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許多謙0768

    楊僕、荀彘二人是西漢名將,楊僕是河南省洛陽市宜陽縣南灣村人,主要有東移函谷關和南下平叛之功。荀彘是太原廣武人,因其善於駕車,任侍中,多次以校尉職務隨從大將軍征戰。

    公元前108年,漢武帝派兵平定北韓,在北韓設樂浪、玄菟、臨屯、真番四郡,隸屬幽州。可是平定北韓的左將軍荀彘和樓船將軍楊僕一回朝,漢武帝就下令把他們處死,這其中原因要從這場平朝之戰之前說起。

    在漢朝建國後,燕華人衛滿流亡到北韓,他和燕王聚集真番、北韓及原燕、齊的逃亡者,梳椎形髮髻,在王險城建都,自稱北韓王,並侵略、招降周圍小國和部落,統轄的區域達數千裡。在漢武帝時期,衛滿的孫子衛右渠繼位北韓王,而此時周圍的許多小國想上書要求拜見漢天子,被衛右渠阻止,因此,漢武帝派涉何前往北韓責備衛右渠,但衛右渠不為所動。於是,漢武帝命大軍兵分兩路征討衛右渠,一路從齊地乘船渡過渤海,一路從遼東郡出發。但衛右渠調兵據守險要,所以漢軍出師不利,兩路軍隊都吃了敗戰。

    衛右渠雖然取得了兩場勝利,但明白自己終究無法與大漢相抗衡,所以會見了漢武帝另派來的將領衛山,表示願意投降,派自己的兒子隨衛山去漢朝謝罪,可是衛右渠給兒子派了一萬多兵士隨從。這令衛山和荀彘都懷疑北韓人的動機,於是便向衛右渠兒子提出隨從不能攜帶兵器,可衛右渠的兒子也開始心生疑慮,怕衛山和荀彘想要欺騙並殺害自己,於是又率領回到北韓。衛山無功而返,漢武帝認為衛山無能,殺了他,然後又令荀彘和楊僕重新攻打北韓。

    荀彘率軍從西北方向直逼王險城下,楊僕也前去會師,駐軍於王險城南,打了幾個月也未能攻下王險城。這時在戰略上這二位將軍有了分歧:荀彘想要強攻,而楊僕想要招降。荀彘竭力攻城,楊僕卻暗中與北韓大臣取得聯絡,雙方往來會談。所以兩位將軍不能相互協調,無法共同對敵。

    漢武帝獲知這一情況後很生氣,就派濟南太守公孫遂前去督責荀彘與楊僕,並授予公孫遂有臨機處置之權,可公孫遂到達北韓卻和荀彘一起把楊僕逮捕起來,這可不是漢武帝的本意,並且公孫遂此舉有矯詔的嫌疑,所以公孫遂回去之後就被砍了頭。

    而入朝大軍的荀彘在合併了楊僕的軍隊後,兵力更勝,加緊攻打王險城,北韓韓陰等大臣受不了了,在元封三年,尼溪相參派人殺了北韓王衛右渠,向漢朝投降。平定北韓戰爭至此結束,左將軍荀彘一回到京城,便被漢武帝下令斬首棄市,理由是荀彘犯了爭功而相互嫉妒,違背作戰計劃之罪。而楊僕也因犯了擅自行動之罪,被判處死刑,但他用錢贖了罪,貶為庶民。

  • 2 # 耳食記

    荀彘被處死了,楊僕沒死,花錢贖罪成了庶人。《史記·北韓列傳》載:

    左將軍徵至,坐爭功相嫉,乖計,棄市。樓船將軍亦坐兵至洌口,當待左將軍,擅先縱,失亡多,當誅,贖為庶人。

    這兩人都是因在征伐北韓時所犯的罪過而被漢武帝判處死刑。

    當時的北韓是衛滿北韓。衛滿是秦漢之交的人,本出身燕國。劉邦稱帝后,封盧綰為燕王,後來盧綰反叛逃往匈奴,衛滿趁機召集了千餘人,“魋結蠻夷服”,椎發易服,向東渡過浿水(大同江),又募集齊、燕的亡命之徒,勢力大增,進而推翻了箕子北韓,稱王,建都王險城(平壤)。

    衛滿稱王后,向漢朝稱臣納貢,“為外臣,保塞外蠻夷”,成了漢朝的藩屬。但到了他的孫子衛右渠為王時,大量招誘漢朝的流民前去定居,惹來朝廷不滿,同時衛右渠又不肯再向朝廷納貢。而此時漢朝的當政者正是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如何忍得,便派出使者前去問責衛右渠,但衛右渠態度強硬,把使者趕了回去。

    這下徹底惹怒了漢武帝。元封二年,漢武帝募集刑徒為軍,討伐衛右渠,“遣樓船將軍楊僕從齊浮渤海,兵五萬人;左將軍荀彘出遼東”,一路從齊地渡渤海,一路出遼東,兩路大軍圍攻北韓。

    衛右渠憑藉地利,據險以守,在開戰初期竟然打退了兩路大軍。

    漢武帝見作戰不利,又派出使者衛山前去北韓宣諭,“乃使衛山因兵威往諭右渠”,衛右渠雖是在軍事上取得了勝利,但自知國力不能與漢朝相抗,態度軟化,決定派太子入朝請罪,“遣太子入謝,獻馬五千匹,及饋軍糧”,同時派了一萬多人跟隨。使者衛山與左將軍荀彘商議了下,覺得太子隨從過多,可能有詐,便強行要求北韓太子的人馬繳械,太子也怕是漢人的計策,不肯答應,最終又回到北韓去了。

    漢武帝聽得衛山的回報,大怒,立時便誅殺了他。(可憐的衛山。)

    此後,荀彘和楊僕再次合攻北韓。荀彘從西北而進,攻破了北韓的浿水上軍,幷包圍了王險城的西北邊;楊僕也攻到了王險城下,居於城南。衛右渠在城中堅守。

    就在這時,這兩名領軍大將發生了衝突。荀彘本是武帝的侍中,非常受寵信,此時又勝了幾仗,軍心大盛,因此極力主張強攻;而楊僕渡海而來,士卒傷亡很多,便極力主張議和。北韓趁機派人找到楊僕說要向他投降,而荀彘則是三番五次找楊僕約定開戰日期。楊僕猶猶豫豫,拿不定主意,戰事便一直拖延著。

    漢武帝見戰事拖延,不知何故,便又派濟南太守公孫遂前去查問,還給予其便宜行事之權。沒想到公孫遂到了軍中,僅僅聽了荀彘一面之詞,便夥同他把楊僕給抓了,同時兼併了楊僕的軍隊。隨後公孫遂自以為立下大功,回去向武帝報信,武帝大怒,“天子誅遂”,把他給殺了。

    雖然如此,但荀彘併合兩軍後,再無掣肘,開始猛攻王險城。軍威之下,城中生變,北韓的大臣們合謀殺死了衛右渠,開門投降,北韓平定。此後武帝在北韓故地設郡,便是樂浪、玄菟、真番、臨屯這所謂的“漢四郡”。

    雖然這場征伐北韓的戰爭最終依舊是勝了,但戰爭中兩名將領的表現引得漢武帝十分不滿。荀彘回朝後,便被武帝以“爭功嫉妒,違背作戰計劃”之罪,判處死刑;而楊僕也被以“擅自出兵攻擊敵人,致使傷亡過多”的罪名同樣判處死刑,但可能是楊僕有錢吧,花錢贖去了罪,但也依舊被貶為了平民。

    打了勝仗,為朝廷開疆拓土,按說也是封侯之功,最後非但沒功,反倒被誅,真是天威難測,算是兩個倒黴蛋。

  • 3 # 奶粉的搬運工

    當時的北韓是衛滿北韓。衛滿是秦漢之交的人,本出身燕國。劉邦稱帝后,封盧綰為燕王,後來盧綰反叛逃往匈奴,衛滿趁機召集了千餘人,“魋結蠻夷服”,椎發易服,向東渡過浿水(大同江),又募集齊、燕的亡命之徒,勢力大增,進而推翻了箕子北韓,稱王,建都王險城(平壤)。

    衛滿稱王后,向漢朝稱臣納貢,“為外臣,保塞外蠻夷”,成了漢朝的藩屬。但到了他的孫子衛右渠為王時,大量招誘漢朝的流民前去定居,惹來朝廷不滿,同時衛右渠又不肯再向朝廷納貢。而此時漢朝的當政者正是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如何忍得,便派出使者前去問責衛右渠,但衛右渠態度強硬,把使者趕了回去。

    這下徹底惹怒了漢武帝。元封二年,漢武帝募集刑徒為軍,討伐衛右渠,“遣樓船將軍楊僕從齊浮渤海,兵五萬人;左將軍荀彘出遼東”,一路從齊地渡渤海,一路出遼東,兩路大軍圍攻北韓。

    衛右渠憑藉地利,據險以守,在開戰初期竟然打退了兩路大軍。

    漢武帝見作戰不利,又派出使者衛山前去北韓宣諭,“乃使衛山因兵威往諭右渠”,衛右渠雖是在軍事上取得了勝利,但自知國力不能與漢朝相抗,態度軟化,決定派太子入朝請罪,“遣太子入謝,獻馬五千匹,及饋軍糧”,同時派了一萬多人跟隨。使者衛山與左將軍荀彘商議了下,覺得太子隨從過多,可能有詐,便強行要求北韓太子的人馬繳械,太子也怕是漢人的計策,不肯答應,最終又回到北韓去了。

    漢武帝聽得衛山的回報,大怒,立時便誅殺了他。(可憐的衛山。)

    此後,荀彘和楊僕再次合攻北韓。荀彘從西北而進,攻破了北韓的浿水上軍,幷包圍了王險城的西北邊;楊僕也攻到了王險城下,居於城南。衛右渠在城中堅守。

    就在這時,這兩名領軍大將發生了衝突。荀彘本是武帝的侍中,非常受寵信,此時又勝了幾仗,軍心大盛,因此極力主張強攻;而楊僕渡海而來,士卒傷亡很多,便極力主張議和。北韓趁機派人找到楊僕說要向他投降,而荀彘則是三番五次找楊僕約定開戰日期。楊僕猶猶豫豫,拿不定主意,戰事便一直拖延著。

    漢武帝見戰事拖延,不知何故,便又派濟南太守公孫遂前去查問,還給予其便宜行事之權。沒想到公孫遂到了軍中,僅僅聽了荀彘一面之詞,便夥同他把楊僕給抓了,同時兼併了楊僕的軍隊。隨後公孫遂自以為立下大功,回去向武帝報信,武帝大怒,“天子誅遂”,把他給殺了。

    雖然如此,但荀彘併合兩軍後,再無掣肘,開始猛攻王險城。軍威之下,城中生變,北韓的大臣們合謀殺死了衛右渠,開門投降,北韓平定。此後武帝在北韓故地設郡,便是樂浪、玄菟、真番、臨屯這所謂的“漢四郡”。

    雖然這場征伐北韓的戰爭最終依舊是勝了,但戰爭中兩名將領的表現引得漢武帝十分不滿。荀彘回朝後,便被武帝以“爭功嫉妒,違背作戰計劃”之罪,判處死刑;而楊僕也被以“擅自出兵攻擊敵人,致使傷亡過多”的罪名同樣判處死刑,但可能是楊僕有錢吧,花錢贖去了罪,但也依舊被貶為了平民。

    打了勝仗,為朝廷開疆拓土,按說也是封侯之功,最後非但沒功,反倒被誅,真是天威難測,算是兩個倒黴蛋。

  • 4 # 瓊林夜話

    蟹妖~~

    因為兩人都不聽話,一個擅自出兵,一個陰險爭功。

    元封二年,漢武帝命涉何前往北韓,希望北韓王衛右渠能臣服漢朝,稱臣納貢,衛右渠拒絕了。涉何回到漢朝邊界時,想到自己沒有完成使命,便心生一計,殺死了前來送涉何回漢朝的高官。涉何把這件事報告給了漢武帝,武帝非常欣賞涉何的舉動,不僅沒有責怪,還獎賞了他,拜涉何為遼東東部都尉。但是,北韓這邊就不滿意了,於是發兵攻打涉何,這一下,兩國就短兵相接了。

    武帝招募天下犯了死罪的人,前往北韓打仗,樓船將軍楊僕從齊地走海路,左將軍荀彘從遼東走陸路,水陸並進,共同攻打北韓。

    楊僕走海路直接到了北韓都城王險,結果因為兵少,又不熟悉環境,被打個落花流水。荀彘也首戰失利。

    後來,荀彘進軍王險城,在西北紮營,楊僕在則在城南紮營。楊僕主張議和,荀彘主張攻城,北韓就派使者暗地裡與楊僕聯絡,請求議和。荀彘久攻不下,便約楊僕一起攻城,楊僕卻不予理會。求功心切的荀彘便聯合武帝派來的使者拿下了楊僕,將兩軍併為一軍,最終攻破了王險。

    然而,荀彘因為爭功,被棄市,楊僕則因為沒有按約擅自攻打北韓,致使漢軍損失慘重,而被廢為庶人。

  • 5 # 衣賜履讀通鑑

    只能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實在讓人費解。

    漢武開疆之平北韓國

    衣賜履按:對於北韓與天朝的關係,我始終不甚了了,印象裡似乎是武王滅商時,商紂哪個叔父跑到北韓,建立了一個王國。但畢竟記錄得過於簡單,似更宜歸於傳說。而武帝劉徹,還真就把北韓大部納入了中國的版圖,結結實實設了四個郡,而非那種說不清道不明的藩屬國。

    戰國時期燕國(首都薊城,北京市)全盛之時,曾經佔領真番(北韓信川市)、北韓(北韓平壤市)為屬地,設定官吏,修築要塞。秦滅掉燕國之後,真番、北韓脫幅而去。漢朝興起後,因距離遙遠,難於守禦,所以只重修了秦朝時的原有邊塞,以浿水(北韓半島清川江,浿讀如沛)作為邊界,由漢朝設定的燕國管轄。前195年,燕王盧綰謀反,投降匈奴。燕華人衛滿聚集親信一千餘人,把頭髮結辮,身穿蠻夷服裝向東逃出邊塞,渡過浿水,在秦朝放棄的空地上定居,自立為王,逐漸將真番、北韓的蠻夷部族和從燕國逃出的人歸於自己的統治之下,建都王險城(北韓平壤市。稱北韓王國,也稱衛氏北韓)。

    衣賜履說:衛滿頭髮結辮,身穿蠻夷服裝,應該也有相應的理由。

    到漢惠帝、高後時期,因天下剛剛安定不久,遼東郡(遼寧省遼陽市)太守便與衛滿約定,由衛滿作為漢朝的藩屬,負責阻止其他蠻夷部落侵擾漢朝邊塞,但如果各蠻夷部落的首領要到漢朝晉見天子,衛滿不得阻撓。遼東太守向朝廷彙報,朝廷嘉許,同時對北韓給予大量賞賜援助,衛滿利用漢朝的支援向外蠶食擴張,真番、臨屯(南韓江陵市)都來臣服歸屬,衛滿控制地域擴大到方圓數千裡。

    王位傳至衛滿的孫子衛右渠時,衛氏北韓招降的漢朝逃亡之人越來越多,而衛右渠又從來未到長安朝見過漢朝天子。辰國國君(位於北韓半島南部,是一個組織鬆懈的部落聯盟)想要上書漢朝,晉見天子,但被衛氏北韓阻隔未能成行。

    前109年,劉徹派使臣涉何前往王險城與衛右渠談判,但衛右渠不肯接受詔令。涉何返回,到達邊界時,刺殺了護送他的北韓將領,然後渡過浿水,馳入漢朝邊塞。向劉徹報告說,北韓不願歸附,我殺死了他們的名將。劉徹認為涉何做得對,未加責問,任命他為遼東郡東部都尉(駐地在遼寧省鳳城縣東北)。北韓王國豈能嚥下這口氣?派奇兵攻擊遼東郡,格殺涉何。

    衣賜履說:涉何刺殺北韓將領,這是個什麼性質的事件?

    劉徹接到報告後,對北韓擊斬涉何,以及拒抗漢朝的態度,大光其火,決定收拾北韓。於是,招募天下犯有死罪的人當兵,由樓船將軍楊僕率領,從齊國渡渤海,左將軍荀彘從遼東郡出發,跨越馬訾水(即鴨綠江,訾讀如資),海陸兩路夾攻。

    衣賜履說:荀彘以前曾數次跟隨大將軍衛青攻擊匈奴,雖未封侯,但做到將軍,戰力當不容小覷。此番,荀彘以左將軍身份領兵,左將軍為重號將軍,地位應在樓船將軍楊僕之上(重號將軍、雜號將軍,可參見拙文《漢武開疆之滅南越國(下)》)。此番出兵,軍士多為犯有死罪的人,可以想見,彼時,刑獄之廣,到了什麼地步。

    前108年,漢軍進入北韓境內,衛右渠派兵抵抗。楊僕率領齊國軍隊七千人先行抵達王險城。衛右渠據城堅守,探知楊僕兵力單薄,索性先下手為強,出奇兵襲擊楊僕。楊僕軍團潰散,逃入山中,過了十幾天才逐漸收攏。荀彘率部抵達浿水,遭遇北韓軍隊,不能突破。

    劉徹見兩位將軍如此狼狽,便想展開政治攻勢,派衛山前往北韓,藉助軍事壓力,勸衛右渠歸順。衛右渠見到衛山,行禮道歉,說,我本願意歸降,但又害怕兩位將軍向我使詐,把我給做了,如今見到天子信節,所以再次請求歸降。於是,衛右渠派太子前往漢朝謝罪,並獻馬五千匹,又為漢軍提供糧秣。太子率眾一萬餘人,全副武裝,即將渡過浿水。面對北韓龐大的護送軍隊,衛山和荀彘擔心會出變故,便對太子說,既然北韓已經歸順朝廷,太子到長安朝覲,應由中國護衛,不需要北韓武裝部隊保駕。北韓太子一聽,也怕衛山和荀彘用計殺他,於是不肯渡過浿水,帶人返回。衛山回京報告劉徹,劉徹責備衛山敗事,斬首。

    衣賜履說:看到這裡,瞠目結舌,劉徹這是得了什麼病?

    於是,再次開戰。荀彘大破北韓軍隊,渡過浿水,向前推進,逼臨王險城下,包圍西北兩面,楊僕則屯兵城南。衛右渠堅決守城,漢軍一連數月未能攻下。荀彘率領的燕、代地區兵卒大多強勁剽悍;而楊僕所率齊國兵卒因曾經遭到敗亡,全都心懷恐懼,手下將領也感到慚愧不安,所以在圍困王險城時,傾向於和平解決。荀彘不斷髮動猛攻,北韓就暗中派人與楊僕私下商議投降之事。荀彘幾次和楊僕商量共同攻城的日期,但楊僕想與北韓私定和約,所以不與荀彘會合。荀彘也派人尋找機會勸說北韓歸降,但北韓偏偏不肯向他投降,只想向楊僕投降,於是,荀彘、楊僕心存芥蒂。荀彘琢磨,楊僕先前曾經兵敗,犯下喪失所屬部隊之罪,而今與北韓私相友善,而北韓又不歸降,所以懷疑他有背叛的陰謀,但未敢發動。

    衣賜履說:我感到,這裡面有兩點,一是荀彘、楊僕,應有一方為主導,而劉徹未加以明確,才導致兩人不能下定作戰決心;二是楊僕新敗,而荀彘氣勢正盛,楊僕不願荀彘立功,倘與荀彘合作,功勞全是荀彘的,楊僕及手下沒有功勞,這種想法非常要命,然而又幾乎無可避免。

    劉徹因為荀彘、楊僕二人包圍王險城後行動不一致,軍隊許久不決戰,所以派濟南郡(山東省章丘市)太守公孫遂前往糾正,並授權公孫遂遇事可以相機行事。公孫遂到達後,荀彘說,北韓早就應當攻下,拖了這麼久還未攻下,是因為楊僕好幾次不按照約定的日期會合。又將平時自己對楊僕的懷疑一一告訴公孫遂,說,現在這樣還不先發制人,恐怕會成大禍。公孫遂也同意荀彘的看法,便用天子符節召楊僕來荀彘軍營議事。楊僕一到,立即被捆得結結實實,楊僕手下人馬,全由荀彘統一指揮。公孫遂上報劉徹,劉徹下令,將公孫遂處死。

    衣賜履說:誰能告訴我,劉徹為什麼斬公孫遂?本年劉徹虛歲四十九歲,為何有如老年痴呆?還是史書記錄有誤?還是另有眼線,向劉徹彙報了我們不知道的其他情況?

    荀彘加大攻城力度。北韓國宰相路人、韓陰、尼谿(音意皆同溪)、參(姓不詳),將軍王唊(讀如頰)等相互商議說,當初打算投降楊僕,如今楊僕被逮捕,只有荀彘一人指揮漢軍,攻擊越來越猛,恐怕我們擋不住,而大王偏偏不肯向荀彘投降。哥兒幾個商量不如私下投奔荀彘,於是韓陰、王唊、路人投向漢軍大營,路人死於半途之中。

    夏季,宰相尼谿、參,派人殺死衛右渠,前來投降。漢軍尚未開進王險城時,原衛右渠的大臣成己降而復叛,荀彘命衛右渠的兒子衛長、宰相路人的兒子路最,勸告北韓民眾歸順漢朝。王險城人民起而攻殺成己,北韓王國遂亡。

    漢朝因此而平定北韓,設定樂浪郡(北韓平壤市)、臨屯郡(南韓江陵市)、玄菟郡(北韓咸興市)、真番郡(南韓首爾市)。封參為澅(讀如畫)清侯,韓陰為荻苴(讀如迪駒)侯,王唊為平州侯,衛長為幾侯;路最因老爹路人為降漢而死,頗有功勞,封為涅陽侯。

    衣賜履說:這四個郡,並沒有包括北韓半島全境,但北韓半島的絕大部分曾經納入中國版圖,則是不爭之事實。

    荀彘被召回長安,劉徹以爭功相嫉、計謀乖戾的罪名將其當眾斬首。楊僕也因當初兵至列口(列水入海處。列水,今大同江),本應等待與左將軍會合,卻擅自先行,造成很大傷亡,其罪本應斬首,贖身後成為平民。

    衣賜履說:誰能告訴我,誰能告訴我,劉徹為什麼要斬荀彘?我實在沒辦法評論了。柏楊先生注:荀彘的冤獄,是一個分水嶺。劉徹的智力開始走下坡,以後越來越昏庸兇暴,只憑一高興或一不高興,完全受自己情緒控制,被左右親信的小人物撥弄於手心之上。容忍汲黯的美德,已不再現。所以接著是殺宰相、殺妻子、殺親生兒女、奪取汗血馬,一團黑暗血腥,除非他死,黑暗血腥不止。

  • 6 # 明月輕倚深秋

    公元前108年,西漢平定北韓,在北韓設樂浪、玄菟、臨屯、真番四郡,隸屬幽州。但令人意外的是,平定北韓的功臣左將軍荀彘和樓船將軍楊僕剛剛回朝,漢武帝就下令把他們處死。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北韓與中國的關係,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時期。西漢史學家班固曾說:“玄菟、樂浪,本箕子所封。”箕子就是商紂王的叔父胥餘。在商周政權交替與歷史大動盪的時代中,胥餘因其道不得行,其志不得遂,"違衰殷之運,走之北韓",建立東方君子國(北韓)。

    戰國時期,北韓隸屬燕國。後來秦國滅掉燕國,北韓這才成了遼東郡以外的邊界國家。

    漢朝建國後,燕王盧綰造反,跑到匈奴。燕華人衛滿也流亡於外,聚集真番、北韓及原燕、齊的逃亡者,梳椎形髮髻,穿蠻夷服裝,在王險城建都,自稱北韓王,並利用西漢無力征討之機,侵略、招降周圍小國,逐步擴大勢力範圍,統轄的區域達數千裡。

    到漢武帝時期,衛滿的孫子衛右渠繼位北韓王。此時,投奔北韓的漢朝人越來越多,真番周圍的許多小國想上書要求拜見漢天子,也被衛右渠阻止。因此,元封二年(前109),漢武帝派涉何前往北韓責備衛右渠,但衛右渠不肯接受漢朝詔命。

    於是,漢武帝下令招募被赦免的罪人,由樓船將軍楊僕與左將軍荀彘統領,一路從齊地乘船渡過渤海,一路從遼東郡出發,攻打北韓,征討衛右渠。

    但衛右渠調兵據守險要,所以漢軍出師不利,兩路軍隊都吃了敗戰。漢武帝對此十分不滿,另派衛山出使北韓,憑兵威明告衛右渠。

    衛右渠雖然取得了兩場勝利,但其實力終究無法與大漢朝相抗衡,所以只好會見了衛山,叩頭謝罪,表示願意投降,並獻上五千匹馬,又向在北韓的漢軍贈送軍糧,派自己的兒子隨衛山去漢朝謝罪。

    不過,衛右渠給負責前去漢朝請罪的兒子派了一萬多全副武裝的隨從。這令衛山和荀彘都十分擔心,懷疑北韓人會叛變,於是便對衛右渠的兒子說,既然已投降歸順,應當命令隨從不要攜帶兵器。此話一出,衛右渠的兒子也開始心生疑慮,懷疑衛山和荀彘想要欺騙並殺害自己,於是又率領自己的隨從回到北韓。

    衛山無功而返,漢武帝認為衛山無能,殺了他,然後又令荀彘和楊僕重新攻打北韓。

    荀彘率軍從西北方向直逼王險城下,楊僕也前去會師,駐軍於王險城南。但荀彘與楊僕攻打王險城,打了幾個月也未能攻下。之所以如此,除了衛右渠堅守王險城外,還與荀彘與楊僕在對待北韓的策略上出現了分歧有個。

    他們的分歧是:荀彘想要強攻,而楊僕想要招降。荀彘竭力攻城,楊僕卻暗中與北韓大臣取得聯絡,商量投降的事,雙方往來會談,還沒有作出最終決定。因此,荀彘屢次與楊僕商定同時進擊的日期,而楊僕只想儘快與北韓達成降約,不派兵與荀彘會合。兩位將軍不能相互協調,無法共同對敵。

    漢武帝獲知前線情況,惱怒地說,將帥無能啊!然後派濟南太守公孫遂前去督責荀彘與楊僕,並授予公孫遂有臨機處置之權。不料公孫遂到達北韓,卻只聽了荀彘的一面之詞,便把楊僕逮捕起來,並把他的軍隊合併到荀彘手下,然後便屁顛屁顛地回去向漢武帝報告。漢武帝這個氣啊,直接一刀就把公孫遂當場斬殺了。

    不過公孫遂錯有錯著,至少他這麼做,前線的作戰思想終於統一了。荀彘在合併了楊僕的軍隊後,加緊攻打王險城,北韓路人、韓陰等大臣終於受不了了,相約向漢軍投降。

    元封三年(前108),尼溪相參派人殺了北韓王衛右渠,向漢朝投降。至此,漢朝終於平定了北韓。

    在平定北韓中,左將軍荀彘可謂居功至偉,但他剛回到京城,便被漢武帝下令斬首棄市,理由是荀彘犯了爭功而相互嫉妒,違背作戰計劃之罪。而楊僕也因犯了擅自搶先攻擊敵人,致使傷亡很多之罪,被判處死刑,但他用錢贖了罪,免除死刑,成為平民百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說說看古人是怎樣寫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