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無慾金剛
-
2 # 沉140769451
關寧鐵騎輸在國家內部的腐敗,而不是戰鬥力,其再有戰鬥力,也不是超人,面對擁有絕對數量優勢的八旗和闖軍,只要它們的戰鬥力不太差,沒有錯誤的指揮,它也無能為力,對八旗,只能依託城關,對李自成,不投降,只會戰鬥到最後一人。以不出關大規模野戰和衝不動闖軍,來否定關寧鐵騎的戰鬥力,是武斷的和非軍事的,幾千人沒法包打天下。
一支軍隊的強弱,主要還是看國家的實力,領導者的能力,而不是單兵的戰鬥力,有國家實力支撐,好的軍事指揮人員指揮、訓練,適當裝備,單兵戰鬥力和綜合戰鬥力,是根本不用擔心的問題。李成梁在世時,什麼蒙古騎兵、女真騎兵,都叫他任意殺戮。短短几十年,明朝騎兵就不堪了嗎?!不堪的是國家政權。
關寧鐵騎實際來源於祖大壽的祖家軍,以祖家的三千家兵為主,實為蒙古人,是祖家的降夷左、右營,以蒙古部族首領為將。祖大壽降清,他手下的關寧鐵騎,也成了滿清漢軍八旗的主力,吳三桂因為家族與祖大壽的姻親關係,父親本是祖大壽舊部,手上也有一支關寧鐵騎。所謂家兵,就是私人募兵,是實際上的軍隊,而不是看家護院的保安。明朝晚期,明軍最有戰鬥力的軍隊,就基本是這種募兵。
明朝有僱傭蒙古騎兵的歷史,據稱明朝最強騎兵,就是著名的蒙古朵顏三衛,但成祖時,三衛叛逃,成祖北征時,明軍依然打殘了朵顏三衛的蒙古騎兵。
-
3 # 追風95672596
國家腐敗,內政混亂,民心已死!!!毛主席早就證明了一點,統治階級過於殺雞取卵,寒心淡民,誰為你賣命!希望你繼續壓榨屁民血汗嗎?道理很簡單,但是利益在前誰以為瞞過誰!!一支軍隊要有戰鬥力,他要有靈魂!為誰而戰!!!!美國宣揚英雄主義,看看美國克靈頓軍人墓,美軍騎兵第一師,西點軍校,他們都在宣揚什麼?主導戰爭勝負的不是一兩件武器!!!
-
4 # 北洋水兵
所謂關寧鐵騎,不過是明末遼東軍閥的私人武裝而已,這和明朝軍事力量的衰落有關。
李成梁鎮遼時期,由於遼東的氣候以及明朝把軍士當農奴使喚,導致明朝軍事力量衰落,而包括李成梁在內的明軍將領,只能透過厚養家丁的方式來作戰。
所謂家丁,也就是將領的私人僱傭軍,只對將領個人效忠。這幫人基本上都是身強力健的壯丁。有的來自於社會招募,比如李成梁的家丁就包括了不少蒙古、女真勇士,如果可以的話你也可以透過招安土匪山賊的方式來擴充私人武裝;有的是從明軍當中挑選的壯丁,基本條件都是身強力壯,還有部分將領可能會加上沒有不良嗜好的標準。這就導致了兩個個問題:第一、大量的軍事資源向家丁傾斜,家丁拿著優厚的軍餉,不少家丁還有著私人田產;但是明軍正規軍士則愈加赤貧,本就不多的軍餉被家丁拿了絕大多數,而且疏於訓練的軍士已經無法稱之為軍人,只能當拉拉隊;第二、明軍整體戰鬥大幅降低,因為軍隊的強弱是透過整體戰鬥力來衡量而不是透過少數得精銳部隊來體現,如果對手是早已衰落的蒙古或者是小國寡民的女真明軍尚可憑藉家丁得豬突衝鋒來取勝,那麼遇到一支整體戰鬥力強、兵種編制完善的對手就只能品嚐什麼叫失敗。
八旗的優勢在於,透過管理層級的簡潔提高行政效率、把有限的資源最大化利用,所以八旗兵軍容嚴整、紀律嚴明,哪怕是應對敵人突襲也能從容保持隊形,分合自如。同時,八旗部隊也是兵種齊全,重騎兵、輕騎兵、重步兵、輕步兵、炮兵、工兵等兵種。同時,有賴於東北自然環境得原因,滿洲人在農耕的同時還要透過捕獵、採集的方式換取生產生活資料,所以鍛鍊了滿洲人勇敢、頑強的精神,每個壯丁都是下馬為民上馬為兵的勇士,甚至連滿洲婦女都擅長弓馬騎射。所以,滿洲八旗的整是明朝少量的家丁無法比擬的。所謂關寧鐵騎不過是遼東軍閥的私人武裝,在戰鬥力方面確實強於絕大多數明軍。但是問題是,他們由於利益的關係效忠於將領個人,對明朝並沒有什麼忠誠可言;但是如果一旦無利可圖,他們也會毫不猶豫的改換門庭。所以這就使得明軍將領不得不將大量的資源用於培養家丁,加速了明軍的衰落。
再者,由於擁有私人班底,明軍將領也迅速蛻變為軍閥。在危急時刻,他們想的不是如何扭轉局勢,而是腳底抹油溜了,因為如果損失了私人班底,那麼他們就什麼也不是了,很可能連身家性命也就沒了。
所以,這個所謂的關寧鐵騎,只能成為沒有回報的吞金獸。
全文完
-
5 # 西府趙王爺
關寧鐵騎,得名於明朝“關寧防線”,“關”即山海關,“寧”即寧遠!那是明朝後期抵抗後金最為關鍵的防線。而關寧鐵騎更是當時明朝最為倚仗的部隊,其鎮守遼東防線和後金的八旗軍隊數次血戰,打出了赫赫威名。
三桂手下有“關寧鐵騎”數千,皆敢戰,建州為之懼。——《明季北略》從寧遠城下,血戰皇太極,數萬八旗軍丟盔棄甲!到北京城勤王,九千關寧鐵騎,疲師再敗皇太極。關寧鐵騎算是明朝末年那個腐朽時期,大明軍隊唯一一塊遮羞布。
當然,稱其為明朝“第一雄軍”有些欠妥,畢竟那時候的明朝已經大廈將傾,關寧鐵騎獨木難支。遠不如曾經朱元璋時代那支遠赴大漠凱旋而歸的北伐大軍。
所以,我更願意稱其為明末第一雄軍。
當然,關寧鐵騎雖然是曾經八旗軍的死敵,但後來卻助紂為虐,這隻軍隊在祖大壽,吳三桂等主將相繼投降清朝以後,便成為了清朝手中的一支強大力量。
在清朝入關征戰中原的過程中,曾經的關寧鐵騎可是出了大力氣,吳三桂帶著他們從東北一直打到了西南,打遍了大半個中國,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成為清王朝最得心應手的一支部隊。
故此被稱為滿清“第一騎兵”,不過,這個稱號,顯得是那麼諷刺!一支本該是如背嵬軍那般忠心為國的鐵血之師,最終卻為敵人賣命,骨氣何在?
-
6 # 北疆同心聊歷史
吳三桂統領期間的關寧鐵騎,的確既是大明王朝的″第一雄軍",又是滿清王朝的"第一騎兵″!
為什麼要這樣說呢?這是因為一件事要分兩個方面來看!吳三桂帶領的關寧軍,屬於袁崇煥統轄遼東時打造的主力軍。這支軍隊因為長期與滿清作戰,而煅煉成一支戰鬥力非同凡響的強悍力量!當他們忠於大明王朝時,自然就是大明得以保全寧遠至山海關一線的"第一雄兵″!正是由於有他們的存在,滿清才無法啃下山海關這塊硬骨頭。從而無法從這條險要的同時也是最便捷的通道,直取大明首都北京城!令清軍幾次進入中原劫掠,都要從蒙古繞道而行!
但是話分兩頭講,當這支軍隊在崇禎殉國後,卻因為李自成的失策而投降了滿清。試想,這樣一支戰鬥力強悍的部隊,會擁有多麼大的殺傷力!當他們為明所用時,是一塊抵擋外敵入侵的鐵盾。而當他們投效於異族時,便成了敵人手中的利矛!而且這支利矛還擁有可以貫穿殘餘明軍和大順軍等武裝的“紙盾″的力量!並且關寧軍多是騎兵,機動靈活,戰力強悍!相當於冷兵器時代的"機械化部隊″。吳三桂帶領這支軍隊一直打到雲南,為滿清能鼎立天下立有汗馬功勞,吳三桂也因此受封平西王。由此可見,處於那樣一個紛繁複雜的特殊的歷史時期,戰力強悍的關寧軍是否會成為“大明第一雄軍″還是成為滿清的"第一騎兵”,還是要看他們為誰所用!為誰效力!
-
7 # 關東俠客
關寧鐵騎成名於寧遠之戰,是明朝集天下財力裝備的戰鬥力強悍的精銳部隊,敢於和八旗軍隊正面交鋒,屢創佳績。關寧鐵騎,秦軍,象雄軍是明末三大精銳。吳三桂投降清朝以後,他手下關寧鐵騎又成為清朝第一騎兵。
崇禎元年(1628年),袁祟煥督師遼東以後提出"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的政策。精心挑選遼土精壯組成一支精銳騎兵,也包括蒙古,女真等夷丁。寧關鐵騎鐵盔鐵甲裝備精良,崇禎皇帝說:"朕竭天下之力,而成此一旅。”可見關寧鐵騎在明軍中之地位。
關寧鐵騎成名之戰是寧遠大捷,皇太極繼承汗位後,率數萬八旗兵撲向寧遠城。袁祟煥率軍英勇抵抗,城上紅夷大炮炸得八旗軍血肉橫飛。皇太極不為所動,根據以往經驗,八旗軍只要衝過大炮射出死角就可撲到寧遠城下。但是這次不同,寧遠城中殺出一隻精銳騎兵。
明朝騎兵同八旗兵正面拚殺,城上重炮抬高炮口轟擊後金中後軍。八旗軍和明軍傷亡慘重,趙率教率一支明軍襲擊女真後路,皇太極不得不下令撤軍,關寧鐵騎一戰成名。祟禎二年(1629年)皇太極繞過寧錦防線,取道蒙古從喜峰口進入關內。/
袁祟煥率九千關寧鐵騎馳援北京,前鋒五千騎兵同數萬八旗軍對峙在廣渠門下。兩軍激戰三個時晨,戰況慘烈,袁祟煥身中數箭,所幸身披重鎧沒有傷到身體。這時關寧鐵騎落後四千騎兵加入戰鬥,兩支騎兵內外夾擊,皇太極不得不率軍撤退。
關寧鐵騎在廣渠門之戰後分成三部分,祖大壽率領一支守關外,吳三桂率一支守山海關,另一支入關鎮壓農民起義軍。後來祖大壽和吳三桂相繼投降清朝,關寧鐵騎編入漢八旗之中成為清朝鎮壓農民起義和南明政權的急先鋒。
關寧鐵騎成為清朝八旗兵中一支勁旅,這支關寧鐵騎最後絕唱是吳三桂反清戰爭。吳三桂從雲南起兵反清迅速打到湖南湖北地區,殲滅康熙數十萬軍隊。如果不是戰略失誤,可能把滿清趕出關外。關寧鐵騎成名於袁祟煥時期,因袁祟煥原因不受明朝重視,後來因吳三桂反叛清朝也不怎麼喜歡,成為老姥不親,舅舅不愛的棄子,逐漸湮沒於歷史之中。
-
8 # 大美自然
把外敵擋在邊疆以外的鐵騎兵,寧遠,寧錦大戰讓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心驚肉跳,施了個離間計,皇帝把袁殺害,鐵騎潰散,也許吳三桂抱著復仇心態投降滿清,充當滿清的走狗,鷹犬,殘殺起義軍,為清軍入中原立下汗馬功勞,從北殺到西南,被清政府稱為滿清第一騎兵,可恥。
-
9 # 火器工坊
這個說法我倒是沒有聽說過。
關於關寧鐵騎,它值得並不是關寧軍中所有的騎兵,而是關寧軍中祖家和吳家手底下的私人家丁武裝。
先前在孫承宗建立關錦防線時,所成立的7萬遼軍被稱為關寧軍,其中關寧軍分為三個組成部分:車營、騎營和步營。按照孫承宗的想法,他是要一路修城堡修到瀋陽旁邊,如此一來作戰時依仗的便是車營戰法。
不過由於大明財政吃緊,所以這個想法也就不了了之了,城堡也是修到大淩河就修不動了。袁崇煥接任以後,也是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於是便開始改變練軍方式,透過增加騎兵的數量,來提高關寧軍的野戰能力。當時蒙古有十餘萬歸附民,袁崇煥一面安置他們,一面從中選取善戰者加入關寧軍。但是並沒有文獻指出過這些新增的騎兵都是關寧鐵騎。
事實上因為財政赤字,即使是被優先考慮的關寧軍也經常被欠餉,所以孫承宗希望的恢復到戚繼光時代的強軍計劃是不現實的。在袁崇煥接任以後,袁督師也是隻好走遼東軍的老路子,讓趙率教、祖大壽、吳襄等遼東將領擴建家丁武裝。《明季北略》中提到了對於關寧鐵騎的一個描述:“鐵騎者,山北近河北、山西、遼陽人,俱控弦習戰之士。”《綏寇紀略》明確指出所謂“關寧鐵騎”指的就是祖大壽的家將入關所帶的軍隊。
再後來明亡之際,吳三桂手下也有所謂的“關寧鐵騎”,很有可能就是繼承了父親吳襄和舅舅祖大壽的部分騎兵武裝。
鐵騎軍中除了漢人,也還有先前安置的蒙古難民。《明檔》記載,對於這些蒙古難民,遼鎮將領即從中招募大批精壯善戰之夷人充做家丁,時錦州總兵祖大壽更直接將部分蒙古人整編為降夷左右營,以蒙古部落首領為將,成為了祖大壽直屬指揮的一直精銳軍隊,人數約三千人左右。
同時期袁崇煥為關寧軍增添的四萬多騎兵,從這裡看來是和祖大壽的家丁關寧鐵騎沒有任何關係的。
松錦之戰後,祖大壽的祖氏派系幾乎全部投降大清,其中自然是包括了這三五千的關寧鐵騎,加入清軍體系後,他們被編排為漢八旗。可能這就是題主得出這個題目的原因。
-
10 # 舊史風
八旗軍團碰到了真正的對手
對於滿清八旗軍團的軍事威脅,明朝上自帝王,下至大臣,全策全力使出了很多辦法,不斷加大資金投入,不斷調遣鎮守長城九鎮的邊防軍,不斷從全國各省抽掉兵力,一波又一波的開赴遼東前線,對八旗軍團展開強大的攻勢。
可惜軍備廢弛極其嚴重的明軍,屢戰屢敗,損兵折將不說,還不斷的丟失領土。
自袁崇煥督師山海關-寧遠-錦州防線以後,憑堅城,用大炮的策略終於將八旗軍團的攻勢給擋了回去,可是缺少野戰部隊配合,僅僅依靠防守,威脅永遠無法根除,所以他痛定思痛之後,向朝廷提出建議,欲用全國之力,打造出一支強大的野戰部隊,然後跟八旗軍團一決雌雄。
朝廷准奏,每年從全國徵收資金七、八百萬兩運到遼東地區,用重金供袁崇煥打造一支明朝新的邊防軍。
於是,一支新的軍隊應運而生。
當八旗軍團在寧遠城下佈下九座營盤,對寧遠城發動強攻之時,一支軍隊從寧遠城中走出,然後佈陣於城外,兩軍正面肉搏之時,無論八旗軍團如何用力,始終無法撼動這支軍隊的防線。
這一支戰力強大的明朝新軍,就是被後世稱為歷史上十大常勝軍之一的關寧鐵騎。
關於大明關寧鐵騎,在後世的評價,可謂是譭譽參半,褒揚他的人,認為關寧鐵騎是媲美秦之銳士,唐之玄甲軍,宋之背嵬軍的存在,戰力通天。
對關寧鐵騎嗤之以鼻的人,認為這樣一支毫無廉恥,誰有錢為誰出力的軍隊,是一種禍害,這從關寧鐵騎後來為清軍打天下,調轉槍頭進攻李自成和南明可以的看的出來。
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吳三桂,他就是關寧鐵騎的核心人物之一。
那麼問題來了,關寧鐵騎真的是一支戰力強大,唯利是圖的軍隊嗎?
關寧鐵騎的構成袁崇煥經營關寧錦防線正處在遼東地區,思維敏銳的袁崇煥感受到遼東半島人民性格彪悍,血性十足,而且人人騎術精湛。
這不正是好兵苗子?
袁崇煥經過慎重考慮以後,制定“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的戰略方針,請求朝廷撥款,明王朝每年從全國各地稅收中拿出七八百萬餉銀,用於打造關寧鐵騎。
關寧鐵騎的勇猛,是地理因素所決定的,遼東半島是各民族雜居之地,成分非常複雜,其中就包括蒙古人、漢人、女真人、北韓人等。
多民族雜居之地,本來就極為混亂,而這種混亂又造就當地人性格彪悍,再加上八旗兵時常縱兵掠奪人口和糧食,這又加劇遼人與女真人之間的仇恨。
所以袁崇煥打造的這支關寧鐵騎就是多民族組合而成的軍隊。
而且士兵選拔極其嚴格,能夠被挑出來的都是精壯大漢。
這樣一支重金打造軍團的戰鬥力如何?
關寧鐵騎的驚天戰力據史料記載,1627年5月,征討北韓大勝而歸的八旗軍團,在皇太極的親自統領下,於5月12日對錦州發動攻勢,由於袁崇煥憑堅城,用大炮的策略得當,八旗軍死傷慘重,仍舊無法攻破錦州,萬般無奈之下,皇太極率軍繞過錦州,進攻寧遠城。
5月28日,八旗軍開始沿寧遠城外圍建立九座軍營,形成對寧遠的戰略包圍。
準備進攻的八旗軍,眼睜睜的看見寧遠城門開啟,從城門洞走出一支軍容嚴正的明軍,在總兵祖大壽的指揮下,列陣城外,挖掘壕溝,架設車陣,氣勢凜然的等待八旗兵進攻。
皇太極一聲令下,阿濟格一馬當先殺奔而來,後面八旗兵大隊,萬馬衝鋒,如波翻浪裂一般。
此時寧遠城上,令旗揮舞,城頭上火炮轟鳴,衝鋒中的八旗兵中炮或死或傷,儘管如此,仍舊無法阻止八旗兵衝鋒。
佈陣於城外的明軍,使用鳥銃,三眼銃不斷對八旗兵射擊。
待兩軍相接,刀槍並舉,殺到一處。
原本戰鬥力極差的明軍,一改往日軟弱作風,竟然悍不畏死的將八旗兵完全抵擋住,無論八旗兵如何進攻,這支明軍依舊巋然不動。
槍聲,炮聲,刀槍廝殺聲,交織在一起。
八旗兵損失極大,明軍損失也不小,兩軍殺的血流成河。
此一戰,八旗兵潰敗之後,記住了一個鐵軍之名,關寧鐵騎。
有關寧鐵騎在,八旗兵休想越雷池一步。
關寧錦防線,徹底成為八旗軍團無法逾越的屏障。
這一戰,袁崇煥給予關寧鐵騎很高的評價。
十年來,盡天下之兵未嘗敢與奴戰,合馬交鋒,今始一刀一槍拼命,人人敢死,誠數千年未有之武功也。三年後,八旗兵繞道蒙古,從長城喜峰口進入關內,明邊防軍不堪一擊,迅速潰敗。
八旗兵一路向北京殺了過來。
北京的情勢危在旦夕,袁崇煥率總兵祖大壽並關寧鐵騎九千人馬,連續趕了兩天兩夜的路,馳援北京,由於路途遙遠,關寧鐵騎掉隊四千人馬,剩下五千人馬於北京廣渠門外列陣對敵。
長途奔跑,關寧鐵騎已經累的話不能說,連握住刀槍的手都在不斷顫抖。
皇太極趁關寧鐵騎立足未穩,率先派數萬八旗兵發動進攻。
然而結局讓皇太極驚呆了。
兵員如此少,而且還是疲憊之軍,竟然在八旗兵的衝鋒浪潮裡,硬生生抵擋住了,而且掉隊的四千關寧軍,竟然也出現在戰場,並且對八旗兵後方展開進攻,八旗兵又一次潰退了。
這一戰,讓皇太極意識到關寧鐵騎是一支不可撼動的移動長城。
這也為皇太極以後力主招降關寧鐵騎打下了基礎。
袁崇煥之死,關寧鐵騎分化瓦解進攻北京受挫折後,皇太極帶著八旗兵退出北京,而率領關寧軍立下大功的袁崇煥,立即以通敵罪名被革職,關進大牢。
朝廷突然來了這一手行動,可嚇壞了關寧軍總兵祖大壽,他生怕受到牽連,在惶惶不安中度日如年,北京實在太危險了,他連夜帶著關寧軍飛奔回到遼東。
關寧軍一走,皇太極又殺回來了,明軍完全不是對手,僅盧溝橋一戰,明軍就陣亡七千餘人,而滿貴率領四萬明軍在永定門外與八旗兵交戰,也是一觸即潰。
北京城危在旦夕,崇禎皇帝下旨招關寧軍入京勤王,祖大壽拖延不去。
無奈之下,袁崇煥在獄中親自寫信送給祖大壽,請他務必帶兵入京勤王。
祖大壽帶兵入關後,跟清軍打了幾場硬仗,八旗兵絲毫便宜佔不到,不但皇太極退回關外,連留下來抵擋關寧軍的阿敏也被揍回關外。
袁崇煥遭受誣陷,被凌遲處死以後,關寧軍也開始走向分化瓦解之路。
他們一部分戰死疆場,一部分被調到西北鎮壓李自成等農民軍,一部分投降清朝,這些投降的人員中就包括祖大壽。 作為關寧軍的領軍人物祖大壽,在大淩河之戰中,因為城池修繕不及,又缺乏糧草,被清軍重創,圍困在城中無法突圍,斷糧的關寧軍為了活下去,竟然殺民為食,直到城中百姓不存一人,祖大壽無法堅守下去,只得向清朝詐降,皇太極很高興,親自接待祖大壽,祖大壽告訴皇太極,願意為攻打錦州出力。
皇太極極力贊成,於是祖大壽迴歸錦州後,立即禁閉城門,接著繼續抗清,清軍大怒,將錦州城重重包圍,嚴防死守,雙方大戰不斷。
這時候明朝援軍在洪承疇的指揮下,想要解救祖大壽,卻屢次被八旗兵打敗,直到洪承疇被清廷俘虜投降後,錦州也因被困一年而斷糧,關寧軍又一次殺民充飢,祖大壽眼見無法生還,又一次向皇太極投降。
這一次是真的投降了。
雖然祖大壽先降後叛,但是皇太極非常看重祖大壽,絲毫不怪罪他,反而對他以禮相待。
皇太極為何如此大度?還不是看重關寧軍的戰鬥力,想收為己用。
自此祖大壽徹底加入清軍陣營。
但是祖大壽終其一生為清朝出力不大。
關寧軍倒向清朝,成為攻明急先鋒可是他的外甥吳三桂心裡就比較矛盾了,當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皇帝吊死在煤山,吳三桂處在清、順兩面夾擊的兇險之中,他要為自己的身家性命考慮。
本來他的首選是歸降李自成,可是李自成的部下劉宗敏對吳三桂家洗劫一空,打傷吳三桂父親吳襄,劫走陳圓圓。
這在當時複雜局勢下,吳三桂本來就是驚弓之鳥,他怎麼敢放心投降李自成?可是不投降,必然會受到李自成攻擊,這讓當時已經缺糧缺餉六個多月的吳軍,怎麼能夠抵擋的住?
吳三桂在飢寒交困之下,轉投滿清。
當然投降的關寧軍中不止吳三桂一人,還有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關寧軍統帥,他們成為大清先鋒官,用刀槍為大清打下了半壁江山。
其中以吳三桂最為賣力,明朝永曆皇帝兵敗逃亡緬甸,多爾袞都選擇放棄追殺永曆皇帝了,但是吳三桂一直追擊到緬甸,親手用弓弦勒死永曆皇帝。
可以說,關寧鐵騎為大清王朝打下了一半的國土,功勞巨大。
然而康熙年間推行的撤藩政策,爆發了三藩之亂,而吳三桂、耿精忠、尚之信手中握有的關寧軍最後一點血脈,在這一戰中,全軍覆滅。
至此,關寧軍徹底退出歷史舞臺了。
綜上所述,首先關寧軍所處遼東地區,一直以來是戰亂之地,明、清、蒙古之間多次爆發大戰,漢、蒙、滿、北韓等多民族雜居,民族矛盾尖銳,人人自危,所以自我保護意識尤為突出,這就是很多人認為關寧軍有奶便是孃的原因。
二,自袁崇煥被崇禎凌遲處死以後,關寧軍就對明朝有了防範,他們此時處在一個尷尬的境地,為明朝賣力,卻又害怕明朝像對待袁崇煥那樣對待自己,其中祖大壽在袁崇煥死後,崇禎皇帝多次招他入京面聖,他一次也不敢去,用軍務繁忙推脫,就算出外,也絕不獨自一人,生怕被錦衣衛給抓走了。
三,嚴重依賴明朝的錢糧供應,李自成攻破北京後,錢糧斷了,無錢無糧養不住兵,可是關寧軍又處在清、順之間的戰略要地,無論誰勢大,第一個消滅的就是關寧軍,為求自保,他就要選擇性投降了,經過權衡,他們選擇了滿清。
四,投降清朝後,關寧軍進攻中原,特別賣力,以至於清朝有半壁江山都是關寧軍打下來的,他們這麼努力的原因,就是表忠心,為日後永享富貴打基礎。
回覆列表
吹過了,還天下第一?誰封的?實際作戰又怎麼樣?是勝滿清了?還是勝闖王了?要實事求是,不要太誇大其作用,惹人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