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嶺南外貿人

    我2005年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做的就是外貿,當時在一家小企業。做了三年以後,我開始單幹,賺了一些小錢,在老家買了車買了房。但是我由於太年輕,在職場歷練不夠,識人能力和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也非常差,因此在單幹6年間,吃過不少虧,逐漸感覺遇到了很大的職業瓶頸——也就是31歲的時候,覺得自己應該再重返職場充充電,因此我又出去打工了兩三年。

    人在職場確實是很尷尬的,到了35歲前後的年齡,感覺是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如果35歲在基礎職位上沒有突破、沒做到初級以上管理的話,以後也會比較難,因為很多90後崛起了。他們更年輕,更有衝勁,而且沒有結婚,沒有後顧之憂,老闆很喜歡這樣的人。

    還好,因為我以前自己單幹過很長一段時間所以心底還是愛自由、不安分,總想自己有朝一日再創業,因此在打工的時候,也很體諒老闆的艱辛,就會暗中比別人更努力更用心,擔更多的責任、幹更多的活,以便更快地得到成長和歷練。很多人打工是從老闆那定期領薪水,都是卡著點上下班,我不一樣,我早上可能會提早半個小時去,晚上可能會晚兩三個小時才回家,我覺得給老闆幹也其實也就是給自己幹,幹好了老闆有的賺,自己也有成長。

    在我重返打工的第1年,我做到了主管職位。在第2年裡,我被我的客戶公司挖走,是一家外企,我在這家公司待了一年。因為覺得這家公司有點小見不到什麼前景,再加上妻子的工作調動,我決意辭職來到了新的城市。

    在這個城市我順利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做外貿經理,因為投簡歷的時候,我就是特意奔著這種管理職位去的。在做了一年半的外貿經理以後,老總髮現我業績比一般的業務員好太多,就不讓我再管業務員,而且覺得我拿的太多,處處給我使絆子。沒辦法,我只好再次辭職。這個時候再去找工作,我已經有點點心灰意冷了,因為我覺得在小企業也就這樣吧,真正有格局的老闆沒多少。因此我決定再次創業,直到現在。錢暫時賺的不多,有時候還不夠花,睡眠和休息不足,但是每天都很充實,動力十足。

    以上是我畢業到現在接近15年的經歷。我講這些,並不是鼓勵所有人都去創業,因為有的人就適合創業,是天生的企業家特質;有的人是經過職場訓練以後,學到了怎麼去做生意,也認為自己應該去試試;而有的人可能就是適合於一輩子兢兢業業地為別人工作,求得一份安穩,賺到屬於自己的那一份財富。

    所以我並不是建議每個人都辭職去創業,因為盲目創業和負氣跟風的創業, 風險其實是非常大的。同時,創業和打工對人各種能力和素質的區別性考驗實在太大了。

    有統計學家統計過,75%的創業都以失敗告終,只有不到25%的人創業成功。這往往是一條不歸路,做老闆比做員工辛苦更多,擔責更多。公司假如倒閉了,員工可以換一下公司繼續打工,而老闆就可能沒什麼更好的選擇。在你傾盡所有創辦一家企業後,每日輾轉辛苦不說,在沒有見到收益的時候,你心裡面是非常不安定的——你到處找錢,如果找不到錢,而且又做了錯誤的經營決定的話,那可能你所有的心血都會付諸東流——這時候你再從0開始返回去打工,談何容易?有可能別人已經在職場上佔據了很有利的位置,你返回去和別人同臺競技甚至屈居人下,就比較難堪了——不是所有人都能受得了這種反差。

    35歲也基本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齡,中年人的危機感時時縈繞在你我的心頭。如果你此時還在別人的公司上班,那請你抓緊努力,珍惜這份工作,儘快學習提升自己,以期做到中上層領導崗位。請你依然相信天道酬勤,不要為失敗和錯誤找藉口,要為成功的向上突破找方法。做一個職業經理人依舊是非常不錯的人生選擇。

    如果你還有一些餘力的話,建議開拓第二職業,並學習做一些適當的資產投資。如果你愛寫作,那也請堅持,因為我個人認為寫作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它可以將你的大腦思維和所學知識進行系統且有效的蒐集、整理、沉澱、和昇華。很多人把自己的第二職業也做得很好,成為斜槓青年,甚至把第二職業變成了最賺錢的第一職業,這也給我們一些啟發。

    同時,中青年人也應該多和同行或者跨行的同齡人進行一些交流。人是社會性的動物,人在交流中相互對照、借鑑、學習、和成長。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如果同齡人比我做得好,那麼他一定有他的可取之處,或者說別人不曾看到的優點。雖然別人的成功無法直接複製,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借鑑他們的某一些經驗套路,或許自己能因此少走一些彎路。

    而且,我發現這個時代在進步,45歲以下的人都應該算作為青年人!君不見許多40歲左右的女士泰然自若地被稱作小姐姐,而不少40歲的男士看起來依然年輕帥氣——所以我們也不要動輒用年齡來定義、侷限、嚇唬自己。

    這個時代知識更新也很快,所以我們不論在什麼時候都要記得Live and learn(活到老學到老), 保持年輕時的空杯心態,以謙卑的姿態面對領導的重託和年輕人的崇拜。倚老賣老不可取,固步自封更不行。戒驕戒躁,活在自己的“時區”裡,每天進步一點點,久而久之便可能有卓越成就。

    最後借用《禮記・曲禮上》中的古話送給樓主,我們共勉:“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願肩負責任的我們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活出理想中的自己的樣子,為更年輕的一代人做出榜樣!

  • 2 # 奮鬥yingde人生

    三十歲的面年齡屬於奮鬥的年齡,俗話說的的好男人三十一枝花,在這個年齡從慢慢的懵懂無知,變得懂得各種人情世故,以及世上的人情冷暖,這是必須保持良好的心態,具體的從一下幾點做起 一、擁有健康的身體

    一個男人要成功,首先要保證他是活著的。所以,健康對每個男性來說,這是成功的前提和保障。這就要求:男人必須透過各種保健措施和方法,來保證充足的體能和旺盛的精力,以完成成功男人應盡的職責。下面,提供幾點對健康有關的建議:

    1、要擁有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

    2、要有均衡的營養;

    3、要有充足的睡眠;

    4、要有適量的運動。

    二、要有夢想和追求

    縱觀所有成功的男人,都是有夢想和追求者。正是這種夢想的力量和堅持不懈地追求才成就了他們的豐功偉業,實現了他們的人生價值。

    如何讓自己有夢想和追求,並堅持到底,直到成功呢?

    1、設定人生目標;

    2、樹立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和榜樣;

    3、透過書籍、廣播、媒體等途徑,多學習、收聽和蒐集一些積極的資訊,不斷地激勵自己和進行自我激勵。

    4、加入和接觸積極的環境,多聽取成功人士的建議或為成功者工作,直接向他學習。

    5、堅持到底,直到勝利。

    三、要有堅定的信念

    只有擁有堅定信念的人才能登上成功的巔峰。堅定的信念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要相信夢想;另一個是要相信自己。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定律,叫做:堅信定律。堅信你所堅信的就一定能夠實現。

    增強堅定信念的方法:

    1、制定夢想板或夢想檔案;

    2、天天都要看自己的夢想板,最好能清晰化、影象化;

    3、把大的夢想分解成小的目標,從完成一個個的小目標開始,會大大增強自信的程度;

    4、潛意識確認,不斷地給自己做自我激勵:我一定能行!我一定能成功!我是最棒的!等等。

    四、要有成功的事業

    事業成功與否是衡量一個成功男人的重要標誌。要想在事業中取得成功,就必須擁有人生的使命,它能點燃人做事的熱情,它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助燃劑和推動力。

    如何才能擁有成功的事業呢?

    1、要有一個為社會或人類有價值的使命;

    2、要選擇自己喜歡的行業;

    3、要有自己在所選行業方面的特長;

    4、最好找一個導師或專家做為你的顧問;

    5、全力以赴,堅持到底,直到勝利。

    五、要有責任感

    責任也是一個人產生強大動力的源泉。所有的成功者,大都具有強烈的責任感,無論是對家庭、組織、國家,還是社會,都具有強大的責任。

    責任感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要有愛心;另一個是要有感恩的心。只有有愛心的人才會想法設法去幫助別人,責任感便自然而生;只有有感恩心的人,才會極力用心去回報別人,責任感便自然而來。

    六、要講誠信

    “誠信是立人之本,誠信是立業之本,誠信是立家之本,誠信是立國之本,誠信是金。”。一個之所以能做出豐功偉績是因為團隊和組織的力量,單靠一個人是不可能做到的。那別人為什麼會跟你走?兩個字:信任。為什麼要信任你?因為你只有做正確的事,做正確的人,別人才會跟你走。誠:就是心裡所想的和嘴上所說的一致;信:就是自己所做的跟自己所說的一致。

    如何才能做到誠信呢?

    1、做正確的人,做正確的事;

    2、言行一致,表裡如一;

    3、做任何事都要有始有終。

    七、要有足夠的能力

    成功=態度+能力。一個人上述條件都具備,但就是不具備成功的能力,同樣是不能成功的。態度是內在的,能力是外在的,內在的東西再好,如果不能透過能力把它展現出來,那隻能叫空想主義者。

    尤其是當今的社會,能力變得越來越重要了,著名的女學者王小平就應時代而作,寫了一本書叫做《本領恐慌》。能力時代已經到來了,所以,一個人要想成功,就必須練就一身跌爬滾打的真功夫,才能在高手如雲的江湖武林中行走。

    能力包括許多方面,如情商、智商、財商、逆境商、領導力、人際、推銷等等。

    如何才能具備這些能力呢?

    1、向書本學習;

    2、向成功人士學習;

    3、在實踐中學習。把學到的知識在實踐中運用,練習、練習、再練習!因為知識是學出來的,本領是練出來的。

    4、最好把應該具備的能力分類學習和訓練。

    八、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著名的華人成功學大師陳安之說:成功=知識+人脈。其中知識佔30%,人脈佔70%。可見,人脈在一個人的成功中所起到的作用。對於如何處理好人際關係,

    九、要有良好的個人形象

    良好的個人形象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通行證,個人形象已成為成功人士的外在品牌。這一點非常重要,大家都明白,就不再贅述。

    如何做好個人形象呢?

    1、整潔的儀容儀表;

    2、言談得體、舉止大方;

    3、面帶微笑,要有親和力;

    4、言行一致,表裡如一;言必信,行必果。

    5、風趣幽默。

    十、要有真正的愛情和幸福的家庭

    每個人都渴望擁有真正的愛情和幸福的家庭,可是卻有很多人得不到。於是,就有人說:事業成功的男人,愛情就很難得到,家庭就很難幸福;擁有愛情和幸福家庭的人,事業就很難成功。我不贊成這種觀點。偉大的周恩來總理曾經說過:誰說革命的時候不能戀愛,革命與愛情並不矛盾。事實也的確是這樣,在事業上取得成功,而在愛情和家庭上又很幸福的人也大有人在。不說自己沒掌握好兩者之間的關係,沒找到平衡點,卻在為自己辯解,這是一種心理疾病。

    如何才能擁有真正的愛情和幸福的家庭呢?

    1、要有一顆愛心;

    2、要有責任感,懂得照顧愛人和家庭;

    3、要適時幫助家人做些家務;

    4、要懂得風趣幽默;

    5、要處理好夫妻、家庭之間的關係;

    6、要會教育孩子,與孩子保持親密的溝通。

    7、會創造浪漫的氣氛和環境。

    總之,每個男人都有成功的潛能,關鍵是你能不能成功。做一個成功的男人是每個男人的夢想,嫁一個成功的男人是每個女人的夙願。願每個男人都能挖掘自己的潛能,按照這“成功男人的十大標準”要求自己,成為一個成功的男人,為家庭、國家和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 3 # 濱燕灣

    沒有經驗,提供不了良好的答案,只是很天真的認為,一頭扎進一個領域,利用人性,是可以賺個飽飯錢的,而嘗試創業是一個出路。但是在創業前,還是以本職工作為主,先賺好本錢,至少攢夠半年的存糧吧,餓是餓不死,只是會更辛苦

  • 4 # 中國高爾夫網

    35歲,是很多中年職場人士的一個痛點,正如題主說的那樣:降薪、裁員、房貸…,面臨著很大的壓力。

    但是你要知道任正非43歲創辦的華為;馬雲35歲創辦阿里巴巴;陶華碧42歲白手起家做起了老乾媽·····有太多的例項說明35歲,並不算什麼,不要因為年齡,而框死人生的可能性。

    35歲後,職場人都去哪裡了?

    幾乎所有的職場人,都逃不了繼續在職場、離職創業、離職深造這幾個選擇。

    繼續在職場:這個年齡段,一樣上有老下有小,作為職場人依然要靠著當前的這份工作養家餬口,絲毫不敢有懈怠。網上曾流傳一句話“不要隨便罵九零後小年輕,而可以隨便罵中年人,因為他們不敢隨便離職”,這擊中了剛剛在城市站穩腳跟的中年人的軟肋。

    離職創業:這樣的朋友也有不少。自從我開始工作以來,就陸續看到當時已經成為企業中高層的領導離開,他們看著在企業內再高升已經沒有希望,而自己又積累了一些行業內的資源,於是就離開大公司,另起爐灶,自己開起了公司。

    離職深造:走這條路的人不多,但不是沒有,現在職場競爭激烈,如果再碰上外部大環境不好的時候,高學歷相比之下會更有優勢。

    當然,35歲以上的人,如果離開職場,絕不僅僅止於以上幾種方向,也有徹底不工作,當自由職業者的,當職業股民的等等,我們都可以歸為其他類別。

    職場資料

    就拿這些年大火的網際網路行業來說。

    100offer資料顯示在網際網路行業,31歲以後,求職者收到的人均面邀數量開始下滑。拉勾網2018年釋出過一篇《90後網際網路職場報告》,行業平均年齡在26歲,90後從業者超過55%。所以很多行業裡已經形成了對35歲以上職場人士的偏見。

    35歲的職場人應該做什麼

    就像開頭說的馬雲、任正非、老乾媽那樣,變老並不意味著人生要走下坡路。

    變老意味著人生履歷的豐富、認知能力提高、人際關係的維護等等。

    35歲,不應該再是一個悶聲苦幹的年紀,更應該去努力的學習在這個年紀該有的優點,憑藉這些優點去變成一個掌舵人。

    之前在和前輩打Golf的時候,前輩說過一句話:人生如棋,一步三算。

    恰恰如此,能看到自己即將面臨的危機,說明你是努力上進的人,能想到去找方法去解決這些危機,說明你是有頭腦的人。找到合適自己的方法並已經為之努力的人,說明你是成功的人。

  • 5 # 阿木的日常

    變老並不意味著人的職業競爭力會進入下坡路。馬雲35歲創辦阿里巴巴;任正非43歲創辦華為;巴菲特和芒格倆人的平均年齡已超過90歲,還在資本市場叱吒風雲……不要因為年齡,而框死人生的可能性。

    職場優勝劣汰的定律表明,無論多大年齡、無論身處何種位置,越早努力奮鬥的人,越能積累到更多應對職業變局、運轉人生走向的底氣和“籌碼”。

    人至中年的危機和焦慮,在網路話語權日益年輕化的今天,極易被點燃、進而被販賣。

    前段時間,有兩篇文章在網上熱傳,一篇講述了37歲高薪IT工程師被裁員的事,另一篇則聚焦IT圈裡的35歲現象。兩篇文章指向一個共同的話題:“35歲+”職場人面臨的職場困局。

    雖然兩篇文章在選題上的傾向性使其有販賣中年焦慮之嫌,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技術急速更迭的IT和網際網路行業,以及由這場網際網路大潮波及、催生的行業中,35歲,確實成了一個醒目的關鍵詞。

    在這些行業裡,對很多人、尤其是職位不高的人而言,自35歲往後,從年齡上就喪失了競爭優勢。之所以會這樣,基於幾方面的原因:首先,工作多年,很多職場人不再葆有年輕時對工作的那份激情和幹勁;其次,“35歲+”的人多處於“上有老、下有小”的狀態,家庭因素使其難以全身心投入工作;再次,隨著年齡增長,人的部分大腦功能會出現衰退,導致一些職場人在效率、創新等方面難敵年輕人。

    一些資料似乎也印證著這個現象。專注於網際網路行業招聘的“100offer”提供的資料顯示,31歲以後,求職者收到的人均面邀數量開始下滑;拉勾網2018年釋出的《90後網際網路職場報告》顯示,網際網路從業者平均年齡是26歲,其中55.8%是“90後”。

    基於網際網路業內規律,很多企業在招聘時把門檻定到了“35歲以下”,也有一些企業裁員時大刀闊斧“砍”向“35歲+”的人。2019年5月初,甲骨文公司裁掉了數百名中國研發中心員工,其中很多都是37歲左右的工程師。某網際網路行業獵頭受訪時表示,他主要推薦“90後”候選人,很少“撩”35歲以上的候選人,因為“推薦成功率很低”。

    “35歲職場失寵”現象在其他行業也不鮮見。一位投資集團高管表示,“35歲仍在低職級徘徊的人,在市場中失去了競爭力,哪怕你願意降價,買主也看不上。”很多人可能覺得這話充滿偏見,但在秉持這種“偏見”的企業管理人員的用人準則裡,35歲,彷彿一道分界線,過了這條線,就不再是職場寵兒了。

    然而,職場競爭力並不只有年齡這一個指標。儘管“35歲+”的職場人從年齡上不再具備競爭優勢,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就沒有競爭力了。

    “35歲+”的職場人有年輕人沒有的職業優勢。首先,從工作經驗上看,這個年齡段的人普遍擁有10年及以上的工作經驗,無論是中高層管理人員,還是職級較低的人員,豐富的工作經驗以及在此基礎上培養出的業務能力、積累的人脈資源等,都是維持企業正常運轉的關鍵力量。其次,從職業定力上看,這個年齡段的人往往對自己和工作都有了成熟的認識,不再像初入職場時定性不足、跳來跳去,且對企業有了一定的感情,更忠於企業、更有利於團隊穩定。再次,從自我管理上看,這個年齡段的人更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更善於找到完成目標任務的辦法,在團隊裡不僅好管理,也容易給年輕人立榜樣。

    變老並不意味著人的職業競爭力會進入下坡路。馬雲35歲創辦阿里巴巴;任正非43歲創辦華為;巴菲特和芒格倆人的平均年齡已超過90歲,還在資本市場叱吒風雲……不要因為年齡,而框死人生的可能性。況且,科學研究也表明,儘管人的部分大腦功能隨著年齡增長而衰退,但其他認知能力則會保持不變甚至會變強,年長的人更善於解決人際問題或抽象問題。科學家據此指出,年紀更大的人在執行任務時可能會比年輕人運用更多的大腦區域,但兩者都能同樣出色地完成工作。

    由此可見,不同年齡段的人對企業的支撐作用是不一樣的。如果說年輕人是企業的新鮮血液的話,那“35歲+”的這批人,就是企業的掌舵者、穩定器。換句話說,“35歲+”的職場人是不容忽視的寶藏。他們能發揮多大的價值,一方面取決於企業的用人理念、用人機制,另一方面取決於他們自身是否仍有追求夢想、實現個人價值的激情和動力。

    當然,挖掘“35歲+”職場人的優勢,並不是鼓勵他們要耽於這種優勢而忽略職場危機。恰恰相反,如開篇所談,職場對35歲以上的人尤其是職級較低的人而言,危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嚴重。只有認清這種形勢和自己的優勢,並有針對性地提升自身綜合競爭力的人,才能滿足職場需求,避免出現在裁員名單上。

    職場優勝劣汰的定律表明,無論多大年齡、無論身處何種位置,越早努力奮鬥的人,越能積累到更多應對職業變局、運轉人生走向的底氣和“籌碼”。

    “人生如棋,一步三算。”以35歲的職場人為例,大多工作已有12、3年,假如退休年齡是60歲的話,離退休還有25年。也就是說,這個年齡段的人,剛走過職業生涯的三分之一,正是人生的黃金時期。此時,面對職場危機,不應氣餒、更不應沉淪,而應清醒認識到:所謂“危機”,危中有機,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抓住職業變局中的機會,才能在“35歲+”的困境中突圍。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於身處危機的職場人來說,找到化解危機的辦法就是“預”。而學習,就是化解職場危機的有力武器之一。瞬息萬變的現代職場,任何人在學生時代或年輕時積累的知識和技能都不足以應對不斷髮展的職業要求。因此,只有透過不斷學習,來提升自己滿足職業要求的能力、洞悉職業前景的眼力,才能在職業發展中抓住先機、跟上形勢。更何況,人生本就是不斷學習的過程,透過學習為自己賦能,化年齡變數為職業價值增量,也不失為在職場中保值增值的“法寶”。

    “青春氣貫長虹,勇銳蓋過怯弱,進取壓倒苟安。如此銳氣,二十後生而有之,六旬男子則更多見。年歲有加,並非垂老,理想丟棄,方墮暮年。”作家塞繆爾·厄爾曼的這幾句哲言,對人至中年的職場人尤為受用。漫漫職業長途,是讓自己透過學習和奮鬥遠離“35歲困局”,還是在30多歲被裁時喊“啥也不會,啥也學不了”,答案已然清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良心美妝品牌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