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嵐可可

    老十四確實是個“心機婊”,他偽造太子手諭調兵逼宮,在舉薦新太子事件中,他暗中出賣老八。最明顯的就是康熙大壽時的“死鷹事件”,實際就是“借刀殺人”。

  • 2 # 東方京川

    《雍正王朝》中十四爺通過幾件事可以看出,他是最聰明的人。

    十四爺偽裝太子手諭調兵逼宮,欲在廢除太子,他雖是八爺黨核心人物,但他出賣了八爺,死鷹事件,加速了康熙不會傳位於八爺,十四爺雍正時當了大將軍,總之是“心機婊”。

  • 3 # 藍莓光影視界

    《雍正王朝》這部劇,藍莓是全劇看完的。對於“老十四是心機婊”這個說法,我不敢苟同。

    十四爺的確很聰明。首先,他知道老四雖然是他的同胞哥哥,但是自己沒有投到老四那裡。因為老四是孝懿仁皇后膝下養大的,跟老十四不同。年齡差距也大,不如老八更親厚。

    第二,老十四明著是八爺黨,可他卻小心遊走在太子、四爺、八爺三個派別之間。他對誰都沒出全力,所以不會像老十三一樣被拿來頂缸,被圈禁了十年。

    說到底,九子奪嫡,太子是不爭氣的。剩下的庶出皇子們自然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保全自己是本事,能夠奪得大位更需魄力和才華。

    老四在《雍正王朝》裡的綜合能力是勝過老十四的,所以老四成了雍正。老十四是輸了,不存在“心機婊”,他給嫡親哥哥都沒效力,給老八充什麼忠臣孝子呢?

  • 4 # 炒米視角

    在《雍正王朝》中,對老十四胤禵的評價,其實就一個鏡頭決定了所有的邏輯。

    這個鏡頭就是八大山莊事件中,那個假造太子手諭調兵的鏡頭,因為這個事情是胤禵乾的。因為胤禵幹了這個事情,所有的邏輯就都變了。他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心機婊”。

    應該說如果沒有這個鏡頭的存在打伏筆,老十四也是一個堪與老十三胤祥媲美的角色,不但有情有義,而且還集合了老四胤禛的倔強性格,認定的事情,八匹馬都拉不回頭。

    這對後來的“議立太子人選”之後,發生的一場衝突的解讀,有著非常深刻的意義。

    如果沒有“胤禵假造太子印信”這個事情作為前提,那麼胤禵就是為自己的好兄弟老八胤禩討一個說法。

    這份不顧生死,不怕得罪康熙,替兄長討個說法的做法,放到一般意義上去理解,那足以讓人感激涕零的,即便是胤祥這個俠王,也未必能夠如此為兄弟赴湯蹈火。那麼胤禵救不曾辜負胤禩,反而是後來胤禵做了大將軍王,胤禩卻幹出了“斃鷹事件”來汙衊這個為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顯得格外的不道義。然而自始至終胤禵的角色其實是沒有什麼負面的效應的,最多可以被理解成為一個悲情且委屈的角色。

    但是正史因為有了“胤禵假造太子印信”這個事情作為前提,那麼胤禵為胤禩討說法的目的就不那麼單純了,簡直腹黑。

    首先我們會很奇怪為什麼胤禵會在事後跳出來,為胤禩出這種頭。根據劇情,康熙是已經知道八大山莊事件中,太子手諭是假的,所以才有了後來這一出“議立太子人選”。其實當康熙宣佈自己保舉胤礽的時候,就已經說明問題了,這是一個引蛇出洞之舉。

    所以這一下子最慌的人是誰?絕對不是胤禩,胤禩雖然懵逼了,但是畢竟自己從張明德預測“八大王”事件以來,自己在細節上是沒有把柄的。張明德當時就被自己捆了送給康熙了;而此次公舉串聯,是佟國維和馬齊乾的,和自己毫無干係。

    但是懂軍事的只有胤祥和胤禵,很顯然康熙認定太子手諭有假之後,又由於胤祥和胤礽同時失蹤,所以先是鎖定的胤祥,而如今基本上可以證實胤祥沒有嫌疑,那麼目標指向胤禵就非常明確了。事實證明,在這種情況下,胤禵跳出來,就充分說明了他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癥結所在。

    但是胤禵用了一招“裝無知”,立刻把自己的嫌疑洗得乾乾淨淨。

    因為雖然表面上是“議立太子人選”,但背後的潛臺詞和邏輯是“引蛇出洞”。而這些潛臺詞是萬萬不能說的,所以胤禵張口閉口都是表面臺詞邏輯。“議立太子人選”是康熙要求大家搞的,結果選出八哥胤禩了,康熙又不認賬;康熙自己說的江湖術士之言代表民心,結果張明德的話康熙又說是蠱惑人心;遵旨是死,不遵旨也是死,以後誰敢遵旨行事?關鍵到最後一刻把自己還擺到了國有諍臣不亡其國的高度。

    這段話的邏輯其實就是,你們背後搞的那套潛規則啥的,我都不懂,我只關心的是遵守皇阿瑪的旨意,同時擁護天下人都擁護的胤禩,因此我是非常單純的。現在皇阿瑪你出爾反爾,我是搞不清楚你們在搞什麼,所以,如果康熙今後挑明瞭假太子手諭的事情,要麼就是康熙你自己錯了,要麼就是我單純受了胤禩的矇蔽啊。

    但是這個過程全程用胤禩給自己做掩護,所以就徹底把胤禩給坑了。

    因為雖然有串聯,但是胤禩還是有著廣泛民意基礎的。但是胤禵這句話的背後邏輯,首先,胤礽德不配位是板上釘釘的,你還讓他做太子,你就是個昏君;其次,胤禵可沒有說串聯和胤禩本人無關啊,瓜田李下,胤禩是有絕對的嫌疑的。再次,這裡所涉及的所有邏輯並非是我胤禵個人的,而是眾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共同的邏輯。

    所以整體邏輯就變成了,胤禩自己想上位,可能搞了很多小動作,關鍵是極大多數人都認為胤禩可以上位。我胤禵只是不明白真相而已,只看得懂明臺詞,看不懂任何潛臺詞。

    無恥啊,胤禵這麼做不但洗白了自己的嫌疑,還逼著康熙重新考慮對待自己的態度,在關鍵的軍事領域,自己就有比胤祥更為得天獨厚的優勢了,因為在劇中,胤祥的蒙古背景是外出帶兵的硬傷,然而懂軍事的也就只有胤祥和胤禵兩個,康熙只能二選一。

    所以按照這個邏輯順延下去,每一步其實都可以解讀出胤禵裝傻充愣的“心機婊”角色。甚至“八王逼宮”,胤禵表明不參與,但是為了慫恿胤禩走出那一步,還非得說一句,“你們落了下風,我也不會袖手旁觀。”

  • 5 # 紅雨說歷史

    回答問題之前先表明一下自己的態度,個人不同意十四阿哥是一個“心機婊”,雖然他經常性的意氣用事,但總覺得他的熱血裡邊有一絲可愛,但是後來在政治的漩渦中淪陷罷了。他是一個寵壞了的人,所以被人討厭。

    老十四胤禵開始的時候是一心一意的站在八阿哥胤禩的身邊,做他的綠葉希望有朝一日八哥登上帝位。太子第一次被廢,是老十四抓住這個時機模仿了太子的手諭招淩統逼宮謀反。他知道八阿哥胤禩的心在嫡位,一心想推倒太子,所以他仗義出頭。有人說老十四這裡很心機把老八推出去,但是我們看看事情來龍去脈。從頭到尾老十四隻悄悄面見了老八一人,這封信即使被發現也只能是胤禵背鍋。反倒老八顯得很不厚道,老十四假冒的事他一直藏在心裡頭,直到後來老十四當上大將軍王策反了鄂倫岱,他才告訴老九,老十。

    還有人說太子第一次被廢,推舉新太子時,老十四一直鳴不平其實就是為了讓老八倒臺。當時康熙讓所有二品以上京官和地方官推選新太子,老八得票最高,按理本來就應該老八當太子。但是老八結黨營私讓康熙寒心,所以必然不會如了老八的願。這時候佟國維,馬齊都站出來為老八說話。老十四和老十三為了這個事兒打了起來,他面對康熙義憤填膺,為老八喊不公平,多次頂撞康熙,在推選太子上,老十四和馬齊的是一樣的,他們都認為老八最合適。事後康熙讓老十四掌管兵部,十有八九就是看重了老十四的重情重義。

    老十四走上淪陷的道路其實都是在哥哥們的夾縫裡練就的一身本領。在《百官行述》案太子與任伯安的信件由四阿哥胤禛手中傳到了八阿哥手中。八阿哥胤禩想要捅破這件事給康熙,他就推出老十四去做,這件事可是一件危險係數很高的事。老十四能有什麼辦法,所以跟在老八身邊耳濡目染的他,只能將信原封不動的送給康熙。老十四自己的其實是心累的。

    在推選大將軍王的時候,老十四本來就是最合適的人選,但是身為同黨的老八卻對他十分懷疑,甚至逼得他當眾立誓。自己的四哥在旁邊煽風點火,要推舉他為大將軍王。老十四本來就是一個治軍人才,知道邊疆打仗自然摩拳擦掌想要做一番事情,在加上這件事本來就有當皇帝機會的加成。本來有希望參與到嫡位爭奪的中的老十四,為自己全力爭取,無可厚非。

    後來他策反鄂倫岱,完全是因為八阿哥胤禩先不信任他,在老十四身邊安插間隙所以老十四才進行了反擊。況且當了大將軍王就可能是未來的皇帝,這話不是他自己說的,而是他最信任的八哥和他說的。老十四年少輕狂自然記在心裡,勢在必得。老十四被罵“心機婊”,其實是太讓人討厭,原因其實也是多方面的:

    1,老十四是八阿哥黨核心,《雍正王朝》中老八心機偽善,沒有做過什麼好事,作為老八的忠實擁簇者自然招攬了討厭的氣質。

    2,老十四在《雍正王朝》前期所謂的熱血都表現的過於耿直,甚至用力過猛,讓人很難接受。

    3,老十四處處和胤禛作對,胤禛在《雍正王朝》中幾乎形象完美,胤禵和完美抗爭得到的只有不完美。

    4,胤禵就像一個“官場小白”,明明什麼也不太懂卻要自以為是的覺得什麼也懂,太過自私,不被人所喜歡。

    5,老十四總是在劇情發展有利於主角的時候做一些不合時宜事情都代表所以觀眾緣很差

    (1)太子被廢,他假冒手諭

    (2)老八被圈,據理力爭,認為自己最對

    (3)雍正登基,拒不跪拜

    (5)能力不強,還一直以為自己才是皇位的最佳人選

    (6)不識大體,雍正對他寬容 ,他卻恃寵而驕(太后的疼愛)

    老十四每次出現的時機都太過不佳,所以他可能和老九並列《雍正王朝》最讓人討厭的皇子。其實老十四不是“心機婊”,他是被德妃,被自己寵壞了。

  • 6 # 渝龍寶99611585070

    雍正王朝這部劇,最為精彩的就是九王奪權了。雍正即位前後,這幾個王子之間明爭暗鬥十分激烈,表面上看老八足智多謀,見多識廣,最為厲害。其實,老十四才是個最陰險最厲害的角色。老大在廢太子中由於想謀殺太子而被永遠圈禁,老八,老九,老十三個皇子由於八王議政失敗而被下獄發配。老十三是雍正的嫡糸,當上了鐵帽子王,但由於身患疾病,早早離世。老十四被雍正派去守陵,雖然也是監禁,但仍然養尊處優,享樂生活。

    老十四原來依附於八爺黨,在當上大將軍後,脫離了八爺黨,這是他的明智之舉。在康熙與太子的矛盾一觸即發時,老八無計可施,老十四模仿太子筆跡寫了一封信,內容就是令凌普帶兵護駕,這件事只有他和老八知道,既使老八事情敗露供出他來,他死不認帳,倒黴的還是老八。老十四表面上依附老八,口頭上支援老八當太子,但他自已也想爭奪太子之位。假信傳出後,父皇必定廢太子,在廢舊太子立新太子之時,必然引起兄弟紛爭,他卻可以以靜制動,伺機而動,把老八推向前臺,自已掌握主動。後來,在舉薦新太子的關鍵時刻,又暗中出賣了老八。老八想當新太子的陰謀敗露後,老十四又用話激發皇阿爸,想逼迫皇阿爸處置老八這個最有可能當太子的竟爭對手,自已才能名正言順地繼位,可見他的陰險厲害。還有後來的康熙大壽送死鷹,氣病康熙等事件的運籌,婉言謝絕雍正勸其出山等決策,都體現了他的聰明幹練,更加可以看出老十四的陰險厲害。所以說老十四才是《雍正王朝》裡的心機婊。

  • 7 # 雍親王府

    《雍正王朝》中的十四阿哥胤禵,與歷史上的胤禵,在“心機展露”這方面的表現可謂是大相徑庭。

    歷史上的十四阿哥胤禵,可以說是康熙的眾多皇子中,最為的“倒黴”的一個。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雍正皇帝登基。在這之後為了避諱,所有康熙皇子名字中的“胤”字全部要被改為“允”字。然而,唯獨只有十四阿哥,名字中的兩個字全部都要換掉,因為在此之前,他的名字叫做“胤禎”,與雍正的“胤禛”是同音不同字,所以不僅“胤”字要換掉,“禎”字也要換掉,於是便有了“允禵”。

    而說他“倒黴”,除了名字被自己同父同母的親哥哥雍正“剝奪”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歷史上也一直流傳著是雍正“搶奪”了原本屬於他的皇位的傳聞,於是便有了雍正繼位的“矯詔篡位說”以及“無詔奪位說”。不管是哪種說法,胤禵都是其中最大受害者。

    不過歷史上的康熙真的是想把皇位傳給十四阿哥胤禵麼?如果史料上看,並非如此。

    康熙六十年(1721年),這一年是康熙去世的前一年,此時康熙皇帝的身體狀況已經是大不如前。如果康熙真的想要將皇位傳給十四阿哥,那麼在其平定了蒙古準噶爾部首領策妄阿拉布坦的叛亂,回京請功的時候,就會將其留在自己的身邊,以便在自己去世後將皇位安穩傳給十四阿哥胤禵。然而事實卻與之恰恰相反,胤禵這次回京,只做了短暫停留,就被康熙重新“趕出”了京城,回到了西北大營。如果康熙想要傳位給他,會在這個時候讓其回到西北麼?

    其實,從康熙皇帝的本意來說,他非常認可十四阿哥的領兵打仗能力,這一點在任命其為“大將軍王”時便表露無疑。

    “大將軍王是我皇子,確係良將,帶領大軍,深知有帶兵才能,故令掌生殺重任。爾等或軍務,或鉅細事項,均應謹遵大將軍王指示,如能誠意奮勉,既與我當面訓示無異。爾等惟應和睦,身心如一,奮勉力行。”

    但是,適合做“大將軍王”比不代表康熙就會讓其繼承皇位,儘管十四阿哥胤禵本人是“聰明絕頂,才德雙全”,且“重情重義,謙和禮讓”,但他卻有著一個致命的性格缺陷,便是生性耿直且喜怒形於色。這對於普通的王公大臣來說都是非常致命的從政“硬傷”,更不要說作為一國之君了。

    然而,不同於歷史上十四阿哥胤禵的生性耿直,在《雍正王朝》中,胤禵可以說是表現出了極富“心機”的一面,甚至相較於八阿哥胤禩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而這一點在三段劇情中,可謂是展露無疑。

    大鬧乾清門,一手“李代桃僵”,成功化解了偽造手諭的危機。

    康熙皇帝率領著一眾皇子在熱河秋闈的時候,太子胤礽的親信凌普在毫無徵兆的情況突然帶兵包圍了康熙皇帝在熱河的行宮,引得所有人的巨大恐慌,同時所有矛盾的焦點也就此集中在了太子胤礽的身上。

    然而這一切,卻都是十四阿哥胤禵一手操辦的結果。

    他先是準確的捕捉到了康熙皇帝與太子胤礽的之間的衝突已然爆發,進而利用自己擅長於模仿筆跡的“絕活”,偽造了一份以太子胤礽的名義發出的假手諭,而也正是因為這份手諭,凌普才會調兵包圍了康熙所在的行宮,引發了這場危機。

    其實,這是一招非常狠毒的招數,如果一切按照十四阿哥胤禵的本意執行的話,將會起到“一石三鳥”的作用。

    一來,此舉將讓太子胤礽背上極為重大罪名,一旦坐實他將徹底無法翻身;

    二來,胤礽如此叛逆之舉,康熙皇帝不僅會對其感到震怒,甚至會就此取下胤礽性命;

    三來,即便是太子胤礽可以逃過罪責,那麼至少太子胤礽的一眾黨羽必然會遭到非常嚴厲的懲治,太子胤礽的勢力也將受到極大的削弱,哪怕可以全身而退,實力受損的他也將更加難以同“八爺黨”進行對抗。

    起初,胤禵的這一手“陰謀”取得的一定的成效,康熙在熱河直接廢黜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只不過,令胤禵沒有料到的是,康熙皇帝依舊對胤礽抱有希望,在這之後準備重新復立胤礽,並且也已經確認調兵手諭實屬偽造。

    而在這樣情形下,就讓十四阿哥胤禵處於極度危險的境地,一旦事情敗露,他受到的懲罰甚至比被削宗奪爵、圈禁終身的大阿哥胤褆還要嚴重。

    於是,胤禵用到了“李代桃僵”之計,而遭罪的便是八阿哥胤禩。

    乾清門外,胤禵用與十三阿哥胤祥大打出手,並且大肆批判太子胤礽的方式,表達著自己對於八阿哥胤禩的支援。

    而此時的康熙已經明確表現出了對於八阿哥胤禩的厭惡,特別是胤禩結黨營私、邀買人心令康熙對其極為不滿。可是胤禵卻偏偏反其道而行之,無疑是又增加了康熙對胤禩的恨意,這樣一來的直接後果就是,康熙會將所有事情的責任全部推卸到胤禩身上,即便是他人所為,胤禩也會被當成始作俑者加以批判。

    就這樣,康熙皇帝對胤禩極度憤恨的同時,也就將“偽造手諭”一事徹底擱置,十四阿哥胤禵可以說是成功的脫身其中,更令其意想不到的是他還被康熙皇帝委以了署理兵部的重任。

    而八阿哥胤禩看到自己的這位弟弟,對於自己是如此的抬愛與支援,心中對其也將帶著著一絲“感激”而要為其保密此事。事實上,胤禩也確實將此事予以了隱瞞,包括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都沒有告知,直到多年之後胤禵在西北讓八爺黨的一眾皇子察覺到了其有“奪嫡稱帝”的心思後,胤禩才將此事對九阿哥和十阿哥和盤托出,在此之前,他一直都是保持了緘默。

    力爭“大將軍王”,十四阿哥胤禵以“謀求自立”。

    當西北的策妄阿拉布坦發生叛亂後,康熙希望安排一位皇子領兵出征,平定此次叛亂。

    有過帶兵作戰經驗的康熙皇帝不能不知道八爺黨的一眾皇子從中作梗的情況,但是此時的康熙已經是無可奈何,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從八爺黨的皇子中選擇一位來帶兵平叛,而毫無疑問,深通用兵之道十四阿哥是最為合適的人選。

    其實,從這個時候開始,十四阿哥胤禵已經有了自己的私心,但是他卻極力的將其掩藏起來。

    在八阿哥胤禩府上,八爺黨成員的會議中,他先是表態要支援胤禩出任大將軍王,隨後又非常激動的要用“歃血盟誓”的方式,向八阿哥表明自己的忠心。但是胤禵也非常清楚,胤禩出任大將軍王絕無可能,一方面,此前的一系列事件中,康熙皇帝本人對其是非常的厭惡,對其品性更是不滿至極,所以讓如此德行的八阿哥出任大將軍王,康熙必然是不會如此的,也是更加不會放心的;而另一方面,胤禩並不懂軍事,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康熙在國家實力有限的情況下,也斷然不會用八阿哥胤禩來冒這個險。

    所以,此時的十四阿哥知道,他在八爺黨內部是沒有競爭對手的,而他唯一需要擔心的便是雍正這面。畢竟,十三阿哥胤祥也是文武雙全,況且此時的他正在圈禁之中,對於雍正來說,這也是一個請求康熙將胤祥赦免、讓其戴罪立功的千載難逢的機會。所以胤禵的對於雍正的擔憂遠遠勝過八阿哥胤禩等人。

    在這樣的情況下,鮮與雍正有所來往的胤禵,藉著為母祝壽的名義,來到了雍正府上,表面上是兄弟相約,共同入宮,實際上,他是來雍正的府上試探一下雍正的口風。

    換句話說,此時的十四阿哥胤禵已經想到用“交易”的方式來,希望換得雍正對他的支援,而在雍正反覆提及年羹堯之後,胤禵也是非常識趣的明白了雍正籌碼。

    於是,在雍正當著他們的母親德妃烏雅氏的面說出想要舉薦胤禵為大將軍王的想法的時候,胤禵先是用下跪的方式表示了感謝,同時還要讓年羹堯出任陝甘總督,這些舉動,無疑都是向雍正示好的方式,為的就是博得雍正對他的支援。畢竟現在的雍正位居親王之位,又在署理戶部的差事,還兼著領侍衛內大臣的職務,可以說在康熙的皇子中,只有他有著與八爺黨相抗衡的實力,想要脫離八爺黨的控制,沒有雍正的支援,一切都只是“空中樓閣”,相反,獲取雍正支援的胤禵卻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以說,這個時候的胤禵,已經在非常有“心機”的在為這自己奪取皇位而做著打算和努力了。

    一塊帶“壽”的隕石,目的不僅是在“討好”康熙,更是在“脅迫”康熙。

    康熙皇帝在位六十年的壽宴將至,眾位皇子為了博取康熙皇帝的歡喜,可謂是各盡所能,這其中也包括了十四阿哥胤禵。

    胤禵早就準備好了將塊帶“壽”字的隕石送給康熙,當然,明眼人都知道這是“假的”,為的只是博取一個“祥瑞”之兆。

    可是單純的只是一個“祥瑞”,不免顯得輕薄,同時也有一絲“阿諛奉承”的嫌疑,所以十四阿哥獻壽禮的同時,他的還要獻上一份捷報。

    於是這一次,十四阿哥胤禵又故技重施,用一封偽造的書信,成功挑撥了八阿哥胤禩與其派來監視自己的鄂倫岱之間的關係,進而讓鄂倫岱背棄了胤禩,死心塌地的為自己效力,再加上雍正的支援,胤禵這才取得了西北大捷。

    在這之後,胤禵是將一份壽禮外加一份祥瑞同時送給了康熙,無疑是在向康熙表明兩種意思。

    其一,康熙知人善任,選擇他來做這個大將軍王是無比英明正確的決定,因而才會獲得上天的庇護與恩裳。

    其二,胤禵之所以既能取得平叛的勝利,又能獲得天上降下的祥瑞之物,這不恰恰證明胤禵就是“天選之子”,理應順天道而為之繼承康熙皇帝的皇位麼。

    而毫不誇張的說,這是他給康熙皇帝出了一道非常困難的選擇題,或者說,他就是用這樣一種“天意”的方式,近乎於是在“脅迫”康熙來選擇自己繼承皇位,由此足可見十四阿哥胤禵的“心機”之重。

    只不過,這份心機最終還是毀在了八阿哥胤禩的手中。隨著“斃鷹事件”的發生,不僅讓十四阿哥的所有努力與安排付之一炬,同時,也沉重的打擊了康熙皇帝的身心,遠在西北的十四阿哥根本沒有時間也沒有機會參與到皇位爭奪的最後一搏之中,十四阿哥的“奪嫡之夢”從這一刻開始也宣告了徹底終結。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得出十四阿哥胤禵的“心機”是極為深重的。只不過他非常“倒黴”的遇到了一位比他“心機”還要深的雍正。

    與歷史上十四阿哥“性怒形於色”的性格弱點相似,儘管《雍正王朝》中的他沒有將內心所想寫在臉上,但是其所作所為卻將自己的想法和目的充分暴露了出來,於是這引起的是康熙皇帝在利用之餘對其的警覺,八阿哥胤禩感知到窮“背叛”後的憤恨與掣肘,以及雍正時刻對其加以防範,而這也註定了胤禵奪嫡失敗的最終結局。

    反觀雍正,一手“爭是不爭,不爭是爭”的策略,不僅讓康熙對其信賴有加,同時更是將自己處於“隔岸觀火”的境地,坐視八爺黨內鬥,觀其兩敗俱傷,進而從中獲取了最大的政治利益,成功登上了皇位,成為“九子奪嫡”的最終贏家,而十四阿哥胤禵也在雍正的持續打擊之下,最終被消磨掉了所有的“鬥志”,選擇了“屈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款遊戲在自由度的方面做得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