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唐寶楨

    賈府姑娘長大以後就不上學了,主要原因是在封建社會里。追求的是女子無才便是德,女人在那個社會是男人的附屬。沒有獨立的人格和自由,遵尋的是三從四德的封建禮教。在未出閣以前聽從自己的父親,待到出嫁以後又聽從丈夫的,丈夫不外後有聽從兒子的。所以說能讀書識字已屬不易,更何談長大後上學了。

    曹雪芹創造了大觀園,在大觀園裡成長玩耍嬉戲。這主要是一方面獨闢蹊徑開創了一個獨立自由的空間,讓她們儘可能自由快樂生活。而另一方面賈府的老祖宗特別喜歡女孩兒,將她們聚到一起認字上學。這是賈母的恩情,也是曹雪芹對閨中兒女的偏愛。

    長大以後,他們要嫁人要結婚生子,就再也沒有這種自由了。就如探春遠嫁這是最好的歸宿,而迎春卻被中山狼折磨至死。

    這是曹雪芹創造了美,有將這種人間至美撕毀給人看。我想曹雪芹的內心也在滴血,用筆在控訴封建社會和封建禮教。

  • 2 # 睡前讀書

    古時候,讀書做官是男人該做的事,女子就該在家學做女紅。

    賈母對巧姐的學習要求

    不是說那時的女孩子不讀書,只是不深入的讀,而且被要求讀一些婦徳類的書。這類書宣揚的就是婦女為父母而死,為了貞節而死,等這些內容,在今天看來,這完全是對女性的迫害。巧姐主要看《女孝經》和《烈女傳》。賈母是這麼對巧姐說的:

    女孩家認得字呢也好,只是女工針黹倒是要緊的。

    賈母進一步解釋道:

    咱們這樣的人家固然不仗著自己做,但只到底知道些,日後才不受人家的拿捏。

    賈母看問題還是比較長遠的,那時女性做針線活,是符合當時女性的利益的,因為你個人不可能改變當時的社會風氣。

    科舉對女性的迫害

    咱們看另一部小說吧!《儒林外史》中有個魯小姐就深受科舉制的毒害。魯小姐受其父魯編修的教育,認為只要八股做得好就行,其他的都是邪魔外道的昏話。她自己不能參加科舉考試,於是把希望寄託在丈夫身上,可惜丈夫不善八股,魯小姐只好在新婚燕爾之時傷心流淚。後來魯小姐把希望寄託在兒子身上,四歲時就讓兒子講《四書》,做文章。

    李紈和魯小姐有相似的地方,李紈對賈蘭要求很高,既讓他學文又讓他學武。

    女兒家長大了不讀書很正常,因為她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學,那就是針線活。對她們來說,讀書,只需要認得字就可以了。要知道,就算你讀書好,也沒用。

  • 3 # 眉畫張敞

    你的感覺是對的,賈府受封建思想的影響,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書讀多了既沒用,也不好,所以賈府的姑娘們到了一定年紀,讀過一些書後,便不讓上學了。

    一、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賈府姑娘們的上學情況?

    《紅樓夢》第三回中,黛玉初進賈府時,為了迎接黛玉,有這樣一段描寫:

    賈母又說:“請姑娘們來。今日遠客才來,可以不必上學去了。”眾人答應一聲,便去了兩個。

    這裡既然提到上學,可見是有人教她們的。

    2. 在《紅樓夢》中,有多處賈府的姑娘們吟詩作對的描寫,可見賈府的姑娘們大都是識字的,而且有些文學水平還很高。

    這裡面沒上過學的有王熙鳳,但是王熙鳳也認識到不識字的難處,透過自學也認識了一些文字。

    3. 賈府也有自辦的家塾,由賈代儒任教,允許賈家的子弟和親屬到家塾中上學,寶玉與秦鍾就曾到家塾上學。

    但是我們也看到家塾中全是男學童,並且文中也從沒有賈府小姐到家塾讀書的相關記述,所以賈府的姑娘們並不是到家塾中上學的,應該都是像林黛玉那樣延請的是私人教師。

    4 . 林黛玉是父親林如海聘請賈雨村任啟蒙老師的。

    據黛玉自稱,她才讀了一年書,可見她在詩詞方面的才能一則是因為天賦,再則就是自學成才了。

    賈寶玉第一次見到秦鍾,曾經說到:

    “我因業師上年回家去了,也現荒廢著呢。家父之意,亦欲暫送我去溫習舊書,待明年業師上來,再各自在家裡讀。”

    可見寶玉請的是私塾先生,那麼賈府的其他幾位小姐應該也請的是私塾先生。

    二、為什麼賈府的姑娘們長大後不怎麼上學了?

    1.賈府認為女子讀書有助於治家理財、相夫教子,不能完全不讀書。

    賈母初見黛玉時有這樣的對話:

    賈母因問黛玉念何書。黛玉道:“只剛唸了‘四書’。”黛玉又問姊妹們讀何書。賈母道:“讀的是什麼書,不過是認得幾個字,不是睜眼的瞎子罷了。”

    另外,除了賈母初見黛玉時問黛玉讀的什麼書,王熙鳳見黛玉也問“可也上過學”,就連寶玉見了黛玉也問“妹妹可曾讀書”。

    可見賈府倒不是不讓女孩兒讀書,而是不喜歡女孩讀很多書。

    王熙鳳在書中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她因為不讀書、不識字,需要請人記賬,甚至有些機密之事還有求到寶玉和黛玉,大為不便,也影響到王熙鳳管理才能的發揮。

    所以不管是賈母還是王夫人,再到王熙鳳,都認為女子還是需要讀些書、認點字的。

    2.賈府受“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影響。賈府雖然對讀書有所重視,但是還是認為針黹女紅才是女子安身立命和修身養性的根本。

    《紅樓夢》中寶釵和黛玉曾有一段對話,寶釵這段話就是這種思想的反映:

    男人們讀書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讀書的好,何況你我。就連作詩寫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內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內之事。男人們讀書明理,輔國治民,這便好了。只是如今並不聽見有這樣的人,讀了書倒更壞了。這是書誤了他,可惜他也把書糟踏了,所以竟不如耕種買賣,倒沒有什麼大害處。你我只該做些針黹紡織的事才是,偏又認得了字,既認得了字,不過揀那正經的看也罷了,最怕見了些雜書,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寶釵這段話就連叛逆意識較強的林妹妹都沒有反駁,可見寶釵這種思想在當時是佔據統治地位的。

    正因為感受到賈母對女孩過多讀書的反對,冰雪聰明的林黛玉在寶玉又問到讀書這個問題時,馬上口風大變:

    寶玉便走近黛玉身邊坐下,又細細打量一番,因問:“妹妹可曾讀書?”黛玉道:“不曾讀,只上了一年學,些須認得幾個字。”

    賈府的長輩反對女孩兒讀太多的書,認為女孩兒家女紅針黹才是要緊的。

    在《紅樓夢》第九十二回中,巧姐給賈母請安,恰巧寶玉也在,當時有這樣一段對話:

    “寶玉道:“你認了多少字了?“巧姐兒道:“認了三千多字,唸了一本《女孝經》,半個月頭裡又上了《列女傳》。”話說到這裡,在旁邊聽他們說話的賈母馬上就對賈巧姐說,“女孩兒家認得字呢也好, 只是女工針黹倒是要緊的。”

    賈母在賈家地位尊崇,所以賈母的思想在賈家是佔主流地位的,這也影響到賈府姑娘們的教育狀況。

    三、賈府反對女孩讀太多的書,跟家族的歷史也有極大的關係。

    賈家以武起家。賈家的祖上賈源是開國元勳,透過征戰建功立業,賈源才被封為榮國公,賈府才成為榮國府,而賈母正是賈源的兒媳婦,親眼見到了賈家發達的經過,賈母本身也沒有文化,所以才認為女孩兒家讀書沒多大用處。

    王熙鳳出身的王家的先祖是武官。王子騰的官職先是“京營節度使”,後來又升為“九省統制,奉旨出都查邊”。所以王家的出身讓他們也重武輕文,導致王熙鳳沒有讀書,不識得幾個字,同樣出身王家的王夫人應該也是不識字的。

    而林黛玉、李紈的家庭是文官家庭,就比較重視文化教育。所以二人的文化水平就比較高,像李紈在書中就擔任了指導賈府姑娘們讀書的角色。

    綜上所述,因為受封建“女子無才便是德”思想和家族歷史的影響,認為針黹女紅才是女孩家的主業,所以賈家反對姑娘們讀太多的書,在她們略微讀一些書後便不讓她們上學了。

  • 4 # 傾苦念

    《紅樓夢》里美人多,她們絕大部分還都是學霸。有意思的是,她們都不承認自己愛讀書、會讀書。

    寶釵對外號稱“不以書字為事,只留心針黹家計等事,好為母親分憂解勞”,事實上,她的知識記憶體大得可怕,對孔孟老莊、詩詞歌賦、戲文佛經乃至藥理書畫無一不通。寶玉佩服得五體投地,贊她“無書不知”。

    李紈是原國子監祭酒之女,雖然她爹說“女子無才便有德”,不怎麼讓她讀書,但架不住基因強大,在她之前,“族中男女無有不誦詩讀書者”,她耳濡目染的就夠用了。

    她說自己不會寫詩,卻敢做詩社的掌壇,評詩評得頭頭是道;姐妹們聯詩聯得剎不住,她及時吟出一句才收了口;元春省親要求寫詩,她也湊得出“綠裁歌扇迷芳草,紅襯湘裙舞落梅”的綺麗句子。

    元春自謙“素乏捷才”,但是她進宮前先給兩三歲的寶玉肚子裡灌了兩三千字,封妃前是宮裡管文書的女官,回來省親只有幾個小時卻辦了個詩詞創作大賽,現場做起評委,還順便把寶玉題的匾額做了修改,將俗不可耐的“紅香綠玉”改成了賞心悅目的“怡紅快綠”,有了質的飛躍。

    當然,她也沒忘謙虛一下,說作詩這事“終是薛林二妹之作與眾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

    她們“愚姊妹”雖在寫詩上比不過寶黛,但個個身懷絕技,且讀的書一點兒也不少:

    探春擅書法,她給寶玉下帖子,措辭不俗,“若蒙棹雪而來,娣則掃花以待”,一派讀書人的清貴風雅。

    惜春擅繪畫,她和尤氏吵起架來就以讀書人自居,言語間盡是鄙視,說“你們不讀書不識幾個字,所以都是呆子”。

    迎春是圍棋高手,她遇到糟心事解決不了,就拿一本古書出來聊做避風塘,這是書呆子才會乾的事。

    這些人個個深藏不露,就喜歡謙虛。這沒問題,謙虛謙虛,“謙”裡本來就有“虛”。

    最“虛”的是黛玉。她初次亮相,談起讀書的問題,就前後自相矛盾。

    初見外婆,賈母飯前問完她吃過什麼藥,飯後問她都念了什麼書。黛玉說:“只剛唸了四書。”四書是《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這四種儒家經典,學齡前兒童唸完了這些,卻說“只剛”,真是謙虛。

    黛玉回答完了賈母的問題,馬上打聽姊妹們都在讀什麼書——這是好學生一貫的思維方式:初到寶地,人生地疏,總要探探對方的底,比較一下學習進度,知己知彼才好。

    本來賈母覺得自家的姑娘們讀書已經很多了,在來投奔的小外孫女面前還挺有優越感的,一聽人家讀書讀得這麼系統,便知道自家姑娘落了下風。賈母好面子,隨即含糊帶過:“讀的是什麼書,不過是認得兩個字,不是睜眼的瞎子罷了!”

    每讀到這裡,都要撲哧一笑:老人精和小人精一見面,在讀書的問題上先過了幾招。不怪鳳姐說黛玉的氣質不像賈母的外孫女,倒像賈母的親孫女。這二位聰明靈透一脈相承,耍起滑頭來也旗鼓相當。

    過了一會兒,學渣寶玉登場了。

    就這水平,初次見面,寶玉還居高臨下地關心黛玉:“妹妹可曾讀書?”黛玉這個小人精說了三個字:“不曾讀。”

    她剛才跟外婆可不是這麼說的,怎麼才一會兒工夫就變了?因為她學乖了,先前據實以答,一看外婆的態度,知道自己讓主人不自在了,於是馬上化實為虛,打起了太極,畢竟初來乍到要低調。

    但為了圓回來,她又輕描淡寫地補了一句:“只上了一年學,些須認得幾個字。”前一句是假,後一句是真,虛虛實實,卻滴水不漏。

    寶玉這會兒還不知道,同樣是讀書,他家的私塾師資力量比林妹妹家的差一大截呢。黛玉的老師是進士出身的賈雨村,他自己的老師賈代儒只是個秀才,單老師在水平境界上就差得遠了去了。

    他卻急吼吼地替黛玉起表字,還杜撰了個典故,起了“顰顰”二字。那時候他一定沒料到,日後論起讀書,自己會被這個神仙般的妹妹碾壓成渣:

    寫不完作業,他需要黛玉幫著寫;考場上寫詩交不出卷子,他也要黛玉做槍手,被元春表揚的那首恰是槍手作品;自以為悟了參個禪,卻被人家一句“爾有何堅,爾有何貴”問得啞口無言。

    經典段落寶黛讀《西廂》原是兩人偷著讀的。他先看完,推薦給了黛玉,還現學現賣,用書裡的句子抒情:“我就是個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傾國傾城的貌。”

    這個比喻太蹩腳了,用偷情的張生和崔鶯鶯作比,簡直有騷擾之嫌,氣得黛玉滿臉通紅,掉頭就走。

    寶玉也顧不得裝斯文,竟說起了賭咒發誓的大白話:明兒我掉到池子裡,讓老烏龜吞了去,自己變個大王八……對嘛,這才是寶玉的風格嘛!

    黛玉笑了,便也用書裡的句子嘲諷他:“原來是苗而不秀,是個銀樣鑞槍頭。”

    寶玉開玩笑要抓她的把柄,黛玉笑著回了一句:“你說你會過目成誦,難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麼?”

    寶玉過目成誦未必,但黛玉一目十行是真的。因為看完那本書,黛玉只用了一頓飯的工夫,頂多一個小時,十六出就全看完了,不但看,心裡還能默默背誦。這種閱讀能力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一目十行的是她,過目成誦的也是她,又會活學活用,吸收昇華,偏偏她又謙虛。

    後來賈璉的心腹小廝對尤三姐描述黛玉的時候,說黛玉“面龐身段和三姨(尤三姐)不差什麼,一肚子文章”,這話明面上是說不差什麼,又分明在說尤三姐和黛玉差就差在“一肚子文章”上。這一肚子文章讓黛玉傲視群芳。

    十二釵裡,唯一不讀書的是鳳姐。賈母給她起了個外號“潑皮破落戶兒”。其中有藏不住的溺愛,也有不掩蓋的揶揄:這人沒文化,什麼都敢說、什麼都敢幹。

    對啊,就算再潑辣,哪個讀過書的人會被喊“潑皮”的?鳳姐也知道沒讀過書是自己的短板。她敬畏探春,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探春識文斷字,比自己更厲害。

    會讀書從來都是核心競爭力,不管過去、現在還是未來。所以,在讀書這件事上,因為“女子無才便有德”的時代侷限性,《紅樓夢》裡的姑娘們沒辦法大大方方地說“我愛讀書”,但她們誰也沒少讀,就連鳳姐到最後都能看懂賬本和書信了。

    她們那麼美,那麼有才華,卻都說自己不讀書,謙虛得讓人會心一笑。對比今天那些自以為是的“鮮肉”們不啻雲泥之別。

    《紅樓夢》裡的對話,每一段都是經典,細細評味,不難發現,作者真的是一個大神,十讀十想,定十次不同感想。

    雖現在孩子可能讀不懂,但是這類愛好一定要傳輸給她們,習慣往往比死記硬背好的多。

  • 5 # 老乒4200

    為什麼感覺賈府的姑娘們長大後不怎麼上學了?。這裡有個概念要搞清楚,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的教育與現在的教育,大不相同。封建社會孩子的啟蒙教育,既沒有公立的幼兒園,也沒有現在的小學(這在過去叫洋學堂),而封建社會孩子的啟蒙教育,主要靠“私塾”和“義塾”。“私塾”好理解,也就是有錢人就單獨請個有“學問”的先生來家,教子女“識文斷字”。例如,林如海請賈雨村教林黛玉,大概就是屬於這種性質。

    “義塾”也叫“義學”,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有個電影叫“武訓傳”,就是講武訓辦“義學”的故事,其中武訓有句名言“俺出力,你出錢,辦個義學不費難”,後來這個電影遭到批判。實際上“義學”應該靠官款,地方公款,或地租,族中公攤費用,設立的“蒙學”。招生多為貧寒子弟,當然也是免費的教育。大多都是識字教育,並沒有什麼高深內容。據說“義學”起源於宋朝,由范仲淹創辦,而發展至民國初期。

    《紅樓夢》第九回,也曾提到“義學”並指出“原是始祖所立,恐族中子弟有貧窮不能請師者,即入此中學。凡族中有官爵之人,皆供給銀兩,按俸之多寡幫助,為學中之費。特舉年高有德之人為塾掌,專為訓課子弟”這大概就是賈氏族人出資辦的“義學”。賈寶玉和秦鍾鬧學堂,就出在賈氏“義學”之中。

    封建社會講究“男女授受不親”自孩童始,男女教育並不像現在在一起,男孩可上“義學”。而女孩,窮人家大多沒有受教育的機會,如果父母識幾個字,可傳授其女,不識字,文盲也就延續了下去。富人家真正為女孩而請個“私塾”師傳又有幾位?。

    為什麼幾千年流傳下來“女子無才便有德”,封建社會輕視女孩子的教育,也是延續了數千年的惡習,女孩真正識字有才者也寥寥無幾。賈府姑娘,必竟也是女兒,因此伴隨賈府姑娘成長,無學可入,也是正常的。姑娘們的深受其害,應歸結於賈府封建勢力。

  • 6 # 小說紅樓

    在古代有一種“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說法,所以有些家庭就不會讓女孩子讀書,即便是讀也只是讀一些《女德》和賢女傳等等,可是賈府卻不一樣,賈府提倡的是女孩子也要讀書,她們不只要學習女紅針黹,而且她們也要讀書識字,學習管家理政,總之不是那種什麼都不知道的姑娘,她們的生活很豐富,就算束縛於閨閣,每個人都有要自己的才能,都會有一種想要的生活方式。

    黛玉第一次到賈府的時候大概就是7歲左右,她當時就是知道賈府的姐妹們是上學的,她到了賈府之後也是跟著她們一直在上學。可是後來為什麼會感覺賈府的姑娘們長大了之後不怎麼上學了呢?這只是一種錯覺,她們的學習一直都在進行,只是沒有過多的論述而已。

    第一,她們一直都在上學,只是沒有具體論述而已

    從賈府看古代的女孩子,她們的學習生活一點都不比現在輕鬆,因為屬於大家閨秀所以她們要學習的知識就比別人的要多,而且因為名聲在外所以她們還要學得很好,賈府的四位小姐至少是對“琴棋書畫”各自擅長一種。因為黛玉剛到賈府,所以她們那一天才可以不用上學,那麼這樣想來她們基本上每天都要學習。

    賈府當時已經有很多舶來品,可是他們的見識和思想都是和別家不同的,但是對於女孩子的教育卻一點都沒有放鬆,女孩子要學習的“三從四德”的內容,她們也需要照做。

    女孩十歲,就在家裡接受女師教育——教給“婉娩聽從”(德、言、容),這裡要求的就是女孩的德行、口齒和容貌都要進行學習,其次就是婦功,包括刺繡、女紅但不限於此,要學會紡搓麻線,古代衣服多以麻、葛、絲為原料;要學著養蠶,學會織布製衣,還要學習準備祭祀和助祭的一系列工作,備飯食酒漿等。大戶人家的大小姐其實也不好當,因為要學東西太多。

    因為李紈是大家的嫂子,而且因為她的丈夫賈珠還去世了,所以就由她帶著賈府的姑娘們住在大觀園,帶著她們一起學習詩書、針黹等事情。賈府的姑娘們一直都在上學,只是沒有具體的論述而已。

    第二,賈府的姑娘們一直在舉辦詩社和學習

    賈府的姑娘們,她們的學習生活非常的豐富,除卻了必要的上學日程之外,她們還自己組建了詩社,大家每個月就固定聚會兩三次,然後其他時間裡想要聚會還可以另行組織。她們每次起詩社的內容都不同,或作詩、或填詞、或聯對子,反正花樣有很多種,而且她們起詩社的過程也是相互交流和學習的過程。

    她們的做法就是在玩耍裡,還把書給讀了,她們的做法也得到賈府和王熙鳳等人的支援,大家也都積極的加入到她們的詩社活動中來。大家在蘆雪庵吃烤鹿肉的那一次,就所以有十三個人加入到詩社的活動中來。賈府的姑娘們也真的把自己的生活過成了詩,可以浪漫,可以瘋狂,可是盡情展現青春的美好。

    第三,賈府的姑娘們都長大了,各自都有需要忙碌的事情

    賈府姑娘們其實也是在慢慢長大的,到過寶玉十五歲生日的時候,她們差不多也是13到15歲的年紀,這也就意味著她們是大姑娘了,她們的生活中不只讀書這一件事情,她們需要忙碌其他的事情了。

    古代女孩子15歲就可以及笄,表示著已經成人了,有的女孩子甚至在13、14歲就開始定親了,所以她們到了這個年紀基本上所學的內容已經差不多學完了,她們不僅要考慮未來的婚姻大事,也會有很多別的事情要考慮,多讀書也就暫緩了,或者說是畢業了。

  • 7 # 綠葉小杏

    古代女子無才便是德,女子不讀書絲毫不丟人,你看看《紅樓夢》裡王熙鳳那麼古靈精怪,卻是個準文盲,李紈識字也不多。在林黛玉剛進賈府時,賈母問黛玉念什麼書。黛玉道:“只剛唸了《四書》。”黛玉又問姊妹們讀何書。賈母道:“讀的是什麼書,不過是認得兩個字,不是睜眼的瞎子罷了!”雖有謙虛的成分,說明讀書對當時的女人來說確實無關緊要。實際上,作為名門望族的小姐們,未成年時能讀幾天書已經很幸運了,一般人家姑娘是沒有這麼好的運氣的,你看看祝英臺就知道有多艱難了,當然祝英臺的家庭也不算一般人家,父親好歹是個員外。

    古代女子受封建禮教制約,一生需要做的事情無非就是相夫教子,針織女紅,“仕途功名”與她們無緣,《女駙馬》裡奇女子馮素貞為了考個狀元還要女扮男裝,被識破後差點丟了腦袋。所以女子根本沒有讀書的動力,就算是讀過書認識字的,主要學習的一般也不是男人讀的四書五經,而是讀的“女四書”,(《女誡》、《女訓》、《女論語》》、《女範捷錄))以及《孝女經》《烈女傳》等。巧姐讀的就是這類書,其他姑娘也差不多。古代社會要求女子三從四德,不允許女子從事做官、經商等工作,所以在女子的教育上,就要求她們順從、知禮,以上書目就成了“樣板教材”。

    賈府姑娘們雖然讀書不被重視,但女紅卻應付不得。那是她們的“必修課”,技藝上要講究精益求精,不然是要被嘲笑的。林黛玉看似“弱柳扶風”,手工技藝卻很高超,書中有句子讚美,“寶玉已見過這香囊,雖尚未完,卻十分精巧,費了許多工夫”,賈寶玉身上好多東西就是林黛玉的“作品”,如荷包、香袋兒、通靈寶玉的穗子等。林黛玉有時還替別人做些“義務工”。不過身體實在太差,做一個香袋竟花了一年的功夫。

    除了林黛玉,湘雲,寶釵,迎春三人在“針黹家計”方面都身懷“絕技”,探春尤其擅長做鞋,並且給賈寶玉做過幾雙。由於做的太出色,被賈政說是“虛耗人力,作踐綾羅”,意思是“腹內草莽”的賈寶玉不配穿這麼好的鞋。而且被趙姨娘知道後,跑去找探春大吵大鬧,說是親兄弟不給做,竟給了異母兄弟。本來是閨閣雅興,卻演變成了“政治風波”。不過由此可見賈府姑娘們大部分時間就是用來做針線活的,讀書只是業餘愛好而已。

  • 8 # 遊弋的比目魚

    黛玉進府時,賈母派人叫三春時說“外客才來,可以不必上學去了”,怎麼後來長大了反而不去上學了?難道真如賈母說的認得幾個字不做睜眼瞎就可以了?

  • 9 # 吹牛宇宙無敵

    到了出閣的年紀了,都等著找個好人家嫁了,哪有心思去上學呢,在當時的社會制度和主流文化的雙重影響下,女子無才便是德還是影響大部分人的思維模式。

  • 10 # Blue薔薇

    封建社會的女子受教育的機會就少,只有官宦人家和有錢人家的女兒才在家裡由教書先生教學,家裡子弟多的可以有學堂,女兒也可以一起上學。到十四五歲的就得學習繡花縫衣,準備嫁妝了,所以不會再繼續上學。更何況封建禮教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還有就是女孩子長大了就得閉門不出,男女授受不親。

  • 11 # 大展宏圖3329

    《紅樓夢》前八十回,明確寫到上學的有,黛玉、寶釵,寶琴。第三回,黛玉初次進榮國府,賈母:請姑娘們,今日遠客來了【可以不必上學去】。迎春,探春,惜春上學情況,此後再無下文。不僅這些小姐妹此後上學情況不明,就連寶玉上學情況也是自第九回,嗔頑童茗煙鬧書房後,再無上學的敘述。僅在第十六回,寶玉見【收拾了外書房,約定了和秦鍾念夜書】,因秦鍾染病,只在家中調養。寶玉便掃了興,【只得以後再議】。從此以後,直到八十回,再無寶玉上學情節。所以作者故意不再寫迎春三姐妹上學,其中原因,除僅限女孩子認些字外,最主要的是,故事安排的需要,而作的取與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宋朝重農抑商鬆動的原因是什麼?(國家、制度、文化等方面),最好有歷史論據。感謝叩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