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康同學

    非常榮幸能回答這個題,擁有百萬大軍的苻堅卻輸掉了淝水之戰,重點與他個人的輕敵、用人不當、對東晉政局進入穩定期的認識不足和戰略失誤有關。

    第一, 個人的輕敵行為

    苻堅在做了前秦的君主後,四處征戰,先後滅燕國,取蜀地,一統北方廣大疆域,在屢次勝利後,導致了他統一天下的野心極度膨脹,不顧任何人的勸諫,執意要南伐。他曾對陽平公說“乘累捷之勢,擊垂亡之國,何患不克,豈可復留此殘寇,使長為國家之憂哉!”極度膨脹的苻堅認為,自己擁有百萬雄師,征服東晉輕而易舉。因為太過於相信自己的軍力,苻堅不相信王猛、苻融等人所說的,鮮卑、羌、羯等族是前秦的仇敵,時時準備復辟的諫言;當然,他也沒有看到自己內部的矛盾和危機。

    第二, 用人不當

    在淝水之戰中,苻堅用了朱序做說客,而朱序是誰呢?朱序前為襄陽太守,曾經屢破秦兵,後因大意被秦俘虜,苻堅因為他能守節,並未殺他,拜其為度支尚書。在淝水之戰中,朱序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在戰爭開始前,苻堅派朱序去東晉軍營勸降,然而朱序卻私下向東晉將領謝石等,透露苻堅輕騎冒進,並勸東晉將領抓住機會敗其前鋒;等到戰爭開始後,朱序又在軍中散佈前秦王已經打敗仗的訊息,大大動搖了秦軍將士的軍心。所以,苻堅在淝水之戰的失敗,有很大一點也是用人的不當造成的。

    第三, 對東晉政局進入穩定期的認識不足

    東晉政權建立之初,政局長期處於混亂狀態。因為處於混亂狀態,掌權者不斷更換,但是到了桓溫篡位不成而病死後,中央由謝安執政,荊州由桓衝掌權。謝、桓兩位政治家和諧相處,東晉政局也因此進入穩定時期。謝安及時吸取對北伐失敗的教訓,打造了一支訓練有素的北府兵,作為東晉政權堅強的後盾。然而,就在這時候苻堅選擇了南征,可以說苻堅想打敗東晉並沒有必勝的把握,但因為他本身的輕敵,也是他失敗的原因之一。

    第四, 戰略失誤

    苻堅在不清楚對方的實力前就冒然進軍,就已經犯了兵家大忌,正所謂孫武子所言,“知彼知己,百 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很顯然,苻堅的失敗是必然的。但他在戰略上也有很大的失誤,比如他完全可以讓苻融作為前敵總指揮,即使苻融在前方失利,他還可以在後方支援、接應,也不至於一敗塗地不可收拾,而慕容垂、姚萇等知苻堅兵權在握,也不敢輕舉妄動,但是他就偏偏不坐鎮洛陽,非要御駕親征,最後落得一敗塗地。

    總結

    苻堅在淝水之戰的失敗,完全是因為他被勝利衝昏了頭腦,野心膨脹,不聽他人的勸諫,和自身用人不當所造成的。

  • 2 # 峰峰說史

    苻堅緻敗的原因:一驕、二侈。

    驕則縱,對自己的寬縱一開始還不明顯,對臣下的寬縱則到了變態的地步。也就是說他幾乎從來不殺大臣。

    敵國誠心歸附的賞之無度,負隅頑抗的也毫無懲罰,來了全部封大官,而且這種懷柔的政策是長期且真誠的,對自己有恩的固然不殺,跟自己有仇的也毫無芥蒂,連明知對自己不利、野心或怨氣極為明顯的人也都推心置腹委以重任;

    自己的大臣,犯小錯的不殺,犯大錯的也不殺,以至於大家都踴躍造反,希圖僥倖成功,反正被抓了也不用擔心被殺,而且,何止是性命,連原有官爵都不怎麼受影響。對臣下無原則甚至變態的寬縱喂肥了數不清的反對派與分裂勢力,對自己的寬縱則逐漸加強了他獨斷專行的脾氣。淝水之戰前他只得到極個別心懷鬼胎準備趁機復國的大臣的支援,然後他就這樣固執己見的上路送死去了。

    再說侈,這其實不是他獨有的毛病,那個時代普遍奢靡成風,但他是當時最有力的君王,他一侈就會壞事。侈生貪,貪迷心竅。他對北方各勢力的用兵,已經有貪侈的因素在內,略人女子,取人財賄;舉兵對晉,只是這一慾望的延續而已。即使天命所繫之人,耽於私慾也會破敗的。

    侈與驕結合,削弱了苻堅的判斷力,使他看不到東晉的決心和鬥志,看不全天下的具體形勢,忘記了他的國家、他的部隊,已經不是他父祖那一輩的國家和軍隊,巔峰時期的苻秦,是一個名符其實的多民族帝國,而且氐人的比重和地位都在不斷下降,異族的比重和地位都在上升。這是個好現象,也是中國走向重新統一的必由之路。如果能適可而止,先專心消化新的子民,延遲淝水之戰,最終定能統一天下,然而,在消化完成之前,鮮卑巴羌異族叛志尚存,晉室猶牽繫天下士人之心,東南死守之心壯盛之際,貿然率領那支近百萬人的多烏合之眾去打仗。湊的人多固然有氣勢,但也會軍心不齊,紀律不穩。這是敗績的直接原因。

  • 3 # 陽光灑過的天

    淝水之戰的爆發可以說有著重要的意義,它改變了北方的格局,自前秦統一北方後再一次陷入分裂。淝水之戰前秦失敗可以說是必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前秦看似統一卻危機四伏

    苻堅在王猛的輔佐下,勵精圖治,國家日益強盛。先後滅亡前燕、前涼和代國,統一北方,苻堅可謂是春風得意。前秦雖以統一,但境內民族過多,而苻堅也沒采取民族融合的措施,並將本民族大量向關中以外的地區遷移,導致本民族力量被削弱,而其他民族卻大量向關中遷移,這些少數民族成為了前秦的心腹大患。苻堅本人寬宏大量,對各個政權的降將均委以重任,例如姚萇、慕容垂等,他們均有很大的野心,王猛也多次勸苻堅殺了他們,苻堅卻沒有聽從。

    據《晉書·苻堅載記》記載:苻堅說:“吾方以義致英豪,建不世之功。且其初至,吾告之至誠,今而害之,人將謂我何”。苻堅的寬宏最終害了自己。果不其然,在淝水之戰後,這些降將紛紛叛亂,給遭遇大敗的前秦致命一擊。

    (圖為苻堅)

    第二,苻堅過於輕敵

    據《十六國春秋•前秦錄六》中記載:“八月戊午,遣……步騎二十五萬為前鋒。甲子,堅髮長安,戎長戎卒六十餘萬,騎二十七萬,前後千里,旌鼓相望。”苻堅不禁驕狂地說:“以此強兵百萬,‘投鞭可以斷流’,何愁東晉不滅?”。

    但是透過分析,前秦真正投入的兵力並沒有那麼多,北方軍團大部分還在路上,苻堅的弟弟符融率領的三十萬軍隊分散在長達幾百裡的戰線上,由於苻堅過於輕敵,認為東晉不堪一擊,因此在大部隊還沒集結完畢,苻堅便率領前鋒部隊在壽陽準備進攻東晉,這些前鋒部隊總共有十多萬人,而東晉集結的則為最精銳的北府兵。所以雙方的兵力相差不大,這也是為什麼苻堅遠遠看到草木都認為是東晉計程車兵了。再加上謝石利用激將法,使苻堅同意後撤讓東晉上岸,同時降將朱序在後方大喊:“前秦敗了”。東晉順勢發起進攻,前秦兵敗如山倒。

    第三,苻堅低估了東晉上下的抵抗的決心

    王猛曾經勸苻堅不要徵東晉,但苻堅自以為率領百萬大軍,東晉會不戰而降,也沒有想到東晉君臣上下一心,戰鬥力倍增,謝玄、謝安也指揮得當。由於這是一場滅國式的戰爭,東晉計程車兵明白,如果失敗了,那麼國家也要滅亡,所以大家齊心協力,加上朱序擾亂敵方軍心,最終成功擊敗前秦。

    淝水之戰失敗後,北方格局大變,少數民族紛紛起兵反抗前秦的統治,苻堅本人也被姚萇所殺。

  • 4 # 瞻辰

    這在歷史上都是個玄之又玄的疑問,1比10的兵力對比居然輸了,不得不說東晉的運氣好到了爆,個人粗淺的觀點是,符堅這個人太過注重表面上的道義,忘了兵家要義,兵者詭道也。退兵讓地是導致失敗的直接原因。其實符堅一生的失敗也是這個原因,後期的姚萇,慕容衝等造反也是符堅太過講道義,姑息縱容惹的禍。再就是部隊雖然人多,但管理有問題,組織混亂。以至於把後退的指令傳成了敗退。加上朱序的煽風點火不敗而饋。還有就是前秦的部隊是北方繁雜的少數民族組成的,沒有形成合力和凝聚力。符堅排兵佈陣有問題,百萬兵力應該多路出擊,分化東晉王朝為數不多的兵力。

  • 5 # 文史知千年

    大家好,我是文史蹤跡

    對於“歷史上淝水之戰,草木皆兵的符堅為什麼輸掉了這場戰爭呢?”這個問題,我來說說我個人的觀點。

    淝水之戰中,以苻堅為首的前秦軍隊之所以失敗,要分兩方面考慮。

    即既有東晉方面應對得當的因素,更是前秦以苻堅為首的領導集團的失誤所導致的。

    首先就是苻堅輕敵,其統一北方後想攻打東晉,當時其最重要的漢人謀臣王猛就警告他不要胡來,因為前秦統一不久,對北方的把握不牢,而東晉則佔據長江天險,不好打

    結果王猛死了7年後,苻堅就迫不及待的動手了。如果苻堅再等個十年,努力維持北方一統,解決民族問題,並發展生產與經濟,使各族人民都先安居樂業,再南下的話,那就不好說是誰贏誰輸了。

    但這個時候前秦只是剛剛統一啊,它的軍隊也只是表面看起來強大,號稱百萬大軍(實際湊出了82萬),前鋒軍只有25萬人左右,但真正的嫡系核心氐族極少,大部分都是臨時迫發之卒,極為渙散,而且內部不同勢力勾心鬥角。

    而東晉則從民風彪悍的北方流民集團中招募了8萬北府兵,雖然人數少,但戰鬥力相當強悍,又坐擁天時地利,加之此時東晉國內的領導集團比較團結,桓謝兩大家族配合的比較好,民間也大力組織力量對抗北方入侵,全國上下齊心協力,在這個背景下,前秦軍隊實際是碰到了硬骨頭。

    事實上,真正交手的前秦軍隊和東晉軍隊的人數是差不多的,而北府兵的戰鬥力遠遠強於前秦軍,所以前期接觸戰前秦軍隊慘敗,如果前秦軍隊意氣風發,意志堅決的話,是可以接著打下去的,用強大的後續實力壓倒對方,但前秦軍隊本來就是一群烏合之眾啊,前秦軍隊在戰事中表現出的軍事素養是非常差的。結果呢?精銳的東晉兵團在挫敗了前秦前鋒後,軍心不穩,組織渙散的前秦軍隊便全線崩潰,兵敗如山倒,最後統計前秦軍戰死20萬前鋒騎兵全滅,50萬後方兵卒或被殲滅,或逃散,逃回北方的僅僅12萬人。

  • 6 # 風雪西樓夜

    淝水之戰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不過勝利的一方是東晉,那麼,明顯佔據優勢的前秦苻堅,為何會輸掉這場關鍵性的戰役呢?

    苻堅是前秦一個比較有作為的君主,在即位以前,有人向他推薦了王猛;苻堅派人把王猛迎接過來,倆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苻堅得到王猛輔佐的意義,就像是劉備得到了諸葛亮一樣。

    苻堅即位後,有了王猛的幫助,鎮壓豪強,整頓內政,前秦國力日漸增強。在十幾年內,前秦先後滅掉了前燕、代國和前涼三個國家,黃河流域全成了前秦的地盤了。

    (淝水之戰)

    公元375年,王猛得了重病,對前來探望的苻堅說:“東晉遠在東南,又繼承了晉朝的正統,現在內部和睦。我死之後,陛下千萬不要去攻打晉朝,我們的敵人是鮮卑和羌人,留著他們終歸是禍患。要保證秦國的統一,就一定要除掉他們。”

    “《晉書·王猛傳》:“猛曰:‘晉雖僻陋吳越,乃正朔相承。親仁善鄰,國之寶也。臣沒之後,願不以晉為圖。鮮卑、羌虜,我之仇也,終為人患,宜漸除之,以便社稷。”

    王猛活著的時候,苻堅對他言聽計從,苻堅統一了北方,並進軍西域。其疆域東極滄海,西並龜茲,南包襄陽,北盡沙漠,成為十六國中最強大的政權。但是王猛死後,苻堅把王猛的忠告忘記的一乾二淨。

    王猛把鮮卑人和羌人看成是最大的敵人,但是苻堅卻堅信從前燕投降過來的鮮卑貴族慕容氏和羌族姚萇是真心歸降的;王猛勸他不要進攻東晉,他卻非要進攻。

    公元382年,苻堅認為時機已經成熟,就跟大臣們說:“我繼承王位將近30年了,各地是勢力都消滅的差不多了,只有東南的晉朝還不肯歸降。我現在有97萬精兵,打算親征晉朝,你們認為怎麼樣?”

    大臣們紛紛表示反對,苻堅一看全是反對聲,就說你們都走吧,還是讓我來決斷這件事。

    苻堅把苻融拉到身邊說:“自古以來,國家大事總是靠一兩個人來決定的,今天大家議論紛紛,沒有得出結果,這件事還是由我們兩人來決定吧!”

    苻融面露難色地說:“我看攻打晉朝不是很有把握,再說,我軍連年打仗,兵士們早已疲憊不堪,不想再打了。今天這些反對出兵的,都是忠於陛下的人,希望陛下采納他們的建議。”

    (前秦、東晉形勢圖)

    苻堅沒有想到苻融也反對攻打晉朝,馬上沉下臉來,說:“連你也說這種喪氣的話,太叫人失望了。我有百萬精兵,兵器、糧草堆積如山,要打下晉國這樣的殘餘之敵,還怕打不贏?”

    面對一意孤行的苻堅,苻融苦苦勸告說:“現在要攻打晉朝,不但沒有必勝的把握,而且京城裡有許許多多的鮮卑人、羌人、羯人,都是潛在的隱患。如果他們趁陛下遠征的機會起來反叛,後悔都來不及了,陛下還記得王猛的臨終遺言嗎?”

    此後,不少大臣都勸諫苻堅不要攻打晉朝,但都沒有被苻堅接納。從這就可以看出,此時的苻堅是聽不進意見的,有點剛愎自用。既然滿朝大臣都反對攻打晉朝,說明苻堅強行發動戰爭,是不會得到廣大將士的支援的。

    況且將士們連年征戰,早已疲憊不堪,此時應該是休養生息。最後苻堅還是聽從了鮮卑人慕容垂的話,決心孤注一擲,進攻東晉。

    建元十九年,苻堅的弟弟苻融率領30萬大軍到達淮河前線,苻堅求勝心切,他等不及各路人馬聚齊,便命令苻融攻下了壽陽。

    苻堅到了壽陽,派尚書朱序到晉軍大營去勸降。朱序本是東晉的將領,四年前在襄陽被俘,就投降了前秦,現在他見晉秦交戰,知道將功折罪的機會到了。他到晉營後,非但沒有勸降晉軍,反而向謝石提出打敗秦軍的建議。他說:“這次苻堅發動了百萬人來攻打晉國,如果全部人馬都到了,恐怕晉國無法抵擋。所以,應乘秦軍還沒有集結的時候,趕快攻打秦軍前鋒營。打敗了他的前鋒,可挫傷秦軍計程車氣,這樣就可以戰勝他們了。”

    (苻堅堅與苻融登城而望晉軍,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以為都是晉國計程車兵。這就是草木皆兵,說明此時的苻堅驚慌失措、疑神疑鬼。)

    謝石聽從了朱序的建議,派戰鬥力較強的北府兵將領劉牢之帶領一支兵馬,在夜晚神不知鬼不覺地來到了洛澗,向秦軍陣地發動了突然襲擊。結果就是秦軍四散奔逃,晉軍乘勝追擊,謝石帶領晉軍主力渡過洛澗,在離壽陽城只有四里地的八公山下安營紮寨,與秦軍主力隔淝水對峙。

    苻堅在壽陽城裡接到秦軍前鋒失利的訊息,就有些沉不住氣了。

    過了幾天,謝石派人到壽陽城,給苻融下了一封戰書,要求定期開戰,條件是秦軍把陣地向後撤一些,騰出一塊空地作為戰場,讓晉軍渡過淝水決戰。

    秦諸將都反對晉軍的建議,但是苻堅和苻融卻同意了晉軍的條件,說:“讓我們計程車兵稍微後撤一些,等晉軍正在渡河的時候,我們的騎兵衝上去,一定能把他們消滅。”

    於是,晉軍迅速渡過淝水,根本就沒有給秦軍任何機會,勇猛地衝向了秦軍陣地。朱序見狀,就在秦軍陣後大聲喊道:“秦軍敗了,秦軍敗了!”

    正在後退的秦軍,不明就裡,一聽說秦軍敗了,頓時陣腳大亂,整個隊伍就潰不成軍。苻融趕快跑到隊伍後面,想攔住潰逃計程車兵。但你想啊,幾十萬軍隊潰逃,又豈是能攔的住的?苻融連人帶馬被擠到在地,被趕上來的晉軍一刀砍死。

    苻堅見形勢不妙,嚇得趕緊逃命,回到洛陽時,百萬軍隊只剩下十幾萬人了。淝水戰後,前秦元氣大傷,先前被統一的鮮卑、羌等部族酋豪紛紛舉兵反叛,建立割據政權。而苻堅最後也被羌人姚萇殺死。

  • 7 # 臨石觀海

    歷史上淝水之戰,草木皆兵的苻堅為什麼輸掉了這場戰爭?

    淝水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一場著名的戰役,其結果直接導致北方前秦政權分崩離析,而南方的東晉則進入相對穩定的局面,也使得漢文化得以儲存延續。而對於前秦失敗的原因,個人認為有前秦政權不穩固,前秦軍隊成分複雜,人心不齊,指揮者軍事素養差距等各方面原因。

    下面我來說說前秦戰敗的具體原因。

    出兵時機不到,急功近利

    苻堅在當上大秦天子之後,重用王猛,前秦國力迅速壯大,而當王猛死後,苻堅開始自大起來,認為前秦已經有了征伐東晉的實力,於是不顧大臣反對,執意出兵南下。

    而當時前秦國力和兵力雖然都東晉之上,但這也只是表面,因當時前秦政權還不穩固,國力也不足以支撐如此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這也是為什麼戰敗後,前秦政權會崩盤的主要原因。

    軍隊成分複雜,人心不聚

    前秦此次南征,從各地抽調兵力,數量巨大,但也引出了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士兵素質良莠不齊,且缺乏凝聚力,造成了思想渙散,軍心不齊的情況,而這也是戰爭中的一個大忌。而與之相反的是,東晉有一直訓練有素的北府兵,其戰鬥力遠勝前秦軍。

    戰爭遭遇挫折,心態崩潰

    前秦前期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苻堅志得意滿,意在速勝。然而東晉大將劉牢之在洛澗全殲五萬前秦軍後,身為主帥的苻堅的心態發生了明顯變化,從躊躇滿志到心生懼意,這在戰場上是相當要命的。

    “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憂然有懼色”。—《晉書》東晉領導有方,眾志成城

    而東晉方面,主帥謝安排程有方,臨危不亂,戰前準備極其充分。手下將士同仇敵愾,且北府軍訓練有素,配合默契。據長江之險,敵遠來之師,在敵人大部隊未到前,暴起反擊,直接逆轉了戰局,使前秦部隊士氣大受打擊,一戰而定。

    總結:淝水之戰是對歷史程序有深遠意義的一次戰役,戰後直接導致前秦分裂,而東晉得以將領土推進到了黃河流域,也為之後南方的經濟文化發展提供了相對穩定的環境,對後世王朝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意義重大。

  • 8 # 柚子愛歷史

    擁有絕對優勢兵力的苻堅,為什麼會輸掉淝水之戰這場具有歷史意義的關鍵性戰略決戰呢?主要由以下幾點原因:

    1、前秦後方大本營不穩,苻堅的征戰缺乏群眾基礎

    在淝水之戰前,前秦雖然統一了中國北方,但是那僅僅是表面的軍事上的征服,事實上因為境內民族眾多,勢力紛雜,前秦的統治是非常不穩固的,對於境內的各種力量沒有消化吸收,化為己用。更沒有將各地的自然資源和生產資料有效利用起來,轉化為自己的財政和物質基礎。另外,由於苻堅連年征戰,不恤民力,導致百姓普遍厭戰,對於苻堅進攻東晉的戰爭也不支援。

    2、苻堅軍隊雖多,但軍隊士氣不高,兵無戰心,是一群烏合之眾

    前秦軍隊號稱87萬大軍,但大多都是被強行徵調來的國內其他部族的軍隊,兵無戰心,毫無士氣,苻堅對其掌控程度也不大,整體來說,前秦軍隊就是一盤散沙,一群烏合之眾。反觀東晉軍隊,以8萬北府軍為主力,都是久經沙場的精銳之士,戰鬥力碾壓前秦軍。

    3、符堅用人不當,賞罰不明

    苻堅的宰相王猛如果活著或許還會時不時警醒一下苻堅,但是王猛死後,苻堅肆意妄為,用人不辯賢愚,不辨忠奸,導致苻堅的軍隊和政府裡面混進來一批投機分子,如素懷野心的慕容垂、姚萇等人。這部分人表面上對苻堅陽奉陰違,阿諛奉承,實際上暗地裡積蓄實力,圖謀不軌,根本不會出死力替苻堅征戰。另外,苻堅對於臣下,也經常“有功不賞, 有罪不誅” ,這就導致前秦缺乏一個堅強的、團結的領導集團,這成為其兵敗的一大重要原因。

    4、戰前缺乏周密偵察和戰略部署,臨戰時又犯了一系列戰術性錯誤

    符堅為人好大喜功, 對於伐晉之戰事前既缺乏客觀冷靜的分析, 又沒有周密的戰略部署, 臨戰時又犯了一系列戰術指揮上的錯誤 , 這也是前秦在犯水之戰中失敗的重要原因.。

  • 9 # 嗶嗶巫

    前秦的苻堅在肥水之所以戰敗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前秦方面

    1、苻堅驕兵自大,在苻堅眼裡似乎沒有把東晉當做一回事,從能主動禮讓東晉軍隊過江不難看出苻堅的自大

    2、後勤保障比較緊張,這個事要追溯到符丕圍攻襄陽消耗了大量後勤儲備,要不然國內也不會有人彈劾他,再者讓東晉過江也是出於迫不及待想進行決戰,欲速戰速決

    3、此次南征持續了一年多,很多士兵背井離鄉跟著打過來,戰鬥的決心有所鬆弛

    4、別看苻堅率領80多萬大軍,但是軍隊質量魚目混雜,再者苻堅是作為氐族皇帝,在凝聚力方面不是那麼牢固,各種軍事首領各懷鬼胎,不團結

    二、東晉方面

    1、東晉方面有謝家和桓家為主導,精誠合作,面對敵強我弱的局面,能夠對敵軍產生足夠的重視,做出了完全的準備

    2、軍隊訓練有素,此次動用的是“北府兵”,他們都是經過長年軍事訓練的,有較高的軍事素養,戰鬥力強悍

    3,本土作戰,以逸待勞,面對已經消耗一年的前秦兵,有相對的優勢

    4、正確的軍事指揮策略,充分抓住並利用苻堅急於決戰以及前秦士兵戰鬥力鬆懈的心理,一鼓作氣打敗了前秦軍隊

    以上就是苻堅戰敗的原因分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香港四大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