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葡提曉辰
-
2 # 張貴中
回答:費了好大力氣,希望官方給點贊啊,前兩天沒有贊✔:葡萄芽的分化一般是從主俏開花期開始,至終花後2周,第一花序原基全部形成在花序分化時,營養水平是應響葡萄花芽分化的主要因素,葡萄花期是葡萄花化的第一臨界期,此時是形成花序原基還不形成卷鬚的關鍵時刻一般在花後70天左右完成第2個花序原基的分化6-8月份為花芽化盛期,以的分化則逐漸減緩花芽分化適宜的溫度為24-35C。葡萄需冷量在800-1200小時不同品種需冷量不同。@二成子921032354474
-
3 # 鄉村CC
大棚草莓畸形果問題,目前從農戶朋友的反映來看已經相當嚴重,有些地區達到了30%,嚴重影響了草莓的品質和產量,降低了農戶朋友的經濟效益!
草莓畸形果病因與防治
1
雙身果與雞冠果
在一個果柄上長出兩個相連的草莓果實,稱“雙身果”;一個果柄上長出三個以上的草莓果實,為雞冠果,也稱“荷包果”。
發生原因:
花芽分化期遇到持續低溫或光照不足,造成花芽分化異常;
開花期缺少鈣、硼等微量元素會引起草莓花器發育不正常;
在果實膨大期土壤過幹、過溼,根系吸水吸肥障礙或缺少磷、鉀、鈣、硼等各種營養元素,或水分和營養供求失調,導致果實發育不良形成畸形果;
生長期溫度、光照失調,或氮肥施入過多,地上營養生長過旺,根冠比例失調,或植株生長勢弱,營養物質形成少,或生長激素分泌過多,引起草毒花芽分化異常,導致花器官細胞分裂失調形成畸形果;
生長前期氮素過多或硼元素缺乏,生長點中生長素含量過高,花芽分化前生長點呈帶狀擴充套件,或花芽分化時兩朵花或兩朵以上花一同分化,或現蕾時伸出的相連的2~3朵花一同開放受精,就構成雞冠果或雙身果等。
防治措施:
花芽分化期遇到持續低溫或光照不足,要採取升溫與補光措施;
開花期及時補鈣、硼等微量元素,避免引起草莓花器發育不正常;
在生長期與果實膨大期,控氮補鈣,適當增施二氧化碳肥以增強光合作用。
2
種子浮出果面
草莓的種子大,區域性凸出漿果外表,且果形偏小。
產生原因:
漿果發育程序中,遇到低溫乾旱,或地溫低,乾旱或溼度過大根系受損,生長髮育受抑制,果形變小;
從青果期或白果至著色前,由於土壤或植株缺水或連續高溫乾旱,漿果不能充分膨大,導致種子浮出果面。
防治措施:
選擇育性高的品種。目前的栽培品種,有的是雌雄 異株;有的雖是雌雄同株同花的完全花,但有不同育性;有的易出現短花序花不易授粉;有的第一級果序是無雄蕊的雌花,因受精不完全而發生畸形果。在品種選擇上,應選擇育性高的品種,提高授粉、受精率;
科學施肥:重施有機肥,提高地溫,及時補充鉀、鈣、硼肥。生長實踐表明,在有機肥大量施用的基礎上配合鉀、鈣、硼肥,不但可以使草莓表現出良好的豐產性外,還能明顯減少甚至杜絕草莓畸形果的出現;
環境調控:進入開花坐果期,要做好溫度、溼度、光照和水分管理工作,要避免溫度過高或過低,不要大水漫灌,要小水勤澆,不要一次施肥過多,要掌握少量多次、營養均衡的原則;
施用激素要根據天氣情況適當調整濃度,可以有效防治畸形果的發生;
在草莓生長期要噴施3-4次全營養黃腐酸肥料能促進果實著色,防治營養不均誘發畸形果。
3
草莓著色不良果
草莓果實的色澤一般為紅色,栽培種的果色通常在粉紅到深紅間變動,差異很大。
紅色為花青甙色素。在果實肥大初期為綠色,中期變白,後期則轉變為紅色;只有當果實進入肥大後期時,花青甙的含量才急劇增加。實驗結果表明,在綠熟期及白熟期,光照對果實著色影響不大,相比之下,溫度對果實著色影響更大些;但轉色期的光照比溫度對果實的著色影響更大。
發病原因:
果實充分膨大後,其著色好壞與營養素的供給有密切關係:氮素過多、鉀、硼缺乏時,果實著色不良,而鈣、鉬、硼等礦質元素,對果實著色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果實膨大盛期,果內水分缺乏,也會使果皮著色不良;
果實與長時間與地膜或墊草接觸;
果實的著色一般受溫度、光照和土壤條件的影響較大,花青甙色素形成較適宜溫度為20℃~25℃,溫度過高過低都不利於其合成。遇連續低溫和光照不足,尤其是大棚裡溫度低於5攝氏度,極易發生青頭果;光照不足或漿果中含糖量低或磷、鉀、硼元素不足引起生理性白果(漿果成熟期褪綠後不能正常著色,全部或部分果面呈白色或淡黃白色,界限鮮明,白色部分種子周圍常常有一圈紅色,病果味、淡、質軟、果肉雜色(粉紅色或白色)易軟易爛;
果實的著色還與內源激素有關,超量使用激素也易形成青頂果。
防治措施:
要儘可能地調控溫度和改善棚內光照條件;
是定植時,底肥施足有機肥,適當加大株行距,減少株間遮光;
保持棚膜清潔,防止膜面附著水滴和塵物,地面鋪設銀灰膜或鋁箔或反光幕植株間光照強度;
著色期葉面噴施黃腐酸類肥料和鉀、鈣、鉬、硼肥,果實著色良好,並能有效的防止下部葉片早衰,延長採收期;
果實膨大期,對影響果實著色的葉片及時摘除,可增加著色,防止結果枝因重疊、擠壓、下垂接觸地 面而影響著色;
過量施用氮肥會阻礙花青甙的形成,影響果實著色,故果實發育後期不宜大量施入氮素肥料;過量施用激素也會阻礙花青甙的形成,在發育後期,切忌施用;
果實發育的後期採前10~15天,保持土壤適當乾燥有利於果實著色,故成熟期前應適當控制灌水量;
堅持適期採收,一般情況下,在適宜採收期內,採收愈晚,著色愈好。
4
草莓僵果
僵果表現為果實極小,口感差、質地硬的生理成熟果。
發病原因:
花芽分化期或花期溫度過高或過低,花器官發育不良或受精不良,致使種子與果肉膠狀物形成受阻,果實膨大速度緩慢;
氮肥施用過多,致植株營養生長過盛,生殖生長受到抑制,對鋅、硼、鉀等元素的吸收受阻,或生殖階段缺乏鉀、鋅、硼等元素形成僵果;
地溫低,或土壤板結,或其它葉片、果實爭奪養分,或留果過多,或植株營養不良或早衰或土壤養分不足或植株根系生長髮育受抑制,影響了果實膨大所需養分的供應;
因苗期植株徒長,矮壯素處理濃度偏高,抑制了植株的正常生長髮育,植株節間極短,葉片簇擁且小而厚,果實不發育。
防治措施:
重施有機肥,培肥土壤,促進團粒結構的形成,保水保肥,為植株根系生長髮育提供優良的環境;
尤其是草莓花期和果實膨大期更要調控好養分、光照、溫度、溼度等條件為果實膨大打下良好的基礎;
提高地溫,以促進養分吸收和體內代謝活動,同時追施生長調節劑和鉀、鋅、硼等營養元素,為植株補充充足的養分;
嚴冬如遇陰雪天光照弱或夜溫高的情況,植株白天製造的營養少,而夜間消耗卻較大,可採取夜間補充光照或降低夜溫到最低或增施二氧化碳肥等措施, 減少營養消耗,使僵果減少。
5
草莓裂果
發病原因:
土壤乾旱,或氮肥偏多等因素的影響,造成植株對硼和鈣的吸收障礙或缺少硼和鈣元素造成裂果;
果實膨大初期遇低溫,發育一時停止之後再迅速膨大而引起裂果;
栽培後期,白天溫度高、空氣乾燥,而傍晚澆水較多,或果實生長過程中過於乾旱而突然澆水,造成果皮生長速度不及果肉快而造成裂果;
久陰乍晴時,由於溫度上升過快過高,也會引起裂果。
防治措施:
實行深耕,重施有機肥,並採取地膜覆蓋保溫,促進根系發育吸收耕作層底部水分和鈣、硼肥的吸收,增施鉀肥提高果皮韌性。膨果期葉面噴施含鈣、硼肥料的肥料2~3次;
合理澆水、要小水勤灌、不可大水漫灌,以免澆水前後的土壤含水量差異過大。高溫期要於清晨或傍晚地溫低時澆水,不要在溫度較高的中午澆水,以免澆水後根系大量吸收水分,供水太快、太多而發生裂果;
要及時及早採收成熟的果實。
6
草莓空洞果
草莓中部出現空洞,空心草莓。
發病原因:
低溫條件下坐果,膨大初期供水不足,中期後又溫度升高,水分充足;
第二、三序花坐果,營養供應不足;或光照不足,或溫度超過35℃,且持續時間長,授精不良,或養分供應不足,向果實輸送的營養供不應求,形成空洞果;
硼元素對促進養分在果實內部運輸有重要作用,若缺硼而果肉部分養分不足就形成空洞果;
植株生長勢弱,或果實採收過晚。
防治措施:
做好光溫調控,創造果實發育的良好條件。透過調溫,避免10℃的低溫出現,開花期避免35℃以上的高溫對受精的影響,促進胎座的正常發育;
開花、坐果期增施足量硼肥有益於養分在果實內運輸暢通,直達果心大幅度減少空洞果的發生;
避免坐果過多,要適當疏花疏果,減少養分的競爭;
增施有機肥,坐果後加強肥水管理,採用配方施肥技術合理追施氮、磷、鉀肥,開花、坐果期噴施硼、鈣等微量營養元素,嚴防生長後期脫水脫肥。
7
草莓亂形果
發病原因:
品種原因。草莓一般是雌雄同株同花,但也有的品種是雌雄異株;有的雖是雌雄同株同花的完全花,但有不同的育性;有些品種易出現雄蕊短、雌蕊長的花,且花粉粒少、發芽能力弱,不易授粉;有的第一級果序是無雄蕊的雌花,也會因受精不完全而發生畸形果;
花朵級次。低階次花易出現雄性不稔,高階次花易出現雌性不稔,但前者只要有良好花粉就可正常坐果發育,而後者卻不能坐果或坐果不良。一 級序花一般正常果佔90%以上,畸形果佔5%左右,不坐果的很少;二級序花一般正常果佔80%—90%,畸形果佔5%~15%,不坐果的佔5%左右;三級序花一般正常果僅佔60%~70%,畸形果和不坐果的各佔15%~20%。 其主要防治措施為疏除易出現雌性不稔的高階次花,可明顯降低草莓畸形果率,且有利於集中養分,提高單果重及果實品質。
在草莓花芽分化期遇到25℃以上或5℃以下高溫或低溫,則使花芽分化受阻,形成畸形花, 進而發育成畸形果;
在開花期溫度低於5℃或光照不足也會使花粉稔性(具有發芽能力)降低,授粉受精不良形成畸形果; 一般果實膨大期在低溫時易形成長、柔軟肥大的果實;在溫度過高或調節劑濃度高或重複使用易形成尖頂果;植株生長勢或根系受損造成養分、水分吸收受阻差形成的圓形果。
開花結果期溫室內相對溼度大於85%以上,花葯不易開裂,子房授粉不完全,也亦使果實變形,形成畸形果。一般草莓花葯開裂的最適溼度為30%—50%,柱頭受精和花粉發芽的最適溼度為50%—60%,溼度過低或過高均不利於花葯開裂,造成不能授粉受精或授粉受精不良;
不同品種間差異性較大,自花授粉能力差,育性差,易出現畸形果;
一般現蕾到開花期土壤乾旱或澆水過多、過勤,易形成畸形果,以不低於土壤最大持水量的70%為宜;果實膨大期需要較多水分,應保持土壤最大持水量的80%左右,而果實成熟期則需適當控水;
根系吸水吸肥障礙或缺少磷、鉀、鈣、硼等各種營養元素,或水分和營養供求失調,導致果實發育不良形成畸形果。
防治措施:
注意草莓品種的選擇,選育性高與花粉粒多,易授粉的品種;
對溫度、溼度做好調控;
科學施肥與澆水並做好中微量元素的補充;
放養蜜蜂,做好昆蟲授粉。
最後做一個總結:
造成草莓畸形果的原因有
溫度較低,影響花芽分化質量,形成畸形果;
光照不良,營養物質積累不夠,花分化不良;
空氣溼度較大,授粉不良;
缺乏蜜蜂輔助授粉;
花期噴灑農藥,草莓花朵受損;
機械損傷;
病蟲害影響。
花期儘量避免打藥;
盛花前可以適量葉面補充硼肥,促進花粉管萌發,提高坐果率。降低畸形果率;
果實成熟期適當補充鈣肥,增加果實硬度,提高賣相,增加商品價值;
澆水、少量多次,預防病害發生;
草莓定植前期氮肥不宜過大,防止植株徒長。
-
4 # sharbin
一般來說,花芽分化分為花芽形成和花絮形成兩個階段,如果要形成很好的花芽分化,兩個階段都要重視。
1.花芽形成:從去年的開花前7天,一直持續到葡萄落葉,這個過程決定了葡萄明年發芽出來之後到底有沒有花穗,那麼在整個這個過程中,要注意根系的長期調理和營養的補充,採收後及時埋秋肥,增加莖杆養分儲存,同時促進花芽進一步分化,一般採收後多注意磷鉀肥補充,不要讓苗架旺長;
2.花絮形成:從萌芽開始,一直持續到開花前7天,這個過程決定了你的葡萄花穗到底大不大,那麼這個過程除了補充基礎營養外,額外要注意磷、硼和鉬的補充,如遇低溫,可適當使用海藻肥或者氨基酸類的東西抗逆,開花前7天可適當補充一次磷鉀肥,促進坐果,同時開啟明年花芽分化
回覆列表
一、影響花芽分化的因素
葡萄花芽分化是高度複雜的生理生化和形態變化過程,既受內因(生化因素、器官效應、激素等)影響又受外因(光照、溫度、溼度、礦質營養等)制約。
1、光照
光為光合作用所必需,光合作用為成花提供物質基礎。光的強弱、光照時間長短均不同程度影響葡萄的花芽分化。強光照有利於花芽的形成和繼續分化,花芽多;弱光下葡萄花芽的形成和分化會受到影響,形成的花芽少。一般來說,冬芽中花序原基的數目和大小隨光強的增加而增加。
2、溫度
研究表明,25-30℃的溫度最適於葡萄花序分化和花器官分化。溫度過低(20℃以下)或過高(35℃以上),大部分品種不能很好地形成花芽。
春季花芽繼續分化期,新梢耐受的極限低溫為0℃,0℃以下新梢受冷害甚至被凍死,花芽無繼續分化可言;而溫度過高時(35℃),已分化好的花芽不但不會繼續分化成花器,反而會退化成卷鬚。
3、土壤水分
葡萄的成花過程對土壤含水量敏感。水分過多,促使葡萄營養生長過旺,消耗大量養分影響花芽分化。
適當水分脅迫可使營養生長減緩,有利於光合產物積累,使碳氮比增加而促進成花;但過度的乾旱脅迫(土壤含水量低於40%)則抑制成花,甚至導致花芽退化,乾旱脅迫導致碳水化合物供應不足,同時影響激素代謝與運輸,從而影響成花。
4、養分管理
花芽分化的好壞與樹體營養的積累有直接關係,生長健壯、老熟程度高、營養積累好的枝條,花芽分化良好;枝條細弱、老熟程度低,則花芽分化不良,少花或無花。花芽分化期的養分管理也非常重要!
礦質營養元素在葡萄成花的過程中,具有保持細胞液的正常狀態,維持膨壓平衡和能量供給、訊號的傳遞等作用。
氮:適量的銨態氮能夠提高花芽分化的量,而硝酸鹽則是一個有利於碳生成氨基酸的訊號分子。氮肥不足影響植物各項代謝反應,直接影響花芽分化;過量則使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失衡,亦難成花。
磷:花芽分化過程是一個耗磷過程,有效磷水平越高,花芽分化越好。
鉀、鈣:是某些酶的組成部分,參與碳、氮代謝,影響花芽的形成和繼續分化。
5、內源激素:
葡萄的花芽分化與樹體內激素的平衡有密切關係。生長素、赤黴素、細胞分裂素、乙烯等,均影響葡萄花芽形成和繼續分化。但在特定栽培環境下,植株體產生的量不能滿足植物花芽形成的需求,外部施用生長調節劑就成為生產的必需。
生長素:可促進細胞分裂素運輸而間接影響成花。
吲哚乙酸:可減少花軸分枝及其長度,拮抗赤黴素效應,加快葉原基、花序原基的形成。
赤黴素:能促進始原基的形成及卷鬚的分化,而不利於原基或卷鬚橫向分枝形成花序原基。低濃度的赤黴素能夠促進花芽分化,而高濃度的赤黴素對葡萄的花芽分化有極顯著的抑制作用。
細胞分裂素:由根系合成,能夠促進碳水化合物的積累,對葡萄花序的發育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充足的細胞分裂素能夠促進花序原基、花序原始體及花器官的分化,進而形成花芽;細胞分裂素不足則促使向卷鬚分化。
乙烯利:適度使用乙烯利可控制葡萄旺長、調節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改善光照,從而促進花芽的形成和繼續分化。
生長延緩劑如矮壯素:能夠抑制早期原基的形成及卷鬚的伸長,抑制樹體內赤黴素的合成,促進花芽分化。
6、器官效應
(1)枝條上芽的位置不同其成花能力不同。葡萄具有高節位花芽分化現象,多數品種基部芽眼成花能力較差,而5-8節位上的芽成花力強。
(2)葉片、枝條也影響葡萄的花芽分化。秋季落葉早,花芽分化不好。冬剪時枝條徑粗0.8-1釐米,枝蔓老熟充實,花序多,花芽分化良好;過粗(1.0釐米以上)則冬芽不飽滿,春季難萌發;過細(0.8釐米以下),花芽分化不好,紅地球、美人指等花芽分化不穩定的品種基本無花序。
(3)根能夠透過合成、運輸激素影響花序及花器官發育。
二、葡萄花芽分化管理重點:
1、改善光照條件
在葡萄生產中應根據日照情況,因地制宜採用科學合理措施來調控光照強度,特別是大棚、避雨等設施栽培模式栽培的葡萄,在高溫高溼弱光生態條件下,新梢徒長,節間變長,葉柄變長,葉片變薄,具陰生葉的特點,因此,應及時去膜、及時剪梢增加光照強度,以促進花芽分化。
(1)採用適宜的架式及栽培模式。適宜的架式能夠平衡樹勢,有利於花芽分化;架面上光合帶、結果帶、通風帶分明,光照充足,病害輕,利於花芽分化。
(2)剪梢。在保證足夠葉面積的前提下及時剪梢,增加光照和通風,防止架面鬱閉,影響花芽分化。剪梢還可以改變營養積累狀況,剪梢或摘心早有利於花芽分化,剪梢或摘心晚不利於花芽分化。根據葡萄花芽分化的可塑性,透過剪梢或摘心,可促進基部節位芽眼的花芽分化。
(3)去除基部老葉。葡萄生長後期,枝蔓基部葉片老化變黃,失去光合作用能力,由製造養分變成消耗養分,為促使枝條老熟,可適時去除枝蔓基部3-5片老葉,以減少鬱閉,增加通風透光,減少養分消耗,增加養分積累,以利於花芽分化。
2、調控溫度
露地栽培:採取果園生草或樹冠下鋪設黑色地膜等措施,可有效地減少夜間地面蒸騰,利於快速降低溫度,使樹冠周圍的晝夜溫差加大,利於碳水化合物的積累,利於花芽分化。設施栽培:適時通風、去膜,以降低溫度、增加光照,有條件的可以安裝智慧控制系統調控溫溼度及光照,促進花芽分化。
3、科學灌水
相對乾燥能夠延緩營養生長,有利於光合產物的積累,利於生殖生長,促進花芽分化。在葡萄花芽分化期內應適當控水,使土壤的含水量保持在50%-60%為宜,過溼過幹均不利於花芽分化。
4、促進養分積累
碳水化合物是花芽分化物質基礎,各種礦物質又透過不同途徑影響花芽的形成和繼續分化,因此,應根據不同物候期採取不同栽培管理措施,促進樹體的養分積累,利於枝條老熟,促進花芽分化。
(1)合理負載,實施控產栽培。調查表明,樹體掛果越多花芽分化越差,翌年花少或無花,形成大小年,影響經濟效益及樹體經濟壽命。生產園的產量應控制在1500千克/畝,根據控產指標按比例確定冬剪的留芽量、春季定梢量、留穗量及果粒數等,不可多留梢、多留果。有針對性地做好田間綜合管理,合理負載,確保花芽正常分化。
(2)科學施肥。根據葡萄生長期科學施肥。春季可施適量施用速效營養嘉美紅利+海力寶,促進枝葉健壯生長,利於光合作用;結合葡萄花果管理,掛果期增施磷鉀鈣微套餐肥嘉美紅利+贏利來或核動力;秋季重施農家肥,以利樹體營養積累,促進枝條老熟、促進花芽分化,為翌年的豐產穩產打下良好基礎,可施入充分腐熟的牛、羊糞等農家肥5000千克/畝,同時施入過磷酸鈣25-30千克/畝、複合肥15-20千克/畝。
(3)新梢環剝。新梢基部環剝,切斷了上部葉片光合產物向下輸送的通道,使碳水化合物貯積植株葉片和枝段,降低了植株葉片和枝段氮含量,提高了碳氮比,進而加快了花芽分化程序,縮短花芽分化時間。生產上改善光照、控產栽培、科學合理施肥、剪梢或摘心等栽培技術促花芽分化應用較多,新梢環剝應用較少。
(4)嫁接。一些花芽分化不好的品種,透過砧木嫁接可以改變樹體內激素分配,使樹體內各激素達到新的平衡協調,利於花芽分化。葡萄花芽分化受多種因素影響,且因素間相互影響。葡萄的花芽分化,與栽培管理技術密切相關,可以透過科學的栽培措施加以調控。採用與品種配套的科學的栽培管理技術能夠調控各種因素,以促進樹體健壯生長,利於養分的積累,促進花芽分化,降低大小年的風險。
(5)及早防治病蟲害。病蟲害的爆發,會嚴重影響樹勢,葉片受損後光合強度降低,樹體養分累積不足。不僅當年的果品受影響,還會使花芽分化受阻,要注意適期及早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