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外星人復活

    瞭解李陵的遭遇,得先了解這場戰役的經過。

    公元前99年,漢武帝派李廣利北擊匈奴,並召見李陵,想讓李陵押送糧草,但是李陵說:我的手下都是精兵強將,不相只做押送糧草這種事。漢武帝表示已經沒有多餘的馬匹可以擴充給李陵了,李陵表示:只需5000步兵直搗單于王庭,不用馬匹。漢武帝認為李陵勇氣可嘉,同意了他的意見。

    作戰經過:李陵在浚稽山遭遇到單于主力,被匈奴三萬多騎兵包圍。李陵軍駐紮在兩山之間,以大車作為營壘,李陵領兵衝出營壘擺開隊伍,前排持戟和盾,後排用弓和弩,下令:“聽到擊鼓就進攻,聽到鳴金就收兵。”匈奴見漢軍人少,徑直撲向漢軍營壘。由於李陵的正確指揮和士兵的英勇作戰,匈奴3萬大軍敗退,並召集左右賢王8萬人再次進攻李陵,李陵且戰且退,退到一個山谷裡,李陵認為失敗的原因是軍紀問題,於是他檢查軍紀,發現軍隊裡有士兵私藏女人,李陵處死了這些女人,結果第二天果然突圍成功。經過幾天激戰之後李陵審問俘虜,俘虜表示匈奴要發動猛攻了,李陵認為自己處境危險,準備撤走。

    轉折來啦!以下看完,就知道為啥李陵變節!重點開始。

    李陵軍中有一個叫管敢的軍侯,因被校尉凌辱而逃出投降了匈奴。對單于說:“李陵軍無後援,並且箭矢已盡,只有李陵將軍麾下和成安侯韓延年手下各八百人排在陣式前列,分別以黃白二色作旗幟,派精兵射殺旗手即可破陣了。”於是單于命騎兵合力攻打漢軍,經過激戰,李陵部隊已經彈盡糧絕,這天黃昏,李陵認為自己大勢已去,與將士們商量分別突圍,如果有逃回去報告皇帝的人就最好不過了,約定在邊塞遮虜鄣會合。準備夜半時分擊鼓突圍,但鼓未響。李陵率百名將士突圍,失敗被俘。李陵失敗被俘的訊息傳到朝廷,漢武帝大怒,認為李陵這是變節叛變,滿朝文武都在詆譭李陵,認為李陵是叛徒,只有司馬遷為李陵辯護,然而漢武帝不僅不聽還判他腐刑,後來漢武帝又聽公孫敖講李陵在匈奴替匈奴練兵,於是更加憤怒,殺了李陵全家。(這是起因)

    後來,有到匈奴去的使者見到李陵,李陵都會和他們講:我替漢朝領兵5000血戰8萬匈奴,憑什麼殺我全家?使者說陛下聽說你為匈奴練兵,李陵大喊:那是李緒!不是我!

    直到昭帝時期,霍光等人輔政,他們與李陵關係很好,想勸李陵回國,於是派李陵之前的好友去見李陵,在匈奴,他們見到了李陵,而此時的他已經身著匈奴服裝,梳匈奴髮型,好友對李陵講現在是大赦天下,霍子孟輔政,你回去,榮華富貴不用愁。李陵沉默不語,過了一會兒摸摸頭髮說:我已經是匈奴人了。過了一會又說:我回去容易,怕再次蒙羞,無可奈何啊。

    最終,李陵沒有回到漢朝,在匈奴20多年,於公元前74年病死。這就是結果。

  • 2 # 方城闕

    李陵,西漢飛將軍李廣之孫。其父李當戶是李廣長子,英年早逝,所以李陵自小就深得爺爺李廣的憐愛。

    俗話說將門無犬子,李陵自幼也喜歡騎馬射箭,擺弄軍中行軍打仗之事。

    漢武帝因其父李當戶早先給身已當過貼身警衛,而且表現忠勇,便也有意栽培李陵,專門把他召到身邊任侍中,建章監。

    轉年,已長大成人的李陵,主動向漢武帝請求從軍,漢武帝同意後便來到邊疆,開始了自己的從軍生涯。

    在從軍的日子裡,李陵雖沒有經歷過什麼大仗,但在一次率領800騎兵深入匈奴腹地二千餘里的偵查行動中,機警的李陵卻將沿途的山川地貌、牧場水源位置全都繪製成圖,並順利的撤了回來。

    因為此事,漢武帝提拔年青的李陵為騎都尉,並讓他統領荊楚5000精銳步兵,駐紮在酒泉、張掖一帶。李陵平時教習部下箭術,體恤士兵,待人有禮,深得手下的擁戴。

    公元前99年,漢武帝派貳師將軍李廣利率三萬騎兵出擊匈奴,並詔令李陵部為李廣利軍的輜重護衛,隨後軍跟進掩護。年方25歲的李陵,意氣用事,不屑於與李廣利為伍。為了不拂天子顏面,便七繞八轉的向漢武帝墾求道:“我願獨率一軍出擊匈奴,為貳師將軍分擔一軍正面進攻的壓力,如有敵情還可以互相支援”。

    (漢武帝明白李陵此時的心思,當初你爺爺李廣不就是建功心切,不願做後軍嗎,最後肯求衛青分兵與他另出一軍,結果無功而返,在衛青的責備下激憤自殺。)

    於是便鄭重的告訴他,騎兵已盡數派出,無騎兵派給他,想借此打消李陵的念頭。可李陵再三叩頭,並堅定的表示自己的5000荊楚精兵各個武藝高強,英勇善戰,不懼怕匈奴騎兵,自己願帶這些勇士去步行進攻匈奴,直搗單于王庭。

    漢武帝聽後也被李陵的決絕勇氣所感動,為了慎重行事便派老將軍路博德率5000步卒作為李陵的後援,隨李陵出征。

    年輕的李陵一心想成為霍去病那樣的英雄,實現爺爺、父親都沒能實現的願望。“封侯拜相”是李家心中永遠的夢想,可就因為立功心切犯了兵家大忌。

    別看史書上如何記載李陵率5000步兵迎戰3萬匈奴精騎,英勇無比,排程有方,連續激戰8天,殺死匈奴近萬人。最後匈奴又增力5萬,將李陵軍團團包圍。最終突圍失敗,準備投降時,還故意與匈奴談判,拖延時間,想讓手下多跑出幾個等等。

    這只是表象,從李陵帶領步兵深入匈奴腹地時,就決定了他的失敗。試想一下,一個人就是徒手步行,在沙漠中連續行走十天半月,不死也得脫層皮,還打得了什麼鳥仗。碰上騎兵部隊也只有投降的份了,所以說就此事來看,李陵根本就配不上名將的稱號。

    也許有人會說,如果路博德及時率軍援救,李陵就不會全軍覆沒。可我說就路博德一個明白人,當初伏波將軍路博德接到漢武帝的詔令後,專門向漢武帝上奏說:“9月時分,秋高馬肥,不利於出兵匈奴;待到明年開春時,臣願意與李陵各帶5千騎兵出擊匈奴,必將獲勝。”可誰知年老昏聵而又好大喜功竟然是龍顏大怒,下旨怒斥路博德,並由此懷疑是不是李陵在背後作怪。

    李陵兵敗投降後,漢武帝原本以為李陵殺身成仁,還派人到其家中表示慰問。可回來的人卻告訴他李家人並沒有悲慼之情,派人一調查才知道是李陵投降了。漢武帝勃然大怒,罵李陵不配做李廣的孫子,沒有血性,並將他全家下獄。就連認為李陵是詐降,為其辯護的司馬遷也遭受牽連,被關入大牢。

    一年多後,漢武帝心有歉意,派公孫傲率領騎兵出擊匈奴,希望把李陵解救回來。誰知公孫傲出兵沒能找到匈奴,又怕漢武帝怪罪自己無功而返,便將從幾個俘虜口中聽說的李陵在幫匈奴練兵,準備對抗漢朝的不實之詞報了上去,漢武帝又犯了老來昏,下令將李陵全家滅三族,為其辯護的司馬遷施腐刑。

    至此李陵是詐降,還是真降,就成了一樁歷史公案,後世人為此爭論不休。

    但可以肯定的是,李陵在得知被滅三族的訊息後,一定是對漢武帝只有仇恨之心,決無在回去之意。漢武帝死後,漢昭帝繼位。李陵年青時的朋友霍光勸說漢昭帝召回李陵、蘇武等人。出使匈奴的使者暗地裡告訴巳是匈奴右校王的李陵,可誰知李陵表情決絕的說“大丈夫不能一錯再錯,反覆無常。”

    在此特定的情況下,李陵要怨只能怨自己當初沒有殺身成仁之決心,終身只有在威武不屈的蘇武映照下,鬱鬱寡歡,了此殘生。

  • 3 # 品點歷史

    李陵,是漢朝李廣的孫子。李家世代為將,卻又都似乎運命多蹇,不是這個短命,就是那個受到排擠,始終不見興旺發達。李陵之祖父李廣,驍勇善戰,軍功累累。然而也是終生鬱悒不得志,“白首覓封侯”,官位從沒超過九卿,留下了“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千秋遺憾。

    李陵秉承祖蔭,壯年時就被提拔為羽林軍長官。他也擅長射箭,十分愛護手下士兵。敢打敢拼,繼承乃祖遺風,曾經率領800名騎兵,孤軍深入匈奴地域二千多里的地方,過了居延海。隨後又被擢升調到酒泉、張掖屯兵秣馬,防衛匈奴。

    天漢二年秋,貳師將軍李廣利率領三萬騎兵,在祁連天山攻打匈奴右賢王。李陵接受的任務是率領他的五千名弓箭手,行進一千里路程,分散匈奴的注意力,從側翼減輕匈奴對李廣利的威脅。

    這個任務正是李陵悲劇的開始!

    原本李陵的部隊只是作為一支偏師,對匈奴側翼進行襲擾。可誰料想,瞎打誤撞的,竟然碰到了匈奴的主力。匈奴單于用8萬士兵圍困李陵。李陵命部隊就地紮營,然後用大車結成環陣,利用強弩射殺匈奴騎兵。應該說,李陵的方案是十分奏效的,匈奴軍隊遲遲不能攻破李陵的環形車陣。

    但是終究人數懸殊太大,浴血奮戰8天后,雖然殺傷了匈奴一萬多人,不過自己也傷亡慘重,箭也射光了。但是匈奴兵就是不退,他們也看出來了,這是漢軍的一支偏師,與主力部隊已經失去聯絡,不會再有援軍來了。眼看就要守不住了,李陵下令突圍,在付出慘重後,部隊終於突圍出來了。但是匈奴軍隊就像惡狗一樣,死咬著不放,靠著騎兵的機動性,在距離漢地僅一百多里的地方,李陵軍又被匈奴截斷了歸路。

    沒有糧食、弓箭,而救兵遲遲不來援助。當時曾被確定作為李陵後援的率一萬騎兵的強弩都尉博德,卻自居老邁,恥為李陵後援。其上書皇帝后,被改派到西河,即今山西西北一帶。兩軍相距

    遙遠,無法救援,朝廷也未另外再派人援救。李陵知道大勢已去,覺得敗軍之將,“無面目見陛下”,便投降了匈奴。

    出身與將門世家的李陵,最後卻做了匈奴降將,不得不說令人遺憾。但是,李陵降匈奴,自身原因以外,漢武帝也脫不了干係!

    一 首先說說李陵自身的原因

    當初漢武帝只想讓李陵做李廣利的運輸隊,可是李陵不幹,他跟漢武帝說,我軍中將士都是荊楚勇士、奇材、劍客,力可縛虎,射必中的,請求漢武帝讓他自成一軍獨當一面,到蘭幹山南邊以分單于兵力。漢武帝說,我發軍這麼多,沒有馬匹撥給你。李陵答道:"不須給馬匹,臣願以少擊多,只用五千步兵直搗單于王庭。"最後漢武帝沒辦法,只得同意李陵的請求。其實李陵不是不知道,五千步兵,深入漠北,很容易被匈奴騎兵圍上,必定是凶多吉少。但他還是一意孤行,其中原因,除了英雄主義,好處風頭外,更重要的是急於建功立業,為李氏一族光耀門庭吧!

    李陵深諳為兵之道,他帶兵突出重圍,已屬強駑之末勢。而匈奴兵佔盡地主之利,天時、地利、人和,坐收漁利,輕而易舉。這是後李陵的另一個性格影響了他的決策,那就是他愛兵如子。為儲存兵卒性命,他孤注一,選擇投降。

    有人說,李陵當時為什麼不選擇自殺,以身殉國,這樣還能保留一個死節的名號。對於這點,我猜測,他當時降匈奴可能並不是真心實意,想著日後找機會在反正,畢竟留的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可是,之後漢武帝的做法讓他徹底死了心,一心一意留在匈奴,永不回漢。這裡引申出第二和原因,即漢武帝和漢朝的因素。

    二 漢武帝即朝廷的因素

    其實,在長達數十年的漢匈戰爭中,投降匈奴的漢將遠不止李陵一個。

    武帝即位十七年,任前將軍和單于交戰,兵敗投降匈;因俘虜了Murano王而被封為浞野侯的趙破奴將軍,在與匈奴左賢王作戰時,以懸殊的兵力2萬對8萬敵軍,而被活捉,全軍覆沒,在匈奴羈留十年後逃亡回漢朝;在李陵之後深受漢朝器重的貳師李廣利,因全家被滅族,而倒戈匈奴,與漢朝作對。

    漢朝時期“裙帶風”盛行。其實,封建社會各王朝大都如此,尤以漢王朝為甚。為樹立大將軍衛青威信,使之封侯晉爵,漢武帝不惜犧牲李廣這個老將,丟卒保車,興師動眾,一將功成萬骨枯。衛青一生顯貴,沒有遭到橫禍的原因是,一來由於自己的姐姐衛子夫受漢武帝寵幸,二是與平陽公主結婚,成為不折不扣的皇親國戚,這當然與衛青能力出眾也有關係。其他將臣,不是被殺戮,就是被滅族,削奪封地,不得善終。

    而李廣利,是漢武帝寵姬李夫人之兄,也是皇親國戚。天漢二年秋出征匈奴的直接動因就是漢武帝想透過這場戰事再提拔貳師李廣利,為其增封。軍隊戰勝了,功勞屬於最高統師,而下層將官根本不能得到名實相符的獎賞。賞罰不公,任人唯親,是漢王朝一大弊端。不過漢朝最幸運的,幾次重用外戚,如衛青,霍去病,都是能力超強的將領,這不得不說是天佑大漢。

    而漢王朝對李家的不公正待遇使李陵對漢朝積怨更深。李廣的堂弟李蔡被封為列侯,官位做到三公。後來犯下重罪,畏罪自殺。李陵的叔(伯)父李敢曾經搶奪了匈奴左賢王的戰鼓和軍旗,被封為關內侯。後因怨恨大將軍沒有聽從其父李廣的請求,使李廣因迷路自殺身亡,與衛青發生械鬥,並將衛青打傷。後來,乘李敢隨漢武帝去甘泉宮打獵之時,驃騎將軍霍去病替自己的舅舅(衛青)報仇,把李敢射死。武帝非但沒有秉公論斷,反而胳膊肘向內拐,庇護皇親,故意說李敢是被鹿撞死的。這些事李陵心靈上留下影響。

    對於李陵降匈奴一事,司馬遷對此早有論及。他認為李陵“身雖陷敗彼,觀其義,且欲得其當而報漢”。李陵投降後,在匈奴同蘇武曾有過談話。一次,李陵對蘇武說:“陵始降時,忽忽如狂,自痛負漢,加以老母系保宮。”這表明李陵投降是出於無奈的,他投降後內心是極度痛苦的,他時時刻刻都在惦記著自己的國家,惦記著囚於保宮的老母。

    但後來出了一件烏龍事件,使得李陵全家被漢武帝所殺。

    其實,李陵投降很久以後,武帝也悔悟到李陵是無救援所致,說:“李陵出塞之時,本來詔令強弩都尉路博通接應,只因受了這奸詐老將奏書的影響又改變了詔令,才使得李陵全軍覆沒。"心懷愧疚的漢武帝於是派使者慰問賞賜了李陵的殘部。李陵在匈奴一年後,武帝派公孫敖帶兵深入匈奴境內接李陵。

    公孫敖在匈奴兜了一圈後,無功而返,怕漢武帝責罰,對武帝說:"聽俘虜講,李陵在幫單于練兵以對付漢軍,所以我們接不到他。"武帝聽到後,便將李陵家處以族刑,他母親、兄弟和妻子都被誅殺。

    此後,有漢使到匈奴,李陵對使者說:"我為漢朝領步卒五千橫掃匈奴,因無救援而敗,有什麼對不起漢朝而要殺我全家?”使者說:"陛下聽說李少卿在為匈奴練兵。"李陵說:"那是李緒,不是我。"李緒本來是漢朝的塞外都尉,駐守奚侯城,匈奴來攻便投降了。就因為這樣的一次烏龍事件,漢武帝錯把李緒當成李陵,就殺了李陵全家。而李陵恨李緒為匈奴練兵,讓自己蒙受不白之冤,而使自己全家被誅,便派人刺殺了李緒。

    漢武帝死後,大將軍霍光、左將軍上官桀輔政,這兩人都是李陵少年時的好友。於是他們派人來到匈奴,請李陵回到漢朝。但是李陵已經在匈奴生活了20多年,李陵對漢朝的使者說:"大丈夫不能反覆無常,再次蒙羞。"最終都沒有在回到漢朝,最後病死在匈奴!

  • 4 # 陽光總在風雨後1125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英勇無畏者甚多,但貪生怕死之輩亦不少。前者受千古景仰,後者遭萬世唾棄。然而,有一個人雖然也是戰敗投降,被當時的輿論狂轟濫炸,但卻被世人深深的同情。這個人就是西漢大將李陵,飛將軍李廣之孫。

    李陵本來有良好的政治前途,又是飛將軍李廣之孫,年輕時就擔任侍中、建章監。可以說年少有為,他善於騎馬射箭,對人有仁愛之心,謙讓下士,周圍人都看好他,連漢武帝認為他具有李廣的風範。

    李陵曾深入匈奴二千餘里,越過居延偵察地形,未遇到匈奴順利返還。後升為騎都尉,帶領精兵五千,駐在酒泉、張掖等地教習箭術以防衛匈奴。幾年後,漢朝派貳師將軍李廣利徵大宛,命李陵帶其五千兵馬隨後。行至邊塞,武帝又詔令李陵,要他留下手下將士,只率五百輕騎出敦煌,至鹽水,迎接李廣利回師,然後仍駐屯在張掖。

    改變李陵一生命運的重要時間節點則是公元前99年。這一年,漢武帝派大軍討伐匈奴,只安排李陵做個押運糧草的後勤官,李陵不甘心,定要為李氏家族爭口氣,重回巔峰榮耀,率領五千步兵獨自去討伐匈奴,奈何李陵部隊先出了叛徒,這個叛徒叫管敢,是他出賣了李陵部隊的軍事機密,導致李陵孤軍作戰無法突出重圍。結果戰敗被俘。

    李陵以五千軍士力抗匈奴八萬驍勇之敵,堅持十餘日,不可謂奇蹟,不可謂不盡力,然而李陵卻最終沒有實現其“吾不死,非壯士也”的諾言。浚稽山一役證明了李陵的軍事才能,而最終的結局卻使他背上了“漢奸”的罵名!

    起初,李陵是詐降,為了儲存實力!但因李陵是李廣之孫,名門之後,其投降訊息傳回漢朝後,漢武帝震怒,先是責問替李陵說好話的郎官陳步樂而使陳自殺身亡,後又對為李陵求情的太史令司馬遷動了宮刑。漢朝都城離匈奴之地萬里之遙,資訊哪裡那麼準確?傳聞投降後的李姓漢人為匈奴練兵,漢武帝更是大怒,夷李陵三族,李世宗族,以李陵不死為辱,徹底絕了李陵的歸漢之路。實際上這是一樁大大的冤案,替匈奴練兵者,是降將李緒。

    據其他史料記載,就在李陵投降匈奴的前一年,蘇武出使匈奴被扣。後來,李陵宴請蘇武,李陵給蘇武斟滿酒說:“你不降匈奴,忍辱負重,名揚天下,功勞蓋世。”李陵推心置腹地告訴蘇武說:“我投降的目的原本是想找機會劫持單于,為國家效勞。卻不料漢皇不瞭解我的心志,殺了我的老母和妻兒,絕了我的歸路。”蘇武說:“過去,我深知老友的為人處世的態度,但現在你的處境不同過去,是非功過,也只好由人們去評說。但是我決不能做對不起國家的事。”   李陵聽蘇武說完後,長嘆一聲:“比起蘇君來,我這個人真如糞土一般。”說罷,熱淚縱橫,起身吟唱了一首《別歌》:“徑萬里兮度沙漠,為君將兮奮匈奴。路窮絕兮矢刃摧,士眾滅兮名已頹。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將安歸!”

    李陵曾一戰成名,也因一戰而名滅;他自認忠良之後,卻做了降將;他一心想要光耀門楣,卻害得家人被滅族;他雖然在異族過著優裕的生活,卻始終難消其胸中塊壘。李陵寂寞地生活在“胡天玄冰”之中,直到公元前74年病死。

      

    李陵,讓人壯其勇,憐其才,惜其降,嘆其遇,憤其有國而難回,有志而難酬,有口而難辯。可悲,可嘆!

  • 5 # 洛水清風

    李陵是個很有爭議的歷史人物 ,有人說他是個悲情的將軍,讓人憐憫惋惜,有人說他就是個漢奸,根本不值得同情。那麼,歷史上李陵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

    李陵是漢代名將李廣之孫,李當戶之子,堪稱將門之後,公元前99年,漢武帝派貳師將軍李廣利帶領三萬漢軍從祁連山兵擊匈奴,李陵的任務是負責押運糧草。李陵建功心切,向漢武帝請旨,願意獨當一面。漢武帝對李陵的勇氣讚許有加,可已經沒有騎兵可派 。李陵則說:我願帶5000步兵出擊匈奴。漢武帝也是想磨練一下李陵,就讓他帶兵出居延,配合李廣利,以分匈奴之兵。

    但不幸的是:李陵出居延一千里,在浚稽山遭遇到匈奴單于八萬主力部隊。五千步兵對八萬騎兵,將是怎樣的一場血戰!李陵以傷亡2500人的代價,射殺匈奴一萬餘人,由此可知當時漢軍彪悍的戰鬥力。匈奴也害怕了,打算撤兵。可這時漢軍中出了叛徒,把李陵部隊傷過半,弓箭用盡的實情告訴匈奴人。於是,匈奴再次對李陵的部隊發起攻擊。

    此時,李陵的部隊已經陷入絕境,要糧沒糧,要救兵沒有救兵。面對匈奴的攻擊與招降,李陵一句“無面目報陛下矣”!遂投降匈奴。最後,只有400名漢軍殺出重圍,回到漢朝。

    司馬遷在《史記》中關於李陵投降的是這樣記載的:單于既得陵 ,素聞其家聲,及戰又壯,乃以其女妻陵而貴之。漢聞,族陵母妻子。自是之後,李氏名敗。而隴西之士居門下者皆用為恥焉。

    1據此,有人說是漢武帝滅了李陵的三族,斷了李陵的退路,李陵不得已有當初詐降變為真心歸降匈奴。我非常不認同這個人觀點。畢竟,李陵投降匈奴後被招為駙馬,漢武帝如果不對李陵投降的行為做出嚴厲懲罰,何以對得起那死去的4000多漢軍的英靈,讓他們家屬情何以堪!如果不對李凌做出懲罰,就會助長投降之風,以後如何弘揚軍人殺身成仁的氣節!所以說,漢武帝誅滅李陵三族沒有錯,就連那些依附李家門下的隴西之士,都以李陵的投降為恥辱。

    不管後人如何為李陵的投降洗白,也掩蓋不了他貪生怕死的懦弱。他繼承祖父與父親勇猛,卻少了他們的血性。當時,有四百多漢軍殺出重圍,回到漢朝。李陵如果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氣節,以他的勇猛善戰,突圍出來不是沒有可能的……看看抗日戰爭時期衡陽保衛戰,方先覺將軍儘管打的日軍死傷慘重,就是因為最後與日軍簽訂城下之盟,使他的形象大受損失。

    所以說,李陵的淪落,非武帝之過,是他貪生怕死所致。即使他詐降,也難有作為。試想,一個漢人在匈奴為將,必定處處受到監視,想帶兵倒戈漢朝,怎麼可能!

  • 6 # 武水入渭

    與好友司馬遷一樣,才高八斗。最大的缺點就是不通人事。處處碰壁。如何稍稍學一點人事法則,美名千古,還是極有可能的!

  • 7 # 林城—布衣

    李陵,西漢武帝時期抗匈名將,其祖父為人稱“飛將軍”的抗匈名將李廣。李陵出身將門,家族世代為將、盡忠報國,但多時運不濟。

    西漢武帝時期國力強盛,廢止了與匈奴的“和親”之策,派漢軍北擊匈奴。在選任軍事統帥時,武帝多用外戚。例如,司馬大將軍、長平侯衛青,貳師將軍李廣利等。

    雖然,漢軍在北擊匈奴過程中,取得了輝煌戰績,成就了一代名將衛青、霍去病等。但在具體的戰役指揮和將領使用上,也存在有一些失誤之處。

    前99年,李陵隨貳師將軍李廣利出征匈奴,率五千步兵與八萬匈奴兵戰於浚稽山,終因寡不敵眾兵敗投降。當時,漢匈兩方將領投降對方的並不少見,後來貳師將軍李廣利也兵敗投降了匈奴。

    按當時的情形,李陵實為形勢所迫,並不是真心歸降匈奴。後有人誤傳李陵幫助匈奴訓練士兵準備南下攻漢。漢武帝大怒,下令夷滅李陵三族,太史令司馬遷因為李陵辯解而被處以腐刑。

    得知訊息的李陵,心灰意冷、再無牽掛,真心投降了匈奴鞮侯單于,並迎娶公主為妻,封為右校王,管理堅昆地區。漢昭帝即位後,大司馬霍光曾遣使勸說李陵歸漢。李陵不能釋懷武帝屠滅其三族,也不想反覆無常,而拒絕歸漢。前74年,李陵老死於匈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很多人都相信宇宙大爆炸的理論?是根據什麼?紅移現象還是燃燒的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