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翁子涵

    宋代建築,泛指在960年至1279年的宋朝統治時期,於北宋及南宋境內的建築,一如以往的朝代,繼承著前朝的建築營造傳統 。

    宋朝在經濟、手工業和科學技術方面都有發展,使得宋代的建築師、木匠、技工、工程師、斗栱體系、建築構造與造型技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建築方式也日漸趨向系統化與模組化,建築物慢慢出現了自由多變的組合,並且綻放出成熟的風格並且擁有更專業的外型。為了增強室內的空間與採光度,採用了減柱法和移柱法,樑柱上碩大雄厚的斗拱鋪作層數增多,更出現了不規整形的樑柱鋪排形式,跳出了唐朝樑柱鋪排的工整模式。

    宋朝建築物的型別多樣,其中傑出的建築都是佛塔、石橋、木橋、園林、皇陵與宮殿。由於注重意境的園林設計特意追求把自然美與人工美融為一體的意境,所以這一時期的建築,一改唐代雄渾的特點。建築物的屋脊、屋角有起翹之勢,不像唐代渾厚的風格,給人一種輕柔的感覺。油漆得到大量使用,使顏色十分突出。在窗欞、樑柱與石座的雕刻與彩繪的變化十分豐富,柱子造型更是變化多端。

    數千年來,建築智慧多依靠口耳相傳,子承父業傳承下來,但關於建築的文獻亦早已存在,在傳世的中國畫中描繪的建築物也讓歷史學家更好地解宋朝建築的配搭。宋朝的建築文獻——《營造法式》對施工和度量的描述非常深入,比以前的文獻更有組織,為後世朝代的建築提供了可靠依據。另一方面,朝廷設立了專門負責建築營造及相關的官職與機構——將作監以掌管宮室建築,使建築技術的傳承更加系統。

    中國現存部分宋代木結構古建築

    福州華林寺大殿 北宋乾德二年(964年) 福建省福州市

    華林寺大殿

    福州華林寺大殿。在福建省福州市屏山南麓。北宋乾德二年 (964)建。吳越國王錢氏割據時,福州郡守為祈求國境安寧而建,拆除閩王宮殿,利用拆下來的材料修建寺院,初名“越山吉祥禪院”。雖經後代屢屢修葺,仍保持五代始建時的特徵,體現出晚唐營建特點。是中國長江以南現存最古老木構建築物。華林寺的建築風格對日本鎌倉時期(12世紀末)的建築風格如“大佛樣”、“天竺樣”等有著巨大的影響。

    華林寺落架修繕前後

    華林寺大殿斗拱

    太原晉祠聖母殿 山西省太原市

    晉祠規劃圖

    山西太原市郊西南晉祠的主殿聖母殿始建於北宋天聖年間(1023-1032年),重修於北宋崇寧元年(1102年)。殿高約19米,寬七間,進深六間,小坡度重簷九脊頂,斗拱碩大雄厚,為典型宋代風格。大殿四周有圍廊,是中國寺廟中少見。殿前的十字形魚沼飛樑橋,也是獨一無二的。

    晉祠山門前

    晉祠山門

    晉祠聖母殿

    聖母殿

    晉祠聖母殿前廊

    晉祠聖母殿

    太原晉祠聖母殿

    山西省太原市 長子法興寺圓覺殿 北宋元豐三年(1080年) 山西省長子縣

    長子法興寺

    法興寺圓覺殿

    法興寺圓覺殿

    長子崇慶寺千佛殿 北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 山西省長子縣

    長子崇慶寺千佛殿

    澤州府城玉皇廟玉皇殿 北宋熙寧九年(1076年) 山西省澤州縣

    澤州府城玉皇廟

    澤州府城玉皇廟玉皇殿

    晉城二仙廟正殿 北宋紹聖四年(1097年) 山西省澤州縣

    晉城二仙廟(小南)正殿

    晉城二仙廟正殿

    澤州青蓮寺釋迦殿、觀音閣、地藏閣 山西晉城

    澤州青蓮寺

    澤州青蓮寺釋迦殿、觀音閣、地藏閣

    陵川南吉祥寺過殿 北宋天聖八年(1030年) 山西省陵川縣

    陵川南吉祥寺過殿

    陵川南吉祥寺

    陵川北吉祥寺前殿、中殿 山西省陵川縣

    陵川北吉祥寺前殿、中殿

    平順縣龍門寺大雄寶殿 山西省平順縣

    龍門寺大雄寶殿

    平順九天聖母廟聖母殿 山西長治

    九天聖母廟獻殿

    九天聖母廟

    九天聖母廟

    九天聖母廟

    平順九天聖母廟聖母殿

    平順佛頭寺 山西省平順縣

    平順佛頭寺

    潞城原起寺大雄寶殿 山西省潞城市

    潞城原起寺大雄寶殿

    芮城城隍廟大殿 北宋大中祥符年間 山西芮城

    芮城城隍廟大殿

    高平開化寺大雄寶殿 山西省高平市

    開化寺大雄寶殿

    正定隆興寺摩尼殿 北宋皇佑四年(1052年) 河北省正定縣

    隆興寺摩尼殿平面圖

    隆興寺摩尼殿立面圖

    隆興寺摩尼殿側立面圖

    隆興寺摩尼殿剖面圖

    河北正定隆興寺,在隋開皇六年(586年)開始興建,本來叫做龍藏寺,唐改名為隆興寺。北宋開寶4年(公元971年),宋太祖下令興建大悲寶閣以供奉千手觀音菩薩像。此後,把寺院不斷擴建,隆興寺慢慢形成以大悲閣為核心的宋代建築群。整個群體從南到北依次序為山門,在山門後長方形院子分列左右兩側的鐘樓和鼓樓,佛寺中央的大覺六師殿,北面的摩尼殿與左右配殿,組成了另一個院子,而整體則構成一個依著中軸線作縱深發展的佈局,由外而內,高低錯落,主次分明,加強殿宇層次,已經擺脫了以往在寺前或宅院中心造塔的風格。這種建築群的佈局被稱為伽藍七堂。

    隆興寺摩尼殿

    隆興寺摩尼殿內

    正定隆興寺摩尼殿

    登封初祖庵大殿 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 河南省登封市

    少林初祖庵

    韓城司馬遷祠獻殿、寢宮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 陝西省韓城市

    韓城司馬遷祠

    司馬遷祠獻殿、寢宮

    司馬遷祠獻殿、寢宮

    在寧波的保國寺,建於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是現存最好的木結構古建築。保國寺以大殿為中心,整個木構建築全靠巧妙的斗拱和精確的榫卯來支援龐大的屋頂。大殿的柱子採用多根小圓木拼成。雖然在潮溼的南方,但能歷經900多年的風雨,仍然堅固如初,成為罕見的建築物。

    殿面闊3間,長11.91米,進深3間,寬13.35米,單簷歇山屋頂。清代在四周加一圈下簷,形成重簷。其內柱高於簷柱,前後簷柱上的梁後尾插入內柱柱身,近於宋式廳堂型構架,但柱上重疊多層柱頭枋,前部裝平藻井,又具有宋式殿堂型構架的特點。這是北宋和遼時特有的構架形式。

    殿之柱頭鋪作為“七鋪作雙抄雙下昂單偷心造”,下昂昂身長達兩椽跨,抵在內柱華之下,中間承下平,作用如斜梁。前後簷明間及山面南、中兩間用兩朵補間鋪作,餘間用一朵,昂身只長一椽跨,託在下平下。殿前簷及山面南側一間的闌額為月梁形,其餘各間用上下兩層闌額,中加蜀柱。柱子由四條拼合而成,作八瓣瓜稜狀,宋代稱為“八觚”或“八混”。柱頭櫨鬥也隨柱身做八瓣,補間鋪作櫨鬥為矩形,四角刻入作海棠瓣。這些特點有的與宋《營造法式》所載相一致,有的屬唐、五代遺制。前簷闌額下的雀替和殿內的小藻井都是現存最古的木製實物。

    是沿進深方向最南一間為敞廊,三面敞開,殿門設在前內柱處,其北才是殿內,敞廊裝平藻井,殿內反而是樑架暴露在外的“徹上露明造”。這種佈置方式又見於福州華林寺大殿,可能是當時南方佛殿的特點。殿內石佛壇上有北宋崇寧元年(1102)紀年銘,但佛像已毀。

    寧波保國寺大殿測繪圖

    保國寺是中國江南儲存最完好的北宋木結構建築,是國務院公佈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大雄寶殿建築風格特異,巧奪天工,是保國寺建築之精華。大雄寶殿是寺內主建築,重簷歇山式,是江南現存最古老的木構建築,其面闊三間(11.91米),進深三間(13.35米),成縱向長方形。大雄寶殿氣勢雄偉,全部結構皆用斗拱裼 巧妙銜接和精 確的榫卯技術,不用一釘而將建築物的各個構件牢固地結合在一起,承托起整個殿堂屋頂的重量。

    為什麼稱無樑殿呢 ?其實大殿是有梁的,不過被藻井、天花等擋住罷了。另一方 面跟供奉過的無量壽佛——諧音有關。大殿在建築上有其獨到之處:(1)平面佈置進深大於面闊,呈縱長方形;(2)在前槽天花板上絕妙地安置了三個鏤空藻井;(3)採用了複雜的斗栱結構,斗栱與昂都用榫卯巧妙銜接在一起,不用一枚釘子,整座大殿穩巧有致,有很好的防風抗震能力;(4)柱子的設計更是別具匠心,外觀呈瓜稜狀,柱心四根小柱拼合,外面再包鑲四瓣木條,既節約木材,又不影響牢固,且外形美觀。柱身有明顯側腳。(5)不對稱。大殿佛臺西側柱頭上為方形木質櫨鬥,而東側柱頭上卻為圓形石質櫨鬥;斗栱裡轉跳東側為四跳,而西側為五跳。 保國寺大殿在建築上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是宋《營造法式》的典型例項,反映了當時建築上的獨特風格和力學研究上達到的高水平。所以,在《保國寺志》中記有不少前人題詠:“山岙藏得古招提,宮殿巋然結構奇”,“升斗昂栱人巧極,祥符千載永留名”。讚歎大殿在結構上的雄偉新奇。

    該寺奇特之處,保國寺古剎以建築聞名,是一個集漢代(驃騎井)、唐代(經幢)、宋代(無樑殿)、明代(迎燻樓)、清代(天王殿、觀音殿、鐘樓、鼓樓)、民國(藏經樓)等各時期的古建築群,佔地2萬平方,建築恢宏壯觀,內部藏品異常豐富。

    寧波保國寺除了木結構建築的一“奇”之外,另有一“奇”就是大殿的每個角落不見鳥雀築巢、蜘絲懸樑,更見不到蟲蛀蟻蝕。原來大殿的建築材料中,有一種帶刺激性香味的黃檜,散發出為禽蟲所畏聞的氣味。也有一種說法是因為特殊的建築結構而產生的聲波振動的風流驅逐了鳥雀蟲類。

    其他多為清代建築。一九八三年遷入明代廳堂三間,一九八四年遷入唐代經幢兩座,現在保國寺已成為一個擁有唐、宋、明、清、民國等各個時期的木構建築群體。佔地面積一三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六000多平方米。中軸線上依次排列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藏經樓五幢建築,東西軸線分別為鐘樓、鼓樓、客堂等附屬建設。一九六一年三月國務院把保國寺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莆田元妙觀三清殿 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 福建莆田市

    莆田元妙觀三清殿

    元妙觀三清殿

    羅源陳太尉宮正殿 福建省羅源縣

    羅源陳太尉宮

    蘇州玄妙觀三清殿 南宋淳熙年間 江蘇省蘇州

    蘇州市玄妙觀的主殿三清殿始建於西晉咸寧二年,重建於南宋淳熙年間,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南宋木構建築。殿宇保留了不少宋代遺物,如樑架、斗拱等,規模宏大(面闊9間),雕刻華麗,被列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當年負責重建三清殿的設計師就是南宋著名畫家趙伯駒的弟弟趙伯肅。殿頂是重簷歇山式,屋脊高10多米,兩旁有一對高約3.5米的南宋磚刻螭。大殿屋面坡度平緩,屋簷非常深,四個角落更為突出,斗拱間距闊體型壯大,內部還有月亮式樑架上簷內槽斗栱的上昂做法。

    蘇州玄妙觀三清殿

    小張碧雲寺 山西省長子縣丹朱鎮 年代為宋

    小張碧雲寺

    被確認的宋代木結構古建築目錄

    北宋建築:

    福州華林寺大殿 北宋乾德二年(964年) 福建省福州市

    太原晉祠聖母殿 山西省太原市

    長治故驛崇教寺大佛殿 山西省長治市

    長治正覺寺後殿 山西省長治市

    長子法興寺圓覺殿 北宋元豐三年(1080年) 山西省長子縣

    長子崇慶寺千佛殿 北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 山西省長子縣

    平遙慈相寺正殿 山西省平遙縣

    澤州府城玉皇廟玉皇殿 北宋熙寧九年(1076年) 山西省澤州縣

    晉城二仙廟正殿 北宋紹聖四年(1097年) 山西省澤州縣

    澤州青蓮寺釋迦殿、觀音閣、地藏閣 山西晉城

    澤州岱廟天齊殿 山西省澤州縣

    澤州北義城玉皇廟玉皇殿 北宋大觀四年(1110年) 山西省澤州縣

    澤州周村東嶽廟正殿、拜亭 北宋元豐五年(1083年) 山西省澤州縣

    澤州西頓濟瀆廟 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 山西省澤州縣

    澤州高都景德寺 北宋元佑二年(1087年) 山西省澤州縣

    陵川南吉祥寺過殿 北宋天聖八年(1030年) 山西省陵川縣

    陵川北吉祥寺前殿、中殿 山西省陵川縣

    陵川小會嶺二仙廟正殿 山西省陵川縣

    平順縣龍門寺大雄寶殿 山西省平順縣

    平順九天聖母廟聖母殿 山西省平順縣

    平順佛頭寺 山西省平順縣

    陽泉關王廟正殿 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 山西省陽泉市

    武鄉大雲寺大雄寶殿 山西省武鄉縣

    潞城原起寺大雄寶殿 山西省潞城市

    芮城城隍廟大殿 北宋大中祥符年間 山西芮城

    高平崇明寺中佛殿 北宋開寶四年(971年) 山西省高平市

    高平開化寺大雄寶殿 山西省高平市

    高平遊仙寺毗盧殿 北宋淳化年間 山西高平市

    正定隆興寺摩尼殿 北宋皇佑四年(1052年) 河北省正定縣

    壽陽普光寺正殿 山西省壽陽縣

    忻州金洞寺轉角殿 北宋元佑八年(1093年) 山西省忻州市

    太谷安禪寺藏經殿 北宋鹹平四年(1001年) 山西省太谷縣

    祁縣興梵寺大雄寶殿 北宋天聖三年(1025年) 山西省祁縣

    定襄關王廟無樑殿 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 山西省定襄縣

    鄉寧壽聖寺正殿 北宋皇佑元年(1049年) 山西省鄉寧縣

    濟源濟瀆廟寢宮 北宋開寶六年(973年) 河南省濟源市

    登封初祖庵大殿 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 河南省登封市

    韓城司馬遷祠獻殿、寢宮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 陝西省韓城市

    寧波保國寺大殿 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 浙江省寧波市

    肇慶梅庵 廣東省肇慶市

    莆田元妙觀三清殿 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 福建莆田市

    南宋建築:

    廣饒關帝廟大殿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 山東省廣饒縣

    江油雲巖寺飛天藏 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 四川省江油市

    武都福津廣嚴院 甘肅武都區福津河畔

    蘇州玄妙觀三清殿 南宋淳熙年間 江蘇省蘇州

    羅源陳太尉宮正殿 福建省羅源縣

    其它斷代以確認年代的建築:

    小張碧雲寺 山西省長子縣丹朱鎮 年代為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完全的小白可以徒步貢嘎雪山嗎?有什麼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