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山野夫
-
2 # 林三一
首先你得了解一個問題的不同視角有哪些,然後你才有可能把自己代入到這些角度。
多一個觀察世界的視角,就會多一種認識世界的方法,系統思維就是這樣的視角。
生活中有太多系統了,這些系統之所以能夠成為系統並正確運轉,一定有一些精妙的組合和玄機,我們如果能夠從中抽離出一些共通的東西,就能幫助我們形成系統思維了。
-
3 # 認知框架
個人視角,不持有任何角度【零度思維】,即是拋棄原先主宰你的角度。
無論如何,要能拋棄原先的角度,即是零度。
但任何思考都是要講視角的,也可以稱之為角度。
不為了拋棄而拋棄,
拋棄原先的視角是困難,
你要把識別主來,
然後刻意繞開
拋棄是為了尋找看待問題的新角度。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大腦是基於模式執行的,
模式是根植於心智模式,
一旦你進入模式的A點
很大的機率你會滑到B點
這是思維的定式【不可避免】
模式會不自覺的主宰自己的思維
現有的模式會妨礙你從新的視角看待問題。
切斷現有的模式,回到零度,
開始真正的從【0】思考。
從【0】思考,自己要懂得如何設計視角【角度】引導自己的思維人為製造模式空白、停滯、中斷
【PO】【 隨機詞】
【替代】【倒置】【組合】
【誇張】【去除】【換序】
【空間分離、時間分離、系統分離】
在中斷已有的模式之後,透過一些上面提到的思維工具,
當然還有很多其它思維工具
重新建立聯結
水平穿越已有的模式
並創建出新的模式
創建出新的視角
新想法的誕生
從【0】度視角開始思考,往往能創造出出奇的想法。因為多視角思考的問題切入點會很多,
今天就只談這一視角【零度視角】,
也可以稱之為零度堅持,
最終是要從0度離開
找出恰當角度的視角去看【事物】。
舉個例子:女朋友過生日的時候要送玫瑰
這是已有的視角。
零度視角就是【不能送玫瑰、不能用以前的方式送玫瑰】
回到零度視角重新思考。
用一些思維工具去重新從【0】思考。
你可以試一下
應該送什麼呢。
什麼方式送呢。
比如可以把玫瑰花剪成花絲,
然後用這些花絲做線條筆畫
寫一首情詩
送給女朋友
會怎麼樣呢
結論從【零度視角】去思考重新建立一個全新的視角 -
4 # 豌豆娘娘vlog
宏觀、微觀兩個視角。宏觀上是要達到什麼局面,各方面如何調和,比例分配等,微觀上操作層面要做到什麼效果,做到啥程度。
時間維度:過去、現在、將來。過去是什麼狀況、背景,現在是什麼需求,將來是怎樣的發展要求。
不同人的立場不同,思維角度不一樣,經濟利益的不同,權利義務的不同,親疏遠近關係的不同,試圖從其他人的立場去考慮問題。
從原因,目的,方法論去考慮問題,即:why,what,why三個層面去考慮。
訓練方法:可以從小事上去琢磨。去訓練,循序漸進。模擬一場會議,一個議題,可以試想各部門會怎樣去看待這個問題,然後開完評估自己是否都想到了,然後反思。
在紙上寫一個問題,多角度去解決。譬如如何解決早餐問題,寫出十種解決辦法。
-
5 # 無為者有為
你一定常常聽到“多角度思考問題”,而且已經聽到發臭……但真正給你一塊兒內容,要你多角度做出選題,你卻不知從何處下手,或者有了選題,卻做不出內容!多角度思考,不能順利落地,就只能是空想,把思考落實到實際成果才是王道。 說到這裡,我要結合我去年下半年突然迷上了《聊齋》,想做一個《聊齋》的思維導圖專題整理的例項來加以說明了。 初籌——當時想了兩個思路: 一是時間線。按照《聊齋》裡故事的發生時間把《聊齋》整理成編年的歷史故事集; 二是地點線。按照《聊齋》裡故事的發生地點把《聊齋》整理成地方文化旅遊故事集。 這兩個思路的起因是,一部分的《聊齋》故事確實有明確的時間,如“明末”、“清初”、“某位皇帝年號年間”甚至是很精確的“皇帝年號+XX年”,還有許多故事中所記載的人物,在正史中確實有史料可查,可以藉以推出大致的年代。綜合以上這些時間標籤確實足以撐起《聊齋》的編年錄;地點線的思考,則是因為多數的《聊齋》故事都有明確的省份、府名、縣名,甚至有的還精確到村鎮名。這些地點標籤也足以撐起《聊齋》的地方文化故事錄。這便是我最初的思考。 初嘗試 經過以上的初步思考,我開始入手閱讀並整理《聊齋》,我所用的軟體是IMIND(一款思維導圖製作軟體)。最初,我將時間線與地點線做在了同一張導圖裡。但隨著整理的不斷推進,我發現《聊齋》的時間、地點框架很大,大到我的IMIND檔案在開啟的瞬間崩潰,原本用於整理思維的導圖也雜亂不堪,於是,我開始將時間線與地點線分別做在兩張圖裡。 這個轉變,發生在我做原來的圖做了近兩個月之後,突然醒悟,導圖的雜亂不是因為我只做導圖的技能太差,而是眾多跨了多個地點、多個時間段的故事讓思維導圖實在無法保持清晰的面目(因為線路混亂,就像史書的編年體和紀傳體,只能彼此獨立,不可完全雜糅)。 正式的實踐 兩張不同領域導圖的存在讓導圖免去了一圖多用的雜亂,但到了導圖製作過半的時候,我又發現了新的問題,也或者說新的思路: 因為有些人物在作者的故事中曾出現多次,如畢濟有、唐濟武、孫禹年、孫景夏等人。這些人物分別有多個故事與其相關,於是我便又想到在原有的時間、地點線外再增加一個人物專題整理;繼而,我又想到了更多的元素專題整理,如歷史事件專題整理——徐鴻儒、吳三桂、清軍入關、三藩之亂等。 物品專題整理,有哪些物品,在眾多的故事中都被作為重要的故事元素,如女子的繡鞋、金手鐲、絲帕;故事主題專題整理,有哪些是在歌頌真摯而堅定的感情,哪些是在反映什麼樣的社會問題;故事的發生地點專題整理,哪些是發生在寺廟,哪些發生在大宅,哪些發生在旅館,故事的背景文化專題整理,哪些是根據已有的文化傳說、現實的遺存古蹟所寫……這些都是在正式的實踐中所發現的問題和新思路,以上只是列舉了一部分我的思考。 從思考到落地 從初籌到現在,基本上快一年的時間了,有的整理工作已經基本結束,還有的剛剛開始,也有的中間因為做得太累,也覺得不太合適,又沒有準確的落地思路,就直接坑在那裡待填。 總之,到現在這個龐大的思維導圖整理工程也沒有結束。 如果說,有哪一點最讓我認識深刻,就是關於“思考——空想”、“實踐——現實”的取捨。 想法很美好,現實很殘酷,大概是多數“思考”與“實踐”的距離:想得很多,但工程太大,“現實”無法按照預定的時間完成“實踐”,或“想”得很美好,“現實”根本無法足夠支撐完成預定的“實踐”,所以多角度思考有時候真正想想就是個偽命題,思考的目的是為了成果,沒有成果,就是空想;但思考又是動手實踐的起點,沒有思路,實踐也根本無從下手。 所以,思考本身並不是“思考”的目的,實踐才是。 “空想”與“現實” 怎樣多角度思考?jint速讀記憶專家建議,就是從現有的資源中大膽而廣泛地蒐集關鍵詞,如我以上的各種專題類別思考;思考的成果不是憑空臆造,而是有現實的根基,確實有內容可做;而要把“空想”轉變為現實,則需要不斷在實踐中推敲,哪條路走得通,哪條路走不通,還有沒有其他的路可供甄選……在此過程中,不斷豐富、不斷求證、不斷否定與落實,便是我以為的,思考的“空想”與“實踐”之間的橋樑。
-
6 # 泰迪抱枕
學會從不同角度看問題,首先要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因為視野擴充之後,你才能看的更廣更遠。其次是學會切換思維,從多維度、大格局去看待一件事,那麼如何培養這種能力呢?你可以看看《重啟》這本書。
陸游在他的《遊山西村》一詩中,為後人留下了千古哲理——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沒錯,人生之路混混沌沌,難保每一步都邁的正確,行的堅定。很多時候,陷入進退兩難地境地,左顧右盼不得其解,而恰恰是一個猶如轉身探頭似的思維切換,很多問題便迎刃而解。
陸游的人生哲理,用在商界一點都不違和。
很多企業掌門人,欠缺的不是拼命三郎的品質,也不是兜售商品的溝通技巧,而是缺乏一種“巧勁兒”思維,總是陷在自說自話,王婆賣瓜的傳統模式中,被商海洪流裹挾著,跌跌撞撞,踉蹌前行。如今,商業競爭日益殘酷,消費者面臨越來越多的選擇,企業若想開闢一條重生之路,就不得不來個華麗轉身,出奇制勝。那麼如何將陸游轉換思維、看待問題的人生哲理,嫁接在消費市場中?——坂田直樹給出了不錯的答案。
坂田直樹在《重合》這本書裡,剖析了30個商業案例的解圍思路,用三個步驟、一張圖,幫助企業找到“消費所需”與“企業所能”之間的重合點。作者認為,企業解圍的方向,應該先找到消費者切實存在的問題,然後考慮本公司能做的事,最後將兩者合併總結,找到重合之處,問題便能迎刃而解。
坂田直樹,曾經擔任聯合利華品牌戰略師,後來創立了日本最大的共創平臺Blabo!透過此平臺,企業可以收集消費者建議,並進行"對症下藥"的產品開發和問題解決。截止目前,該平臺的使用者已經超過14000人,為很多企業提供了精準的方案。
一.捕捉對方切實存在的問題之所以用捕捉而不用尋找,實在是因為“捕捉”這個詞更甚於普通的“尋找”。捕捉意味著,你能發現別人沒有注意到的問題,並把這個問題當作一個商機來看待,而不是當作過眼煙雲,一笑而過。
舉個例子,平時去理髮店,你從進店到完成“洗剪吹”出店要多久?你是否要特意安排出休息日的時間,來做這件不太重要的小事兒?如果你只是想修修劉海,剪剪碎髮,讓你等上兩個小時,是否覺得有點浪費時間?而這麼大的行業“bug”,卻被日本的“QB-HOUSE”捕捉到了。
QB-HOUSE牢牢的抓住了這個無人注意的商機,捨棄了傳統理髮店複雜瑣碎的流程,轉型為“10分鐘1000日元”短時低價的便捷理髮店。轉型之後的QB-HOUSE一經推出,便受到很多日本上班族的青睞,迅速把同行業的其他門店甩出好幾個“華爾街”,不但在日本本土遍地開花,還把事業蔓延到了海外, 如今,全球的QB-HOUSE門店已超過600家。
不得不說,這個模式和大型超市與便利店的對比模式,如出一轍。
人們不需要買太多的物品,只是想買包餅乾,難道也要乘電梯、排長隊去大型超市消費嗎?
同樣,去理髮的顧客只是想稍微修剪一下,難道也要坐上一個小時,洗兩邊頭髮,然後再“享受”一下會員卡推銷,才能完事?
這對快節奏重壓之下的人們來說,簡直是在浪費生命。
二.多維度、大格局、深挖本企業潛力“我們公司是做技術的,因此技術的專業性最重要!”
“我們是做文具的,因此要專心做有競爭力的產品。”
“我們是做膠捲的,但是現在數碼相機幾乎壟斷了市場,因此……”
是不是很熟悉?如果企業陷在這樣的困境裡,可以說是寸步難行了。一味固守著專業傳統的一畝三分地,而不去轉換思維看待問題,就只能痴痴的呆在山重水複裡,幻想著柳暗花明。
企業的專業能力沒有變,但我們可不可以俯瞰大局,開疆拓土,深度挖掘?
近幾年風靡全球的掃地機器人,不是在技術上有多麼高階先進,而是一些企業重整了研發目標,將重心放在“解放客戶雙手”這一問題上。因此吸塵器的研發不再一味地過於追求吸力,而是輕鬆實現自動清掃這一目標,恰恰符合了上班族“不想親自動手打掃”的消費心理。
日本文具廠商PLUS,一開始只是一心一意經營自己的文具事業,後來推出了“翌日送達”的配送業務,使得客戶數量逐年遞增。PLUS並沒有止步於此,而是做出了一個顛覆性的決定——不僅配本公司的文具,還配送其他品牌的產品。正是這一舉措,使得消費者實現了“一次性買齊所有文具”的消費需求,激活了整個行業的活力,帶動了日本文具市場。
隨著數碼相機的興起,膠捲市場早就已經土崩瓦解,即便是在化學膠捲這個專業市場上,富士膠捲也不得不選擇放棄。富士膠捲盤點了自身所擁有的技術,進行了針對膠捲主要原料膠原蛋白的研究,並運用了原本用於防止照片褪色的抗氧化技術,融入到了美肌產品的研發中。最終以“艾詩緹”健康護膚品為突破口,實現了企業轉型。
三.靈活的將“顧客所需”與“企業所能”完美結合靈活——意味著 “甘當配角”
“借力使力”
“切換視角”
在水果即食麥片市場,收穫好評的日本卡樂比品牌,一開始並沒有如今的輝煌。一度掙扎在生死線上,年銷售額僅僅37億日元。而如今卡比樂的明星產品已經達到了年銷售額200億日元的壟斷性數字。究其原因,是源於卡比樂銷售戰略的改變。
卡比樂將水果麥片從早餐主食的位置上拉下來,放到了“酸奶伴侶”的全新領域之中。由於大部分人仍然習慣早餐吃麵包和米飯,因此穀物麥片無法佔領早上的餐桌,而酸奶和麵包卻是很多人的早餐標配。因此卡比樂及時轉換思路,將即食麥片定位為“酸奶好伴侶”,提倡人們在酸奶中加入一點麥片,營養美味又健康。結果,這一“甘當配角”藉助酸奶開啟銷路的戰略,使得水果麥片的銷量實現了令人的增長,順利的登上了百姓的餐桌。
優衣庫放棄了與ZARA、H&M的競爭,選擇了配角這條路,將資源集中在不受時尚潮流影響,且更注重功能性的打底衣褲等基礎產品上。畢竟時尚潮流就如同市場風口,轉瞬即逝且眾口難調,而打底類功能性產品,卻是任何國家的男女老少都需要的。在全球各大時尚品牌還在爭當主角的時候,優衣庫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坐穩了知名品牌的寶座。
無論是遭遇人生困境,還是遭遇事業瓶頸,想解謎突圍,就要學會切換思維方式,轉換角度,重新看待棘手問題,這樣才能輕鬆順利的找出解決之道。
在山重水複疑無路時重啟,定能迎來柳暗花明的精緻風光。
-
7 # 明月入懷618
蘇軾的《題西林壁》中寫道:“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真寫絕了!同一個人,同一件事,立場不一樣,結論也不相同。
指鹿為馬的故事也說明了這一點。照相時,站的角度不一樣,像的效果也不相同。比較胖的人,側身照好看。比較瘦的人,離近些照效果好。喜歡人物照的,近些好,喜歡風景照的,遠些較好。
學生學習遇到難題時,如果一味地鑽牛角尖,硬熬時間,結果只能“賠了夫人又折兵”。如果能暫時放一放,回過頭裡來再做。或者用反證法,用求異思維,用發散思維多角度想想,可能就會“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要不為什麼“圍城裡的人想出去,而為城外的人想進來”呢?
有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國王要感謝一個大臣,就讓他提一個條件。大臣說:“我要求在棋盤的第一個格子裡裝 1 粒米,第二個格子裡裝 2 粒,第三個格子裝 4 粒,第四個格子裝 8 粒,以此類推,直到把 64 個格子裝完。”國王一聽,暗暗發笑,要求太低了,趕緊讓臣子去辦!
裝米的工作進展神速,不久棋盤就裝不下了,改用麻袋,麻袋也不行了,改用小車,小車也不行了,糧倉很快告罄。數米的人累昏無數,那格子卻像一個無底洞,越來越填不滿。國王終於發現,他上當了,一個東西哪怕基數很小,一旦以幾何級數成倍增長,最後的結果也會駭人聽聞。獲勝者,是旁觀者清,國王是當局者迷。
生活中,明智者看自己比較客觀,看別人也比較客觀。能“高屋建瓴”,能“左右逢源”,能用慧眼挖掘別人的優點。能給自己一個旁觀的眼神,從而成就自己,也造就他人,有一個雙贏的人生。
對於稍有點歷史常識的人來說,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大臣魏徵的“君賢臣直”的故事。唐太宗委任魏徵為諫議大夫(專門向皇帝提意見的官職),以後又提拔他當宰相。,唐太宗不斷地召見魏徵,與他討論治國施政的得失。魏徵胸懷大志,膽識超群,以實事求是的精神大膽進諫。在他任職的幾十年間,為了使大唐民富國強,先後向唐太宗進諫了二百多次。每一回,唐太宗都慎重地思考他所提的意見,並且儘量地採納。特別是在魏徵病逝前後的日子裡,李世民派出去詢問病情和送藥的人“相望於道”。還專門派出中郎將李安儼長守在魏徵的病床前,以便於有什麼新訊息能夠及時報告皇帝本人。在魏徵彌留之際,李世民甚至和太子等家眷親自到魏徵府上探望,並且當著魏徵的面許諾要把衡山公主嫁給魏徵的兒子叔玉為妻。魏徵病逝,李世民命令百官中九品以上者都要去參加弔唁活動,特別准許魏徵在昭陵下葬。在魏徵下葬的時候,李世民登上皇宮裡的西樓,望著送行的隊伍失聲痛哭。《資治通鑑》道:“上思魏徵不已。謂群臣曰:‘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沒,朕亡以鏡矣!”。唐太宗李世民盛唐時期的一代開國明君,除了自己的文韜武略,平定天下、 寬厚愛民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能給自己一個旁觀的眼神,並虛心接納,開創了歷史上的“貞觀之治”,使唐朝走向鼎盛。
清太祖努爾哈赤重用賢人和厚待功臣,找來許多有才之人,讓他們獻計獻策,奮勇衝殺,善理國政,使女真部逐漸“民殷國富”,為建立和壯大後金國,奠定了牢固的基礎.戰國時期齊國謀士鄒忌勸說君主納諫,使之廣開言路,改良政治。結果,齊國成為當時最大的諸侯國。
他們都給自己一個旁觀者的眼神,並以自己的襟懷和氣量容天下難容之事;他們給自己一個旁觀者的眼神,能讓自己有理性處理各種各樣棘手的問題;給自己一個旁觀者的眼神,使自己不是孤家寡人,能納百家之言,取萬家之經,成就自己的一番偉業。也成就了一大批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
作為一個凡人,如果能給自己一個旁觀者的眼神,能更理性的分心問題,能面對重重困難而不妥協,能吃虧,能包容。如果給自己一個旁觀的眼神,做事不拘泥與死衚衕,會靈活變通。如果能給自己一個旁觀的眼神,會客觀地看問題而不一意孤行,更不獨斷專行。如果能給自己一個旁觀的眼神,會始終頭腦清醒,立場堅定,提高自我認識水平。
-
8 # 周導談商業
增強看問題的角度需要全域性思維,而全域性思維又需要對這個世界的執行有著非常清晰的認知,這樣你才能跳出個人以及人類的侷限思維來判斷一些問題,這裡涉及的維度就比較高了需要多出去接近自然和多閱讀才能培養這種思維。
-
9 # 8910俯視天地
多視角看問題,是站在不同角度,根據有關資訊,對有關人與事物進行邏輯推理,找出一個切實可行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多視角看問題,主要看這個人的水平怎麼樣?光看有什麼用?找到辦法還得及時解決問題。時過境遷,情況就會發生變化。最可貴的是善於抓住機會,辦成事。
-
10 # 西風275187741
我領導曾給我講了個故事:她說一個老人整天愁眉苦臉,他有兩個兒子,一個賣雨傘,一個賣草帽。
當天下雨時,老人就犯愁了,擔心他賣草帽的兒子買賣不好;當天晴朗時,他又犯愁另一個兒子雨傘賣不出去。
後來別人就對老人說,你換個角度想想不就該樂呵嗎?老人沒明白,於是那人說:下雨了,你該高興,你兒子的雨傘能賣的很好啊;天氣晴朗,你也該高興的啊,你另一個兒子的草帽就好賣了呀。所以無論天氣晴朗還是下雨你都應開心不是嗎?
經人點撥,老人從此就不再愁眉苦臉了,一天開開心心了。
所以看問題不鑽牛角尖,會換角度看,這就是多視角看問題。
另外還有一句古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看問題不能從表面上,還要看實質;不要看眼前,要看長遠。
這也是多視角看問題。
-
11 # 投降輸一小半
從多角度看待問題,我是這樣做的。首先,要從,正反兩個方面來看待這個問題,做一件事,有哪些好處?又有哪些壞處?權衡利弊,感受就不同了。另外一個方面,改變一下,看問題的角色,一件事情涉及,多個人或者幾類人,可以分別從幾個人或者這幾類人的角度,來看待一下同樣的事情 ,全面的分析,這樣看待問題才客觀準確。
-
12 # 暈喋喋44313559
感謝邀請,個人觀點認為。人生在世總是會有一些左右為難的事情,需要從多角度去思考。所以大多數人都認可的一種認知,叫做普世價值觀。但畢竟並非所有的事都能套用,那麼此時多角度去考慮問題就顯得至關重要了。首先吧,我認為,人總是在大是大非前能站對邊,例如抗戰時期舉華人民為了國家奉獻了多少生命,川.湘.桂.東北.西北 哎呀太多了不勝列舉。當然也出過一些漢奸,但畢竟是極少數。現在咱們拋開例子回到原話題,那麼小事又該怎麼去做選擇呢?其實人性本身相當自私的,是咱們受過教育後學會無私,學會了高尚。那麼能動搖咱們心裡那杆天平的也就是 名.利.情 這三個東西。
追名逐利基本上是所有社會人都在做的事,褒義詞裡還提及自古英雄出少年.成名要趁早等。貶義詞裡卻也有無奸(尖)不商.無利不起早等等,歎服我中華民族先賢留下的偉大文化遺產。
最後聊一聊 情。縱觀整個人類文明,從不缺少大義滅親的壯舉,如包公斬侄子。也有不少為兒女私情背家忘國的敗類,如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吳三桂最為讓人深惡痛絕。潘仁美縱子行兇等等,歷史告訴了咱們怎麼分辨是與非,也描述了愛與美,犧牲與奉獻。
最後結語,人是高尚動物。因為人的自由所以有了選擇。而選擇讓人變得更美好,懂得選擇才是正確面對問題。直麵人生必須去對待的問題才能看清問題。
回覆列表
任何時候,把人和事情立體化,從多角度去觀察,就會得到比較全面的認識和更好的解決方法了。就好像三維看,我們可以看到螞蟻焦慮的原因是一目瞭然。那我們就應該想到,我們是否有可能跳到四維來看三維,那也許現在很多事情的問題都不是問題,很多焦慮也都不值一提。
就拿長期這件事來說,很多短期上看是有問題的事情,加上了時間這一個維度也就變成了動態,是可以改變的,不足以焦慮。話雖如此,許多人甚至連三維角度的審視都做不到,總是以單一的角度去看問題,所以容易出錯,容易走進死衚衕鑽牛角尖。
佛家雲“一花一世界”,很多事情全在一念之間。這一點我們專欄的戰友應該深有感觸,理解悟透了某個概念,是不是覺得整個生活都不一樣了,世界都不一樣了,這不就是給生活增加了一個認識的維度嘛,站在上帝視角,哪有什麼可值得糾結的。查理芒格思考任何事情也是用跨專業性思維,並且一直強調invert, always invert.反向,總是要反向,所以,逆向思維何嘗又不是一個新的角度呢。多個關注角度就像多個眼睛,多一個工具,多一個解決方案。別人在苦惱無計可施,你卻要判斷該用哪個工具更好使。這就是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