攻進南京後強姦女人至虛脫而死。

  • 7 # 易中之詢

    清朝末期,洪楊之亂之所以得到平定,清廷能有幾十年的迴光返照,全賴以曾國藩為核心的湘軍浴血奮戰。而這樣一支非正規軍,怎麼能有如此的戰鬥力呢?

    易中子覺得,這可以從兵源、訓練和後勤三個方面來解釋。

    首先說兵源,曾國藩在湘軍組建之初,士兵均來自質樸壯健的湖南鄉民,明文規定招募那些“樸實而有農民土氣者”的偏僻山農,堅決拒收城鎮油滑市民和老兵油子,以免帶壞了隊伍。因為偏僻山農既窮苦又純樸,因為窮苦,當兵能混口飯吃;因為純樸,他們聽話好差遣,便於管理。

    曾國藩所選軍官,以德才兼備為選擇標準,主要是招募士紳文生。而所募集計程車兵,均為湖南人。兵將關係是兵為將有。湘軍體制內,大帥挑統領、統領挑營官、營官挑哨官、哨官挑什長,什長挑士兵。如此一來,兵與兵語言相通、習性相通,不是血緣上的親戚家人,就是朋友、同學、同鄉。

    故王闓運說湘軍:“其將死,其軍散,其將存,其軍完。”這種機制利用宗族親緣關係維繫士兵,使士兵打仗時能互相救助,且只能勝利,不能失敗。一旦失敗,全宗族就會遭到族滅之禍。所謂“打仗還靠親兄弟,上陣不離父子兵”,果然大大地提高了戰鬥力。

    第二說訓練,曾國藩認為不練之兵斷不可用,他將“訓”和“練”分開。訓分訓營規和訓家規二種:訓營規主要是點名、操練、巡更、佇列;訓家規主要是禁嫖賭、戒遊惰、慎語言、敬尊長。湘軍有軍歌,用一些通俗易懂、勵志壯士氣的歌曲,讓士兵邊唱邊記。

    練分練技藝與練陣法,重在練士兵膽藝,提升戰力。湖南軍訓官兵每天操練,每三天對各單位進行聯合訓練,每九天進行大型演習。即使在現代軍隊中,這種訓練水平也是很高的。湘軍訓練有一個特別有針對性的內容,就是“站牆子”,也就是每天早晚兩次,1/3的營隊去主守營牆,在散隊之後,還保持著1/10的兵力進行夜間防守,這讓湘軍的營盤,真正稱得上“硬寨”。

    軍官則多來自他的親友中的讀書人,肯為“衛道”、“忠君”而獻身。譬如羅澤南的“老湘營”中,讀書學習的風氣特別濃厚,在作戰的間隙,透過研討學問、講經論道來增強增強部隊的凝聚力,提高軍隊士卒的素質。“矯矯學徒,相從征討,朝出鏖戰,暮歸講道。”在講道的過程中,羅澤南培養出了一大批湘軍悍將。

    第三說待遇,按理說曾國藩組建湘軍,沒編制沒經費,按道理應該是吃完上頓沒下頓,士兵待遇應該很差。可是相反,曾國藩不但搞到了銀子,而且讓湘軍的將兵工資待遇遠超那幫在綠營吃皇糧的國家公務員。士兵的月薪4兩5錢,是綠營兵勇的4倍,哨官是9兩,營官是260兩,這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湘軍內設有兩個機關,一個是主兵的營務處,一個是主餉械的糧臺。糧臺主要任務是把透過多方籌措的糧餉、軍械等經水路或陸路源源不斷地運往前線,分發各路湘軍。最初咸豐皇帝答應給湘軍軍費,後來沒了迴音,曾國藩只能自己去弄錢了。

    一個法子是捐輸,就是想著法子在土豪身上弄錢;二是收厘金,就在主要道路設立關卡,經過的商隊都需要交稅務,曾國藩感覺這個辦法很不錯,也開始設立關卡,收貨了大量的銀子,經過長時間以後,每年都能收上來兩百多萬的厘金。

    還有曾國藩就是利用政府,湖南給湘軍非常多的幫助跟支援,戰爭開始的時候,湘軍的物資都是湖南政府提供的,就算是出省去打仗,湖南政府還是會給提供糧食,四年時間湖南政府就給湘軍六百多萬兩白銀。

    其實,湘軍的軍備不咋地,是一支冷熱兵器混雜的部隊,王闓運著《湘軍志·營制篇》寫得清清楚楚,冷熱兵器對半分,各50%。與太平軍相比,並沒有優勢。曾國藩就是靠這一幫同氣相求的子弟兵,扭轉乾坤,迎來所謂的同光中興。

  • 8 # BV瘋言瘋語

    曾國藩,晚清名臣,位列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李鴻章一直以曾國藩學生自居,並深受老師“挺身入局”思想的影響。

    曾國藩是一介書生,透過科舉走上仕途,從沒有過帶兵經驗的他為什麼能夠打造出一支驍勇善戰的“啼血湘軍”呢?

    其實曾國藩的湘軍並不算清朝的正規軍,可這隻軍隊就是具備了頑強的生命力,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最終將太平天國運動消滅。接下來我就說說這隻軍隊是怎麼強大起來的。

    首先,湘軍是一支鄉土氣息十分濃厚的部隊。湘軍本身不是精銳部隊,也不是正規軍,前身只是一支民間自衛隊。因為當時清朝軍隊兵力匱乏,咸豐就讓地方自行組織募兵進行操練,這樣就可以在當地自行抵抗太平軍的攻擊,曾國藩也是因此回鄉組織了一支由農民組成的民間自衛隊。這支部隊早起問題很多,曾國藩本身不會帶兵,裝備也十分落後,有些士兵是拿著農具操練和打仗。

    其次,湘軍的招募形式十分特別。湘軍的招募是由軍官回鄉招攬本村的農民組成的,部隊中的軍官都是讀書人,士兵都是農民,因此同鄉計程車兵就會更加信任“自己人”,凝聚力也就強得多,同時,湘軍還得到了朝廷的支援,士兵的軍餉也很高,幾點因素加在一起,湘軍的戰鬥力也就提高了。而且曾國藩還訂了一條規矩,如果那支部隊打了敗仗,就會被遣散回鄉,如果打了勝仗,那這隻部隊就可以繼續的招募擴充。因此到了後期,經過千錘百煉的湘軍就不斷壯大,編制一再擴充,比如經常打勝仗吉字大營,一個營的兵力就超過了3萬人,遠超清軍當時一個營500人的編制。

    第三,就是曾國藩帶兵有方。曾國藩是文人出身,帶兵打仗比較保守,主要採用的是每佔領一個地方就原地紮營,構建防禦,並要求必須一個小時內完成,這對於出身農民計程車兵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並對防禦工事作了明確要求,站好深度必須超過1米,圍牆高度必須超過2.5米。也正是這樣保守的陣地戰法,使得湘軍可以穩紮穩打,一步一步的走向勝利。

    這樣一支組織單一、人員構成簡單、執行能力超強的隊伍,在曾國藩的率領指揮下,相繼收復佔領了武昌、九江、安慶、南京這四座重要城市,最終將太平天國消滅。

  • 9 # 小熊的書屋

    曾國藩之所以能夠打造一支鐵血湘軍主要是靠三點:

    第一,以理學信徒為軍官,成就了一支有靈魂的隊伍。

    曾國藩選擇湘軍的將領,大部分都是沒有經驗的讀書人,有資料可以考證,湘軍197名將領中,書生出生的達104人,而且大部分都是鄉間的秀才和舉人。這主要是因為曾國藩認為,精神的力量大於身體的力量,行伍出身的只有匹夫之勇,卻沒有信念,曾國藩想建立的湘軍是一支有信仰有精神力量的隊伍,要號召那些殺身成仁的“抱道君子”投身於湘軍,湘軍才可能成功。事實證明,他是對的,那些以理學治軍的將領都沒有辜負曾國藩的期望,有名的一個理學將領羅澤南(入伍前開私塾),白天打仗,晚上把部下招到一起學習,打仗時因為理學功夫深,在極亂的戰場上都能不動心。

    第二,兵源上,選農民。

    曾國藩不收當過兵的和退伍軍人,怕綠營兵把不好的習氣帶到軍中。而農民老實,直接,淳樸,力氣大,吃苦耐勞,行動效率非常高。如果要紮營,當天馬上就能完成,運米運糧,也比其他軍隊快的多。

    第三:在作戰方法上“結硬寨,打呆仗”

    太平軍作戰很靈活,善用游擊戰術,打的贏就打,打不贏就跑,所以清朝的綠營兵在太平軍面前摔了很多跟頭。曾國藩採用“以靜制動,自固為本”。他認為在戰場中首先要做的是要保護好自己,所以,特別重視紮營,湘軍行軍,半天行軍,半天紮營,每天花4小時走三十里,就停下來挖溝修牆扎帳,士兵再輪流站崗。

    在作戰原則上,不主動出擊,總誘使敵人先來攻他,後發制人。

    在攻城方面,也不主動出擊,用“挖溝法”把城市困在,等著城裡人突圍。

    所以,從選讀書人為將領,選農民為士兵,作戰方法上以自保和“以靜制動”為原則,最終成就了一支戰鬥力超強的湘軍。

  • 10 # 歷史大學堂

    曾國藩,任何一位對歷史人物有所瞭解的人,應該都知道這個名字。確實,曾國藩身上的“名頭”太多了,如政治家、軍事家、理學家等各種“家”,更是晚清中興名臣,有曠世救國之功績,身後更是諡號“文正”(乃文臣第一諡)。曾國藩一生,可圈可點之處太多了,值得後人學習之優良品質就更是不勝列舉。他生前留下的家書、日記等文字,不但成為重要史料,更被後世之人用作為人處世之標杆。

    曾文正公一生可以歌頌之處太多,筆者只能摘擇其中之一與讀者朋友共勉之。一起學習一下,曾國藩逆流而上之精神。

    成功之路總是荊棘密佈,尤其是對於出身平平之人,荊棘之利則更為甚之,這也是世間能夠達到“成功”之成就的人,如此寥寥之原因。然而,曾國藩用親身事蹟為我們後人詮釋了,普通人能夠成功所需具備的各類品質,而眾多高貴品質之中,又以鍥而不捨,逆流而上更為第一要義。

    圖1 曾國藩(1811年-1872年)

    曾國藩在他的家書以及各類文字自述中,都說自己天資十分一般。這話並不全是謙虛,曾國藩一生之經歷以及為人處世之風格,很多例子可以說明他老人家確實並不是一位頭腦思維十分敏捷之人。比如說,這科舉第一階段——秀才,他就前後考了七次,前六次都是他父親和他一同趕考,父親並非是陪考,而是父子倆同上考場。曾國藩第六次考秀才落榜,但是他的父親曾老童生終於脫胎換骨“高”中秀才。

    對於曾國藩來說,父子倆總算有一位考上了,多少是個安慰,但是讓他比較受打擊的是,他的試卷竟然成了反面教材被公佈於眾,主要問題是文理淺顯,供今後考生們參考以引以為戒避免之。這讓曾國藩自尊心倍受打擊,但是曾國藩那股子愈挫愈勇的勁頭,這會兒發揮了作用。

    曾國藩清楚雪恥唯一出路就是成功,這一次曾國藩在原本刻苦用功的基礎上,又積極總結以往學習之法的不足之處。他發現,自己之前學習多為死記硬背,事倍功半效率極低,且不能掌握精髓,所以,曾國藩積極改進了學習方法。茅塞大開的曾國藩果然不負眾望,在他人生第七次秀才考試中,終於拿到了“秀才”資格文憑。通曉其理的曾國藩似乎一發不收,在次年舉人考試中,又中!看過《范進中舉》的朋友都知道,中舉難度係數很大,曾國藩居然來了個“連捷”。也許這就是所謂的“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圖2 科舉制圖解

    上文是曾國藩科舉之例,終於頂住各種壓力,以一個漂亮的“連捷”來一雪前恥,所以人之潛能往往就是在迫於壓力情況下而迸發出來。下面這個例子更能說明這一事實。

    眾所周知,曾國藩一生最大之功績就是創立湘軍,並且幫助清政府剿滅了太平天國,又讓大清王朝延續了半個多世紀。但是,大家也許不知道,在曾國藩創立湘軍之初是何等之艱難。

    咸豐皇帝上位伊始,大清王朝就是內憂外患之局勢。咸豐元年,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原本就是廣西地區一些百姓因受到“邪教”蠱惑,組織的民間暴亂而已。出人意料,竟成燎原之勢,“邪教”組織愈發壯大而不可收拾。咸豐二年之時,太平軍就席捲廣西而進擊兩湖,而且開始東轉大有侵襲江南之意。由於國家正規部隊綠營兵戰鬥力低到能讓人下巴著地之程度,基於根本無法有效抵禦太平軍之客觀事實,咸豐皇帝決定效仿其祖父嘉慶皇帝發動地方團練以挽回頹勢。此時,曾國藩正因母親去世在家丁憂賦閒,曾國藩就被咸豐皇帝提名以在籍侍郎之身份組織地方團練,配合地方軍隊剿滅太平軍,當然,同時被皇帝點名的官員有三十幾個之多。

    圖3 愛新覺羅·奕詝(1831年—1861年),即咸豐皇帝

    起初,曾國藩對咸豐皇帝的旨意並不“感冒”,原因是曾國藩對咸豐皇帝是比較失望的。原本,咸豐皇帝御宇之初頗有煥然一新之風,曾國藩更是對這位年輕皇帝寄予厚望,認為新皇帝可以一改道光朝之沉沉暮氣,沒想到,咸豐皇帝三分熱血之後便也說多做少。曾國藩大有不再“伺候”之意思,因此接到諭旨曾國藩並沒打算出山。

    要不說一個人交什麼樣的朋友,往往能決定一生之命運。就在曾國藩決意不予理睬之時,他的好友郭嵩燾登門拜訪。郭嵩燾一語中的,大意說“你一直夢想著能夠救國救民,這不就是一個千載難逢之機會嗎”?這句話說動了曾國藩,又在其父的勸導下,曾國藩決定出山辦團練。

    由於曾國藩辦團練之目的是為了拯救大清王朝和中國傳統文化,所以他並沒有如同大多數在籍辦團練那般敷衍了事或者藉機敲詐勒索,而是想真正建立一支能夠力挽狂瀾的軍隊。曾國藩為了建立這樣一支軍隊,先是因為插手地方吏治而越權,奪了湖南地方官的權與財,因而大大地得罪了湖南自巡撫(省長)以下大小官員。最後因為自己組建的團練士兵與湖南綠營兵(官兵)發生衝突,最後竟然在綠營軍官鮑起豹的鼓動之下,綠營兵直接闖進曾國藩辦公衙門(臨時),曾國藩差點死在憤怒的綠營兵刀斧之下。湖南巡撫衙門就在曾國藩辦公衙門隔壁,綠營兵聲勢浩大,巡撫駱秉章佯裝不知而沒有主動出面解圍。曾國藩無奈逃到巡撫衙門求救,駱秉章這才出面解了圍。駱秉章此次隔岸觀火就是要“殺”一下曾國藩的銳氣。

    圖4 駱秉章(1793年—1866年),原名駱俊,字籲門,號儒齋,廣東花縣人

    倍受羞辱的曾國藩投訴無門,他知道自己很難在長沙立足。為了更大的目標,曾國藩決定離開長沙前往衡陽練兵,離開是非之地。這時候又是這股子逆流而上的勁頭成就了曾國藩,正所謂好漢“打脫牙,和血吞”。曾國藩忍辱負重決心要練出一支精英之軍而雪恥。

    此時的曾國藩創辦湘軍,真是遇到前所未有之困難。首先是,湖南全境官員的排擠。由於在長沙鋒芒畢露導致得罪了整個湖南官僚系統,沒有權力又面臨著有權力之人作梗的曾國藩,行事是諸多不便。其次是,沒有錢。招兵買馬沒有錢啥也幹不了啊,光靠“募捐”那點錢,真是杯水車薪。

    當然,曾國藩也不是等閒之輩,充分發揮哭窮本領之後,終於得到皇帝許可,從湖南財政分得些許“肥肉”。當然駱秉章更不是小肚雞腸之人,給予曾國藩一定程度的支援與幫助。要知道此時兩廣和湖北已經相繼淪陷,僅湖南大部分還被清政府掌握,此時湖南顯然十分重要,所以湖南巡撫這個位子就是重中之重。駱秉章前任張亮基已經足夠優秀,朝廷又換駱秉章二度走馬上任(道光三十年,駱就是湖南巡撫),足以說明駱絕非庸碌之輩。同治六年,駱秉章溘然長逝,朝廷賜諡“文忠”,亦足以說明對駱一生之肯定。

    圖5 太平軍與清軍交戰圖

    解決了錢財問題,還有一難,也是最難之處,那就是皇帝的猜忌。大清王朝到了咸豐朝已經統治中國二百年有餘,但是始終沒有放下對漢人的防備。這不,一不留神,太平天國就這群“烏合之眾”就能捅破天。倘若像曾國藩這樣,有頭有腦又有文化的漢人手握重兵,朝廷不能也不敢不留神,後來支援慈禧發動政變的勝保就在咸豐皇帝面前提過醒,這也是曾國藩立功無數卻遲遲得不到實授權力原因之一,這是後話。

    面對皇帝的猜忌,曾國藩只能跟皇帝“打馬虎眼”,只能在奏摺上玩文字遊戲,咸豐皇帝日理萬機且焦頭爛額哪有功夫和心情仔細解讀,反正稀裡糊塗地就給了曾國藩擴大規模之許可。當然,這裡還是離不開駱秉章的“包庇”,倘若駱落井下石,曾休想“瞞天過海”。曾國藩正是有了這份許可,後來發展了水軍,也正是這支水軍完成了收復西南中樞——武漢之重任,完成了自太平天國起事以來,清政府第一個重大勝利。也正是收復武漢這個機會,讓胡林翼擢升為湖北巡撫,在成就了一位中興名臣的同時,更為湘軍集團打下夯實之基礎。可以說,胡林翼的存在才是湘軍日後能夠建立通天偉業,最重要的承上啟下之人物。

    圖6 曾國藩家書

    曾國藩這段人生經歷,對我們後來人真是有非凡之教育意義。現在總有一些人,抱怨大環境不好,自己得不到重用。其實,與曾國藩建立湘軍之初的大環境惡劣程度相比,還有何顏面再去抱怨?此外,可能還有人抱怨沒人幫助等等之語。

    那麼,為什麼曾國藩有人願意幫助他?因為他是一個真正要幹事兒的人。我相信,倘若我們都是積極向上,激流勇上之人,身邊定然不會缺少貴人相助。所以,給那些喜歡抱怨之人(包括我自己)一個忠告:先學會審視自己,再去指摘他人吧,這麼做終歸是有好處的。

    文:王金百

  • 11 # 東海防空識別

    曾國藩,又名曾剃頭,組建湘軍,所向披靡,治軍嚴厲,唯有攻城掠地後,暗地放縱和鼓勵燒殺搶掠,來提振士氣,使得湘軍幾乎攻無不克

  • 12 # 悲傷雄鷹

    曾國藩最成功的地方是嚴格自律,對自己,對軍隊,步步為營,嚴格管理,知人善任,細微之處也嚴謹對待一絲不苟最終平定太平軍,並且也藉此讓我們漢族近200年的沉淪從新走上歷史重要的舞臺,成就一代完人,

  • 13 # 劉建方452

    很簡單,一句曾國藩名言,合眾人之私成一人之功,懂得讓利於人,才能收穫更好的未來

  • 14 # EAST逸凡

    兩句話。第一,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第二,沒有霹靂手段,不要菩薩心腸!曾公文正,千古三完人之一。確實有過人之處,我等常人是學不來,做不到的。任何人,任何事,都是因地制宜。所以,建功立業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平常人,平常心,只問耕耘,莫問收穫。健康快樂,家庭和睦,就足矣!

  • 15 # 萬泉河360

    選人上,思想上,行動上,俸祿上。

  • 16 # 十八星座

    曾國藩以儒治國,呂戰呂敗呂敗呂勝,最後戰勝太平天圄,曾國藩治軍嚴而中庸,為人嚴謹以孝為上,一介儒生循規蹈矩,可部下卻不怎樣,屠城,如李鴻章,在滅了太平天國以後,有些部下試探以後,曾還是受正統君臣禮儀算是忠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口碑齊飛,這對國產動畫電影有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