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尤美666
-
2 # 左養右學育兒
當孩子不聽話時,爸爸媽媽常常會以處分來操控孩子,這似乎是咱們在教養孩子時最常見的一件事,但這個習慣一旦養成,長時間使用的成果,也使爸爸媽媽和孩子在親子關係上付出適當的價值。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分,以下有幾個比較溫文的辦法,提供爸爸媽媽參考。
(一)向孩子解說行為規範
孩子不聽話,是因為他不瞭解或忘記了行為的規矩,再一次的提示孩子,可以讓孩子領會和了解,但要留心的是,在提示孩子時.要留心表情和聲調.不要用叫喊的辦法。要用堅決、溫文的聲調來對孩子闡明或提出要求:“記住嗎?在人多的當地講話要小聲點,才不會阻礙別人,”“記住咱們今日上街是要給奶奶買禮物.其它東西一概不買!”
家長在向孩子解說規矩時.應該防止預先就確定孩子不聽話,例如:“你要我說幾百次,才會聽話!”這會讓孩子愈加的頑固和頑固。
(二)以周圍的孩子或成人作典範
年紀小的孩子儘管知道成人的指令和規矩,卻很難決議該怎樣做,當他不舉動或不承受指令時,咱們又以為孩子不聽話,因而,在讓孩子瞭解舉動規矩的一起,還要點撥他怎樣做,例如,書怎樣擺、玩具怎樣收、坐要怎樣坐、話要怎樣說等等。
除了言語,家長可以演示給孩子看,讓孩子瞭解詳細的做法,使用孩子的模仿性來糾正他或引導他,或者可以主張孩子:“你看!可以照那個叔叔那樣做”“你要像那個小孩相同安靜”,將詳細的方針通知孩子,引導他替代本來欠好的行為。
(三)獎賞和讚賞傑出的行為
孩子不聽話時,常常是為了要引起家長的留心(需求沒有得到滿意),因而,孩子常常用反抗(成心不聽話)或其它不聽話的辦法(大喊大叫),使大人滿意他的希望。爸爸媽媽對孩子這種不良行為,首要心情要鎮定鎮定、不慌張,最好的辦法是暫時讓孩子獨自一個人,直到這樣搗亂的行為中止或是心情好轉才去處理。
這是弱化不良行為的辦法,使用不響應壞行為的辦法,讓孩子瞭解爸爸媽媽的心情。但家長要活躍做的是,稱譽、獎賞好的行為,讓孩子差異好與壞、容許與制止。
(四)對欠好的行為進行嚴厲談話
當孩子不聽話時,成人用“叱罵”或“處分”來處理,常常很簡單把片面的要素(憤慨、激動、疲倦、厭煩的心情),進入行為的處理中,致使孩子的身體感到痛苦不適(體罰),心思發生驚駭,毅力遭到限制,因而很難承受成人長篇大論的說教,檢討自己不良的行為,更難說要糾正他的行為。
此刻使用“嚴厲的談話”,會讓孩子心照不宣,例如,先暫時中止他的作業,請他到一個角落,好好的跟他談,可能會比大聲叱罵和處分,更能啟發他的良知,思考自已的不妥行為。
(五)仔細和耐性的糾正與教育
咱們常常發現孩子不聽話的原因,大多是因為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犯下一些不同型別的過錯,長時間下來,形成孩子不良的行為。例如,一些爸爸媽媽以為孩子小,頑固、搗亂、不聽從叮嚀是一種自然現象,長大就會變好或變聽話,而沒有仔細糾正他。事實上,孩子的行為是累積的,長時間下來就愈加的不聽話,甚至呈現叛逆的景象。
孩子的行為是累積而來的,好的行為累積就變成好的習氣、好的品德,反之亦然。行為的養成和教育都是長時間性的.所以不聽話的行為也需要長時間的糾正與教育。孩子對人不禮貌或有其它不聽話的行為,爸爸媽媽不能“不聞不問”,要隨時負起糾正的職責,假如咱們缺乏這個耐性,實際上就是在姑息孩子更不禮貌、更不聽話。
(六)家園合作,一起教育
孩子有很強的社會意識和榮譽心、自尊心,很在意別人的觀感,尤其是集體生活中,幼兒園幼生及小學生都很在乎學校教師對他的觀點,因而可以使用孩子這種在意別人觀點的心思,來糾正他欠好的行為。例如:孩子每天不願準時上床,而且都要搗亂一番,有時透過教師的輔導與要求,使用說話課,談一談孩子昨天晚上在家的景象,而且稱譽準時上床的孩子,這樣比爸爸媽媽三令五申還有作用。
在幼兒園裡,小朋友有好的行為或已糾正過的行為,教師無妨把讚美的話寫在聯絡手冊上,回家後讓爸爸媽媽再一次稱譽他、必定他。關於不聽話的孩子,爸爸媽媽更可以活躍的運用這種辦法,例如,有的孩子不願吃蔬菜,可以請園方教師留心這件事,而且使用辦法要求孩子,家裡也要實施相同的規矩,兩邊貫徹執行,一向到他習氣糾正為止。當然家、園兩邊要事前溝通好,規矩也要相同。
(七)針對不同年紀和特性使用不同辦法
每一個孩子,都有他不同年紀的心思特點,還有屬於孩子自己自身的氣質,例如:關於動作遲緩的孩子,要使用時機給他簡單到達的成果,關於年紀小的孩子需求演示引導,年紀大一點的則需求鼓勵。
引導不聽話的孩子聽話,並不是把一個固定的公式硬加在孩子身上,而是要依照不同年紀、不同特性的需求,在他們的身上找到力氣,然後發明孩子可以自覺聽話的先決條件。
-
3 # 兒科醫生鮑秀蘭
首先我們要鼓勵家長跟老師去溝通去收集更多孩子在學校的資訊。
然後呢,我們也鼓勵家長跟老師做以下的措施:
比如要建立五個很明確仔細的在學校和家裡的規則:
a腳是用來走路的
b手是用來幫助別人的
c耳朵是用來聽得
d使用正向的詞語
e遵守規則
※ 建議建立一個視覺的圖片表。讓小孩子知道每天的常規活動的時間
※ 規則表可以貼在學校或家裡的牆上或者在一些比較顯著的地方
※ 父母或者老師要把這些規則跟孩子解釋,讓孩子知道了解這些規則是非常重要的,這點非常重要
※ 如果孩子有做一些不遵守規則的行為的話要及時給予一些懲罰
懲罰的時間
五歲的孩子因為沒有很多時間的概念所以建議給他一些懲罰的時間分成上午、中午跟晚上。
懲罰的方式
1、懲罰可以是給孩子自省的時間
比如說你要給孩子三次機會給孩子三十警告,如果孩子繼續選擇不遵守規則。那就根據孩子年齡給他適當的自省時間。建議給孩子五分鐘的自省時間。
孩子自省的環境建議是沒有任何玩具或者干擾的環境。孩子在自省的這五分鐘時間建議父母或者老師不要去打擾孩子,也不要和孩子交流。
2、另外一種方法叫做“失去特權”
要了解你的學生或者孩子喜歡什麼東西。當孩子做錯事或者出現不好行為的時候,可以用“失去特權”的方式作為他做錯事的懲罰。失去特權也是分早上、中午跟晚上。因為五歲的孩子是沒有時間概念的。
我們鼓勵家長跟老師要給孩子很多正向的鼓勵。當你注意到孩子表現很好的時候也要給他很多正向仔細的反饋。
獎勵方式,因人而異。獎勵建議學校和家裡一起施行,一天分三次。早上、中午跟晚上來分別鼓勵孩子一些正向的行為。剛開始的時候,我們要讓孩子有成功的經驗,所以在設定的時候父母或者老師可以增加正向的行為。不要設定的太有挑戰性要符合孩子年齡的挑戰。這樣小孩子才有正向的體驗才能激勵孩子有很多正向的行為。
最後,建議老師和家長在施行這些行為措施的時候要保持一致性,這對引導孩子正向行為的成功性是很重要的。
-
4 # 麥子媽咪要加油
孩子開始上幼兒園,意味著孩子不再侷限於家庭的小環境,開始融入新的大環境中,而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動和好奇,感覺每天都有用不完的勁,精力很旺盛。如果有老師反映孩子在幼兒園裡特別好動不聽話,這時作為家長,首先要跟老師做好溝通,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是怎樣的?和老師交流孩子出現這些問題可能的原因,並請老師給孩子一定的空間成長,多關注、多愛護孩子,讓孩子充分認識到老師是愛他的。 家長在家也要給孩子做好引導的作用:
1.多帶孩子出去玩,讓他儘早融入社交的環境,多認識同齡的小朋友,讓他開始鍛鍊社交能力。 2.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不要急著發脾氣,不要急著訓斥,畢竟孩子還是個寶寶,沒有大人的思維,要耐下心來安撫寶寶,可以把小孩抱在自己的懷裡,問問他為什麼不聽話,然後再給小朋友講道理,另外家長應該把正確的做法給孩子做個榜樣,引導孩子做出正確的行為。3.家長不能對小孩要求過嚴,有過高的期望,否則會增加孩子的心理壓力。但同時也不能對小孩寵愛有加,嬌生慣養,百依百順,過度的溺愛只會影響孩子人格魅力的形成。4.孩子表現的好,要多給予表揚和鼓勵,如果有做的不好的地方要及時指出並加以糾正。
總的來說,家長和老師要多互動,多交流,才能讓孩子成長的更好。
-
5 # 雨後山林靜
我在幼兒園從事了多年的幼教工作,這麼小的孩子不聽話是常見的。家長提出這個問題是不是很擔心老師會體罰孩子呢?其實是不用過於擔心的,只要你選擇的是正規的幼兒園,管理規範。一般對於不聽話的孩子,老師還是以教育批評為主。我們先來看看孩子為什麼會不聽話?
一、孩子是為了引起別人的關注。
老師在上課前會強調孩子們要遵守紀律,但是有的孩子上課愛說話、會插嘴、會站起來。他們是想引起別人的關注。這樣的孩子,可能父母平常太忙,陪孩子的時間太少,他們需要有歸屬感。當他在家裡得不到父母的關注時,他們就會就會把這種需求轉移到學校裡來,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關注。
二、孩子沒有培養好遵守規則的習慣。
在幼兒園老師在開展活動時會要求孩子們排好隊進行。比如上下樓梯要排隊,不能推擠。但是有的孩子會不聽話,他們會插到前面去。這時孩子不聽話是因為孩子以前沒有培養好遵守規則的習慣。因為在家裡就是一個或兩個孩子,他們不需要這樣耐心的等待。父母在家裡也要有意識的培養孩子,也要遵守家裡的規則,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並形成規則意識。
三、孩子不聽話,是因為他們的自控能力較差。
在幼兒園的自然角中,會擺放很多的植物。老師會告訴孩子,不能去摘花。但是孩子總是很難控制住,他們往往會把花和葉子摘下來。這是因為他們的自控能力差,並不是他們故意聽話和你對著來。還有的時候,在上完體能課後,老師會教孩子們做一些放鬆運動,安靜下來。但是這些孩子過於興奮,根本就停不下來。這和他們的自控力有關,並不是要故意不聽老師的話。
四、孩子不聽話,是身體原因導致。
比如中午午睡時,老師會要求每個孩子都睡覺。但是有的孩子就是不聽,睡不著。老師希望孩子上課能夠遵守紀律,但是有的孩子就是坐不住,他們非常好動,這也有可能是孩子感統失調導致,是身體原因導致。你跟孩子講再多道理也沒有用。
五、孩子不聽話,是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想法。
比如當老師上一節音樂課的時候,老師會叫小朋友跟著音樂一起來跳舞。但是有的孩子就不願意跳,站在位置上一動不動。他們不聽話只是因為他們不喜歡跳而已。但是,對別的活動他卻很感興趣。
但我們看到以上這些原因的時候,家長們就應該瞭解到,孩子不聽話,並不是因為他們全都不遵守規則。老師也不會因為孩子不聽話而體罰他們。因為可能是這些孩子需要引起老師的關注,或他們本身的自控力就很差,老師也能夠理解這些孩子。一般來說,老師會怎樣去做呢?
一、以批評教育為主。
老師對孩子體罰的現象是非常少的。但是批評孩子還是會有的,要不然的話一班的孩子根本無法管理。有的孩子與別的孩子坐在一起時,很喜歡把一隻腳伸得長長的,想特意去絆倒別的小朋友摔跤。這時候老師會批評孩子。這樣做是非常危險的,孩子摔了一跤,也不知道會摔得有多嚴重。為了制止這種行為,老師會批評孩子。還有的孩子總是為了一點小事就與別人發生爭吵,甚至打起來。老師也會批評教育孩子,希望孩子能夠友好相處,互相謙讓。
二、用繪本故事的形式教育孩子。
如果僅僅用口頭上的大道理去教育孩子,孩子不一定能記住。而用故事的形式去教育孩子的話,他們會很感興趣,也能夠加深他們的記憶。繪本故事就是一種非常好的形式。比如孩子睡懶覺,上課總是遲到,老師講大道理講多了,孩子根本就不願意聽。當老師給他們繪聲繪色講繪本的時候,他們就會豎起耳朵認真聽,認真看繪本。並且會有意識的去模仿繪本當中小朋友的做法,知道早睡早起身體好。有的孩子很挑食,父母怎麼講都不聽。老師也會給孩子講講繪本里的故事,他們是怎樣吃飯的。有時也讓他們自己去看,透過繪本故事的方式,讓孩子聽話。
三、用啟發式提問,讓孩子自己去思考。
這種方法一般運用在中大班。孩子在稍微大一些後,他們也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了。班上小朋友們畫的畫,老師都會把它們掛在牆上展示出來。老師會教育孩子們,這些畫只能看,不能用手去撕。但是很多孩子就不聽話,他們的手總會去摸到別人的畫上把它撕扯下來,或者用手在畫上塗抹,把畫搞髒。每次老師看到孩子的這些行為也會非常生氣。但是有時老師沒有去罵孩子,而是用啟發式的問題去問他們:
“老師掛在外面的這些畫,小朋友應該怎樣愛惜呢?”
老師在問完這一個問題後,其實孩子們都知道該怎樣去做了。
四、必要時會和家長取得聯絡。
對孩子犯的一些小錯誤,不聽話,老師也不會對孩子怎麼樣。因為我們知道孩子的特點就是這樣充滿了好奇、有自己的奇思妙想、好動等等。但是如果行為過於嚴重的話,那麼老師還是會和家長取得聯絡的,因為這需要家長的配合。在我們幼兒園裡就有這樣的孩子,上課時一下都不能坐好,而且故意大笑搗亂,拉著別的孩子一起玩,自己會搬著小椅子到處亂坐。沒有一點規則意識。這種情況,老師教育多次後無效。所以老師就只能和家長取得聯絡,希望家長也能夠重視孩子的情況,並在家裡配合老師共同教育好孩子。
老師希望孩子聽話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便於管理,是大家必須共同遵守的一些規則。否則每個孩子都以自我為中心的話,那老師是無法開展活動的。但是老師要求孩子聽話,並不代表要孩子絕對的服從,也會看什麼事情。老師還是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的。即使不聽話老師也不會去體罰孩子。偶爾會有些地方出現,那是個別情況。
在工作當中,老師也會有一些做的不好的地方,因為老師也不完美。因此,希望家長能接納老師的一些負面情緒,理解老師工作中的難度。如果對老師有什麼意見的話,可以心平氣和的提出來,我想老師也會願意接受的,讓我們一起共同把工作做好,把孩子教育好。
-
6 # 最美幼兒緣7
小朋友在幼兒園裡面不聽話怎麼辦?不聽話老師就要管教呀,那還能怎麼辦?並且孩子在幼兒園裡面不聽話,其實也是屬於一種很正常的現象。3~6歲的孩子,正是活潑調皮搗蛋的時候,你要讓他像小學生一樣板板正正的坐在那裡肯定是不太現實的。所以說這個時候就要看孩子在幼兒園裡面到底不聽話是不聽話到什麼程度?
如果孩子真的只是活潑一點,調皮一點,我覺得沒有什麼關係的。老師該教育教育,該批評批評,只要不出現虐待孩子的情況應該就可以了。那如果孩子是過分的不聽話,過分的調皮搗蛋,這個時候老師絕對會嚴厲的批評教育孩子。甚至有必要的時候,還需要和孩子的家長交流這個問題,尋求家長的幫助。
我們幼兒園大班就有這麼一個過分不聽話的小朋友。孩子是到了幼兒園大班,從別的私立幼兒園轉過來的,所以孩子的行為習慣和常規特別的不好,上課從來不坐在凳子上,不是趴在地上,就是站著,然後老師說什麼也不聽。他如果單單這麼做,老師也不會生氣,關鍵是這個孩子會故意搗亂老師上課的紀律,一會去打打這個小朋友,一會去碰那個小朋友。
然後老老實實坐在那裡的時候,還會突然之間大喊大叫,所以針對於這樣的孩子老師想了很多種辦法,都沒有辦法管教好他。最後老師尋求了家長的幫助,希望家長能和老師共同配合把孩子教育好,畢竟孩子現在已經上了幼兒園大班了,如果他一直以這個生活狀態的話。他上了一年級會非常的難管理。
並且孩子幼兒園的時候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只要家長和老師好好的管教,孩子還能管過來,等孩子上了一年級,家長想要再管的時候就已經晚了。然後這個家長呢剛開始態度也是挺好的,說孩子要不聽話老師使勁管就行了,要打要罵家長絕對沒有意見。但是老師肯定不會去打孩子的,所以就詢問了一下孩子原來在別的幼兒園是不是也是這個狀態?孩子到底是什麼情況下才發展成這種情況呢?
孩子的媽媽說孩子剛開始上幼兒園小班的時候還比較聽話的,等上了幼兒園中班就不行了。因為孩子原來的時候是在老家上的幼兒園,是孩子的爺爺奶奶接送孩子,然後呢有一次孩子在幼兒園裡面被其他小朋友欺負了,哭著回家的。孩子的奶奶就不願意了,跑到幼兒園裡面直接把欺負他的那個小朋友給打了一頓,把老師也狠狠的教育了一頓。
然後還告訴自己的孫子說:以後再有小朋友欺負你,奶奶就來揍他,從這件事過去之後,孩子的性格就大變。整天在幼兒園裡面欺負其他的小朋友,導致其他小朋友看著這個孩子就害怕,家長也怨聲載道的!然後老師給孩子奶奶告狀的時候,孩子奶奶還說是老師沒有管好,不關她家孩子的事情。
最後老師沒有辦法聯絡了孩子的父母。告訴孩子父母如果這個孩子問題再解決不了的話,就直接讓孩子退學了。家長這個時候才知道他家的孩子變成了這樣,所以沒辦法就給孩子轉到了縣城裡面的幼兒園。但孩子的這些壞習慣已經養成了,他不管上哪個幼兒園,他都會這麼做。
然後老師根據家長說的問題總結出了孩子變成現在的這種情況,就是因為當時的那一件事情導致的,如果孩子的奶奶能合理的解決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之間的矛盾,就不會出現孩子的現在這種情況了。然後老師就告訴孩子家長,想讓孩子儘快的改正這個不聽話的壞毛病,可能需要長時間的管教孩子,並且需要家長的支援。
家長剛開始的時候還是比較配合的,不管老師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孩子產生不想上幼兒園的想法也好,大哭大鬧也好,家長都沒有動搖,就天天堅持把孩子送到幼兒園裡面來上學。但是這種情況,自從孩子奶奶來了之後,就完全的轉變了,因為老人疼愛孩子,她最看不得老師對於孩子的批評。跑到幼兒園裡面強烈要求老師,如果在批評她家孫子,她就去告老師。
最後老師沒辦法又找到孩子媽媽協商。孩子媽媽這個時候呢,說他也沒有辦法了,因為他沒有辦法勸說老人。老師一看家長都是這種態度了,也就沒有必要再去管這個孩子了,相當於就放棄了這個孩子。讓他自生自滅,平時都是把這個孩子單獨的拉到一邊去坐,只要他不影響別人,老師從來不理他。
就這樣孩子上了一年級,剛上一個星期,老師就要求家長去陪讀。說孩子太調皮,管不了,會影響老師上課,還會打其他小朋友。如果家長不來陪讀的話,他們就會勸退孩子,這個時候孩子媽媽才後悔了,才慌張了,他在幼兒園的時候根本沒有把老師的話當成一回事,他覺得孩子上了一年級慢慢的就好了,正好老人也不想讓管孩子,所以趁著這個機會他也沒有支援幼兒園老師的工作,導致孩子上了一年級還是這個樣子。
那麼一年級的老師肯定和幼兒園的老師是不一樣的,他不會說好好的和家長商量應該怎麼把孩子教育好,他只管這孩子只要上課不認真聽,影響其他小朋友那麼就家長來陪讀就好了,如果孩子還是沒有辦法改正的話,老師就會對孩子進行勸退了。所以說幼兒園的孩子不聽話不可怕,最可怕的就是不聽話孩子背後有一個不讓管孩子家長。這種情況下孩子的不聽話永遠解決不了。
所以孩子不聽話,幼兒園老師自會有辦法解決。老師會根據每個孩子的年齡特點和性格特點,來找到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來管教和治理孩子,需要家長支援配合的時候,家長支援配合老師就可以了。當然這種情況下,家長肯定也要監督一下老師對於孩子的管教方式。不能說管教孩子就用特別嚴厲的去批評虐待孩子的方式,肯定是不可以的,家長絕對要制止的。
所以當孩子在幼兒園裡面不聽話的時候,家長就教給老師就可以了,讓老師來處理這個問題!如果老師處理方式家長覺得不合理,不能接受的話也可以給老師提意見!而且孩子不單單是老師的,也不單單是家長的,所以只有家園做好共育,才能讓孩子成長飛快!
回覆列表
小孩步入幼兒園,需要很大的勇氣去克服人際關係,心理落差等問題。不聽話是因為在家裡沒能得到父母的安全感。這個時候做為父母不能打、罵,應該和小孩講清楚上幼兒園的原因及寶寶在幼兒園裡應該怎麼做才更好。
我家寶寶上幼兒園第一天很難受,我就和他分析,為什麼爸爸媽媽要上班,人在固定的時間要做固定的事情,這是做人的責任。如果寶寶現在不上學,就沒有讀書,沒有文化,不會得到別人的喜愛的。平時寶寶上學回來要多和他交流,例如在學校開不開心,老師有沒有表揚,同學有不有趣之類的,讓他覺得即使在幼兒園你也是會去關注他的。
至於買玩具,我們家是這樣,每個階段該有的玩具他都會有,例如一歲以內有音樂盒,主要給他聽歌,認聲音。兩歲以內有球,公仔。三歲有積木,過家家的,釣魚的,小汽車。這些種類都有了,他再要別的玩具,我們就會告訴他,家裡的玩具很多了,你要的話存著,兒童節或者生日才送給你。偶爾表現好了,我們會主動給小孩買玩具,或者好吃的,他現在一般都不會吵著要買玩具那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