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金庸去世後,萬眾悼念。除了廣大讀者,很多跟他此前打過交道的名人也紛紛在網路上回憶往事,以表緬懷。在金庸眾多文友中,倪匡是風格卓異的一位。10月30日晚,封面新聞記者透過郵件聯絡到倪匡,老友仙逝,願其節哀,他回覆說,人到了一定年齡,必然要面對死亡,“不必過分悲傷。”彰顯倪匡為人為文一貫曠達直率的風格。
14
回覆列表
  • 1 # 雪裡尋蹤

    倪匡先生和金庸的關係很好,天龍八部有一部分就是倪匡先生代寫的,我覺得他說的很對,我們懷念金庸先生就好,過分傷感,他也回不來!

  • 2 # 星星知我心246

    人的生老病死,都是很正常的。

    如果金庸先生在壯年去世的話,那麼他身邊的朋友和親人都會悲傷。

    人如果達到九十高齡的話,一身的病痛一直折磨他,他的走可以說是一種解脫。

    這也可以釋然,他的朋友說的這樣話的深意了。

  • 3 # 呼明華

    謝邀!對於死亡,大多數人一談及就感到恐懼。根源,世間實在有太多太多的牽掛與不捨,死後到底是什麼樣完全未知。未知,會給人帶來恐懼!極少數人,從很早就開始研究死亡的真相。認為死亡並不可怕,只不過是搬了一次家,換了一個新房子而已!倪匡對死亡的看法,極有可能類似於後者。因此,才說出了‘不必過分悲傷’的話!

  • 4 # 娛扒府

    記得港版的《笑傲江湖》中曲洋和劉正風有這麼一段,兩個人說四十多年了,終於可以金盆洗手遠離江湖了。這塊是非之地,我們以後都不要再回來。

    劉正風說,這麼多年未見,你還記得我們年輕時候寫的那首歌嗎?

    於是,兩個人撫琴對坐,一曲笑傲江湖悠然飄出。而這首笑傲江湖的真正的演唱者就是黃霑先生。

    有人會說,這個和倪匡與金庸先生有什麼關係呢?

    我說,當然有

    《笑傲江湖》是金庸先生的大作,劇中的曲風和劉正風一正一邪,相處起來卻毫無芥蒂。不僅如此,兩個人還創作了傳世的笑傲江湖譜曲。現實中的金庸和倪匡和書中的這兩位倒是很相像。

    如果單單的說倪匡,可能沒有幾個人熟悉。但是說起衛斯理的大名,估計應該是無人不曉。而衛斯理則是倪匡的筆名而已。金庸擅長寫武俠小說,而衛斯理則擅長寫科幻、偵探與懸疑小說。倪匡還有一個親妹妹筆名為亦舒。亦舒擅長寫言情小說。如果瓊瑤代表的是灣灣的女作家的話,亦舒代表的則是香港的女作家。

    倪匡和金庸之間的友情長達60年之久,金庸先生創辦了明報報刊,倪匡則是明報的專欄作者。生於1935年的倪匡,今年也已經是83歲的高齡。至於說倪匡回覆媒體的關於金庸先生去世的言辭,我認為沒有任何的不當之處。

    人到了一定年齡,必然要面對死亡,不必過分悲傷。這句話出自83歲的老人之口更顯示出倪匡的看淡生死的人生態度。畢竟,金庸先生駕鶴仙逝時已然94歲的高齡。

    人壽如此,實乃幸事。懂金庸者,惟倪匡也。

    當然,也有傳言說《天龍八部》中的一段是倪匡寫就的,但也僅僅是一小段。說的是金庸先生外出公幹一段時間,又不忍小說斷更,於是就交由倪匡代筆。走之前,金庸特地交代怎麼寫都可以但不能把人物寫死,因為個個有用。

    但是,倪匡卻沒有聽勸說,上午金庸剛走,下午倪匡就把阿紫的眼弄瞎了。原因很簡單,因為倪匡覺得阿紫太過於討厭。

    真假不得而知,但是這或許並非空穴來風。金庸先生到底還是對阿紫好,最後還是醫好了阿紫的眼睛。

    對於當時倪匡要求金庸加稿費一事,也足見金庸和倪匡的交情不簡單。

    倪匡、金庸、黃霑和蔡瀾被封為香港四大才子,而在影視作品中我認為最能表現他們之間關係的就當屬這段《笑傲江湖》的曲子了。

    曲洋和劉正風合唱《笑傲江湖》,譜曲和演唱者是黃霑。這搭配也只有《笑傲江湖》可以使得。

    圖中中間者即為倪匡先生,左邊的是古龍大俠。右邊的是亦舒先生。

    倪匡有一子名為倪震,倪震女友大家應該都熟知,那就是玉女掌門人周慧敏。倪震和周慧敏的感情自不必說,兩個人更是相戀長達10幾年,終究是走向了婚姻。

    倪匡一生別無他求,唯獨沒有抱上孫子是一大遺憾。沒事的時候他也經常的跑到幼稚園的外面看小孩看到很久。

    被問倪震是否童年陰影不敢生孩子,一直哈哈大笑的他收起笑容:“他沒說,如果是,報應囉!有因必有果,我接受。”

    原因嘛,據說是倪震重女輕男,倪震小時候沒少捱過打,哎。

    對於生死,倪匡也算是看淡了,自己曾給自己寫下了墓誌銘“多想我生前好處,莫說我死後壞處”

    現如今,香港四大才子中有兩位已然離世,剩下的這兩位也都是皓首老者,就不要再去苛責什麼了。

    畢竟,我們還有衛斯理在人間,幸甚!

  • 5 # 周衝的影像聲色

    倪匡生得矮而胖。

    眼睛小。

    簡直就是一隻大肉蟲。

    但他又鹹溼又有才又好玩,還一身狡黠味兒,簡直是要笑死人,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尤物。

    不行了,必須和大家聊聊倪匡。

    倪匡和金庸是好友。如果說,金庸是大俠,倪匡就是老頑童。

    倪匡回覆說,人到了年紀,必然要面對死亡。不必過分悲傷。

    他對自己的生死,也看得非常豁達。

    經常有人問倪匡:“今年貴庚?”

    倪匡就笑嘻嘻地回答:“如果現在走,就是八十三了。”

    問的人怔住,臉一陣青,一陣白,完全不知道怎麼應對。

    他就樂得不行。

    別人忌諱生死,他可不忌諱。

    他說,“活夠了,還不死?等什麼呢。”

    又說,“人生一過六十,每一天都是賺到的。我已經多賺了23,再發生什麼事都不要緊了。最緊要的是,一天活得比一天快樂。哈哈哈哈。”

    有一回,他和蔡瀾談到人生本質之類的事。

    蔡瀾說:“人生真好,沒有痛苦更好。”

    倪匡不以為然:“肉體上的痛苦避免不了,精神上的痛苦只是一種感覺,你不要去感覺這種感覺,不就行嗎?你來我母親的葬禮時,一走進門就聽到我哈哈大笑。”

    母親葬禮上都能開懷大笑的人,要麼太缺心眼,要麼活通透了。

    倪匡當然不是前者。

    他是出了名的開心果,鬼靈精。一天到晚樂陶陶的。經常掛在嘴邊兒的一句話是:“這個很好玩兒,那個很好玩兒。”

    到處都是可以玩的事。

    他玩美食,玩棋,玩魚,玩鳥,玩風玩雨玩酒玩戲玩文藝,什麼都玩,什麼也都玩得痴。

    有一段時間,他在養花。蔡瀾去找他,倪匡正坐在一盆花面前,瞪大眼睛死死盯著花骨朵。

    蔡瀾嚇了一跳,問他是不是瘋了。

    倪匡問:“你看過花開嗎?”

    “當然看過。”

    蔡瀾以為,他要來點兒文藝式抒情,正擺好姿態等他酸。沒想到,他不過是在跟花鬥氣。

    “我說的是真正的開花那一剎那。”倪匡說,“種了這麼許多花,看花苞慢慢長大,正當它要開時,我一轉頭,波的一聲,花就開了,把我氣死。所以有一天我決定盯住它,盯到它開放為止。”

    然後,那天倪匡對花坐下,一看看了四個小時,終於花朵乖乖地開給他看。

    他養魚的時候,自稱“倪九缸”。意思是有九缸魚。其實遠遠不止。他不僅養各種觀賞魚,還養食人魚。

    倪震小的時候,有一次摔了一跤,被碎玻璃割破了一片皮肉。

    倪匡一看,還沒去抱兒子,就拈起那片肉,就扔進魚缸。“我想看食人魚到底吃不吃人肉。”

    真是沒轍了這人!

    倪匡生得矮。

    有一陣子,香港流行喇叭褲。他也想穿。

    後來跟朋友一起去店裡,說要買喇叭褲。

    店員量了他的腿長,把喇叭褲腳一截,就不喇叭了。倪匡很不開心,“為什麼我的褲子就沒喇叭?”

    試了十幾套,都沒一套合身的。後來店員在貨倉裡找了半天,找出了腿最短的一條,一試,簡直就是量身定做的一樣。

    倪匡開心得不得了。問:“怎麼能找出這麼合身的褲子呢?”

    店員說:“哦,我想起了,是一個明星七改八改之後訂下,結果他沒來拿。他好像姓曾的,對了,叫曾志偉。”

    倪匡放下褲子就走。不穿了,傷自尊了。

    幾個朋友在後面笑得踉踉蹌蹌,肚子疼了半天。

    這就是倪匡的生活態度。喜歡了,馬上做,不管結果如何。

    他說過一句話,“當金錢可以買到快樂時,飛撲去買。”

    他還說,“不要違心,就會開心啦!”

    因為一直在跟隨內心而活,他本真又天真,快活又有趣。所以有人就說,金庸筆下的老頑童,原型其實就是倪匡。

    倪匡貪美食、美酒。

    有好東西上來,他會先吃最好的。

    不像一般人,從差的開始,吃到後面,才越來越甜。倪匡不這麼認為。他說:“誰知道會不會吃到一半死掉呢?”

    他吃得講究,也挑。愛吃魚,不愛廣東湯。

    他說:“那種什麼豬肺大地湯,黑漆漆的,上面還飄著白顏色的腐肉,怎麼咽得下口?還有那種八爪魚豬骨蓮藕湯,煲出來是紫色,曖昧得要命。”

    當下就有一幫人想作嘔。

    他到了美國後,住在三藩,家裡特別大,別的沒有,買了幾個大冰箱,裝滿了食物。

    有一回,倪震到美國找他。

    倪匡看他來,說:“大老遠地來,你也不好意思空手是吧,家裡要是有個洗碗機挺方便的......”

    倪震就吭哧吭哧地去買,去安裝。

    裝好了,倪匡又說:“只做一件事,好像也不太夠,是吧?”

    倪震艱難地嚥了咽口水,“再……再買……一架……一架傳真機吧?”

    倪匡就笑了。

    後來看母親成天回香港,姐姐也要戀愛,沒人照顧倪匡,倪震竟把溫哥華的房子賣了,去美國陪倪匡。

    別人都說孝。倪匡卻說:“這小子稀里古怪,有其他目的也說不一定。”

    他好酒是出了名的。

    有一回,他去見瓊瑤。瓊瑤說:“我要送你一點好東西。”

    倪匡說:“那就來點,世界上最名貴的液體,以法國出產的最為著名。”

    瓊瑤就給了他一瓶法國香水。

    倪匡非常不開心,長吁短嘆:“我說的是法國白蘭地啊呀喂!”

    他和古龍是摯友,一到臺灣就混在一起,兩個酒鬼,天天宿醉。

    他說,古龍喝酒,是用倒的,不是用喝的。後來因酒出了事。古龍英年早逝。

    倪匡傷心不已。三天說不出話。

    他說,“古龍太可惜,他死時僅48歲。他絕頂聰明,大家一起測智商,他180多 ,我60多 。”

    後來為紀念摯友,他買了48瓶白蘭地,放在古龍的棺木中陪葬。

    但守夜那天,他哭著哭著,哭得口渴,又覺得古龍一個人喝酒會寂寞,就開啟瓶蓋,叫上大夥,一起陪古龍喝。

    喝到後來,幾十瓶酒都喝完了。棺木裡只有48只空酒瓶。

    氣得古龍死了都大口大口吐血。

    這個事是他自己在節目上說的。也不知是真是假。

    倪匡說世界上最好喝的酒,不叫XO,不叫伏特加,不叫人頭馬。叫“再來一杯”。

    但喝酒,也要注意方法,所以他一直勸別人不要空肚子喝酒。

    “會傷身的。”他說,“最好先來幾杯啤酒,打打底。”

    他和朋友在一起時,大家管酒叫殺蟲水。殺肚子裡的酒蟲。

    還說過一個故事,曾有貪酒之人被綁在樹上,不遠處有一罈酒,酒蟲就從喉嚨裡鑽出來,爬到酒罈那裡去了。

    這種故事,也只有他們這種人想得出。

    他重酒,更重朋友。

    每每酒席散場,各分東西,他就說:“每次告別,我都當成再見不到,下次你們來的時候,我更高興。”

    倪匡是作家。

    他說,“有人叫我寫自傳,我的自傳三百字就可以寫完。我從1957年來香港快50年了,這50年除了寫稿,還是寫稿。”

    “最多的時候,有多少篇?”

    倪匡說:“每天十二篇連載的小說,四五個專欄。”

    蔡瀾說他是寫稿機器,速度上無人能及。今天日更的自媒體,恐怕個個都要自愧不如。

    寫完了,他也不戀戰,又繼續到處溜著玩兒。

    別人問他寫的是真事,還是假事。他哭笑不得:“沒有什麼真的、假的;只有好看、不好看。”

    有段時間,金庸要去歐洲出差,存稿不夠,就讓倪匡代筆,在《明報》上續寫《天龍八部》的連載。

    擔心倪匡瞎搞,就下了一條死命令:不準把主角寫死。

    回來一看,肺都要氣炸了。

    阿紫竟瞎了,還來了個遊坦之各種糾纏。金庸兩眼一黑,老血噴都沒空噴,馬上想方設法,把阿紫的眼睛救回來。

    後來質問倪匡:“你搞什麼呢你?”

    倪匡裝無辜:“我聽你的話,沒寫死啊。”

    “寫瞎是幾個意思?”

    倪匡攤手:“江湖險惡,打打殺殺在所難免的嘛......”

    氣歸氣,罵歸罵,倪匡和金庸可以說是一輩子的好友了。

    週末的時候,他們偶爾還會一起打麻將。

    但倪匡這個調皮鬼,打麻將也不安分。有一回,他們又在一起玩方城之戰,第四圈之後,開始算籌碼。一算,四個人都少了。

    金庸就說:“倪匡,我也不用你請客,贏就贏,何必藏起來,讓大家算半天都算不出來。”

    倪匡說,我沒有啊。

    然後忽然臉色變色,瞪著金庸後面空蕩蕩的地方,大聲叫:“籌碼就在你身上嘛,放下來,不要害我們半天。”

    過了一會兒又算,籌碼對了。

    金庸問:“你剛剛是跟我講話嗎?”

    倪匡說:“不是啊,剛才你身後站著一個人,還笑眯眯的拿著我們的籌碼在手上玩,我不兇他,叫他趕快還給我們,他是不會還給我們的!”

    金庸被他嚇了個半死,趕緊說,不打了,不打了,散場回家。

    倪匡惡作劇的事兒,豈止這一樁。

    蔡瀾有一度想在《明報》上開專欄。

    但這難比上青天。金庸把副刊看得跟兒子一樣重,稿子篇篇都是自己約來的,根本不用外人的稿。何況開專欄。

    蔡瀾就去找倪匡,讓他想辦法。

    倪匡說,這我可沒法子,金庸把副刊當寶貝,這事兒哪成。

    蔡瀾就再求。“倪兄,你都辦不到,就沒人辦得到了。事成之後,好酒盡享。”

    倪匡眼珠一轉,說,也不是不可能。“期諸三月,必有所成。”

    接下來,他遇見金庸一次,就狂誇蔡瀾一次。

    再遇見一次,再猛贊一次。

    金庸本來還不感興趣,在這種恬不知恥的誇讚下,慢慢動了心。“蔡瀾是誰?哪天約了見一見唄。”

    倪匡臉一板:“那哪行,人家很忙的。”

    結果換成金庸各種央求。倪匡說,好吧,看在你求賢若渴的份上,我幫你們約一約。

    約了一見,金庸非常恭敬,“能否有幸請蔡先生在鄙報開個專欄?”

    蔡瀾大喜過望。

    此時距離他求倪匡,不過兩星期。

    還有一個畫漫畫的,想漲點兒稿費。500就成。也是求倪匡。

    倪匡問金庸:“XX這畫,好吧?”

    “好。”

    “那怎麼著也要漲個2000吧。”

    “那怎麼成,最多漲1500 。”

    “行。”

    你看,在倪匡的小狡黠下,金庸一次又一次入坑。

    但倪匡對金庸是真愛啊。

    他說:“金庸小說研究是我首創的。”

    有一回,梁羽生寫了一篇文章,談金庸的小說。語氣似乎不太好。作為金庸粉頭,倪匡大怒。立刻操筆,就在報上大罵梁羽生。

    金庸對倪匡也是很寬容。

    他知道倪匡有才,也知道倪匡怪里怪氣,凡事能忍則忍,不能忍,又說不贏,他也有絕招。那就是寫信。

    倪匡說:“我從來不曾見過有一個人像查良鏞那麼喜歡寫信的人。”

    有一回,倪匡想要加稿費。

    金庸懶得理他。

    倪匡不依不撓,在一個飯局,逮著金庸就叫:“你《明報》賺了那麼多錢,給我加稿費啦小氣鬼。”

    金庸哭笑不得,就說,行行行,加!

    結果加了5%。倪匡氣得要死,把我當叫花子吶。然後打了個電話給金庸。倪匡說話又快,鬼主意又多,金庸還嘴都還不上。

    金庸沒轍,使出殺招:“這樣吧,我給你寫信吧。”

    倪匡一聽,兩眼一黑,“死了死了。”

    因為金庸說不過,但寫,沒有人寫得過他。

    這不,金庸寫了一封十幾頁的長信,從大局啦情義啦經濟形勢啊責任感啦什麼的入手,說得倪匡啞口無言,徹底寫掉了倪匡的那點邪念。

    有時候看他倆,真的是笑都要笑死。

    還有一回,倪匡寫了個小說,叫《地心洪爐》。結果出了一岔子。文中說衛斯理在南極,殺熊吃肉,剝皮取暖。

    有一位很軸的讀者就不樂意了,寫信質問:“為什麼衛斯理會有南極殺北極熊?”

    倪匡無言以對。

    後來這孩子不依不饒,不斷寫信問問問。

    “你倒是說話呀?”

    “怎麼滴,啞巴啦,沒臉見人啦?那就不要封筆吧,別出來丟人現眼了。”

    倪匡沒轍,憤然回懟:“南極沒有北極熊,世界上也沒有衛斯理。你較真個鬼啊?”

    這種迴應當然不能服人。

    這孩子接著又給金庸寫信:“為什麼倪匡那蠢貨會說南極有北極熊?你解釋解釋?”

    金庸夾在中間,左右不是人,沒辦法,只好打圓場,說:“南極原本有北極熊,被衛斯理殺死後就沒有了。”

    真是服了你們倆!

    後來倪匡被蔡瀾忽悠著去拍戲。

    倪匡說:“不拍。”

    蔡瀾說:“現場有一屋子路易十三。”

    倪匡說:“什麼時候拍?”

    拍的那天,倪匡先幹掉了一瓶酒,但說話居然不大舌頭,也不口吃,對白清清楚楚。

    但這時到了內心戲時候,導演急了:“匡叔,演戲啊,演戲啊。”

    倪匡當時戴著口罩,就嚷: “戴著這種口罩,怎麼演嘛 ?”

    “用眼睛演呀,用眼睛演呀!”

    倪匡扯掉口罩,罵:“你明明知道我眼睛那麼小,還叫我用眼睛演戲!你不會去死!”

    還有一回,倪匡演一場打架的戲,要被一個人踢一腳,然後滾下樓。

    導演說:“讓替身來吧。”

    倪匡說不用,“我胖的像一粒氣球,滾下去一定好看!”

    就真的從樓梯上咕嚕嚕滾了下去。

    後來他演戲上了癮,就一直在各種劇裡客串。可惜一直都是演些什麼嫖客啦、猥瑣男啦。

    有人就向倪太告狀,說:“蔡瀾叫倪匡演作家也就算了,叫他演嫖客,簡直是汙辱了大作家。”

    倪太不以為然:“倪匡扮作家、嫖客,都是本行。”

    倪太是大美人。

    當年倪匡剛到香港不久,去聯合書院讀新聞系,讀了一段,就不再讀了。但在那裡認識了倪太。“很靚的,她到現在都很靚。”然後就把倪太泡了。

    他嘴巴甜,特別會撩。

    哪怕現在七老八十了,還是叫倪太“珍妹妹”。

    有段時間他在美國,倪太在香港,他孤單難耐,就打電話給倪太撒嬌,說要“寂寞費”。倪太也依他。兩人一直像初戀一樣。

    他一生之中,多隨性而為,不像金庸嚴謹,也不想太正經。他就是覺得,怎麼快活怎麼來,做人一定開心。

    他說,上天造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本事,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本事,不要硬來。

    當年他剛到香港,去炒黃金,炒股票,虧得褲子都沒了,也是哈哈大笑。

    後來寫作,也是圖能賺錢。

    能賺錢,就能買快樂。

    蔡瀾有一次問他:“你一生都在做自己喜歡做的。”

    “也不一定做得到。”倪匡難得正經這一回,說:“做人,做不喜歡做的,很容易。要做自己喜歡的,真難!”

    但在這條難的路上,他一路笑著,鬧著,越來越皮,最終成了另一個傳奇。

    資料參考

    《蔡瀾談倪匡》山東畫報出版社2008-1

    《南方週末》倪匡專訪2006

    《倪匡傳:哈哈哈哈》 明報出版社 (HK)倪匡著2014-7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諸葛亮在隆中時,為何不謀劃輔佐漢獻帝中興漢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