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微百科noland
-
2 # 國史記聞
一朝天子一朝臣,每個在位的皇帝都有自己特定的政治使命。國史君(國史通論)認為,乾隆給袁崇煥平反,有兩個原因:第一,乾隆需要忠臣。第二,袁崇煥功勞大卻死得冤,更說明明朝該亡!
在明朝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袁崇煥被以“謀款則斬帥”的“種種罪惡”被凌遲處死。其中“謀款”指的就是通敵、叛變,“斬帥”則是指袁崇煥當年擅殺毛文龍事件。除了這兩個,明朝政府似乎找不到其他足以致袁崇煥死命的罪名,但是他必須得死。因為當時明朝疲於內憂外患,絕對不能容忍大權在握的武將飛揚跋扈,甚至通敵。
但是到了清朝,袁崇煥被乾隆翻案了,有意思的是,與袁崇煥一起被翻案的還有錢謙益,此後,袁崇煥變成了明朝第一忠臣,錢謙益變成了最下等的貳臣。乾隆這麼做還真不是因為他出名的低智商,反而是他難得高明的政治手段。
在之前文章中,國史君(國史通論)曾經講到劉邦稱帝之後殺了恩人丁公,封賞了仇人季布。原因很簡單——打天下的時候皇帝(以及他的部下)可以不擇手段,但坐江山的時候,他的臣子們則必須忠誠。袁崇煥當年的確沒有通敵,乾隆說他的死主要是因為崇禎中了反間計,另外,“崇煥妄殺文龍,至是帝誤殺崇煥。自崇煥死,邊事益無人,明亡徵決矣。”把明朝滅亡的原因推到了無能的明朝以及明朝皇帝身上,把明朝的滅亡當成天意,這就更說明大清是受命於天啊!
表彰袁崇煥的忠誠就代表了乾隆喜歡忠於明朝的小夥伴了嗎?當然不是!要知道文字獄在乾隆時期達到巔峰,也就是說,在清朝,忠於明朝的人分兩種待遇:死人是忠臣,活人是叛賊!
-
3 # F14560678
一個朝代總有他的深思熟慮,才能長治久安,而清朝在看到外面的世界之前,都是引以為自豪的。而這平反也是恰到時候由立國到平治節點上的一次公關!到乾隆朝,該打的戰爭,已經被他的上代都打完了,該捋順的都已捋順,雍正已經鞠躬盡瘁攢下了家底,國家的邏輯該轉變到各個朝代相同的邏輯,那就是高大上的儒該登場了,到此對立的刀槍該收起,到此這平反就有關本朝事的原因,粉飾開始。
其一百姓的認同與接受,在這反面,正統性是必須要的,在農業社會資訊傳遞極不發達,交通便利性差,自然控制力要減弱,在鄉野社會的農村主要靠鄉紳自治,而這就要政府權威與合理性的侵潤,必須侵潤人們的心中,普通人要的是什麼?自然是心安理得的安穩日子。另外時代的侷限性,也決定了人們普遍認同權威天授!上一個朝代自然已經被人們認同此點,假如能想法繼承下來自然好了!
這就會有前朝的事也是本朝的事的邏輯,所謂究天憫人,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做到邏輯正確,並且不能整體泯滅前朝,否則的整體合理性都是問題,還有什麼可繼承!而這一標準,對於袁自然天然具備:亡的悽慘,自然以後會有大的反差;備受爭議,只有不明才可操作,否則都定論了還平個甚麼,而這也得益於從袁與本朝的接觸一直保持模糊的處理;處在前朝的生死節點!並且本朝的邏輯適用;事件對本朝沒有被利用的漏洞或可修補。
這樣做,會彰顯本朝的偉大正確,標榜自己的公允,同時也表明本朝對正義的追求,而這是不可多得的機會!
同時也間接表明上天不假予前朝的客觀原因,你看看……,所以上天轉於本朝,在加上對前朝遺蹟的恩撫,就好像一家人一樣剔除糟粕攬與精華,自然不管對什麼都會該貶低的扁,該需要彰顯的張!所以後來的這一切才會是那個樣子。
而做完這些,客觀上自然會疏解人們心中隱含的那一絲絲悵惘。但也會引起當事人的更大的爭議,這也是目的,這種激盪與前朝的瓜葛,自然對前朝的非議不絕!
-
4 # 天宇的文史情懷
乾隆皇帝為什麼給袁崇煥平反?我認為主要原因是乾隆的三觀比較正,同時也可以說是政治需要。
眾所周知,袁崇煥在寧遠大戰中大敗清軍,努爾哈赤就是在寧遠大戰中受傷然後才死的,所以說袁崇煥是大清的死敵,可到了乾隆時期,乾隆卻給袁崇煥平反了,這是為什麼呢?主要原因是當時清朝統治已經穩固,並且清朝已經接受了中原文化,而清朝在文化上來說肯定也是崇尚正義,對袁崇煥的忠君愛國思想也是推崇的,而給袁崇煥平反也可以很好的收買當時士大夫階層的心,同時清政府還把洪承疇等前明投降將領都打進逆臣轉,這說明清朝做為中國一個封建王朝也是有是非觀的,這說明叛徒在任何時候都不會受待見的,任何一個朝廷也不會為叛變投敵的逆臣立傳炫耀,因為那就等於變相鼓勵投降變節,這和中國傳統思想忠君愛國是不符的,所以呢乾隆皇帝不止是給袁崇煥平反,而且對岳飛也同樣推崇,這對一個國家來說是絕對正確的。
在中國歷史上,岳飛袁崇煥等英雄世世代代都被推崇,而像秦檜洪承疇等奸臣到任何時候都不會被平反,要不說在老百姓心中是有桿秤的,是有是非觀的,到任何時候好人壞人都是分得清的,乾隆皇帝給袁崇煥平反也是順勢而為。
-
5 # 靜夜史
我是“靜Yes”,期待與君一起探討精彩的歷史!
個人認為,這是乾隆為維護自己統而進行的面子工程。啥意思呢,就是乾隆在經歷了康熙的積累,雍正的肅貪後,接手了強大的大清。這個幸運兒並不滿足於於在祖輩的光環下做一個碌碌無為的君主。
因此,他要做點什麼:
乾隆的存在感:
在乾隆晚年,他將自己指揮的幾次軍事行動(慘敗的也算),湊夠了十個,然後宣佈自己完成了“十全武功”,自己是“十全老人”,還讓宮廷畫師將這些事件畫成畫,然後拿到法國刻成銅版畫永久收藏。
可見乾隆虛榮到了啥程度!
如果說十全武功什麼的是好事,那麼在古人字畫上題字蓋章等行為就只能說明其想要刷存在感的變態行徑了。
乾隆很忙,忙得一輩子作了40000多首詩(基本是沈德潛代筆,最後沈德潛因為證據銷燬不利被文字獄幹掉)。相對於這些,乾隆還要完成很多自己先輩沒有甚至不敢完成的事,比如給敵人平反(需要很大勇氣)。
袁崇煥何人?是在乾隆的爺爺的爺爺的爹年輕那會兒的勁敵,很多人說,如果沒有袁崇煥的死,應該就沒有努爾哈赤、皇太極以後的事了。
在清朝的史料中,袁崇煥是被皇太極一個小小的反間計給幹掉了(真會給自己臉上貼金,袁崇煥是死於明朝內部黨爭的傾軋),所以時隔這麼些年,是該給當時的袁大人還以清白了。
估計乾隆沒有看當年袁崇煥的9條罪狀,其中只有1條是涉及女真人的,就是“縱敵長驅”,而其他8條,足以將袁大人殺個好幾遍了。
不過不管怎麼自作多情,乾隆還是有模有樣地頒佈了諭旨,為偉大的敵人平反,以顯示清朝的“博大胸懷”。
一百多年過去了,該過去的,就讓他過去吧,至少乾隆這麼想。在這樣思想的指引下,乾隆還將顧炎武后人等反動分子予以平反。
乾隆的陰謀:
除了刷存在感,乾隆平反袁崇煥還有更深的用意,那就是徹底磨滅漢人的反抗精神,加深奴化。
我們相信,這才是乾隆最終的目的。
今天的我們,不想讓外華人提起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等往事,因為太過慘痛,這些民族的傷疤,每揭開一次就讓我們疼上一陣子。而事情過去了一百多年,現在再將這些舊賬翻出來,然後再裝模作樣地進行平反,先不管漢人領不領情,乾隆內心肯定是竊喜的。
透過平反袁崇煥,告知天下我其實和廣大漢人想法是一致的,所以既然大家都已經和解了,你們漢人就不要反抗清朝的統治了吧!
在乾隆統治時期,清朝已經開始出現危機的苗頭。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康乾盛世後才40年,中國就一下子掉到了谷底。其實,這種墮落在乾隆時期就已經開始了。
所以,給袁崇煥平反只不過是乾隆為緩和民族矛盾,奴化人民的權宜之計。
可惜漢人並沒有領情,就像英烈不允許隨便篡改和汙衊,他們反抗清朝統治的鬥爭一直沒有停止過!
在這場鬧劇中,最得意也最自以為是的是乾隆,最無奈的是廣大的漢族人民,最悲劇的是抗金英雄袁崇煥,至始至終,他都是乾隆的工具,一百多年了也不得安息。
願今天的所有人都尊重我們的先烈,不要讓自毀長城的悲劇重演!
我是“靜Yes”。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6 # 圍爐煮酒話春秋
知道什麼叫得了便宜還賣乖嗎,乾隆對待袁崇煥和錢謙益的態度就是。
為什麼把錢謙益拿出來說,有對比才有傷害。
我們知道,袁崇煥被崇禎帝凌遲處死的理由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通虜謀叛”。錢謙益就完全不同了,他是主動投降,而且還勸別人投降。在大清統治的初期,清朝為袁崇煥營造的形象是:袁崇煥是朋友,錢謙益也是朋友。而大清心裡想的是:袁崇煥是最大的敵人,錢謙益是最好的朋友。所以,袁崇煥死,錢謙益活。這符合大清戰略的需要,雖然很陰險毒辣。
事情過去一百多年後,天下平定,人心漸安,乾隆卻不自在了。乾隆的價值觀總的來說還是蠻正的,他認為忠奸應該分明,袁崇煥是忠,就該為他平反。而錢謙益是奸,就應該被批判。是不是頓時覺得乾隆帝的形象高岸偉大了,那你就錯了。乾隆帝價值觀正,不代表他就沒有自己的小心思。
乾隆帝自稱“十全老人”,其實大家都知道,盛名在外,其實難符。乾隆此人好面子,好大喜功,也好收拾人心。袁崇煥是大明的忠臣,天下有識之士心裡都清楚,而現在卻把他和錢謙益這個民族敗類擺在一起,實在是不得人心。那怎麼辦,給袁崇煥平反。天下已經被大清一統,沒有任何威脅了,不需要再讓袁崇煥背上罵名了。相反,如果給袁崇煥平反,同時把錢謙益這個典型給擼下去,不失為一個收拾人心,同時為自己謀求好名聲的絕佳手段。乾隆就是高!
於是,乾隆公佈歷史檔案,為袁崇煥平反,並賞賜他的後人做官。然後把錢謙益打入《貳臣》,而且捎帶把洪承疇也拉了進去。此番一運作,就猶如當年康熙帝祭拜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一樣效果明顯,乾隆帝頓時在國民心中的形象更加高大起來,歷史對乾隆帝的這一做法評價很高。於是,袁崇煥滿意了,乾隆滿意了,天下人滿意了,後世之人也滿意了。這就是乾隆帝的高明之處。(此處求錢謙益和洪承疇的心理陰影面積)
此事告訴世人一個道理,忠就是忠,奸就是奸,歷史會公平地對待。
-
7 # 兮兮說事兒
首先先說答案,乾隆沒有完全給袁崇煥平反。
乾隆皇帝給袁崇煥平反的故事,發生在乾隆四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782年乾隆給軍機大臣下的一道命令:“諭軍機大臣等:昨批閱明史,袁崇煥督師薊遼,雖與我朝為難,但尚能忠於所事。”乾隆還在這個命令裡面,讓廣東東莞的官員詳細尋找袁崇煥的後人,並要求瞭解他們的情況。
電視劇《江山風雲情》中袁崇煥劇照
電視劇《袁崇煥》劇照
後來,閻崇年先生在講《明亡清興六十年》和寫《袁崇煥傳》的時候,曾經使用了這個材料,並說:“人們對袁崇煥的公開正式追念,是在乾隆皇帝為他平反之後,乾隆這麼做也表現了他作為一位政治家的遠見卓識和寬大胸懷”。這樣的說法,曾經一度被大眾所接受。
隨著袁崇煥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對於袁崇煥的被殺,也出現了另一種聲音,那就是,清朝是主動抬高袁崇煥,其目的是為了證明崇禎殺袁崇煥昏庸無能,證明清朝取得政權的合法性(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認為清政府一方面要宣傳崇禎的昏庸,一方面還要證明崇禎的勤政,以此安撫百姓)。這些翻案的人認為,袁崇煥並沒有那麼大的功績,甚至還造成了負面的影響(以民間學者杜車別為代表)。
那麼,給袁崇煥平反,是不是從乾隆開始的呢?其實,並不完全是。我們回到當時乾隆的那個命令,乾隆說他昨晚批閱明史,這個明史就是官修史書《明史》。乾隆肯定了《明史》裡面對袁崇煥的記載,那麼《明史》裡面究竟是怎麼寫袁崇煥的?應該說,肯定的地方居多,但是裡面也有否定的地方,比如說袁崇煥“妄殺毛文龍”,這個“妄殺”二字就能見到對袁崇煥的態度。
其實,要等到嘉慶、道光年間,袁崇煥才正式被平反,甚至還被列入了官方祭祀的行列。到了清末民初,為了革命的需要,革命黨人又將袁崇煥抬出,成為了義士。梁啟超還專門寫過《袁督師傳》,對袁崇煥的評價上升到了新高度。由此,才算真正完成了對袁崇煥的平反。
-
8 # 步武堂
中國的歷史,大多是新的朝代對舊的朝代的總結和點評。在這個背景下,新的朝代對舊的朝代的的褒貶基本上是首先適應新的朝代的需要,尤其是對舊的朝代的政策和歷史人物的點評方面,一定是帶有新的朝代主觀性和目的性。
在中國,對於歷代社會程序的記錄和點評,總離不開兩件事,就是“君和臣”。
對於君的點評,大約就是“明君”還是“昏君”,基本的規律是開國早期的皇帝大多是明君,而朝代後期大多都是昏君,這也大致上符合歷史發展的規律——都是明君,國家如何會滅亡,新的朝代代替舊的朝代的必然性和正義性如何體現?
對於臣的點評,自然就是忠臣還是奸臣的“蓋棺論定”。
奸臣還是忠臣,在一個朝代內部評價基本山沒有什麼太大的分歧,至多是“忠而能”、“忠而愚”、“忠而虛”,或者“奸而能”,“奸而腐”,“奸而詐”的區別。但對於下一個朝代來講,有可能是上一個朝代的叛徒,是這個朝代的“忠而能”的“忠臣”,也有可能是下一個朝代的“忠而愚”的“忠臣”。
清朝在編纂修訂《明史》的時候,特地增加了一類人的傳記《貳臣傳》,可見清朝統治者用心良苦。
清朝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有殊性的朝代,作為一個人口占絕對少數的民族,統治一個有著龐大種族基數的漢民族國家,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讓自己變的“正統”。
包括康熙拜謁明太祖陵,以及看似公正的對前朝大臣的“客觀評判”,都包含著清朝取代(繼承)明朝的正統性的暗示。
就崇禎皇帝來講,殺掉袁崇煥,既有氣急敗壞的成分,也有刻薄猜忌的成分,甚至還有惱羞成怒的成分。但是,這個行為至少在當時是“大快人心”的(袁崇煥被凌遲,京城百姓爭相食袁崇煥的肉)。
乾隆給袁崇煥所謂的平反,只是一個欲蓋彌彰的“大度”,其實也就是說明了三個問題:
第一,大清朝是堂堂正正繼承大統的,絕不是靠所謂的離間計這樣的偷雞摸狗的手段使崇禎殺掉袁崇煥而得到的,大清朝是光明正大的。
第二,袁崇煥的死,是因為明朝識人不明,用人不利造成的,儘管袁崇煥抗擊過大清,但是,在大清的眼裡,袁崇煥沒那麼重要。不至於有深仇大恨(假如努爾哈赤真的是死於袁崇煥的紅衣大炮,輪不到乾隆做好人,順治朝袁崇煥的祖墳就被大清朝給平了)。大度,表現的是一種“胸懷”。
第三,寬待袁崇煥的後代,其實是給那些曾經是清朝忠臣,心裡又有著“反清復明”念頭的“明朝遺老及其後裔”釋放一個資訊:為明朝賣過力沒關係,大清朝不會計較,並且肯定為明朝賣力的行為,後代也會被關照。
在整個清朝,乾隆給袁崇煥的平反,只是清朝重新評價的諸多明朝官員的一個,並且不是很重要的一個,說了幾句好話,並且不再追究而已。
-
9 # 圖文繪歷史
袁崇煥從被殺到平反,間隔了150年,這是很長時間的,和他相同經歷的南宋岳飛、明朝于謙都是很快就平反了,岳飛被宋高宗趙構殺後,他兒子宋孝宗就給平反了,于謙被明英宗殺後,他兒子明憲宗給平反了,而袁崇煥比較悲劇,當朝已經滅亡,沒有平反條件,直到150年後乾隆才給他平反;另外岳飛各地有岳飛廟、于謙有忠節祠,享受民間香火,而袁崇煥沒有這方面的待遇,只有一個墓。
圖為袁崇煥畫像。
先說一下當時背景,袁崇煥這人是崇禎殺的,清軍入關後表面上對明朝皇帝比較尊敬,清廷認為他們是從李自成手上奪的江山,把李自成、張獻忠稱為逆賊,編入《流寇傳》大肆攻擊,對崇禎還不錯,不但皇太極厚葬了崇禎,順治還跑去哭了一回,認崇禎做了“大哥”。而背地裡又大興文字獄,剿滅一切星星之火,清廷這種表面一套暗裡一套沒有解決社會問題。
圖為邵武的聚奎塔,當年袁崇煥任知縣時所題。
就算在最鼎盛的乾隆時期,地區叛亂,反清復明的事件此起彼伏,對於乾隆來說,明朝那麼好為什麼還要滅亡呢,大清做了這麼多工作怎麼還有造反的,可明朝皇帝包括崇禎先帝們已經蓋棺定論了,不好再反駁,想讓百姓順從,那就從側面做文章抹黑崇禎,袁崇煥就是很好的切入口。
圖為袁崇煥墓。
1782年《四庫全書》大功告成,1783年開始編寫《逆臣傳》和《貳臣傳》,寫這兩本書為了體現清廷順應民心,為袁崇煥平反就很好的切進來了,首先給袁崇煥後裔袁炳封官加爵,1784年乾隆第六次南巡,親自拜謁范仲淹祠、韓世忠祠,班師回京後下詔正式給袁崇煥平反,並把袁打造成一個民族英雄,這樣一個英雄都被前朝皇帝殺掉,明朝活該滅亡,說白了一點,乾隆平反不是為了袁崇煥,而是為了自己統治長治久安作打算。
-
10 # 歷史課課代表
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72年,乾隆皇帝下詔為袁崇煥平反。乾隆的平反詔書上的大意就是說:“袁崇煥雖然與大清統治者抗衡,但是他是忠於明朝政府的,袁崇煥的悲劇是崇禎皇帝的疑心造成的,乾隆帝對於袁崇煥的遭遇是很同情憐憫的。”乾隆帝對一個已經死了一百多年的前明忠臣平反既體現了他作為一個王朝統治者的自信,也是他企圖展示自己英明君主形象的目的,同時,這也是他籠絡廣大漢族知識分子的一種手段,此舉一箭三雕,不可不謂高明。
一、展示自信,沽名釣譽:
乾隆四十九年,這時的清王朝,經過康熙、雍正以及乾隆幾代人的努力,國力已經達到鼎盛,國內呈現出海晏河清、盛世太平的景象,經過多次文字獄打擊奴化思想洗腦,廣大漢族人對於滿洲人的統治已經由反抗到默許再到認可,這時的乾隆帝已經不必擔心漢族武裝力量和漢族知識分子的反抗了。乾隆帝選擇此時給袁崇煥平反充分體現了他對清王朝統治的自信。同時也透過對袁崇煥平反而強調崇禎皇帝的昏庸和多疑,藉此來反襯自己的英明睿智。此時的乾隆帝志滿意得,這樣做對他來說是很有好處的。
二、肯定忠臣,籠絡士人:
袁崇煥雖然與清朝為敵,甚至打傷了清太祖努爾哈赤,但是他作為明朝的忠臣這點本身並沒有錯誤,非但沒有錯誤,而且是大大的忠誠,乾隆帝為他平反也是對於他忠誠明朝、忠誠君主的一種認可,同時也為了提醒廣大漢族知識分子要忠君愛國,要為國盡忠。
三、忠臣慘死,心生憐憫:
袁崇煥的慘死讓很多人扼腕嘆息,他的悲慘遭遇讓乾隆帝心生同情的同時也心生崇敬,他這樣做也是向世人宣揚他作為君主的開闊胸襟和容人之量。
總的來說,乾隆帝為袁崇煥平反主要的目的就是貶低明朝,特別是貶低以崇禎皇帝為代表的明朝統治者,並透過對明朝統治者的貶低來抬高自己,同時藉此收買民心,特別是廣大漢族人的民心。
回覆列表
乾隆皇帝為什麼要給袁崇煥平反?首先了解袁崇煥厲害在哪?一是寧遠之戰擊敗了努爾哈赤的不敗神話。二是關寧錦防線讓後金無法逾越,從而被迫繞道進攻大明朝。三是寧錦之戰大敗皇太極,致使皇太極不得不用陰謀詭計來對付袁崇煥。
後來袁崇煥在後金反間計的作用下,被崇禎凌遲處死,袁崇煥是明朝忠臣的事實不可動搖。那麼乾隆為什麼要給袁崇煥平反呢?原因有三:
第一,時過境遷。到了大清朝乾隆年間,國家已基本穩定,出於鞏固統治和滿漢一家的政治需要,為袁崇煥平反,不但不會危機清朝統治,而且好處多多,何樂而不為呢?
第二,正反對比。崇禎不是將袁崇煥殺了嗎?那好,我為袁崇煥平反。不單是平反,你沒有直系親屬後代了吧,我找到你的旁系親屬後代,給他官職。很明朝統治者相比,還是我開明吧?可以激勵大臣和子民替我效力。
第三,樹立榜樣。給袁崇煥平反表明忠心耿耿的人一定會得到平冤昭雪的一天,你們要跟袁崇煥學習做忠臣,我不會虧待你們的!
給袁崇煥平反這麼多好處,乾隆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