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來讀歷史

    劉邦被項羽打敗後,就一路向西狂逃,公元前205年5月,劉邦率領殘兵敗將到了滎陽,才停下腳步做暫時的休整。劉邦被困滎陽城時請韓信帶兵營救,封了韓信為齊王,又賜了一個妃子給他做王妃,但韓信仍然不肯出兵救劉邦,因為這個時候韓信已經有野心了,他想要威脅劉邦讓他封自己為代理齊王,劉邦沒辦法只好封他為齊王。所以後來劉邦對韓信不滿導致最後韓信被殺。

    韓信生卒:公元前231年(辛丑年)-公元前196年

    簡介:韓信,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劉邦(公元前256年冬月[1] 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豐邑中陽裡 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偉大的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和強大有突出貢獻。

  • 2 # 水墨鄂州

    劉邦被項羽打敗後,就一路向西狂逃,公元前205年5月,劉邦率領殘兵敗將到了滎陽,才停下腳步做暫時的休整。 據滎陽市地名辦公室退休人員張明森介紹說,當時劉邦退守的滎陽城可不是現在的滎陽城,而是位於滎陽市西北的鄭州市古滎鎮。在古滎,早在戰國時期就已開始築城,城牆呈長方形,目前大部分還都有儲存。

    劉邦為什麼要退守到滎陽城休整軍隊?這就要談到滎陽城的重要位置。在地理位置上,滎陽南靠嵩山,北臨黃河,汜水穿境而過,這裡自然地成了洛陽的門戶和進入函谷關的咽喉;在防禦工事上,由於滎陽位置的重要,歷代佔領者都進行了修築,防禦工事相當堅固;在後勤補給上,滎陽西北有著名的糧倉敖倉,敖倉所儲存的糧食足夠幾十萬大軍一兩年食用。

    為了糧食供應更有保障,劉邦還命令兵士在滎陽城和敖倉之間修築甬道,專門運輸軍糧。 此時漢軍丞相蕭何也已經知道劉邦兵敗退守滎陽的訊息,就在關中地區大量徵兵,送到滎陽,韓信得知訊息也帶兵趕到,漢軍兵力大增,又恢復了戰鬥計程車氣。 廣武城位於滎陽城附近的廣武山上,對於固守滎陽有著很好的屏障作用,劉邦就派樊噲、陳平駐守,準備迎擊追趕來的楚軍。

    項羽心裡也十分清楚滎陽對於作戰雙方的重要性,自然不希望劉邦駐守在這裡,就乘勝追擊,企圖從劉邦手中奪取滎陽城。此時的劉邦早已做了充分的準備,楚軍和漢軍在滎陽城東進行了一場激戰,楚軍戰敗,無法西進,形成了兩軍對峙的局面。 要徹底打敗對方,首先要切斷對方的後勤補給線,項羽就派兵去破壞漢軍修築的從滎陽城到敖倉的甬道,劉邦一看形勢不妙,就加大了兵力,對甬道進行分段保護。

    期間雙方發生了多次激烈的戰鬥。 項羽是個急性子的人,一看攻不下甬道,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加派兵力把漢營團團圍住。劉邦知道硬拼拼不過楚軍,就派人去個項羽講和,想割滎陽以西為漢,以東為楚。項羽不答應這個條件,項羽的謀臣范增主張立即包圍滎陽,項羽採納了這個建議,命令楚國大軍把滎陽城團團圍住。

    陳平巧用離間計 離間計是三十六計之一,在古代的戰爭中經常被使用,效果往往非常明顯。公元前203年,楚漢戰爭到了最激烈的時刻,劉邦被楚軍圍困在滎陽城內已有一年多時間,並且城內外糧食供應通道也已被切斷。劉邦手下的謀士陳平同樣使用了離間計,離間項羽和范增的關係,導致范增被逼出走,漢軍的形勢也有所緩解。

    陳平是河南原陽縣人,曾在項羽手下做謀士,但一直得不到重用,就投奔了劉邦,成為西漢初期定國安邦的主要謀臣。 一天,他來到愁眉苦臉的劉邦面前,勸說劉邦說:“其實楚軍沒有什麼可怕的,在楚軍中,只有老臣范增智謀非常高,又非常忠於項羽,被項羽尊稱為亞父,我們只要想辦法把范增除掉,就能少許多麻煩。

    ” 然後陳平讓劉邦給他四萬斤黃金去離間項羽和范增的關係,劉邦採納了陳平的意見。陳平派人帶著這些黃金到了楚營,向一些楚軍中有權有勢的將領行賄,讓這些人散佈謠言:“在項羽的手下中,范增可以說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在項羽分封時,范增卻沒有獲得封賞,心裡非常不滿,暗地裡與漢王進行了商議,要共同消滅項羽,分佔項羽的國土。

    ”謠言迅速地在楚營中傳播,並很快傳進霸王項羽的耳朵裡。 謠言聽多了,假的也就越來越象真的,項羽開始懷疑起范增來,有些重要的事也不和他商量了,對他說話也越來越不客氣。 為了徹底孤立項羽,陳平還想把范增除掉。於是他又設了一計。有一天,項羽派使者到劉邦營中,陳平故意派人在使者的房間準備好十分豐盛的酒飯。

    使者剛一進屋,就被請到上座,陳平再三問起范增的起居近況,大讚范增,並附耳低聲問:“亞父范增有什麼吩咐?”使者不解地問道:“我們是霸王派來的,不是亞父(范增)派來的。”陳平一聽,故作驚訝地說:“我們還以為是亞父派來的人呢!你們原來是霸王的使臣,這酒飯可是專門為亞父派來的人準備的。

    ”隨後便讓人撤去上等酒席,然後把使者領到另一間極其簡陋的客房,改用粗茶淡飯招待。陳平則表現地滿臉不高興,並拂袖而去。使者沒想到會受此羞辱,大為氣憤。 項羽的使者回到楚營後,便把在漢營的遭遇完完整整地告訴了項羽,霸王更加確信范增私通了漢王。

    這時,范增向項羽建議應該加緊攻城,此是的項羽卻一反常態。拒不聽從。過了幾天,范增也聽到了他私通漢王的謠言,並且感到項羽已不再信任自己,於是他就對項羽說:“天下大事已基本定下了,這都是您自己的所作所為而形成的,希望您好好地幹。我年歲大了,身體又不好,就請准許我回家養老吧!” 正在氣頭上的項羽見范增這樣說,也不挽留,非常爽快地同意了他的請求,還派人護送他回家鄉。

    范增一路走,一路想著自己為項羽立下卓著戰功最後卻落了個這樣的下場,就十分傷心,吃不下,睡不著。當時范增已經75歲高齡,還從沒受過如此大的委屈,當走到彭城,也就是今天的徐州時,氣得背上生了毒瘡,從此一病不起,並很快離開了人世。 項羽手下最後一個也是惟一的著名謀臣,就這樣被陳平略施小計給除掉了,自此項羽用兵便開始連連失誤。

    在氣頭上趕走了范增的項羽,聽說范增在半路上死去,心裡不禁湧上一種傷感,靜下心來,想到的全是范增的好處,又想到范增在臨離開之前還建議他加強進攻滎陽城。到那時項羽才想到這是劉邦設的離間計,來害范增,便對漢王劉邦更加惱怒,派大將鍾離昧對滎陽城四面進攻,日夜不息。

  • 3 # 成武暢通

    劉邦不敢請韓信,怕請不動或者怕韓信出兵不用心,只派老弱病殘去救劉邦,那我們看劉邦怎麼辦的!

    韓信的發家史,我們就不多說了。重點說劉邦是如何一步一步,把韓信手中的兵權給奪走,到後來韓信又怎麼成了孤家寡人的。

    韓信是個將才,在有士兵可率領的時候,他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英豪。但是,在無兵可用的情況下,韓信就是英雄無用武之地了。

    可以說在有兵可領的時候,韓信是個可以點石為金的牛人,即使在差的兵,經過他的訓練都會變為驍勇善戰的將士。

    韓信的成名之戰是背水之戰,要知道在這個地方,韓信帶領的是不足三萬的軍隊,打敗了趙國二十萬精銳。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韓信這不足三萬的軍隊,還都是劉邦挑剩下的,年輕力壯能打仗的人,都被劉邦調到自己的麾下去和項羽對抗去了。

    剩下這些劉邦不要的老弱病殘,他就給了韓信讓韓信去北方開闢新的戰場去了。

    這樣的兵,若是在其它將領手中,那肯定是成不了氣候的。但是,在韓信手裡就不一樣了。韓信只是稍微訓練了一下,他就帶著這些士兵出發了。

    韓信把矛頭先指向了弱小的代國,代國的國主應該是陳餘,陳餘因為在趙國當將軍呢,他讓手下的一個大將代替他鎮守代國。代國很小,陳餘根本看不上,所以才讓人代替他看管的。

    但是,這個幫陳餘鎮守代國的將軍是個白痴。代國的城池本來是很堅厚的,可以說只要他堅守城池不出來,韓信也不會把他怎麼樣,至少在短時間內,韓信拿不下他。

    可惜的是,他太小瞧韓信了,韓信一來攻打他,他就舉兵出城迎戰去了,結果可想而知,韓信幾乎是全殲代國全體將士的。

    拿下代國後的韓信又開始準備去攻打趙國了,趙國的大將陳餘是個書生,他也很看不起韓信,因為韓信只有區區三萬士兵,他的麾下有二十萬。

    陳餘手下的軍事奇才李左車建議他,派一直軍隊去韓信的後方,兩軍前後夾擊韓信軍隊。韓信必敗無疑。

    這也是韓信最害怕的戰術,可惜的是陳餘太狂傲了,他沒有采用李左車的建議,而是選擇了和韓信一戰,結果韓信來了一個背水之戰,把陳餘二十萬大軍給打了個落花流水倉促而逃。最終,大將陳餘被殺,李左車被俘虜。

    之後,韓信聽從李左車的建議,沒費一兵一卒,拿下了燕國。緊接著又打下了齊國。韓信把齊國一拿下來,也就標緻這劉邦集團的勝利,項羽集團的失敗。

    因為在齊國那一戰,項羽的部下龍且帶領的二十萬大軍基本上都被韓信給剿滅了,所以項羽根本已經動搖了。

    此刻的項羽只有十萬大軍了,而劉邦又二十萬,韓信到了齊地之後士兵就從原來的三萬變為了三十萬,劉邦加上韓信計程車兵是五十萬。

    項羽的十萬想擁有韓信的五十萬劉邦聯軍,無異於痴人說夢。

    最終經過垓下之戰,項羽兵敗逃至烏江。在這裡烏江選擇了自刎。

    項羽自刎烏江後,劉邦把韓信的齊王給換成了楚王,就是這樣他還是不放心韓信,所以他把韓信貶為了淮陰侯給囚禁在了京城,自己的身邊。

    漢朝的時候王爵是可以有軍隊的,但是侯爵就沒有了,侯爵只有家奴。大家想想,一個侯能有多少個家奴呀,最多百八十個撐死了。這樣的韓信劉邦肯定就不怕了,韓信這時候即使想造反也造不成了,雖說有奴僕百八十人,但是沒有武器呀。沒有武器造個毛的反呀。

    韓信的兵權就是這麼被劉邦一點一點給剝奪去了。到了劉邦要去平叛陳豨的時候,韓信和陳豨約定好,兩人來個裡應外合,想把大漢給滅了。

    當然韓信就是想用自己的家奴,殺到皇宮去。但是這個策略韓信根本就沒來的急實施,事情竟然洩露了。

    呂后知道了韓信要謀反的訊息,於是呂后找來蕭何商議如何來應對韓信?

    蕭何就給呂后出了個注意,我親自去請他到宮中來一趟,就說劉邦已經把陳豨打敗了,皇帝要讓所有大臣去祝賀,我的面子韓信還是要給的,他肯定回來,這也就是歷史上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典故。

    結果韓信一到末央宮,就被呂后的人抓了。韓信一被抓也就意味著他的死期到了。

  • 4 # 謝金澎

    有一句歇後語說:韓信用兵,多多益善。

    我想再增加一句話:韓信用兵,十拿九穩。

    如果仔細回顧韓信打過的每一場仗,看似屢出奇兵,神鬼莫測,其實他的用兵特點還在於一個穩。

    比如著名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陳倉之戰,真正的戰鬥進行就那麼一陣子,但是為了這場戰爭做鋪墊就鋪墊了數月。這就是兵仙每戰必勝的秘密,那就是審時度勢,精心準備,不出則已,一出必勝。

    題主這個提法是有問題的,劉邦奪取韓信兵權有兩次,一次是成皋之戰後。漢三年(公元前204年),劉邦兵敗成皋,與夏侯嬰同乘一輛車逃出成皋。韓信和張耳就駐紮在距離劉邦不遠的修武,卻按兵不動,不去救援,這讓劉邦極為惱怒,於是“北渡河,馳宿修武。自稱使者,晨馳入張耳、韓信壁,而奪之軍”(《史記·高祖本紀》)。也就是劉邦對守門士兵自稱是使者,一大早趁人不備,衝入軍帳,搶奪了兵符。

    第二次,垓下之戰後。漢五年(公元前202年),因為劉邦和項羽對峙於滎陽時,韓信一度觀望,並要挾劉邦封自己為假齊王,劉邦在憤怒中無可奈何,乾脆封他為真齊王。但是由此產生戒心,在垓下擊敗項羽後,他“馳入齊王壁,奪其軍”(《史記·高祖本紀》),又一次奪去了韓信的兵權。

    所以,劉邦並不是在逃出滎陽奪取韓信兵權,按題意來看,應該是逃出成皋奪取韓信兵權。而劉邦激戰成皋,韓信、張耳之所以沒有及時援救,並不是韓信故意不援,那個時候的韓信還根基未穩,劉邦是他唯一靠山,他是不敢有異心的。

    韓信不援的原因是他從純軍事角度在審時度勢,等待最佳馳援時機。甚至他已經在謀劃圍魏救趙之策,劉邦卻再也等不及了。韓信之所以被譽為軍事天才政治白痴的原因就在這裡,他只是在考慮合理用兵,沒有考慮劉邦的感受,以致於雖然百戰百勝,卻留下了政治汙點,被劉邦疑忌、懷恨在心。

    歷史上,韓信用兵的特點和命運與另一個人極為相似,那個人就是戰國時期秦國戰神白起。白起用兵也是屢出奇謀,卻每戰必有萬全把握才會出兵。以致於在長平之戰後,本欲乘勝追擊,拿下邯鄲,但是秦王因為諸多顧慮強勢干預,錯過了戰機。此後趙國背約,秦王再次令白起率軍攻趙,白起卻認為戰機已失,不宜出兵,寧死不掛帥出征,以致於秦國兵敗,而被秦王一怒賜死。

  • 5 # 小鴻哥

    劉邦並非從滎陽逃出而是從成皋,滎陽當時還在楚軍手上。在此之前劉邦在滎陽跟項羽對峙,因為中箭傷而暫回關中。劉邦在關中又帶著軍隊準備跟項羽開戰。一個叫轅生的人向劉邦獻策:漢跟楚在滎陽已經對峙數年,漢也因為受困。大王您出武關,進軍宛、葉。項羽必然引兵南下,而我軍堅守。這樣滎陽、成皋等地就能得到休整。再派韓信等率軍攻打得趙地,燕、齊。君大王再回師滎陽。這樣楚國要防守的地方就多,力量也分散了。而我漢軍得休整,這樣就能打敗楚軍。如此,則楚所備者多,力分。漢得休息,復與之戰,破之必矣。

  • 6 # 芒果論史

    劉邦是個謹慎的人,楚漢之爭中,他從來就沒有想過把漢軍的指揮權移交給韓信,所以說韓信沒有得到機會與項羽作戰,劉邦寧願收走韓信的兵,也不願讓韓信去滎陽增援。

    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告訴過劉邦,在亂世,千萬不要把軍隊全部交給別人,這個例子就是楚懷王熊心。熊心是傀儡這件事情大家都知道,他身為君王卻不掌握兵權,項羽出征之前楚懷王的話還有點分量,項羽滅王離,俘章邯之後,楚懷王在項羽面前就是個空架子了。劉邦怎麼知道,如果把兵權給了韓信,韓信會不會成為下一個項羽?而他劉邦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楚懷王?所以,劉邦不敢堵!

    絕大多數人都認為韓信之所以出人頭地是靠得蕭何,但實際上,僅有蕭何韓信是絕不可能得到重用的。

    在巴蜀之地,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為劉邦獻出了著名的“漢中對”,劉邦對此計頗為讚賞的同時,選擇了由自己來執行這個戰略,而韓信只不過是一個看客。等到收復三秦大地,劉邦又準備向東方進發,浩浩蕩蕩一共五十六萬大軍,都是由劉邦親自率領,韓信仍然是一個看客罷了。所以說,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只是一個緩兵之計,只不過是因為蕭何月下追韓信這件事讓劉邦很震驚。

    實際上劉邦是完全不相信韓信這個空口白話的年輕小子的,別的不說,趙括紙上談兵的事例距離劉邦並不遠,有的人談論戰爭,談論兵法頭頭是道,但真要上了戰場,那說不定就被別人打得屁滾尿流。一場戰爭的輸贏可以改變很多事,劉邦敢用這種事情去堵嗎?去堵韓信到底是不是一個“紙上談兵”的“嘴”強王者?這顯然是不現實的。一直到彭城之戰後,劉邦才意識到,他確實需要會打仗的人來幫助他,在張良的推薦下,韓信才得到一部分兵權。

    而提問中所說到的這件事發生的時候,韓信才剛帶兵不久,雖然進行了一些讓人驚訝的戰役,但劉邦還是更信任自己。把寶押在別人的身上並不是劉邦的行事作風,所以說,劉邦選擇收韓信兵權而不是讓韓信帶主力軍與項羽作戰也就可以理解了。

  • 7 # 水一白聊歷史

    這個題還是有點邏輯上的問題。

    首先,劉邦逃出滎陽之後的路線不是去奪韓信的兵權,而是逃入了關中;

    其次,韓信的兵是在其“下魏破代”之後,而且是使者去的,而不是劉邦親自過去的。

    劉邦雖然對韓信沒那麼信任,但是韓信這時候還沒到劉邦叫不動的時候。

    捋一下邏輯

    1、彭城之戰,劉邦輸了以後,一路逃到下邑,之後有張良給劉邦出的“下邑之謀”,決定開始勸降英布、交好彭越、充分發揮韓信獨當一面的能力。於是,劉邦派韓信帶著曹參等人去攻打魏國。

    其八月,以信為左丞相,擊魏。——《史記.淮陰侯列傳》

    2、韓信順利擊敗魏國以後,便派人把魏王豹等人送去劉邦所在的滎陽。然後,緊接著,韓信便馬不停蹄地接著去打代地了。結果,打完代地,劉邦派了個使者過來,跟他要精兵加強滎陽的守衛力量。。

    漢王遣張耳與信俱,引兵東,北擊趙、代。後九月,破代兵,擒夏說閼與。信之下魏破代,漢輒使人收其精兵,詣滎陽以距楚。——《史記.淮陰侯列傳》

    3、劉邦在滎陽實在頂不住了,沒辦法,只好打扮成女人出逃,由紀信頂雷。還算順利,劉邦跑了出去,不過不是去奪韓信的兵權,而是入關中整理部隊,並接收蕭何從漢中送過來的部隊,然後再準備出關。

    漢王之出滎陽入關,收兵欲復東。——《史記.高祖本紀》

    這個時候,有個袁生的謀士給劉邦提了個建議,讓劉邦不要按原定計劃出函谷關,而改由從武關出關,從南路走宛城。這樣做的好處是讓項羽軍隊也南下來迎擊,這時,北面的韓信就可以安心與趙國一對一PK,不用擔心項羽救援。至於滎陽,倒是可以稍微晚一點再奪取。劉邦採納了袁生的建議,項羽果然南下來迎擊,北面的韓信也順利地平定了趙地,這個計劃應該算是大獲成功。

    使韓信等揖河北趙地,連燕、齊,君王乃復走滎陽,未晚也...漢王從其計,出軍宛、葉間,與黥布行收兵。——《史記.高祖本紀》

    這樣,大概的時間線也就出來了,劉邦沒有什麼時間跑過去收回韓信的兵權,反而給韓信下達了下魏、破代、擊趙等指定。

    結論

    從上面這些也能看得出來,劉邦確實跟韓信要兵了,但是並不是說奪了韓信的兵權,韓信的手裡還是有兵的,但是確實沒那麼多了,後來打趙國的時候也只有“兵數萬”而已。不過,這也沒辦法,劉邦當時被項羽打得太慘,又想開闢新的戰場,也只能放韓信出去。(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劉邦不放心把自己軍隊的兵權交給韓信,所以韓信出去還是對漢軍最有利的)而韓信當時在代地整頓,為打趙國做準備,並且他的精兵已經送去給劉邦了,自然也就不用再去救援劉邦了,所以說韓信不去救援劉邦就太錯怪他了。

    當然,劉邦不是沒奪過韓信的兵權,不過,他真正奪取韓信的兵權只有一次,即在垓下之戰以後

    項羽已破,高祖襲奪齊王(韓信)軍。——《史記.淮陰侯列傳》

  • 8 # 大國布衣

    正是因為韓信用兵思路與眾不同,才能不被世人理解,但卻屢次出奇制勝。韓信被稱之為兵仙,必然有其道理,當然韓信用兵作戰,善用奇兵只是其中一道,他也絕不會打無準備之戰,戰前必要的謀略和鋪墊還是必不可少的。

    不打無準備之仗,在韓信這裡體現的淋漓盡致,只要在計劃之外,無論是誰,不打就是不打。因此,韓信不去救援有著幾點重要原因。

    韓信愛兵如子,視兵如命。

    韓信是中國歷史上不可多得的將帥之才,他深知他的用武之地,也就是完美的組合士兵,化解敵人的一招一式。帶兵作戰,即使力大無窮,以一當十可以,但要說以一敵百,那怕是有點開玩笑。

    我們常常會被電視劇和小說情節誤導,真實的歷史情形與恰恰與之截然相反,一個人即使功夫再高,能同時面對的敵軍數量也有上限。兩軍交戰,必然是憑藉謀略取勝,而絕非蠻力克敵。

    韓信深知此道,打勝仗已經不是他所操心的事了,明知必勝,他更應該關心的是如何把傷亡降到最低。

    劉邦為何怪罪韓信?

    話說,劉邦正與項羽在滎陽交戰,當時就有人建言獻策,實際上韓信是被安排的,並非他有救援滎陽的選擇權而公然抗命,畢竟雙方僵持不下。

    這樣劉邦待著也無濟於事,還不如乘機走出武關,抽空去做點別的事情,等到關鍵時刻再來背水一戰,但是最終敲定韓信是要帶兵攻打趙、燕、齊的,其實劉邦無非就是想奪兵權。

    韓信用兵多多益善

    這個典故,大家再熟悉不過,但是對於韓信而言,他這樣做必然有其道理,精兵確實是淘汰出來的,但是雙方交戰,軍隊人數就是面板硬實力,即使質量參差不齊,但最起碼氣勢足夠。

    當時韓信僅僅用劉邦給的三萬老弱病殘發家,但是韓信並沒抱怨,不僅屢戰屢勝,而且最終發展到了恐怖的三十萬,話說當時的劉邦和項羽才一人擁兵十萬有餘,劉邦不害怕那是假的。

    韓信也有私心

    畢竟韓信也不甘心就這樣做一個小嘍囉,屈從於劉邦,一輩子也還是要受人恩惠,被頤氣指使,當時他的實力已經完全碾壓劉邦,當然僅僅侷限於用兵作戰,其實我們要知道韓信最終其實是被呂后設計陷害的,但這也必定是有劉邦授權的。

    大漢建立之時,韓信被封的是侯爵,但手中的兵權已經被搜刮的一乾二淨,終究不過是韓信做出決定太晚了,他始終還對劉邦留有信任。

    韓信善於等待時機

    韓信之所以能百戰百勝,就是因為他能完美把握時機,自然也就能夠臨危不亂,每次出征前,必然會有詳細的計劃,周密的部署。

    當時韓信要想抽身前去營救,必然就要先等待合適時機,抽出時間兵力才行,按照先前的策略,劉邦也將韓信牢牢束縛在另一個戰場,才乘機實施了自己的計劃,本就是劉邦利用韓信對自己的信任,進行的一次權利大洗牌。

    韓信,一代兵仙,當真看不出其中的貓膩嗎?其實明知那就是劉邦自導自演的鬧劇,派兵救援也不過是沒事尋求刺激,即使韓信去救援,也不會有好下場的。

    若韓信沒有劉邦授權,擅自跑去救援,必然也會被翫忽職守論處,韓信始終處在被動地位,按兵不動,終究敗給了人性套路。這也是韓信萬萬沒考慮到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調侃生活很現實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