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杜家科技
-
2 # 永遠都是豔陽天
常言道: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飯,指的是什麼?
這幾句俗語是農村裡的人在經過了若干年的觀察後,流傳下來的經驗之言!
這三句話都是針對人的衰老,身體及頭腦思維的退化情況而得出的總結!
"五十不交錢″,指的是人到了五十歲,記憶減退,忘性大,儘量少與五十歲的人有經濟交道,以免對方翻臉不認賬!這句話,其實還隱藏著一個更深的哲理:人到了五十歲,身體每況愈下,說不定哪天會突然死了!人一死,借出的錢就爛賬了,壞賬了……舊時有人死債了的習俗!人都死了,你找誰要去?如果死者家人有良心的,也許妻兒會還,但是不還也沒有辦法……
"六十不交言”,指的是莫與或少與六十歲的老人交談,一個是他們已年歲大,社會閱歷足,比較狡猾,難得聽六十多了的人講心裡話!二個是六十多了的人大多數身體有了毛病,與他們講多幾句怕引起爭執,一旦爭執,隨時可以引發心臟病或腦血管病,氣死了的也不少見!一旦惹上這種麻煩,不死也得脫成皮……
"七十不留飯",這句最好理解了!說的是,人過了七十,自己最好不在人家家裡吃飯,或者不留七十多歲的老人家在家裡吃飯,因為古話說:"人到七十古來稀″!這種年齡,屬高危年齡了!隨時都有發病或死亡的風險!一旦發了病或死在別人家裡都不是件好事……這別人家很倒楣,一是不吉利,二是怕賠錢……
這三句話,前面兩句可以有很多種的理解,看看答案就知道了!但是後面這句,卻意思基本相同……各地的解釋差不多……
這三句話,基本上都是指的是人到了一定年紀後,走向衰老,各方面都不如年輕人了!也是老人們自嘲的語言,一定要自重,別害了人家!同時,作為年輕人或中年人,與老人們打交道必須長點心,有所防備,以免惹禍上身……
-
3 # 幸生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我們只有以坦然的心態,在每個年齡段去做自己該做的事,讓人生無憾。但是,也有一些老話,是告誡人們在某些年齡,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有人說“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飯”。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五十不交錢”。
其實這句話有一層意思是指:不要把錢借給一個五十歲以上的人。
因為人一到五十歲左右,記憶力明顯下降。如果你把錢借給這樣的人,萬一他忘記了,你去討要的話,會引發不必要的糾紛,弄得不歡而散。不但錢要不回來,還會生一肚子閒氣。
再者,五十多歲的人,如果是因為生活困頓,靠著東挪西借維持生活,那麼,五十歲以後,這個人更不可能有什麼大的發展。
如果借了別人的錢,能還上的可能性也是很小的。如果把錢借給這樣的人,很可能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頭”。
還有,人一到五十歲,身體開始走下坡路。萬一這個人生了大病,治病要花錢,你借給他的錢就更別指望著還了。再者,如果這個人因病去世,那麼他借的錢就成了“死賬”,當然更不好要回來了。
如果這個人有財產,你想討要的話,還要走法律程式,也是憑空多了許多周折與煩惱。當然,錢能不能要得回來還是未知的。
朋友小A,高中老師。他的同事趙老師曾跟小A借了一萬塊錢,說是給女兒上大學交學費用。三年後,錢還沒還上,趙老師就得了癌症去世了。
雖然趙老師的老伴知道借錢的事,而且幾年後他的女兒大學畢業也參加了工作。可是人家不主動還錢,小A也不好意思提這事。這錢大概就相當於打了水漂了。
看來,如果把錢借給五十歲以上的人,會因為對方健忘、生病甚至離世等原因,造成借出去的錢“有去無回”。因此,遇到五十多歲的人向我們借錢,我們一定要慎重。
“五十不交錢”還有一層意思是指:人到了五十歲,就不要隨便把錢借給外人了。
這是因為,人到中年,身體越來越差,原來有錢沒錢,基本就成了定局了。如果把錢借出去,要不回來,自己將來養老恐怕沒有著落。
而且到這個歲數,已經經不起任何人生風雨。如果錢要不回來,自己再著急上火,生了病,就得不償失了。
再者,人到五十,上有老下有小。老人七十多歲,養老需要錢。兒女二十多歲,剛剛參加工作,沒有積蓄。
他們買房、買車,結婚、生子,當父母的一般也要伸手相助。如果把錢借給外人,關鍵時刻沒錢資助子女,也會落下埋怨。這又是何苦呢?
可見,人到了五十歲,因為自己掙錢的能力越來越小、自己也需要備下養老錢,而自己要贍養父母、接濟兒女等原因,還是不要隨便把錢借出去了。
“六十不交言”。
“六十不交言”的第一層意思是指:不要和六十歲的人過多地交談。
因為這個年齡的老人,自侍已經活得很明白通透了,因此,他們容易固執己見,而且對年輕人的做法容易看不慣。
你如果跟這樣的老人交談,難免會為一些分歧發生爭執。如果老人一生氣,血壓一高,再有個三長兩短,那你肯定是“吃不了兜著走了”。
“六十不交言”的第二層意思是指:人到了六十歲,就不要再輕易跟人“交淺言深”,更別指望著交到新的朋友了。
因為本身成年人交朋友就越來越難。成年人的友誼本身就是易碎品。
從朋友到路人,只要一次摩擦就夠;但是從路人到朋友,卻需要時間去發酵,需要精心去維護。
這個年紀,大部分人已經不願意輕易向一個新朋友,完全展示自己。你如果一廂情願去向別人示好,反而讓人看輕了你。
“七十不留飯”。
“七十不留飯”這句話也有兩層意思,其中一層是指:儘量不要留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在自己家吃飯。
因為這個歲數的老人,一般腸胃都不太好。你如果留人家吃飯,他的飲食習慣你把握不好。老人因為不是在自己家,好了歹了也不願意說。
如果老人吃了一些不適合他口味的飯菜,輕則不舒服,你不落好。
重則生個病,或者再病倒在你家,你就更脫不了干係了。讓人在自己家吃個飯還吃出毛病來了,自己想想也夠窩心的。因此,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儘量還是不要挽留他在家吃飯。
這句話還有一層意思就是:人一到了七十歲,就不要隨便留別人在家吃飯了。
因為,人一到七十,耳聾眼花的,做飯也不利落了。你做了飯,別人可能會犯嘀咕:老人講不講衛生?做的飯乾淨不乾淨呢?
另外,別人在你家吃飯,你一個七十歲的老人在那裡忙乎,客人也不好意思不幫忙。因此,說是在你家吃飯,其實客人也是跟著忙裡忙外。這客待得也有點禮數不周了。
如果七十歲本身身體就不好,留客人吃飯,可是你卻做不了飯,還得讓兒女們下廚。
尤其是跟兒媳婦也沒什麼血緣關係的親戚,兒媳婦做飯,心裡肯定有氣。因為留人吃飯,弄得家裡氣氛凝重,也是事與願違。
有書君的朋友小葉,她公公的表兄表弟年年正月裡來串親。而且每年公公也是熱情地留他們吃飯。可是公婆歲數大了,身體也不好。
他們本身平時就不怎麼自己做飯。小葉一到這天就下廚煎炒烹炸,做一大桌子菜招待這些人。
眼看著這些人哪個跟自己也沒血緣關係,而自己還得陪上功夫做飯、陪上笑臉招待,小葉就感到崩潰,自然對公婆也有了埋怨。
其實還有“八十不留宿”“九十不留坐”等,也是跟這三句話是一個系列的。
“八十不留宿”也是說的不要留八十歲以上的老人在家住,以防他因為不熟悉你家的生活環境,發生磕碰。或者因為偶發病症,不好跟他的家人交代。
甚至人到九十,更不能馬虎大意,甚至連坐也不要讓他在你家坐。因為他可能因為坐不穩摔倒,或者會因為坐下再起來突發意外。因此才有了“九十不留坐”這種說法。
人的生命以及生產生活是有一定的規律的。像“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飯”這樣的話,也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千百年來,根據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
切記“小心行得萬年船”。我們行動做事,一定不要違背這些自然規律,以免引發不必要的糾紛,甚至給自己以及他人帶來傷害!
-
4 # 君發劉軍
我認為,您的觀點非常正確,人到了50歲,有了固定的朋友圈,各種事都有固定的關係,如果再和不熟的人交往借錢,會引起好多不必要的麻煩,60歲的人已經退休了,他的各方面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律,你讓他改變習慣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所以就不再跟她實行言語的規勸了,人 到了70,身體各個零件老化了,如果留飯容易讓人家吃出毛病來,所以70歲一般都不留吃飯,
-
5 # 秋天紅蘋果662
某男,64歲,年三十下午五點多去朋友家串門,這家主人準備酒菜招待,喝酒聊天到六點鐘左右,某男感覺不舒服,起身開車回家,半路心梗,連撞兩輛車後停在路邊開啟雙閃,沒等到救援,就沒了生命跡象,家人接到電話已經是兩個小時以後。目前逝者家人正在找律師準備和逝者的朋友打官司,追究法律責任,大過年的,兩家都很膩歪。
-
6 # 瀏覽似遊山玩水
七十不留飯,飯 名詞當動詞用。即
不要留七十歲的人在你家裡吃飯。
八十不留宿,即 不要留八十歲的人在你家住下。
-
7 # 隨心所欲不繫舟
這是時代變了,我們對先民的生活不理解所致。先民的壽命比我們現在的人要短得多。解放初,中國平均壽命僅35歲。先民說,50不交錢,是講對50歲以上的人,向你借錢時應該慎重。若他不久死了,子孫不認賬,錢就討不回來了。60不交言,就是說,友人或親戚間,比如自己要出遠門或臨死前,把孩子或家人託咐給一位60歲以上人照管。恐拍託咐不住。因為受託咐者壽也不長,不可能擔當長期託咐。70不留飯,就是70以上老人來做客,讓他聽完招待飯食後儘早回家,別留宿。否則老人死在家中,主人晦氣,而且處理喪事麻煩。這就是上述諺語之來因。
-
8 # 一顆柚子C
“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飯”原來指的是這些意思,你知道嘛?
農村雖然地廣人稀,但在這片土地上卻有著無數智慧的結晶。比如農村的一些俗語和老話,就是實實在在傳承下來的經驗。常常在生活和農作中起到不小的指導作用,比如說以前沒有天氣預報,那時農村的一些老人就根據農村的俗語來判斷天氣的變化進行農作,而且依據他們的判斷,幾乎絕大多數都是正確的,從這方面我們也就可以看出這些俗語的威能。 不過如今科技越來越發達,農村的一些俗語漸漸被人們遺忘,人們更加的相信於天氣預報。
不過農村的俗語,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預判天氣僅僅只是一個方面。今天我們就來說另一個方面的,所以而且也十分的有道理,農村俗語“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飯”,大家聽說過這句俗語嗎?有何道理?
第一,五十不交錢!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年齡上了50,以後就不要談論過多錢的事兒,不要有太多的經濟糾紛。因為在農村大多數年齡上了50歲後,家中的經濟大權基本上都已經移交至下一代,此時手中也只有養老的積蓄,並沒有其他收入來源。如果此時過多的談論金錢之時,陷入經濟糾紛,很容易讓自己犯難,而且借出去的錢也很難能夠要得回來。
第二,六十不交言!60歲在城裡已經是退休的年紀了,此時的人往往經歷的很多,那生活閱歷可謂是相當的豐富,基本上無論在說話還是做事,都很少出現瑕疵。尤其是在說話時都是進退兩可,滴水不漏。而在這個年齡段,如果不是有深厚的友誼,往往很難能夠套出心裡話,所以人們就觀察了這一現象並總結出了俗語,六十不交言。
第三,七十不留飯!人過了70,那身上的毛病可就相當多了,若在這個時候,走親訪友往往也很少被留下來吃飯。因為年齡大的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習慣,比如吃飯的軟硬水的溫度等等,都要格外注意,一不留心都有可能讓自己遭大罪,甚至是喪命。如果在別人家吃飯,出現了問題那事情的功與過,就很難說得明白。人們為了避免這些事情的發生就創造出了一句俗語,七十不留飯。
總得來說,這三句話都是人們根據豐富的生活經驗和生活實踐所總結出來的,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也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需要我們多加註意!
-
9 # 董師爺說
全國各地農村,多多少少都流傳著一些特色俗語。這些形色各異的農村俗語雖然在句式、表達形式上存在著些許不同,但所抒發的情感意義卻大致相似,普遍表達著農村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及對自身的一種約束。
其中的一句諺語叫做: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飯!大家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
五十不交錢
以前醫療衛生條件比較差,人們生活也不太富裕,據統計,全國普遍壽命在65歲左右。而在中國,大多數都是農民,人在50歲之後,勞動能力基本下降,抗病能力也大不如從前,勞動力銳減,所以自己的收入來源就有限了。這時候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失,儘量不要和50歲以上的人有金錢的來往。
因為一旦虧本,自己就會有損失,東山再起也是很難的。
六十不交言
人到了60歲也就是花甲之年,各種毛病都容易相繼出現,很多慢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都凸顯出來了。
老人上了年紀也比較容易情緒激動,一旦情緒激動,就容易血壓高,心腦血管疾病易發。所以到了60歲,不要和他人去爭執,或者發生語言衝突,吵架等,要心態平和,否則容易誘發疾病,得不償失。
七十不留飯
到了七十歲上,都說人生七十古來稀,身體狀況也變得岌岌可危,每一天都有可能是最後一天。
和這樣的老人來往,最好是不要挽留他們在家吃飯,以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牽連家裡的人受苦。
老人一旦上了歲數,最大的隱患就是自身的健康了,想要老而長壽,一定要重視這五點:
1、重視三餐
早飯吃得好,午飯吃得的飽,晚飯吃得少。對於老年人來講,早餐的時間點特別重要,不要太晚,建議在起床三十分鐘後就餐。當然,晚餐的時間也不能太晚,因為太晚吃會造成消化不良,對胃部的刺激性很大。
2、重視睡眠
高質量的睡眠對老人健康尤為重要。尤其是熟睡狀態,與長壽息息相關。
研究資料顯示,70歲以上的老人,每晚睡眠在5.5-7小時之間,大腦衰老可推遲2年。而長期睡眠超過7小時或睡眠不足都會導致注意力變差,甚至出現老年痴呆,增加早亡風險。
3、重視喝水
處於缺水狀態的你,會時常感覺衰憊。每天喝足量的水,做一下內清潔,也為五臟六腑加些“潤滑劑” 。
如果不喜歡和白開水,可以喝點養生茶,這樣既能滿足味蕾的需求,還能保養身體。
比如:蒲公英桑葉茶(蒲公英 桑葉)
日常飲用,可保肝護肝,並且調理三高。
桑葉具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等保健養生的功效。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桑葉含有多種氨基酸和各類維生素,有降血脂、降膽固醇、抗血栓形成和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還有抗衰老、抗疲勞作用,桑葉還有良好的面板美容作用,特別是對臉部的痤瘡、褐色斑有比較好的療效。
研究表明,肝臟中肝糖原的數量與肝臟的功能成正比,蒲公英甾醇能夠影響其中人體中間代謝,間接使肝糖原含量增加,肝脂肪酶的活性下降,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肝作用。
將桑葉和蒲公英搭配飲用,充分利用蒲公英的清熱解毒、廣譜抗菌、清肝明目的作用,效果大大提高。即可以提高免疫力、預防感冒,又可以降三高,一舉數得。
4、重視鍛鍊
每天堅持打一小時的太極拳,這項運動輕鬆柔和、動作連貫均勻、體態圓活自然、上下協調完整,不僅能夠增強體質,還能有效調節中樞神經,延緩腦細胞的衰亡。
5、重視溫度
食物的最佳消化吸收過程是在接近體溫的溫度下進行的。老人對寒冷抵抗能力較差,一旦食用生、冷、硬的食品,就會影響到消化、吸收,甚至引起腸道疾病。因此,一定要重視溫度,老人的食物以溫熱為主。
-
10 # 渝州的一抹紅
"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飯"是流傳在各地農村的一些特色諺語,千百年來祖輩們流傳下來的為人處世道理,是華夏兒女的智慧結晶,俗語大都是通俗易懂,琅琅上口,所以才能流傳至今。
“五十不交錢”指的就是不要跟五十歲以上的老人談錢,過去在農村五十歲的人,基本上都有了孫子,所以在這個時候家裡的大小事差不多都是兒子在管,畢竟自己上了歲數,也賺不到什麼錢了,所以總得留點養老的錢,這個年紀的老人一般都比較節約,所以在這點上不要去跟自己的父母親計較。
“六十不交言”是說那些60多歲的老人,跟他們說話,不能太過於認真,因為在他們這個年齡,說話都比較謹慎,一般都不會全說,總會留那麼一點,所以跟這個年齡段的人講話你心裡要有數。
而“七十不留飯”則是指不要留七十歲的老人在家裡吃飯,這是因為,上來年紀的人他們的胃口都弱,口味這些都不好掌握。如果留下吃飯,不和胃口,老人也不好意思說,到時候一旦吃了有什麼不舒服的話,留飯的人心裡也會有內疚,而老人的家人如果有什麼怨言也容易引起矛盾。所以要慎重。
總之是上了年紀的人一起出去聚會這些都要慎重一些,前段時間就有年長者聚會有個老人出了事,後來去世了,結果其家人把出行的人全都告上了法庭,要求賠償,這是前車之鑑了。
回覆列表
這些都是農村的俗語,代表著不同的意思,雖然流傳的地方不同,但是大部分都是一個意思。
農民透過一些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便於流傳的俗語把這些經驗代代相傳,下面這些俗語,你聽說過多少呢?
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十不交錢,六十不怒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說的是人到了五十之後經濟能力下降,沒有收入了也沒人願意和他再有經濟來往了,借出去的錢很容易就黃了。六十在過去歲數已經很大,圈子小也很少和他人交談更不會生氣發怒。七十歲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好了,老人在外面住宿容易出問題,一般不是親人輕易也不會留住宿,出了問題也說不清楚。八十去別人家一般不會留老人吃飯。九十也只想在家門口坐坐,如果去鄰居家坐也不會留他了。
前不栽桑,後不栽柳,家中不栽鬼拍手桑的發音為“sang”,與喪同音,故而農民認為非常不吉利,所以家門前萬不栽桑樹。農民看來,柳樹枝條下垂,猶如披麻戴孝,也被認為是不吉利的代表,因此後不栽柳,而且也為來臨柳樹搖曳,挺恐怖的。而楊樹又稱鬼拍手,因為楊樹的葉子微風颳過就會想起嘩啦啦啦的響聲,拋開迷信的說法,考慮到噪音和視覺,這幾種樹也最好不要栽在家旁邊。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這是一句老少皆知的俗語,用來比喻必然發生、無法阻擋的事情。這句話還有一段故事。
傳說古時候,有個書生名叫朱耀宗,天資聰慧,滿腹經綸,進京趕考高中狀元。皇上殿試見他不僅才華橫溢,而且長得一表人才, 便將他招為駙馬。衣錦還鄉,臨行前,朱耀宗奏明皇上,提起他的母親是如何含辛茹苦將他培養成人,母子倆如何相依為命,請求皇上為他多年守寡一直不嫁的母親樹立貞節牌坊。皇上聞言甚喜,心中更加喜愛此乘龍快婿,準允所奏。朱耀宗喜滋滋地日夜兼程,回家拜見母親。
朱耀宗向他娘述說了樹立貞節牌坊一事後,原本歡天喜地的朱母一下子就驚呆了,臉上露出不安的神色,欲言又止。朱耀宗大惑不解,驚愕地問:“娘,您哪兒不舒服啊?”“心口痛著哩。”“怎麼說痛就痛起來了?”“兒呀,”這時朱母放聲音大哭,“你不知道做寡婦的痛苦啊,長夜秉燭,垂淚天明,好不容易將你熬出了頭!娘現在想著有個伴兒安度後半生,有件事我如今告訴你,娘要改嫁,這貞節牌坊我是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娘,那您要嫁誰?”“你的恩師張文舉。”好似晴天一聲晴天炸雷,毫無思想準備的朱耀宗頓時被雷到了,“撲通”一下跪在孃的面前:“娘,這千萬使不得啊。您改嫁叫兒的臉面往哪兒擱啊?再說,這是欺君啊,要殺頭的啊!”
正值左右為難之際,朱母不由長嘆一聲:“那就聽天由命吧。”說著就隨手解下了身上一件羅裙,告訴朱耀宗:“明天你替我把裙子洗乾淨了,曬它一天一夜,如果裙子曬乾,我便答應不改嫁。如果裙子不幹,我就嫁給你老師,天意如此,你也就不用再阻攔了。”
抬頭看看天,晴空朗日,朱耀宗心想這事肯定沒事了,便點頭同意。誰知當夜陰雲密佈,天擦亮的時候下起了暴雨,裙子始終是溼漉漉的,朱耀宗心中叫苦不迭,便知這是天意。陳秀英則認認真真地對兒子說:“孩子,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天意不可違啊!”事已至此,朱耀宗也沒有辦法,只得將母親和恩師的婚事如實報告給皇上,請皇上治罪。皇上卻連連稱奇,降道御旨:“不知者不怪,天作之合,由她去吧。”冷不靠燈,窮不靠親這句話是的意思是如果冷了,也別用燈火來取暖,過去講究骨氣和節操,人在自己窮困潦倒時,別去找親戚投靠,也別指望親戚能真正永久的幫助你,這句話的本意是警示每個人要有骨氣,要學會獨立。
李下不整冠,瓜地不繫鞋這句話的由來是農民在日常生活中,鄉里鄉親都會產生一些誤會,一些不經意的舉動容易遭來口舌之爭。就如在李樹下整理衣冠抬手的動作容易被誤會成摘果,瓜地彎腰繫鞋帶容易被說成摘瓜,農民用這句話提醒後人,做事要分清場合。
其實這些諺語俗語都是人們千百年來在生活之中積累的,有很大的價值。這些俗語老話都是智慧的結晶,經驗的總結。這些朗朗上口的農村老話你都聽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