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泉橋上隨緣客

    全球海洋讓英美控制著。也就意味著全球的資源還是在英美手裡……無論資源還是傳統,德國不可能有全球範圍的大洋海軍。能自保波羅的海再弄點潛艇、襲擊艦騷擾下英美就是德國海軍的最大貢獻了。

  • 2 # 古風93814281

    謝邀,因為一戰失敗後德國基本失去了全部的海軍,《凡爾賽和約》又禁止德國發展海軍,因此在二戰爆發時,德國海軍只擁有一支完全二流的海軍力量。即使是德國最強的潛艇部隊,其裝備與英美日等海軍強國比起來也要遜色,但是德華人的潛艇戰術卻是一流,因此他們用二流的裝備在戰爭中創造了一流的戰績,幾乎單靠他們的潛艇部隊就絞殺了大英帝國的運輸線。這不得不說是一種諷刺。

  • 3 # duh23333

    二戰時德國的海軍是它的一個短板,所以二戰中德國的海軍在三個軍種裡面是最弱的。水面艦只總體上比不過英國,只能靠大量生產打了就跑的水下潛艇來維持海上的戰鬥力。

  • 4 # 國平軍史

    二戰時期,柏林-羅馬-東京軸心國之間,日本海軍實力最強,僅次於英美海軍,義大利海軍實力,也遠在德國海軍之上,德國海軍的實力在軸心國中,處於絕對墊底的地位。

    由於德國是一戰戰敗國,《凡爾賽條約》嚴格限制了德國海軍的規模與實力,規定德國只能擁有1.5萬名海軍人員,僅能保有6艘排水量1萬噸以下的舊式戰列艦、6艘巡洋艦、12艘驅逐艦、12艘魚雷艇,禁止擁有空軍,禁止擁有潛艇和航空母艦。

    1935年3月16日,希特勒正式宣佈單方面廢止《凡爾賽條約》,命令組建海軍艦隊,海軍司令雷德爾元帥提出了造艦的Z計劃,大幅度翻新和重建德國在海上的軍事力量。

    計劃在1946年,達到英國皇家海軍實力的60%以上,1939年9月,隨著德國軍隊閃擊波

    蘭,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

    在建未完工2艘航空母艦,所以二戰期間,德國海軍並不擁有航空母艦,只有2艘5萬噸級的俾斯麥號和提爾皮茨號戰列艦充當門面。

    8艘滿載排水量3萬餘噸的戰列巡洋艦和重型巡洋艦格奈森瑙、沙恩霍斯特、希佩爾海軍上將、布呂歇爾、歐根親王號、德意志號、舍爾海軍上將和格拉夫·斯佩海軍上將號還拿得出手。

    此外,還有6艘排水量5千餘噸的輕巡洋艦埃姆登號、柯尼斯堡號、卡爾斯魯厄號、科隆號、萊比錫號和紐倫堡號。

    由於船舶建設工程局的研究,德國潛艇並未落後國際,同時也在該機關中設計了二戰爆發後的主力潛艇U型艇,二戰時期,德國共建造了1100餘艘潛艇。

    在大西洋展開了無限潛艇戰,讓盟國的運輸船隊蒙受了巨大的損失,由於美軍加入大西洋護航,加上航空反潛魚雷投入使用,讓德國潛艇損失慘重,潛艇戰就此結束,德國海軍進入式微狀態。

  • 5 # 戰術鋼板UMP45

    由於篇幅限制,本文只介紹德三海軍的中大型艦艇,不對Z驅和水雷艇(實際上已經是驅逐艦)進行介紹,對著名的U艇進行簡要介紹,不對任何圖紙船(H計劃,M計劃等)進行介紹。

    一戰結束,由於德國為戰敗國,根據《凡爾賽合約》規定,德國只能保留以下艦艇:5艘布倫瑞克級前無畏艦的“布倫瑞克”號、“阿爾薩斯”號、“黑森”號、“普魯士”號、“洛林”號;3艘德意志級前無畏艦“漢諾威”號、“西里西亞”號、“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號。在巡洋艦方面,德國海軍僅有8艘破敗不堪的老式小型巡洋艦:其中包括6艘根據1900年計劃建造的瞪羚級小型巡洋艦,滿載排水量約為3000噸,在1900~1903年分別竣工;以及2艘根據1901~1902年計劃建造的不萊梅級小型巡洋艦“漢堡”號和“柏林”號。這些僅裝備105毫米主炮和往復式蒸汽機的老式巡洋艦到1920年代已經老態龍鍾了。德國海軍作為一支用於海岸巡邏防禦的近岸力量,只能擁有6艘老式巡洋艦,12艘驅逐艦和12艘魚雷艇。德國主力艦噸位不得超過10000噸,主炮口徑不得超過280毫米;巡洋艦不得超過6000噸,主炮口徑不得超過150毫米;驅逐艦噸位小於800噸,魚雷艇噸位小於200噸,而且主力艦替代艦的建造必須在目標艦下水後20年後方可動工。

    巡洋艦篇

    這些老舊艦艇肯定不能滿足德國海軍的要求。1921年12月8日,德國開工“埃姆登”級輕巡洋艦,以取代老舊的“尼俄伯”級巡洋艦。然而,該級巡洋艦效能較差,僅僅裝備8門150mm單裝炮,工期也一拖再拖,一直到1925年1月7日才下水。出生即落後的“埃姆登”級輕巡明顯不符合要求。

    多炮塔聖物之一埃姆登,明顯還是老式巡洋艦風格

    於是,德國利用3艘的剩餘限額,建造了3艘6000噸級“柯尼斯堡”級輕巡洋艦(柯尼斯堡,卡爾斯魯厄,科隆)。本級輕巡實際已經超過6000噸級的限制(實際滿載噸位7800噸),但是歐美並沒有在意。該級輕巡洋艦最主要的特點在於不按照中軸線佈局的3門三聯裝主炮(目的是為了減重)。

    真實的柯尼斯堡號和艦R撈船噩夢麼麼噠(科隆)艦娘

    然而,僅僅4艘的配額根本不能滿足德國海軍的要求。於是,在1928年4月28日,德國開始以“訓練艦”名義,建造萊比錫級輕巡洋艦。該級是柯尼斯堡級的改進型,炮塔恢復傳統的中軸線佈局。由於該級兩艦建造時間相隔較長,而且噸位,武備等有所差異,所以也有認為該級兩艦各自成一級的,即“萊比錫”級和“紐倫堡”級。

    萊比錫,戰艦世界中用的是二號艦紐倫堡,和新奧爾良(雞腿堡)組成著名的“雙脆堡”坑船組合

    1935年,英國與德國簽訂《英德海軍協定》。根據該協定,德國可以在倫敦海軍條約所規定的艦型框架內以不超過英國海軍該艦種35%的噸位為限自由建造艦艇。於是,德國開始建造“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巡洋艦,設計目的是對抗法國“阿爾及利亞”級重巡洋艦。這是德國第一次設計重巡洋艦,也是唯一一級重巡洋艦。在設計要求和噸位的矛盾下,本艦建成時標準排水量高達14000噸,滿載排水量更是達到了18000噸以上。本艦採用了203mm L/60的長身管火炮(德華人說是L60,實際上德華人是按內膛算的,所以比其他國家來說同等長度算的倍徑更長,當然L60是比其他國L50強。),長身管帶來的高初速使其垂直穿深在30年代的重巡級主炮中無出其右者;加之本艦並未採用輕彈設計,主炮火力在重巡洋艦級別中相當可觀,但主炮水平穿深因彈道過平而表現不佳。在防護上,本級艦的設計與同時代的俾斯麥級和沙恩霍斯特級類似,主裝+穹甲的設計在中距離的炮戰上對203mm級別主炮有一定的防禦能力,同時水下的30mm裝甲也讓本艦的水下彈防禦較之水下完全裸奔的美國重巡洋艦更為可靠;但僅僅70-80mm的側舷裝甲帶使本艦主裝甲帶的防禦並不盡如人意,加之沒有上部裝甲帶,遠距離炮戰和近距離接戰都難以勝任。37mm手拉機高炮和SK/C 33的組合在防空火力上也略顯不足。

    本級艦採用了瓦格納式高壓重油鍋爐和新式蒸汽輪機,輸出功率達到了132000馬力,推動14000噸的艦體達到了32節的高速;但主機部分的過熱和可靠性問題一直困擾著採用這類鍋爐的納粹德國海軍各式艦艇,續航力問題也讓本級艦不能和柴油機的“德意志”級一樣作為遠洋襲擊艦使用。總而言之,本級艦的戰鬥力基本達到了同期重巡洋艦的較高水準,但嚴重的噸位浪費問題、動力系統的可靠性和防護設計的缺陷使本級的設計很難稱之為成功的設計。

    希佩爾級裝甲圖,典型的德式穹甲

    本級艦共五艘,分別為“希佩爾海軍上將”號,“布呂歇爾”號,“歐根親王”號,“塞德里茨”號(95%完工後改造成輕型航母,未完工),“呂佐夫”號(部分完工後賣給蘇聯)。

    你們老婆歐根的遺照,拍攝於比基尼環礁

    不知道你要的是這個金歐根呢,還是那個藍歐根呢?

    裝甲艦(Panzerschiff)篇

    為了取代老舊的前無畏艦,又滿足《凡爾賽條約》的主力艦噸位限制(10000噸),“魏瑪良心”德意志級裝甲艦橫空出世。本級艦共三艘,分別為“德意志”號(後改名“呂佐夫”號),“舍爾海軍上將”號,“斯佩伯爵海軍上將”號(很多國內科普文章錯誤翻譯為“格拉芙斯佩”號)。

    裝甲艦首次出現時,對當時的主要海軍國家造成了一些衝擊,它們看起來是完美的遠端海上襲擊艦,航速高過幾乎任何一艘比它們強大的戰列艦。實際上,它們並不象看起來那麼強大,由於只有兩座主炮炮塔,很難將其火力分散到二個以上的目標;另外,它們比當時的重巡洋艦稍大一點,但防護又好不了多少,卻又有著“袖珍戰列艦”的外號。

    裝甲艦是德國海軍充分發揮當時的技術優勢,結合德國海軍的戰術需求而精心設計建造的。設計的一個基本問題是如何將排水量控制在條約範圍內,解決方法之一是採用柴油機,儘管實際上其對空間及重量的要求與同類裝備蒸汽輪機的艦隻並不佔優勢,但柴油機油耗低,續航力大;解決方法之二是廣泛使用焊接,艦體重量比鉚接要減輕15%,這是第一次焊接在艦體建造中佔有很大的比例,其效果也相當不錯。

    這種戰艦裝備有兩座三聯裝280mm主炮,艦艉有兩座四聯裝533mm魚雷發射管,似乎看起來有強大的武器裝備。然而,很奇葩的是,這種戰艦和其他國家的重巡洋艦互相射擊可以互穿,並不佔據優勢;而且,面對他國巡洋艦8-10門203mm炮較高射速的壓制下,其裝備的6門280mm主炮火力投射量明顯不足。所以,這種戰艦最合適的用途是破交——德三海軍也的確這麼做了。而且,由於奇葩的設計,這種軍艦先被官方定義為“裝甲艦”,又被定義為“重巡洋艦”,在他國海軍的定義中則被稱為“袖珍戰列艦”。這種混亂的定義也導致瞭如今海戰遊戲中對該艦的混亂分類。在《戰艦世界》中,該級船為6級金幣巡洋艦(投射量極低,和巡洋艦互穿的缺點被體現的淋漓盡致,超級坑船);《戰艦少女R》中,該級船為戰巡,但是,由於比正常戰巡噸位小的多,該級船的形象為三個貧乳蘿莉。

    真實的德意志號,小船扛大炮

    親爹畫的雷姆伯爵海軍上將,親爹沉迷雷姆無法自拔

    根據《凡爾賽合約》限制,在完成了三艘德意志級裝甲艦的建造後,德國仍可繼續建造兩艘主力艦。然而,法國海軍針對德意志級裝甲艦,研發出了敦刻爾克級戰列艦。為了對抗法國海軍,希特勒決定,建造兩艘噸位更大的裝甲艦。根據上文提到的《英德海軍條約》,英國和德國海軍總噸位的比例應為100:35。這相當於合法解除了《凡爾賽條約》對德國艦艇噸位的限制。於是,原定建造的德意志級四號和五號艦,改為沙恩霍斯特級2艘戰列巡洋艦。

    在二戰時,英國方面出於武裝、防護等綜合考慮,將沙恩霍斯特級艦種劃歸戰列巡洋艦。但根據德國海軍官方資料來看,德國海軍在建造時期給予沙恩霍斯特級的建造代號為裝甲艦,而等到建成後,官方稱呼改為戰列艦,此後一直到沙恩霍斯特級全滅,並未更改過官方命名。在此後的簡氏戰艦年鑑也將沙恩霍斯特級艦種修改為戰列艦。由於戰列艦與戰列巡洋艦這兩種艦種無明確的分類標準,因此現在兩種稱呼都存在。

    順帶一提的是,由於美國終極巡洋艦方案之一——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CB),日本終極巡洋艦方案——超甲巡,蘇聯終極巡洋艦方案——斯大林格勒級大型巡洋艦,無論是防護還是武備和沙恩霍斯特級基本相同,所以實質上沙恩霍斯特是一種大型巡洋艦,而破交作戰的用途也符合巡洋艦的定位。當然,這只是個人看法,關於沙恩霍斯特級的定位上文已闡述過。

    在最初的設計中,沙恩霍斯特級裝備三座雙聯380mm主炮,但當時283mm主炮已經研發完畢,而380mm主炮尚需多年研製,故最終裝備了283mm主炮。380mm主炮後來被用於俾斯麥級戰列艦的建造。這一計劃最終戰艦世界中格奈森瑙號(該級二號艦)上得到了實現。(滑稽)然而實際上,雙聯380mm炮塔相比三聯283mm炮塔,重量多了一倍有餘,如果真的裝備,原本的滿載適航性問題會更加突出。由於沙恩霍斯特級幹舷過低,艦艏使用垂直艦艏和平甲板設計,在北大西洋的風浪中上浪十分嚴重,一些歷史照片甚至反映出沙恩霍斯特在滿載情況下甲板離海面距離只有三米左右,舷窗幾乎被淹沒。

    未改沙恩,明顯的垂直艦艏

    在把艦艏改為飛剪艏和高舷弧後,該現象有所減輕(順便一提,俾斯麥一開始也是垂直艦艏平甲板,結果一號炮塔測距儀直接被海浪拍廢,後來也進行了改裝)。因此,如果真正像《戰艦世界》中安裝了380mm艦炮,甲板會直接被水淹沒。該級艦從而得了一個“潛水重炮艦”的綽號。

    格奈森瑙號潛水重炮艦,明斯克造船廠榮譽出品

    由於德國工程師長期沒有設計大型主力艦,沙恩霍斯特級仍然使用落後的全面防護體系和穹甲體系,嚴重浪費噸位。而且上層裝甲帶的大天窗直接導致其在北角海戰,被新銳戰列之恥——喬治五世級約克公爵號的356mmAP一炮打廢鍋爐,導致其無法逃脫。可見,該艦的設計是比較失敗的。

    北角海戰約克公爵AP彈入射圖,可見從天窗穿過擊毀主機,穹甲體系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然而,希特勒對兩艘沙恩級並不滿意。他需要真正的,能和歐洲各國新銳戰列艦抗衡的主力戰艦。因此,在絕密的情況之下,德棍神器,超級宇宙戰艦——俾斯麥,在1936年正式動工。

    有詩讚曰: Continental第三位,世界當第一。次元通海閥,鐳射手拉機。穹甲御核彈,海上擅漂移。主炮賽機銃,炮炮穿小衣。倭國無長物,大和披鐵皮。德匠精煉藝,鋼硬四成七。一炮秒胡德,威震英吉利。英人心膽顫,傾巢而圍擊。非是英艦鶸,德艦太牛逼。不堪受其辱,自沉以就義。有妹襲威名,峽灣震盟雞。 

    然而,俾斯麥級真正的戰力,究竟如何呢?

    俾斯麥號是德國一戰戰敗後時隔二十年首次研究的新型戰列艦,為了減少風險和加快研發速度,儘管英德海軍條約規定德國戰艦火炮口徑上限為16英寸,德華人還是決定在一戰時研製的380毫米火炮基礎上研製新的380毫米火炮。事實上SK/C34初速不僅被砍了,也是歐洲倒數第二的15寸(倒數第一是4crh彈之英畜15吋MKⅠ),歐洲新式戰列艦主炮倒數第一。

    俾斯麥號最終裝備了前後各兩座雙聯裝380毫米34倍徑火炮,沿用了全面防護方式佈置的裝甲覆蓋了70%的水線長度,裝甲重量超過標準排水量的40%。

    全面防護不僅佔用噸位大,並且它特有的穹甲——世界已成艦中第二厚的穹甲,壓縮空間拉長了核心艙導致裝甲帶被迫拉長,重量也是蹭蹭地往上漲,因此不少人戲稱這是“噸位換智商”或“德三在用噸位彌補20年來缺失的智商”。再者,看裝甲帶長度正常情況下並無什麼意義,德三的主力艦還是為了艦隊決戰而存在的。德華人將水平裝甲從其他國家流行的與主裝上部相連變為以穹甲連線下部,主水平裝甲一定程度上位於近距離的彈道上,110mm的穹甲傾斜部配合320mm的垂直主裝將發揮作用;然而其50mm露天甲板+80mm重疊於彈道上的水平裝甲太薄以至於遠距離防護感人。俾斯麥級裝甲唯一優勢在於萬碼以下的一戰設計思路,導致其垂直方向防護不錯,水平方向簡直是慘不忍睹。俾斯麥級裝甲風格實際上是一戰巴伐利亞級的延續,而一戰恰恰不注重水平防護。據英國推算,俾斯麥級在與喬治五世級在22000碼距離上交戰時,只有20%部分位於主裝保護下,並且英艦炮彈有相當大機率穿透甲板裝甲和主水平裝甲或上部裝甲帶而直接砸進發射藥庫。德國船與英國不同,發射藥庫直接位於主水平裝甲下方,無防破片裝甲,這容易導致殉爆;且受到水中彈攻擊時,容易導致大量進水。而終極神器——37手拉機,是一種純手動裝填的神奇防空炮,射速極其感人,甚至連被戲稱為“農藥機”的劍魚式魚雷機都打不下來。

    因此,才有了俾斯麥被威爾士親王打穿油箱,被皇家方舟斷腿的“傳奇經歷”。

    至於俾斯麥一炮殉爆胡德,純屬胡德之前TK隊友(拋石機行動)敗壞人品,且不總結日德蘭海戰瑪麗女王的教訓,繼續在彈藥庫亂堆亂放導致,在加上德戰的神奇散步(窩窩屎完美還原)所導致,並不能說明俾斯麥有多麼強勢。而遇到同時代(窩窩屎同屬八級戰列)的黎塞留和維內託,面對高穿深的強裝藥主炮和重點防護體系,俾斯麥因為浪費噸位,且高速輕彈穿深不足,勝算較低(當然如果打中維內託裸奔的水平裝甲或許能跟胡德一樣中獎)。面對同時代美國的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條約戰列艦之王南胖用來對付俾斯麥太欺負人,雖然在戰艦世界和北卡都是八級),面對MK6主炮配合超重彈的的鬼畜吊頂攻擊和完善的水平防護體系,俾斯麥幾乎沒有任何勝算。至於某些德棍幻想的和大和肩並肩,更是完全不可能做到。同時,德國海軍有過規定:不得與納爾遜級交戰。可見,德國海軍也知道,俾斯麥在面對納爾遜的406mm奶油炮都沒有勝算(事實上也是,羅德尼的奶油炮直接把俾斯麥主炮拆了,還在裝甲區開了口子)。二號艦提爾皮茨在經過了魚雷改裝後,如果進行板載衝鋒,或許還有擊沉上述他國主力艦的可能性(如同戰艦世界中,北宅騎臉,大和都要抖三抖),當然,前提是在進入魚雷射程前不被對方擊沉。

    同時,某些德棍宣揚的“自沉論”是不堪一擊的。資料顯示俾斯麥於10點20分開啟通海閥,於10點39分沉沒,其間僅用時19分鐘。

    作為比較,1919年的公海艦隊自沉事件中,排水量只有俾斯麥一半的腓特烈大帝號在開啟全部水密門的非戰鬥條件下,開啟通海閥後用時一個多小時才沉沒。而26500噸的興登堡號則堅持了6個小時。1942年,36600噸的霧島號戰列艦,在身受重傷的情況下,開啟通海閥後用時近2個小時才沉沒。除非之前就已經大量進水,否則排水量41700噸的俾斯麥不可能在戰鬥條件下用19分鐘就快速沉沒。換言之,俾斯麥在德華人採取自沉措施前,就已經開始了不可逆的下沉。

    俾斯麥裝甲區圖,熟悉的配方,原來的味道,仍然是上層大天窗+浪費噸位的穹甲

    綜上所述,對俾斯麥最標準的定義為:一戰最強戰列艦,魔改巴伐利亞。

    還是在艦娘遊戲中和胡德一起擼貓吧

    最後送一張萌萌的北宅

    至於780教官(齊柏林伯爵號航母),由於著名的空軍司令赫爾曼·邁耶(滑稽)跟海軍的扯皮,並沒有真正服役。所以,這裡就不再贅述。

    綜上,德三所有中大型艦艇名單:

    埃姆登級 埃姆登

    柯尼斯堡級 柯尼斯堡 卡爾斯魯厄 科隆

    萊比錫級 萊比錫 紐倫堡

    希佩爾海軍上將級 希佩爾海軍上將 布呂歇爾 歐根親王

    德意志級 德意志 舍爾海軍上將 斯佩伯爵海軍上將

    沙恩霍斯特級 沙恩霍斯特 格奈森瑙

    俾斯麥級 俾斯麥 提爾皮茨

    共6級,輕巡洋艦6艘,重巡洋艦(按照戰時標準,德意志級計算在內)6艘,戰列艦4艘。這些戰艦根本無法跟英國海軍相抗衡,然而,在戰爭的前期和中期,的確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牽制盟軍艦隊和破交的作用。然而,一次戰鬥徹底改變了希特勒對於水面艦艇的看法,從此之後,大西洋的“海狼”——U艇,進入了活躍的高峰期。

    這場戰役就是巴倫支海海戰。

    1942年12月,在庫梅茨海軍中將的指揮下,希佩爾海軍上將號與呂佐夫號裝甲艦在對JW 51B運輸船隊的攻擊中面對“牙買加”號和“謝菲爾德”號輕巡洋艦時表現低劣,在海戰中被對方擊穿3次,輪機艙中彈至航速降至23節後撤退,同時損失一艘驅逐艦;而英國護航船隊僅以損失1艘驅逐艦和掃雷艇的代價成功抵達摩爾曼斯克。 關於沉沒的英國驅逐艦阿蓋特:從09:30開始,英國驅逐艦就一直拉煙掩護船團。11:15,希佩爾衝破煙霧,對著離她11000碼的Achates(阿蓋特)開始齊射。三分鐘後,阿蓋特被一發203毫米炮命中艦艏,包括艦長在內的40人陣亡,艦體大破、速度僅能達到5節,但她依然堅持拉煙並試圖和船團匯合。希佩爾也放棄了擊沉她的機會而繼續追擊船團。阿蓋特於當日下午13:30分損管失敗沉沒。 此戰的失敗直接導致了雷德爾的辭職和超過一半德國大型水面艦艇的除役,希佩爾海軍上將號也於1943年2月8日返回德國後在2月28日退役。

    從此之後,希特勒不再相信大型水面艦艇,聽從鄧尼茨的建議,把水面艦隊作為牽制盟軍艦隊的“存在艦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提爾皮茨),大規模製造潛艇。

    其實,早在戰爭初期,鄧尼茨就主張使用潛艇進行作戰,也取得了諸如皇家方舟號,皇家橡樹號這些著名的戰果,並讓英國損失了幾百萬噸的物資。太平洋戰爭爆發,鄧尼茨的狼群更是到美國東海岸進行破交,讓不重視反潛的美華人損失慘重。但是,由於U艇數量不足,無法進行大規模狼群作戰。1942年,由於U艇產量增加,鄧尼茨成功實現了狼群戰術,以狼群戰術使盟軍的航運損失大幅上升,並有一段時間使英國的燃料和補給短缺。

    巴倫支海海戰的結果,進一步讓鄧尼茨有了發展潛艇,扭轉戰局的決心。然而,由於盟軍裝備了新型聲吶,以及“花”級輕型護衛艦,“黑天鵝”級護衛艦(著名的“紫石英”就屬於這個級別),“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母(然而該級航母更著名的表現是在薩馬島的英勇無畏)和“博格”級護航航母的大批製造,使U艇遭受大量損失。1943年中旬,鄧尼茨的副手艾伯哈特·戈德(Eberhard Godt)接替他作為潛艇艦隊總司令,也無力扭轉局勢,只能放棄狼群戰術,而改以單艘巡弋的戰術。

    可愛的死庫水蘿莉U47,歷史上她擊沉了皇家橡樹號戰列艦

    從此之後,德國公海艦隊名存實亡。大西洋的制海權,已經完全掌握在盟軍這一邊。

    圖文引用及參考資料

    百度 戰列艦吧

    英文版維基百科

    艦R百科

    百度百科

  • 6 # 重慶春風摩托

    二戰時期德軍戰績從戰略意圖來說不錯,德軍沒有強大的海軍,所以不是硬抗,是游擊戰術,攻擊補給線。從脾斯麥戰艦來說就是襲擊補給艦,然後海狼戰術也是偷襲,總體來說不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近日網傳曾經的魯能功勳球員李金羽,明年迴歸輔佐李霄鵬。您認為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