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丁哥聊歷史
-
2 # 老頑童374236889
西漢初,晁錯向景帝獻削藩策導致“七王之亂”,漢室國力大衰。景帝崩,劉徹繼位,是為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大臣主父偃建議武帝推行《推恩令》!令各諸侯分封自己的公子,這一政策極易引發各諸侯國的內部矛盾導至內亂,使其自顧不暇,不再覬覦朝廷大權,實在是絕妙上策。加之董仲舒改造了儒家經典,加進了陰陽五行、君權神授等內容,使皇權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這樣就極大地加強了中央集權。為漢代幾百年統治奠定了基。所以說,這個《推恩令》是大智慧,也是“溫柔的毒丸”。
-
3 # 魔方歷史觀
中國歷史上的“推恩令”這一政策,實施者是漢武帝劉徹,漢武帝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在其在位期間,漢朝的國力是很強盛的。但是,對於那時候的漢武帝來說,藩王勢力對於皇權有著一定的威脅,而怎麼削弱這些藩王的權力也成了漢武帝比較頭疼的問題,也就是這個時候,漢武帝的一位大臣“主父偃”給漢武帝獻上了一個提議,這個提議被漢武帝採納,並頒佈以及實施此項法令,這便是“推恩令”。
在那個歷史時期,一些比較大的諸侯國,有著數十座城的擁有、使用權,“連城數十,地方千里,緩則驕奢易為淫亂,急則阻其強而合從以逆京師。”於是,在漢武帝時期,就有了“推恩令”的出現。諸侯王的爵位和封地一般都是世襲,就是這一任諸侯王去世後,一般都是由嫡長子一人來繼承,繼承的是整個諸侯國,而其他庶出的子孫是得不到什麼土地的。
而“推恩令”則是規定,諸侯王除了讓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餘的庶子在原封國內封侯,新封侯國不再受王國管轄。在古代,“一夫多妻制”,哪個諸侯王還沒幾個孩子呀,在“推恩令”實行之後,“於是藩國始分,而子弟畢侯矣。”
為什麼說“推恩令”是大智慧呢?
首先,漢武帝實施“推恩令”是非常高明的,是以“恩賜”的名義來分裂諸侯國,讓諸侯王的後代“共沐皇恩”,嫡長子繼承王爵,其他的如庶子則在原諸侯國內封侯,這種政策對於漢武帝來說,不用一兵一卒就能分解諸侯國勢力,而且,還能讓那些封侯的庶子對他這裡有感激。既分解了諸侯國勢力,又贏得了好名聲。使得諸侯國會越分越小,而中央集權則會加強。
而為什麼說是溫柔的毒丸呢,我想這應該是對諸侯國而言的。
對那些諸侯王而言,漢武帝此法令可謂毒辣,簡直是赫赫陽謀。那些諸侯王也不是傻子,很清楚“推恩令”這個法令一實施,會得到庶子的擁護。因為對於庶子而言,本來王爵對他們而言就幾乎沒什麼關係,而“推恩令”卻能讓他們能夠“裂土封侯”。而對於諸侯王而言,他們能夠想到將來自己的封國會被瓜分為好幾份,再難獨大。哪怕預見這種結果,這些諸侯王也無可奈何,因為瓜分他封國的是他的孩子,不是其他人。所以,對於諸侯王而言,“推恩令”就是一個“溫柔的毒丸”,他們只能吃下去。
-
4 # 張峰149764346
推恩令,按字解釋就是推行恩惠的政令,這不竟在古代,現在看來還是大智惠,這是管理國家必備的條件。
一,在古代實行的分封制,使封區內的諸候做強坐大,朝廷強勝是他們都是乖寶寶很聽話,家長讓幹啥就幹啥,一旦朝廷有點風吹草動,他們就興風作浪,反判朝廷,弄的皇帝睡不了安穩覺。
二,推恩令,就是把一個蛋糕切開大家分著吃,就是把原來地方諸候王一人世襲的封地,分封給他的兄弟,叔侄,削弱地方勢力割據的苗頭,這樣不動槍不動刀就分割了諸候的實標控制權,從此他們再沒有能力與廷抗衡了,使國家免去了因諸候坐大引起的戰亂。
至於說是溫柔的毒丸。
這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看你站在什麼立場上去說話,要是站在諸候的立場上當然是大毒丸,要是站在國家和百姓的立場上,他就是大智大慧。
-
5 # 弈海飄流
“推恩令"是漢武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而頒佈一項重要法令。漢高祖臨死前,曾斬白馬與眾大臣盟誓:“不姓劉者不能封王,沒有軍功者,不能封侯。違者,天下共擊之!"眾同姓諸侯王,如朱虛侯劉章和梁王劉武等,在平定諸呂和七國之亂時,既維護了中央的集權,又尾大不掉,對中央集權產生新的威脅。
元朔二年,大臣主父偃上書漢武帝。為避免晁錯“削藩令″帶來的諸侯王的過激反應,建議漢武帝令諸侯王推私恩分封子弟為列侯。這樣,就改變了漢初諸侯王的爵位和封地,只能由嫡長子繼承,形成諸侯王連城數十座,地方上千裡,尾大不掉的情況。推恩令允許諸侯王,把封地分成幾個部份傳給其它的兒子,形成直屬於中央政權的侯國。
這樣漢中央政權不用削藩而達到了削藩的目的,好像溫水裡煮青蛙,不知不覺中就解除了諸侯王對中央的威脅,鞏固了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
-
6 # 喬江寶
你好!推恩令是漢武帝為了鞏固中央集權而頒佈的一項重要政令。這項政人要求諸候將自己的封地分給自己的子弟,於是諸候國被越分越小,其主要目地是削弱地方勢力,扼制諸候的野心。文帝時期的淮南王,濟北王的謀逆事件被迅速平定後,賈誼在《治安策》中提出《眾建諸候而少其力的建議》。其具體辦法是讓諸侯王各分為若干國,使諸候王的子孫依次分享封土,地盡為止。一直到武帝初年,一些大國連城數十,地方千里。並且諸候王驕奢淫逸時常對抗中央政令,嚴重威脅中央集權的鞏固。推恩今的實施有效地打擊了地方豪強的勢力,恩威並施地將地方經濟軍事大權收擾到中央集權中,有效地鞏固了皇權的統治和地位。堪稱大智慧。對於地方政權來說,這也是一個溫水煮青蛙的效應,是一個漸進過程,表面上看地方諸候的子孫都得以封賞,衣食無憂,實際上他們不知不覺中被剝奪了許多權力。因為隨著地域的縮小,人口和經濟規模都被縮小,在也不可能出現文,景帝時期的諸王叛亂。充其量只能算是地方豪強罷了,所以說對他們是一個溫柔的毒藥。
-
7 # 春秋風雲
西漢從文帝、景帝兩代起,如何限制削弱日益膨脹的諸侯王勢力,是皇帝面臨的嚴重問題。
漢文帝時,賈誼鑑於淮南王、濟北王叛逆對抗中央的事件,提出巜治安策》,“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具體方法是,讓諸侯王各分為若干國,使諸侯王的子孫依次分享封土,封土廣大而子孫少的人就虛建國號,國號由皇帝定名,待其子孫出生後再分封。
文帝在一定程度上釆納了賈誼的建議,但是沒有完全解決問題。
輪到景帝即位,晁錯上了一道《削藩策》,景帝採納晁錯的建議削藩,諸侯王認為是要向他們開刀,吳王劉濞胸懷野心聯合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以清君側的名義發動叛亂。景帝慌忙命周亞夫平叛,周亞夫一面令梁國堅守,一面斷其後援,再追而擊之,三個月內平息了叛亂。
雖然經此一役打擊了一些諸侯王的勢力,但是到了武帝初年,一些大的諸侯國連城數十座,地方千里,並且諸王不思感恩和報效朝迋,反而驕奢淫逸,經常違抗中央命令,嚴重威協中央集權鞏固。
經過高祖以來的與民休息,輕搖薄稅,大一統帝國的國勢己相當強大,可是漢武帝仍然面臨三大問題:第一,諸侯王有較強的政治、軍事實力,是帝國不穩定的因素。第二,土地兼併嚴重,社會動盪不安,階級矛盾不斷髮展。第三,匈奴不斷入侵,兩越不停製造事端,邊境不安。漢武帝決心加強中央集權,免得外面的敵人未攻進來,內部被自已人先瓦解了。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春正月,朝臣主父偃上書漢武帝,建議令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為列侯。
漢武帝准奏,併發布《推恩令》。
不少王國也分為若干侯國,按照漢制規定,侯國隸屬於郡,地位與縣相當,侯國不再屬於原諸侯王管轄。
西漢原先實行的是郡縣制,制定《推恩令》是在原郡縣制基礎上的改進,由原來諸侯王所管轄的區域,只由其長子繼承,改由其長子、次子、三子共同繼承。長子繼承王位,其它為列侯。因此,封地大的王國被分成封地較小的侯國,這個過程直接導致了王國的縮小和朝迋直轄土地的擴大,這樣一來,朝庭不費吹灰之力,就使得王國自行瓦解。
從此以後,侯國的轄地僅有數縣,並且犬牙交錯,難以成片形成反叛勢力,徹底解決了諸侯勢力日益膨脹、國家不堪重負而又養虎為患的問題。
巜推恩令》是朝迋的智慧,是諸侯王的毒藥,這毒藥限制了他們的特權,困住了他們的手腳,只能乖乖地聽從皇帝的擺佈!
-
8 # 史鑑在路上
這個問題得分開看,是否是智慧與毒藥,得針對不同人,推恩令對於皇帝來說,那是大智慧,但是,對於諸侯王來講,那就是溫柔的毒藥。
先介紹一下推恩令,是漢武帝為了鞏固中央集權而頒佈的一項重要政令。這項政令要求諸侯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自己的子弟,這樣諸侯國被越分越小,小的諸侯國力量就比較弱小,漢武帝再趁機削弱其勢力,將小的諸侯國取消,達到削藩的目的,減弱諸侯王對中央朝廷的威脅。
西漢初年,劉邦建立大漢王朝,採取郡縣制與分封制結合,為獎勵功勞卓著的人,分封了異姓諸侯王,但是他感受到異姓諸侯王會威脅江山,對其一一剪除,留了長沙王吳芮家族。之後劉邦與大臣們盟定即“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史稱白馬之盟。後來,他開始封劉姓諸侯王,使得後面諸侯王慢慢實力擴大,朝廷的權力變弱,出現枝強幹弱,自文、景兩代起,如何限制和削弱日益膨脹的諸侯王勢力,一直是皇帝面臨的嚴重問題。
推恩令被贊為大智慧也被稱為溫柔的毒藥的原因
第一,輕易採取削藩政策,會導致諸侯王叛亂,影響穩定。漢景帝即位後,採納晁錯的建議削藩,結果引發吳楚帶領的“七國之亂”,不過景帝迅速平定了叛亂,並且採取一系列相應的措施,使諸侯王的勢力受到很大的削弱。但是,還是有好多大諸侯國存在,經常違抗朝廷政令,也是皇帝心病。
第二,用恩賜名義,不戰而屈人之兵。漢武帝繼位後,在元朔二年(前127),主父偃上書武帝,建議令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為列侯。漢武帝本人是以賞賜的名義來分解諸侯國,在這個過程中,漢武帝方面沒有動用過任何兵馬,不戰而屈人之兵。
第三,未引起動亂,解決諸侯王問題。漢武帝頒佈推恩令後,諸侯王的支庶多得以受封為列侯,不少王國也先後分為若干侯國,封地大的王國被分成封地較小的侯國,這個過程直接導致了王國的縮小和朝廷直轄土地的擴大。這樣,侯國轄地僅有數縣,徹底解決王國封地過大問題。這就是對於君王來講,是大智慧,但是對於諸侯王來講,確實是溫柔的毒藥,不動武,溫柔的解決方式,削弱諸侯王勢力,最終使得諸侯王威脅解除。
-
9 # 福樂緣475
漢朝的推恩令是大智慧,既穩定了各藩王諸侯國,又鞏固了漢朝皇帝的統治地位。因此,漢武帝劉徹才能夠主動出擊,掃除外患。國力逐步強大起來!
其實,推恩令是由晁錯謀劃制定的,因為,時機不成熟,方法不得當,引起七國之亂,晁錯被殺。
漢朝皇帝劉邦,為了封賞有功的大臣,把漢朝的疆土分封他們,也就國中國(也就像現在的中央和各省一樣)形式,優點是,在齊心的情況下,可以相互支援。由於各自為政,弊端就出了,形成了許多小山頭。
推恩令就是要化整為零,不要它尾大不掉。受推恩令影響的世家,也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家庭。
推恩令既然是大智慧,又說是毒丸呢?弊端是勢力相對單薄。沒有凝聚力。優點很突出,但是,不足之處也出來了!
-
10 # 意識物理學
這一招很毒,但必須服下去。各諸侯國心裡很清楚,皇帝做夢都想滅掉他們,不但是景帝因此而釀成了七國之亂,險遭殺身之禍!就是文帝也早就想除去各諸侯國,當年劉邦之所以設立諸侯國,是因為當時漢朝初建,四方不穩,劉邦一人難顧,所以分封子弟,讓他們各管一方,共同維護劉家的天下。
當國家掃平反叛,安定下來以後,從呂后開始,就嫌這些諸侯國礙手礙腳了,漢朝本是中央集權國家,上令下達,各級分治,而諸侯國是獨立的王國,中央不能干涉人家,這和那些反叛者又有什麼區別?文帝時期,諸侯國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設立了自己的武裝部隊,敢於對抗中央,所以這個時侯,漢朝並不算一個統一的封建國家,而是象周朝那樣的分封制國家。
這當然是任何統治者都無法容忍的,但是要削去這些諸侯談何容易?這些諸侯們當然不願意自己被奪去封地,空留個爵位,所以他們互相團結,互為奧援,勢力越來越大,嚴重威脅中央政府。無奈漢景帝冒險削藩,七個諸侯國公然起兵,”誅晁錯,清君側“,逼得景帝殺了自己最愛的大臣,此後,那個大臣還敢慫恿皇帝削藩?
漢武帝雖為超世雄主,也不敢再提削藩,因為此時諸侯們的勢力更加強大,此時主父偃給漢武帝出了個高招,即推思令,這副藥完全治住了諸侯。諸侯們明知是毒藥,還必須吃下去,一點脾氣都不敢發,為什麼呢?推恩令就是讓各位諸侯把自己的封地平均分給自己的兒子們,而不能只傳給其中的一個。這就使諸侯們的兒子,孫子,親戚朋友全部參與到這場鬥爭中來,為了各自的利益爭鬥不休,當諸侯們家裡亂成一鍋粥的時侯,中央就好辦事了。
諸侯們當然知道這是毒藥,是讓他們死,但是如果他們反對推恩令,等於是不想把封地封給每個兒子,那麼這些兒子就會反對他們,而諸侯們之所以強大,還不是因為有這麼多兒孫?如果自己先亂起來,還用別人打嗎?所以只能擁護推恩令,而擁護推恩令,只能保證此時不亂,但由於內鬥加劇,多年以後就自行分解了,因為一個諸侯國,必將分成很多小諸侯國,而且彼此間充滿了矛盾,再也團結不起來了。
回覆列表
漢武帝吸取“七王之亂”的教訓施行推恩令,意在削弱各諸侯王的實力,下令允許諸侯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使諸侯國越分越小,勢力越來越弱。實際上,在文、景兩帝時,晁錯、賈誼就提出過削番,但是時機不成熟,這兩人的下場都很慘。從結果看,推恩令施行以後,中央集權得到加強,國家更加穩定,受益的是國家和老百姓,但是對官僚階層和資本家來說,則是一場噩夢。
除了推恩令以外,漢武帝還幹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那就是誅殺了郭解,在全國範圍內消滅了遊俠勢力。遊俠是怎麼產生的呢,它是秦滅六國王公貴族,百姓失去依附,很多地方豪強充當人主,收養流離失所的百姓,漸漸就成了遊俠這種新興的地方豪強。消滅了這些地方豪強之後,中央集權才真正穩固下來。
被漢武帝剿滅的地方豪強,和官僚資本家,到了西漢中後期,死灰復燃。帝國出現了嚴重的土地兼併現象。面對這樣的大機構,自耕農相當於小散戶,他們在資本和生產工具,人力方面,天然的處於劣勢。競爭失敗的自耕農,紛紛破產,淪為佃農,或者淪為流民。到了西漢晚期,流民氾濫,整個國家,變得民不聊生。
這時候,朝野上下,都紛紛呼喚有一個能夠匡扶天下的聖人出現。王莽作為這樣的一個人人交口稱讚的大聖人,就被全華人民選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