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嘟嘟讀讀

    因為他在錯誤的時間幹大事情,因為他失敗了,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老百姓第一件事是要吃飽飯,在這件事沒解決的時候任何大事都不是大事。

  • 2 # 文物樑子

    《隋書.煬帝紀》最後評價:

    驕怒之兵屢動,土木之功不息。頻出朔方,三駕遼左,旌旗萬里,徵稅百端,猾吏侵漁,人不堪命。乃急令暴條以擾之,嚴刑峻法以臨之,甲兵威武以董之,自是海內騷然,無聊生矣。俄而玄感肇黎陽之亂,匈奴有雁門之圍,天子方棄中土,遠之揚越。奸宄乘釁,強弱相陵,關梁閉而不通,皇輿往而不反。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流離道路,轉死溝壑,十八九焉。於是相聚萑蒲,蝟毛而起,大則跨州連郡,稱帝稱王,小則千百為群,攻城剽邑,流血成川澤,死人如亂麻,炊者不及析骸,食者不遑易子。茫茫九土,併為麋鹿之場,悌揲黔黎,俱充蛇豕之餌。四方萬里,簡書相續,猶謂鼠竊狗盜,不足為虞,上下相蒙,莫肯念亂,振蜉蝣之羽,窮長夜之樂。土崩魚爛,貫盈惡稔,普天之下,莫匪仇讎,左右之人,皆為敵國。終然不悟,同彼望夷,遂以萬乘之尊,死於一夫之手。億兆靡感恩之士,九牧無勤王之師。子弟同就誅夷,骸骨棄而莫掩,社稷顛隕,本枝殄絕,自肇有書契以迄於茲,宇宙崩離,生靈塗炭,喪身滅國,未有若斯之甚也。《書》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傳》曰:“吉凶由人,祆不妄作。”又曰:“兵猶火也,不戢將自焚。”觀隋室之存亡,斯言信而有徵矣!

    對隋煬帝批評集中四個方面:

    1.矯飾偽裝,琴絃久斷,樂器蒙塵。以示不近娛樂伎人。有子,養於後。以示補近女色。取得文獻皇后垂愛,從而奪的太子位。當了皇帝好大喜功 文過飾非。做事虛浮。

    2,窮兵黷武,久戰而不勝。三次攻打高麗均鎩羽而歸,兵士死傷大半。

    3 用人不當或,皇位來路不明,沒有忠臣諫臣。

    4不惜民力,修長城,修運河,導致到處造反,稱王稱霸。

    這些歷史錯失,確實有一定分事實為依據。但我們平心而論. ,他沒有處理好四個關係:

    1.沒有明確領導集團核心部分。應該僅僅依靠關隴軍事集團,首先確保政權鞏固。但正是隋文帝十多年勵精圖治,給他留下豐富物質資源和有效的三省六部制管理體制。但他沒有很好利用。對關中在古代歷史地理歷史政局裡的作用缺乏足夠認識。大家只看到漢高祖初選洛陽的理由,但沒有細想,婁敬一段話,是他轉而都長安得實際結果。

    2.沒有處理好發展與穩定的關係。古云“治大國如烹小鮮”,他是這一政治箴言的典型反面教員。一個事沒妥善完結,第二件又開始。修長城,修運河,徵高麗,一件接一件,兵民都得不到喘息時間。一個地方還沒有屯留 有跑到第二個地方。他可能是中國歷史上,單位時間內跑得地方最多,走得最遠的皇帝。最勤奮皇帝,但往往有始無終。

    3,沒有處理好南北文化的關係。今年的魚米之鄉和靡靡之音和秀麗女子確實非北方能比,但作為國家管理者,絕不能以自己好惡確定政治中心。經濟中心往往並非政治中心。

    既然要逗留江都,或南遷都丹陽,何以不用江南軍民,依舊將宇文化及等關西軍人牢牢不放也不換。

    4,沒有處理好經濟與軍事關係。沒有突出主要矛盾,給人一種混亂局面,一個地方有人起來造反,不僅本地反,還連累周邊,因而各地起義,都不願意為別人做農奴!連他的出生地扶風都有人起義造反,建立國家,更別說全國其它地方。一下子,到處都是反隋的皇帝和政權。

    隋煬帝延續文帝科舉制度,開通運河,加強南北融合,包括徵高麗,都具有歷史進取精神。但不分頭緒,不分重點,不講究次第,自己先亂,其次官僚隊伍亂,再是軍隊亂,最後到了民間大亂時,誰也救不了。

    對於隋煬帝的歷史進步性未能給予公正評價,無限放大他作為君王的悲劇結果,也彰顯了初唐政治家的政治用心:1,極力貶低扭曲隋朝統治,從而抬高李唐起義建國的合理性,是應天時遂人心。2.以《隋書》主要執筆人魏徵和隋書主編房玄齡,長孫無忌等,為代表,在玄武門之變後,極力要樹立唐太宗的聖君形象。其敘史,以資政,對太宗皇帝本人,試圖樹立一面可怕的歷史銅鏡。

    胡適說: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當代歷史學家齊洛克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過往都曾經是如火如荼的正在進行時。而當下又在以白駒過隙的姿態 一刻不停地成為過往。

    及時地總結歷史得失,檢校事業的紕漏並盡力彌補,方是歷史學或歷史學家的應有使命。

    學術為天下之公器。

    民族復興是億萬民眾共同的事業,誰也不可能置身事外。

  • 3 # 心向青山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

    這基本上是今天對楊廣的評價,與秦漢時期相比,楊堅+楊廣≈秦始皇。

    但與秦始皇相比,楊廣死的晚了點,如果他死在天下大亂之前,那麼今天翻案便會比較容易。

    就像秦始皇,自古對他的評價都是暴君,但如今對秦始皇的翻案和“千古一帝”的評價,除了他確實第一次一統天下的開創之功外,很大程度上也跟他死在了天下大亂之前有關。

    可是,歷代帝王廟中沒有秦始皇,也沒有隋文帝,更沒有隋煬帝。

    在我看來,秦始皇的開創之功非楊堅和楊廣可比,隋朝的建立是篡位,隋朝所確立的制度也是從北朝演變而來,比如三省六部在北朝均以存在,隋朝只是將其制度化了。

    假如不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英年早逝,重新一統天下之功不會輪到楊堅,北周的歷史功績其實遠大於隋朝。

    所以,我始終認為現在過於高估了楊堅和楊廣的歷史地位,而楊廣,我不認為他是昏君,他只是才能不足以支撐自己的雄心、一個歷史上最大的敗家子而已。

    我們不能完全否定楊廣,但也不能因為楊廣客觀上對後世的歷史貢獻而無限拔高其歷史地位。

    李世民也徵高麗,但他在滅了東突厥、薛延陀、高昌、吐谷渾,建立安西四鎮的同時,還開創了貞觀之治,這便是楊廣與李世民的差距。

  • 4 # 心周心長客91

    時間問題,急功好利。罪在當代,功在千秋。

    楊廣,隋朝第二位皇帝(604年—618年在位)。

    科舉,大業二年(606年),楊廣增設進士科。當時秀才試方略、進士試時務策、明經試經術,形成一套完整的國家分科選才制度。當時以明經最為高階,進士試居次。當時選士制度只稱為秀才科,與唐之科舉有一定區別。

    在此之前以九品中正制選官為主,這樣楊廣就得罪了門閥士族,而隋朝的建立可以說離不開門閥士族的支援。

    其次,修運河。大業元年(604年),隋煬帝即位第一年就修陽渠故道、汴渠故道為通濟渠,同年修東漢陳登所開的邗溝直道,大業四年(608年),又徵發河北民工百萬疏浚漢代屯氏河、大河故瀆與曹操所開白溝為永濟渠,大業六年(610年)疏浚春秋吳運河、秦丹徒水道、南朝運河為江南河。 至此,開鑿大運河的工程基本完成。

    同時,在修運河的時期還造龍舟、樓船等各種船數萬艘,龍舟四重,高四十到五十尺,長二百尺,上重有正殿、內殿、東西朝堂,中間兩重有房一百二十間,都用金玉裝飾,下重為內侍居處,可想而知需要多少民力。

    大業元年(605年),營建東京(609年改稱東都),歷時十個月,每月使用二百萬人。 但是,楊廣時期修的東京沒有外城,只有短垣。

    大業四年(608年)隋臣裴矩指使高車襲擊吐谷渾,吐谷渾向隋朝請求援軍。楊廣乘機出兵,於隔年滅吐谷渾,步薩缽可汗逃亡。此戰開拓疆域數千裡,範圍東起青海湖東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庫魯克塔格山脈,南至崑崙山脈,隋廷設定鄯善、且末、西海、河源四郡,但是,同一年,楊廣派伏順去管理,卻不能到達而返回。隨後,吐谷渾返回故地,並進攻隋朝河右,隋朝無力防禦。 隨著這次征伐,隋朝長安諸縣及西北諸郡,都要轉輸塞外,每歲鉅億萬計;經途險遠並且遭遇寇盜抄掠,凡是人畜死亡沒有到達的人,郡縣都會徵破其家。

    楊廣於大業元年(605年),令劉方攻佔城,隨著軍隊班師後,占城王商菩跋摩遂在比景、海陰、林邑三郡故地復國。此戰隋軍死者十之四、五,主帥劉方也病死於班師途中。

    大業八年(612年),隋煬帝第一次進攻高句麗。徵調士卒一百一十三萬餘,陸軍集中於涿郡(今北京),水軍集中於東萊(今山東萊州)。另調民夫二百萬,以運送衣甲、糧食等。造海船的民工日夜站在水中,面板潰爛,腰以下生蛆,死者甚眾。

    大業九年(613年),第二次進攻高句麗。正當雙方相持不下時,禮部尚書楊玄感起兵叛隋,隋煬帝倉皇撤軍。大業十年(614年),第三次進攻高句麗。隋煬帝因國內農民起義已成燎原之勢而不敢久戰,高句麗也疲於戰爭而遣使請降,楊廣就此撤軍。

    終隋一朝,人口巔峰時期5032萬人(609),在楊廣在位的14年間,可以說全國的勞動力基本都在不停的忙於各項工程,而且還要舉國對外征戰。

    不惜民力,視人命如草芥而任意摧殘。

  • 5 # 半島遊俠58447192

    對歷史的貢獻跟對民眾的政策是不同的,用歷史的眼光他是有作為的,拓疆擴土、開鑿運河、實行科舉等等,但民眾對徵兵、服苦役又造成了明不聊生、苦不堪言……

  • 6 # 農夫說歷史

    楊廣,職位:隋煬帝,其歷史上對他的褒揚低於貶低之詞的君主,他的文治武功確實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但是都不足以將他列為明君之列,那麼楊廣做了這麼做,為什麼還會被稱為昏君?不妨一起分析看看。

    先看看他所獲得的歷史評價隋煬帝承文帝餘業,海內殷阜,若能常處關中,豈有傾敗?遂不顧百姓,行幸無期,徑往江都,不納董純、崔象等諫諍,身戮國滅,為天下笑。

    這是李世民在《貞觀政要》中對隋煬帝的評價,其實已經點明他的功與過,不過筆者認為評論有貶低之嫌,什麼叫餘業?是想說隋煬帝的功都是他父親隋文帝的功勞?修運河,三徵高句麗,難道也是隋文帝的事情?再有若能常處關中,豈有傾敗?歷史上處於關中之地的恐怕不在少數,也沒見得能力挽狂瀾,倒是後面遂不顧百姓,行幸無期,徑往江都,不納董純、崔象等諫諍,點破了隋煬帝驕奢淫逸,不聽忠臣諫言,朝政荒廢,這樣的情況下,隋煬帝之前的所作自然被取代也幾不奇怪了。

    從來國家之敗亡也,非財用不足也,皆驕縱所致耳。若夏桀、商紂、秦始皇、隋煬帝、金完顏亮,鹹貪財好色,沉湎於酒,晝夜宴樂,不修國政,遂致身死國亡。

    這是努爾哈赤在《清太祖高皇帝聖訓》給出的評價,直接點明隋煬帝沉迷酒色,並且把他與夏桀、商紂等暴君同列,看來隋煬帝在後世人眼中確實比較差,不聽臣子忠言,不朽國政,他們都指出隋煬帝之所以迅速敗亡的原因所在。

    其次,不要把暴君和昏君混為一談隋煬帝初平陳,斬五佞人以謝三吳,當時天下稱賢。及其無道,乃過後主,深可嘆也。

    這是宋真宗趙恆在《宋史全文卷六》中對隋煬帝的一番評述,肯定其功,直言其過。那為什麼說隋煬帝時暴君而非昏君?好好翻看他在14年位期間的功績,統一江山、修通運河、西巡張掖、三駕遼東等。似乎沒有看出有什麼不對,其實問題就在這些功績中,其他不談,就單單運河一事,他就花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難道他不知道這是勞民傷財的舉措?他知道,那為何又要做呢?如果單純以為他是想巡遊揚州便利,那就太片面了,隋煬帝做了這麼多事,是想有所回報,怎麼樣的回報呢?青史留名!這點在著名的近代學者蒙曼的《蒙曼說隋_隋煬帝楊廣》一書有提及,他的“暴”是希望建立不朽的功勳,而他的“昏”不能單純已經江都沉迷美色而論,原因很簡單,如果這是喜新厭舊的主,那他的妻子蕭後卻深得他的寵愛,而且是不改往昔。

    總結:隋煬帝的霸業野心是有的,可是連年的征戰,連年的出巡,這些最後都要隋朝子民買單的,時間一久便出現官逼民反的事情發生,隨之而來的蝴蝶效應是他未能想到的,而那些手握重兵的大臣自然會以隋朝腐敗為由,趁機也摻和進來,例如李淵之流,曾經輝煌的隋王朝隨之分崩離析,隋煬帝的急功近利,終究將隋王朝推到了歷史的終點,不是他的文治武功不行,而是被嚴重低估了,筆者堅持認為說他是暴君不為過,說他是昏君,應該說是髒水被潑得最多的一位了。

    相關歷史資料:

    1.《隋書·卷四》

    2.宋真宗趙恆在《宋史全文卷六》

    3.努爾哈赤在《清太祖高皇帝聖訓》

    4.李世民在《貞觀政要》

    5.胡戟:《再評隋煬帝》

    6.蒙曼.《蒙曼說隋_隋煬帝楊廣》:長江文藝出版社,2012

  • 7 # 鄧海春

    隋煬帝楊廣(569—618)是隋朝的第二位也是最後一位皇帝,在歷代帝王中,他被賦予了少有的惡諡“煬”,即“去禮遠眾”的意思。但是在大多數史籍包括以隋煬帝為題材創作的詩文、戲曲、小說等文學作品中,楊廣都是以一名暴君而非昏君的典型形象出現的。

    昏君,一般指昏聵不明、荒淫無道,容易聽信小人讒言的君王。而暴君指專制無道的君主。簡單來說昏君智商低,能力弱,而暴君性格不好,也就是說隋煬帝其實並不是一位昏庸的君王,相反地,他很有手腕,也很有才情。史書稱楊廣“美姿儀,少聰慧”,題目中列舉的種種功勞也可以看出楊廣是一名頗有才幹的君主。所以我們不妨來看看為什麼史學家和民間習慣將隋煬帝楊廣稱為暴君呢?

    呂思勉先生在《隋唐五代史》中從“煬帝奪宗”、“煬帝荒淫”、“煬帝黷武”、三個方面論證了隋煬帝個人行為惡劣,描述了一位暴君的形象。一是楊廣奪取了太子之位。楊廣透過種種手段,聯合獨孤皇后、楊素等人陷害楊勇,最終隋文帝廢楊勇改立楊廣為太子。如今看來不過是正常的權力鬥爭,但在禮制森嚴、尊卑有序的封建王朝謀害儲君是非常嚴重的罪行。

    二是楊廣荒淫無道,大興土木。據《通典》記載,楊廣興建東都時,每個月徵募勞役兩百萬人;興修運河時,也徵召了一百多萬人,“丁男不充,以婦人兼,役而死者大半”。楊廣遊巡期間,招待得好的地方官員就被提拔,招待得不好得被貶黜。所以地方官紛紛以民脂民膏取悅楊廣,《食貨志》記載,為了在一天之內收集完製作儀仗的裝飾品如皮革、齒牙、羽毛,百姓便漫山遍野地捕獵飛禽走獸,可依舊不夠,地方官便向豪門大戶收購,造成當時這類物品的價格飛漲,楊廣荒淫享樂可見一斑。

    三是楊廣窮兵黷武,頻繁發動戰爭。楊廣在位十四年,滅了土谷渾,征討占城、契丹、流求、三徵高句麗。尤其是三徵高句麗,不顧國家實際情況,大肆徵召士兵,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以至民不聊生,隨後爆發了隋朝末年的農民大起義,楊廣也無暇顧及高句麗,內憂外患共同爆發,隋朝迅速衰敗滅亡。

    除了楊廣的個人原因以外,楊廣被稱作“昏君”也有外部原因。雖然隋朝的滅亡是由種種因素造成的,但後世不可避免地將隋朝的滅亡與隋煬帝聯絡起來,認為如果不是隋煬帝的種種行徑,隋朝或許命數未盡。這樣一來,對楊廣的評價就會有失偏頗。同時,後世的帝王在接受教育時經常需要一個反面例子為鑑,隋煬帝楊廣便成了歷代君王乃至民間口口相傳的“暴君”,這也是楊廣被稱作暴君的原因之一。

    如今史學家對於楊廣的行為也有不同的解釋,比如認為楊廣數次親征實際上起到了展現國力,震懾邊疆的作用。修運河客觀上也有溝通南北經濟貿易,促進國家統一的作用。還有開科舉、改官制等行為也頗有益處。

  • 8 # 小祁說歷史

    稱呼楊廣為昏君其實是唐朝有點妖魔化他了,自唐以後,荒淫無度甚至成了楊廣的代名詞。但是我覺得功就是功,過就是過,一善固然不能遮百惡,但一罪也不能廢百功,楊廣的利舉當褒揚,而他的過錯就應該貶斥,而不是一味的將他妖魔化,將他貶低為一個只知窮奢極欲、荒淫無度之人。

    (隋煬帝楊廣畫像)

    我們現在隋煬帝的叫著感覺很順口,但是這個“煬”字卻是古代哪個皇帝都不願意要的。因為“煬”字在諡法裡是屬於惡諡,有逆天虐民、好大殆政、離德荒國之意,但李淵偏偏就給他貼上了這個惡的標籤!要知道其實在楊廣去世以後,隋恭帝楊侑曾經給他上諡號“明”,也即隋明帝,這是一個褒諡!後來李淵又專門追諡“煬”,無不是貶低之意,以示李淵得位之正!有的人說楊廣是千古一帝,有的人又說楊廣是昏君,那麼他究竟有何功過呢?

    楊廣之功

    一、首開科舉

    在隋朝以前,選拔人才和官員要麼是察舉制,要麼就是九品中正制,但無論哪一種形式最終都淪為了世家大族的工具,以致貴族子弟坐地升官、平步青雲,而寒門子弟卻幾無為官的可能,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

    (科舉考試)

    而隋煬帝在前人的基礎上,首開科舉(雖然只是雛形,但也是開天闢地之舉)並逐漸得到後朝的完善,成為了之後1千多年各朝各代的主要取士方式。雖然仍然不能做到完全的公平,但至少普通學子也有了入朝為官的機會,相對於之前是公平了很多。

    二、開鑿大運河

    在當時,洛陽是毫無爭議的政治中心,而大量人口也是聚集在洛陽周邊,中原地區已不足供給如此龐大的人口。隨著南方的開發,經濟中心已不再在中原,轉而來到了南方。在這種情況下,開鑿一條貫穿南北的大運河就是迫在眉睫。

    因此從楊廣即位伊始,就下令開鑿大運河,經過六年時間,先後完成通濟渠、邗溝、永濟渠、江南河,這些渠道南北連通,形成了歷史上有名的大運河。(大運河)

    大運河的開通,無論是對當時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維護國家統一和中央集權的加強都起到了積極作用,一直到現在,大運河仍然在持續貢獻,可以說這是一項利在千秋的偉大工程!

    三、開疆拓土

    楊廣自登基以後,為了實現國家統一而南征北戰,東征西討。向南征討占城、向西攻滅吐谷渾、向北擊敗契丹、向東征討流求,為了收復東北地區和擊敗潛在的對手高句麗,而不惜三徵高句麗,為確保領土的完整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楊廣之過

    很大程度上,楊廣的功也正是他的過,正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楊廣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正是建立在當時百姓的沉重苦難之上的!

    其實楊廣是一個有偉大理想的皇帝,他的目標就是成為秦皇漢武那樣的偉大帝王,這從他以“大業”作為年號就可見一斑!然而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太著急了,以至於他的要求遠遠超過了百姓所能承受的,傷民太重,耗損國力!(楊廣影視形象)

    從大業元年到大業十四年,短短十四年間,他就完成了多個大型工程或者戰役。

    大業元年(605年),營建東都洛陽,在短短十個月內就完成了一座巨大的,而這是每月200萬民夫日夜不休才完成的,而當時除了運送建材的車輛就是運送屍體的車輛,可見百姓所承受的苦難!

    同年,大運河的一段通濟渠開挖。大業四年(608年),永濟渠開挖。大業六年(610年),疏浚河道為江南河。六年間,動用數百萬計的民夫才完成了這項巨大的工程!

    除了工程以外,戰場前方和後方也遍佈民夫的身影,這裡就以三徵高句麗為例。

    (隋軍三徵高句麗)

    大業七年(公元611年),楊廣下詔舉天下之兵進攻高句麗。大業八年,一百一十三萬士兵進攻高句麗,為此他徵發了二百多萬民夫,然而最終是一敗塗地。據記載,為了按時完成打造渡海戰船的任務,民工不得不日夜的站在水中,因而面板潰爛,腰以下都生蛆了,死者無數。

    大業九年,不甘失敗的楊廣決定再徵高句麗,然而因為楊玄感的叛亂而不得不撤兵。

    大業十年,楊廣第三次發兵攻打高句麗,此時經過三年戰爭的高句麗也是國力不支,無奈投降,隋朝就此取得了名義上的勝利。

    三徵高句麗,前後動用了以千萬計人力與物力,大量計程車兵和民夫在戰爭中喪生。

    (楊廣影視形象)

    而除此以外還有數十次的其他的軍事行動都需要極多的民夫來保障軍需物資的運輸,可以說在楊廣在位的十四年間,隋朝上下幾乎達到了全民服役的地步。因為大量士兵和民夫喪生,這造成了農村極度缺乏勞動力,以致於民生凋敝、田園荒蕪,在忍受了多年以後民怨早已沸騰,最終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就爆發了,楊廣也在這場規模浩大的戰爭中喪生,而隋朝也就此滅亡。

    總之我覺得,對於楊廣的功與過要分開來看,不能一味的貶低和醜化他,還一個最真實的楊廣!

  • 9 # 一顆牛星劃過

    隋煬帝不僅是昏君,更是暴君,得益於網路地攤文,成為最近洗的最白的皇帝,洗白隋煬帝的大多都踩一腳李唐,無非就是改史,抹黑這種沒證據的瞎猜。

    開科舉——上過義務教育的都知道,開科舉這是他爹楊堅乾的,而且有隋一代科舉的有官員舉薦才能參加

    修運河——隋煬帝時期是把之前的大大小小的河道疏浚匯聚起來,這當然是好事,但是這條大運河需要唐宋花錢用人持續疏浚才能使用,根本不是想象的一勞永逸,更別說有的人都分不清隋唐大運河和京杭大運河,就把功勞都扣在隋煬帝頭上。

    親征吐谷渾,高句麗就沒什麼好說了,網路地攤文不會告訴你隋煬帝是慘敗,慘敗中的慘敗。順便一提,徵高句麗是隋文帝就開始的目標。

    隋煬帝的破事還很多,根本說不完。

    其實很簡單,如果不是天降李淵李世民父子,隋煬帝留下了國內四分五裂的勢力,外部民族虎視眈眈,妥妥第二個五胡亂華,如果隋煬帝都可以吹,那司馬晉朝憑什麼不可以吹。

  • 10 # 狂風大浪

    昏君,是古代對無道的君主的貶稱。群情激奮,民怨沸騰的,甚至於最後亡國的,再聰明,那也是小聰明,功勞再多,也不能抵過,最終亡國之君都要擔了昏君的罵名。

    楊廣便是這樣的一個皇帝。

    楊廣其實和李世民好有一比。這二位都是行二,一個是楊二,一個是李二。都是開國皇帝的兒子,又都在立國過程中創下大功。而且又都是用非正常手段上位的。可以說真的很像。

    但是這二位,歷史上的評價卻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唐宗宋祖的唐太宗李世民,那是千古皇帝裡的勞動模範。一個卻被追諡煬帝,看著就難聽,名聲非常壞。

    李世民的皇帝位子,是明目張膽地搶來的。楊廣的皇帝位,是靠裝好人玩陰謀偷來的。

    李世民在他老爹李淵造反過程中起了很大作用,是他再三再四地建議李淵,首倡晉陽起兵。開府建衙,早就建立起了自己的秦王班底。等唐朝建立時,李世民實際上已經尾大不掉,他不想當皇帝,秦王府的人都要推他當。當與太子建成一派爆發衝突後,果斷來了個玄武門之變。他老爹不得不傳位給他。李世民雖然強橫暴力,但是光明正大。

    楊廣在他爹當皇帝后,封他當晉王時才十三歲,當面還有他哥,太子楊勇。後來雖然也去外面打仗,但是個人能力一般,不是對手弱,就是手下有能人。但楊廣這人有心眼,裝賢,裝孝順,大討皇帝和皇后的歡心。同時還不斷地埋汰太子。他這樣裝孫子二十年,終於陰來了太子位。然後忍不住殺了老爹,終於當了皇帝。

    李世民行霹靂手段繼位後,又採取寬容作法安天下,安臣僚。派司空、魏國公裴寂在南郊燒柴祭天,大赦天下。武德元年以來由於直言被責罰流放的人都放回。文武官員五品以上先前無爵位者賜給爵位一級,六品以下加勳級一等。天下免賦稅徭役一年。

    楊廣繼位後,逼太子楊勇自盡,又殺了不少楊氏諸王。

    李世民任上,史稱貞觀之治。選賢任能,有“房謀杜斷”之稱。從諫如流,讓魏徵留下千古美名。重視法制和制度的建設,深得治國精髓,留下給後世皇帝的名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李世民無大工程建設,珍惜民力。對外戰爭,雖然大勝,但都是防禦戰,不好戰。

    楊廣當皇帝獨斷專行,對不同意見的重臣,輕則重罰得則殺人抄家。好皇帝身邊才有能臣,楊廣沒有。他繼位後,一改在當晉王時的樸素,喜奢侈,廣進女色。濫用民力,大肆修建行宮。修建東都洛陽。又修大運河,造數以萬計的船隻。可以說把隋文帝多年的積累消耗一空,又讓天下百姓承受著苦不堪言的勞役。以當時的國力承受一樣都是比較困難的,可楊廣全開工了。隋朝是被他累垮的。楊廣最後作死的作法就是勞師遠征高句麗。窮兵黷武。兵以義動,沒大義的藉口,也可製造出來一個,不是你想打就行的。兵以利動,沒利你打什麼。可楊廣就幹了。

    楊廣所有的做法,都和後來的李世民相反,他的天下怎麼能安定呢。

    隋朝,一般也稱大隋,是一個統一的,強大的王朝。如同大秦一樣。可是也和大秦一樣,二世而亡。它們之間也可以對比一下。秦朝立國以後,沒有過多地在輕徭役順民心上下功夫,推行濫用民力的暴政,以為武力開國,也能武力治國,殊不知,強弩之末,矢不能穿魯縞。

    暴君不是傻子,但是暴君失民心,失臣心,失天下 ,他就是個昏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土雞蛋那麼貴,為什麼還有人願意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