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易學直播

    聯絡是五行,矛盾是陰陽,發展是應用。

    比如,易學與計算機,易學與心理學,易學與量子力學,易學與經濟管理。這些領域都可以發展!眼界不要受到侷限!

  • 2 # 玄運易學天地

    首先哲學中的聯絡不能類比易經的五行。哲學的觀點是世間萬物聯絡是普遍存在的,不是孤立的,二是聯絡是有條件的,不是隨便聯絡的。而五行是陰陽的細化,表示萬物的五種特性,當然事物存在著五行相生相剋的作用關係,這也算是一種聯絡,但跟哲學中的聯絡闡述的觀點不同。

    其次,矛盾是陰陽。這兩者類比關係的確比較像,只是陰陽比矛盾含有更多資訊,那便是陰陽屬性的對立統一關係。而矛盾沒指出陰陽這萬物的屬性。

  • 3 # 鬼谷鄉里

    如果一定按照提問的思路回答,發展就是八卦中六爻卦畫。

    即初爻為開始六爻為結束。

    主卦為量變狀態,

    變卦為質變結果。

  • 4 # 秩和律師147753

    什麼是哲學?

    馬克思、黑格爾、孔子、老子、默罕默德、耶穌,他們是不是都是哲學家?

    唯心論是什麼?朱熹和和默罕默德是不是都是唯心主義哲學家?五行論和唯物論是不是一個起點的哲學?

    構成萬物是不是就是金木水火土?構成萬物的物質,到底是什麼?有了萬物,還需要不需要有物質?等等問題,誰也說不清楚。

    有人說,應該從目的,來確定什麼是哲學。或者說,從研究什麼來確定?有人認為探討世界是什麼,世界又有微觀宏觀及宇宙之分。有人說價值,或者說有用性,但什麼對我們沒用?

    個人認為,哲學僅限於用哲學方法研究問題的學科,什麼是哲學方法?批判、邏輯推理是哲學方法。這樣,邏輯學是哲學,馬克思主義也是哲學,周易也是哲學,神學也是哲學,因為他們都用了哲學方法。

    有人認為聯絡是五行,那是不對的。五行是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聯絡是爻和卦。矛盾是陰陽,乾坤,是對立和統一。發展是變易!

  • 5 # 愚翁良知

    對哲學的定義本來就比較模糊,一般的看法認為哲學就是研究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易經確實包含著哲學和對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看法。應當說,把西方的哲學和中國的易經,比較著學習對提高認識是有益的。而且可以加深對易經和西方哲學的理解。

    學習中應該特別注意東西方的文化系統是不一樣的。不能夠生搬硬套的對等。比如矛盾論是西方哲學的核心,中國陰陽的概念要比西方矛盾的概念寬泛得多。易經也不僅僅包含著哲學的理論,同時包含著很多自然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古易經是非常實用的一門學問。現在人們研究易經,重點是研究易經的哲學和倫理部分,這本身就是對易經的誤解。

    總之,比較學習的過程中應當注意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更要注意易經所包括內容的寬泛性。

  • 6 # 東方國學

    哲學本是一個外來詞,哲學(英語:Philosophy,希臘語:Φιλοσοφία),是對基本和普遍之問題的研究。易學是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的學問。當代學界有許多學者嘗試溝通易學和哲學,嘗試用西方哲學的思路去重新解釋易學思想,其中,聯絡、發展、矛盾的概念是西方哲學的一支,具體而言屬於馬克思主義哲學,這在中國上個世紀70年代——90年代是很流行的思潮,即以馬克思主義解釋中國傳統文化,以上問題的提出當是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背景下提出的。

    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來看,五行即由“木、火、土、金、水”,五行間的相生相剋關係說明事物存在普遍的聯絡。

    陰陽,指世界上一切事物中都具有的兩種既互相對立又互相聯絡的力量,說明事物之間普遍存在的矛盾關係。

    而發展對應易學中的“易”觀念。發展,則指事物從出生開始的一個進步變化的過程,是事物的不斷更新。是指一種連續不斷的變化過程。既有量的變化,又有質的變化。易學中的“易”含三義。”易簡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三義聯絡起來理解:“變易”體現宇宙萬物永恆運動的本質。“不易”說明事物運動可感知可認識的相對靜止狀態以及宇宙發展規律的相對穩定性;易簡則說明乾坤或者天地陰陽變化規律的本質的非神秘性和簡明性。你瞭解到了阿嗎?

  • 7 # 青烏傳統文化

    易文化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的象徵之一,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魏晉時期,易是三玄之一。曹魏年間,王弼注易,主張“道”或“無”是產生萬物的宗主。認為自然是本,《易經》是末,《易經》出於自然。其易學源自西漢古文易學“費氏學”的開創者費直,主張注《易》時須注重闡明《周易》所包含的義理,恢復先秦儒家說《易》的本旨,為曹氏政權服務。稍晚的嵇康和阮籍,認為《易經》與自然是對立的。阮籍認為《周易》是“往古之變經”,是聖王明君用來觀察事物的變化,從而立政施教的教科書。他對各卦的解釋,主要採用取義說。

    西晉時期玄學的代表人物有向秀與郭象,他們認為每個事物都有它的“跡”和它的“所以跡”,“跡”指事物之形,它是使萬物“獨化”的生機之神。玄學家對封建專制統治從未提出異議。東晉唯物主義思想家鮑敬言發表“無君論”,認為萬物是由陰陽二氣化生而成。主張不要國君,不要國家。

    唐代的顏師古考訂《周易》等五經經文,寫成《五經定本》頒行全國,成為官定的統一課本。鄭覃刻成《開成石經》,消除了五經文字歧異。孔穎達寫成《五經正義》,成為唐代科舉考試時答題的依據。

    宋代佔統治地位的哲學思想是理學,先驅者和奠基人是周敦頤。

    周敦頤的太極圖以道教為藍本,受道士陳摶無極圖和禪宗的影響,將道家道教與儒家的解易系統相聯絡,發展了漢唐易學的宇宙論。他認為宇宙的本源太極的動和靜產生出陰陽,陰陽二氣互動作用生成水木金火土五種物質元素形成了世界。周敦頤的太極是唯心主義觀點。

    宋代對理學的發展起到突出作用的是程顥和程頤。程頤提出卦變說、當位說、相應說、隨時取義說,極有利於說明卦爻象和卦爻辭之間的聯絡,使取義說得到充分發揮。將“一陰一陽”解釋為有陰有陽。進一步發展了理學派的本體論。肯定了陰陽變化的永恆性。他們的理學思想的特點是:理是天下萬物都要遵循的原則。

    南宋的大儒朱熹精於《易》,是北宋以來的易學集大成者,批判地採納各家的觀點,提出“易本卜筮之書”。朱熹是孔子之後中國封建社會影響最大的唯心主義哲學家。朱熹哲學思想體系中的基本範疇是“理”,認為理是第一性的,氣是第二性的。就具體事物而言,認為理與氣密不可分。朱熹強調事物的對立和差別,論證封建等級制度的永恆不變。將人性分為天命之性和氣質之性。朱熹認為,要“去人慾,存天理”,遵守三綱五常的道德規範。

    南宋的陸九淵提出“心即理”的命題,認為“心”是天地萬物的本源。1176年,陸九淵與朱熹在江西鵝湖寺進行了一場大辯論,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鵝湖之會”。兩人都否認世界的物質性,就實質來說,目的是為了安撫民眾,讓他們不要起來反抗。

    宋代出現了以張載為代表的樸素唯物主義哲學思想。張載強調“氣”,認為氣是萬物的本源,一切存在都是由物質性的氣構成的,這是一種唯物主義思想,有力地批判了“有生於無”的唯心主義觀點。但張載企圖用氣一元論來說明人性問題,是唯心主義思想。

    《易經》具有樸素的對立統一的哲學思想,無論是魏晉玄學、王弼《易經》思想、《五經定本》、太極思想,還是宋代理學思想,都與《易經》有著不可割捨的聯絡,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 8 # 圓拙

    《了知一,才能把握易的奧妙:易經是超級的認知模式》

    易經是中國智慧中的超級認知模式。

    易經預測,到底是迷信還是科學?

    易經是中華文化中的超級智慧認知模式。

    易有三義!不易,變易,簡易。不易,道也,不生不滅之寂體。變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是:陰陽四儀八卦,64卦,萬物。簡易,不生不滅的道體,與陰陽五行永珍的世間萬物,可以用一個至簡的圖式來表達,來總持。用西方的哲學來詮釋一下,道體,本源也;永珍,現象也;在本源與表象之間,發現他們的規律,用一個非常簡單的符號來表示。明白了嗎?對了。易經要表達的方法本質,這是西方人他們孜孜以求的哲學的科學的目標。為什麼能夠預測?因為道體他能夠超越夠現在未來時空的界限,瞭解每一個事物都能突破時空達於源頭。問題在於,你的心與道相合了嗎?現在我們可以看出,這是中國文化中的一種超級認知模式

    要說《易經》,說容易,真的太容易了,人在天地中一立,天地宇宙萬物就可觀永珍歸一源。說難真的太難了,很多人盡其一生也不瞭解裡面的奧妙。

    這裡面有邏輯的思維方法。64卦,歸於八卦,八卦歸於陰陽,陰陽返還於無極。這八卦陰陽無極,用西方的觀點來看,就是邏輯思維的概念,等到你悟到萬法歸元了,八卦陰陽無極,他就是絕對的理念。

    這裡面還有不同於西方的思維方法,就是運用了直覺。至誠之道,可以前知。至誠,那麼你的心就處在靜慮的狀態。靜慮分很多層次,這些層次就代表了天地的時空層次。在這個地方才是真正的奧妙所在。你的心處在靜慮的狀態,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

    易卜之秘乃易

    卜筮,這很讓現代的人以為這是迷信。為什麼?

    因為現代人崇尚的是理性,卜,好像沒有理性,怎麼不是迷信?

    其實情景正好相反。

    一定的思維方法,能夠運用非常嚴密的理性,他還引用了人的直覺系統,這能夠讓我們產生大智慧。

    繁華萬事萬物,透過觀察,能夠萬法歸一。這裡面就有邏輯的思維方法,用西方人的話來表達:觀察萬物,有了數量和質量,就能產生質變,最終最終還能達到絕對的理念。

    但是這裡面還有一個西方人沒法瞭解的原理,就是我們的本性。占卜者,達至誠狀態,心的本淨本清就顯現,深層的意識內容就會顯現無為。

    這種方法思維的方法是有為的思維與無為的思維微妙結合。

    進入我們的潛意識層面,西方的心理學,他透過催眠的方法,但這是被動的。西方人還沒法運用人的直覺。

    易經的這種方法,如果觀察者修習了佛法的觀心,就非常容易相得益彰,噢,道原來呀,悟道只在轉念之間。

    這是直覺與邏輯的融合的思維方法。

    如果單純的引用直覺,不會對現象萬物進行融合觀察抽象思維就會容易產生偏差。如果單方面的引用邏輯的思維,就不能引用直覺,不能突破時空的侷限。

    邏輯的思維很容易把人的思維侷限於大腦之中。西方人到現在還把人的意識活動侷限於大腦之中。這是西方人思維方法的缺陷。他們不知道我們心靈的活動可以擴充套件到無邊的十方虛空世界。

    中國的文化為什麼成為智慧呢?我們可以看到已經就是華人的一種超級的智慧的認知模式。所以華人幾千年來一直尊為眾經之王。

    中華的文化中不怎麼有邏輯。但是為什麼我們總是看不到中國的文化中有邏輯的思維呢?

    第一個原因我們囿於西方文化邏輯的形式,來看待中國文化中的智慧方法就沒法弄清楚。中國文化中的邏輯,能直覺放在一起。所以它的表現方法就與西方人相左。

    舉個例子,《易經》的思維中,他們有沒有這方法嗎?按照一定的方法,能夠觀察天地萬物永珍,對於一切事物能夠抽象歸類,這裡面就有概念的思維方法,最後他也能夠形成絕對的理念。八卦陰陽,這是絕對理念的體現,首先是觀察萬事萬物形成的概念,最後,能夠達到絕對理念的層次。

    中國的文化中,如何把邏輯與直覺合會顯用起來的?首先我們應該瞭解,對於直覺西方人他是沒法應用的。西方的文化如此發達,但是對人的直覺還是沒法來真正的瞭解。

    其次我們要了解開啟直覺的方法,這裡面有什麼奧妙,有什麼意義呢?直覺就是我們本心的妙明作用,開啟直覺,就能顯現我們本性的妙德,每用一次就能提升我們本性的境界。西方人沒法應用這種直覺的方法,也就是說他們沒法提升我們人本性的境界。

    西方人沒法引用我們本性的這種真空立體的直覺作用,所以他們沒法瞭解意識與客觀事物的真正關係。所以西方人他們強調要客觀,但是他們研究萬物的時候,最終他們又會落入唯心主義。

    為什麼西方人的客觀研究到最後成了唯心主義?

    西方人研究人研究宇宙,研究來研究去,最後還是落在唯(妄)心主義層次。就是說他們沒法找到根源,沒法認知實相。

    科學的方法去強調客觀。他們要把人獨立於客觀事物之外。但是他們最後為什麼有落於唯心主義呢?

    意識是人大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這說的很好。但是對於我們先前一時的意識大腦反應,也包括了意識過去經驗、知識、情感的積累的認知反應。

    科學家們常年的引用計算機電腦,他們用這種形成的意識狀態,來觀察我們的宇宙,這已經是唯(妄)心來認知當前的客觀事物了。

    對於我們現在的宇宙,化學家,物理學,宗教家,他們的反應是不一樣的。宇宙是一個為什麼?每一個學科的認識會產生不一樣的結果呢?

    西方的文化科學宗教哲學三位分而存在,他們能夠統一起來觀察宇宙嗎?

    西方人還是引用這種思維的方法來研究客觀事物,很多問題他都不能究竟,造成了太多的危機,還不知道原因在哪裡。

    這種思維的方法沒法打開了無窮無盡的妙德來參與對客觀事物的瞭解。最重要的問題在於這種思維的方法會讓人迷失在客觀事物之中。

    西方人沒有方法,研究出一種智慧體系。

    把握了道體,瞭解人與天地宇宙的奧妙就易。 《易經》不是一本哲學之書,勉強說是哲學,這個哲學也有別於西方的哲學。西人的哲學義為愛智慧,但是他們自己至今沒有發展出一種智慧體系,因為他們的哲學方法,最主要的是用邏輯思維的方法,他們用這個方法註定的只能獲得知識體系,何以故,他們的這個方法無法啟開人本有妙德。如果我們把《易經》等同於西方的哲學,這不能發現中華真正的智慧。《周易》繫辭傳說:”易者,象也”,孔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的,繫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這告訴我們,易是一門觀象的形象思維,至於中國的文字創立的規則他是一致的。透過觀象,融會卦爻各象之意,從形象到抽象,再從抽象廣擬於形象,得意忘象,感而遂通,於是天下事物之理得矣。這是基於道而有的智慧思維方法,能夠令一一法悉歸於本源,用易則能體道,體得大道,則天地人萬物宇宙復歸無為。用西人哲學的話來說,就是能在本質於表象之間建立辯證的關係。西方的哲學探究本質,但是他無法建立這種智觀系統,無法於有形的萬物與無形的大道之源獲得。

    《易經》中華文華大系統的智慧方法。

    中華古老的文化有無盡的發明創造,現在大多數人只知道四大發明,有的人還在努力證明四大發明,這是科技,不是科學,這個工作是誰在做的?是現代的部分華人。中國文化中的五運六氣,這是中華古老智慧的偉大發明,這要遠遠比四大發明來的奧妙。中華古代的聖人在研究的天人關係時候,不僅只知道地球環境影響了氣候,還研究到了九星和七曜對氣球的影響,九星包括天蓬星、天芮星、天衝星、天輔星、天禽星、天心星、天柱星、天任星、天英星,七曜包括日、月、金星、水星、木星、火星、土星,而且還觀察到了二十八星宿等。中國古代的聖人們,發現中國的氣候會以60年為週期迴圈,年與年之間相互影響,每一年有其特定的規律。古人把這些氣候變化規律整理出來,就形成了五運六氣學。這種大道學問,滲透到了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這種觀察天地宇宙及萬物的運化,與人與人類社會結合在一起,西方的人現在雖然他們的儀器非常先進,但是他們還是做不到這一點。雖然現在的西方人已經意識到全息性,系統性,整體性的重要,但是他們還不會應用,這些方法來真正建立天人一體的智慧文化大系統。我們現在要問的是,中國的古人,他們沒有先進的儀器,他們是怎麼做到這種狀態的?改這個裡面的奧妙搞明白,才知道中華文明的核心內容。

    學習中國的文化,必須首先了解一與萬法的關係,才能開啟中華文化的奧妙之門。

    西方人的分科學,他們研究萬物的時候分之又分,終於形成了知識的大爆炸。中國的文化強調歸源,在中國的智慧中,最常見的一個詞就叫:萬法歸一。《道德經》說:得其一,萬事畢。在來自宇宙的智慧中:佛法,他會教授人類獲得根本智的方法,在現前一念的當下離於兩邊而返本歸元,歸源了則真性顯現,因此真性而握妙圓真心,再用此妙心照了萬法。易經在八卦,由一而分陰陽兩儀四象八卦六十四卦象,看起來是分,其實回過頭來看,萬物萬法納歸六十四卦象,復歸八卦,再歸四象、兩儀,兩儀:陰陽也,陽陰平衡組成一太極而復歸無極。華人的這種方法,能夠真正了握萬物萬事的本質:把握大道運化的樞紐。在佛法叫:悟性。西方人他們叫追求本質,但是他們必須製造儀器,西方的文化中沒法直接來開啟人的本心本有妙明作用來研究,這樣的結果會造成外化異化,忘記了人本身的存在。華人的這種方法,能夠把天地人放在一起來運化。中國古老的智慧大系統都是這樣來建立的。所以學中國的文化,必須首先了解人自身。

    整本易經都講在“一”,沒有體會到的人都學不到真諦。

  • 9 # 雨軒聽禪

    我認為:易經是大學級別的哲學, 現代哲學是幼兒園級別的哲學。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現代西方哲學中的矛盾對應易經中的陰陽,但易經中包含了陰陽的二級擴充套件有四種變化,三級擴充套件八種變化,六級擴充套件有六十四中變化,六十四變化可繼續擴充套件,它反映了自然規律和變化規則,而西方哲學只有最初的矛盾——即一級規則,沒有繼續擴充套件規則,也不能體系化反映自然規律。所以,現代哲學比易經級別太低了。

  • 10 # 惠舒旅社老闆

    發展就在陰陽、五行之中。陰陽二個方面相互轉化就是發展;五行相生相剋就蘊含著發展,因為沒有發展那裡來的“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數學的學習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