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學實踐小課堂

    沒有,三星堆位於四川。

    而夏王朝按照歷史記載,應該位於河南,山西,河北一帶。

    河南二里頭文化,應該是夏朝的組成。

  • 2 # 我是小羚羊

    三星堆文明不能直接證實夏王朝的存在。夏王朝是文字記載下來的,沒有實物和城址佐證。相信隨時間推移,考古會有發現!

  • 3 # 古城金地140787426

    文明需要有文字支援的。

    賈湖文字已經在九千年到七千年前出現了,說明已經進入了文明時代。為什麼不多宣傳宣傳中國的文明?

    文明首先要有文字表達清楚明白叫——文明,這就是定義。

    離開了文字,文明就不存在。

    大家都說世界上的文明古國只有中國了。

    為什麼只有中國了?中國和別的文明古國有哪些不一樣嗎?

    對比以後就明白了什麼叫文明。

    國際上認同文明的三個條件:1,城市遺址不存在了嗎?答案不是。2,是他們的文字不存在了嗎?答案也不是。3,是他們的宗教信仰不存在了嗎?答案還不是。

    上面的條件各個古國都存在,為什麼說他們的古代文明失落了?只有中國文明還存在呢?

    只有一個答案就是三個依據 不正確。

    正確的答案就是: 他們的古老文字現在沒人使用了,文不明瞭。只有中國的古老文字還在使用。

    他們失落文明的原因就是文字已經看不懂看不明白了。中國的文字還能看懂看明白。這就是 區別。

    中國文化的根就是文字的使用。離開了這個根文明不存在了,文化不存在了。

    原始和文明是兩個大家認為相反詞意。如果,在原始大森林裡有人迷失了方向,那麼他就很難走出去了。但是,有一個符號出現在他的面前,上面有個↑箭頭指出方向,如果能明白他就會得救。原始和文明就從這裡分開了。那個有↑就是象形文字。沒有字的是原始森林,有了文字就能看明白出去方向。

    人與高階動物比,人本身就是高階動物。智慧接近人的猩猩,還是海豚人和它們比,人有文字,它們沒有。人可以把所有的事物記錄下來,把世世代代的經驗記錄下來,傳給後代,而別的動物不能。

    人和動物的腦子記憶有侷限,不可以記很多的事情。

    人使用了文字記錄,可以幫助記錄更多的東西。一個人靠人腦一生學習,能夠掌握的學科幾種就很了不起了。一生拿到幾個博士就不簡單。而學科有幾十種,靠腦子記是不可能的。文字在這方面使人腦增加了幾十倍,在需要的時候隨時可以翻閱。這就是他們的區別。

    人和動物的區別不能用道德來衡量。原始人也是人,他們為了爭奪食物打的你死我活,遠古的原始人連個遮羞布都沒有,還談何道德廉恥。

    中國字文明在於指向明確,馬字讓人看了就是馬這個動物。鳥看了就是鳥這個動物。不會把鳥看成馬。不會馬字看成鳥。這就是文明。如果兩個字看了分不清,就是文不明,就會出現混亂,是非不分,指鹿為馬。特別是在法律法規方面,容易造成怎麼解釋都可以,說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說你不是 你就不是,是也不是的混亂局面。造成文字獄的悲劇。

    金屬沒有文字不是文明,只能證明當時的冶金技術,三星堆的銅疙瘩,誰能說說是誰鑄造的,到現在也不明。城市遺址也不是文明,只能證明那裡有人生活過。有人強求有國家的出現就是文明。這是不講理的說法。國家是什麼?是一個組群各司其職,分工明確的集體社會。如果沒有文字就不是文明。像這樣的社會有很多,像螞蟻,蜜蜂。能說它們文明嗎?它們文在哪裡?怎麼明?文明重點是,文,要明。不是城市明,不是國家明,不是銅器明,也不是石器明,而是文明。強調的是文。

    就拿繪畫來說中西方也有區別。

    東西方的繪畫就不是在一個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的畫是水墨畫。而西方的畫是油彩畫。

    油彩畫和水墨畫比,一個是西方文明比較細膩,精準,認真關注每一個微小變化。

    從他們的油畫,就可以觀察到,他們認真的做事態度和一絲不苟。

    他們發明的油畫可以隨時反覆修改。他們的油畫可以描繪出很小的細節。

    而中國的畫是水墨畫就無法修改,必須要胸有成竹一氣呵成。中國畫注重雲裡霧裡,朦朦朧朧,隱隱約約,含含糊糊,似是而非。看的人也只有難得糊塗了。就像有的人說話說一半留一半,讓你去悟另一半。如果,是領導的話就是害怕負責任。

    西方的油畫可以畫出來一樣的作品,因為他可以修改。

    中國畫就無法畫出來一樣的畫,因為無法修改。

  • 4 # 範教授的南書房

    目前有許多學者認為三星堆文明早期是石家河的附屬文明,後期是夏王族失去中原政權南歸後重新建立的文明分支。但是,這並不足以證實夏王朝就真實存在的,但我還是試圖來從不同的角度給你論證一下他們之間的關係,具體是否印證了夏王朝的存在,還要根據後續出土資料來判斷和支撐這些已有的證據

    一、距今5000年前四川盆地是一個封閉性的古湖,四川盆地上的文明不會超過距今5000年

    對於長江的形成,我在《氣候變化和華夏早期族群的遷移和融合》一文及其他的多篇文章中,有詳細的探討。我的基本判斷是,在距今5000年前,四川盆地是一個封閉性的古湖泊。

    長江三峽的歷史不會超過距今5000年,這與四川盆地的文明不會超過距今5000年是一致的。

    三星堆文明是商代文明,三星堆一期可以追溯到距今4600年。原因就在於長江三峽在距今5000年以前沒有形成,川水不能東去,只能囤聚在四川盆地,所以在末次冰川期,四川盆地就是一個古湖泊或沼澤地,常年的大部分時間被冰川覆蓋。在末次冰川期結束後(距今1.3萬年以後),這裡是湖泊或沼澤,加之空氣不能流動或較少可以流動,這裡霧氣籠罩,瘴氣橫生,人類難以進入成都平原。

    看地圖的時候,我總有一個奇怪的想法,就是與金沙江同向的幾條河流都是向南流的,只有金沙江折轉向東。我認為在距今13000年以前,金沙江也是經雲南中部流向中南半島入南海的,金沙江古稱黑水。在距今13000年的時候,中國的末次冰期結束,中國的氣溫升高,導致中國西部冰川融化,在中國西部形成了急劇的冰融性洪水,引發了青藏高原東緣和四川及雲南西部的大地震,在大地震的作用下,金沙江折而向東流入四川。金沙江的流入加巨了四川的水情,導致四川古湖水位高漲,四川西南部康定地區和周邊的山區遭受水災,洪水最盛的時候還影響到滇黔高原周邊,冰融性洪水也對滇黔高原產生了破壞性的影響,這是人類獲得智力以來最早的洪水記憶,也是地球氣溫再次轉暖後(距今1.3萬年以後)古人類離開泛滇黔地區北遷和東遷的原因之一。四川古湖就可能是傳說中的南海或西海。

    四川盆地一帶冬季由於受青藏高原阻擋作用影響較大,風速較小,空氣溼度較大,加上地形的影響,易出現雲霧天氣;夏季由於處於青藏高原“背風坡”,若西南暖溼氣流偏南流,東南季風西進勢力減弱,就易出現乾旱。

    在青藏高原熱(冷)力泵的作用下,夏天,空氣易熱、空氣上升,產生氣流上的拉昇作用。冷天,空氣易冷、空氣下壓,產生氣流上的壓力作用。同樣的道理,白天空氣上升產生拉昇力,晚上空氣下壓產生下壓力。從一年看,青藏高原夏天的時間短,冷天的時間長,所以下壓力佔絕對地位。從一天來看,青藏高原上的空氣受熱的時間較短,冷空氣的時間較長,產生的空氣下壓力也佔絕對位置。在這種長期的空氣下壓力的影響下,四川盆地的空氣對流處於相對靜止的狀態,對四川盆地極為不利。如極易形成霧氣和瘴氣,所以四川盆地中心區域不適宜於古人類生存。四川境內的資陽人(距今35000年),不是在四川盆地發現的,而是在四川南部的山區發現的,原因就在於此。

    所以在不少人鼓譟四川文明有多麼早的時候,我持否定態度。其地理環境決定論四川盆地不是中國文明的始發地。

    大約在距今5000年到4500年的時候,三峽水道逐漸貫通,但三峽還是很狹小。川水開始向東進入雲夢古澤(洞庭湖)。四川盆地水量減少,成都平原顯露出來,成都平原上的寶墩文化開始出現。寶墩文化是蜀文化的源頭。而寶墩文化的主要源頭來自岷山(岷江上游地區)的營盤山文化(距今5500年到6000年)。當然,在成都平原顯露出來後,成都平原四周的山地裡的原居民都會有人出山進入成都平原,蜀文明就是在這種多成分的融合下逐漸形成的,到三星堆時期達到盛期。

    同樣的道理,處於江漢平原和鄂西的文明程度較高的原居民,會有人口向成都平原遷移。所以從文化上講,蜀文明的文化源頭在江漢地區。

    距今4500年的時候,最早的蜀文明——寶墩文化,在城都平原上出現,可以作為三峽在距今5000年到4500年逐漸開啟形成水道的證明。到距今4200年到4000年之間湖北的石家河文化走向衰落並最終消失,可以證明這個時候三峽才形成了寬闊的水道,導致四川古湖消失,威脅到了江漢地區文明的存在。

    我要說明的是,這裡包含一個假說——四川古湖說,這個假說很早我就提出了。如果三峽發生大地震導致三峽堵塞,我相信就可以看到四川古湖的真面目了。這不是開玩笑。三峽地區的地理構造本身就是不穩定的,三峽水庫很可能會誘發三峽大地震,山崩地裂之後,三峽很可能消失了。所以我也很早就認為三峽大壩不該建設。

    四川古湖說,在考古上是可以得到證實的。發現於三峽與江漢交界處的城背溪文化、以及以後的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都沒有進入四川,原因是什麼呢?就是因為四川盆地是一個古湖泊,兩湖原居民把四川古湖當做了西海;而秦嶺、大巴山和中原的原居民,把四川古湖當做了南海。西海和南海實際都是指四川古湖。

    二、文明最早興盛於湖南南部,得益於四川盆地的庇護

    文明起源於湖南南部,得益於湖南南部靠南的地理位置和半盆地的地理構造,使湖南南部在末次冰期後期,最早擺脫了冷空氣的控制,為原始稻作農業的興起奠定了氣候基礎。

    湖南文明的興盛,得益於四川盆地的保護。末次冰期後,隨著氣溫升高,西部冰川融化,導致西部冰融性洪水很厲害,對西部產生了很大的危害。如在中原,洪水從西部直下河南平地是沒有阻擋的,經常對中原地區產生洪水危害。而此時又沒有形成入海口,洪水入不了海,在西來的冰融性洪水和本地雨水性洪水共同作用下,早期中原洪水氾濫且成沼澤。在末次冰期後中原地區不能很快形成農業文明,如大地灣發現黍種是在距今7800年,即中原和渭水流域的農業文明始於距今7800年。

    在湖南這裡,末次冰期後,人口從武陵山(崑崙山)下來,就到了湖南。西部的冰融性洪水被四川盆地攔截。湖南只有雨水,相對穩定,有利於農業發展。但是距今4600年後,在川水沖刷和地震等的共同作用下,三峽逐漸打開了,四川盆地的屏障作用就逐漸消失了,川水下來,湖南就被淹了,文明就移到湖北。到距今4200年到4000年,三峽完全形成了寬闊的水道,四川古湖消失,湖北這裡也被經常被淹,文明移到中原。因為此時中原黃河下海口形成了,洪水也退了,平原露出來了,有利於農業族群在中原定居。

    三、早期的成都文明是兩湖文明的附屬文明

    成都文明本身是遷入性文明,開始於距今4600年到4500年的寶墩文化,原因就在於在此之前,三峽水道還沒有開啟,川水不能下流,四川盆地實際就是一個大湖泊,長江上游的冰融性洪水和雨水性洪水被四川盆地攔截,囤積於四川盆地,這對長江中游下游的文明起到了保護作用,所以在進入冰後期後,文明的興起地就在兩湖平原上,從兩湖平原延伸到江淮之間和環太湖流域,並北進中原,最後在神農時期形成中國上古文明大統一的局面。

    成都文明與湘漢文明是共命運的。大約到距今4600年與4500年之間,川水囤積導致四川周邊地震頻發,在三峽形成了狹窄的水道,川水開始下洩,成都平原逐漸顯露出來,文明開始遷入成都平原。寶墩文化在距今4500年左右出現在城都平原上。而寶墩文化的主要源頭來自岷山(岷江上游地區)的營盤山文化(距今5500年到6000年)。當然,在成都平原顯露出來後,成都平原四周的山地裡的原居民都會有人出山進入成都平原,蜀文明就是在這正多成分的融合下逐漸形成的,到三星堆時期達到盛期。這個遷入的人口主要來自由湘漢遷入川東、川北山區的的居民。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關聯就是,在距今4000年江漢平原上的石家河文明於江漢地區消失的時候,成都平原上的三星堆一期文明也同時消失了,如果兩地沒有關聯的話,三星堆一期文明就應該繼續發展下去,不會與石家河文明一起消失,可見兩地的文明是共命運的。

    商代晚期出現的三星堆文明的青銅人物造型與石家河時期玉器人物的造型有著驚人的一致性,在石家河玉人頭像上,“縱目”的造型就已經出現了。所以我認為三星堆青銅人物造型是對石家河玉器人物造型技術的承襲和誇張性發展。三星堆文明的文化源頭還是在石家河這裡。

    三星堆太陽樹的起源地也在兩湖地區。我的基本理論的立足點之一就是認為華的本意是火,華的原始音是ha(哈)。原始的華(哈)圖騰是火樹圖騰。在湖南的彭頭山到高廟時期,是華(哈)尼人與胡尼人融合時期,在這個融合過程中,華(哈)音與胡音融合形成了華(hua),因為胡人的口音多wu音,如胡、屋、舞、五、烏等我認為是胡音。當然囉,在華由ha演變成hua的時候,華ha的內涵就從火演變成了太陽。胡人的基本圖騰是太陽+鳥,這個鳥是大雁,大雁古稱鵠或鴻鵠。在圖騰上,火樹和太陽的結合,就在兩湖地區形成了太陽樹的概念,即太陽棲息在太陽樹上,桑木和若木,就是太陽樹。太陽樹在四川的三星堆文化遺址,有大量的表現。所以三星堆文明也是古華人文明的變體,其文化源頭可以追溯到彭頭山和高廟。當然在三星堆,也有在東方競爭失敗後西遷的帝俊族群的文化成分,“使四鳥”是帝俊族群的文化特色,三星堆的“四鳥金箔”,就是帝俊文化影響的結果。

    四、三星堆文明是夏朝人失去中原政權南歸後建設的文明,所以三星堆文明是夏朝文明在城都平原上的繼續

    很多人在把三星堆稱作文明的時候,總是忘記了三星堆是沒有文字的,這個事情在蘇美爾文明上也一樣,蘇美爾文明的起源時間被認為是距今6000年,但此時蘇美爾也是沒有文字的。但在談中國其他地區的文明史時,把文字這一條扣得很死,所以我對中國學界甚至世界學界很不理解。

    為什麼唯獨對中國的三星堆如此客氣呢?原因就是不少人從三星堆的獨特性認定三星堆文明來自西亞,藉此達到做實“中華文明西來說”的目的。為了達到做實“中華文明西來說”的目的,無限地把三星堆文明的時間拉長,故意模糊時間概念。

    其實三星堆一期處於新石器時代,與湖北江漢地區的石家河文明還要晚,比湖南的彭頭山和高廟就更晚了。而且三星堆一期文明與石家河文明一起在距今4000年的時候消失了。這個現象說明石家河文明要遷移,三星堆一期文化就跟著要遷移,只能證明三星堆一期文化是石家河文化的附屬文化。

    三星堆文明再度興旺,呈現給大家的就是青銅文明,時間是在商代晚期(距今大約3200年到3000年),與三星堆一期相隔了800年到1000年。

    要注意的是,江漢地區的文明在消失了400多年後,到商代早期,江漢地區的文明才再度興旺發達起來了,如湖北孝感的金神廟商代古城、武漢黃陂的盤龍城等,在夏末商初就已經出現在江漢地區了。但是江漢地區文明再度出現的時間比三星堆文明早。

    為什麼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我早就給瞭解釋,因為夏后氏失去了中原政權,夏桀之子獯粥帶領一部分族群到北方草原地帶,重新融合草原諸胡人,建立了匈奴。而夏桀本人則回到了江漢,因為江漢是夏后氏的老巢(南巢)。我一向強調,夏末商初江漢地區出現的城池是夏城而不是商城。三星堆文明出現於商代晚期的原因,正好說明三星堆文明是在商代晚期從江漢地區再遷移去的,所以三星堆文明是夏朝文明的一個分支。

    三星堆與西亞的聯絡,致命硬傷在於,三星堆在晚商時期出現高度青銅文明的時候,依然沒有大量的文字,現在發現的一些文字元號,也是中國本土的原創。如果是西亞人遷入了三星堆,西亞人不是變得愚蠢了嗎?難道西亞人喝了孟婆湯忘記了自己的文字?這不是見鬼了嗎?這隻能證明三星堆文明不是來自西亞。

    那麼三星堆有沒有文字呢?我想是有的,但可能文字的量可能不大,因為三星堆族群只是夏朝族群的一支,可能是專門的青銅製造族群,文化本身就比夏朝人落後一些。

    五、三星堆文化的根在石家河文化,晚期的石家河文化就是早期的夏朝文化

    晚期的石家河文化就是早期的華夏文化。華夏族群最早是在江漢地區形成的,由處於中原的古夏人和處於兩湖的古華人在江漢地區和豫西南地區融合而成。

    古華人和古夏人均來自泛滇黔地區的華尼人(我也叫華尼人為古尼人)。不同的是,在距今13000年前後,泛滇黔地區的華尼人隨著氣溫的回升,一支沿青藏高原的東緣北遷到渭水流域上游,形成了中原地區的古夏人。一支出武陵山進入兩湖地區,與原來就生活於兩湖地區的古胡人融合,形成了太陽崇拜的稻作族群古華人(我以前叫古夷人)。四川古湖消失後,進入四川的實際就是新形成的華夏族群,當然也有未被融合的古夏人和古華人。

    中華民族的根是統一的,這個根在泛滇黔地區。

    三星堆之“目縱”造型,在中國史書上是有記載的,如“蠶叢縱目”。三星堆文化與西亞文明最大的不同——無體系文字,發現的符號契刻也是中國本土的,與西亞沒有聯絡。而在三星堆時期,西亞的文字已經很成熟了,如果三星堆人是西亞人,他們怎麼會沒有體系文字呢?從考古看,三星堆文化青銅器發達,處於青銅文明時期,但三星堆還處於刻劃符號文字的階段,這與比三星堆早1000多年的石家河文化是相同的。

    三星堆青銅人物造型的技術要素,在石家河玉器上可以找到來源。如眼部造型,斜線向上挑翹,眼如柳葉,這就是華人崇拜的“丹鳳眼”。這個眼睛造型就是石家河的。還有頭上的帽飾,與石家河也驚人的相似。還有一點,石家河時期的眼睛,就已經有外突造型,這是三星堆縱目的基礎,在三星堆時期眼部造型逐漸被誇張化了。石家河有不少的玉人頭像,三星堆也習慣於用青銅表現人的頭部,三星堆青銅人頭像就是對石家河玉人頭像在文化傳承上的繼承,是玉圖騰轉化成青銅圖騰的結果。也就是說,從文化上看,三星堆青銅器與石家河玉器表現的一個大的內容是相同的——人頭,使用的器材不同——三星堆用青銅,石家河用玉。那麼這個人頭的含義是什麼呢?人頭崇拜就是夏崇拜。原始的夏圖騰,我已經不斷在說了,原始的夏圖騰,就是半坡時代的“人面魚紋圖”,“人面魚紋圖”的核心構圖就是“人頭”。

    石家河文化在江漢地區從距今4800年興起,興旺發達了幾百年,大約在距今4000年左右,石家河古城突然被廢棄,直到西周時期,才有人居住,才築有小小的土城堡。石家河這座史前巨城,就在歷史中消失得無影無蹤。而三星堆一期與石家河的命運一樣,也在距今4000年徹底消失,在此後的800到1000多年後,到商代晚期,三星堆才開始有人居住。所以說三星堆一期居民是石家河人的附屬族群,是有道理的。為什麼消失?因為長江三峽徹底貫通形成了寬闊的水道,影響到了石家河的存在,石家河人只能北上入中原。入中原就要有充足的力量去逐鹿中原,所以三星堆一期居民隨石家河居民北上入中原了。

    六、夏后氏與夏朝

    夏后氏的始發地在岷山,所以有“大禹生於汶川石紐”的歷史記載。後來夏后氏進入到成都平原,可能是三星堆一期居民之一,夏后氏後來又進入到武陵山之崇山,大禹的父親是有崇伯鯀,這個崇,據杜鋼建教授考證是武陵山中的崇山。

    在神農氏於距今4300年離開石家河後,夏后氏進入江漢地區,成為了石家河的新主人。距今4200年,大洪水在中原地區大爆發,帝堯先後命夏后氏的鯀和大禹治水。距今4070年,大禹之子夏啟在中原建立夏王朝,所以夏朝的確是中原王朝。

    大禹即大禹以前,所見於典籍的帝王名都應該視作氏號,承襲同一氏號所謂帝王級人物是多位而不能視作1人,不然在其在位的時間上就不好理解。

    在距今4200年到4000年之間,成都平原的三星堆文明、江漢地區的石家河文明、環太湖地區的良渚文明,都一致地出現逐漸消落的狀態,而且在距今4000年不見蹤影,原因在於這些文明北入中原了,這才是夏朝以及商朝形成的基礎。

    我一直認為,炎帝和黃帝是北方歷史,伏羲女媧是中原歷史,神農、蚩尤、夏后氏是南方歷史,這樣的歷史觀,我認為才是正確的。五帝是以黃帝為根,黃帝又是承接神農的,而夏朝又是承接堯舜禹的,南北集團在中原進行了多次的權力轉換,也是符合邏輯的。

    從文明的角度講,夏朝是江漢文明的繼續,商朝是良渚文明的繼續,可能才是歷史的真實。但文明有時和人種不完全一致,因為文明可以被其他的人種繼承,如我就認為殷商是南下的玄鳥氏,玄鳥氏在黃河下游生活幾百年後,與中國東部族群同化了,而中國東部的文化起點在良渚文化,在我的研究中,良渚人的主體來自兩湖地區的華尼屍人谷農部(古華人的一部)。在整個文化和人種上,都與兩湖地區建立了聯絡。

    大禹在中原的河洛地區(嵩山)建立夏後國,做天子是在冀南(晉南)。但是建立夏後朝的應該是夏啟,而不是大禹。夏啟時代的統治中心也在晉南,以後逐漸轉移到河南,到夏桀時期在河洛,故有河洛竭而夏亡的歷史記載。失去中原政權的夏桀回到了“南巢”,這個南巢就是夏后氏的故地江漢地區。所以在距今4000年左右江漢地區的城市都先後被廢棄了,原因是主體居民到了中原,大約400多年後,在商代早期,江漢地區重新又有人築城而居,這些居民,就是南歸的夏后氏族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德勝和唐雪家有什麼仇怨嗎?這件事最初的起因是什麼?