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兩者在作戰時的隸屬關係和指揮關係如何,會出現衝突或者矛盾嗎?
3
回覆列表
  • 1 # 瘋狗的輕武

    國防軍歸國防軍,SS歸SS,系統都不一樣,不存在隸屬關係 都是歸自己的老闆指揮

    然而小鬍子可以下令讓某支國防部部隊歸到黨衛軍下的某個人指揮,畢竟元首,大佬大佬惹不起。

    如果說兩軍的人際關係的話...戰爭一開始時候是不錯的。反正推的順風順水的,無非是黨衛軍在佔領區更不人道一點,國防軍軍官大多都是普魯士軍官家庭出生,軍人榮耀感還是很強的,一般不削做丟份的事。

    ↓國防軍(左)和黨衛軍還是有說有笑的

    然後到了戰爭後期,尤其是1944年之後就不是那麼有趣了,補給一般都是先給黨衛軍,國防軍變成了四等人。所以兩者關係有點僵

    而且國防軍的將領,如龍德施泰特、曼施坦因、再到古德里安,隆美爾等國防軍將領也都因各種原因被小鬍子辦了。而黨衛軍勢利則不聽的壯大,所以國防軍很不爽

  • 2 # 風雲焦點說

    關係不怎麼樣,黨衛軍還曾經被德國國防軍和美軍組成的小隊攻擊過,為什麼同為德國士兵,會兵戎相見呢?

    第一,資源分配不均。

    黨衛軍在成立之初只是希特勒的個人衛隊,由E- 羅姆領導,但是後來被希特勒找了個理由給殺了,所以這下是真正的成為了希特勒的私人衛隊,當然,關係也會更近一些,所以武器裝備上會更加精良和及時,他們只聽命於希特勒。

    而國防軍則是國家正規部隊,隸屬於國家,一戰之後,德國作為戰敗國,是被禁止擁有重型武器的,坦克兵,海軍,空軍數量被限制,各種武器配備也被監視,所以國防軍一開始力量也並不強大,直到後來希特勒當上了德國總理,才對國防軍進行了秘密擴充。但是武器裝備還是不如黨衛軍,這讓和國防軍很受傷。

    第二,互相看不慣。

    國防軍恥笑黨衛軍只是打手,陣亡率也被國防軍嘲笑高的離譜,根本配不上擁有這麼好的武器裝備,而黨衛軍則以自己是純種雅利安人為傲,漠視其它種族,國防軍和黨衛軍十分不和諧。

    後來希特勒自殺身亡,主戰場的戰役基本結束但是德國的黨衛軍卻遲遲不肯投降,還進行了反擊,而國防軍則被加入了美軍中,另外還和幾個奧地利人組成了美德小隊去攻打黨衛軍,他們真正的兵戎相見了。

  • 3 # DDG的老船塢

    在二戰初期,武裝黨衛軍其實剛剛組建不久,缺乏經驗和訓練,所以在波蘭戰役和法國戰役期間多半是以團級單位配屬給國防軍(作為武裝黨衛軍第一個師級單位的帝國師在此時作為一個暫編師級單位出現),一般也就是敲敲邊鼓混混經驗。

    1942年7月武裝黨衛軍組建了第一個軍級單位武裝黨衛軍裝甲軍(後來的黨衛軍第二裝甲軍),1944年突出部戰役之前黨衛軍獲得了第一個集團軍級單位第六裝甲集團軍,不過第六裝甲集團軍直到1945年初才正式改稱黨衛軍第六裝甲集團軍。至於黨衛軍指揮過得最大單位,那就是希姆萊同學擔任維斯杜拉集團軍群司令了……

    一般來說,由於武裝黨衛軍少,單位小,所以通常會被置於國防軍指揮之下,例如1943年哈爾科夫戰役,黨衛軍第二裝甲軍就配屬給第四裝甲集團軍,而黨衛軍第5裝甲師則歸第24裝甲軍指揮。但是黨衛軍的軍和集團軍級單位,往往也會配屬國防軍單位,比如突出部戰役中,黨衛軍第一裝甲軍除了三個黨衛軍裝甲師之外,還下轄國防軍第12和277國民擲彈兵師(步兵師)以及150裝甲旅,春醒行動中黨衛軍第六裝甲集團軍也配屬了好幾個國防軍單位。

    至於國防軍和武裝黨衛軍,互相看不順眼是必然的,武裝黨衛軍作為元首嫡系私軍總能優先獲得人員裝備的補充,令國防軍對這支聽調不聽宣的軍外之軍非常之不爽,尤其是黨衛軍除了少數十來個師以外,大多數部隊戰鬥力和軍紀都是渣中之渣,更令國防軍鄙視,而黨衛軍作為天子親軍也是鼻孔朝天,不過一般來說,武裝黨衛軍和國防軍高階將領之間關係至少表面上還能維繫(也有暴發激烈衝突互相告御狀的),不過中下層之間的齟齬從來沒斷過,武裝黨衛軍算是能打的那十來個師大致和國防軍配合作戰還是沒有問題的,至於剩下那些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本事不大脾氣不小的武裝黨衛軍單位麼,那就只能呵呵了……

  • 4 # 嫻妹談兵

    國防軍代表了德國傳統軍官階級-普魯士軍官團。

    而黨委軍則代表了以希特勒為首的納粹黨勢力。

    但是要說明的是,這兩派彼此的關係都不怎麼好。

    希特勒出自市井基層,普魯士軍官團高貴的軍官世家是看不起希特勒的。早在1933年,普魯士軍官團就有要發動武裝政變取締納粹黨的計劃,但是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得以實施。

    總體來看,納粹黨和普魯士軍官團對內是敵對的,但是對外侵略擴張的計劃確實彼此貼合的。

    “我們必須消滅猶太人,消滅布林什維克,為我們的子孫爭取到應有的生存空間。”-德軍元帥曼施坦因

    不過非常有趣的是:當英國為波蘭給予了無條件的軍事保障後,最開心的人卻是希特勒,因為他終於可以把這些指不定哪天就會對他動手的國防軍們送上前線了。

    而國防軍高層呢?也很開心,他們又可以在戰場上為他們的子孫爭取“生存空間”了。

    普遍的說法是國防軍高管均出自軍人世家,很有榮譽感,不屑於做什麼種族滅絕之類的爛事。

    然而實際的情況是,曼施坦因親自簽署了對蘇聯境內16-36歲的適齡參軍青壯年的屠殺的命令。

    黨衛軍和國防軍唯一的區別就是黨衛軍負責殺猶太人,而國防軍負責殺蘇聯人。

  • 5 # 寰球視野新觀

    武裝黨衛隊和國防軍之間的關係,基本上處於互相看不起的狀態。為什麼會有這種心態,主要和兩支軍隊的起源和性質有關。

    武裝黨衛隊

    武裝黨衛隊是隸屬於納粹黨的武裝力量,前身是羅姆的衝鋒隊,在希特勒上臺之前,為了打壓其他反對黨,開始發展自己的武裝力量,從納粹黨員中挑選人才,成立衝鋒隊。

    衝鋒隊

    但是隨著衝鋒隊實力的增長,衝鋒隊總隊長羅姆漸漸影響到希特勒的地位,希特勒成為德國總理後不久,策劃了“長刀之夜”,屠殺大批衝鋒隊員,包括羅姆。

    為了鞏固政權,希特勒取締衝鋒隊,把衝鋒隊中的精英人員重新組織,成立黨衛隊,由希姆萊指揮,用SS作為標識。

    黨衛隊人員的選拔按照希特勒的種族論,只挑選人高馬大的純種雅利安人,只要血統不純,一律拒不接受(後期標準降低)。

    國防軍

    德國國防軍隸屬於德國武裝部,是國家的軍隊,相比較而言,黨衛隊只是納粹黨的武裝力量,兩者有本質區別。

    在納粹黨奪權,一直到希特勒上臺過程中,國防軍作為國家的軍隊,不干涉政治,一直冷眼旁觀,直到希特勒上臺。受《凡爾賽條約》限制,國防軍人數只有區區十萬,衝鋒隊卻有數十萬人,實力遠遠超過國防軍,為了獲得國防軍的支援,希特勒撤銷了衝鋒隊。

    二者區別

    黨衛軍既然是納粹黨的軍隊,行事上完全按照納粹黨的宗旨進行,尤其是對猶太人的屠殺,可謂劣跡斑斑。但是黨衛軍也有戰鬥力強大的軍隊,例如黨衛第一裝甲師,幾乎參與了西線的所有重要戰爭。

    國防軍相對於黨衛軍,更多的是遵從國家的意志進行戰鬥,包括將領在內,比較有騎士精神,能夠尊重對手,不濫殺無辜,不屠殺戰俘,雖然這類事情在戰爭期間是避免不了的,但是國防軍手腳比黨衛軍乾淨的多。

    屠殺手無寸鐵的百姓,這一點國防軍也看不下去,許多國防軍將領一直在制止,但是基本無濟於事,國防軍看不起黨衛軍的行為,但是黨衛軍強大的戰鬥力和頑強的戰鬥意志令國防軍佩服。

    戰後,黨衛軍成員因為殺戮過重,大多受到了嚴厲的制裁,國防軍的懲處相對輕一些,這也側面印證了黨衛軍的惡行。

  • 6 # 永亨辦公傢俱

    回答這問題之前,我們先搞清二者的“定義”

    一個是德國政府的軍隊,代表德國這個國家、一個是希特勒的私產,代表的是希特勒個人。理論上國防軍歸國防部,黨衛軍歸內政部,二者沒有任何隸屬、指揮關係,完全獨立的體系。

    當然他們最後都是由希特勒指揮。

    納粹時期的德國國防軍

    成立於1919年3月6日,最初的名字叫臨時國防軍,成立的目的是為了儘快結束第一世界大戰後期因德國戰敗而引發的社會騷動。

    1921年前後魏瑪共和國政府基本完成了社會秩序的重構,臨時國防軍完成其“過渡性軍隊”的歷史使命,但因《凡爾賽條約》的限制,臨時國防軍沒能取消“臨時”二字。

    而是被改為有“限制”意味的德國防衛軍,那時意味著在《凡爾賽條約》這個框架之下,德國這支軍隊須是一支防禦姿態的軍隊。

    直到1935年10月15日希特勒上臺擴軍之後,才將其正式更名為“德國國防軍”,隸屬於國防部訓練和管轄,作為代表整個德國的對外武裝力量,體制結構上是效忠德國政府。

    但由於1934年8月2日德國總統保羅·馮·興登堡去世,希特勒借著納粹黨對議會的壟斷,趁機打破了“議會共和制”的德國體制,取消總統這個職位,將總統和總理的權利合二為一給一個叫“元首”的職位,並自居第一任“元首”。

    至此德國進入獨裁帝國時代,國防軍成為服務於希特勒的“私人”武裝,這點從1934年之後的軍隊誓言就能很輕易的看出來。

    國防軍原誓言:“我在上帝面前莊嚴宣誓,將忠誠地服務於我的人民和祖國,並以一個英勇軍人的名義信守誓言,乃至犧牲在所不惜。”

    希特勒修改後的誓言:“我在上帝面前莊嚴宣誓,將毫無保留地服從阿道夫·希特勒——帝國元首、國防軍最高統帥的命令,並以一個英勇軍人的名義信守誓言,乃至犧牲在所不惜。”

    但由於國防軍的組成成分之中,大多數軍官都是由傳統普魯士貴族組成,因而在實際操作中,國防軍雖然效忠希特勒,但並不都一定認同納粹的主張。

    且還有部分軍官看不起希特勒的平民出身,因而納粹時期的德國國防軍和希特勒的關係一定程度上像“合作”的關係。

    假如希特勒跟其自身利益有衝突,依舊會選擇毫不猶豫的幹掉希特勒,這也就是為什麼1944年以施陶芬貝格為首的國防軍將領會刺殺希特勒。

    這也就是為什麼1934年6月30日希特勒會為了換取國防軍的支援,自己清洗了納粹黨的“私人武裝”衝鋒隊,並將自己親密戰友衝鋒隊首領恩斯特·羅姆砍殺。

    黨衛軍

    前身為納粹元老恩斯特·羅姆給希特勒配備的私人護衛隊,最初隸屬於衝鋒隊管轄,1934年6月衝鋒隊被清洗之後,作為衝鋒隊的替代品存在。

    只不過此時的黨衛軍,不再是效忠納粹黨的部隊了,它是完全效忠希特勒個人的私人武裝,他們的誓言是這麼說的:“我莊嚴地向阿道夫·希特勒宣誓效忠……”。

    而隨著1934年之後希特勒的權力越來越大,黨衛隊開始分成了武裝黨衛隊、特別行動隊。

    武裝黨衛隊:希特勒的私人軍隊,完全按照國防軍的標準訓練,二戰中長時間作為國防軍的支援力量,若把希特勒看作皇帝,他們就是“御林軍”。

    特別行動隊:理論上是維持地方納粹秩序的準軍事武裝,在佔領區他們是打擊游擊隊的主力,在本土他們是排除納粹異己的執行者,我們熟悉的蓋世太保等秘密警察屬於這系列。

    普通黨衛軍:簡單點就是“特別行動隊”的公開版,職能差不多,都是維持納粹在地方的統治秩序。

    而在組織結構上,因黨衛軍定義是負責德國內部和佔領區的“維穩”工作,因而理論上在整個納粹政府結構中黨衛軍歸內政部。

    但在實際操作中,其有獨立的總部機構和直接負責人,且他們的負責人往往是直接跟希特勒對接,而非所謂的內政部部長。

    最後說怎樣區分黨衛軍和國防軍

    武裝黨衛軍在服飾上和國防軍類似,不過武裝黨衛軍的肩章是SS的標誌、帽徽是骷髏。

    而普通黨衛軍或者是特別行動隊,他們一般都是專屬的黑色制服,納粹標誌的袖章。

  • 7 # 聯合防務

    先簡單說一下國防軍和武裝黨衛軍的淵源。

    國防軍的歷史遠遠早於納粹政權,可以上溯到18世紀的普魯士陸軍。國防軍的組成部分是國防軍陸軍(Heer),國防軍空軍(Luftwaffe)和國防軍海軍(Kriegsmarine)。但是一般認為,在談論國防軍的時候指的就是其中的陸軍,部分書籍會在討論的時候將空軍海軍單獨列出來。在魏瑪時代,國防軍的核心仍是從前的德意志帝國陸軍軍官團成員。它的總體姿態是保守、傳統、正統的——這也可以從國防軍入伍篩選標準比較重視農業保守地區的兵員中得到驗證。德國國防軍自上而下的保持著德國容克軍事貴族的精神氣質。在魏瑪共和國,國防軍是一個獨立王國,且實質上扮演者某種“監國”的角色,不論是總統還是總理為首的政府,只有獲得國防軍的支援,才能維繫權力。興登堡就是在國防軍的擁戴下成為總統的。

    黨衛隊(Schutzstaffel,簡稱SS),是希特勒的私人衛隊,後演變為可執行作戰和情報任務的武裝力量。原本是衝鋒隊的一部分,1925年獨立出來,並在國防軍的支援下壯大,繼而演變為最受希特勒信任的核心武裝。最主要的力量是武裝黨衛軍(Waffen-SS)和蓋世太保(Geheime Staats Polizei)。黨衛隊向希特勒本人效忠。

    武裝黨衛軍作為黨衛隊的野戰部隊,是獨立於德國陸軍以外的一支單獨的武裝力量。希特勒是武裝黨衛軍的最高統帥,他透過黨衛隊全國領袖希姆萊對其進行指揮。沒有希姆萊的授權,任何一支武裝黨衛軍部隊都不可以遣散或進行戰略調動。武裝黨衛軍的編制近似於德國陸軍的編制,但是有其獨特的軍銜和組織名稱。

    下面說說國防軍和武裝黨衛軍的關係演進史。

    納粹掌權後,希特勒認為有必要緩和與軍隊等傳統利益團體的關係,這與他在未掌權時的激進口號“打倒大資本家,推翻容克階層”出現了矛盾,以底層人員為主的衝鋒隊無法接受這種緩和,要求徹底推翻包括國防軍在內的舊德國統治階層。希特勒擔憂國防軍因此發動政變將其推翻。於是主動清洗了衝鋒隊。嗣後,黨衛隊迅速吸納大量原衝鋒隊成員,成為納粹黨唯一的暴力單位。但當時只不過是希特勒和納粹高層的私人衛隊,尚未發展成可以上戰場廝殺的軍事組織。

    國防軍高層對希特勒主動清洗黨衛隊的姿態很滿意,便在興登堡去世前與希特勒達成交易——國防軍支援希特勒繼承總統職位,希特勒則設法消除凡爾賽條約對國防軍的制約。從這一刻起,國防軍這個軍事官僚機構和希特勒這個行政首腦達成同盟,共同管理德國。這一同盟一直維持到1942年1月。

    在希特勒就任德國元首之後,黨衛隊才開始滲透進國家機器中。黨衛隊開始發展自己的軍事部門,即武裝黨衛軍。但在戰前大擴軍的浪潮裡,國防軍把握了人力和裝備的分配權,也拒絕分配軍官協助黨衛軍提高軍事素質,因此出身低微的黨衛軍無論在裝備還是戰鬥力上都不如國防軍。

    直至二戰爆發,希特勒仍無法直接控制國防軍,必須經過OKH(陸軍總司令部)繁瑣的指揮鏈條。OKH作為國防軍最高指揮機構,在事實上保持著自己的獨立性。於是希特勒組建了OKW(武裝力量統帥部),這樣就可以統一指揮OKH、德國海軍、德國空軍以及武裝黨衛軍。隨著戰爭的推進,希特勒與國防軍的矛盾日漸突出,在莫斯科戰役後,希特勒一口氣解除了大批高階軍官以及OKH的最高領導,由自己兼任OKH的最高領導——陸軍總司令。至此國防軍與希特勒的政治同盟宣告破裂。1944年7月刺殺事件之後,希特勒徹底端掉國防軍領導層,才算徹底掌握德國所有武裝力量。將國防軍逐步納入黨衛軍編制。在1944年7月後,黨衛軍指揮官首次可以指揮大單位的國防軍部隊。不過這已經是滅亡前最後的榮光了。(NT)

  • 8 # 使用者5770541302

    兩者分別屬於納粹德國兩個不同的系統,而兩者之間,也在戰爭期間由於一些納粹的政策等原因會爆發一些衝突。

    首先說武裝黨衛軍,武裝黨衛軍是黨衛軍組織中一支專門用於作戰任務的部隊。黨衛軍最早是納粹黨的治安部隊,用於保護納粹黨高階領導人、維護治安等,更重要的是對德國納粹黨內進行監督,而在後來衝鋒隊被撤銷之後,黨衛軍成了納粹黨的唯一的鷹犬,更是加速發展。

    黨衛軍中分為下屬黨衛隊、武裝黨衛軍、以及集中營看守等這些具體的職務劃分,而最有名的,就是武裝黨衛軍。比如著名的“帝國”“骷髏”“維京”“警衛旗隊”師等這些著名的部隊,都是武裝黨衛軍的部隊。而其實這些部隊的裝備並不是很好,最初很多黨衛軍部隊都不如國防軍部隊,使用的很多都是老舊武器。在戰爭中後期,由於希特勒不信任國防軍等原因,黨衛軍被受青睞,裝備水平也迅速提升。

    而國防軍則是納粹德國的正規國防力量,是在一戰後德國重新組建的軍隊。國防軍擁有陸軍、空軍、海軍三大軍種,力量較為完善。最初的國防軍是由德國國防軍最高統帥部指揮的,但是在後來由於希特勒的獨裁專斷,指揮權全部被希特勒一人獨攬。

    而在二戰中的很多時候,往往是黨衛軍協同國防軍一起作戰,被當作救火隊使用。而一般情況下,一場戰役的最高指揮官都是希特勒,或者是希特勒授權戰區指揮官調動被分配過去的黨衛軍部隊,因此更多的時候是黨衛軍隸屬於國防軍之下(當然,作戰的限制有很多,比如希特勒就曾有要求不得將黨衛軍部隊分散使用)。

    而兩軍的平常關係則不是很好,黨衛軍部隊由於狂熱信仰納粹,經常有屠殺猶太人、殺害無辜等這些罪行,被很多國防軍軍人所不恥。

  • 9 # 蝸牛沒腹肌

    這裡邊存在著很大誤解,因為黨衛軍的3大部分出現時間不同,最早出現的集中營看守“骷髏隊”因其工作的不人道和非軍事專業,自然不被自以為是的德國國防軍看好。由於德國幾百年的軍事貴族思想導致正規部隊與生俱來的清高自傲,他們對迫害人民的監獄看守和政治打手骷髏隊很不屑,這一點從德國電影《我們的父輩》就可以看出一二。

    “蓋世太保”雖然是空軍司令戈林建立,但是由於他在情報機構和特殊警察領域才能有限,很快就轉交給了希姆萊與海因裡希,因此蓋世太保也屬於黨衛軍的一部分,這就導致國防軍與黨衛軍不可避免的摩擦,畢竟蓋世太保監視的物件不只有平民還有軍隊,電影《刺殺蓋世太保》中就有黨衛軍高層海因裡希與國防軍將軍的爭吵劇情,可見兩者關係十分緊張。

    至於最後出現的“武裝黨衛軍”也受到國防軍的敵視,不僅僅是因為黨衛軍的前科還因為黨衛軍直接對元首負責,分走了國防軍的資源和權力從而導致軍事領導者的不滿。武裝黨衛軍第一次亮相是在閃擊西歐戰役,而真正被元首希特勒器重是在“傑米揚斯克”包圍戰,此戰骷髏師、帝國師、警衛旗師首次成建制參戰。作戰瘋狂、不顧犧牲和絕對忠誠的武裝黨衛軍一舉改變了德國國防軍的偏見,希特勒本人也是在此戰之後開始重視武裝黨衛軍的。

    傑米揚斯克戰役後三個武裝黨衛軍師傷亡慘重,被調到法國佔領區修整被換裝成為裝甲師,再次參戰已經是1943年3月的南方集團軍大崩潰了,在哈爾科夫反擊戰中武裝黨衛軍達到聲譽的最高點,陸軍元帥曼施坦因充分肯定了這支部隊的作戰能力和人員素質,從此之後武裝黨衛軍成為各條戰線的救火隊,已經被國防軍認可為最值得信賴的夥伴。德軍前線將領在給希特勒的報告中說;“黨衛軍的到來會大大提高士氣,任何一支部隊都願意與黨衛軍並肩作戰”。

  • 10 # 十五英寸的小水管

    從戰爭的角度上講交戰雙方的普通士兵其實也是一群受害者,德國國防軍是德國的軍隊,軍人首要的職責就是保衛自己國家的安全。 由德國發起的二戰是一場具有侵略性、非正義的戰爭。如果拋開這一絕對概念,偶個人認為德國國防軍裡的普通士兵們並沒有什麼過錯。因為他們只是在執行國家給予他們的命令,當然這些命令在現在看來是錯誤的,而德國黨衛軍就不一樣了。

    黨衛軍是德國納粹的私人武裝 他們跟一般保衛自己國家的軍隊不同,性質也不一樣。不少二戰名將們的傳記和回憶錄其中包括沙漠之狐隆美爾、閃電凶神曼施坦因、坦克怪傑古德里安等一批德國名將。 從這些德國名將的傳記和回憶錄裡偶發現一個非常值得深思的現象那就是凡是正統德國軍人都對納粹的黨衛軍沒有好感。一方面因為除了極個別黨衛軍王牌師在戰爭中有突出表現之外,其他大部分黨衛軍都是一群窩囊廢,一向驕傲、善打勝仗的正統德國軍人是看不起這種傢伙的。 國防軍從來不支援民主,但始終忠誠於民主的共和政府。基於軍隊的“非政治”態度,魏瑪政府能夠在不受軍方干預下發展民主,但弊端就是難以用軍隊對抗諸如納粹黨一般的極端主義勢力。漢斯·馮·塞克特在1920至1926年擔任德國國防軍的領導人,對國防軍發展影響甚大。 德軍從1913年的七十八萬人大幅減至後來的十萬人,但其實令國防軍的實力提高,因為只有精英分子才可以加入軍隊。而且,軍隊規模之小,也促使國防軍研究新式戰爭模式。馮·塞克特與古德里安更提出現代化、迅速、流動性高的防衛戰術,是後來後者發明的閃電戰之先聲。 1933至1934年間,就任德國總理的阿道夫·希特勒秘密開始了國防軍的擴充,並在1935年公開計劃,將國防軍改名為防衛軍。

    武裝黨衛軍作為黨衛隊的野戰部隊,是獨立於德國陸軍以外的一支單獨的武裝力量。希特勒是武裝黨衛軍的最高統帥,他透過黨衛隊全國領袖希姆萊對其進行指揮。沒有希姆萊的授權,任何一支武裝黨衛軍部隊都不可以遣散或進行戰略調動。武裝黨衛軍的編制近似於德國陸軍的編制,但是有其獨特的軍銜和組織名稱。 另一方面因為黨衛軍是德國納粹的私人武裝,他們除了負擔起一部分作戰任務之外,更多的則是幫德國納粹監視德國社會各界的動態,甚至也包括德國國防軍——德華人自己的軍隊。 在二戰後期,這種現象越加明顯,而且可以說是變本加厲,甚至達到了人人談黨衛軍而色變的地步,就連希特勒最器重的心腹大將隆美爾在二戰後期也受到了來自黨衛軍的嚴密監視,所以說,黨衛軍的性質更為惡劣。很多經歷過二戰磨難的人們都說過這樣一句話“我不恨德華人,我恨的是德國黨衛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崑崙乙醇汽油複合劑是幹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