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田長旺
-
2 # 風雨中的梅雲
對於曹操來說,他志在天下。可謂是一代千年難逢的雄主。稱之為一代天驕也不為過。對於這樣的人來說。他需要天下英雄的依附,他需要他們的幫助。因為他知道,僅憑他一個人,就是扛著一門大炮也搞不定天下。所以,任何投靠他的人,只要不改變他的志向,基本上都能得到善終。比如張繡,那可是連曹操的兒子侄子甚至是曹操的愛將都幹掉的人。就是這樣一個害得曹操差點投胎的人。曹操都接收和容納了。坦白說。張繡不是不知道他跟曹操的恩怨是不共戴天的。為了生存。張繡放棄了對抗。對於張繡來說,放棄跟曹操的對抗。從某種程度來說,張繡是放棄了自己的理想。對於曹操來說。張繡放棄對抗,某種程度上說。是張繡承認了曹操的理想。所以,曹操不顧夫人的反對,力排眾議,接受了張繡的投降。就連殺子之仇都不說了。我們不得不佩服曹操的氣度。曹操雖然大度,但也不是一覽無餘。比如許攸。曹操雖然說的很漂亮。但許攸畢竟是臨陣叛徒。陣前倒戈。我們說,許攸的叛逃跟張合高覽還不一樣。張合等人是為了生存。因為他們不投降曹操就要死。而許攸則不一樣,他是被袁紹罵了幾句就不服了。況且許攸的官聲也不咋樣。至少跟張合相差好幾個層面。所以,對於張合,曹操是真心實意的接受的。對於許攸嗎?呵呵。就在曹操左右為難的時候,他的愛將許褚頭腦一熱,宰了許攸。面對許褚。曹操表面上火冒三丈。內心卻是抱著許褚親吻無數。再說荀彧,我們說,他對曹操萬分忠心。但他對曹操的忠心是建立在大漢朝廷之上的。你要說荀彧是忠心漢室也沒錯。畢竟當時的漢室是曹操一手支撐的。在他看來,當時口稱漢皇后裔的劉備,還有偏安一隅的孫權。都是漢賊。曹操雖然被罵做國賊,但曹操在當時的確是唯一支撐漢室的擎天一柱。至少曹操把他的幾個女兒都嫁給了漢獻帝。所以,荀彧對曹操忠心,就等於對漢室忠心。幫曹操就等於幫漢室。因為在這個時期,曹跟漢是同位一體的。就像曹操對部下說的那樣,漢既是曹,曹即是漢(土山約三事)。後來,隨著漢室越來越弱,曹操越來越強悍。荀彧跟曹操的分歧也越來越大了。這也使得荀彧從最開始的曹操的股肱之臣變成了曹操稱王路上的絆腳石。對於絆腳石,誰都會搬開的。誰都一樣。曹操也不例外。謝謝。
-
3 # 朝雨塵
曹操身邊的人才很多,這與他獨特的用人觀是分不開的,只要是人才,唯其才用,唯我所用,用人的氣量非常大,可是如果他發現誰入仕不效忠自己,就一定會想辦法除掉。所以講,曹操發現了很多人才,使用了很多人才,但殺的人才也多,其中就有荀彧和許攸。
先講荀彧,荀彧是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為曹操規劃軍事戰略方針,包括有『迎奉天子』『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同時也為曹操舉薦了大量的人才,被曹操親切的稱為『吾之子房』,可就是這樣一位追隨終身的鐵桿心腹,卻因為自己忠漢不忠魏的政治立場,與晚年野心勃勃的曹操發生了矛盾 ,反對曹操稱魏公而受曹操所忌,先是調離中樞,後終被曹迫害,自殺。
許攸本來是袁紹帳下的謀士,原本就是個好利的小人,因不滿袁紹轉投曹操,他最主要的成就,是在官渡之戰最緊要的關頭,為曹操設下偷襲袁軍屯糧之所烏巢的計策,一把火燒了烏巢,從而徹底扭轉了整個戰局,一舉贏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為曹操北方的統一奠定了基礎。後來又在曹操平定冀州中獻計立功,自此,自恃其功而屢屢口出狂言,輕慢曹操,每次出席竟然不分場合,直呼曹操小名,真是不作不死啊!曹操表面一笑置之 ,實則內心已暗藏殺機,許攸之死,死在了擺不正自己的位置上。
曹操用人,信奉的是實用主義的方針,為了建立自己統一天下的大業,他有英雄慧眼識才的恢宏大度,而在維護個人絕對權威的的立場上,他又有梟雄手段血腥的一面。
-
4 # 中行偃1
答:由於問題太大,不能一一解答,對於荀彧之死,倒是有點必要回復。
很多網友認為荀彧是漢臣,忠於漢室,反對曹操稱王稱霸?遭到曹操的冷落,鬱鬱而終……我是不同意這種意見的。曹操能坐到丞相、魏王的最重要因素就是荀彧的幫助和支援!換句話說,曹操官做的越大,荀彧的功勞也就越大!荀彧骨子裡還是非常希望曹操在時機成熟的時候稱帝的!為什麼?
彧勸太祖曰:“昔漢高祖東伐為義帝縞素而天下歸心。自天子播越,將軍首唱義兵,徒以山東擾亂,未能遠赴關右,然猶分遣將帥,蒙險通使,雖御難於外,乃心無不在王室,是將軍醫天下之素志也。今車駕旋軫,義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感舊而增哀。誠因此時,奉主上以從民望,大順也;秉至公以服雄傑,大略也;扶弘義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雖有逆節,必不能為累,明矣。韓暹、楊奉其敢為害!若不時定,四方生心,後雖慮之,無及。”太祖遂至洛陽,奉迎天子都許。天子拜太祖大將軍,進彧為漢侍中,守尚書令。(見《三國志·荀彧傳》)我們從這段文字中看到,荀彧是把漢獻帝作為一種工具,供曹操使用!建議曹操迎漢獻帝,“奉主上以從民望,大順也;秉至公以服雄傑,大略也;扶弘義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雖有逆節,必不能為累,明矣。”這是在替漢獻帝說話嗎?這分明就是告訴曹操,大順、大略、大德的人是曹操!不是什麼漢獻帝。因此,荀彧與曹操就是穿著一條褲子!荀彧忠於曹操沒有二心!!!
那麼,為什麼曹操要殺荀彧呢?或者說是要冷落荀彧呢?難道曹操不知道荀彧對他的衷心?即使是荀彧反對曹操稱王稱霸,也不是因為荀彧忠於漢室,而是,認為時機不成熟而反對。這一點曹操當然很清楚,清清楚楚!為什麼呢?
我們再看,荀彧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等方面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看見了嗎?原因就在這兒!老中青三結合,幾乎所有的權臣都是荀彧的人。不得不說,開始的時候,曹操勢力在發展過程中,曹操本人並沒有意識到這種結黨營私的危險⚠️性,提出這個問題的人,正是荀彧舉薦的人才,我始終認為他才是三國第一重臣的陳群!!!陳群不能直接指責荀彧,這有違於做人的基本常識,陳群看到了這種結黨營私的危險⚠️,把矛頭指向了郭嘉,敲山震虎,指桑罵槐,實際上就是衝著荀彧去的!
陳群常非議郭嘉為人不治行檢,故曾數次於廷上投訴郭嘉,但郭嘉其意自若,毫不在意。曹操認為陳群能秉持公正,為之歡悅。不治行檢?什麼意思!郭嘉有什麼不治行檢?胡說八道嗎?!不是,郭嘉的問題,其實就是荀彧的問題,結黨營私,搞拉幫結派,與荀彧同黨!曹操多聰明,一點就透,馬上就意識到問題的嚴重程度,並迅速做出反應,提拔了一大批年輕幹部,如:辛毗、趙儼、繁欽、杜襲、華歆等等,最大限度地分散荀彧黨們手中的權利,進而,逐漸冷落了他們,一代名臣荀彧荀文若,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受到曹操的打壓、迫害。
212年,曹操封荀彧為侍中、光祿大夫(顧問)持節,參丞相軍事。曹操軍至濡須,荀彧因病留在壽春(今安徽壽縣),不久憂慮而死。次年,曹操晉封魏公。
-
5 # 生活問道
《三國演義》中荀彧字文若,在少年時南陽何顒就曾對他做出了相當高的評價,說他有“王佐之才。”
荀彧:大漢情節
荀彧最早時在袁紹帳下效力,雖然袁紹知道荀彧的才能,待他以上賓禮,但是荀彧知道袁紹不是能做大事的人,因此,在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荀彧帶著他的侄子荀攸離開袁紹轉投曹操。曹操對於荀彧的到來非常高興,稱荀彧是他的“子房”。
曹操在董卓亂政時就有刺殺董卓的舉動,事敗後又第一個舉起忠義大旗聯合天下諸侯發動討伐董卓的義舉。董卓被剷除後,朝廷並沒有從動亂中平息下來,伴隨著朝廷亂政的還有黃巾軍的起義,曹操又在青州大破黃巾軍,並建立了第一支屬於自己的真正的武裝“青州軍”。
這一切,都讓荀彧感覺到了匡扶漢室非曹操莫屬,並且,面對天下亂局只有曹操才可以力挽狂瀾,因此,荀彧才會做出棄高就低的決定(曹操當時只是東郡太守)。
在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時,針對是不是拯救天子的事情,曹操的陣營發生了激烈的爭論。絕大多數人是反對迎奉天子的,此時漢室勢微,皇帝在眾人心目中已經是可有可無的存在了。
當時只有少數幾個人堅決要求去迎奉(救援)天子,荀彧是這裡面態度最堅決的,並且給出了他的理由。
荀彧先是總結了曹操多年來奮鬥的過程,然後,為曹操提出了明確的發展目標:
奉主上以從民望;這是件順應民意的大義。
秉至公以服雄傑;用行動讓諸侯歸順。
扶弘義以致英俊;以天子名字招募天下英雄。
這幾句話說到了曹操的心坎裡,曹操畢生目標就是實現統一,反對分裂。而維護現任皇帝,在荀彧看來是臣子的本分,在曹操看來是施展抱負的王牌。
奉天子以令天下的曹操走上了發展壯大的快車道,在荀彧的幫助下逐一消滅了盤踞在北方的諸多勢力。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北方終於迎來了袁紹和曹操最後的決戰。袁紹兵強馬壯,曹操運籌帷幄,雙方僵持在官渡誰也無法一口吃掉對方。但是曹操所面對的情況更糟糕一些,為了保證戰爭勝利,他特意安排荀彧坐鎮許都負責糧草轉運,但是依舊無法解決日益難以為繼的龐大開銷,甚至寫信給荀彧透露了想要退兵的想法。
荀彧在回信中堅決反對曹操退兵的想法,並告訴曹操“畢其功於一役……袁紹久必生變……”。受到鼓勵的曹操聽從荀彧的建議固守,果然迎來了許攸的投誠。許攸的到來直接導致袁紹烏巢重地被催毀,袁紹手下大將張郃、高纜投降。
許攸投降、烏巢被燒、張郃高纜投降,袁紹終於被曹操一舉擊敗。
實現了北方統一的曹操志得意滿,不臣之心日甚,這也激化了荀彧與他的矛盾。
荀彧當初投靠他,建議他奉天子以令天下,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匡扶漢室。終於在曹操準備受魏公之位時,兩人之間的矛盾爆發。
時任侍中的荀彧說道:“……丞相本興義兵,匡扶漢室,當秉忠貞之志,守謙退之節。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在無力勸阻曹操時,也發出了對自己當時選擇的懊悔“吾不想今日見此事!”
對於荀彧的死,一說是病死,一說是曹操責令自盡。做為“王佐之才”的荀彧死時年僅五十,曹操在荀彧死後封諡號“敬候”,也是對荀彧一生的總結吧!
許攸:逐利而爭
許攸與荀彧有幾點相似之處。
首先荀彧建議曹操奉天子以令天下的同時,許攸也建議袁紹去迎取天子。只是曹操聽從了荀彧的建議,而袁紹對許攸的建議嗤之以鼻;他們二人都是先事袁紹,後事曹操;兩個人都是打敗袁紹的關鍵人物。荀彧鼓勵曹操堅守待變,許攸獻計火燒烏巢;兩個人都是博學多才之人,也都被曹操或曹操暗示處死。
所不同的是,荀彧有自己的抱負,他為曹操制訂的“大順至尊,大略至公,大德至義”的三大綱領為曹操明確了發展方向。而許攸才智不在荀彧之下,卻只是將自己的才智做為飛黃騰達的工具,他更看重的是個“利”字。
雖然二人最終難免都死在曹操手裡,但荀彧死後封諡號“敬候”,而許攸死後則只是厚葬而已,對於殺他的許褚,是連責罰都捨不得的。真的是應了“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這句話了。
-
6 # 歷史中的往事
感謝相邀!
《三國演義》中,說到許攸可能很多人不太瞭解,但說到荀彧,大家一定知道他是曹操手下的主要謀士之一,為曹操的大業立下了汗馬功勞。但這兩個人都直接或間接的死在曹操手下。曹操一直以唯才是舉視聞名天下,為什麼要殺掉這兩個重要的謀士呢?
荀彧是妥妥的保皇黨,而許攸卻是即貪財,又擺不正位置的“二貨”一個。
先說荀彧,真正“身在曹營心在漢”的鐵桿保皇黨!最早他其實並不看好曹操。公元190年曹操陳留(今開封附近)起兵,袁紹坐擁冀州(今京、津、冀、晉),荀彧從潁川(今河南禹州)帶族人不去投靠旁邊的曹操,而是不遠千里去投靠袁紹。
後發現袁紹空有好的出身,卻無為漢室出力的能力,為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才投靠了績優股的曹操。其實曹操起兵的初衷也是為了捍衛漢室正統。但隨著勢力越來越大,已不甘心甘為臣子了。
荀彧投靠曹操後,曹操以“吾之子房”稱他,可見對他的重視,而荀彧也不負曹操所望,不但全力以赴的幫助他擴大勢力,還利用自己的影響力,不斷的向曹操推薦人才,幫助曹操在群雄中脫穎而出。其目的其實是為了透過曹操實現其匡復漢室的雄心壯志。
身為梟雄的曹操,其實早就看破了荀彧的心思。從最早的“奉天子以令諸侯”到勸曹操不要“加封九錫”,都是為了維護漢室正統和漢獻帝能夠親政。還有一個細節,漢獻帝在聽聞荀彧去世的訊息後,親自出城迎接荀彧的靈柩,並痛苦流涕,因為他知道,荀彧死後,他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也沒了,漢室江山到他這也就徹底的結束了。
曹操在創業初期,必須依靠像荀彧這樣的世家望族,而且要知道在當時可是有“天下子弟,半出荀門”的說法。曹操因為出身的原因,並不被士大夫所喜愛,像荀彧這樣有巨大影響力的“大家”來投,“千金買馬骨”,讓曹操必須重要他,而且對曹操的名聲和威望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不誇張的說,一個荀彧賽過千軍萬馬。
到了三國鼎立時期,以曹魏的勢力最強,不管是底盤,人口還是綜合實力,都在蜀吳之上,而且曹操的地位已牢不可破,政通人和的情況下,以“周文王”自居的曹操,需要開創一個新的朝代證明他的豐功偉績,因此荀彧就成了他的絆腳石。所以不管是逼迫也好,還是暗示也好,荀彧都不得不死。
再說許攸,一把好牌卻捱了“王炸”。他是曹操和袁紹的發小,和二人的關係都特別的好。本人又有才幹,按理說,只要他不犯太大的錯誤,都能混的風生水起。但他雖有小聰明,但情商太低。
許攸投誠曹操的時機非常好,正是官渡之戰的關鍵時候,因許攸的投誠,讓曹操對袁紹的兵力部署,防守的薄弱環節瞭解的一清二楚。這從曹操聽到許攸來降,高興的光著腳就跑出來迎接,並說道:“子遠來了,大事可成!”,這個時候曹操不是因為禮賢下士而光腳迎接許攸,而是迎接許攸帶來能取得戰爭勝利的情報。
如果許攸聰明,那麼憑這點功勞,再加上他和曹操發小的關係,做個開國元勳應該是不成問題。但他不,這人啊,不作死,就不會死,他認為自己勞苦功高,和曹操又是“鐵哥們”,因此,從不知尊重二字,不分場合,不管人前背後,大呼小叫“曹阿瞞”,還拿曹操從小的糗事到處宣揚,生怕別人不知道他和曹操的關係多好多好,這讓家世尷尬的曹操怎能不惱,怎能不恨?到曹操收復了冀州,許攸又在城門前大放厥詞,這就叫“瞌睡來個枕頭”,正愁急找不到殺他的藉口,自己到送上門了,此時不殺,更待何時!
因此,這人啊,要有自知之明,事不可為,不可強為!更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少說話,多做事。不然反誤了卿卿性命。所以,我覺得,《三國》中最聰明的人不是諸葛亮,而是司馬懿,因為最後的贏家只有司馬懿,所有人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他作嫁衣。
-
7 # 豹眼看歷史
曹操唯才是舉,愛惜人才,絕不是噱頭,浪得虛名。但曹操一生殺了許多人,也不僅僅是殺對手,不僅僅是殺不為己所用的人才,而且給自己立過大功的人才,照殺不誤。
其中荀彧和許攸被殺尤為令人關注。
根據我寫作歷史紀實小說《悠悠子衿女兒情---一代才女蔡文姬》查閱的歷史資料,對題主這個問題,做個簡單淺陋的回答。
01
荀彧之死
荀彧早年被稱為“王佐之才”,初舉孝廉,任守宮令。後棄官避難冀州,袁紹待為上賓。但荀彧認為袁紹不足以成就霸業,後來就投奔了曹操。
荀彧為曹操除掉呂布保全兗州三城出計謀立下大功,又出奇謀扼袁紹於官渡,幫助曹操取得官渡之戰的最後勝利。被曹操奉為首席謀士,稱之為:“吾之子房”(劉邦的謀士張良)。
在戰略方面,荀彧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也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等等。同時,曹操幾次下令招納人才,“唯才是舉”。荀彧舉薦鍾繇,荀攸,陳群,杜襲,郭嘉等大量人才,為曹操的霸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當時,荀攸為曹操謀主,荀彧與荀攸分主內外,都是地位顯貴。
荀彧將所賜之物皆散給族人和朋友,家無餘財。
曹操還將安陽公主(曹操之女)許配荀彧長子荀惲為妻,成了兒女親家。
建安十二年,增荀彧食邑千戶,前後共計兩千戶。還要授以三公之職,荀彧使荀攸推辭十幾次才作罷。
無論品行,才略以及與曹操的私人情感,荀彧都是相當出色,而且為曹操的霸業立下了汗馬功勞,居功至偉。
但是,隨著情勢的發展,哥倆的政治目標開始分化,行動上分道揚鑣。
建安十七年,曹操欲進爵國公,加封九錫。
荀彧認為:“(曹公)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因此惹怒了曹操。
曹操做皇帝的心思都有,何況做個魏公。
在當時,持荀彧這個意見的人,不在少數,荀彧又是第一大佬,也就成為曹操成就霸業最大的絆腳石,那就只好借荀彧的腦袋用用啦。
同年,曹操徵孫權,荀彧到譙縣勞軍,曹操趁機把他留在軍中。
後因病荀彧留在壽春,不久憂慮而死。
史書有種說法:曹操送荀彧一空食盒,荀彧因而服毒自殺。
不管是否屬實,荀彧的死與曹操脫不了干係。
荀彧一直以為跟曹操是一起背靠背戰鬥的兄弟,同為漢家高管,至多就是級別高低罷啦。
不曾想,曹操想自己做老闆。
荀彧又不想給曹操打工,而且其情緒導致了員工們產生了思想波動。
問題很嚴重,後果也就可想而知啦。
既然不想食魏祿,那漢家的飯也別吃啦。殺雞儆猴,以儆效尤。
荀彧之死,是情勢所迫,無法選擇。荀彧死於自己堅守的道義,也算死得其所。
02
許攸之死
許攸,曹操,袁紹是一起光屁股長大的發小,小時候經常玩“兩個撒尿,一個和泥”的遊戲,那時玩玩還是很開心的。到了官渡大戰,再撒尿和泥就不行了。
許攸先是鼓動冀州刺史王芬、沛國周旌等,連線豪強謀廢漢靈帝,改立合肥侯為帝造反,失敗後讓王芬頂鍋,自己跑了。看到曹操袁紹也反了的時候,就投靠了勢力較為強大的袁紹,出謀劃策想把曹操做掉。官渡大戰時,曹操與袁紹對壘。恰恰許攸家人犯事被抓,看看不好,就投奔了曹操,出了些餿主意,火燒烏巢,掘漳淹鄴,把袁紹做掉了 。
曹操戰勝袁紹,許攸立下很大的功勞。
曹操之所以看到許攸到來“跣足相迎”,是因為“君從敵營來,必知敵營事”啊。曹操正愁拿袁紹木辦法呢,來了個叛徒投靠,叫誰誰不高興那?人家曹操說“我想死你啦,這幾年找不到你可把我急壞啦,不想你在這裡啊,來得正是時候啊。”那是人家曹操會做人,你還真以為他念舊情啊。就你許攸那個小性格,荀彧都知道你“好貪不治”,難道曹操就忘啦,你幾斤幾兩,曹操不知道嗎?這是殺許攸的主要原因。你昨天能廢漢靈帝另立新帝,能背叛袁紹,將來說不定哪一天有個風聲草動,你就會割下我的腦袋去做投名狀啦。
可許攸不明白啊,還在那裡嘚瑟呢!一次聚會上,許攸叫著魏公的小名說: 阿瞞啊,不是我,你能坐在這裡哈酒啊!曹操當時就想,我想把你腦袋掛腰上當酒壺,可嘴上卻說:是啊是啊,不是你的話,我的腦袋現在就成了本初的尿壺啦(袁紹,字本初)。
許攸還以為是在撒尿和泥,不小心把尿滋在曹操臉上的時候哪!攻下鄴城後,許攸出鄴城城門,繼續跟守門的將士得瑟,不是我許攸,你們會在這裡嗎?守門的就把許攸抓啦,曹操就把他殺啦。
許攸之死,在於他做人沒有底線,擺不正自己的位置。屁股坐不到該坐的地方去,只生活在美好的記憶裡,屁股不動,那就只好腦袋換個地方啦。
荀彧說許攸“好貪不治”,意思是貪圖利益,又沒啥能耐,官渡之戰之所以能出奇計是因為對袁紹的情況熟悉啊。無能而不自知,必有一死。
這個看法很中肯,的確是曹操殺許攸的原因。
03
曹操殺人的原則
職業殺手
政治就是屠宰場,政治家從事的就是殺人的職業,一定意義上啊!曹操欲成就霸業,就必須大開殺戒。遇神殺神,遇鬼殺鬼。殺董卓,殺呂伯奢,殺呂布,殺袁紹,殺袁術,殺劉備,殺孫權,殺孔融,殺楊修,自然也殺了許攸,荀彧。當然也有許多想殺沒有殺得了的,有時還差點被人家殺啦。這就是遊戲規則,你不把他幹掉,他就把你幹掉。在那個時間節點上,有點想法的人,幾乎不是在殺人,就是在殺人的路上。我不玩三國殺,不知道其遊戲規則,我猜想是否也是這個套路呢?
被殺的人不僅僅是對手,還有一種人,那就是耽誤你殺人的人。在殺人的道路上,誰成為絆腳石,誰就會被踢開,無一例外。不把絆腳石踢開,就會被絆腳石絆倒。何況殺人這個活,不是去趕集,絆倒了再爬起來。殺人時被絆倒,就再也爬不起來啦。
“寧教我負天下人,決不教天下人負我。”這是曹操說的,時人及後人對曹操詬病較多,視其濫殺,多是因為這句話,多是因為殺了不該殺的呂伯奢一家。殺人是不對,啥時候殺人都不行。但他是曹操啊,他想幹大事啊!在曹操眼裡只有兩種人,一是幫手,二是對手。不能成為幫手,那就作為對手來對待,無一例外。
知道“問路殺樵”的故事吧,那是韓信乾的!韓信行軍打仗,找了個樵夫問路,問明白了就把他殺啦,部下驚問其故,韓信說怕洩露行動機密。看我軍抓個舌頭,堵上嘴,捆起來,戰鬥結束就放了,多麼仁義啊。
不比較就沒有傷害,曹操是不太仗義,但項羽仗義啊,鴻門宴把劉邦放跑了,自己玩完了。
-
8 # 禮泉老陳侃歷史
苟彧忠於漢而非忠於曹。老話說,識時務者為俊傑。漢室已衰,老曹勢大之際,苟彧卻不識時務,反對老曹進封魏王,老曹當然不會讓他好過。
許攸居功不謙反而自傲。官渡之戰中,許攸立了大功,這不假。但是,一個叛節之人,竟居功而自傲,大庭廣眾之下呼叫老曹的小名,老曹沒把他砍了餵狗,已經算是記著他的好了。
老陳說的對吧?
回覆列表
苟彧雖為操之子房,但崇尚漢統。操進位魏王,彧力諫不可,操甚怒之。許攸雖官渡之勝有功,但恃功自傲,為許褚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