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文小竹8866

    徽菜口味湯汁厚重 味鮮濃郁,主要食材為山珍野味, 代表作有徽州毛豆腐,紅燒臭鱖魚,火腿燉甲魚,紅燒果子狸,醃鮮鱖魚,黃山燉鴿等等啦

  • 2 # 77探索

    徽菜代表菜:火烤桂魚

    將桂魚從鰓內絞出內臟洗淨,將體腔內灌入黃酒、蔥、姜及花椒鹽水醃漬入味,而後填以荷葉卷,用叉從尾部插至頭部,用木炭火盆的微火烤至魚皮微幹,在魚身上分別刷上花椒水、糖色、芝麻油,反覆烤至熟後,配以薑絲加醋、辣椒絲加醬油、蔥白段或甜麵醬,色澤油亮,食之幹香鮮美,別有風味。

    徽菜代表菜:方臘魚

    ">此菜又名“大魚退兵將”是民間為紀念方臘機智擊退宋兵而創作的,據說方臘起義軍被圍困在齊雲山上,起義軍糧草將盡,形勢萬分危急,方臘偶見山後水池中魚、蝦較多,即令士兵捕食之,並將小魚、小蝦連同蝦殼魚刺投向山下,以此向宋兵顯示糧草充足,宋兵信以為真,即撤兵而去,義軍從而得救。後來當地百姓為紀念方臘智退宋兵而製作此菜。

    方臘魚是取用鱖魚之上品,按三部位(即頭部、中軀部、尾部)分檔以後,將頭、尾採用紅燒的方法制成菜,分別放於腰盤的兩端,魚中軀部採用醃漬後油炸的方法,取下魚肉,去其魚骨,略劃花刀,以鹽、酒、蔥、姜等調味品醃漬後用油炸至金黃色,然後配以蕃茄沙司加糖、醋、清湯熬成,蕃茄滷澆在炸好的魚上或配以小碟佐食之,將炸制好的魚菜放於腰盤中間,最後選用青蝦去殼留尾,醃漬後掛上高麗糊炸熟,圍配於腰盤四周即成。做成的方臘魚菜餚具有鹹鮮、香嫩、酸甜等滋味,其造型逼真,姿勢威風,鱖魚在盤中昂首翹尾,頗有乘風破浪之勢,令食客意趣無窮,興致倍增。

    徽菜代表菜:醃鮮鱖魚

    醃鮮鱖魚是徽州地區傳統名菜,地方常稱為“臭鱖魚”。大約在二百多年前,池州、銅陵一帶的商販,每年入冬之際,將鱖魚用木桶裝運至徽州山區出售(至今在祁門一帶仍稱之為“桶魚”)。商販在途中為防止魚肉腐敗變質,用食鹽抹在魚身上,灑一層擺一層,並且在運輸途中經常翻動魚體,從產地至售地靠人挑肩扛,到達銷售地,至少要七八天時間,此時魚的表皮有一種似臭非臭的特殊氣味,但是魚鰓仍鮮紅,魚鱗未脫,把魚去內臟洗淨後劃花刀略煎,然後配以五花肉和冬筍片燒之,以醬油、白糖、花雕和雞油燒之(目前很多飲食店內還用以臭豆醬燒之),待湯汁快乾之際撒上青蒜末,淋熟豬油,旋起鍋裝盤即成。製成的菜餚香鮮透骨、魚肉酥爛、湯汁醇厚。魚經熱油略煎後用文火燒之,非但無異味,反而鮮味無比,正如當地人常說的:“聞起來臭,吃起來香。”

    徽菜代表菜:楊梅圓子

    楊梅圓於是徽州典型的傳統肉類名菜。因為此菜的色、形與當地楊梅酷似,再加上烹調時以楊梅汁或楊梅醬調味,故名“楊梅圓子”。此菜選用精肉和肥膘肉按7;3的比例分別斬成細茸,放進碗內加入鹽、味精、蔥薑汁、雞蛋清攪打均勻,然後用手擠成像楊梅大小的圓子,滾上面包屑入六成油鍋炸至成熟,顏色金黃,再用水加白糖、醋和楊梅汁熬成滷汁澆在圓子上或者將圓子入“楊梅滷”裹之即成。製成的萊餚呈玫瑰紅色,圓子大小適口,形狀酷似楊梅,其味酸甜適中,耐人回味。

    徽菜代表菜:清燉馬蹄鱉

    ">此菜為徽州水產類傳統名菜,選用徽州山溪沙層中生長的甲魚,形如馬蹄大小,約四兩左右,故稱馬蹄鱉,其品質優良,肉質鮮嫩,膠質豐富,而且無泥土之腥氣。明朝初年,徽州紳士將此菜作為貢品,進貢給朱元璋皇帝,深得其好感,嗣後即為珍品。早在八百多年前,“清燉馬蹄鱉”和“火煲果子狸”就作為徽幫烹調特色的代表作品,併名為“歙味雙壁”而著稱於世。

    菜品以沙地馬蹄鱉為主料,配以火腿或火腿骨佐味,採用清燉的烹飪方法,故名“清燉馬蹄鱉”,又稱“火腿燉甲魚”。具體做法是將甲魚宰殺後洗淨,斬成條塊,焯水後碼在砂鍋內,加火腿肉或火腿骨,放水淹沒,置木炭爐火上大火燒沸,加入冰糖,再用微火細燉,食時原鍋上桌,香氣撲鼻,湯汁清醇,甲魚軟嫩,火腿鹹香,真可謂“原汁原味”,充分體現了徽萊重火功之風格。

    徽菜代表菜:火煲果子狸

    此菜選用果子狸(又稱玉面狸,牛尾狸)為原料,採用微火長時間燉制而成。據《徽州府志》記載,歙州學士在回答宋高宗提問時,即以梅聖俞詩句“雪天牛尾狸,沙地馬蹄鱉”對之,由此可見在八百多年以前,此菜就聞名天下。果子狸,形似狸,喜食樹果而得名,尤其喜食梨,肉質細嫩。

    冬季,徽州人即用高幫砂鍋(又名火煲)將煸香的果子狸肉塊配以火腿、筍塊微火長時間燒燉,食前配以雪梨,並以鹽、味精、胡椒粉、熟豬油等調味,原煲上桌,風味獨特,肉嫩湯醇,既香又爛,口感極好,巧妙的火功使菜餚達到爐火純青、酥爛脫骨地步。

    徽菜代表菜:清燉石雞

    石雞為徽州水產類之名晶,棲息在山澗石縫中,個體較大,每隻重約半斤左右,腹乳白,背黑有條紋,似牛蛙而不同於牛蛙,主要以吃小蟲、蟬、New Beetle、蚱蜢等各種昆蟲為主,喜與毒蛇同居石縫,其肉不僅細嫩、鮮美,而且營養也極為豐富,當地人常說;“夏天吃石雞可以免生痱子、癤子。”

    ">“清燉石雞”的製法是:將石雞摔昏,然後從腹部開刀去除內臟,切成四塊,焯水後放入湯碗,配以火腿片、香菇片,並以冰糖、糯米酒、熟豬油等佐味,連湯碗一起上籠用旺火蒸制而成。此菜湯清見底,香氣誘人,保持原汁原味,鮮醇無比,素以徽萊上品著稱。

    徽菜代表菜:虎皮毛豆腐

    毛豆腐為徽州傳統名菜素菜之珍品,以其特有的風味在徽菜中獨領風騷五百餘年。此萊利用豆腐條進行人工發酵,讓其表面長出一層白色茸毛,經煎、烤、炸後呈虎皮花紋而得名。據說朱元璋有一次兵敗徽州,腹中飢餓難熬,命隨從四處尋找食物,其中有一隨從在草堆中找到逃難百姓藏在此處的幾塊豆腐,豆腐因草堆內溫度適宜而發酵長毛,隨從將此豆腐取回放在炭火上烤熟給朱元璋食用,不料豆腐味道十分鮮美異香,朱元璋食後非常高興。待朱元璋轉敗為勝後,即下令隨軍廚師製作毛豆腐,犒賞三軍。

    從那以後,許多豆腐店也效仿製作,毛豆腐便在徽州山區長期流傳下來。如今流傳的毛豆腐則多用油煎制,尤其用菜油煎制,待兩面金黃表面起皺時,加入蔥、薑末、肉湯、鹽、味精、白糖、醬油調味,燒燴幾分鐘便可出鍋,上桌時,隨帶辣醬佐食,其味鮮醇爽口,芳香誘人,吃時別有一番情趣。

    徽菜代表菜:馬鞍鱔

    相傳在清朝乾隆皇帝入江南時,偶爾遊歷江畔,正見一位老農從田中抓出一條形似蛇的東西,問其名,方得知為鱔。後經老農邀請,乾隆來其家中品嚐,當菜端上桌時,乾隆突問其菜名,老農一時無所答,但他望著盤中鱔魚因受熱而皮縮肉翻,呈中間高兩邊低的拱橋狀,很似“馬鞍石橋”,於是便稱之為“燒馬鞍橋”,後得乾隆高度評價聞名於天下。

    馬鞍鱔的做法是將鮮活鱔魚生殺後,剖腹去除內臟,切成長約4釐米的段,在兩頭約半釐米處各劃一刀,焯水後以五花肉、筍片等用旺火燒沸,中小火長時間燒燉至酥爛,並以醬油、黃酒、糖、味精等調味,最後帶點蔥末以旺火收稠湯汁,淋麻油,撒胡椒粉食之。此菜色澤紅潤,肉質酥爛,膠質豐富,滋味鮮醇,每逢端午前後,正是此菜上市季節。

    ">上面僅講了部分徽系名菜,此外還有蟶乾燒肉、荷葉粉蒸肉、清蒸鷹龜、青螺燉鴨、黃山燉鴿、魚咬羊、香菇盒、雙脆鍋巴、徽州小滷、屯溪醉蟹等菜餚都很有名氣。

    除了萊餚之外,徽州地方的點心、小吃亦頗有名氣。其製作手法精製巧妙,細緻入微,風味獨而聞名遐邇。

    徽菜代表菜:油酥燒餅

    油酥燒餅是徽州傳統的風味點心,目前也有很多店面出售,它採用上等麵粉與素油攪拌製成油酥麵糰,經過卷疊壓後作皮料,選用嫩梅乾菜與豬肥膘(切成小丁)為餡,包成餅狀,然後沾上一層芝麻,貼於大風爐的內壁,以木炭之微火烘烤,烤熟後出爐,似螃蟹之殼,故當地人又稱之為“蟹殼黃”。剛出爐有蟹殼黃,不待入口,便覺奇香濃烈,咬一塊,酥脆爽口,層層剝落,其味雋永。

    徽菜代表菜:鮮菜錁

    鮮菜錁為徽州錁之名品,鮮菜錁在黃山、屯溪、歙縣等地甚為流傳,幾乎家家會做。採用新鮮瓜菜(如青菜、韭菜、菠菜、南瓜等)拌上肉丁,撒上精鹽,配以幹辣椒和味精做成鮮菜餡心,再選用上等麵粉加清水調製成冷水面團,擀成大面皮,包上餡將四面提起皺收緊後稍稍壓扁,再用滾槌壓滾,使鮮菜錁成為圓形,放入平底鍋煎制,待兩面金黃,餡心斷生,即可乘熱食之。

    ">徽菜代表菜:蛋餃

    蛋餃是徽州傳統風味小吃系列,按當地的風俗來講,每年農曆臘月底,為了迎接新春,每家每戶都要做蛋餃,因為蛋餃色澤澄黃,是富貴的象徵。吃了蛋餃就意味著來年交好運氣。

    蛋餃不僅寓意深遠,而且製作流程也非常考究,一般選用軟五花肉製成細茸,配以蔥、姜、酒、白糖和適量豆腐泥再以鹽、味精調味製成餡心待用,再選用新鮮的雞蛋為坯料,將雞蛋磕入碗內加少量鹽攪拌均勻,另取一隻圓口勺放火上燒熱,取一塊肥膘擦之或以熟豬油潤之,以防蛋液沾勺;用湯匙舀適量調製好的蛋液放勺內,邊倒邊旋動手勺,使其形成一塊圓皮,待蛋皮底面凝固而表面未凝固之際,放入餡心,並將其等分疊折,再稍烤片刻,待口封好後即成蛋餃。當地一般食用時採用蒸製法或配以適量配料燴製為常見。

  • 3 # 食知多少

    一說安徽菜,不用說肯定是臭鱖魚了。

    臭鱖魚又稱臭桂魚、桶鮮魚、桶魚,醃鮮魚,是一道漢族傳統名菜,徽州菜的代表之一,在安徽徽州地區(今安徽省黃山市一帶)所謂醃鮮,在徽州本地土話中有臭的意思。這“風味鱖魚”聞起來臭,吃起來香,肉質鮮嫩、醇滑爽口,保持了鱖魚的本味原汁。俗名臭鱖魚。製法獨特,食而得異香。

  • 4 # 我是子優啊

    美食問題?細膩來答。

    ——————以潤物細無聲的細膩傳遞自然健康的理念

    據說在宋朝,宋高宗趙構聽說了徽菜以後,就向身旁的學士汪藻詢問徽菜究竟好在哪裡,汪藻用梅聖俞的兩句詩回答:“沙地馬蹄鱉,雪天牛尾狸。”趙構聽菜名後,饞涎欲滴。馬上讓廚師烹食,味道妙極了,從此徽菜又加入了御膳之中。

    馬蹄鱉,即甲魚。其形狀大小似馬蹄,腹部呈青白色。馬蹄鱉長在沙裡,不像其它池塘裡的甲魚那樣經常在爛泥裡生存,食用時肉質鮮嫩,沒有泥腥味,具有滋補效用,深受食客們的歡迎。今天,人們注重長壽,吃鱉的人多了,可是鱉卻大大減少,很難再看到野生的馬蹄鱉了。“雪天牛尾狸”因其肉質鮮嫩,比羊肉和狗肉的暖性還要大,是冬季的傳統補品。

    徽菜中有一道叫做“一品鍋”的菜,聽起來非常好聽,吃起來更好吃,做起來卻非常簡單。一隻小鍋,最裡面放上一些火腿、木耳和黃花等調料和其他作料,再放上一些冰糖,把要吃的山珍野味放在上面。例如先把難煮的小竹筍等放在最下面,接著再放上山雞或者野兔等野味,最後放上容易爛的豆腐或豆皮,在中間放上一塊五花肉。因為山珍儘管鮮美,無油或者少油都十分清淡。“一品鍋”燒好以後,先從最上邊一層一層向下吃,越吃感覺越好。

    一品鍋背景故事:

    相傳,此菜由明代石臺縣“四部尚書”畢鏘的一品誥命夫人餘氏創制。一次,皇上突然駕臨尚書府作客,席上除了山珍海味外,餘夫人特意燒了一樣徽州家常菜----火鍋。不料皇上吃得津津有味,讚美不絕。後來,皇上得知美味的火鍋竟是餘夫人親手所燒,便說原來還是“一品鍋”!菜名就此一錘定了音。

    一品鍋的歷史文化:

    1. 此菜為福建大型的傳統名菜,相容多種珍貴食品,製作十分考究,烹調方法、盛具、上菜格式及食用意義都各有特色,其聲譽可與福州“佛跳牆”相媲美;2. 本品用料廣泛,上菜時,連鍋上席面,吃時隨人所好自由選擇,饒有情趣。

    正宗的一品鍋,用料豐盛,每一層都會碼上不同的食材。其中最常用到的便是幹筍、豬五花,然後便是油炸豆腐和肉圓,滿滿一整鍋的好食材在咕嘟咕嘟的文火慢燉後,鮮香勁兒便一股腦兒的都湧到了面前。

    “一品鍋”需要材料:

    主料:

    魚翅 500克 鮑魚 400克

    母雞 800克 豬肉(後肘)750克

    海參 500克 鴨肉 1千克

    輔料:

    冬筍600克蘑菇200克草菇200克豬蹄筋300克對蝦500克豬肚500克豬大排500克

    調料:

    食鹽6克醬油50克冰糖500克味精10克姜25克香醋20克白砂糖20克小蔥50克黃酒200克豬油(板油)40克

    具體步驟:

    1.將洗淨的水發魚翅下沸水鍋中,加薑片、蔥各15克、黃酒50克,煮10分鐘撈出,揀去姜蔥,湯不用;

    2.鍋洗淨,放旺火上,加熟豬油40克燒熱,放入魚翅,加白糖10克、黃酒100克、醬油10克,燜10分鐘取出整剔,排入扣碗;

    3.將豬排骨洗淨,斬成數塊排放在魚翅上,加入冰糖25克、味精3克、醬油6克,再加高湯上蒸籠蒸2 小時取出,潷去蒸汁待用,揀去排骨塊他用;

    4.海參洗淨泥沙,切成長1.2 釐米、寬0.6 釐米的長條狀;

    5.鍋置旺火上,倒入清水和海參,加黃酒50克、姜10克、蔥15克、精鹽6克燒10 分鐘,取出海參,湯汁不用;

    6.洗淨的豬肚放開水鍋中燙煮2 分鐘取出,切成排骨塊;

    7.鮑魚切片裝碗中蒸10分鐘取出;

    8.豬腳脫蹄殼,刮淨毛汙,洗淨後,斬大塊;

    9.雞鴨宰殺後,從背部開膛,與豬腳一併下沸水鍋中燙一下,去掉血水,斬大骨排塊;

    10.取大炒鍋一個,底部墊竹箅,將雞鴨蹄筋、海參、豬肚裝入鍋內,上面放冬菇、蝦肉,加醬油50克、冰糖50克、味精10克、黃酒200克、香醋10克、薑片15克、蔥20克及高湯1000毫升,放在木炭爐上煨1.5 小時,取出各料,揀去蔥姜,倒出煨汁待用;

    11.取特製一品鍋一個,冬筍汆熟後切片,在一品鍋中打底;

    12.煨好各料及魚翅、鮑魚分類裝於一品鍋內,草菇、蘑菇作間隔用,倒入煨汁加高湯和雞湯,蓋上鍋蓋,上籠屜用中火蒸半小時;

    13.上菜時,整鍋端上席面。

    細膩小貼士:

    1、海參要洗淨泥沙

    2、薑片放在五花肉上面可以很好地去除肉腥味

    3、隔天準備會更入味

    4、大炒鍋底部墊竹箅,防止物料與鍋底因長時間加熱而粘連

    5、 一品鍋乃是外銅裡錫的特製大平鍋,高10釐米、直徑60釐米。

    一品鍋食材營養價值:

    魚翅(幹):魚翅膠質豐富、清爽軟滑,是一種高蛋白、低糖、低脂肪的高階食品。魚翅含降血脂、抗動脈硬化及抗凝成份,對心血管系統疾患有防治功效;魚翅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有利於滋養、柔嫩面板黏膜,是很好的美容食品。魚翅味甘、鹹,性平,能滲溼行水,開胃進食,清痰消魚積,補五臟,長腰力,益虛癆。鮑魚:鮑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還有較多的鈣、鐵、碘和維生素A等營養元素;具有滋陰、清熱、益精、明目的功能。

    母雞:母雞肉蛋白質的含量比例較高,種類多,而且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有增強體力、強身壯體的作用。母雞肉含有對人體生長髮育有重要作用的磷脂類,是華人膳食結構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來源之一。母雞肉對營養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勞、月經不調、貧血、虛弱等有很好的食療作用。

    豬肘:豬蹄膀營養很豐富,含較多的蛋白質,特別是含有大量的膠原蛋白質,和肉皮一樣,是使面板豐滿、潤澤,強體增肥的食療佳品。豬肘,味甘、鹹,性平;有和血脈、潤肌膚、填腎精、健腰腳的作用。

    海參(水浸):海參含膽固醇低,脂肪含量相對少,對高血壓、冠心病、肝炎等病人及老年人堪稱食療佳品,常食對治病強身很有益處。海參含有硫痠軟骨素,有助於人體生長髮育,能夠延緩肌肉衰老,增強機體的免疫力。海參微量元素釩的含量居各種食物之首,可以參與血液中鐵的輸送,增強造血功能。最近美國的研究學者從海參中萃取出一種特殊物質--海參毒素,這種化合物能夠有效抑制多種黴菌及某些人類癌細胞的生長和轉移。食用海參對再生障礙性貧血、糖尿病、胃潰瘍等均有良效。海參性溫,味甘、鹹;具有滋陰補腎、壯陽益精、養心潤燥、補血、治潰瘍等作用。

    鴨:鴨肉中的脂肪酸熔點低,易於消化。所含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較其他肉類多,能有效抵抗腳氣病,神經炎和多種炎症,還能抗衰老。鴨肉中含有較為豐富的煙酸,它是構成人體內兩種重要輔酶的成分之一,對心肌梗死等心臟疾病患者有保護作用。鴨肉性寒涼,性寒,味甘,鹹,主大補虛勞。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養胃生津,止咳自驚,消螺螄積。一般人都適合食用,尤其體熱、上火、虛弱、食少、便秘、水腫、心臟病、癌症患者和放療、化療後的病人宜食。

    ——————以潤物細無聲的細膩傳遞自然健康的理念

  • 5 # 叄餐君

    徽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徽菜起源於秦漢,興於唐宋,盛於明清,在清朝中、末期達到了鼎盛,徽菜是徽州的地方特色,其獨特的地理人文環境賦予徽菜獨有的味道,由於明清徽商的崛起,這種地方風味逐漸進入市肆,流傳於蘇、浙、贛、閩、滬、鄂以至長江中、下游區域,具有廣泛的影響,明清時期一度居於八大菜系之首。代表菜品:徽州毛豆腐、紅燒臭鱖魚、火腿燉甲魚,紅燒果子狸、醃鮮鱖魚、黃山燉鴿等等。

    宋高宗曾問歙味於學士汪藻,汪藻舉梅聖俞詩對答“雪天牛尾狸,沙地馬蹄鱉”。牛尾狸即果子狸,又名白額。據《徽州府志》記載,早在南宋間,用徽州山區特產"沙地馬蹄鱉,雪天牛尾狸"做菜已聞名各地。

    徽菜起源於徽州府城歙縣(古徽州),徽菜發端於唐宋,興盛於明清,民國間徽菜在績溪繼續進一步發展。安徽省宣城市績溪縣被授予中國徽菜之鄉稱號,每年均舉辦國際徽菜飲食文化節。

    徽菜,是中國傳統的八大菜系之一。起源於古徽州其名稱貫穿並伴隨了800多年的徽州歷史建制,其發端可以追溯至更早之前。中國的八大菜系各自產生並發展於古代不同的歷史時期、獨特的地理自然環境以及其特有的地域飲食習慣,它與地緣有關,而不是以行政省份為單位而劃分出的籠統概念。根據不同菜系的影響力,既有跨越省份,也有幾個菜系同時存在於一省之內的情況,經過長年累月,歲月更迭,各菜系之間相互滲透、取長補短,除了尤其顯著的地域特色之外,也更多的趨於共通。“徽”是徽州的簡稱,“徽菜”因徽州而得名,其因徽州商人的崛起而興盛,又因徽商的沒落而衰弱。徽州商幫的發跡對飲食的講究進而刺激了家鄉飲食業的發展,不僅使得徽菜的層次提高,成為宴請應酬的必備,也促使徽菜館遍佈全國各地。徽商走到哪,哪裡就有徽菜的影子。在徽廚遍天下的時代,徽州菜餚達到鼎盛,經營者不僅繼承徽菜的烹飪傳統,把徽州人的食俗傳到異鄉他幫,還吸取各幫烹飪技術之所長,樣樣烹飪入味。發展出的菜品有:全家福、鳳還巢、炒鱔糊、楊梅丸子、沙地鯽魚、銀芽山雞、紅燒划水、五色繡球、三蝦豆腐、翡翠蝦仁、紅燒大烤、蜜汁火方、腐乳炸肉、雪映紅梅、火煺燒邊筍、松鼠溜黃魚、砂鍋鴨餛飩等數百種。 如今徽菜中還保留了一品鍋、刀板香、醃鮮臭鱖魚、虎皮毛豆腐、問政筍、火腿燉甲魚、黃山雙石(石蛙燉石耳)、楊梅圓子、鳳燉牡丹、荷葉粉蒸肉、青螺燉鴨 、中和湯 等傳統佳餚。

    徽菜的主要特點:烹調方法上擅長燒、燉、蒸,而爆、炒菜少,重油、重色,重火功等

    徽菜的形成與江南古徽州獨特的地理環境、人文環境、飲食習俗密切相關。綠樹叢蔭、溝壑縱橫、氣候宜人的徽州自然環境,為徽菜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徽菜原料。得天獨厚的條件成為徽菜發展的有力物質保障,同時徽州名目繁多的風俗禮儀、時節活動,也有力的促進了徽菜的形成和發展。在績溪,民間宴席中,縣城有六大盤、十碗細點四,嶺北有吃四盤、一品鍋,嶺南有九碗六、十碗八等。

    梅聖俞詩對答“雪天牛尾狸,沙地馬蹄鱉”。牛尾狸即果子狸,又名白額。徽菜系在烹調技藝上擅長燒、燉、蒸,而爆、炒菜較少,重油、重色、重火功。

    一是就地取材,以鮮制勝。徽地盛產山珍野味河鮮家禽,就地取材使菜餚地方特色突出並保證鮮活。二是善用火候,火功獨到。根據不同原料的質地特點、成品菜的風味要求,分別採用大火、中火、小火烹調。三是嫻於燒燉,濃淡相宜。除爆、炒、熘、炸、燴、煮、烤、焐等技法各有千秋外,尤以燒、燉及燻、蒸菜品而聞名。四是注重天然,以食養身。徽菜繼承了祖國醫食同源的傳統,講究食補,這是徽菜的一大特色。

    徽菜的鼎盛時期,正是徽商獨霸中國的時期。徽州商人在一定程度上,給徽州菜的傳播與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關於徽菜的傳播與發展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是說,當時徽商談生意、應酬或是好友聚會都會擺上一桌家鄉菜,以示為對待貴賓的尊重。因為徽菜的取材以及特色是獨具一格的,十分具有代表性。於是徽菜開始邁向注重品質、多元化發展的趨勢。

    二是說,徽州商人遍佈天下,根在徽州,口味也在家鄉,所以有求必有供。於是遍佈全國的徽菜館開始陸續出現。這也推動了徽菜體系的發展。

    明代晚期至清代乾隆末年是徽商的鼎盛時期,實力及影響力位居全國10大商幫之首,其足跡幾遍天下,徽菜也伴隨著徽商的發展,逐漸聲名遠揚。哪裡有徽商,哪裡就有徽菜館。徽州人在全國各地開設徽館達上千家,僅上海就有140多家,足見其涉及面之廣,影響力之大。

    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徽菜經過歷代徽廚的辛勤勞動,兼收幷蓄,不斷總結,不斷創新。以就地取材,選料嚴謹,巧妙用火,功夫獨特,擅長燒燉,濃淡適宜,講究食補,以食補身,注重文化,底蘊深厚的特點而成為雅俗共賞,南北兼宜,獨具一格,自成一體的著名菜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少年三國志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