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辰哥嘚吧嘚
-
2 # 老槍與戰線
大概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凡是不合理的都被打死了,合理的活下來繼續發展。大概就是這樣。
不過也沒見什麼超越時代水平的黑科技出來。與二戰不同的是一戰結束後沒什麼人嘮叨什麼末日設計,大概是都打疲了,就那樣,沒啥說頭。
-
3 # 月林6491
謝邀!一戰期間空戰是使用飛機作戰,當時飛機上的作戰武器裝備與現在戰機相比那可是天壤之別。那時戰機上的武器裝備由炸彈丶手榴彈等組成,雙方作戰時只將各種類屬爆炸效能彈類由空投向地面的這種作戰程式來完成。隨著戰局深入不停,戰機裝備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又增添了新裝備的設定,這種設定就是機槍同步共同射擊裝備,可說作戰效能在當時空戰中是名列前茅。也就是說,誰有這種戰機,誰就有奪取空戰主動權。這就是一戰期間空戰裝備發展過程。
-
4 # 曉曉曉
1914年開戰時,英國現役戰艦包括:無畏艦20,戰列巡洋艦9,前無畏艦(也應該算為戰列艦)40,裝甲巡洋艦34,輕巡洋艦63,驅逐艦/魚雷艇250。
回答2,庫爾貝”級兩艘
“普羅旺斯”級三艘
“黎塞留”級一艘(在建一艘)
戰列巡洋艦:
“敦克爾克”級兩艘
重巡洋艦:
“阿爾及爾”級一艘
“迪凱.斯納”級兩艘
“絮弗倫”級四艘
輕巡洋艦:
“迪蓋.特魯因”級三艘
“聖女貞德”級一艘(訓練用)
“埃米爾.波廷”級一艘
“拉加利索尼耶”級七艘
佈雷巡洋艦:
“普魯東”級一艘
回答3, 找了半個小時,實在找不到
回答4,
56-2式75毫米無後坐力炮於1968年定型並投入批次生產,現已退役。
??該炮炮身由線膛身管、錐形擴大藥室、調孔環、炮閂座、炮閂、擊發機構組成,炮閂為斷隔螺閉鎖結構;炮架為可摺疊三腳架,炮身和炮架可快速分解和結合,必要時可不用炮架,實施肩扛炮身射擊。
口徑:75毫米
戰鬥狀態全重:52千克
炮身重:34千克
炮架重:16千克
炮身長:2124毫米
火線高:425-720毫米
全彈重:
破甲彈:6.58千克
榴彈:8.8千克
破甲彈破甲厚度:
150毫米/30度
180毫米/0度
彈藥基數:30發
初速:
破甲彈:285米/秒
殺傷爆破榴彈:310米/秒
射速:6-8發/分
最大射程:
榴彈:6500米
直射距離:
破甲彈:340米
高低射界:-5度-30度
方向射界:360度
炮班人數:7人
回答5,全長 : 42.97米
寬 : 7米
高 : 11.6米
重 : 1,350噸
炮口徑 : 800毫米
炮長: 32.48米
炮重: 400噸
射擊角度: +53 度
炮彈重 :
7.1噸(穿甲彈)
4.8噸 (高爆彈)
1.8 - 2.0噸 (推進燃料)
炮彈射速:
720米/秒(穿甲彈)
820米/秒 (高爆彈)
射程 : 28 - 47 公里
回答5,
942年初,終於製成了這門超重型巨炮,它被用克虜伯家族的“古斯塔夫”字首名命名,希特勒本人和軍需部長斯佩爾出席的驗收儀式,它被700萬馬可被軍方購買,以工程師的妻子的名字命名匿稱“多拉”。它的炮管長達32米,火炮在戰鬥狀態的全長達53米,高12米,全重1488噸。這樣的龐然大物在裝配、運輸和射擊試驗時遇到極大困難。在試驗彈道效能時,裝彈機還不太完善,只好用一臺起重機把4噸重的炮彈吊送到炮身尾部,再用一輛輕型坦克把它猛地推撞到炮膛裡。為了把火炮運送到試驗場,特地設計了3輛構造特別的巨型運輸列車。沿途的橋樑無法承受這樣大的重量,列車只好繞過很長的彎路而行駛。到達陣地後,先用2臺巨型起重視吊裝底座,然後安裝炮架、炮管和裝彈機構,全部工作由1名少將指揮1400餘人奮戰3個星期才完成,高矗的巨炮十分雄偉壯觀。為了預防蘇軍飛機轟炸,陣地四區域性署了高炮部隊和警戒飛機,大量步兵、巡警和警犬在周圍10千米內日夜巡邏。一旦發現敵機轟炸,立即由化學兵施放煙幕掩護。參加指揮、操作、警衛的總人數達到4000人以上,它的炮彈也是駭人聽聞,每一枚穿甲彈重7.1頓,一枚高爆彈重4.8頓,推進燃料在1.8噸到2噸。
巨炮製成後被命名為“多拉”炮,原計劃攻擊馬其諾防線,可是這時法國已經投降。蘇德戰場迫切需要重型火炮,於是“多拉”炮被運到黑海之濱,襲擊了塞瓦斯托波爾的地下工事,8月中旬又被運往斯大林格勒,但是德國在此戰中慘敗,9月為免被俘“多拉”又匆匆運回,“多拉”列車炮又會同“卡爾”“洛奇”和“迪沃”等巨型臼炮參與對1944年華沙起義的鎮壓行動,德軍在蘇聯重兵壓境,自身難保的情況下,為鎮壓波蘭人民的反抗,僅不顧彈藥吃緊,極其殘酷地有組織和分步驟的炮轟和爆破,將華沙全城幾乎痍為平地。
1945年4月,德國工程師為免被繳獲,拆除的“多拉”,盟國軍隊繳獲了這門巨炮的部件,在德國希爾雷本靶場發現過一根炮管和幾發炮彈。
-
5 # Ghoul內幕
戰爭是武器的催化劑,一戰中,飛機的作用從單純的偵查發展成後來的致命轟炸。
但是,很多因素限制了這一時期對空戰的發展,其中之一是資金不足,,一種新的武器誕生了:飛機 !!畢竟飛機是新興科技。
一戰空戰主力軍為飛機,第一次世界大戰首次出現了飛機,不過那時候飛機還十分的簡陋,飛機上的武器也不像現在這麼多,只有一挺機槍而已,但是這樣的空戰導致很多的,很多的飛行員為此喪命……
1915年德國成功地把機槍安在飛機上,還可以透過螺旋槳發射,這一項發明誕生了所謂的戰鬥機,也給了德國在戰鬥中的優勢。
但到了1918年,戰鬥機和重型轟炸機投入使用,它們裝備了多架機槍和大量的爆炸物。
在飛機改革路上德國與協約國之間也是鬥智鬥勇,不斷改進飛機的功能和效能。
-
6 # 侃侃書生世界
1903年12月,美國的萊特兄弟經過1000多次滑翔試飛,終於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飛機———“飛行者”一號。這一百多年是人類歷史上多彩的一頁,充滿了硝煙與壯烈。從“見習員”到爭奪制空權。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時,剛剛發明不久的飛機只是以一個“見習員”的身份執行航空偵察一類的軍事任務。航空偵察以後,往往就是猛烈的炮擊,因而當時步兵要求的空中掩護與現在不同,不是防止敵人飛機轟炸,而是要阻止敵方飛機的空中偵察。為了阻止敵方飛機的空中偵察,就發生了空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各國都認為飛機只有有限的作用,即使是空軍遙遙領先的德國最高統帥部,也不過把飛機看作是個觀察哨。歐洲進入戰爭時,最多有三百七十五架可用的戰鬥機,這些飛機不是為軍用而設計的,沒有武裝,全都用木料和金屬線製造,機翼和機身用塗上膠的布覆蓋。飛行員比飛機多,但即使如此,只有不到一百個軍人懂得怎樣飛行。當地面戰火燃燒到空中時,因為武器裝備跟不上,飛行員們創造出許多有趣的戰術,使用了手槍、板磚、飛鏢等武器打擊敵方飛機螺旋槳或是駕駛員。隨著戰爭不斷擴大,法國率先建立了戰鬥機部隊,其他國家紛紛效仿。開始時,空戰用的武器還是步兵用的輕武器,雖然打得“很熱鬧”,戰果卻甚微。據資料記載,從1914年10月到1915年7月,法國飛行員僅擊落了8架戰機,而且其中7架是用卡賓槍擊落的。1915年,德國製成了世界上第一架裝有機槍射擊協調裝置的飛機,使戰鬥機的作戰能力有了突破性的提高。1915年10月開始,協約國和同盟國正式開始爭奪前線上空的制空權。於是,雙方開始了長期而殘酷的空戰。當時飛機駕駛比較簡單,所以培訓飛行員的時間很短。當時有些飛行員總共只飛行18個小時,就“披掛上陣”了。飛機研製的速度也很快。一種新型飛機從繪圖板上的圖樣成為可參戰的飛機,只需10來個月,英、法、德等國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都生產了幾萬架飛機。但是其損失率也高得驚人,有時月損失率竟達66%!有的“王牌飛行員”一人就擊落飛機近百架。這些數字在現代空戰中都是難以想像的。
航空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另一項重要作戰任務就是實施空襲。1916年,德國開始用飛機轟炸英國。1917年6月和7月的兩次轟炸使英國政府怒不可遏。雖然這兩次空襲造成的損失很小,但造成的政治上、心理上的壓力卻很大。為了對付空襲,作戰雙方都在一些戰略要地採取了防空措施。 1917年8月,英國成立了“倫敦防空指揮部”,在倫敦附近建立了相當完備的防空系統。它包括6個戰鬥機中隊、相當數量的高射炮和探照燈部隊,還規定了一套釋出空襲警報的辦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皇家飛行隊和海軍航空隊在支援陸軍作戰、實施戰略轟炸和爭奪制空權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但因為沒有統一的領導,容易造成力量不集中甚至互相傾軋的現象。德國在大戰中對英國空襲頻繁,其中飛艇空襲51次、飛機空襲52次,總共投彈9000枚,造成近5000人死傷,這使英國民眾感到十分恐懼。他們紛紛上書政府要求建立一支空軍部隊以報復德國。
1918年4月1日,英國皇家飛行隊和海軍飛行隊合併,成立一個與陸軍、海軍平行的獨立軍種———空軍,這就是世界上第一支獨立的空軍。它的建立標誌著世界軍事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與發展。
-
7 # 龍武驍衛
自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德意美等國崛起, 高速發展的經濟迫使他們需要更大的市場以及廣闊的原材料產地,然而殖民地已經被英法俄三個老牌殖民主義強國基本瓜分完畢,新老殖民主義的衝突越來越大,雙方都在積極備戰。1882年德、意、奧三國形成三國同盟,1907年,英法、法俄分別簽訂同盟協議,協約國成立。1914年6月28日,波斯尼亞的首府薩拉熱窩的一聲槍響正式拉開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序幕。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之間瓜分不均導致的戰爭,慘烈又非正義,但對科技的發展客觀上起到推進作用,如毒氣的第一次實戰,坦克第一次進攻,空軍裝備的升級以及空戰的發展
大戰剛開始的時候由於飛機還很簡陋,且雙方飛行員之間還保持著紳士風度,所以並沒有搭載什麼進攻型武器,空軍的任務也只是駕機去敵方陣地偵查和拍攝重要軍事情報,回來寫報告,唯一算武器的玩意也就是照相機了。甚至兩方飛行員碰到還是可以打打招呼,問候問候。上班打卡去拍照,下班打卡喝咖啡,吃著火鍋唱著歌,這小日子過的
然而這種輕鬆愜意愉快的生活並沒有持續很長時間。由於戰爭的不斷升級,愈加的慘烈,雙方的高層再也無法忍受敵方的飛機在自己上空瞎折騰。你家的飛機老是在我家上空拍了重要軍事情報,然後拍拍屁股走人,我家的飛機還得送你一送,那這仗還怎麼打。於是在這之後飛行員登機之前開始攜帶進攻型武器,如手槍、步槍、石頭和板磚。可能會有朋友質疑飛機那麼快,石頭和板磚怎麼打,然而當時飛機非常簡陋,速度並沒有那麼快,石頭和板磚也能派的上用場。可能覺得小槍用著不帶勁,法華人更絕,他們在自己的雙座機安放了機槍,並在1914年10月成功擊毀一架敵機,英國德國紛紛效仿,空戰逐漸進入了機槍時代
-
8 # 我沒忘記home
現代空戰是一個極其複雜的作戰體系,然而早期的空戰在今天的我們看來極其簡陋,正是兩次世界大戰極大的促進了空中戰略與戰術的發展。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
一戰前,很多國家的陸軍都以飛機偵察為主要用途,海軍航空也是如此。
戰機的第一次在實際使用是1911年至1912年的意土戰爭,當時義大利軍隊利用飛機進行偵察和轟炸,義大利軍方的艾垂奇鴿式機於1911年10月22日在利比亞的黎波里投下兩公斤的炸彈。
附圖,鴿式單翼機
義大利陸軍軍官杜黑(Giulio Douhet)根據戰爭中使用飛機的經驗,認為飛機將會在軍事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其重要的程度使得它將獨立於陸軍與海軍之外,成為第三支武裝力量。
附圖,杜黑,
第一次世界大戰與空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由於地面作戰陷入鐵絲網、壕溝與機槍對峙的泥潭,由此航空作戰的重要性開始顯現出來,現代軍隊建立正式編制並大規模使用軍用航空器也是在此期間。
戰爭初期,雙方利用被束縛的氣球和飛機來執行監察任務,一方面蒐集戰場情報,另一方面為炮火校準。為了防止敵方的監察,飛機駕駛員開始攻擊敵方的飛機和氣球,因此導致空戰(敵對雙方的飛行員相遇時,利用五花八門的各種武器互相攻擊,例如手槍、石頭、機器零件等,這是空戰(Combat)最早的起源)。最初只在駕駛艙配備手槍等小型武器,後來開始把機槍安裝在飛機艙上,此外飛機在短距離發生混戰促進了飛機操縱戰術的發展。到了一戰後期,飛機已經演變出專門的轟炸機、戰鬥機和偵察機,戰爭雙方都利用飛機進行轟炸、掃射和投宣傳單等任務。
附圖,一戰中德國空軍的福克Dr.I戰鬥機
一戰中戰鬥機的發展
戰鬥機主要主要用來對抗敵方的航空器,攻擊空中目標,奪取、維護戰場上的制空權。歷史上第一款名義上的的戰鬥機是1913年法國的莫蘭-索尼耶L單翼機,法華人率先在螺旋槳上安裝鋼鐵製子彈偏導片,使機槍子彈不會擊中螺旋槳,這個系統讓飛行員可專心駕駛飛機並進行射擊,同時也無須額外配置機槍手。
1915年4月1日,法華人羅蘭·加洛斯駕駛蘭-索尼耶L單翼機擊落了一架德國偵察機,取得了戰鬥機空戰的第一次勝利。隨後,德國的福克E3式(信天翁)由於裝備了效能更好的射擊斷續器裝置,以其優異的飛行效能和更猛烈的火力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效能最好,擊落飛機數量最多的戰鬥機(福克式的災難)。
這個階段的戰鬥機還處在萌芽期,飛機結構主要以木材加上布料蒙皮構成,機翼從單翼到三翼都很常見,主要的武器大多是改自陸軍的輕機槍。在對付地面目標上,早期的炸彈是由手榴彈或者是小型炮彈改良而來,由機上的成員以手擲的方式瞄準釋放,準確度很低,破壞力也較低。
但這期間最重要的一項發明是射擊斷續器,這個由荷蘭所發明的裝置能夠讓機槍子彈在轉動的螺旋槳間隙中射出,而飛行員完全不用擔心子彈會與螺旋槳相撞的危險,而機槍的設定位置能夠接近飛行員的瞄準線,從而提高準確度。
一戰結束時,戰鬥機的基本型態已經有了雛型:即以小型機為主,強調機動性,需要有能夠向前射擊的固定武器。
附圖,紐波特11雙翼戰鬥機
一戰中轟炸機的發展
轟炸機的作用是從高空對地面、水面或水下目標進行攻擊,世界上第一款具備上述特徵的轟炸機是1915年俄羅斯帝國波羅的海鐵路工廠生產的伊利亞·慕羅梅茨-V型飛機,它的發明者是俄國機械工程師伊戈爾·伊萬諾維奇·西科斯基。而德國的戈塔型轟炸機也對英國的城市進行過轟炸,1917年6月13日,德軍轟炸機轟炸倫敦造成200人傷亡,這算是戰略轟炸的先河。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轟炸機成為攻擊敵人各類目標的主要投射工具,攻擊的目標包括地面部隊、作戰物資等戰術目標,或者是工廠、城市等戰略目標,這兩種不同型別的任務需求衍生出戰略轟炸機和戰術轟炸機。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轟炸機基本型態很相似:即木材或者是金屬與布料蒙皮的結構,開放式座艙,少量的自衛火力,炸彈由後座飛行員以雙手炸彈投擲。因此這一時期的轟炸機可以看作是戰鬥機的放大版。
附圖,伊利亞·穆羅梅茨轟炸機
-
9 # 紅色手電筒
在一戰開始的時候,各個參戰國都沒有把飛機當回事,按照英華人的統計,當時歐洲只有375架可以用戰鬥機,其中德國180架,法國130架,英國65架,而這些所謂的戰鬥機其實就是飛行員身上揣了把槍,有的還不是槍,有的用漁網的,還有用板磚的。
一戰爆發時,各國的飛機一般乾的就是通訊和觀察這種差事,其中觀察是主要的工作,不過一開始空中觀察的效果並不是太好,大部分時候空中偵察的情況都是不準確的,不過很快這些觀察員的經驗豐富以後,情報的準確程度大大提高了,而這時候地面部隊的開進開始轉入夜間了。
隨著作戰行動的開始,飛機飛行員之間開始進行攻擊行動,原來這些觀察飛機在相互接近的情況下,一般還會揮揮手,不過他們也的確是沒有什麼能做的。這個時候已經可以使用一些手段擊落敵機了,比如說英國的哈維-凱利就利用自己飛機的數量優勢,迫降了一架德國的飛機,然後,把迫降下來的德國飛機放火燒掉了,這種辦法一直使用到飛機裝上機槍。
在1915年前後,協約國的飛行員開始嘗試在機身上安裝機槍,並且在螺旋槳的根部假裝了一塊淬火過的鋼板,用來擋住射中這裡的子彈。這時候的飛機主要還是用木頭和鐵絲還有帆布做成,發動機的功率也不大,所以重機槍是裝不上去的,只有輕機槍。不過輕機槍的威力在這個時候也是足夠了。羅蘭-加洛斯,也有譯成羅朗-加洛斯的,一般認為它是世界上第一位王牌飛行員。不過後來,加洛斯被俘以後從德國戰俘營逃了出來,回到法國以後,重上藍天。不過運氣不佳,很快被一名不知名的德國飛行員擊落而喪生。
這個時候,使用這種在螺旋漿上加鋼板的人不多,法華人羅蘭-加洛斯就是其中之一,這個加洛斯就是世界上第一個王牌飛行員,最終他的戰績為6架,不過1915年3月份在取得了6架的戰果後,加洛斯由於飛機故障迫降在德軍陣地被俘,他的飛機也沒有來得及燒掉,德軍繳獲了他的飛機,從而瞭解了他的飛機可以從螺旋槳中間射出子彈的原因。機槍射擊協調器,應該說這是一戰中最重要的飛機武器系統發明,有了這項發明,飛行員可以用整個機身對目標做機率瞄準,極大的方便了飛行員對於目標的攻擊,從而使空戰的戰術開始進入咬尾狗鬥階段。
而德華人透過改進設計出了射擊協調器,有了協調器,機槍在螺旋漿在槍口前的時候不能開火,這比加裝鋼板的辦法要好得多,畢竟子彈打在鋼板上的跳彈誰知道飛到哪裡去了,很可能傷到自己。設計設計協調器的是荷蘭人福克,而德華人很快把射擊協調器安裝到了福克E-1單翼機上,很快德軍佔據了空戰的優勢,幾周之內,德軍的戰鬥機擊落了大量的協約國飛機,這一段時間被叫做FOCUS災難。最早安裝射擊協調器的福克戰鬥機。英國的駱駝戰鬥機。
很快德國一架裝有射擊協調器的飛機也由於機械故障迫降在協約國的陣地上,而且飛機也沒有被燒燬就被協約國繳獲,這樣射擊協調器協約國也掌握了,於是大規模的空戰開始了。
隨著空戰的進行,當時各國都湧現出來一批空戰的王牌飛行員,像協約國方面法國的勒內-豐克擊落了75架,英國的愛德華-曼諾克是73架,德國的里希特霍芬是80架。其中里希特霍芬在1918年4月被擊落,而英華人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也算是所謂的騎士精神吧。一戰中最具有傳奇色彩的王牌飛行員里希特霍芬男爵,紅色男爵。據說有可能擊落紅色男爵的協約國飛行員回到基地以後,得到的不是祝賀,反而是冷眼,弄得十分的鬱悶。
這個時期戰鬥機的發展速度比較快,而轟炸機相對滯後,這個時候主要的轟炸手段還是飛艇,尤其是德國的齊柏林飛艇,執行了主要的對英國轟炸任務。
在一戰結束的時候,各個參戰國都已經擁有數千飛機,像英國已經有了4000架飛機。在飛機的使用上也開始大規模使用,像在一戰末期的默茲-阿爾貢攻勢中,美軍就已經得到了821架飛機的支援,而在聖米耶爾戰役中,協約國更是集結了1500架飛機參戰。英國的駱駝,幼犬都是當時最先進的戰鬥機,而德國則是推出福克三翼機和協約國對抗。
不過總的說來,空軍在一戰中還是處於成長期,飛機的各種效能還不完善,但是一些目光敏銳的杜黑在一戰後明確的提出了制空權的概念,為二戰中的空地一體化明確的提拱了理論支援。
回覆列表
說到一戰是的裝備,那一定是飛機咯,飛機公認是由美華人萊特兄弟發明。他們在1903年12月17日進行的飛行作為“第一次重於空氣的航空器進行的受控的持續動力飛行”被國際航空聯合會(FAI)所認可。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軍用飛機首次出現在戰場上,主要負責偵察、運輸、校正火炮等輔助任務。在戰鬥中,敵對雙方的飛行員用五花八門的各種武器手忙腳亂地互相攻擊,比如石頭,這就是“戰鬥空戰”的起源。1915年4月1日,羅蘭·加洛斯駕駛裝備了“偏轉片系統”的莫拉納.索爾尼愛L型飛機擊落了一架德國偵察機。取得了戰鬥機空戰的第一次勝利。隨後,德國的“福克E3”式由於裝備了效能更好的“機槍同步射擊”裝置,以其優異的飛行效能和跟猛烈的火力,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效能最好,擊落飛機數量最多的戰鬥機。被協約國方稱為“福克式的災難”。這個階段的戰鬥機還處在萌芽期,結構多以木材加上布料蒙皮構成,機翼從單翼到三翼都很常見,主要的武器多半改自陸軍使用的輕機槍。英國曾經使用火箭對付盤據在英國城市上空的德國飛船。在對付地面目標上,早期的炸彈是由手榴彈或者是小型炮彈稍加改良而來,投擲準確度不高,破壞力也低。
在這個時期影響未來空戰頗大的一項發明就是機槍的同步射擊裝置。這個由荷蘭所發明的裝置讓機槍的子彈能夠自轉動的螺旋槳的間隙當中射出,飛行員完全不用擔心子彈會與螺旋槳撞擊的危險,而機槍的設定位置能夠接近飛行員的瞄準線,從而提高準確度與火力。
可以說,一戰使飛機從一個輔助兵種,變為了可以獨立作戰的主力兵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