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論評止於

    個人感覺 還是李陵更加悲慘。

    李陵本是名將李廣之孫,本人也可以稱之為一代名將。

    造成李氏一門的悲慘遭遇更多的是漢武帝的不信任。

    李陵親率5000兵馬去對抗人數是其數十倍的匈奴大軍,憑藉著李陵出色的領兵智謀,也獲得了不少的勝利,可是天有不測風雲,李陵軍中出現了一個叛徒導致李陵兵敗,後李陵投降匈奴。

    而後漢武帝想救回李陵,就派公孫敖前去,公孫敖回來告訴漢武帝:李陵已經歸心匈奴,並且幫助匈奴人練軍對抗大漢。漢武帝一聽火冒三丈,殺光了李陵滿門。

    後才知道原來幫助匈奴練軍的是李緒。

    漢武帝死後,漢昭帝即位想把李陵解救回來。此時的李陵已經不想再回去了。李陵在匈奴生活了20年後生病去世。

  • 2 # 一點點歷史

    又是比慘大會,在歷史記載中李陵和僕固懷恩都是被逼無奈違背了自己的初心,從英雄到“叛徒”他們的身未亡,心已死。

    李陵,出身名門,作為飛將軍李廣的長孫,李陵繼承先輩遺志奮戰在抗擊匈奴的前線,公元前99年李陵奉命出征匈奴,由於孤軍深入,李陵陷入匈奴大軍的重重包圍。

    李陵率軍苦戰八天八夜,沒有援軍,彈盡糧絕,“陵曰:“無面目報陛下!”遂降。軍人分散,脫至塞者四百餘人。”

    李陵是真降還是詐降,確實無從證實,但是李陵投降的訊息卻引起了軒然大波,先是李陵舊部陳步樂在漢武帝責問下自殺,緊接著司馬遷替李陵說了幾句公道話就被漢武帝關進大牢施以腐刑(宮刑)。

    李陵投降一年後漢武帝曾派遣公孫敖深入塞北接應李陵,雖然公孫敖無功而返,但是卻帶回來一個訊息,李陵在幫匈奴練兵,武帝聽後大怒,將李陵家人盡數誅滅,“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單于為兵以備漢軍,故臣無所得。”上聞,於是族陵家,母弟妻子皆伏誅。“

    與漢武帝絕情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李陵在匈奴被代之以上賓,單于甚至將女兒嫁給李陵。

    漢武帝死後,漢昭帝繼位曾派人出使匈奴向李陵傳遞了一些友好的訊號,希望李陵能重新迴歸漢朝,但是李陵在漢朝已經無所牽掛,恐歸漢後再受辱,故而終老於塞北。

    說完李陵的故事我們再來僕固懷恩

    僕固懷恩這個名字一聽就不是傳統漢族姓名,其祖上本屬突厥,貞觀年間降唐,根據記載僕固懷恩為人忠勇,對大唐忠心耿耿,尤其是在”安史之亂“時期僕固懷恩護國討逆,為大唐江山延續立下了汗馬功勞。

    我們都知道在平定”安史之亂“時大唐曾借向回紇借兵,為了借兵僕固懷恩送處自己女兒和親,在戰亂中僕固懷恩家族更是有46人為國捐軀,其子僕固玢曾兵敗詐降後逃回,僕固懷恩大義滅親將其子當眾斬首,如此忠義之人卻最終背上了叛徒的罵名。

    ”安史之亂“平定後,唐朝統治者上演了鳥盡弓藏的好戲,郭子儀、李光弼等社稷功臣均被剝奪兵權,僕固懷恩也遭到奸臣構陷無處明辨,不得已率兵叛唐,最終僕固懷恩死於軍中。

    從兩人的經歷中我們可以看出,叛變有時是悲壯的正道。若論慘,僕固懷恩滿門忠烈依舊被小人構陷,進言之路又被阻塞,叛唐之時心中是何等悲慟,而李陵血戰詐降,心中日夜思歸,怎奈牽掛之人盡數被誅,深處異國他鄉的李陵深刻體會到了心死的感覺。此二人若論慘不分高下。

  • 3 # 伊耆角木

    自然是李陵悲慘。雖然都是因為外界因素做了違背自己本意的事情,但李陵是無奈投降,僕固懷恩則是主動叛亂,本質上的區別。而且李陵自己並沒有做錯什麼,而僕固懷恩或多或少有點咎由自取。

    李陵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作為飛將軍李廣的孫子,將門虎子,原本作為李廣利的糧草押運官,卻主動請纓,以五千騎兵直搗匈奴腹地,遭遇匈奴主力,斬殺數萬人,終因寡不敵眾,沒有主帥李廣利的後續支援,在苦戰八天後陷入絕境。原本,李陵只是假意投降,卻因為漢武帝誤以為李陵幫助匈奴對付漢軍(實際這麼做的是李緒)殺死李陵一家。加上匈奴單于對他禮遇有加,最後不得不真的投降匈奴。漢昭帝繼位後,曾派使者希望接李陵回朝,李陵不願反覆無常再回去受辱,遂老死匈奴。

    僕固懷恩的情況是這樣的。他是鐵勒人,朔方軍將領。安史之亂爆發後,跟隨郭子儀、李光弼等人一同參與討伐叛軍。作戰中,僕固懷恩異常英勇,殺敵無數,屢建功勳。他所付出的代價也是慘重,一家共四十六人為國捐軀,其子僕固玢曾兵敗投降,後逃出,僕固懷恩為振奮軍心,毅然殺子,強調軍隊將士的忠誠。僕固懷恩兩個女兒嫁給回紇和親,並聯合回紇軍隊大破叛軍。尤其是在安史之亂的最後階段,史朝義聯合回紇登裡可汗進犯關中,僕固懷恩前往和談,最終促成回紇與唐朝聯盟(當然代價時回紇洗劫東都洛陽)共同滅掉了史朝義最後的叛軍。從這個角度來說,僕固懷恩對李唐王朝也算居功至偉。

    但是,僕固懷恩並不是沒有問題。安史之亂平定後,他迫不及待地上書朝廷,要求將河北的燕軍降將就地任命為唐朝節度使。代宗准奏,於是這些叛軍只是換了個旗號,依然做他們的封疆大吏,手握重兵。僕固懷恩這麼做的原因,其實是擔心鳥盡弓藏,所以籠絡這些叛軍將領,擴充自己的勢力,“懷恩恐賊平寵衰,故奏留嵩等及李寶臣分帥河北,自為黨援。”(資治通鑑)。這是一種養寇自重,也是為後來藩鎮割據埋下了禍根。

    為此,河東節度使辛雲京認為僕固懷恩有問題,漸漸與之發生矛盾。而僕固懷恩居然出兵佔據辛雲京駐地外的幾個重地,對他形成合圍之勢,搞得矛盾大幅升級。此後,僕固懷恩又多次拒絕入朝,還扣押朝廷官員,讓代宗大為惱怒。所以,最後宦官誣告僕固懷恩勾結回紇謀反,也有他咎由自取的因素。

    僕固懷恩最終攻打辛雲京,並聯合吐蕃、回紇一起攻打唐朝,真正揭起反旗。這雖然是誣告所致,但與僕固懷恩一向的驕縱傲慢,不尊朝廷號令,並且養寇自重不無關係。連他母親都痛斥其不忠,恨不得打死他。多虧他自己的暴斃,加上後來郭子儀單騎盟回紇,並聯合回紇軍擊敗吐蕃軍,才避免了唐朝又遭劫難。

    所以,李陵是走投無路,並且全家被殺的情況下不得已投降。僕固懷恩則是因為自己的問題導致猜忌,最後還聯合外敵,叛國造反。僕固懷恩性質惡劣得多。李陵更悲慘。

  • 4 # 愛讀歷史的大胖子

    李陵,飛將軍李廣之孫,漢武帝時期名將,善騎射,家族有不幸傳統。漢武帝派他與小舅子李廣利一起出徵,為了讓自己那伶人出身的小舅子能儘快封侯,漢武帝把主力騎兵部隊交給李廣利,讓李陵率五千步兵給李廣利押送糧草。李陵一心要完成家族封侯的願望,不甘只做一個押糧官,要求帶領五千步兵出征匈奴,李陵率軍直擊匈奴王庭。五千步兵的李陵碰到匈奴主力,匈奴單于開始並沒有把這幾千人馬放在眼裡,屢攻不下後,調來了左右賢王的軍隊,共八萬人馬圍攻李陵。李陵憑藉五千訓練有素步兵和強弩連戰八天八夜,且戰且退,直接把匈奴單于殺的膽寒,要退兵撤走。關鍵時刻,有小人叛變,把李陵軍中已經斷糧絕矢的訊息告訴匈奴單于。李陵射光弓矢,拿起刀劍與匈奴人繼續拼殺,最後被俘。

    李陵被俘以後,匈奴人出於對李家人的敬重,不管李陵是否投降,對他非常不錯。李陵的悲劇來自一場情報失誤,漢武帝派公孫敖去救李陵,從俘虜的匈奴士兵口中得知李陵在幫匈奴人練兵。漢武帝怒而夷李陵三族,司馬遷也是為這件事為李陵辯解,被處以宮刑的。後來才知道幫助匈奴練兵是一個叫李緒的漢將。

    悲情的李陵,與匈奴拼殺到最後,自己卻英雄無路,無國無家可歸。悲情的李氏家族,三代人為漢朝出生入死,多人戰死沙場,李陵就是個遺腹子,未能封侯,卻遭族誅。漢武帝死後,當政的霍光、上官桀是李陵童年時好朋友,加上李陵曾幫助蘇武回朝,就說服漢昭帝派使者想要接回李陵。李陵看到使者兩淚縱橫,不想再次受辱的李陵說:“我已經是匈奴人了。”確實魂牽夢縈的故鄉已經物是人非,了無牽掛,而匈奴還有自己的妻子兒女。

    李陵是一個讓人無法忘懷的悲情英雄,匈奴單于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封他為右校王。撥給李陵妻子的部落名叫拓跋,草原上一個民族走了,留下的部落就加入新來的民族。草原北部崛起的拓跋鮮卑,吐谷渾一直被認為可能有李陵的血統。唐朝時強盛的匈奴後裔黠戛斯人(吉爾吉斯坦人前身)就稱自己是李陵後裔。

    李陵是悲情,僕固懷恩就是悲慘了,他的悲慘半是性格所致,半是環境所迫。提起平定安史之亂的英雄人們總是先想到郭子儀與李光弼,還有一個人功勞不比以上兩位低,大唐的凌煙閣功臣排名第一,這個人就是僕固懷恩。

    僕固懷恩是鐵勒人,為大唐開疆擴土的有很多是少數民族將領,除了安祿山、史思明,其他還有很多忠於大唐的如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僕固懷恩等。不能不說僕固懷恩對大唐是一片忠心,家族四十六人為大唐捐軀,一個兒子被安祿山俘虜又逃跑了回來,結果還是被僕固懷恩陣前斬首正軍紀了。兩個女兒遠嫁回鶻和親,只是為了幫唐朝借到回鶻兵馬一起平叛。

    安史之亂後的大環境,讓平叛的大功臣們舉步維艱,如履薄冰。當初在唐肅宗在靈武稱帝,有擁立之功的除了帶兵過來的郭子儀與僕固懷恩,還有皇后張良娣,宦官魚朝恩,李輔國、程元振等。外戚、宦官在內庭掌權,最怕外邊掌握軍權的大將清君側。經過安史之亂,要說皇帝對這幾位功高震主的大將沒有忌憚之心,怕是不可能的。郭子儀被華人認為是最有福的人,七子八婿個個高官厚祿,兒子還娶了公主為妻。那是要怎樣的“忍功”才能換來,宦官藉故把他祖墳挖了,郭子儀也只能忍了。李光弼也怕被宦官加害,一輩子待在軍營,幾次不接受皇帝調令,也不肯去長安覲見,李光弼的態度引起部分將領不滿,最後憂鬱成疾,病逝在軍營。

    郭子儀與李光弼被明升暗降,名將來瑱得罪宦官被殺,同樣功高震主的僕固懷恩雖然後期成為剿滅史朝義的主力,遭到的猜忌也最深。加上僕固懷恩的脾氣不好,和辛雲京、李抱玉等將領關係不好。在平定安史之亂的過程中,僕固懷恩與回鶻關係密切,他的女婿成了回鶻的登裡可汗。回鶻兵馬受史朝義誘惑,曾兵發中原,僕固懷恩親往軍營勸阻登裡可汗,立下功勞,卻成為他人詆譭猜忌的地方。平定史朝義時,為了防止朝廷會兔死狗烹,僕固懷恩也留了一手,那就是“留寇”,對於投降的安史舊將讓他們統帥原有軍隊。田承嗣是安史舊將裡最有能力的,騙史朝義離開他的地盤以後,在地方實行自治,任魏博節度使,是唐朝藩鎮割據的開始。僕固懷恩率兵殺到魏博鎮,田承嗣派出使者把史朝義家眷交給僕固懷恩,表示投降朝廷,卻守著城池不開門。僕固懷恩非常配合的帶兵離開,去追史朝義,留下田承嗣、李寶臣、李懷仙三鎮割據。加上僕固懷恩請來回鶻兵馬在中原燒殺搶掠這些事僕固懷恩被辛雲京、李抱玉告到朝廷,並認定僕固懷恩會反。(雖然僕固懷恩有留寇自重的嫌疑,但是唐朝也有厚待投降將領的傳統,孰是孰非很難說清。)最重要的是宦官、監軍駱奉先向朝廷誣告僕固懷恩謀反,讓僕固懷恩無法辯解。唐代宗派宰相裴遵慶前來,僕固懷恩抱著裴遵慶的大腿痛哭流涕,訴說冤屈。裴遵慶讓僕固懷恩進京,想到郭子儀、李光弼的遭遇,還有被殺的來瑱,僕固懷恩沒有入朝。僕固懷恩還讓兒子攻打辛雲京的部隊,朝廷派郭子儀前來。僕固懷恩的朔方兵馬大多是郭子儀手下,郭子儀到來,眾將紛紛來歸,這幾乎把僕固懷恩逼上絕路。僕固懷恩引吐蕃、回鶻、吐谷渾、党項等部幾十萬人來犯,朝廷內外一片混亂,幸虧郭子儀挺身而出,勸退了回鶻兵馬。僕固懷恩也在此時病逝,回鶻、吐蕃等本來各懷鬼胎,僕固懷恩一死,各部就散了。

    僕固懷恩事件是唐朝君臣互不信任,互相懷疑,中央權威喪失造成的,也是安史之亂後民族矛盾激化的結果,對僕固懷恩的猜忌,很大原因他是鐵勒人。僕固懷恩被逼謀反影響很大,導致唐朝的其他將領們對中央的信任降低,不得不為自己打算。河北三鎮乘勢結成聯盟,割據形勢更加嚴重,其他將領看著河北三鎮逍遙自在,越來越多節度使與朝廷保持距離。

    不管是悲情的李陵,還是悲慘的僕固懷恩都是英雄被逼無路可走的結果。

  • 5 # 小龍女5505

    唐將僕固懷恩一家為大唐殉難三十餘口歷經三朝終因小人讒言被逼反唐叛國率兵出走猝死軍中功勳名節盡喪夠淒涼,漢將李陵將門之後本想建功立業但難料一朝兵敗被俘不僅臣節盡毀還滿門被滅家破人亡再難迴歸被逼投敵客死匈奴更悲涼哀傷。

  • 6 # 長老2019

    兩人均為當世名將,均不得以背離了朝廷,客死異鄉,是歷史上的悲劇性英雄人物。

    李陵,字少卿,西漢名將,是飛將軍李廣之孫。他善騎射,愛士卒,頗有美名,為當時名將,天漢二年(前99年)奉漢武帝之命出征匈奴,率五千步兵與八萬匈奴兵戰於浚稽山,最後因寡不敵眾兵敗投降。由於漢武帝誤信李陵替匈奴練兵的訛傳,漢朝夷其三族,母弟妻子皆被誅殺,致使李陵徹底與漢朝斷絕關係。後來單于把公主嫁給李陵,做了右校王。漢昭帝即位後,李陵少時同僚霍光、上官桀當政,派人勸李陵回國,李陵"恐再辱",拒絕回漢,於公元前74年老死匈奴。

    他的傳奇經歷使他成為後世文藝作品塑造的物件及原型,知名度比僕固懷恩更高一些。

    僕固懷恩,鐵勒僕固部人,唐朝中期名將。

    安史之亂爆發後,他跟隨郭子儀徵戰,驍勇果敢,屢立戰功,封為豐國公。安史之亂中,僕固懷恩家族46人為國捐軀,可謂滿門忠烈。平亂之後,僕固懷恩率領朔方兵馬駐守汾州,拜尚書左僕射兼中書令、河北副元帥、朔方節度使,加太子少師銜,封大寧郡王。

    永泰元年,遭到宦官駱奉先等人陷害,舉兵叛唐,不久病死。唐代宗甚為惋惜,曾遺憾的說"懷恩不反,為左右所誤耳"。

  • 7 # 南宮外史

    千古悲涼李少卿,百世忠怨僕懷恩

    李陵(前134-前74年),字少卿,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秦安縣)人。西漢名將,飛將軍李廣長孫,李當戶的遺腹子。善騎射,愛士卒,有國士之風。

    漢武帝天漢二年,即公元前99年,李陵奉漢武帝之命,率5000步兵出征匈奴,在浚稽山(今蒙古國境內戈壁阿爾泰山脈中段)遇單于主力騎兵3萬人,李陵殺敵數千人,單于失敗,又召集左賢王和右賢王率八萬多騎兵一起圍攻李陵。李陵率步卒邊戰邊向南方撤退,轉戰千餘里,連戰8天8夜,殺敵約15000人。最後弓箭用盡,因寡不敵眾,兵敗投降。

    太史公司馬遷向武帝詳細分析李陵降敵之事,被武帝誤解為李陵辯護,武帝把司馬遷也判了腐刑。

    李陵降匈奴本想詐降,還想有朝一日逃回漢朝。但武帝誤聽信李陵為匈奴練兵的傳言,將李陵夷三族,其母、弟、妻、子皆被誅殺。李陵聽說後,心中那個悲痛無以言表。徹底斷絕了回漢念想。後來單于把公主嫁給李陵,被且鞮侯單于封為堅昆國王,做了右校王。漢武帝死後,漢昭帝即位。李陵原同僚霍光、上官桀當政,派人勸李陵回國,李陵手指匈奴裝束,感概萬千,"恐再辱",謝絕好意。

    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李陵起初不敢去見蘇武。後李陵守北海,幾次面見蘇武,也是悲嘆自責。蘇武能生活下來,也有李陵的暗中幫助。漢使者迎接蘇武歸漢時,李陵前來送行,酒宴上,李陵起舞,唱道:“徑萬里兮度沙幕,為君將兮奮匈奴。路窮絕兮矢刃摧,士眾滅兮名已隤(tuí 毀)。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將安歸!”陵泣下數行,因與武決。李陵於公元前74年在匈奴浩瀚的大漠北海終老而死。

    李陵的一生充滿了國仇家恨、紛繁複雜的矛盾,他本人也在這種矛盾心理中備受煎熬。他也引起世人爭議。

    僕固懷恩是鐵勒族僕骨部人,唐太宗貞觀二十年,即公元646年,鐵勒九姓大首領率部降唐朝,僕固懷恩成為唐朝將領。

    安史叛亂時,僕固懷恩率兵勤王,在肅宗李亨帳下,隨朔方節度使郭子儀連敗叛將高秀巖、薛忠義等部。唐天寶十五年(756年),配合李光弼戰於常山一帶,數次挫敗史思明部。僕固懷恩為人忠勇,他的兒子僕固玢曾兵敗投降叛軍,後又乘機逃回,僕固懷恩怒斥其子,當眾斬首。他性驍勇果敢,逢戰必躍馬橫槍爭先入陣,威震敵膽。在收復東都洛陽戰役中,僕固懷恩率回紇騎兵,奇襲叛軍營左,攻克叛軍壁壘,殺敵數萬。石榴園、老子祠戰役,僕固懷恩又大敗史朝義,叛軍死傷遍野,屍填山谷。其後,僕固懷恩又攜子僕固瑒戰鄭州,降汴州,下滑州,破衛州,平定幽燕,最終迫使史朝義兵敗自殺。

    他曾奉命出使回紇借兵,先後將三個女兒嫁給回紇和親,以獲得救兵。

    七年平叛,僕固懷恩一家死難達46人,可謂滿門忠烈。僕固懷恩也居功至偉。因功升尚書左僕射兼中書令、河北副元帥、朔方節度使、加太子少師銜,實封一千一百戶、大寧郡王。

    唐代宗李豫寶應二年(763年),安史之亂全部平息,李唐王室對武將的猜忌也開始了。郭子儀、李光弼先後被明升暗降,剝奪兵權;勇將來瑱,因得罪了宦官而被貶賜死。下一個也就輪到僕固懷恩了。因他與回紇的特殊關係,而遭到宦官、監軍駱奉先的陷害(駱奉先也是聽信了辛雲京的讒言),他向朝廷誣告僕固懷恩與回紇勾結。

    僕固懷恩無法自明,代宗遣宰相裴遵慶慰問,僕固懷恩見到裴遵慶之後,抱著他的腳大哭。他上朝明志,又怕被殺,退又無所退。在被逼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果真起兵而反叛了。他派遣僕固瑒去攻打辛雲京,永泰元年(765年),僕固懷恩再度引吐蕃、回紇、吐谷渾、党項、奴剌等部總共數十萬人侵犯邊境。

    僕固懷恩的母親責怪他不該造反,提刀追著要殺他,說:"吾為國家殺此賊,取其心以謝三軍"。可見其母也是一個深明大義、忠肝烈膽之人。不久,僕固懷恩暴死於鳴沙(今寧夏青銅峽)軍中。後來吐蕃、回紇大軍被郭子儀平定。代宗聞訊後,只輕輕說了一句"懷恩不反,為左右所誤耳",一代忠良將就這樣草草地畫上了句號。

    李陵一生淹沒於漢武帝的刻薄寡恩,客死他鄉;僕固懷恩隕滅於唐代宗的忌憚功臣,有口難辯。一個是人文悲劇;一個是歷史時弊。一個終生心靈受到煎熬;一個暫時心理獲得宣洩。兩個異代人,同是忠奸論。如果一定要分個誰最悲涼的話,還是推舉李陵吧。

  • 8 # 良人執戟2

    根據題主問題,我的回答是一一

    漢將李陵更悲慘、淒涼!

    天狩四年(前119)匈奴人入侵右北平、定襄,殺掠數千人後遠遁大漠,武帝震怒,決定傾全國之力從重從快打擊匈奴,令衛青、霍去病各領五萬騎兵遠征匈奴。

    這兩支隊伍中,漢武帝視霍去病為嫡係,配給霍部騎兵都是"敢深入力戰之士"。

    而衛青則要稍遜一籌。但是,他的戰功卓著,威望崇高,這是他多年戰功的積累,而"飛將軍"李廣等,則是衛青部下,李廣縱有功勞,但也是衛青的名下,這是可以理解的,今天我們有眾多的企業家,當你的部下做出了成績,首先是企業家的功勞。

    倒黴的是在這關鍵時刻,李廣卻掉鏈子,風沙彌漫中迷失方向,當他到達戰場時,戰鬥已經結束。衛青在向漢武帝寫總結報告中,講清楚了李廣迷路的原因,李廣卻呆立當場,一言不發,當朝廷官員欲帶李廣去軍幕府(大約是軍法處)說清楚時,李廣當場撥劍自殺。

    二十年後的天漢二年(前99年),貳師將軍李廣利率三萬騎出酒泉與匈奴右賢王戰於天山,雖然斬首萬級,自己軍力也損失十之六七,二萬人左右,顯然是一個敗仗。

    這時,李廣的孫子主動請戰,李陵此時僅二十歲左右,漢武帝自然明白他爺爺的事情,於是說明白:現在朝廷沒有那麼充足的戰馬喲。李陵欲洗雪爺爺的委屈,使李家重振雄風,慨然應允,自己帶領五千兵馬單挑匈奴。

    為了以防不測,漢武帝令"伏波將軍"路博德為後援緊跟。

    一個月後,李陵與三萬匈奴交戰於浚稽山。雙方雖然兵力懸殊,然而李陵軍的弓弩發揮遠射作用,誅殺匈奴近萬,箭支將盡,而後援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出現。

    孤軍奮戰的李陵只餘三千人,嚴重的問題是沒有箭矢了,無法對抗匈奴騎兵。

    更嚴峻的問題是出了叛徒,向匈奴吐露實情,匈奴加快強攻節奏,李陵戰至最後十幾人,身後數千匈奴追兵,於是對大家說:你們分散逃了吧,生死天定,活著的人把情況對天子實話實說。

    李陵面對一湧而上的匈奴仰天長嘆:"無面目報陛下。"遂降。

    李陵的投降引起天子震怒,眾多官員落井下石,一時討伐聲起,只有司馬遷主持公道正義,司馬遷對漢武帝直言:"李陵才二十來歲,僅有不到五千人兵馬深入匈奴領地,與十幾倍於己的騎兵作戰,殺敵萬餘,當然是為了報答天子,與名將相比毫不遜色,李陵雖敗猶榮,他是將門之後,一定會為大漢再立新功!

    不久,有人謠傳李陵將帶匈奴騎兵攻擊大漢,漢武帝震怒之下處死李陵之母親、妻兒,司馬遷也為此受到牽連,被迫接受宮刑。

    所以王勃在巜滕王閣序》中嘆息: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李陵終身在匈奴處無法迴歸,母親妻子兒死於牽連,當然比唐朝節度使僕固懷恩悲涼萬分。

    大唐廣德二年(公元764),唐代宗執政,此時"安史之亂"已經平息,但是,除了為禍大唐的藩鎮割據依舊而外,宦官專權也是導致大唐危機的另一個致命原因。中央的朝政很大程度上先後由李林甫、揚國忠、李輔國、程元振、魚朝恩把持,連功勳卓著的郭子儀都小心翼翼,更不消說朔方節度使僕固懷恩。

    僕固是僅次於郭子儀的平叛功臣,他與回紇是兒女親家,平叛中也使用了回紇力量,但是,由於奸臣、宦官控制了朝政,僕固也被誣陷"圖謀不軌",加上代宗的偏,僕固於是向代宗書面自辯清白,代宗令他入朝當面質證,僕固疑有內幕,不敢入朝面聖。

    重圧之下,心有怨恨的僕固引領回紇、吐蕃聯軍東向長安進攻,唐代宗又學老輩子玄宗一一逃跑。

    第二年,僕固又率領回紇、吐蕃、吐谷渾、党項兵幾十萬入侵長安,大唐凶多吉少,九月八日,僕固懷恩在行軍途中暴疾,不治而愈死於鳴沙(今寧夏青銅峽)。

    僕固懷恩雖然受到寃枉,但是拒不面聖自辯,反而引兵作亂,圖謀不軌,最後自絶於人民,罪有應得,無關淒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氣溫驟降,該怎麼辨別果樹的受凍程度?受凍後該如何補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