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月下起舞弄清影
-
2 # 峰之涅磐
《西江月·遣興》
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 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定風波·三月七日》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
3 # 晉公子
《瑞龍吟 》(周邦彥)
章臺路,還見褪粉梅梢,試花桃樹。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歸來舊處。 黯凝佇,因念個人痴小,乍窺門戶。侵晨淺約宮黃,障風映袖,盈盈笑語。 前度劉郎重到,訪鄰尋裡,同時歌舞。惟有舊家秋娘,聲價如故。吟箋賦筆,猶記《燕臺》句。知誰伴、名園露飲,東城閒步?事與孤鴻去。探春盡是,傷離意緒。官柳低金縷。歸騎晚、纖纖池塘飛雨。斷腸院落,一簾風絮。
叄
用意象兜住情話,不將它說破。周邦彥的這種風格常被鑑賞家們稱為“沉鬱”。
但是作為影響了南宋詞壇一個半世紀的一代宗師,周邦彥的本領並不僅限於此,他還有另一樣高明的技巧,那便是“頓挫”。
黯凝佇,因念個人痴小,乍窺門戶。侵晨淺約宮黃,障風映袖,盈盈笑語。
——《瑞龍吟》
那痴情的嬌小的舊日情人,在清晨倚門觀望。她前額上著一抹淡淡的宮黃,揚起彩袖來遮擋晨風。風中都是她輕盈的笑語。
這一段歌詞倘若不仔細瞧,很可能誤會周邦彥在尋尋覓覓之後終於找到了往日的舊愛。
但其實他並未如願。“黯凝佇”——那清晨倚門而笑的歌伎,只是周邦彥惆悵的回憶而已。
“人面祗今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寫到此處,崔護已經擱筆了,但周邦彥的精彩才剛剛開始。寫過了“梅梢桃樹”,他筆下的人物才粉墨登場。
我想,周邦彥是故意要造成我們的誤會,他可能正希望我們將倚門而笑的歌伎當作眼前的人,而不是回憶中的影。
《瑞龍吟》的筆觸自在地穿梭於現實與回憶之間,模糊了草蛇灰線的痕跡。
這種類似於蒙太奇的拼接手法是周邦彥所慣用的。
我們不妨以《清真詞》中這個更為極端的例子來玩味一下它的意義:
河橋送人處,涼夜何其。斜月遠墮餘輝,銅盤燭淚已流盡,霏霏涼露沾衣。相將散離會,探風前津鼓,樹杪參旗。花驄會意,縱揚鞭,亦自行遲。
迢遞路回清野,人語漸無聞,空帶愁歸。何意重經前地,遺鈿不見,斜徑都迷。兔葵燕麥,向斜陽,影與人齊。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極望天西。
——《夜飛鵲》
從這首詞的下闕逆向分析,這應該是一首回憶朋友離別的詞,而且這離別很可能發生在許多年以前。
我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推斷,是因為“兔葵燕麥,向斜陽,影與人齊”一句中暗用了劉禹錫《再遊玄都觀》的典故。
《再遊玄都觀》的詩序中說,當唐德宗貞元21年(公元805年)劉禹錫在京擔任屯田員外郎的時候,玄都觀中並沒有桃花。就在那一年,劉禹錫因為參與王叔文改革變法遭遇失敗,被貶出京,一去十載。
十年後回到京城的他聽說玄都觀裡有個道士遍植桃花,燦若朝霞。在前去賞花的時候,劉禹錫寫下《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
因為語涉譏刺,開罪了當朝權相武元衡,劉禹錫再次被貶出京,遠竄嶺南。
又過了十四年,事過境遷之後的劉禹錫回京擔任主客郎中,重遊玄都觀。當年燦爛的桃花早已蹤跡全無,種桃的道士也不知了去向,只剩兔葵燕麥在春風中輕輕動搖。
周邦彥說,當他多年後重又經過與朋友分別的故地,他所見到的一如劉禹錫再遊玄都觀的光景:“遺鈿不見,斜徑都迷”,從前燦爛的花樹、曲折的小徑,都已經湮沒在齊人高的兔葵燕麥之中。
本來這一首回憶的小詞,周邦彥也可以像劉禹錫那樣從眼前的荒涼寫起: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盡淨菜花開。
——《再遊玄都觀》
但是周邦彥沒有這樣做。
因為他一旦寫出眼前的荒草離離,我們立刻就會意識到接下來的離別只是一件陳年舊事。
“天涯舊恨,獨自淒涼人不問”(秦觀《減字木蘭花》)身為旁觀者的我們大概是不會為一件時過境遷的往事傷感的。
聰明的周邦彥算準了我們的心思,於是他將回憶的場景提前,將我們帶入到離別發生的當時。
等我們已經被親眼目睹的離情感染,他才向我們和盤托出,這離別是他心中的一段遺恨。被他帶到了這個地步,我們將不得不陪著他為這段遺恨悵惘。
《瑞龍吟》當中障風映袖的歌伎就像《夜飛鵲》裡的別離。
當週邦彥站在冷清的章臺路上黯然神傷,他的眼前或許正閃爍著舊愛的幻像。
他將這幻像寫得越是逼真,說破幻像之後帶給我們的傷感就越是痛切。
肆
訪舊不遇的周邦彥眼前沒有人。
可《瑞龍吟》不但寫了人,而且寫了兩個人。讓一出獨角戲橫生枝節地變成三人的對手戲,這便是周邦彥的“頓挫”。
就像《花樣年華》裡的蘇麗珍,當她在多年之後再次回到與周慕雲比鄰而居的舊宅,從前的許多鄰里,包括那個讓她牽掛不已的周慕雲都已經陸續搬走。
可是當她聽著從前的房東孫太太絮絮叨叨地聊起舊人舊事的時候,仍然止不住背過身哭泣。
重遊故地的周邦彥,也遇到了一位“孫太太”,只不過她的身份是與舊日情人同時登臺獻藝的舞娘。
前度劉郎重到,訪鄰尋裡,同時歌舞。惟有舊家秋娘,聲價如故。
——《瑞龍吟》
舊家秋娘,聲價如故;可憐伊人,蹤跡全無。
眼前的這個舞娘,讓周邦彥更加思念他曾經迷戀的歌女。這份思念不僅因為她天真而痴情的神態,更因為他是詞人的知音。
吟箋賦筆,猶記《燕臺》句。知誰伴、名園露飲,東城閒步?
——《瑞龍吟》
“吟箋賦筆,猶記《燕臺》句”,周邦彥在這一句歌詞中顯然是以柳枝與李商隱的偶遇來況喻他與歌女的離合。
唐文宗太和六年(公元832年)二月,天平軍節度使令狐楚調任太原,位在幕僚的李商隱隨即離開鄆州,暫居洛中,準備參加科考。就在這一年,他認識洛中裡娘柳枝。
十七歲的柳枝是一位商人的女兒;父親逝於商旅,乃與母親相依為命。據李商隱《柳枝五首》的序說:
柳枝與李商隱的堂兄讓山家比鄰而居。一次偶然的機會,柳枝聽到讓山吟誦李商隱的《燕臺詩》,愛不釋手。當時手斷長帶,請讓山轉贈李商隱,乞求一詩。又特地於次日面邀李商隱三日後一聚。
只是造化弄人,和李商隱一同進京趕考的朋友提前出發去了長安,並且順手帶走了李商隱的行李。李商隱無奈之下只能追隨朋友的腳步趕往京城,和柳枝的會面被迫爽約。
就在那一年的冬天,讓山在紛飛的大雪中前來探望科舉下第的李商隱,又再次提到了柳枝:“她已經被東諸侯娶去當小妾了……”
“吟箋賦筆,猶記《燕臺》句”,這兩句歌詞不僅是回憶詞人與歌伎相識相知的經歷,而且還暗示著對方的愛才之心與自己的知遇之感。以至於今日懷念舊情,不能不連帶想起曾經叩開芳心的“吟箋賦筆”。
知音之所以珍貴,就因為她可遇而難求。“名園露飲、東城閒步”,必得知音相伴,才稱得上賞心樂事。而如今,這些曾經的甜蜜都隨著那北飛的鴻雁飄向了遙遠的天邊。
尾聲
當週邦彥帶著滿腔的傷離意緒,在暮色中失望地離開章臺路,初夏的柳絮飄舞在斷腸的院落。春天已逝,那些屬於青春年華的情事再也沒有重溫的可能了。
這首傷感的《瑞龍吟》雖然也書寫了舊情的遺憾,但它並不僅僅是《題都城南莊》那樣一個單純的人面桃花的故事。
因為詞人與歌女的分離,實在有世事變遷、宦海沉浮的苦衷。
宋神宗元豐初年,因為京師太學擴招,年輕的周邦彥從家鄉錢塘來到京城求學。
這個才華橫溢的青年學子以一首《汴都賦》打動了改革皇帝宋神宗,從一個籍籍無名的太學生一躍而成為九品學官太學正。
四年後,神宗皇帝駕崩。反對改革的舊黨在高太后的支援下重掌朝政,將作賦歌頌新政的周邦彥貶到遙遠的安徽廬州府任教授,那一年風華正茂的周邦彥28歲。
他不但斷絕了仕途的希望,也告別了自己的紅顏知己。就像因為參與改革而被貶謫的劉禹錫一樣,周邦彥這一去,便是十年。
如果說《題都城南莊》講述的兩個清明節之間的青春故事,那麼《瑞龍吟》卻是一部沉澱著世事滄桑的十年回憶。
《題都城南莊》像閃爍著日光剪影的《致青春》,而《瑞龍吟》卻是一代人充滿磨難和苦澀的《芳華》。
-
4 # 十一老爹
南宋有兩位飽經磨難的人,男的一出道就受夠秦檜的瘍子罪,一生報國無門。女的淪落在社會最底層,但是為人仗義,善良堅強。難以忘卻的宋詞很多,他們倆各自填的兩闕《卜算子》更讓我難以忘卻。
第一闕,陸放翁《卜算子》。詞曰:“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旅社外面的斷橋邊上,無主的梅花正在寂寞的開放。本就孤獨地在黃昏裡面發愁,還要承受大自然的風吹雨打。沒有想過要獨佔春天,卻引起百花的誤解。任由他們嫉妒去吧,即使凋零在地上,化做泥土,花香依然象盛開時那樣芬芳不變。
一樹梅花一放翁,梅花是放翁,放翁是梅花。偉大愛國詩人空有愛國之情,王佐之才,卻不得施展抱負。滿耳是歌舞昇平的奢靡,滿目是不思進取的庸俗,依然想的是統一中國,北定中原。就象梅花,哪怕凋零在地上變成泥土,照樣是執著的清香。
第二闕,周幼芳《卜算子》。詞曰:“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 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待到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
我根本就不喜歡流落風塵,都怪前世命不好,才會從事這低賤的職業。花開花落必須遵循大自然的規律,服從並依靠春神的安排。你問我要走還是要留,肯定是要走的。這裡環境惡劣,肯定是站不住腳了。不要問我去哪裡,那個在山溝溝裡戴野花的——那就是我。
待到山花插滿頭,山花是幼芳,幼芳是山花。周幼芳出身低微,一個叫朱熹的大官為了打擊政敵,對她嚴刑拷問,逼迫她承認與那人有不正當關係。幾乎把她打死。她說:就是承認了,也不是死罪。但我就是死了,也不能誣陷別人。
朱熹的倒行逆施遭到朝野一致反對。朝廷後來調走朱熹,改派嶽霖前來重審。嶽霖決定釋放她,還問她今後打算,於是就有了這首詞。她肯定是不能留下來了。要到一個開滿山花之處去過艱苦而快樂的生活。不要問是什麼地方。
-
5 # 綺閣書生
宋詞,是繼唐詩之後的又一次輝煌,它保持了唐詩的優秀傳統,題材多樣,風格各異,並把格律詩發展成長短句,增強了詩文的節奏感,並且創造了一千多個格式,這就讓宋詞從內容到形式,都大大的豐富了唐詩,也使宋詞與唐詩一樣,成為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兩座璀璨奪目的高峰。
花間派是宋詞的序曲,詞為豔科,只能說初期的詞作。當初的溫庭筠,馮廷巳屬於婉約縝密的風格,而韋莊,李煜則是清麗疏朗一派。北宋的柳永對詞的改革創新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創作的長體慢調,讓宋詞走出一片廣闊的天空。蘇軾才高八斗卻仕途不暢,故而常把孤憤之情融入詩詞,弔古傷懷,語多豪邁,自是大方家數,時人有銅琶鐵板,大江東去之贊。
宋詞的婉約派,北有小山(晏幾道)淮海(秦觀),南有夢窗(吳文英)玉田(張炎);豪放派北宋不多,蘇軾為主,南宋以辛棄疾為首,引領一大批愛國文人振臂高揮,奔走呼號。像陸游,陳亮,陳師道,張孝祥,張元幹,劉克莊,劉過劉辰翁等,他們的一腔愛國熱情,唱響了南宋詞壇的時代強音。
優秀的宋詞太多了,我只能隨便列出幾首在此,大家可以補充。
《臨江仙*夢後樓臺高鎖》,北宋*晏幾道
《念奴嬌*大江東去》,北宋*蘇軾
《鵲橋仙*纖雲弄巧》,北宋*秦觀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南宋*辛棄疾
《聲聲慢*尋尋覓覓》,南宋,李清照
《一剪梅*舟過吳江》,南宋,蔣捷
≤念奴嬌*洞庭青草》,南宋*張孝祥
《賀新郎*送胡邦衡謫新州》,南宋*張元幹
《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南宋*陸游
《沁園春*夢孚若》,南宋*劉克莊
-
6 # 自由自在的思想者
雋美的宋詞實在舉不勝數,遴選出個人比較喜歡的幾首,與大家共賞。
1、歐陽修
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2、蘇軾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3、秦觀
鵲橋仙·纖雲弄巧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4、柳永
雨霖鈴
白衣卿相,賦辭宕逸,意氣狂蕩。
風流自是情種,笙歌舞地,紅裙難忘。
笑把浮名棄擲,恁瀟灑歡暢。
此去也,西塞東籬,北海南山任遨放。
江湖卻總秋愁悵。寄蒼茫、一葉相思葬。
江天萬里霜籠,雁過處、怎堪回望?
夢裡柔鄉,傾訴衷腸款款痴想。
醉醒時,譜曲新詞,且淺斟低唱。
5、辛棄疾
鷓鴣天·晚日寒鴉一片愁
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柔。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腸已斷,淚難收。相思重上小紅樓。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闌干不自由。
6、李清照
武陵春·春晚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
7 # 電影搞笑解說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
8 # 劉楚雲817
謝邀:我推送幾首好的宋詞給大家:杜甫:(佳人)…王維:(西施詠)…李白:(關山月)…杜浦:(丹青引)…白居易:(琵琶行)…白居易:(長恨歌)…王維:(桃源行)…李白:(長相思)…李白:(蜀道難)…杜甫:(月夜):…李商隱(涼思)(北青蘿):就幾首了;o
-
9 # 樂樂趣立體書
1.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蘇軾倡導詞應該脫離音樂,像詩一樣,唱出理想,吼出抱負。
2.李清照《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後代文學家稱李清照的詞“人工天巧,可稱絕唱”。《聲聲慢》一詞中,她僅用14個疊字就傳神地表現出悲涼的心境。
3.姜夔《揚州慢》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4.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
重湖疊山獻(音yǎn)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
10 # 慢談詩詞
最難以忘卻是還是晏幾道那首《臨江仙》
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Swift雙飛。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晏幾道有一些交好的歌妓,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蓮、鴻、蘋、雲這四位,她們是好友沈廉叔和陳君龍府中的家妓。很多人把晏幾道對這幾位的感情解讀為愛情,這個我不敢苟同,詞人在藝術創作的時候所流露出來的感情應該也有藝術加工的成分,所以說她們是紅顏知己應該更加貼切,他的筆下,確實多次提及與這四位紅顏纏綿真摯的情感,尤以蘋和蓮居多。
這首詞寫的就是小蘋
上片前兩句交代樓臺高鎖,簾幕低垂,已是人去樓空。“樓臺”和“簾幕”是宋詞中常有的意向,樓臺是女子活動的空間,簾幕區分內外,通常詞人會看著簾外借景抒懷,如李後主的“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但是為何而醉,夢境是何,下面有交代,當去年的春恨湧上心頭之時,落花人獨立,微Swift雙飛,落花微雨本是美景,但是他卻看到了燕能雙飛、人卻獨立的淒涼,怎能不黯然神傷呢?這句並不是晏幾道原創,而是出自唐末五代詩人翁宏創作的《春殘》:
又是春殘也,如何出翠帷?落花人獨立,微Swift雙飛本來不溫不火,但是被晏大才子直接“抄襲”過來,意境十分貼合,渾然天成,如同千里馬遇到伯樂一般,成為千古名句。
下片一開始就點出女主人公,也是詞人魂牽夢繞之所在。“初見”兩字就把晏幾道對這姑娘的愛慕之情表露無遺了。或許在詩詞的世界裡,一段感情,最美的就是初見,所以有了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見”,接著說小蘋的衣著,不得不說墜入情網的人看什麼都是情,人家的衣服都能看出“兩重心字”,在腦海中幻想著心心相印,這句有“一身繡出,兩同心字,淺淺金黃”的影子,然後小蘋開始彈琵琶,“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不過相思之意大半應該是詞人的一廂情願吧,最後一句“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神來之筆,宋玉在《高唐賦》中曾用“朝雲”來形容巫山之神女,在這裡用“彩雲”代指小蘋,當時的明月還在,月下的美人卻不知所蹤,空留下詞人在這裡飲酒為樂,酒醉後做夢,夢迴兩人初見那天……
回覆列表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關於宋詞有過這樣一段評價“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意思是有境界的詞為最上品,有境界的詞自然有很高的格調,自然會出現千古名句。五代北宋詞的藝術成就之所以空前絕後,原因就在於此。所以我們在品讀宋詞的時候,第一眼會被她的外表驚豔,細細品讀會被其中的境界所折服,宋詞的餘韻讀後久久不能忘卻。
1.《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宋代•歐陽修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2.《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代•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3.《醉花陰》
宋代•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4.《雨霖鈴》
宋代•柳永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