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孩子叛逆期
8
回覆列表
  • 1 # 燕南月

    孩子的叛逆期,對家長來說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對孩子來講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

    唯有父母才能幫助他們最終走出這個叛逆期,讓他的人生走的順利一些。這個過程中,家長千萬不要焦慮,更不要放棄,這是每個孩子必然走過的路徑。我們沒有選擇,我們必須面對。

    1.家長首先要冷靜。這是孩子必然走過的路徑,那麼焦急焦慮都沒有用。家長要冷靜下來,去向書本學習,向教師討教,向專業人士請教,這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2.家長要學習。叛逆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不然,我們做家長的都不是專業人士。那麼,解決問題的渠道就是書本,老師,專業人士。如果家長沒有學習的狀態,不去學習不去討教,那麼你就沒有辦法,你就會束手無策。

    3.多和老師溝通。作為老師來講他們有專業的知識底底蘊,經歷的比我們多,很多的孩子都經過這樣的時期,他們的經驗比我們豐富。對於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老師又很清楚。這樣,家長和老師聯手,才能夠真正的為解決問題提供支援。孩子和老師接觸比較多,老師的話更容易為孩子接受。

    4.家長不能著急。著急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在對待叛逆期的孩子,家長要比任何時候都寬容多等待多耐心,讓我們陪著孩子一起慢慢的走過這個艱難的時期。只有愛才能創造奇蹟,同樣,只有愛才能讓孩子走過叛逆期。

    5.家長要相信孩子。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作為家長都要相信孩子,相信孩子透過自己的努力會走得更好。叛逆期的孩子更需要這樣的信任。

    讓我們陪伴孩子走過叛逆期,讓我們的愛讓孩子走得更遠。

  • 2 # 祥龍風水

    家長們要明白這是孩子成長中的現象,是孩子走向成熟形成自我的生命過程。這個過程中的孩子都有或大或小的一些極端現象,不必焦慮,不必緊張,而是應該站在高度來欣賞一個生命成長變化的過程。

    這段時間孩子的變化很多,比如個性,行為,人際關係等等。有些和以前判若兩人。我不認為逆反期就是危險期。只有個別孩子特叛逆特極端。孩子有一些極端行為家長多包容多理解多引導,比任何時候都寬容多等待多耐心,相信自己孩子,相信孩子透過自己的努力會走得更好。叛逆期的孩子更需要家長的鼓勵和信任。讓我們陪著孩子一起慢慢的走過這個艱難的時期。繼續用愛心溫暖孩子。只有愛才能讓孩子走過叛逆期。愛護她關心她才能讓孩子走得更順更遠。

  • 3 # 孤獨行者Noodle

    我想我又要闡述我絕對另類的觀點了。

    直接了當地說,所謂孩子的叛逆期根本不存在,是一個偽命題。

    我們之所以把孩子的某個時期稱之為叛逆期,是因為我們突然不適應孩子的一些明顯的變化,覺得對孩子的掌控已不像以前那樣得心應手,所以就給人家扣上一個叛逆期的帽子。

    也不經過民主表決,反正大人宣佈你叛逆你就叛逆的順理成章叛逆的對了,任何時期的孩子都可以被這樣武斷地扣上一頂這樣的帽子,而製造這些標籤的大人則收穫了心理安慰和擺脫自己責任的擋箭牌。

    這其實就像我眼中再完美不過的刀槍不入全方位無死角的自閉症譜系閨女被貼上的診斷標籤一樣,標籤有各種各樣的功能,我們卻忽視標籤背後的活生生的“人”。

    我孩子叛逆期,你看我當這個大人當得多累?我孩子叛逆期,他不服我管教我容易麼?我孩子叛逆期,他這時候犯點錯誤請多擔待。

    我孩子叛逆期,都是叛逆期惹得禍,唯有和監護人無關。

    那再回到題主的問題,就是大人與孩子相處突然找不到北了怎麼辦?

    為叛逆期的孩子營造一個好的環境,其實就是我們大人怎麼才能和自己孩子好好相處吧。

    這說起來就很簡單了,就是好好理解孩子,理解孩子的行為,理解萬歲的同時還是萬能的,人與人的衝突之根本就是不能互相理解!

    比如說突然覺得孩子的許多行為很讓人費解和無法掌控,首先我們要審視自己然後再談孩子,我們要思考我們為何要去掌控孩子,我們以前對待孩子的行為模式是否一直就是在試圖掌控之中,這種模式是否是必須改變的。

    然後我們再談孩子,孩子之所以與以前不一樣,肯定首先是決定於他的心智的逐步發展和趨於成熟,他的自我的建立日趨完善,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判斷。

    這根本就沒有什麼錯誤,很順理成章。所以就需要大人來與孩子用心地交流溝通,明白孩子的真正意圖與心理,事情自然就迎刃而解。

    我說的很簡單吧?說得簡單做起來難上加難。因為現在的人們從來不會真正地試圖去理解一個,任何一個自身以外的人,從根本上來說我們每個人都是自私的,只從自己的立場來出發,又怎麼會去理解在人格上根本處於家庭從屬地位的孩子呢?

    好了,我說得已經很直白了。諸位看官能否明白全在你們自己了。

    望回答有幫助!

  • 4 # 孩事兒

    1

    從個體心理發展來看,孩子從幼年到成年,都會經歷3個特別的時期,期間都會表現得很逆反——當然,因為孩子的成長環境和個體特質不一樣,父母可根據自家孩子的年齡特點區別對待,本文只提供一個參考意見。

    可以說,孩子人生必經的三個叛逆期,是父母最好的成長期。因為當我們陪伴孩子渡過這些叛逆期的時候,父母必須去學習,在這種激烈的成長期,父母跟著孩子成長的步子,變得成熟。

    若父母能夠讀懂孩子叛逆行為背後的心理需要,學會尊重孩子,親子衝突就不再是必然的結果了。

    “叛逆期”是心理學家們的一個說法,代指這個階段孩子的自我意識快速發展,對獨立、自主、自由有了迫切需求。

    叛逆期的三個階段

    2-4歲 寶寶叛逆期

    6-8歲 兒童叛逆期

    14-16歲 青春叛逆期

    其實很多父母都知道青春期叛逆期這個概念,而對寶寶叛逆期的認識是不足的。比如我以前跟朋友們聊天,談到兩歲多的兒子有點叛逆。就有朋友打趣說,這麼小就叛逆啊!他們覺得是不可能的,因為一般人認為只有青少年才叛逆,這是一個誤區。

    圖片為繪本《野獸國》

    2

    第一個叛逆期:可怕的“小怪物”(2-4歲)

    孩子從兩歲的時候開始就會形成自我意識,這個時候他們會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世界,去展示自己的力量。於是總是說“不”,他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在你說的指令前面加個“不”字來回應。

    比如:“睡覺!”“不去!”“去吃飯!”“不吃!”“叫叔叔”“不叫!”等等,有時甚至懶得回答,直接甩頭就走。

    而且在這個階段,孩子有一個明顯的行為就是“打”人,記得那時候小小魚就經常動手打奶奶,因為他覺得奶奶是軟柿子吧,反正打了也沒事。每次我看到了會進行一個干預引導,但是過幾天又犯。

    後來我就覺得無法禁止孩子這樣做,那就改變大人。我要我媽也適當反擊,拍他幾下重的。讓他知道被打是很疼的,打人和拍桌子是不一樣的。就這樣,慢慢地改變了。 在這第一個叛逆期內,孩子非常需要表達自己。

    如果你不理解他的意思,他就會氣急敗壞。 有時候他們儘自己所能跟你講一件事,但是父母沒有聽懂,要麼搪塞過去,要麼不理睬,這樣只會讓孩子著急上火,於是吵鬧。

    很多父母覺得這是孩子無理取鬧,非打既罵,企圖逼孩子就範,完全沒有去顧及孩子的想法。

    因為孩子才剛剛開始說話,詞彙量有限,發音又不標準,所以要表達一個概念好難。 有時候我都為孩子捏一把汗。

    有一次小小魚跟一位阿姨介紹自己的恐龍。他提到了“副櫛龍”,這種恐龍不如霸王龍有名氣。所以大人一般都不知道。

    他當時說了很多遍,我在隔壁房間是聽懂了的。

    但是不管怎麼講,阿姨還是不明白,他急得像猴子一樣蹦了起來。甚至撩起自己的袖子,指著自己手臂上的痣,說“痣”,“是副櫛龍”,因為二者同音。

    最後還是我幫忙解釋才搞清解圍。

    所以面對這個階段的孩子,家長必須有足夠的耐心,需要平時多留心觀察,去了解孩子的一些特點。這樣能避免很多的衝突了。

    幫助孩子渡過這個叛逆期,就要了解這個階段幾個主要的敏感期:

    詛咒敏感期 2-4歲

    特點:它發生於出生後2歲到3歲,孩子在這時發現語言和肢體語言是有力量的,而最能表現力量的話語就是罵人的話。比如小小魚也會說“把你咬碎吃掉”、 “你就是屎巴巴”,還有一些跟他差不多大的娃也會在一起就放狠話:“打死你”、“把你踢死去”,這些聽上去既不文明又有些可怕的言辭,出現的頻率是相當高。

    兒童發展心理學家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很快發現一句話能表達一個意思,這個發現又使他開始重複說一句話。語言的秘密何止於此!很快,兒童又發現語言本身是有力量的,一句話有時候會產生一種強有力的效果,或者像一把劍一樣能刺傷別人,詛咒的敏感期來了。

    建議: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忽略、淡化!不要在意孩子的語言,因為這並不是他真的想表達的,慢慢等待這個階段過去。

    最差的方法就是反應強烈,有些甚至還為此打孩子,覺得是孩子不聽話。因為孩子在這個階段發現了語言的力量,而且他們最能表現力量的話語就是詛咒,而且成人反應越強烈,孩子就越喜歡說。另外就是建議不要總是跟孩子大吼大叫或者威脅孩子,這樣孩子會將你的行為方式用來對付小夥伴或者對付你。

    佔有敏感期 3-4歲

    特點:孩子強烈地感覺到了佔有、支配自己所屬物的快樂。並且對你的大道理一概不聽。

    比如有一次,一個小傢伙要玩小小魚的滑板車,他不準,兩個人差點打起來。

    我把他帶回家後問他:

    “你覺得那個小弟弟怎麼樣?

    好玩。

    那你想跟他一起玩嗎?

    那他的玩具你喜歡嗎?

    喜歡

    那你的滑板車可以借他玩

    不行,那是我的”

    ……

    不管怎麼樣都繞不過去。

    我也還是尊重他的選擇。

    因為心理學認為:孩子只有在完全的擁有物質並可以自由支配時,才可能去探索物質背後的精神,才可能超越於對物質的佔有。而當這些物品的所有權完全屬於孩子自己時,交換就開始了,而這要靠孩子的自覺,家長不要過早地進行干涉。可以給予引導,慢慢讓孩子進行人際交往。

    建議:尊重孩子的選擇和意願,不要覺得孩子是老大就一定把玩具從孩子手裡搶走送給那些小的。在這個問題上,年齡和麵子都不應成為傷害孩子的利器。

    給孩子提供一個獨立的空間,比如一個屬於孩子自己的房間或者區域。在你進入他的房間或者區域時,一定要徵得孩子的同意,尊重孩子的空間。

    3

    第二個叛逆期:敢於反抗的小大人(6-8歲)

    當孩子進入小學之後,思想在逐步走向獨立,特別是小學二、三年級的孩子們,此時已經有強烈的獨立的思想意識,於是行動也開始獨立。他們會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

    於是這個“小大人兒”就會極力地去掙脫父母的掌控,希望凡是自己說了算。

    於是處處喜歡跟大人“唱反調”。既然孩子成長變化了,父母的教養方式就得跟著變!

    這個階段的孩子有幾個明顯的心理特徵:

    期望父母的認同!

    這個階段是孩子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如果你給予孩子正面管教的力量。肯定孩子的優點,給予他鼓勵和正面暗示,會對孩子非常有幫助。因為孩子透過周邊人的評價來感知自己,確定行為方向。

    如果得到了認同,他們就會強化那些好的行為,力求自己變得更好。

    但是也有很多的父母喜歡貼標籤,導致“好孩子”往往會成為“問題孩子”。“搗蛋”,“嬉戲”,“胡鬧”,“吵架”往往是孩子的自我體現,不能一味地進行打擊,反而需要父母的接納。

    當孩子只是在行為上沒有控制好,在道德品質方面並沒有出現什麼問題時,完全透過引導就能改變,千萬不要打上標籤,將孩子推得遠遠的。錯誤的教育方法只會讓孩子走向錯誤的成長方向。

    我就記得我們小時候,有一個本來很優秀的小夥伴,就因為當時偷偷花了學校退回的課本錢,被父母反覆打罵和埋怨,後來他乾脆自暴自棄,讀完小學就當小混混去了。

    因為父母一直的否定,只會讓孩子認為自己在父母眼中一無是處,反正我沒有什麼好的,隨便你們說什麼好了,於是便真的破罐子破摔了。

    所以,父母一定要理性地告訴孩子,應該怎麼辦,那些優秀的品格我們還是要教給孩子,比如善良、謙遜、誠實勇敢等。

    給孩子感受到尊重

    不要總是跟孩子說,我尊重你的選擇,但最後孩子的選擇永遠以落空而告終。

    在這個階段,父母的一言堂絕對是殺傷性武器。涉及到孩子自身的事不妨多與孩子商量,也可試著逐步將自主權交還給孩子,並在孩子遇到挫折和困惑的時候,幫助和引導孩子朝向正確的方向前進。

    比如對於閱讀習慣的培養,孩子不喜歡文學名著,那麼媽媽可以和孩子商量:是不是有別的愛好?然後沿著孩子的興趣方向培養,孩子高興,媽媽也輕鬆。比如喜歡漫畫的孩子,父母和可以跟孩子商量,讀一些健康地漫畫何嘗不可?關鍵是保持孩子的興趣,增強他閱讀的動機。先打開了書本,然後再加以引導,涉獵更廣泛才有希望。

    如果不給孩子充分的自由,過分地加以強制,往往會讓孩子心情壓抑,往往透過叛逆來達到目的。

    非常需要父母的陪伴!

    很多孩子一到了這個階段就變的“不聽話”,而且學習也提不起勁兒。

    很大的一個原因是缺少真正的陪伴。

    很多人的觀念認為只要給予小寶貝親密的愛與陪伴,等孩子上學了就可以放鬆一下了。

    於是父母開始把重心又轉移到事業上去了。所以留守兒童以這個階段的為主。父母的缺位,導致親子關係緊張。孩子把精力都用來對抗父母了。

    其實,孩子在這個階段,非常需要父母的陪伴。、

    把孩子交給手機往往讓孩子沉溺網路。

    不如多陪孩子讀讀有趣的書。

    比如我給一位媽媽推薦了3d立體西遊記,讀過後她感慨很深:

    ”之前總是抱怨孩子要玩手機遊戲,平板遊戲,其實根源在父母,我們沒有陪伴他們一起遊戲一起探索,在覺得應付不了他們的時候就拿最簡單粗暴的方法,塞手機給他們,這本書打開了孩子們的想象之門,當他看到書裡蹦出立體的畫面那睜的大大的眼睛,伴隨一聲聲的驚歎。“

    有了這樣的體驗,親子間的距離又近了。

    4

    第三個叛逆期:青春期的成長痛(14-16歲)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身體初步成熟,而心理卻未成熟,於是經常會遭遇各種挫折感,心情鬱悶煩躁!所以很多青春期的孩子都像一座座行走的火山,煩著呢,等著噴發。

    而這個時期,因為孩子已經渴望像一個真正的大人那樣生活,那樣做自己的決定。希望得到父母的信任和期待。

    給孩子一些積極地引導

    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遠離家庭,走入社會,有自己的社交圈子。

    他們透過社會來重新認識和定位自己。孩子們有自己的社交,擁有自己的朋友,或者是有自己尊敬的長輩等,這些都有助於他們的心理健康。

    當然父母不要想著去幹預孩子的社交圈,只能儘量給他一個健康的社交氛圍,比如給孩子一些忠告,帶他出去接觸接觸不同的人,讓他自己去感受。假期的時候可以帶孩子去高校學府感受,有條件的父母還可以跟孩子一起遊學一番。

    給孩子自己的空間

    最後往往導致孩子對父母沒有信任,更加不跟父母交流。

    父母如果此時強行干預,效果肯定是適得其反。所以一定要試著跟孩子做朋友,真正理解他,尊重他,才能正確引導他。

    而且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獨立思考和判斷事物的能力,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已經基本形成,但是孩子們的世界和父母的世界還是有很大的區別。

    不要怕代溝限制了交流,但是更不能因為唐突干涉孩子,侵犯孩子的個人空間而產生矛盾和衝突。

    父親需要積極參與

    青春期的孩子正值生理發育的高峰期,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分泌旺盛。這種生理特徵讓男孩兒和女孩兒們身體內充滿著躁動和不安。

    有時候他們自己都無法控制自己。

    比如感情的變化,注意力的轉移,敏感焦慮等問題,往往導致孩子們過於偏激。

    而這時,家長必須充分地瞭解孩子心理和生理特點,積極地做好親子溝通,在說話的語氣上、事情的選擇等方面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見。

    不要什麼事都給孩子安排好,因為你眼裡的世界和孩子眼裡的世界是不一樣的,千萬不要包辦一切,而是要儘量多溝通,感同身受地去理解孩子。

    在這階段,孩子更喜歡跟一個理性的男性溝通,而不是一個嘮叨的女性。所以父親的理性和信任感此時更能贏得孩子的內心,比焦慮的母親溝通起來要簡單許多,所以在孩子青春期,父親一定要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來。

    總之,不同的孩子每個階段的心理發展都不一樣。所以父母一定要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瞭解自己的孩子。根據孩子的實際特點調整教養的方式。

    不要孩子出了問題就怪孩子,要先從自己身上,從家庭找原因。有一句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有一定的道理。在孩子最初的成長階段,父母的作用是非常有效的,要抓緊這做父母的有效期。

    始終記住:越用心的父母養育的孩子,叛逆的問題會越少,而孩子人生的3個叛逆期,是父母最好的成熟期,多點學習,少點焦慮。

  • 5 # HR媽媽的潛能研究院

    孩子們會傾向於把自己歸入相似的群體,被群體的價值觀影響。

    在群體中,他們是被接受還是排斥,對他們的人格影響深遠。

    因此,父母對叛逆期孩子的關注應該放眼環境: 良好的家庭環境+學習氛圍濃厚的校園環境+和諧的同伴環境(特別要注意避免讓孩子被群體排斥或者成為群體的負面角色。)

    ——《教養的迷思》

  • 6 # 花朵5506

    孩子叛逆期的好環境,是由家庭和學校共同營造的,而其中家庭環境非常重要。那麼,父母如何為孩子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的家庭環境呢?孩子的叛逆期,最重要的特點就是自主意識強,自尊心強。

    因此,首先要懂得尊重孩子,凡是多和孩子心平氣和地溝通。原則問題上,商量著來。小事上,能過得去就行,對孩子的一些小錯誤,壞習慣不能揪住不放,尺量多理解和寬容。寬鬆和諧地家庭環境,對於叛逆期的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它可以有利地緩解逆反期孩子的各種負面情緒,讓孩子在精神上有種被接納的安全感。

    其次,放手孩子,讓他學會自我管理。逆反期的孩子,最煩別人管他。如果父母能以此為契機,逐漸放手孩子,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都交給孩子去做。在這期間父母不要插手,干預。這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益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自己負責,孩子才能學會自我管理。體會到自己當家做主人的孩子,會有一種巨大的成就感。對叛逆的孩子來說,家長的放手,是給孩子創造的一個很好的成長環境。

    叛逆期的孩子,表面上脾氣暴,語言橫,但其實他們的內心極度脆弱,他們渴望一個溫暖有愛的環境,來包容和滋養。為叛逆期的孩子創造這樣的環境,是家長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加油吧,家長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兔猻有天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